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日流量限制:《福石堂文集》4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8 20:03:02
设为首页收藏本站切换到宽版切换风格

水慕清华|设置|消息|提醒|退出

积分: 643|用户组: 石道 四段

快捷导航
  • 首页
  • 论坛
  • 奇石交易
  • 网络奇石展
  • 中华奇石报
  • 海上赏石
  • 中华奇石网址大全
本版热搜: 奇石观赏石奇石交易中华奇石
中华奇石网论坛 论坛 休闲专区 石道沙龙——石之作品创作与欣赏 《福石堂文集》——按文章发表时间顺序{公告}《中华奇石网-论坛守则》华网女石友报到帖 唱响中华---《中华奇石网之歌》现场版《中华奇石网年鉴》“石友联系方式”征集贴返回列表楼主: 刘先令

《福石堂文集》——按文章发表时间顺序[复制链接]

捞石头的猴子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556 小时
威望
1301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11-19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620
精华
0
UID
76245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1#发表于 2010-9-28 21:39:38|只看该作者{:2_336:}好文章,收藏,学习了。博客http://wjy8180.blog.163.com
三人行必有我师
QQ:435857344回复

举报

龙江石缘

石道 二段

在线时间
12 小时
威望
200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5-10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102
精华
0
UID
93018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2#发表于 2010-9-29 15:31:17|只看该作者好文章!受益匪浅!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3#发表于 2010-9-29 17:28:35|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受益匪浅!
龙江石缘 发表于 2010-9-29 15:31

感谢三位版主和石友的阅读!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4#发表于 2010-9-29 17:29:35|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29 17:31 编辑

                          开运石、助运石和固运石

                                                             徐州市《福石堂》刘先令


         如果用“风水学”的眼光去观察奇石,就会不难发现其中藏有颇多的“运气”之石。所谓的“运气石”,是指具有开运功能的“开运石”、助运功能的“助运石”和固运功能的“固运石”。以上“三运石”,都属于吉祥石之列,只是其含义和用途不同而已。

        开运石,是专指“鱼”石。鱼的繁衍和开拓能力极强,所以,我国远古的原始部落,为了自己能像鱼一样旺盛和发达,大都在器物上绘有鱼的图案,希冀愿望得以成真。宋朝陈抟在《先天太极图》中,就以“白黑两条鱼形为阴阳二气环抱太极”,开始了“运气”的启始。大略考之,他可谓是传播“运用‘鱼’来祈福”之法的鼻祖。从此之后,便有了“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之说。由此可见,古人之所以用“鱼”作为天地之始的图像及其“开运”功能的良苦用心。

      助运石,是指生肖石。“生肖石”可以助运,是依据西汉董仲舒《春秋繁露-同类相动》的学说。他认为:同类的事物,其气相同,因而能互相感应,同时变动。生肖石如与生肖年相逢,其即有“感应”之能,由“能”而导致“变动”。也就是说,可以朝着“好”的方面发展和运动。当然,并不是说凡是生肖石皆能助己之运。而是说,只有在自己的本命年年首,在家中摆上一块和自己属相一样的生肖石,助运之功方能生效。

     固运石,为“寿桃”石。“寿桃”本身就是长寿的象征,它的“固运”功能,也是由此演变而来。“寿桃”石之所以能具有“固运”之功效,是因为它需要经过“三千年开花、三千年结果”的漫长时光。其成果的久远,足以稳固“好运”的永驻。

此外,无论是象形石还是图案石,只要作为上述之用,不仅要求具象还必须要求形体完整。不完整的奇石,因其不完美,所以会产生相反的作用。而不具象的奇石,则会出现意想不到的偏差。另外,作为“开运”的鱼石和“助运”的生肖石要具有动感,特别是鱼石,更应生动无比;因为僵硬而没有灵性的“鱼”,是难以具有开运之力的。比较一般的奇石而言,长有“眼睛”的奇石,更是神力无比。因为“具有动感和眼睛”不仅是“活”的象征,也是灵气在奇石中的体现。尤其是“眼睛”能突出石面的奇石,在开运和助运之中,更是灵验非凡,法力无边。

     “三运石”的色彩也须慎重对待,红、黄两色最神妙,是吉祥色中的上等色,为首选;黑、白、蓝以及黑白的混合色,为凶色,属于下等色,应该禁用;其余的色,效果则次之,当属慎用之列。

       在人的一生中,有时常常会因运气不佳或好运的突然光临而不知所措。运气石,即是在这些关键时刻起决定作用的法宝。掌握它且解读它,并将其的“能量”发挥的淋漓尽致,从而为自己的生命历程增添光彩,无疑是一大幸事和“大福”。
回复

举报

柳州听石居

版主

在线时间
779 小时
威望
4821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11-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2924
精华
7
UID
85315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5#发表于 2010-9-29 17:45:14|只看该作者好文章,谢谢分享!{:1_257:}柳州听石居博客http://blog.163.com/wuniutu_901/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6#发表于 2010-9-29 18:32:22|只看该作者
好文章,谢谢分享!{:1_257:}
柳州听石居 发表于 2010-9-29 17:45

感谢阅读!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7#发表于 2010-9-29 18:35:13|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29 18:36 编辑

                          梦幻昆山石


                                               徐州市《福石堂》刘先令


      昆石,产在昆山的玉峰山,是中国古代四大名石之一,它素以晶莹剔透、洁白无暇而闻名于世。我知道它,是在十多年前的一次交谈中,当然主要是因为我对奇石有了爱好,从而想了解一下中国奇石分布的状况。我虽然知道了昆石,但想尽了办法,却始终无法见到。因为那时的互联网不如现在普及,新闻媒体对奇石也不是那么关注,而且我的居住地离昆山有千里之途,可谓是困难重重,但又别无逾越良策。有时候,人生就是那么别扭,越是无法看到的就越想看到,而越想看到的越是没有机会。多少年来,我只好隔江遥想,“昆石”一时就成了我藏石中的遗憾。无奈之时,我常常寄希望于在梦中一睹昆石的英姿,但总是天不随愿、好梦难成。

     也可能是缘分之因,也可能是心诚所致。2002年,我因故来到了昆山,亲眼目睹了心仪已久的昆石,终于圆了十 余年的“相思梦”。那是金秋十月的一天,在一家奇石馆,我邂逅了一位昆石收藏者。他见我对昆石如痴的喜爱,便欣然邀我到他家观赏。这位热心人姓吴,是当地人,我和他素昧平生。我只是对昆石有爱慕之心,只是想近距离的亲近它,来了却我十几年的夙愿。万万没有想到,才落脚昆山数日,竟能在他的帮助下如愿以偿。可能是因为我的真诚感动了昆石,也可能是我与昆石在前世就结了不解之缘,所以昆石的灵气始终在尾随着我,引导着我走近这位先生。

     原来,昆石的“模样”并不象我以前想象的只是“洁白晶莹”那么单纯,当我亲身接触到它时,才知道,它不仅有着许多的种类,而且还具有独特的风姿。你如果是初次和它“相会”,还没有见面,只单单听到它那奇异的名字,也定然会刮目相看。譬如,那如雪花堆积的雪花峰,像剔透的鸡骨架起的鸡骨峰,还有宛如海蜇累积的海蜇峰,犹如突兀的胡桃仁黏结成的胡桃峰,以及杨梅峰等等,真是一峰赛过一峰,一景胜过一景,别说是细心端详,就是漫不经心地一瞥,也足以让你心绪无宁、眼花缭乱。尽管我自认为有相当的玩石经验,可是,当这些白璧无瑕、如玉似冰的昆石突然展现在我面前时,说真的,我霎时有些茫然,不知了所措。许久,我才蓦然醒悟,这就是我梦寐十几年的昆石,一副神采高雅的尊容。它们或窍孔遍体、空灵无比,或突兀嵌空、神韵流动,有的峰峦张扬着刚劲,有的雪花显示着温柔。就在我凝神与它对视的一刹那,我突然感觉到,它是那么的渴望你去走近它、去抚摩它。可是,当你真的动了儿女之念,轻轻地贴近它时,不知为什么,你那双手却总也无法抬起。此时的你,也许是动了恻隐之心,望着它那冰质玉体,油然地生出了怜香惜玉之情------

      至此,我才对昆石有所感悟,以为得到了昆石内涵的全部,我如获至宝。但是,更让我惊奇的还在后头。当吴先生把昆石放置在逆光之下,然后用放大镜观看时,我才知道,欣赏昆石的方法与其它的奇石迥然不同,它不仅需用肉眼观看,还要借助放大镜和逆光来观赏。就在这时,一种奇幻的景象在特定的条件下展现了出来:逆光里,半透明的昆石越加珠光宝气,耀人眼目。峰峦更显玲珑剔透,雄伟无比;若隐若现的窍孔上通下连,怪诞横生,如水晶魔宫一般。偶尔间,你发现一根红色的石筋贯穿左右,让你顿生遐想。这时,你如若置身于月宫仙境,在琼楼玉宇里体验着如梦如幻般的场景,只看那一根红筋像红绳一般被嫦娥牵引着,来回飘荡,玉兔从洞穴窜出,在她身前身后奔个不停;桂花酒顺池而流,处处散发着醉人的清香------这时的你,早以无法按捺住自己的心情,急于趋步向前,但又戛然而止,怕是因性急而坏了自己的机缘。

     我不知道我是如何走出吴先生家门的,因为那时的我,仍然沉酣在梦幻之中。那昆石中闪现的琼楼玉宇,依然在我眼前耸立,嫦娥依然不停地翩翩起舞,玉兔更加欢跃。好像在那月宫前又新立了一块昆石,硕大无比,直冲霄汉,昆石上面分明雕刻着两个红色大字—昆山。这时,我才如梦初醒,原来我已经看到了昆石,我了却了一桩十几年的心愿——在昆山、也在琼楼玉宇间------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8#发表于 2010-9-29 18:39:01|只看该作者                 浅谈抽象石的收藏与鉴赏



                              江苏省徐州市福石堂 刘先令



    抽象石是相对具象石而言的一种艺术性极高的奇石,它“无物象”但内涵丰富,不“具象”又充满了灵性。无论是抽象图案石或抽象象形石,均彰显出奇异和张扬的个性;流动无序的色彩和自由伸展的“身躯”,无不蕴涵着丰富的艺术元素。它通过线条、色块的变化和肢体的扩展创造出新的视觉世界。


抽象石有几何抽象、任意(自由)抽象和抒情抽象之别。


几何抽象石在象形石中大多表现出有角有棱的造型,如长型、尖型等;在图案石中则表现出行云流水般的曲纹,如,圆弧、半圆等。


任意(自由)抽象石比较起来则要随意的多。其中的抽象图案石可以是“点”的堆积,也可以是“线”的排列,或者是“块”的叠加;着色上或红或黄或黑,无拘无束,既能浓涂也可淡抹。而抽象象形石的造型则可以尽兴发挥,可动可静、可凹可凸、可平正可扭曲,千变万化,不一而足。


抒情抽象石除了具有上述特点外,主要的是增加了感情素材,如,线条的流动与凝固,平滑与干涩;色块的朦胧与醒目,热烈与宁静。通过这些画面“语言”,抒情抽象石极力向人们传递出一种情感和暗示。苍劲的线迹透射出张力和振奋,灿烂耀眼的色彩引发了欢畅和激昂;迷幻的团雾带来了神奇和猜想。另外,它借助画面的完整与裂变、运动与静止、有序与无序、模糊与清晰来加强表现力,使观赏者产生一种独特的意识和概念,从而实现暗示作用。抒情抽象石创造了既虚幻又感人的意境,它为人们提供了遐想的空间,使人们感受着一种超然带来的审美情趣。


抽象石与具象石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有无“物象”上,所以,鉴赏抽象石不可有“先入为主”的思想。具象石积极表现它“是什么”,或者“不是什么”,先给观赏者的思维划定一个范围。而抽象石则不然,它只向你展示它“有什么”,然后给观赏者以无限的思维空间,让你去思索、去体悟、去遨游。抽象石带给观赏者的想象空间没有“边界”的界定,可高可低,可短可长;可因情绪的变化或“上天”或“入地”,也可因思绪的不定忽而“暮日”、忽而“朝阳”。


由于抽象石的“无定形”所隐含的张力,所以它不仅能调动观赏者的情感,而且还能传递出一种精神、一种力量。而人往往又是需要一点精神的。人往往在失去自信之时,就需要借助外力,以补“自己之虚”,而抽象石恰好能担当此任。但是,观赏者要想从中获取“滋养”,首先要有“内涵”,那么,抽象石的“调动”方能显出功力。否则,则难以奏效。


  实际上,鉴赏抽象石要先从具象石入手,打破“常规思维”,循序渐进,但切不可操之过急。因为,抽象艺术源于具象艺术,正如“青出于蓝”之说。之前,无论是抽象绘画、抽象雕塑,历来都被西方推崇而被我们所冷落,其根本的原因,就是我们的思维方式与他们有着巨大的差异。“抽象思维对于西方人而言,只是强、弱的问题,但是对于我们中国人而言,是有、无的问题。”


  抽象石的画面“语言”,具有鲜明的表现性,形成了奇石艺术上的特殊形式,让常人难以解读。因此,一些人将它视为“艰涩的艺术”。其实,“艰涩艺术”也是艺术,只要是“同类”,就有相通的“语汇”。这就需要我们在赏石活动中,不断地改变自己,并对其进行深入研究、认真探讨;更需要我们通过心理感悟和意境体验去认识它、去理解它,从而让抽象石这朵“奇葩之花”,在石文化这个艺术大花园中更加璀璨夺目。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49#发表于 2010-9-29 18:39:58|只看该作者        关于《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什么》的调查报告
                                          

                                                                    刘先令

2007年11月16日,我就《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什么》为题,在全国5个网站论坛上征求看法。为了能使意见具有普遍意义和区域代表性,我特意在全国的奇石论坛中选用了北京的《中国观赏石网》、中国收藏家协会石收藏委员会的《中国雅石网》(宁夏银川办)、广西柳州的《中华奇石网》及江苏徐州的《徐州奇石网》和《中国奇石网》。此次调查,历时十天,共收到回帖四十六个,点击量则达到2350人次。回帖的数量虽然不多,但内容广泛,具有一定的代表性,所谈的问题涉及到人品、人才、文化、理论、交流、资金、信息、奇石资源及评石标准等多个方面。而其中意见的焦点主要集中在“人”的方面,回帖最多,占总回帖的67.39%。由此可见,有关“人”的问题已经成为当今奇石界的最突出、最急迫、最主要、最值得关注的大问题。


(一)关于“人”的问题


1.缺乏正直和全面的人才

石友们似乎对奇石界中一些“人”的品德问题早有察觉和不满,在“调查”发布没多久,就有一位叫“黑铁”的石友第一个站出来发言,其意见简短,但直逼问题的核心,愤怒之情溢于字里行间:“当今的中国奇石界最匮乏的是德!”就这一句话,又重新燃起了数位石友的胸中怒火,他们纷纷回帖谴责无“德”之人,并期望改变这种不良的氛围。在奇石的鉴赏、评比及论坛等诸项活动中,人们希望参与“人”能尽量地客观、实事求是并不带有私心,至于其中出现的枝叶末节和水平等问题,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但是,人们无法容忍“道德”这个最基本的做人的底线被无视和践踏。一个无“德”现象的出现,“污染”的不仅是一段“水流”,而是一个“水源”。“德”是做人之先,“无德”之人如果充斥奇石界,自然就无正义可言。除此之外,一位叫“丫头也爱石”的石友对“人”的要求发表了看法,她说:“最匮乏的是会上网的实力派收藏家,会上网的。”她特别强调了“会上网”三个字。在现代的收藏活动中,是否掌握“上网”的技术,自然就成了鉴别该“人”素质的一个标准,哪怕是“实力派收藏家”,不会上网,无形之中就有了落伍之嫌。在科技发达的今天,不“会上网”,与其说是“技术”的欠缺,倒不如说是“思想观念”的陈旧更准确。对于“人”的素质问题,有位叫“我爱昵的石头”的石友认为最匮乏的是“有自信心、事业心、专业心的人才。”人们寄予“人才”的希望,也是随着奇石界的发展和问题的层出不穷而越来越高的。在有“德”的前提下,人们希望“人”的能力越强越好——会上网、会鉴赏、会写文章,而且能引领大家。这种需求,可以从一位叫“采山钓水”的石友的呼吁中看出,他说:“缺德、缺理论都不错----,最缺的是一只领头羊!”这可能是最具代表性的发言了,也可以说这是奇石界里众多呼声的浓缩之音。然而,这只“领头羊”被人们千呼万唤,至今还没露出他的庐山真面目。人们希望的“领头羊”,我们可以理解为不仅仅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群体,还可以是一个媒体(网站、报纸、杂志)。只要他(他们)正直、能包容且具有才华,即可担当此重任。石友们之所以如此迫切地呼唤“人才”,甚至拿出了标准,这也正恰恰说明奇石界目前的最大缺欠所在。


2.缺乏文化、理论


文化、理论的匮乏,致使奇石文化发展滞后,这已经成为有识之士的共识。网名叫“成都好石家”的石友语重心长地说:“最匮乏的是赏石理论的混乱和不完善,赏石理论研究严重滞后,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使我国赏石界的秩序异常混乱。”奇石理论的匮乏,首先是文化底蕴的不足,再就是艺术修养的缺失所造成的。奇石理论研究的结果,是建立在收藏和文化艺术相结合之上的产物,只单纯收藏或只单纯从事理论上的研究,是不能产生具有指导性的奇石理论的。奇石理论的研究是“静心”和“劳心”的工作,因为它无法直接地产生出经济效益,所以,一直被奇石界所冷落。一边是“需要”,而另一边是“被冷落”,“理论”这面旗帜在奇石界中的落差被体现得如此之大,令人观止。察其原因,正如一位叫“祥福祺”的石友所说:“玩石人缺乏一种心境,心太浮躁。”这话可谓一语中的。如果就目前发生的情况来分析,“浮躁”的岂止是“玩石人”,一些“团体”实乃“浮躁”之源。“浮躁”常与金钱为伴,它是“沉淀”的大敌。静下心来做事,可能是目前最缺乏的一种心态了。而正是这种“缺乏”,致使“我国赏石界的秩序异常混乱”。


3.缺乏公平公正和交流


“公平公正”的问题,其实是“德”在奇石界中的具体体现。人们之所以单独关注这个问题,说明它给石友带来的伤害不少。一位叫“石而不华”的石友感慨地说:“实话太少了。”话虽不多,但内中的无奈确实令人退而三思。另一位叫“日昌漫化”的石友说:“缺的太多了,惟独不缺乏吆喝、吹捧、专家。少点专家,多点实话,少点炒作,多点实际,少点权威,多点虚心。”这是心中的不满,也是愤怒的声讨。所谓的“专家”多了,“实话少了”,瞎话、欺骗的话自然就多了,而最终导致奇石界的环境会越来越险恶。假如一个普通人的“实话少了”,其危害只是一点,而如若要是一个专家或一个团体的“实话少了”,其危害必然是一片。在没有“公平公正”的大环境下,其“交流”也只是纸上谈兵,不会出现以诚相见的现象。石友们希望交流,并渴望在其中获得知识和长进,但是,如愿的似乎很少。所以,名叫“吉林松花石”的石友感慨地说:“匮乏的是真正的交流与鉴赏。”对于“匮乏什么”的问题,一位叫“拌脚石”的石友连续说了九个“真”字。这九个“真”,可谓是如穿喉之箭,重若千钧。可以说,这个“真”的标准并不高,它本应是做人的最基本的原则,但在目前的状况下,这个不高的愿望对于绝大多数石友来说,也只能是一种奢望。


(二)关于奇石资源问题


我在调查之先就考虑了奇石的资源问题,因为就某些石种(譬如昆石、灵璧石)来讲,确实面临匮乏和枯竭的前景,这也意味着今后收藏该石的艰难,所以估计此类问题可能比较多。但是,在调查当中,我发现事情完全出乎我的预料之外,“奇石资源”问题几乎无人触及,而“人”的问题却接踵而来。在“调查”发表的数天之后,只有一位,也是唯一的一位叫“飞轮海”的石友才回帖,说道:“奇石资源的匮乏。”其力量之单薄、声音之微弱,令人诧异。按照常理讲,“奇石资源”是藏石之本,无石收藏,岂不成了“无源之水”,这理应是“大事”。但对于这个“大事”,石友们居然闭口不谈,而只谈“人”的问题,岂不是本末倒置?!显然不是。其实,石友们并不是没有意识到某些石种的逐渐匮乏甚至枯竭,而只是认为“人”的问题更迫切于“奇石资源”而已。一位叫“五哥”的石友,带有总结性的意味说:“匮乏的不是资源----,而是一种态度,态度决定一切。”“态度”在这里意味着什么?它的答案就是“真”,就是“实话”,就是“公平和公正”,说穿了,其根源就是“人”。


(三)关于鉴评标准、信息、奇石传世等问题


至于“鉴评标准、信息、奇石传世”等问题,在此次调查中它们各有一条,没有重复。虽然这些问题也与藏石有关,甚至有些还至关重要,但是其如此弱小的呼声,以至让人误以为是题外话。“鉴评标准、信息”问题,其实是一个附属问题,它们会随着“人”的问题的解决而解决。至于“奇石传世”问题,则属于“时间”问题,可能离此题太远,只能留待于后人。我之所以将此类问题写出,只是想与“人”的问题作一对比,孰轻孰重,世人自有定论。


(四)结束语


调查结束了,奇石界中真正的“匮乏”问题已显赫地摆在了人们的面前,今后的路应该怎样走,显然已成了奇石界“兴亡”的关键所在,这不能不令所有的参与者——个人、网络、协会、媒体去思索。人们在思索的同时,更要反问和自律——“奇石兴亡,石友有责”,我(我们)做的如何?!


(在结束该文之际,我衷心地感谢以上五家网站的配合,同时我更感谢《徐州奇石网-天下奇石论坛》的王晨先生和净海莲心先生,没有他们的大力支持,我是无法完成此项工作的。)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0#发表于 2010-9-29 18:41:36|只看该作者                      灵璧石的回流说明了什么

     
 


                                        徐州《福石堂》刘先令



徐州收藏奇石的朋友最近总被一个问题所困扰,他们发现安徽灵璧人经常开车到徐州买灵璧石。这确实是个反常现象。灵璧石产自灵璧,是玩石人所共知的事情,当地人不在灵璧买石,反而舍近求远驱车来到徐州,这就不能不引起人们的思虑。


其实,徐州出现的“反常现象”,就是经济学里所说的“回流”。回流现象的产生有几种原因,其一,是价格因素,原产地的价格高于流到外地的,与其生产不如回购;其二,资源匮乏,回购以补原产地之需;其三,原产地销路畅通,而流出去的产品反而滞销。灵璧石回流之因,也不外乎以上三种。很可能还有第四种情况,那就是政府的保护行为。可是,如果说是政府所为,那理应回流“精品”之石,而近期出现回流的大多是数年前或十数年前出土的普通奇石。可见,政府的因素理应排除在外。但是,尽管如此,我们仍可以从中体察到现今灵璧当地奇石的大略概况:(1)奇石资源已日见匮乏,或者说,已经匮乏,而从事奇石的经营者又犹如雨后春笋般的增多,于是出现了“僧多粥少”的状况;(2)“产石之地”的名声在外,外地去的购石者人多,而且需求量大。(3)当地人对奇石“不可再生”和其经济价值的认识有所提高。鉴于上,灵璧的一些精明的商家纷纷到外地购买灵璧石,以满足灵璧当地的销售需要。十数年前,当地石农为卖不出去奇石而发愁,而如今,发愁的是能否购回。“历史”这个东西,真是令人琢磨不透。


如今灵璧石的回流,对藏有灵璧石的朋友来说,自然是好消息,但只是黎明前的一道曙光,而大量的回流即在不远的将来。回流虽说是好事,但也令人不安。如果说,回流灵璧石的不是个体而是政府,那么收藏灵璧石尤其是握有精品灵璧石的朋友理应清醒,说明“灵璧”已非往日,理当刮目相看。


在某些情况下,“回流”是一种保护手段,也是一种精明,更是一种大胸怀和大手笔。君不见,国家已在多年前就启动“海外购宝”行动,为的是保护“国宝”,目前仍在继续。由此观之,“灵璧石的回流现象”,的确值得灵璧石的收藏者深思和回味。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1#发表于 2010-9-30 09:55:23|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30 10:00 编辑

                                        浅谈意象石的收藏与鉴赏




                                                  徐州《福石堂》刘先令




从奇石的造型上来划分,意象石属于象形石的范畴,但它又与象形石相距甚远。在形体上它既无具象石的逼真,又无抽象石的夸张,属于一种“似像非像”之石。由于其想象的空间特别巨大,再加上它的变化奇巧和出人意料的造型,所以也深得收藏者的喜爱,成了人们收藏的佳品。


意象石存在于各种奇石之中,而尤宜山石中的最为珍贵。这不仅是因为意象山石形体的硕大,也不仅是因为它的立体感所产生的震撼,而是因为它如鬼斧神工般的造型。水石中的意象石总是如画如帖,如曲如歌,纵然起伏跌宕也只不过是画面中的一个点缀而已;尽管它在意境上幽邃凄迷,甚至令人窒息,但在气势上与意象山石相比总嫌不足,其阴柔之性似乎显得更多一些。


意象山石的观赏性特别强,它除了具有圆雕的效果外,其多变的形态也令人欢欣。它不仅可以随着观赏角度的不同而改变,而且还可以随着观赏者的心情而瞬息万变。正面观赏它像人物,而背面则像猛兽,侧面又如同崇山峻岭。高兴时观赏,它似温顺的小猫,而烦躁时,它又好像狰狞的鬼魔。多变,变化万千,而且无一定型,这着实令初次观赏者摸不着头脑。其实,意象石的最可贵之处就在于它的随意性和自由性,它不仅能满足各种层次的观赏者的眼光,而且还给观赏者的思维拓展了无限的想象空间。


与具象石和抽象石相比,意象石的神韵更足,其幽洞暗窟则显得更加神秘和诡异。它形无定规,体无章法,肢体可以任意发挥而无任何拘束之态。它不刻求“比例与和谐”,或枝节漫生,或洞洞相通,或悬卵于峭壁之上,或倒挂金钟在危岩之间,景景相连而又不紊不乱,让人目不暇接如入神仙境地一般。


意象石与景观石也不同。景观石表现的是“瘦、皱、漏、透”的山势或独峰,尽管有洞,而且形如圆雕或透雕,但它在总体上还是离不开“山”的形体,与“像什么”根本没有任何牵连。意象石则不然,它总是有一点或一部分像什么,无论是像人物、动物或植物,只不过是在似是而非之间而已。


意象石面世之后,其“像与不像”的体态始终让观赏者彷徨再三并难以定夺,它犹如一个迷宫,走进去容易,想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地走出来就不是那么简单。


由于意象石造型的特点,一些人将其归在“具象石”之列,也有人则把它作为“抽象石”来收藏。这对一般收藏者而言,其做法完全可以理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本来就与“抽象”格格不入,而大多数人在收藏奇石时更趋向于“不似之似”和“不求形似”的观念。


我们在鉴赏意象石的同时,并不排斥具象石和抽象石,正如我们鉴赏具象石和抽象石时,也不排斥意象石一样,因为它们都是大自然造就的“艺术品”和大自然赐予人类的瑰宝。无论什么类别的奇石,人们只要用心,都可以在它们的身上获得有益的启发和心灵上的慰籍。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2#发表于 2010-9-30 09:58:28|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30 09:59 编辑

                                    奇石的技术鉴赏与艺术鉴赏



                                                        徐州市《福石堂》 刘先令

     在人们收藏奇石的同时,“赏石”之法就相伴而生。不会“赏”,就无所谓“藏”,所以,“赏”和“藏”,基本上无先后之分。中国的“赏石法”,多是从实践中得来,非学校传授,所以,没有一定的章法和程序。然而,这并不等于说赏石就没了高下之分。如果我们用高规格的标准去衡量眼下的“赏石”,它自然就会有“技术鉴赏”和“艺术鉴赏”之别。
“技术鉴赏”,只用语言再现奇石的内容,或者说只是用语言来“依葫芦画瓢”,没有与“石”对话,更没有“融”到奇石里面去。技术赏石,不需要文化上的修养,更不需要艺术上的专长和造诣,有少许知识即可胜任。技术鉴赏,人云亦云,只有共性而缺乏个性,基本上是“照本宣科”。技术鉴赏之法可以代代传承,也可以通过办“学习班”的办法去发展人员,犹如当下的“速成班”。

     而“艺术鉴赏”则不仅要了解奇石表面所展示的形体,还需要在领会奇石所传递信息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比较、鉴别,然后再去联想去领悟,从而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品位的目的。所以,我们说“艺术鉴赏”除了观察奇石外表之外,还能调动鉴赏者自己的综合素质对其进行“由表及里”而后再“由里及表”的去分析和感悟,直至从中品味出合理的“意境”。艺术鉴赏的艺术色彩浓郁,感染力强,能将奇石的品位和内涵一一展现出来。

     技术鉴赏与艺术鉴赏不仅有“表里”之分,而且有“高下”之别。如果把赏石比作品茶,那技术鉴赏只是饮了茶的头泡或二泡,距品味到茶的真谛还有相当的路程。如果把赏石比作一出大剧,而技术赏石只是那剧的序幕,戏的高潮还在后头。

     技术赏石与艺术赏石的区别表面上看起来,是知识的差异,其实真正的差距在于人的用“心”与否。技术鉴赏用的是“眼”,而艺术鉴赏用的是“心”;技术鉴赏得到的是“形”,而艺术鉴赏得到的是“意”。其方法不同,付出不同,结果也自然各异。

     我们之所以不赞赏“技术赏石”,决不是仅仅因为它属于“大众”的技艺或是低层次的做法,而更多的是因为它无法带给我们心灵的愉悦和境界的提升。当然,我们也决不欣赏所谓的“臆想赏石”,因为它属于无“景”生情、无中生有之列,只能把善良的人们领进“暗室”。

     正确的赏石方法,并不排除“技术”的作用,而只是把它作为入门的“工具”,用来提醒鉴赏者是否行走在正确的思维路线之上,而“艺术”则是赏石的核心,在整个鉴赏过程中都起到了引领的作用。可以这样说,没有艺术成分的鉴赏,只不过是看石而已,只有将“技术”和“艺术”进行完美结合的赏石,才是名副其实的“鉴赏”,也是赏石的理想之路、健康之路。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3#发表于 2010-9-30 10:03:46|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30 10:05 编辑

                        兰州黄河石资源匮乏之因探索



                                                                   刘先令

           近几年,兰州黄河石的价格节节攀升,二零零七年的叫价比四年前翻了一倍以上。根本不起眼的石头为什么会在数年内出现持续上涨的局面,对于这个问题,兰州石友的回答各异,但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兰州黄河石越来越匮乏。一个产石大市,从开发至今,在短短的十数年的时间里石资源就出现了“危机”,确实令人匪夷所思,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造成它如此迅速的匮乏呢?

       当我们翻开历史的一页,就可以清楚地看到黄河石的资源有多么的丰富。黄河流入兰州地段,最初约在160万年以前,当时她游荡在兰州以北10-20公里,海拔2000米高度的马家河至薛家湾一带。“黄河之水天上来”,自兰州北山九州台向下至河漫滩开凿出七级阶地,以出现黄河古河床的砾石层为划分标志,每一砾石层是一级的标志。河水冲刷下切兰州谷地的山石,首先形成了七级、六级、五级和四级阶地,就是那个年代兰州盆地的面貌还未真正形成。随后,兰州地段地壳的阶段性上升隆起,黄河约在14万年以后逐次下蚀,形成了三级、二级和一级阶地,兰州盆地最终展现出今日之面貌。除河漫滩没有被黄土覆盖,其余各级阶地砾石层上均被黄土覆盖。兰州市区就坐落在二级阶地上,三级阶地约在黄河北岸白塔山位置的高度。根据上述地质构造和地理环境,即可得知黄河兰州盆地的砾石层就是黄河奇石的栖息之地。黄土之下,到处都埋藏着黄河石,实际上兰州就是建筑在黄河石上的一座城市,其石源之富饶,可想而知。

      一九九三年我去兰州时,黄河石可以随处捡到,不要说是在黄河边,就是在兰州西站的路上也能随处看到一块像样的石头。当时,人们对黄河石的意识极为淡薄。我问过一个石友,兰州有多少人捡石头,他说,也就十几个人。九三年,中国的东部地区已经把奇石玩的如火如荼,城市之间的“石展”可以说是接踵而至又互相攀比,而略大的一个省会城市,人口200万,玩石的人只不过区区十几个,其冷清的程度可想而知。玩石的人少,无法交流,所以也谈不上什么奇石的经济价值,一切玩石活动的目的只是石友之间相互欣赏而已。

         十年之后的二零零三年我再次去兰州,这时收藏石头的人已经明显的多了起来。在市区的黄河两岸已经捡不到石头,要想捡块像样的不走五六公里路是根本不可能的。当时我为了捡块石头几经转车,花费近一小时的路程才到达目的地,可是辗转数里连一块好石头也没有找到。尽管如此,不畏远途而来捡石头的人仍然络绎不绝,这当中有男人、女人,甚至还有孩子。此时的捡石,已不单单具有收藏的原因,而更具有经济利益的驱使。与十年前的“冷清”相比,此时的兰州玩石已经“热闹非凡”,参与人数之众和收藏数量之多,真可谓是不可与往昔同日而语。在这十年中,黄河石协会和奇石媒体也相继应运而生,这无疑的又在这“热闹”场景的背后增添了无限的动力。

      二零零七年,我第三次去兰州,发现玩黄河石的人不仅多,而且石头贵的完全出于我的意料之外。三五年前,几百块钱的石头,眼下已涨到千元之上,而以前要价千元的石头,现在五千块或许也买不到手。对石头价格如此的高涨,石友解释说,玩石的人多了,投资石头的人也多了。经济生活水平的提高,投资渠道的单一,必然促使一些资金寻求出路,投资黄河石也自然成了当地人经济活动的一项内容。一位石友告诉我,现在的石头都被农民捡光了,想玩石头只好到农民家里去买,要不就到百十公里之外去捡。我当时认为他说的是玩笑话,可是,当我随着他走进农民的家院并看到堆积如山的黄河石时,我才相信此话不假。无论什么东西,一旦与经济联系起来,就会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黄河石也是如此。十数年前,对农民来说人见人烦的石头,如今已成为香饽饽甚至成为家庭中的“支柱”产业,这个突变着实令人吃惊。

      经过数日的交流,我发现黄河石匮乏的原因大多在预料之中,不外乎是收藏、精神文化的需求、捡石囤积、投资石头产业等几个方面,答案似乎既简单又明了。但是,当我沿着兰州敦煌路桥(十里铺桥)的北岸向西,行走在新建的“滨河大道”上时,我才发现黄河石资源匮乏的原因不仅如上所述。一条宽阔的大道沿黄河北岸由东向西挺进,新建的商住楼鳞次栉比地屹立在路边,而绿化带则如长龙一般蜿蜒着与大道齐头并进。行进约十公里,到达银滩大桥。这里在四年前原是捡石的绝好去处,可如今已变成了参天大楼和湿地公园,黄河石早已没了踪影。再往西约五公里,就在兰州农业大学的附近,推土机的轰隆声震耳欲聋,黄河石还没露面就被垫在新铺的“滨河大道”的下面,路面继续向西延伸……。据了解,在兰州的市政建设中,绵延数十公里的“滨河大道”只不过是其规划中微不足道的一笔,可以说,兰州城市的重头建设还在后头。至此,我才清楚地意识到,目前黄河石匮乏的真正原因与兰州市的城市建设已经密不可分。

       黄河石,一个让石友如痴如狂的物体,如今已成为西部大开发之一的城市——兰州市政建设不可缺少的资源,这对于具有石友和市民双重身份的兰州人来说,不知是悲还是喜。黄河石确实匮乏了,然而,一个新的兰州已在中国的版图上悄悄地崛起……。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4#发表于 2010-9-30 10:06:20|只看该作者                                 赏玩石中鱼

      奇石中的“鱼”,在动物石中是最具有灵性的物体,它“生存”于水石和山石之中,或张扬或静默,或群戏或独处,但无论它们以何种形式表现,只要是有了它的存在,那石面上顿时充满了生机和活力。

     山石中的“鱼”,多以圆雕的形式出现,表面看起来既古板又呆滞,然而却极其威严和凶猛,它总是事先摆出一付无所事事的样子,让人误以为它不仅温柔而又具有亲和力,从而放松了警惕心。可是,你一旦看见了它的“眼睛”,就会立即改变自己的看法。这是一条来自安徽灵璧的黄蛐蟮“鱼”(图1),其黄色的身体以及体上流动的黑色蛐蟮亮丽养目且楚楚动人,尤其是那残缺的“鱼尾”不由得使人顿生善意。可你全然忽视了它那黑豆般大小的“眼睛”,它目光犀利咄咄逼人,充满了复仇的“杀机”。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山石“鱼”都凶猛异常,不可亲近。当然也有例外,(图2)它是一条色彩绚丽、温文尔雅的安徽灵璧彩石“鱼”,它悠闲而飘逸,体薄且上下舒展,展示出一付大家闺秀和极有教养的模样。其“眼睛”周围装饰了多道不规则的圆环,使本来就温柔的“眼睛”更增添了迷人的魅力。

      而水石中的“鱼”,则是以画面的形式来表现自己。它们大多温顺、华丽,而尤以嬉戏最多。宽阔的画面上,“鱼”儿可以自由的游动,它或摇头摆尾于水面之上,或追逐同伴于河水之中,在它们的身上充分体现出了散漫和无常。这是一条来自长江的“鱼”(图3)它细长如丝带,独自将身驱弯成圆形,使自己首尾相连,以期博得他人的掌声,既有夸耀之情又有显摆之意。而其身边的水草,被它戏弄于股掌之上,不仅得心应手且娴熟致极。尤其引人注目的是它那眼白极多的“眼睛”,不仅别致而且愤懑,那里面似乎暗藏着某种不可告人的情感,如同“八大山人”的愤世之作。至此,我们才恍然大悟,原来,“鱼”儿的夸耀和显摆只是为了掩盖其“宣泄”的实质而已。与此相反,显摆之“鱼”也并不少见。而它(图4)就是一条招摇过市之“鱼”。只见石面上呈现出蓝色的水面,里面游动着一条白色的鱼,它安详、肥硕而悠闲,周围的浮物前呼后拥,它俨然一付王侯的模样。有层次的水不仅透彻,而又显得异常的宁静,不见了往日的喧嚣和嬉闹。此情此景,它好像见怪不怪,尤其是它那不屑一顾的眼神,分明在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
      石中之“鱼”的形态千姿百态,而其神情更丰富多样。可以说,人世间有多少喜怒哀乐,石“鱼”中就有多少哀乐喜怒,其中的奥秘谁也无法探知,这到底是大自然有意为之还是一种巧合,只能任人去猜测。然而,石中之“鱼”抑或是千奇百怪的奇石所带给我们的决不仅仅如此,它们那蕴涵哲理的石体或画面无不彰显着善意的警示,足够人们认真地去思索百年甚至千年。
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5#发表于 2010-9-30 10:08:07|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9-30 10:09 编辑

                    浅析组合奇石的艺术特色

                                                       刘先令
      组合石是奇石收藏里出现的一个新颖的课题,它是经过人为的艺术加工,把单一的奇石进行组合,而后产生的具有独特造型的奇石陈列品。它的出现使奇石的收藏更加的丰富多彩,从而也使收藏走上了一个崭新的台阶。

    组合石是由两块以上的奇石组成的新的形态的奇石,有简单组合、复杂组合之分。

      简单组合,是指用无含义或含义简单的石头组成一定意义的奇石。如用单个数字石组成年月或具有纪念意义的数字。还有的采用体积大小不同,但具有一定关联性的两个奇石组成特殊的组合,如,组成“母子”“男女”等。这类组合内涵较简约,表现出的艺术特色也较单一,所以也就不能向观赏者传递出丰富的信息。由于其受数量的限制,因此也不可能发挥出创造者更高的艺术水准。但是,尽管如此,简单组合也使无个性或个性不足的奇石通过这种形式而增添了光彩。奇石相互之间有互补的作用,原来之“短”,组合在一起,就可能变成现在之“长”。另外,奇石不仅互补还能“包容”,原来是多余的部分,组合之后可能会变成一个新的“亮点”。

      复杂组合,是指用原来就有一定含义的奇石,重新组合成具有艺术韵味或更高水准的奇石组。复杂组合没有数量的限制,以达到创造者满意为止。如,用十多个龟形的奇石组合成“群龟图”。这些组合石除了能展现个体的形象之外,还更多地展现了群体的力量。数量单一和只有两个奇石的组合,其组成的信息量少,而且它们之间的“对话”和“交流”也极其不足。复杂组合后的奇石组,就可以避免这样的尴尬和缺失。它不仅显现了宏大的场面,也拓展了艺术上的看点,还增强了其艺术上的感染力。复杂组合的魅力,在于奇石之间的渗透和成倍增长的渲染,其视觉冲击力被无穷的放大和蔓延,成为势不可挡之力,它犹如无数的水滴组成的海洋,让每个看到它的人都感觉到了震撼。

      组合石与系列石不同。系列石是因为石与石之间有关联,如,同是“鱼”石。而组合石内的奇石可以有关联也可以没有任何联系。其最主要的特征是,组合石是一个整体,它把多个奇石放在同一个几座或平台上展示,每个奇石都有其特定的位置和“任务”,不可或缺。而系列石则没有以上严格的要求,因为它们不是在一个平台上,既可多也可少。此外,组合石讲究的是组合之后的造型,其造型优劣也显示着创造者艺术水准的高下。

      组合石由于奇石数量上的变化,而致使其艺术内涵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它由简单变的复杂,由粗俗变的高雅,由一目了然变的深不可测,仅仅只是因为摆放位置和数量上的差异,而最终使得奇石的艺术品味和身价倍增。组合石里天地广阔,具有无限的张力和无穷的艺术空间,它等待着有志于此的石友去开发和创新。
回复

举报

采山钓水

超级版主

在线时间
4211 小时
威望
31298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11-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18528
精华
9
UID
19713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6#发表于 2010-9-30 20:08:41|只看该作者刘先生请茶{:2_292:}
祝老师国庆快乐{:2_346:}采山钓水美而鲜。饮中仙,醉中禅。闲处光阴,赢得日高眠。
     四川泸天化  周崇先回复

举报

雨莲心

版主

在线时间
646 小时
威望
10349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11-27
阅读权限
150
帖子
4905
精华
0
UID
8208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7#发表于 2010-9-30 20:38:52|只看该作者感谢刘老师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粮食!愿老师吉祥如意!!!{:2_348:} {:2_292:} 吾之魂与石之魂同在!
QQ810134387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8#发表于 2010-10-1 12:51:04|只看该作者
刘先生请茶{:2_292:}
祝老师国庆快乐{:2_346:}
采山钓水 发表于 2010-9-30 20:08


感谢采山版主!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59#发表于 2010-10-1 12:51:48|只看该作者
感谢刘老师带给我们宝贵的精神粮食!愿老师吉祥如意!!!{:2_348:} {:2_292:}
雨莲心 发表于 2010-9-30 20:38

感谢雨莲心版主!回复

举报

刘先令

石道 五段

在线时间
216 小时
威望
1073 点
奇石券
0 ¥
最后登录
2011-9-26
阅读权限
100
帖子
556
精华
2
UID
16014
  • 串个门
  • 加好友
  • 打招呼
  • 发消息
60#发表于 2010-10-1 12:56:08|只看该作者 本帖最后由 刘先令 于 2010-10-1 12:57 编辑

                             文字奇石趣谈


                                                            刘先令

     文字石属于奇石中的另类,它虽然在图案石的范畴之内,但却与“图案”毫无关系。它是用纹理或色彩的深浅变化来形成“语言”,然后再用它来直接表明自己的内涵。

     文字奇石的表达一般比较直露明了,简单易懂,当然也有例外。目前发现的“书体”文字石较多,它包括篆、隶、楷、行几种书体,而其中尤宜篆书为多。石面上的“篆书”(图1“篆书”)大多显现出小篆的风格,形体修长,线条流畅,笔画圆润充满韵律而且意趣十足。如果说,“篆书”的形成是多依赖于石体本身的构造,那么说“行书”在石上的形成确实使人费解。行书是草书和楷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没有草书那样潦草,也没有楷书那样端正。它流畅而简易,险峻而惊奇,非老道之人着实难以把握。令人匪夷所思的是,石面上出现的“石”字(图2“行书”),俨然蕴涵着行书的大气和浑厚,既有放纵之情,又有开放、追求之态,笔划严谨且收放自如,令人感慨!

      奇石抽象字包括变异字,是最令人啼笑皆非的。它没有行书那般严肃,也没有篆书那般圆润,可是它诙谐、幽默,还略带一点滑稽。它可以将字的笔画任意拉长或缩短,也可以将其凭空的添加或裁减。如果仅仅认为它只是在捉弄人的视觉,那就大错特错了。它只是在笑谈之中,悄悄地展示自己的才华——“抽象艺术”而已。这块《福》字石(3#“抽象字”),貌不惊人,体不压众,但曾令好多人无法解读而三缄其口。之所以如此,倒不是因为它的冷僻,而是因为它抽象的比较离奇。“福”字的偏旁不光被抽象成上宽下尖的两块,而且极度压缩;其右边更是怪异,它的高度不仅被无限的放大,“口”被封死,“田”的下半部没了“一竖”,并且开了个口子,宛如张开的大“嘴”。如分解开来看,根本无法辨认。可是,一旦将“谜底”揭开,其超凡脱俗之变化、抽象思维之神奇依然激动着许多人。

      在文字石里,“天书”石是最难辨认的,它非篆非隶,又非行非草,或横或竖,极尽曲折蜿蜒之妙。这块《天书》石(4#“天书字”),笔笔相接,字字相连,但有顿有间,颇有节奏。我们无法了解它的含义,但从字里行间中,依稀可以体察到它蕴藏着些许莫名的神秘;透过那粗壮的字体,我们似乎还可以窥视到那远古的点滴信息。恍惚之间,一个模糊的身影渐行渐近又渐行渐远,它开口欲言,又戛然而止,只剩下那冷冷的“天书”在与我们对视------

      图画字石是文字石中最具有诗情画意的奇石,其艺术色彩也最浓郁,它利用抽象的形式将“字”故事化,又将“字”以画的形式展示出来,其新颖之至,无疑地将成为当今奇石种类中的一颗新星。而这方名为《迎喜图》(5#“迎喜图”)的奇石正是吻合了这个特点。画面中心的“双喜”字被抽象成两个“孩子”,他俩手牵手肩并肩,欢快而兴致勃勃,被其右边的成年人牵着手,走在迎接的路上。因为是“迎喜”,所以他们中无论是“孩子”或是“大人”的身上,无不洋溢着喜悦的神情。然而,这种“神情”不是流露在“面部”,而是表现在他们的“形体”上。其实,“字”本来就是用形体来表现自己的“喜怒哀乐”的,只是它采用“画”的形式之后,其光彩才更加的夺目。

      书体字是艺术,奇石上的“字”也是艺术,只是其显示的手段和载体不同而已。如果要从寓意和趣味上去辨别高下的话,奇石字可能还要略胜一筹,因为它毕竟来自亿万年前,更何况还是天公造化之物。
回复

举报

返回列表
高级模式BColorImageLinkQuoteCodeSmilies|添加附件

举报|Archiver|手机版|中华奇石网( 桂ICP备05013323号 )

GMT+8, 2011-11-27 20:33

中华奇石网

2003-2011 qi10.com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