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视通怎么跟手机连接:破解意识能动性的奥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20:25:05
如今国内哲学界的人学研究早已不再新鲜,人们或者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即是关于现实的人的学说,是人的解放的学说;或者认为在经过海德格尔的生存论转向之后,马克思主义哲学应理解为关注和改善人的生存状态的理论学说;也有人从哲学人类学、文化哲学等不同角度理解哲学的人学性质。与这些理解不同,邹化政先生作为哲学史家所说的“哲学即人学”是指作为德国古典哲学最高成就的意识哲学。他明确说,人性即意识性,人学原理即意识原理。
哈贝马斯在《后形而上学思想》中认为,从意识哲学向语言哲学范式的转换是现代哲学的深刻变革。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者也大都认为马克思的哲学革命终结了传统的意识哲学。人们或者认为马克思的实践观点超越了唯心主义抽象的意识能动性研究;或者认为唯物史观作为法国哲学家利科尔所说的“怀疑主义的解释学”,怀疑和否定了意识确定性或明证性的终极基础,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意识需要具体的、历史的、物质原因的解释和说明。邹先生曾说,我们固然需要从人们所处的现实社会关系理解人的本质和意识,但人不是历史的玩偶,社会存在对社会意识的决定作用不能否定人的意志自由和意识的能动性。即使我们承认实践是认识的来源,但实践产生的感性材料进入人脑后,仍需思维能动作用的规定,而思维规定感性的固有规律正是意识能动性的作用,或者说是意识能动性的奥秘。这是德国古典哲学贡献给人类的最宝贵的精神遗产。
在通常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中,我们对“能动性”的具体内容和规定语焉不详。如果只是抽象地肯定意识能动性,而不深入揭示意识能动性的规律或规定,那就把意识能动性神秘化了。我国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需要吸取唯心主义对事物、现实和感性“能动”方面的理解的合理成果,破解意识能动性的奥秘,这同时也是破解人性的奥秘。
思维规定感性的固有逻辑是意识能动性的实质。这种逻辑区别于形式逻辑,是黑格尔和列宁所说的内容的逻辑,或者说是区别于外延逻辑的内涵逻辑,它是研究思想内容真理性的真理的逻辑。在西方哲学史上,康德的先验逻辑第一次系统地研究了思维规定感性的固有关系。种种不同的感性现象在内在意识中被先验范畴所统觉或规定,从而成为可理解的经验。康德的知识论系统地论证了先于经验并使经验可能的认识的先天条件,这是类似于重大经验科学发现的重大哲学发现,它开辟了区别于经验科学的先验哲学的思想方向。后来的哲学发展走出了多种不同的思想道路,但如郑昕先生所言,通过康德可以走向不同哲学,越过康德只能产生坏的哲学。
黑格尔不满意康德哲学的主观主义和形式主义,认为康德从人类思维的基本形式即判断的分类中反思到的先验范畴,虽已超越了传统的形式逻辑,但否定了先验范畴是感性材料自身的客观本质,未能实现思维与存在、逻辑学与本体论的统一。黑格尔的思辨逻辑辩证地扬弃了康德的先验范畴,其要点是范畴的本体化和体系化。黑格尔逻辑学的范畴既是纯粹思想自己运动的必然环节,也是世界或存在的客观理论。表达意识能动性的思维规律成为人类认识史的历史的规律,成为绝对理念自我意识的不同环节。但黑格尔并未完全抛弃康德的先验思想,他以逻辑先在的原则奠定了自己客观唯心主义的基础。当他分析如“树叶是绿的”这种简单句时,与康德相似地发现了范畴的先验作用。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列宁在阅读黑格尔时也有类似的分析,并断定辩证思维是人类意识所固有的。这可能是在马克思主义哲学文本中最需要阐发的意识能动性理论。
哈贝马斯认为“建构世界的重任从先验主体头上转移到语法结构身上”,从作为先验之物的语言结构中可以推导出逻辑规则。从主体的、内在的、主观的意识转向公共性的、外显的、客观的语言,是破解意识能动性奥秘的重要转向。在此之前的马克思实践论转向也意义重大,思维规定感性的能动性虽然是内在意识的过程,但实践的目的性不仅使感性不再是单纯直观的被动显现,感性具有能动性,而且实践的意志和态度也必然规定和影响思维对感性的规定。这是海德格尔式的马克思哲学理解。此外,基因研究、认知科学等经验科学也许会为意识能动性之谜带来新的解答。假定我们发现了使意识具有能动性的基因或神经科学解释,我们是否最终破解了意识能动性的奥秘呢?至少在康德和胡塞尔看来问题并未结束。因为我们在经验科学的视野中并未解决认识何以可能、内在意识如何切中外部存在的先验问题。具体说是我们怎么知道基因理论与基因对象是一致的呢?意识能动性的奥秘如果真的是人性的奥秘,它将永远向人类遮蔽着地敞开。(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 孙利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