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ux arp 老化时间:《纪连海点评乾隆名臣》第五章 与和珅的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11:11

第五章 与和珅的关系

 

  1、从未挑战过和珅

  上一讲我们讲到纪晓岚重新回到了北京。回到北京后的纪晓岚迅速成为了年轻有为、如日中天的和珅的下级!和珅这个乾隆皇帝最为宠信的大臣、纪晓岚这个饱经沧桑的中年人,乾隆皇帝这个不服老的老年皇帝,三个人终于聚到了一起!他们三个人在一起,会发生什么新的变故呢?
  我们禁不住要问:像纪晓岚这样一个饱经沧桑的人,他会与和珅结怨么?我们这一讲就来揭示一下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之谜。
  在纪晓岚与和珅结怨的诸多传说中,有两件事最为闻名:
  其中的第一件事:正向前面我们说的那样,说在纪晓岚为自己的姻亲前两淮盐运使卢见曾案通风报信的时候,被和珅盯梢,最终被流放新疆乌鲁木齐!这个故事我们前面批驳过,纪晓岚被流放新疆的时候,18岁的和珅刚刚结婚、还没有从政呢!这个故事纯粹是瞎编的!完全没有任何根据的瞎编!
  其中的第二件事:根据小横香室主人所辑《清朝野史大观》卷六《清人逸事》中《纪晓岚之机警》条云:乾隆帝晚年,宠信大贪官和珅,一时之间,和珅位高权重,几乎一手遮天。而朝廷内外大小官吏,也大多趋炎附势,逢迎奉承,奔走门下。纪晓岚却始终保持其清廉正直的品格,坚决不与其同流合污。当时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人们都以能得其墨宝为荣。和珅也附庸风雅,请其为自己新建的宅第题写匾额。这次,纪晓岚很痛快地提笔写了两个大字:“竹苞”,并说是取意《诗经》“竹苞松茂”之意,以贺其豪宅落成,同时祝其家族兴旺。
  我们在这里先简单介绍一下“竹苞松茂”一词的由来。
  “竹苞松茂”一词,出自《诗经·小雅·斯干》。
  《诗经·小雅·斯干》是帝王宫室落成时候唱的颂歌。诗的内容很长。“竹苞松茂”一词出自本诗前面几句。原文是这样的:
  “秩秩斯干,幽幽南山。如竹苞矣,如松茂矣。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似续妣祖,筑室百堵。“
  这里的“秩秩斯干,幽幽南山”说的是帝王的宫室建在山水相依的地方的意思。“秩秩”是指水流动的样子,“幽幽”是深远,“干”是水边。“竹苞”是森林、草木茂盛的意思。“竹”指竹子,泛指森林;“苞”指草木。
  “兄及弟矣,式相好矣,无相犹矣”是说兄弟们住在一起,永远友好、不吵架的意思。“犹”是过失的意思。
  “似续妣祖,筑室百堵”是说要继承祖宗的基业并且要发扬光大的意思。
  我们现在还是回过头来接着说说纪晓岚给和珅所题词“竹苞”这个故事的结尾。
  和珅一看,纪晓岚给我题词“竹苞”,这不正好适合我现在现在新居落成这个特定的场合么!说我们家森林、草木茂盛,不就是祝贺我们家兴旺发达的意思么!于是乎大喜过望,精心装裱,并把它挂在亭台楼阁最显眼之处,凡有客来访,都不免炫耀一番,以示清高,似乎身上的铜臭味也少了许多。直至乾隆皇帝(也有人说是刘墉)某日大驾光临和府,看到“竹苞”二字,开始颇为不解,继而忍俊不禁,这才揭开其中奥秘:所谓“竹苞”者,“个个草包”也。结果和珅恨之入骨,总想找茬儿整治纪晓岚一番,却因纪晓岚也是皇帝重用的大臣,最终也无可奈何。
  后来的文学家们,纷纷都把这件事情与纪晓岚先生被流放新疆一事联系起来。说这件事情在先,纪晓岚因此得罪了和珅;和珅监视纪晓岚在后,于是才有了纪晓岚被流放到新疆乌鲁木齐一事!
  我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上面这个故事的漏洞太多了!
  第一个漏洞: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对!我的证据有以下三点:
  第一个证据:关于纪晓岚的墨宝。
  虽然故事中说当时纪晓岚被推为一代文宗,这可能是真的。但是,这并不代表纪晓岚的字好!由此并不能推导出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得到纪晓岚的墨宝为荣!事实上,纪晓岚文才虽好,字却一般!
  纪晓岚的字根本无法与刘墉相比!如果说当时的人们都以能得到刘墉的墨宝为荣倒是真的!为什么呢?我们前面在介绍刘墉的时候,曾经说起过说起刘墉的字。我们说到,刘墉是个大书法家,史传其“书名满天下,政治文章皆为所掩。”其书法特点之一是用墨浓重,故人称“浓墨宰相”。刘墉与翁方纲、成亲王永瑆、铁保四人并列为乾隆朝四大书法家。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从墨宝的角度说,这个故事的主角要是换上刘墉,倒是有可能的!编出一个这样的故事还能糊弄一下读书不是特别多的人!既然纪晓岚的字并不好,并没有什么收藏价值,和珅也就犯不着去求纪晓岚写这么两个字!因此,这个故事的主角不对!也就是说,如果单纯从墨宝的角度说,这个故事的主角要是换上刘墉,说刘墉给和珅提写了“个个草包”,倒是有可能的!

  第二个证据:关于纪晓岚的家庭背景。
  如果我们再考虑一下纪晓岚的家庭背景的话,这个故事也是不可能发生的!纪晓岚的家庭,前两代都只是大清王朝的小官,可以说是没有什么背景的一个人。从没有什么背景这方面来说,他与和珅其实倒是有些相似!他们二人能够成功,都是通过他们自己刻苦的努力干出来的!从这一方面来说,他与和珅两个人倒是应该惺惺相惜才是!
  因此,如果单纯从家庭背景的角度说,这个故事的主角要是换上刘墉,倒是有可能的!刘墉的父亲刘统勋是三部(工部、刑部、吏部)尚书、东阁大学士兼军机大臣、翰林院掌院学士、尚书房总师傅。虽然和珅本人是个满洲人,刘墉家不能在这方面与之相比!但是如果考虑到刘墉的父亲刘统勋为朝廷立下的汗马功劳的话,这个故事的主角要是换上刘墉,说刘墉给和珅提写了“个个草包”,倒是有可能的!
  第三个证据:关于纪晓岚与和珅的交情。
  纪晓岚长期以来一直是和珅的下级,两个人在长期的交往中关系也日益密切。其实从这一方面来说,和珅如果想要纪晓岚的字的话,说就是了,不用讨要!纪晓岚肯定会很高兴的为和珅写的!我为什么这么说呢?
  因为,在修纂《四库全书》的过程中,和珅对于纪晓岚的照顾是别的人不能比拟的!关于这一点,我们后面的讲座中还会涉及到!人,不能忘恩负义!我们不能因为和珅日后因为贪污被嘉庆皇帝处死而一笔抹杀了和珅在修纂《四库全书》过程中对于纪晓岚的照顾!一笔抹杀和珅的功劳,别的人可以做到,有过流放新疆乌鲁木齐的经历、饱经沧桑的纪晓岚做不到!和珅被处死,别的人可以落井下石,纪晓岚不可能做出这些举动!这绝对不符合纪晓岚的性格!
  有的观众说了,您说的话可要有证据呀!我当然有证据了!
  不过,在我出示证据之前,我要首先做出一些说明:因为历史上的和珅,已经因为贪污问题而永远成为了反面教员,所以凡是与和珅接触密切的人都会在传统的历史中被刻意的妖魔化!而不管它是来源于野史还是正史!因此,对于我出示的材料,您要学会正确理解!我相信您有这个能力!
  我的证据有以下两个:
  第一个:来自于清朝的皇族爱新觉罗·舒坤的《批本〈随园诗话〉》“补遗”卷二上的批语:
  “晓岚少年纨绔,无恶不作,尝考四等,为乃父所逐出。中年狡猾,为和珅文字走狗。所著《阅微草堂》诸种,大抵忏悔平生,惧有报应。”
  第二个:是来自于清朝的皇族爱新觉罗·舒坤的《清人逸事》记载。说和珅“有所作,私倩彭文勤元瑞、纪文达昀为之润色。二公虑被齿奇,恒为捉刀”。
  爱新觉罗·舒坤,出生于1772年,是闽浙总督爱新觉罗·伍拉纳的长子。伍拉纳因为贪暴为魁伦将军奏闻伏法。伍拉纳与和珅原来有亲戚关系,伍拉纳被解解入京时,和珅故意放慢他的进京步伐以缓解乾隆皇帝的怒气,企图救伍拉纳但是已经来不及了。结果,爱新觉罗·舒坤也被连累发配新疆伊犁戍边!舒坤本人因为不知道这里面的曲折过程,而迁怒于所有与和珅有关系的大臣。对于他们,都大揭其老底隐私,其中特别是刘墉和彭元瑞两位!话虽然不中听,但是我却相信他们是事实!纪晓岚为《四库全书》总纂官时,和珅是十六个正总裁之一,彭元瑞是十个副总裁之一,因此说起来和珅应该是彭元瑞和纪晓岚两个人的上级。
  第二个漏洞:这个故事的时间背景不对!
  这个故事的背景说的是在和珅的豪宅落成之际。和珅的豪宅,也就应该是我们说的后来的恭王府。和珅的豪宅落成的时间,历史上没有定论,但是根据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在1789年娶了乾隆皇帝最喜欢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这一事件而论,和珅的豪宅落成的时间大致应该在1789年和珅的儿子丰绅殷德与乾隆皇帝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结婚之前不久的时候。也就是说,和珅的这个豪宅其实并不是给他自己盖的!而应该是奉旨给乾隆皇帝最小的女儿固伦和孝公主和女婿丰绅殷德两个人盖的!那实际上是人家两个人的结婚用的新房!
  因此,根据这个时间背景我们可以判断,你就是打死纪晓岚,他不但不应该,而且他不会这么写也不敢这么写!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竹苞”这个故事是虚构的!
  那么,这个故事的原形是什么呢?
  我们查阅比小横香室主人所辑《清朝野史大观》更早一些的徐珂所著的《清稗(Bàì)类钞·讥讽类》中的《个个草包》条。这里面有个故事,故事只说是某名士题某总兵堂匾“竹苞”两个字。完了!可见这原是出于好事者的附会。

  2、“和事佬”纪晓岚

  上一讲我们考证了纪晓岚说和珅是“个个草包”一事的来龙去脉,而历史上真实的纪晓岚与和珅的关系到底如何呢?
  其实,他们的关系,就像是忘年交一般。在很多方面,年轻的和珅处世外向泼辣,年老的纪晓岚从和珅的身上看到的是自己年轻时候的影子,而自己尖酸刻薄的结果则是在自己为贪污犯卢见曾通风报信案案发之后遭遇到重大打击!看到和珅,就像看到自己年轻的时候一样!因此,年老的、处世逐渐内敛圆滑的纪晓岚就会时时善意的提醒乾隆皇帝非常喜欢的、年轻的和珅,千万不要犯自己年轻时的错误。
  在工作上,不同性格的两个人之间,既有政见不同带来的争吵,也有默契的配合,互为补充、互相补台。关于这个方面,我们将在下一讲中有所涉及。
  在生活中,更多的是和珅对纪晓岚的关照;在人际关系上,则更多的是纪晓岚对和珅的帮助。我们可以说,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第一、纪晓岚是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
  人过中年以后的和珅有喜欢他的乾隆皇帝的支持,事业是越来越顺利。因此,逐渐的,他在办事风格上越来越无所顾及、忘乎所以,而不去顾及别人的感受。而他的如此作为不但给自己数了更多的对手,也会给乾隆皇帝带来了诸多不便。
  在这种情况下,纪晓岚由于他在学问和品行上的崇高威望,经常成为和珅与他人发生矛盾时候乾隆皇帝委派的仲裁者。这中间,最为典型的是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
  我们这里所讲述的发生在乾隆六十年(1795年)会试过程中的王以鋙、王以衔兄弟考状元一事,就是一个有着深刻官场内部派别的争的典型事例。
  这个事件牵扯的人物一方是纪晓岚曾经的老上级和珅,另一方是因正直而著称的左都御史窦光鼐。事情的起因是这样的:
  王以鋙、王以衔二人为同胞兄弟,原籍安徽休宁,后来“寄籍”浙江归安(今吴兴)。“寄籍”就是因各种原因长期离开原籍居住外省,因此便属于外地籍贯。王氏兄弟刚到中年,就已顺利地通过了“童子试”和“乡试”。1795年春,他们二人结伴来到京城,参加当年的“会试”。
  这年担任“会试”正考官的是左都御史窦光鼐。窦光鼐是山东诸城人,他的年纪不但比和珅大,而且比刘墉、纪晓岚等人大,还比乾隆皇帝大。这个人脾气耿直、办事认真,曾经长期主持浙江全省的“学政”工作,也就是主管教育、考试等事宜。
  因他曾经揭发过和珅在浙江的爪牙富勒浑、陈辉祖、王亶望等人的贪墨罪行,故和珅一直嫉恨他,总想找个机会整一整他,并欲将他致于死地而后快。
  窦光鼐在主持这次“会试”中,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结果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第一名(会元)弟弟王以鋙,第二名哥哥王以衔,“兄弟联名高第”。于是“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
  为什么会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呢?因为在清朝,按照康熙皇帝于1712年的圣旨规定,每省二十八名举子录取一名(台湾省每十人录取一名)。此后,在科举考试时搞省级平衡已经是个不成文的惯例了。第一名(会元)如果出自浙江省的话,那么第二名就绝对不应该出自浙江省了。这就是省级平衡的原则的一个基本表现。
  窦光鼐在当时中国的教育本身就存在着南北不平衡、东西更不平衡的状况下仍然坚持以文取士、公平竞争的原则本身就必然会引起强烈的反对,何况又遇到了发榜时头两名皆为浙江人、且为亲兄弟这一千年不遇的现象了!
  也正是因为如此,才会在王以鋙、王以衔二人被录取为第一名、第二名的情况下迅速出现“群议哗然”的情况。这个时候的社会舆论是非常不利于窦光鼐的,因为他的这种做法已经激起了来自其他各省官员的强烈不满了。
  在“群议哗然”的背景下,和珅感觉到利用机会打击窦光鼐的时机已经到了。于是,他向乾隆皇帝汇报说,他怀疑窦光鼐或是为了显示其政绩,或是与王氏兄弟试前有染而收下了他们的巨额贿赂,因此向他们泄露了试题。乾隆皇帝听后也感到很诧异,不禁怀疑起来,决定重派主考官进行复试。
  我们这里要注意到以下两点:第一点,窦光鼐点浙江亲兄弟二人王以鋙、王以衔为会试前两名的做法首先是已经遭到了诸多大臣的怀疑,“群议哗然”,认为这是一大“怪事”;第二点,和珅向乾隆皇帝做汇报后乾隆皇帝也感到很诧异。在这种情况下乾隆皇帝派出了新的主考官纪晓岚。纪晓岚夹在窦光鼐、和珅当中会如何做呢?他应该如何做才能做到既不得罪较量的双方、又能讨好乾隆皇帝呢?
  纪晓岚做了如下工作:
  第一,经过纪晓岚等人建议、乾隆皇帝批准,窦光鼐及两名副主考被降职。
  事情由窦光鼐一手挑起,他事先没有征得乾隆皇帝的同意,就擅自破坏省级平衡的原则,从而引发了一直暗中潜伏的矛盾,窦光鼐就应该承担责任!同时,窦光鼐的被降职,并不能说明纪晓岚本人站在了和珅一边!虽然客观上给人的感觉似乎是这样!事情由窦光鼐一手挑起的,他就应该受到惩罚!

  第二,取消“会元”王以鋙殿试资格。
  窦光鼐承担责任,并不意味着而王氏兄弟可以捡便宜,他们二人也必将付出应有的代价。这实际上是众望所归——是北方各省、西方各省的共同要求,不但和珅满意,纪晓岚自己也很高兴——毕竟纪晓岚自己也不是南方人嘛。
  因此,纪晓岚会同相关诸位官员,经过反复逐字逐句进行评点,从鸡蛋里面挑骨头,觉得王以鋙的试卷“语句多有瑕疵”,取消了他参加殿试的资格。
  第三,王以衔继续参加殿试,王以衔的会试排名由第二降至第四,继续参加殿试,重新排出殿试试卷名次,将王以衔排为第一名。
  不管怎么说,从当时中国的教育水平来说,南方各省还是要高出其他地区一大截的,因此还要继续维持省级平衡的原则,全力维持南方各省的面子。
  这也是和珅所能够理解的!其实,在和珅的心目中,只要搞下去了窦光鼐,至于是否应该继续维持南方各省的面子,这已经不是他所要努力想清楚的问题了。
  因此,殿试结束,前十名的卷子进呈乾隆皇帝御览,排出名次,拆开弥封,排在第一名的竟是王以衔。乾隆问:“谁取的?”礼部尚书纪晓岚说:“臣取的。”乾隆再问:“谁定的?”和珅说:“奴才定的。”乾隆帝觉得滑稽,不无讥讽地说:“那么,你二人难道也有私情吗?”和珅回禀:“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以待,绝无私弊,如有失当之处,何妨另换一名。”乾隆帝叹道:“如此看来,王氏兄弟在会试中联名一二,实属偶然。科第高下,自有天命,非人意所能测知,既已拆封,岂能再换?”皇帝金口玉言,王以衔为头名状元由此一锤定音。弟弟王以鋙后来被恩准补考嘉庆六年(1801年)殿试,由进士步入仕途。
  纪晓岚如此作为,得到了当时朝廷中绝大多数官员包括和珅的称赞!
  第二、纪晓岚是和珅与纪晓岚自己的朋友发生矛盾时候的协调者。
  有的时候,与和珅发生冲突的人中间,也有纪晓岚自己的朋友。在这种情况下,一般而言,纪晓岚能够做到的,也就是做一个协调者而已!当然,协调能否成功,还要看发生冲突的双方的态度和纪晓岚本人的协调能力。一般而言,纪晓岚都能够协调成功;但是,也有少数协调失败的例子。在这为数不多的失败的例子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御史曹锡宝弹劾和珅管家刘全超制案。
  这个案件我们前面虽然简单介绍过,但是案件中的一些背景是我们以前所没有揭示过的。
  乾隆晚期,和珅指使管家刘全,在京中买了一处地盘,为和珅营造府第。为了免除朝中大臣的议论,一切事宜都用刘全的名义办理。但其建造格局,超出了清廷的规制,被人们看了出来,引起朝官们的义愤。
  问题在于,和珅盖房子,光明正大的一件事情,却为什么要遮遮掩掩呢?
  不但您不明白,当时的御史曹锡宝也不明白!曹锡宝是纪晓岚的好朋友,他就跟纪晓岚说出要弹劾和珅。
  纪晓岚当时也不明白自己曾经的老上级和珅为什么如此作为。他当时心里面想,在事情的真相没有搞明白之前,还是最好不要让双方发生冲突的好。于是就劝说曹锡宝千万不要弹劾和珅。当时的纪晓岚也不好明说,就以宋人《咏蟹》诗中的两句赠曹锡宝,说:“水清讵免双鳌黑,秋老难逃一背红。”意思是说,现在参劾和珅,恐怕时机不够成熟。
  但是,曹锡宝没有听从纪晓岚的告诫,毅然上了一道奏章,弹劾和珅家奴刘全建造房屋规模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倚借主势,招摇撞骗之事。
  曹锡宝不明白,乾隆皇帝明白呀,他明白和珅实际上是给自己的女儿和女婿盖的房子呀!因此,乾隆皇帝看过曹锡宝的奏折后,很是生气!
  当时的乾隆皇帝心想,第一、这个曹锡宝状告刘全只是虚晃一枪,锋芒所指实际上是和珅!甚至是乾隆皇帝自己!第二、这个曹锡宝后面应该有指使者,这个幕后的指使者是谁呢?他想到了纪晓岚,纪晓岚既是曹锡宝的朋友、也是和珅的朋友——虽然,曹锡宝与和珅两个人并不是朋友!他想,纪晓岚是应该是知道内情的呀!
  因此,乾隆皇帝针对曹锡宝的弹劾,下达了下面这道给军机大臣和纪晓岚的谕旨:“前据曹锡宝奏:和珅家人刘全房屋宏大、服用奢侈、器具完美恐有招摇撞骗等事一折,已交留京王大臣等查办矣。曹锡宝如果见刘全倚藉主势,乃徒托诸空言!或其言本欲参劾和珅而又不敢明言,故以家人为由,隐约其词,旁敲侧击,以为将来波及地步乎?或竟系纪昀因上年海升殴死伊妻吴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验出真伤,心怀仇恨,嗾令曹锡宝参奏,以为报复之计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于此,则曹锡宝之奏何由而来?著留京王大臣,详悉访查询问,务得实在情节。朕于此案总期根究明白,并非因此一虚言欲治和珅,更非欲为和珅开脱。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误会朕旨,将曹锡宝加以词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转为被告,亦无是理。务须平心静气,虚衷详问。如曹锡宝果能指出全儿借端撞骗款迹,访查得实,即一面从严审办,一面据实具奏,不可同和珅稍存回护。若稍存回护,是乃陷和珅亦自陷也。”“又据和珅称:家人全儿已到热河,曾面加诘问。伊供:‘不但从不敢招摇滋事,交接官员,即所谓房屋宽敞,器具完美,容或有之,亦非可挟以出外之物。我于曹御史名姓素未闻知,彼又何从目睹’等语,虽系一面之词,亦尚近理。曹锡宝身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仆,其车马衣服,尚可云遇诸路途,至房屋宽敞,器具完美,非身临其地何能知悉乎?至全儿代伊主办理崇文门税务有年,稍有积蓄,盖造房屋数十间居住,亦属事理之常。从前及现在,内外大臣家人中似此者恐亦不少,若无似殷士俊等之有真脏实据,概以车服房舍之故,查拿治罪,则在京大臣之仆,安得人人而禁之!且必人人侧足而立,亦断无此政体。设或全儿在崇文门代伊主经营税课,于额税之外私有加增,若累商民以肥私囊,绵恩签派番役,一经访查无难得实。傥王大臣等严行察访,全儿并无生事疑迹,而曹锡宝徒以无根之言,遽行陈奏,以博建白之名,朕又何能以空言遽入人罪乎?将此由四百里谕令留京王大臣等并令纪昀知之。即将查讯情形先由四百里驰奏,不必俟本报之使。钦此。”

  通过上述谕旨,我们可以看出,乾隆皇帝实际上是在做以下两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乾隆皇帝命令手下人等杀气腾腾地逼向曹锡宝。乾隆皇帝袒护着和珅及其家奴刘全,却谕令军机大臣,杀气腾腾地逼向曹锡宝。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的,“曹锡宝身为言官,必不至下交奴仆,其车马衣服,尚可云遇诸路途,至房屋宽敞,器具完美,非身临其地何能知悉乎?”军机大臣们按照皇上谕令中所授机宜,不去纠查和珅家奴刘全,却将锋芒转向了原告。曹锡宝只好说:“我与和珅家人全儿向来从不认识,即伊在崇文门管理税务,我并不知道,伊于额税之外有无擅自增加另项情弊亦未有人说过。我因闻全儿住房服用甚是完美,于路过兴化寺街留心察看,见其房屋甚是高大,我想伊是家奴,焉有多资造此华屋?恐有借主人名目招摇撞骗之事,是以具奏。”
  第二、全力以赴追出幕后指使者!这个幕后指使者,根据乾隆皇帝的判断,就是纪晓岚!正如乾隆皇帝所说的,“或竟系纪昀因上年海升殴死伊妻吴雅氏一案,和珅前往验出真伤,心怀仇恨,嗾令曹锡宝参奏,以为报复之计乎?此乃朕揣度之意,若不出于此,则曹锡宝之奏何由而来?著留京王大臣,详悉访查询问,务得实在情节。朕于此案总期根究明白,并非因此一虚言欲治和珅,更非欲为和珅开脱。留京王大臣等不可误会朕旨,将曹锡宝加以词色,有意吹求,使原告转为被告,亦无是理。务须平心静气,虚衷详问。”面对着曹锡宝上面的回复,乾隆皇帝仍不满意,继续穷追不舍,大有不揪出幕后之人决不罢休之势。乾隆皇帝再次下达谕旨说,“曹锡宝既云全儿情弊从未有人说过,又未亲到伊家,何以又称‘闻全儿住房服用甚是完美’。究竟闻自何人?必有着落,非有人说过,则曹锡宝何以知全儿往兴化寺街,而经过时即留心察看?况京城内外,大街小巷,房屋甚多,御史又无逐户查访之理,若非中有成见,何以独于全儿住屋如此留意耶?著王大臣令将全儿滋事不法之处究竟闻自何人,据实明言,毋再任期狡饰,并令都察院堂官及步军统领衙门司官一员,带同曹锡宝,先至刘全家查看,再到阿桂等官家及用事人家住处周历查看,如各大臣家人住房并无如全儿之多,即治以越制之罪;若阿桂等家管事家人住房有全儿多且大者,则当诘问曹锡宝何以专不参劾之故。”
  此时的曹锡宝才非常后悔自己没听纪晓岚的劝告,给自己招惹了是非不说,还让自己的老朋友纪晓岚遭到了怀疑!此时的曹锡宝只好硬着头皮,一再跟皇帝解释,这件事情跟自己的朋友纪晓岚没有关系,纯属自己一人作为!
  曹锡宝后悔没听纪晓岚的劝告,多言招祸,只好硬着头皮,咬定纪晓岚没参与此事。最后乾隆以曹锡宝参奏不实,给以革职留任处分,没有扩大事态,酿成大狱。纪晓岚在惊恐中度过几个月,心里才踏实了一些,自此而后,便更加小心谨慎。
  最后乾隆皇帝严厉处置了曹锡宝。还好,纪晓岚没有受到牵连。
  然而祸福正是互相倚伏的。嘉庆四年(1799)正月初三,太上皇驾崩,十八日赐和珅自尽,查出刘全家产竟有二十余万之多。于是已故御史曹锡宝追赠副都御史衔,嘉庆虽未查治和珅同党,而纪晓岚先生倒因为上述两段谕旨反而获得了更好的声誉。

  3、观棋不语真君子?

  我们从上述事迹中可以看到,从新疆乌鲁木齐流放归来的纪晓岚在思维方式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新疆留给纪晓岚更多的是各种各样的感悟。最大的感悟就是他给自己起了个别号“观弈道人”。
  纪晓岚晚年很喜欢下围棋,在下棋的同时,他也从中体悟官场、世道、人心。
  1786年,他曾经请朋友沈云浦画了一幅《桐荫观弈图》,自题诗一首:

  不断丁丁落子声,
  纹楸(qiū)终日几输赢。
  道人闲坐桐荫看,
  一笑凉风木末生。

  在这里,他以“观弈道人”自比,闲看世间风云变幻。七年后,他再次检视《桐荫观弈图》,又有感叹。他认为当初请人作观弈图,也不过是道人(也就是纪晓岚自己)不亲自参与胜负而已,但其心中仍然存在着胜负之心,而如今看来,连这个胜负之心也都是幻象呢。这种心态在另一首与弈棋有关的诗中暴露无遗。这首诗是写《八仙图》的,图中八仙,各具情态:何仙姑与韩湘子对弈,其余五仙旁观,而铁拐李一个人却在一旁呼呼大睡。纪晓岚写道:局中局外两沉吟,犹是人间胜负心。那似顽仙痴不省,春风蝴蝶睡乡深。
  “顽仙”既指铁拐李,也是纪晓岚自喻;“春风蝴蝶”,化用庄子化蝶故事,比喻自由自在,不存人间胜负之心。纪晓岚在这里表达了超然世外的态度,可算是看透红尘。不过,他在乾隆官场上摸爬滚打了半个世纪,想要超然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情。
  最重要的是,两年多的新疆之旅使纪晓岚的思维逐渐的向他的师兄刘墉看齐,越发的油滑起来。纪晓岚与刘墉的关系也日益融洽起来。
  纪晓岚出自刘墉之父刘统勋的门下,两人有师兄、师弟之谊。纪晓岚才思敏捷,刘墉字写得很好,故纪晓岚常请刘墉为自己写对联。比如“浮沉宦海如鸥鸟,生死书丛似蠹鱼”,是纪昀非常喜欢的诗句,生前他曾将此诗作为自挽联。纪晓岚去世后,刘墉即将其写下来,作为挽联相赠。
  刘墉与纪昀都好收藏砚台,两人也时相赠送唱和。1792年,刘墉赠给正任都御史的纪晓岚一方砚台,还特意在上面题识:纪昀喜欢我的黻(fú)文砚,因而我把它送给他,而书之以铭文“石理缜密石骨刚,赠都御史写奏章,此翁此砚真相当”。1803年,刘墉又曾送给纪昀砚一方,称:“送上古砚一方,领取韩稿一部。砚乃朴茂沉郁之格,譬之文格,为如此也。”纪昀也记载到:刘墉送我砚一方,左侧有““鹤山”字,认为是宋代的东西,但我并不以为然。但刘墉又说,“专诸巷所依托,不过苏黄米蔡数家耳。彼乌知宋有魏了翁哉?”大意是说,仿照宋代的古董,一般都宣称是苏东坡、米芾等人的东西,怎么会假冒魏了翁的名号呢?纪昀承认,刘墉所言,“是或一说矣”。1804年,刘墉去世之前,还给纪昀送过砚,纪昀在砚上题词说,“余与石庵(刘墉)皆好蓄砚,每互相赠送。亦互相攘夺,虽至爱不能割,然彼此均恬不为意也。太平卿相,不以声色货利相矜,而惟以此事为笑乐,殆亦后来之佳话欤?”
  除了写诗赠砚,两人还经常在一起畅谈佛法。可见两人感情之深,私交之好。
  您想,像纪晓岚这样一个历经沧桑的人,他会与和珅结怨么?
  从上述内容我们可以看出,新疆发配回来的纪晓岚的思维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任何说纪晓岚与和珅发生过冲突的说法都是站不住脚的,都是不符合纪晓岚的思维逻辑的。前面,我们介绍了那么多的纪晓岚。纪晓岚对于中国历史、对于中国文化最大的贡献是什么呢?我们下次再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