博克服装cad软件v18:古诗词中成为作者别称的名句摭谈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30 11:02:46

古诗词中成为作者别称的名句摭谈

江苏省淮安中学   蔡祥鲲

漫步我国古代诗歌的长廊,我们会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就是许多诗人的别称,常常源自他们诗中的名句。在此,我们摭取数例加以介绍,以从一个侧面领略古代诗歌的无限风光。

一、赵嘏 别称:赵倚楼

1、名句

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2、全诗

  云物凄清拂曙流,汉家宫阙动高秋。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鲈鱼正美不归去,空戴南冠学楚囚。

——《长安秋望》

3、本事

 “杜紫薇(杜牧)览嘏《早秋》诗云:‘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

——计有功《唐诗纪事》卷五十六

4、小传

赵嘏,(约806—?)字承祐,山阳(今江苏淮安楚州区)人。晚唐诗人,会昌二年(842)进士,官终渭南尉,有《渭南集》。

   5、简析

赵嘏这首写于省试落第之时的《长安秋望》(一作《长安晚秋》),通过诗人望中之见闻,描绘了深秋拂晓的长安景色,抒发了诗人羁旅思归的情怀。“残星几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 “残星”“雁”既点出时间、季节,更渲染了凄清的氛围;“雁”和“长笛”,皆为古代诗人表达思乡、怀旧情怀常用之意象。诗人登楼独倚,仰望南归之秋雁,远听哀怨之长笛,其思乡之情,尽在独倚无语,望、听之中。故“倚楼”这一静态形象,极写出诗人形单影只的孤独和科场不利的郁闷。这孤独、郁闷,加上归雁、长笛这些惹人思乡之情的物象,则倍增诗人思乡之愁绪,而这愁绪,则又借寓于“雁”和“长笛”,是为诗人无语,而雁阵惊心,长笛诉情。这样,诗人的内心世界与外在的物象就很自然地融合到一起而构成意象。所以,“倚楼”,实在是此联之关键。这就难怪杜牧对此联“吟味不已,因目嘏为‘赵倚楼’”了。还有,从表现手法看,此联寥寥14个字,点出时、地、人、景,绘形写声,动静结合,远近兼及,情景交融,与首联的总览、颈联的俯察和尾联的用典述怀组合,从而构成全诗深远、凄清而和谐的意境,这大概也是此联值得我们欣赏之处吧。顺便说一下,杜牧亦有一首与赵嘏同题的五言绝句——《长安秋望》,如将二者比读,也是很有趣味的。

二、秦观 别称:山抹微云秦学士

1、名句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

2、全词

满庭芳   山抹微云,天连衰草,画角声断谯门。暂停征棹,聊共引离樽。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  销魂,当此际,香囊暗解,罗带轻分。漫赢得青楼,薄倖名存。此去何时见也?襟袖上、空惹啼痕。伤情处,高城望断,灯火已黄昏。

3、本事

 ⑴.秦观少游亦善为乐府,语工而入律,知乐者谓之作家歌。元丰间,盛行于淮、楚。“寒鸦千万点,流水绕孤村”,本隋炀帝诗也。少游取以为满庭芳词,而首言“山抹微云,天连衰草”,尤为当时所传。苏子瞻于四学士中最善少游,故他文未尝不极口称善,岂特乐府。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露花倒影”,柳永破阵子语也。

——叶梦得《避暑录话》卷三

⑵.“《艺苑雌黄》云:程公辟守会稽,少游客焉,馆之蓬莱阁。一日,席上有所悦,自尔眷眷,不能忘情,因赋长短句,所谓‘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烟霭纷纷’是也。其词极为东坡所称道,取其首句,呼之为山抹微君。

——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第三十三秦太虚

4、小传

秦观(1049—1100),字太虚、少游,号淮海居士,高邮人。苏门四学士之一。元丰八年(1086)进士。元祐年间当过秘书省正字兼国史院编修,绍圣年间因与苏轼的关系屡遭贬谪,流放到郴州、雷州,后来在赦还途中,卒于藤州。有《淮海居士长短句》。

5、简析

这是一首写与情人(歌妓)离别的词。开篇即勾勒出一幅黯淡、萧瑟的画面:夕阳斜照,起伏的远山,在浮云下隐约可见;遍野的枯草,从脚下一直延伸到天边。远山、枯草,从来就与离愁别绪、悲情感伤相随,所以,即使我们不读这首词下面的文字,也已经不难感受这一对情人的离别之苦,之悲、之痛了。 “山抹”与“天粘”两句,炼字铸句,历来为人所称道。“抹”字,形容那漂浮在山上的一层薄薄的云彩,好象是胭脂抹在山上,与山融为一体,欲动非动,欲行又止,细腻表现了云与山相依,山与云不舍的情境。“粘”字,表现那一望无际的与天际相连的枯萎了的秋草,似乎可以粘住天空,这既构成深远的空间, 又似乎要紧缩驻足所在与天边的距离,以表达“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的惆怅。(“粘”,有人据宋本说本为“连”,“粘”系后人所改。其实,“粘天”在前人诗文中屡见不鲜。无论怎么说,“粘”显然胜于“连”)。由此看来,词人笔下的“抹”与“粘”两字的背后,似乎还有另一个字——“留”。是的,此处的“抹”、“粘”,不也正表达了情人不忍离别,欲留而不能留的无奈吗。“山抹微君”如此高妙的借景抒情,融情入景实在令人赞叹!

如果说,“山抹”两句为当时所见,那么,“画角声断谯门”则是当时所闻。凄厉、悲凉的角声,亦为古代诗词烘托苍凉和伤感之常见意象。至此,黄昏时微云漂浮下的远山,向天际无限延伸的枯草和在晚空中渐渐消失的角声,就使得这一对即将离别的情人,目见耳闻,皆为凄清悲凉之物,真是物犹如此,人何以堪啊!

需要说明的是,苏轼虽然称赏 “山抹微云”,但对这首词的基调、风格并不满意。说秦观“却学柳七(柳永)作词”(见《词林纪事》引《高斋诗话》)。这种不满,从上文所引本事(1)中的“然犹以气格为病,故常戏云:“山抹微云秦学士,露花倒影柳屯田”也可看到。

 

三、贺铸 别称:贺梅子

1、名句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2、全词

青玉案   凌波不过横塘路,但目送、芳尘去。锦瑟年华谁与度?月桥花院,琐窗朱户,只有春知处。碧云冉冉蘅皋暮,采笔新题断肠句。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3、本事

贺方回尝作《青玉案》词,有“梅子黄时雨”之句,人皆服其工,士大夫谓之贺梅子。郭功父有《示耿天骘》一诗,王荆公尝为之书其尾云:“庙前古木藏训狐,豪气英风亦何有?”方回晚倅姑孰,与功父游甚欢。方回寡发,功父指其发谓曰:“此真贺梅子也。”方回乃捋其须曰:“君可谓郭训狐。”功父髯而胡,故有是语。

——周紫芝《竹坡诗话》

   4、小传

   贺铸(1052—1125)字方回,原籍山阴(今绍兴),长于卫州(今河南省汲县)。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自号庆湖遗老。有《东山词》。

   5、简析

这首词为幽居怀人之作。上阙借美人一去而不返来抒写人生之惆怅,下阙由此抒发一种弥漫于心的“闲愁”。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以“草”“絮”“雨”三个具体形象比喻抽象的“闲愁”,而且,“草”是“一川、烟”,“絮”是“满城、风”,“雨”是连绵的“梅雨”。可见愁之多、之广、之弥漫、之缠绵。以某一具体事物表现抽象之愁,在贺铸之前,已有很多,但“以三者比之愁多也,尤为新奇;兼兴中有比,意味更长”(罗大经《鹤林玉露》卷七)。由罗大经的评价,可知,贺词超越前人之处很重要的一点就在于运用了博喻(莎士比亚式比喻),把抽象的愁变为触目所见的满世界的极具季节与地域特点的形象之物,这大概也是黄庭坚“喜之,赋绝句云:“‘解道江南断肠句,只今惟有贺方回’”(王灼《碧鸡漫志》卷二)的主要原因吧。此三句,“以景作结,写江南景色如画,真绝唱也。作法亦自李后主‘问君能有几多愁’来。但李后主纯用赋体,尽情吐露。此则含蓄不尽,意味更长。”(唐圭璋《唐宋词简释》117页)我想,唐圭璋先生的这段话,对我们品味贺铸这一名句是很有启发的。

 

   我国古代诗人因其诗中为人称赏的名句而获别称的例子还有不少,如宋祁的“红杏枝头春意闹尚书”、张先的“张三影”、 王士禛的“王桐花”等等,它体现了我国古代诗歌批评的一个重要的特点:往往是感性的、不经意的、甚至是戏谑的但却是很形象、很生动的。了解这一现象,可以增强我们对我国古代诗歌批评形式的丰富多样性的认识,对我们提高对古代诗歌阅读的兴趣和鉴赏能力也是有帮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