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f你们加入绿色联盟吗:教师如何用“死”教材教“活”学生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2:22:14
教师如何用“死”教材教“活”学生2009-07-11 07:27 传统的教学把教师定位于“教教材者”,导致许多教师成为“教死书、死教书、教书死”的“双手教材”。活人教死书,不把书教活,成为死教材,令人深思,值得研究。教师怎能成为活教材,应做到教有所读,教有所备,教有所想,教有所思,教有所悟。

  教有所读,就是要认真研读《新课程标准》的每一章节,每一段,每一句,甚至每一个词,深入理解《新课程标准》的学科体系,对该科的总要求。着重掌握哪些基础知识,培养哪些基本技能,怎样重视学习过程以及在学习中表现出来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借鉴一些基本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明确教师的角色,是学生健康成长,全面发展的引路人,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组织者、指导者、参与者。带着学生走向知识,重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习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操作能力。根据这些要求,假如自己是教材的编者,应怎样编写教材,再仔细阅读教材,对比自己的设想与教材的异同,对教材提出合理的意见和建议,丰富教材内容的内涵,促使教材不断完善,体现教师是教材的主人,而不是教材的奴隶,实现教师从教有字书到教无字书的转变,从“教书匠”到教育家的转变。

  教有所备,就是认真备课,精心准备教具,编写教学计划。备课包括备学生,备教学设施,备教材。备学生,充分考虑自己学生的个性特点,基础知识体系,知识面的广窄,接受能力,承受能力,家庭状况,家长对学生学习的重视程度。备教学设施,考虑学校有无校园电视网,图书室,阅览室是否开放,学生能否查阅相关资料,是否有多媒体教室,制作多媒体课件等等。备教材,根据已有教学资源,对教材内容进行科学地、合理地、艺术地删减、增加、替换、拓展、整合。比如教材中有些内容与学生生活联系不大,学生学习起来难以理解掌握,教师可以或删去,或增加或替换成学生易于理解接受的新内容。对教材中的重点知识,如果不够详细,教师就可以拓展,精讲多练,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掌握。对教材的知识结构,教师可以重新整合,调整顺序,从而增强教材对学生的适应性。

  教有所想,就是在教学中贯彻落实自己的教学设想。想,要为学生所想,“教”的目的是为了学生“学”,“教”要为“学”服务,真正实现新的教学理念:“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为了一切学生。”教师要站在大多数学生的角度,尢其应站在“后进生”、“学困生”的角度,感知教材,理解教材,深入分析、揣摩、估计、预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会遇到怎样的困难和障碍,确定教学的重点、难点、关键点。怎样讲解、引导、联系学生已有的哪些基础知识,生活知识,开展怎样的教学活动,设计哪些教学形式,怎样利用教具,使学生动耳、动口、动手、动脑,充分利用多种感觉器官参与教学活动,从而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抓住关键点的突破口。降低教学的难度,学生学得轻松愉快,完成教学目标。

  教有所思,就是教学的反思,寻找教学的遗憾。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精研细究每一节课的成败得失,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深入细致的分析理论和实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教学有法而无定法,关键在于得法。”如何得法,完全照搬书本不行,盲目照搬别人的经验也不行,因为那是别人根据自己的特点总结出来的成果,适合他人的学生、教师以及当地的实际情况,对他人适用,对自己不一定适用,就像别人穿的衣服拿来自己穿不一定合身一样。要用鲁迅的“拿来主义”,可以借鉴、摩仿,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反思自己在灵活运用教材教学生存在哪些不足,存在哪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探讨和改进,把理论用于实践,检验哪些理论适用于自己的学生,哪些理论不适用于自己的学生,不断总结经验,在实践中探索出适合自身特点,当地的实际情况,学生的知识水平,接受能力的教学方法,教学特色,教学风格。

  教有所悟,就是教学得法,能熟练掌握并灵活运用教育教学规律,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学生乐学、家长放心,领导赞赏,自己开心。真正的教育理论,教育理论的真正价值,教育理论推动教育向前发展的真正动力在于指导教学实践,经得起实践的检验。借毛主席的话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材是重要的课程资源,但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联系学生的所思、所想、所感、所悟,合理开发校本课程资源,把死教材变为活教材,活人读死书,把书读活,何乐而不为。只有灵活地掌握知识,才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操作能力,不至于成为“书呆子”。教师灵活掌握、开发、变通、开拓、运用教材的“法宝”,练就自己的教学“绝招”,对自己的教学产生强大的生命力,使自己成为教育教学真理的实践者、开拓者、发现者,引领学生开拓知识,创造未来,铸造美好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