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dk3攻击教程:分香散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6 15:07:33
分香散玉

俗话讲:千般玛瑙万种玉。许慎在《说文解字》中给玉的定义为“石之美者”。在现代科技可以准确检测矿物质的理化成分之前,按照许慎的定义,凡自然界温润而有色泽的美石,都可以称之为玉。事实上,这个看似混沌的概念,直到今天仍被人们接受,现代科技手段尽管可以准确无误地检测出矿物质的理化成分,但区别玉与石,却没有一个严格的科学定义。
玉字最早出现于《诗经》。《诗经•秦风》有“何以赠之,环瑰玉佩。”《大雅•民劳》中有“王欲玉女,是用大谏。”在《山海经》里,记述神州大地玉的产地,就有137处。在中国,几乎各地都出产玉,只是品质的优劣、人们喜爱的程度不同而已。玉的品种的丰富和多样,构成了中国玉文化斑斓多姿的形态色彩和难以穷尽的瑰丽传奇。
我的一位朋友,给我讲述了一个让人将信将疑的有趣故事,这个朋友是著名作家贾平凹。
一次我回西安,贾平凹请我吃饭。席间,贾平凹神秘兮兮地问我:“常说有眼不识金香玉,你见过金香玉什么样吗?”
我摇头:“没见过。”
贾平凹笑笑:“我有一块。”
他从脖子上摘下一个挂件,凑到我鼻前:“你先闻闻。”
是一块褐色的素面随形无工牌子,没有雕刻任何纹饰。无饰,谐音“无事”。这种牌子行里话叫做平安无事牌,象征平安吉祥。我闻了闻,有种类似奶油的香味,淡淡的,却真真切切。贾平凹有些得意,同时巫气十足地给我讲了这块牌子的来历——
“文革”末期,陕西汉中某县有个老汉,一日赶集回家,站在路边想等同村的小手扶拖拉机捎脚,等待的时候一阵内急,便潜身路边山根隐蔽处大解。蹲在那里,便闻到一股异香。老汉自言自语:“日怪了,吃糠咽菜的肚子,拉屎倒成香的了。”再细闻,不对,屎自然是臭的,那异香来自另一处,来自一块石头。老汉急忙打点起身,凑到石头前,没错,香味是从石头中散发出来的。老汉知道他遇到了一件奇物。忙搬动石头,脱下上衣裹了,抱着回到路边。不一时,村里一辆手扶拖拉机开来,老汉截住,抱着石头上去。那拖拉机上早载满了赶集回家的人,老汉挤上去,又怀抱一块石头,不能站,不能坐,戳在那里挤得别人怪难受,就有人斥责老汉: “抱的啥东西,怎么这么个人啊?”老汉不愿意告诉人他怀抱的是一块奇石,只想找个稳当处栖身。众人不干了,轰老汉:“下去下去,后边还有咱村一辆手扶,那上边人少,你坐那一辆。”老汉硬是被轰了下去。老汉只好重新站在路边等候。后边那辆小手扶还没等来,只见前边公路上有人骑自行车慌慌张张窜来,转颜失色叫道:“不好了,前边小手扶栽到沟里去了。”老汉心里一咯噔,待坐上后边的拖拉机往前行出不到二里地,但见他刚刚被轰下来的那辆小手扶,已栽进路边的深沟,上边的人死的死,伤的伤,好不凄惨。老汉逃过一劫,是那块石头帮他逃过了这一劫,他愈发相信这石头是块神奇之物,回家便供了起来。
石头救了老汉一命的事很快在村子传开。众人争相目睹那奇石,争相嗅闻那奇石的异香。有人便撺掇老汉送石头去有关部门检测,看看究竟是何等神秘之物。老汉果真送到了西安有关部门,检测后得出的结论是:一种远古时期香木的化石,俗称金香玉。
金香玉!这不是千百年来一直在传说的宝物吗?老汉自是惊喜万分,抱回家去,秘藏起来,再不示人。
当贾平凹把老汉的故事讲完,再次展示他那块牌子时,骄傲地宣布:当今世界上只有四个人拥有金香玉,一个是党的前主席华国锋,老汉从检测时切割下来的一小块上,切下一片,邮寄给了华国锋,因为当时华国锋刚接了毛主席的班,正在国家至高无上的位置上。后来汉中地委书记张××听说了,硬要看老汉的宝物,老汉只好也给他切了一块。再就是贾平凹的这一块了。他是去汉中采风,听说了这个故事走访老汉,老汉念他是个作家,也就给了他一块。贾平凹的骄傲还在于,虽说世上有四个人有这东西,但戴在身上的,只有他一人!
酒间的说道,姑妄言之,也就姑妄听之,怎料到就是这块玉,又引出后边一串故事来。
半年后,贾平凹获中国石油铁人文学奖,来京参加完颁奖大会的当晚,与几个朋友来到我家。喝茶聊天中,谈到了玉。雷达先让众人欣赏了自己的一件玉佩,我随口问贾平凹那块玉带了没有。没承想这一问,竟问出事端来。
这天晚上的事情,参与者雷抒雁写过一篇《分香散玉记》,对全过程有着精彩的记述——
1999年11月某日晚,时近子时,位于北京西北角一寓所里,“啪”然一声脆响,一方稀世古玉,跌落玻璃茶几之上。只见那玉轻轻弹起,随即碎成几块,落在地上。一时之间,举座愕然,六双眼睛盯着碎玉,黑脸、白脸、黄脸、粉脸,顿成灰面。宝玉之主人贾平凹连声说:“天意!天意!”古人说,宝物归化,必有先兆。细想几个月来,之不平静:先是巴尔干战事如火如荼,后又土耳其地震连连,延及台湾地动山摇,阿里山塌落,日月潭塞阻;再后来,又是飓风,又是暴雨,从南美吹到北美……世界不平若此,宝物岂能安宁。愤然一跃,粉身碎骨,亦在情理之中。其时。举座目瞪口呆,似觉东海激荡,昆仑摇撼,连说一声“可惜”都已忘记。不知这一夜地震台灵敏的测震指针可曾画下一些剧烈的痕迹!事情原委如下。
这一日,贾平凹先生荣获“中国石油铁人奖”,在人民大会堂得一奖牌并三千大洋,晚上庆宴之后,一群京内朋友邀聚白描先生家中闲聊。一并六人,贾平凹、雷达、李炳银、雷抒雁以及白描和夫人毕英杰。入座、看茶,然后照例是一番东拉西扯,寒暄、叙旧、高侃。
雷达先生不失时机。从脖下扯出一块玉佩,说是近日得一古玉,上有阴文刻字,不曾认识,想请诸位看看。大家传阅,果然是一方好玉,明亮透澈,雕工精巧,只是仍然无人认得那篆刻的字。雷达听到众人评说,面有得意之色,悄然收了玉佩。从领口塞进衣里,贴肉暖和去了。
看罢雷达的玉佩,贾平凹先生便有些耐不住了,一脸神秘,说:“我也有一块玉。”说着贴脖领子掏了出来。
李炳银坐在就近,便靠近前去,赏那宝物。
平凹不肯从脖子上卸那玉佩,凑近前去观看,拉拉扯扯,多有不便。炳银看罢连说:“不错,不错!”平凹益发高兴。又说:“再闻一闻!”炳银凑近脸去,几乎贴近了平凹的嘴巴,闻了闻,说:“咦,怎么有一股香味?”
平凹忙将那劳什子塞进衣领,说:“知道吗?金香玉!”
“金香玉?”众人一愣。
平凹慢慢说道:这是稀世之物,除发现该玉的老人之外,得此宝玉者,世上仅三人,一是前国家领袖华国锋,二是陕西省现任某领导,余下就是他自己了。平凹文章写得奇丽,人也极富才情,收藏诸般古董,早有名声。讲起这些故事来,总是神秘有加,诡谲不测。立时,众人就来了兴致。
雷达急着要看“金香玉”,又觉凑上前去动作不雅,便连声喊道:“卸下来!卸下来!”
想来这方佩玉是平凹极为钟爱之物,一条细绳系在脖颈,那绳子又十分紧短,戴卸均不方便。吱吱歪歪,拉拉卸卸,红绳差点儿没把一双耳朵剐了下来。
这一卸,却是祸事的开端。《玉藻》一书早有提醒:“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大约这一去身,就埋下不祥。
雷达握玉在手,看了又看,闻了又闻。果然,那一方玉,倒像是一片巧克力,浓重的色彩里,透着一股异香。
众人争看,平凹便不紧不慢讲起这金香玉的来历。说是陕南某地,有一老人……
《分香散玉记》里记述了这块玉的来历,这里不再引用。接下来发生的事情,其神奇程度,不比这方玉的来历逊色。雷抒雁记述道——
既是绝品。就更让人爱不释手。一遍传罢,毕英杰女士复还给平凹,谁知就在递接瞬间,一失手,只听戛然一声,那方玉掉在茶几之上。平凹是奇人,听声之后,先是一惊,接着闭目伸手,连叫:“六块,六块!”那声音怪异,像是祈祷,又像是判定。众人静下神,俯身去捡,果然六块。平凹说:“如何?玉是灵性之物,知道诸位心私爱之,又不便说出口;且只一块给谁也不合适。如今碎了,在场是六人定然是六块。每人一块,拿去吧!”
这虽只是个意外事故,但奇在六人恰恰六块,各有一份。就算是巧合,也巧得出人意料。平凹的呼声犹在耳边,益发多了神秘色彩。白描怪得妻子失手,心中颇为不安,对平凹说:“我将这几块托人以金子 镶嵌给你,留个纪念吧。”
令我惊愕的是,往日人皆道平凹吝啬,悭财吝物.此时则见其大将之风。看见玉碎,先是一震,脸色一暗,心中之苦、之痛,无以言表;瞬间,即归平静,一口谢绝了白描要以金镶玉之求,说是:“玉有缘分,今日六人。果为六块,正是得其所哉!这倒是祥瑞之吉兆!”
事实上,我看到平凹当时分外痛心,脸色都灰了,心中着实过意不去。在平凹提议将玉分与众人后,遂劝阻:“算了吧,还是我找人用金镶嵌起来还归你。”并打趣道:“金子一镶,你这金香玉真成‘金镶玉’了。”平凹仍是执意分给大家。事后他曾私下向我道出原委:原来,此趟来京领奖,他就犹犹豫豫来还是不来,多日来他右眼直跳,左眼跳财,右眼跳灾,来京未必有什么好事。如今这玉意外碎裂,玉代他受祸,帮他消了一灾,也正是好友的聚会,才会有这样的结果,这玉岂有不分赠大家的道理?
雷抒雁的文章接着写道——
风暴之后,大海归于平静,几位朋友,各自抚着闻着自己所得的一块金香玉,又说笑开来。白描夫妇那里铺纸备墨,要平凹一展书艺。平凹笔墨功力深厚,名声远播,在西安得的润笔颇丰。今日诸友正是要榨他一榨。
平凹提笔舔墨,静思片刻,落笔大书二字:“分香”。重笔侧锋。凝然有魏碑之风。只是满张宣纸,只这“分香”二字,略显空廓。我说:“再加二字:‘分香散玉’。”众人抚掌连声说好。下边以小字记下今夜玉碎之经过。遂成一篇秀书美文,白描抢先一步说:“我收藏了。”
雷文没有抄录平凹记述玉碎经过的跋语,我借拙文不妨补录于兹:“吾佩戴金香玉一块,到白描家吃酒,众呼观玉,交手时不慎坠地,顿时满室异香横溢,众皆大惊。平凹闭目日:玉碎六块无疑。众皆不信,捡起果然。在场六人皆为士君子,合当分而得之,此玉之灵性也。在场六人为:雷抒雁、雷达、李炳银、白描、毕英杰、贾平凹。岁在己卯冬月平凹书并记。”
《分香散玉记》在记述完这段奇事之后,雷抒雁意犹未尽,又信笔抒发了一番心中感慨——
古之士人比德于玉。管子说,玉有九德:荀子说。玉有七德;《说文》称玉有五德。但都有“仁义礼智信”各字。古人佩玉,不为显示财富,只在提醒修身,叫“守身如玉”。平凹今夜“分香散玉”,不以物喜。不以物悲,轻物重友;视玉以德,真有古贤士之风。
我说这些,使平凹先生似蒙上高士儒生甚至道学先生的色彩。其实,平凹为人随和,大俗若雅,多有奇思;酸黄之语,常常脱口而出令人开怀捧腹。也就与他开个玩笑,说:“分香散玉四字,倒像是风月楼倒闭,老鸨豪侠仗义,干脆分发青楼姐妹给了平日怜香惜玉的弟兄。”
平凹莞尔一笑,心领神会;众人朗声大笑,连声称“妙”!随即,平凹雄风大振.展纸挥毫,重笔酣墨写下各类条幅二三十张。书罢,白描夫妇酒莱早在一旁侍候,推杯换盏之际,斗转星移,不觉晨光已至矣!
《分香散玉记》最初发表于天津《今晚报》,随后《作家文摘》等各选刊文摘类报刊多有转载。不少朋友或当面或电话向我追询,事情是否真像雷抒雁文章里写的那样奇妙,有的还让我再将这故事给他们讲述一遍。一个分香散玉的故事,到后来竟成了朋友间和文坛上的一段趣闻佳话。
但金香玉的故事到此远未结束。
时隔两年之后,陕西电视台编导惠京鹏来京找到我,说他们正在摄制一部名为《金香玉》的专题片,早听说过“分香散玉”的故事,正是他们专题片里难得的好素材。
我不明白何以要拍这样的专题片。惠京鹏告诉我:陕西汉中出产金香玉的消息传开后,早年大家只是说说,没有谁去寻找开采它。如今事情却有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发家致富的想法鼓动得人像发了疯,很多人包山开矿,想开采出金香玉来,也真有人找到了,也有急红了眼的,用其他物质加进香料合成以假充真,拿到市场上去蒙人骗财。他们拍摄《金香玉》专题片的想法,是想让大家了解这种物质的真实面目,做一番知识普及。
于是,惠京鹏一千人,扛着机器,一同到了我家,拍了贾平凹分与我和夫人的那两块玉,拍了“分香散玉”书法条幅,录了我讲述的分香散玉的故事。雷抒雁《分香散玉记》写成后,叫人打印给了报社,原文手稿则被我要了过来,他们又拍了雷文手稿。
《金香玉》专题片是否拍成播出,没有打听,倒是后来又发生了一件故事,直叫人感叹世事之奇之妙。
一日,我去北京旧宫一家朋友的玉厂,朋友说让我看样东西。拿出的是拳头大一块褐色的石头。我说是金香玉。朋友奇怪,问我怎么辨识出来的。我给朋友讲了分香散玉的故事和惠京鹏告知我的消息。朋友立即打电话叫来了料主。原来是一位老板从玉料贩子手中购进了这块料,倾倒于金香玉的盛名之下,先送来上砣子试试,如果能做成玩意儿,就将那玉料贩子手中几百公斤料全部拿下,物以稀为贵,可以做一笔不错的生意。
听了我的讲述,那老板谨慎了,虽然送到玉厂的那块料是原生矿物质没有问题,也雕成了几件玩意儿,但后来又送来一块,一上高速旋转的砣子,便崩刀,还可以闻到一种焦煳味,显然是合成材料。原生矿物质,尤其是玉石,绝不会有焦煳味的。那老板要做金香玉生意的打算也就此拉倒。
后来我在北京潘家园、大钟寺玉器市场,也见到了出售金香玉的。卖主自然说得神乎其神,还给我一张有关金香玉的介绍材料。材料上的介绍如下——
在古老的陕西汉中,一座幽深的山中,蕴藏着一种会散发出迷人香气的美玉,这就是人们寻觅已久,只见诸史料记载。而难得一睹芳容的奇珍玉石——金香玉。其实它的外表朴实无华,貌不惊人。因此才有一句俗话:有眼不识金香玉。
它出自于自然,得之于岁月,色泽古朴淳厚,质地柔和细腻,亮度温润饱满,呈红褐色及深褐色的半透明状态,摩氏硬度在3.2~3.8度之间。
它是地壳从沧海桑田的轮回中诞生的自然产物,是很久以前,火山爆发后。炙热的岩浆融合吸纳那些邻近它的芳香植物而冷却沉积下来的产物。
关于它的由来,去年10月5日的《北京晚报》已做出了真实肯定的报道。在今年5月11日中央电视台的《鉴宝》栏目中,北京大学地质系教授,从事矿物、岩石、珠宝等研究工作三十三年的王时麒专家,已详细介绍了金香玉的产地、成分、颜色、形成原理及其特点,并给它定了一个符合它身份的价住。
近期又通过了中华全国工商联珠宝业商会珠宝检测研究中心的专家检测,得到了专家的充分肯定。
我没有去核定介绍材料内容的真实性,但这种东西一旦面市,真假混杂却是肯定的,上当受骗的人自然难免。在泥沙俱下、鱼龙混杂的当今玉市,但愿“有眼不识金香玉”这句俗话,别成为使人误入迷境的一句谶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