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2.1xeap是什么协议:莲池祖师:为何不发菩提心就无法往生极乐?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1:26:24
莲池祖师:为何不发菩提心就无法往生极乐?(《西方发
(2010-11-06 15:08:37)转载原文
标签: 转载
分类: 辨别真伪及祖师大德开示
原文地址:莲池祖师:为何不发菩提心就无法往生极乐?(《西方发作者:阳光师姐
莲池祖师:为何不发菩提心就无法往生极乐?(《西方发愿文》原文、法师讲解视频、文字简注)
http://hi.baidu.com/%D1%F4%B9%E2%CA%A6%BD%E3/blog/item/0a092a5391f6f0030df3e385.html
原文作者:莲池大师
视频讲解:大安法师
文字简注:李圆净居士
阳光师姐按语:莲池大师是中国明朝末年四大高僧之一,是净土宗第八代祖师。大师著述甚丰,主要代表作有《阿弥陀经疏钞》、《云栖法汇》、《竹窗随笔》、《往生集》、《净土疑释》《西方发愿文》等流行于世。
视频:大安法师讲解《西方发愿文》:
',1)">
(视频来源:http://www.tudou.com/playlist/playindex.do?lid=8486505)
《西方发愿文》简注
李圆净居士 编述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偈文初二句,是表归命于佛的意思。后二句,是表求佛加护的意思。“稽首”是以头着地,稽留少顷才起来,是表恭敬到极处。诚与敬,实在是超凡入圣、了生脱死的唯一极妙秘诀。“发”是激动意,好比箭离弓弦,势不中止。“愿”是希求意。信、愿、行三事,是念佛法门的宗要,有愿必有信、行,缺一不可。具足无缺,决定往生。蕅益大师说:“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这是千古不易的铁案。
一、发菩提心
修净业的人,应当先发菩提心,方能和佛的本愿相应。所以必要以发菩提心为正因,以念佛为助缘,然后求生净土,即得一生成办。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是人天的小果。
㈠弟子某甲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㈡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㈢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㈣期生净土。
(一)“四恩”昰父母恩、众生恩、三宝恩、本国恩。“三有”是欲界、色界、无色界。“法界众生”是十方世界无量一切的众生。○这两句,是指所缘的境。因为这心既有所依,才有所发。但境有广、狭、远、近的不同,四恩最近最狭,法界众生最远最广,三有居中。所以发心也是从亲至疏,由近到远。
(二)这是说我发心念佛,不但专为自利,直想四恩三有,法界众生,都能度脱,得一乘无上菩提之道。○这一句,是指能发的心。
(三)“专心”是心里没有一点杂念。“持念”是念念不会忘记。“万德洪名”是表一名具足万德。○这一句,是指所念的佛。
(四)末句,是指所希望的地方。
二、忏悔三障
这一段,是承上文说的。虽然念佛发心,求生净土,但末世众生如此钝劣,如此罪障,必要急求忏悔。障碍既除,必得往生。如果欠了这一着,便受三途的恶报。
㈠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㈡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㈢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怨业,愿悉消灭。
(一)“业”即是十恶。身有三,谓杀、盗、淫;口有四,谓妄言、绮语、两舌、恶口;意有三,谓贪、瞋、痴。言“业重”,便是十恶都造,或一心一意的想作恶。“福”即是十善,也就是十恶的反面。言“福轻”,谓单修一善,或泛泛然为善。又如方才念佛,便说口酸;刚想礼佛,又道腰痛之类,这都是因为福轻的缘故。“障”有两种,那尘缘逼迫,和魔外纠缠,便是外来的障;疾病早死,和愚痴颠倒,便是内发的障。言“障深”,便是内外交攻。或才想修行,就生恶病;才能向道,即遇邪师之类。“慧”有闻、思、修的方便慧,和见道的真实慧之分。言“慧浅”,便是闻熏薄解。或未得内凡,便说已超佛地;稍通世智,就夸已入悟门。“染心”即贪、瞋、痴。言“易炽”,就是说贪恋心像藕丝般牵连不断,瞋怒心似火焰般容易燃烧,愚痴心似密织网愈缚愈深。又有一种人,觉得一些儿染著,便至累月牵怀;片语不投机,就此终身结怨的,岂非染心易炽。“净德”即戒、定、慧。言“难成”,谓戒则对于各种律仪,只是持少犯多;定则对于大小禅那,时觉造修无地;慧则对于权实妙智,常苦没法证悟。或者才登戒品,已破浮囊;一入禅堂,就觉昏掉的,岂非净德难成。倘到了这般田地,自必要深生惭愧之心,痛自克责,恳到忏悔,才是道理的。○这四句,是说忏悔的因由,就是说我们为什么要忏悔。
(二)“五体”就是两肘、两膝和额。因为从前身犯恶法,所以必要五体翘勤而忏。这是表外面仪式的恭敬。“披沥”就是开发洗荡。因为从前意起贪瞋,所以今日必要一心披沥而忏。这是表内心的恭敬。“投诚”是以我之诚,归投于佛。“忏悔”是断相续心。○这四句,是说忏悔的方法,就是说我们要怎样的忏悔。
(三)“我及众生”,便是不止一人了。“旷劫至今”,便是不止一生了。须知众生所造的罪业,是从无始以来,生生世世,互为眷属主伴的,互相佐助引发的。既然是共同的造业,就应当共同的忏悔。“无量无边”,便是不止一处了。又有五种意义:一约心,言一念尘劳,具有八万,何况相续;二约境,言一处所作,已自无量,何况十方;三约事,言一业若成,罪无边际,何况诸业;四约时,言一生所作,亦应无量,何况旷劫;五约人,言一人所作,已自无边,何况众生。所以业如果是有形状的,便虚空也容受不了。“迷本净心”句,是忏烦恼障。“染秽三业”句,是忏业障。“所结怨业”句,是忏报障。“愿悉消灭”,便是愿这三种障都消灭了。○这十句,是正陈忏悔,就是说为甚事方忏悔。
三、立四宏誓
修行如果没有誓愿,便防有退失之虞,因此要用这四法自制其心。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易生懈怠。
㈠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㈡勤修圣道,誓不退惰;㈢誓成正觉;㈣誓度众生。
(一)初四句,即是“烦恼无尽誓愿断”。因观众生被贪、瞋、痴、邪见所恼害,不能自拔,故立此誓。这是依集谛发心的。
(二)次二句,即是“法门无量誓愿学”。因观六度万行恒沙法门,具有无量称性快乐,但众生不习不修,反妄造诸般罪业,故立此誓。这是依道谛发心的。
(三)“誓成正觉”句,即是“佛道无上誓愿成”。因观诸佛已灭烦恼,得解脱乐,但众生不觉不知,反妄受诸般苦楚,故立此誓。这是依灭谛发心的。
(四)“誓度众生”句,即是“众生无边誓愿度”。因观众生被生、老、病、死所逼迫,受大苦恼,故立此誓。这是依苦谛发心的。
四、求生净土
由上心、愿并发,惑、业双消,那么三昧可成,九莲易往,故要之以求生净土。如果欠了这一着,便难免轮回。
甲、求佛护念
㈠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㈡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
(一)因佛心是慈悲无量的,故有愿力。因有愿力,故当证知。因证知,故当哀愍。因哀愍,故当加被。○这四句,是表佛护念的心。
(二)次八句,是表佛护念的事。
乙、正发愿
(1)现生愿
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
那业、惑、苦三种宿障,因得佛的甘露灌顶,故能自除。那戒、定、慧三种善根,因得佛的光明照身,故能增长。“烦恼”是指见惑、思惑,能恼乱心神。“无明”是指根本惑,不了第一义谛。因得佛的手摩我头,故能疾空顿破。“圆觉妙心”是能证的智。“寂光真境”是所证的理。因得佛的衣覆我体,故能廓然开悟,常得现前。
(2)临终愿
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
三日七日前知,称为“预知”。“病苦”是身中四大不调。“厄难”是水、火、刀兵、毒药等难。“贪恋”即言长年持斋的,竟会临终食肉;或一向念佛的,忽然临终怕死;或因恩爱牵缠,甚至难分难舍;或是许愿保禳,甘心求神服药等。“迷惑”即言自疑业障深重,或疑功行浅薄,或疑佛不来迎等。“诸根悦豫”是指眼、耳、鼻、舌、身等五根无病无难。“正念分明”是指第六意根无贪无惑。“舍报安详”是舍去这所受的身,不忙不乱。“如入禅定”是坐脱立化。“阿弥陀佛”以下七句,是明感应道交。“令诸众生”以下四句,是明见闻利益。
(3)往生愿
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
“如弹指顷”,是极言往生的快。“获无生忍”,是了达诸法是本来不生不灭的。“三身”指法身、报身、化身。“四智”指大圆镜智、平等性智、妙观察智、成所作智。“五眼”指肉眼、天眼、慧眼、法眼、佛眼。“六通”指天眼通、天耳通、他心通、宿命通、神足通、漏尽通。“陀罗尼”,译言总持,谓总一切法,持无量义。自“承事诸佛”句以后,是正明其相。
五、回入娑婆
但求自利,是名小乘。普愿利他,才称大士。故次之以回入娑婆。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是声闻独善。
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
“不违安养”,便是法身不动。“分身无数”,便是化身应现。“遍十方刹”,可见不止一国。方便度生,是指对悭贪的人,以财施摄;对刚强的人,以爱语摄;对为善的人,以利益摄;对作恶的人,以同事摄。“离染”即三惑不起。“净心”即三德圆证。“不退”有三:一是位不退,言终不退为凡夫、二乘;二是行不退,言决无退失所修行业;三是念不退,言决无一念忘失错误。又指一入西方,即使在疑城边地,也决不退入三途的。“咸令离染”两句,是说现世的利益。“同生西方”两句,是说后世的利益。
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
这五句,是总结全文。
六、总申回向
由上自他、因果、事理俱圆,故总申回向。如果欠了这一着,便是因果非圆。
㈠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㈡法界众生,同圆种智。
(一)回向有三种。第一是回己向他。因众生从无始以来,所修的善业,无非是为自身和眷属打算。今回此心向于众生,把自己所修得的,尽施于他。只愿他人得利,不求自己安乐。这“四恩总报,三有齐资”,便是第一种回向。
(二)第二是回因向果。因众生自无始以来,只知道求人天的福报,不晓得求出世的圣果。今回此心向于无上菩提,把自己所修得的善业,尽都用来庄严佛果。这“法界众生,同圆种智”,便是第二种回向。“种智”就是佛的智慧。
(三)第三是回事向理。以上两种,都是事相。但理原本在于事中,便是三种回向都具足了,所以不须另立。回事向理,就是将这能修所修、能向所向的心,向于实际。二俱寂灭,没有种种差别的相。
又修净业的人,凡有一善,必定要先回向于西方,这心便能转福,直向西方路去。倘不回向,恐防心被福牵,还生三界,不可不知。
(转自:http://www.nbfjjsl.com/html/jingtuzhuanxiu/200809/03-127.html)
《西方发愿文》原文
[明]莲池大师作
稽首西方安乐国,接引众生大导师。
我今发愿愿往生,惟愿慈悲哀摄受。
弟子某甲(众等),普为四恩三有、法界众生,求于诸佛一乘无上菩提道故,专心持念阿弥陀佛万德洪名,期生净土。又以业重福轻,障深慧浅,染心易炽,净德难成。今于佛前,翘勤五体,披沥一心,投诚忏悔。我及众生,旷劫至今,迷本净心,纵贪瞋痴。染秽三业,无量无边。所作罪垢,无量无边。所结冤业,愿悉消灭。从于今日,立深誓愿,远离恶法,誓不更造;勤修圣道,誓不退惰;誓成正觉;誓度众生。阿弥陀佛,以慈悲愿力,当证知我,当哀愍我,当加被我。愿禅观之中,梦寐之际,得见阿弥陀佛金色之身,得历阿弥陀佛宝严之土,得蒙阿弥陀佛甘露灌顶,光明照身,手摩我头,衣覆我体。使我宿障自除,善根增长。疾空烦恼,顿破无明。圆觉妙心,廓然开悟。寂光真境,常得现前。至于临欲命终,预知时至。身无一切病苦厄难,心无一切贪恋迷惑。诸根悦豫,正念分明。舍报安详,如入禅定。阿弥陀佛,与观音、势至、诸圣贤众,放光接引,垂手提携。楼阁幢幡,异香天乐,西方圣境,昭示目前。令诸众生,见者闻者,欢喜感叹,发菩提心。我于尔时,乘金刚台,随从佛后,如弹指顷,生极乐国,七宝池内,胜莲华中。华开见佛,见诸菩萨,闻妙法音,获无生忍。于须臾间,承事诸佛,亲蒙授记。得授记已,三身四智,五眼六通,无量百千陀罗尼门,一切功德,皆悉成就。然后不违安养,回入娑婆。分身无数,遍十方刹。以不可思议自在神力,种种方便,度脱众生。咸令离染,还得净心。同生西方,入不退地。如是大愿,世界无尽,众生无尽,业及烦恼一切无尽,我愿无尽。愿今礼佛、发愿、修持功德,回施有情。四恩总报,三有齐资。法界众生,同圆种智。(转自:http://www.jingtu.org/qlsw/jingtu/xffyw/1.htm)
(阳光师姐的清净之疆 http://hi.baidu.com/%D1%F4%B9%E2%CA%A6%BD%E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