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气虚会导致什么症状:风流天下---杜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03:57:18

  
  风流天下——杜牧
    
    杜牧,字牧之,人称“小杜”,因为前面还有个“大杜”——杜甫,他又与忧郁王子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都是晚唐的大骚人。
    这两位仁兄之所以并称是因为他们的诗歌成就相当,但若论性格诗风却不尽相同了。我们都知道,小杜“十年一觉扬州梦”,以风流名闻天下,留下了许多风流逸事。而我们的小李子则以多情著称于世,甚至于达到了滥情的地步,情诗写了一箩筐。要知道,风流与多情那是不一样的。
    杜牧总是给人这样一副印象:他于夜间在繁华的扬州城中漫步,然后晃晃悠悠的就晃到了青楼,接着便是大大方方地叫出几个自己喜爱的歌姬来与他把酒言欢,相互调笑着,他则沉醉在温柔乡里,没事自己偷着乐吧,晚上呢,也就不会去了。这就叫着风流不羁了。而李商隐不是这样,人家可是博爱型的,见一个爱一个,见两个爱一双,请注意,这些可都不是什么青楼女子哦!而且人家每次都用情至深,要不怎么能写出那么多凄美的情诗呢!而且人家还喜欢暗恋,甚至于偷情约会什么的。这就是忧郁多情了。
     至于诗风也不一样。小杜最善长的是七言绝句,写得那叫一个好啊!词采清丽,风格悠扬,读后令人满口余香。而李商隐的诗则情深意远,缠绵悱恻,隐晦迷离,加上他还老爱用典故,所以写出来的诗一般人都看不懂,搞得就跟现代的朦胧诗一样,看不懂就对了,看懂了才怪呢。由于诗风相近,所以他又与诗人温庭筠合称为“温李”。
     下面就让我们来看看他都有哪些个风流韵事。
     据唐代于邺的小说《扬州梦记》记载,大和七年,也就是公元833年,杜牧31岁,在淮南节度使牛僧儒的幕府中担任掌书记,也就是秘书了,而这个幕府呢就设在扬州。略知中国历史的人都应该知道,“安史之乱”以后,唐朝不仅开始由盛转衰,而且全国的经济重心也开始南移了,而扬州这时候凭借它优越的地理位置(京杭大运河的中转站),一跃而发展成为当时全国最繁华的大都市,夜生活那叫一个丰富,长安洛阳统统都得靠边站。所以李白才说“烟花三月下扬州”,而有一个叫徐凝的唐朝诗人,更是发出了“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无赖是扬州”的感慨。其实远在隋朝的时候,就有一个家伙为了一睹扬州美女的芳容,开着自己的豪华游艇沿着京杭大运河去了,到后来竟把自己的江山都给弄丢了,这个人叫杨广,就是隋炀帝。由此可见扬州的魅力之大。
    小杜一来到这里那可乐坏了,要知道人家小杜那时候可是一高级公务员,工作轻松,薪水也挺高。于是,每每一下班以后,他便来到这繁华的境地,游走在花街柳巷之中,而且还不回家吃晚饭,真是要有多自在就有多自在,这样时间久了,干脆就不回家了,夜夜逛青楼,夜夜不回家。
    终于,他的这个生活作风问题被领导牛僧儒给知道了,牛僧儒只是微微一笑,并没有把我们的风流才子怎么样,而且居然还派了一队人马在暗中保护他,生怕我们的杜大公务员酒喝高了出事,万一他那天酒喝多了突然间歇性神经发作,跟我们的唐伯虎先生一样来个裸奔一次那可怎么办!这岂不是有损国家公务员的良好形象。可我们的杜大才子一直都相当淡定,认为自己聪明绝顶,而且还很低调,自己的所作所为别人都不知道。
    于是乎,一个家伙在花天酒地,一群家伙又在看着他花天酒地。直到杜牧离开。
    两年后,也就是大和九年,杜牧在扬州任期已满,转而即将担任监察御史,在离别的宴会上,牛僧儒以一位长者的身份对杜牧说:
     “我说小杜啊!年纪轻轻的你可要注意自己的身体啊!不要经常到那些不该去的地方去。我想你心里明白,我就不多说了,你今后自己注意吧。”
     杜牧的回答就比较搞笑了,首先他装着一头雾水的样子,满脸疑惑的看着他的长官,然后很淡定的说:“很庆幸,下官在这方面可以说还是很检点的。”
     牛僧儒一听,不禁哈哈大笑,不光是他笑了,我也笑了,你说你干了这点破事,整个扬州城都知道了,你小子还以为别人都不知道呢。
     牛僧儒也不跟他辩解,只命人拿出书篓一只。递给杜牧,你自己看吧!
     杜牧一翻,脸顿时红了半边,估计得红到了脖子为止。那上面详细地记载了“某年某月某日,小杜同志都到哪家青楼去了,叫了那几个姑娘,几时回来的,安全情况如何”等等密报。
     小杜感激涕零,老大人真是个好人啦!据说他当时就流下了深情的泪水。
     这则故事后来也见载于宋人的《太平广记》中,真实与否已无法查证,或许有夸张的成分,但杜牧在扬州确实有过一段荒唐的生活。所以他自己都说:“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值得一提的是,就以他这个生活作风,居然还敢嘲笑人家白居易,说白居易个人生活作风有问题,要知道晚年的白居易养了很多家姬。可是纵然白居易真的养了家姬,可那也不能跟你小杜先生想媲美啊!真是一百步笑五十步。
     其实关于杜牧的浪漫史,还有一个非常著名的故事——
     话说开成二年,杜牧在宣州幕下当秘书时,听说湖州美女如云,于是便到湖州来游玩,这个宣州就是今天的安徽宣城,而湖州就是今天的浙江湖州,两地相距很近。当时的湖州刺史崔君,得知杜牧兄过来了,于是就盛情地款待他。等吃饱喝足之后,那就该欣赏美女了,崔君知道杜牧的花花肠子,于是不等杜牧提出便把本州的所有名妓都叫来了,让杜牧挑选,杜牧都挑花了眼,可是挑来挑去竟没有一个他满意的,还说:“美是很美,可惜还不够尽善尽美。”你小子真是生在福中不知福!
     于是我们的杜郎便开始苦思冥想,终于想出了一个好主意,于是便对崔君说:“我希望能在水上搞一次竞渡的娱乐活动,这样全湖州的美女都会来看的。到时候我再在人群中慢慢挑选吧!”
     这叫哪门子事啊!又不是端午节到了,搞什么竞渡活动。可人家崔君是很够意思的,答应了他。
     于是乎,在那天,只见两岸站满了围观的人群,那家伙,人山人海、锣鼓喧天、鞭炮齐鸣,红旗招展,美女来了一拨又一拨,而我们的杜郎则站在船上,那是左顾右盼,上下打量,可是看了整整一天,依旧没有找到合意的。
     杜牧啊杜牧!想湖州也总算是人杰地灵了,难道就没有一个美女能够入你法眼?
     等我们杜郎的船快要靠岸时,奇迹发生了——
     这时候从人群中窜出来一位乡村老妇人,不要误会,杜郎可没看上她,而是看上了走在她身边的女孩,她们是一对母女俩,这女孩大约十来岁的样子。据说当时杜牧看了好一会,惊为天人,然后激动的说“这个女孩子真是国色天香啊!先前的那些女孩子都虚有其人。”
     紧接着便把这母女两人接上了船。
     这就有点耍流氓的意思了,说得更难听点,那就是光天化日之下,竟敢强抢民女,还有王法吗,还有法律吗?
  36#作者:周慕白A  回复日期:2010-11-20 0:07:00  可是我们杜郎的强抢民女的方式还是比较君子的。他看这对母女很害怕,于是便说:“你们放心,我不是马上就娶她,而是要在这里定下个迎娶的日期罢了。”
     老妇人说:“将来你若违约失信不来迎娶,那我们又应当咋办呢?“
     杜牧满怀豪情的说:“这个你们放心,不出十年,我必来这个地方当郡守。果若十年不来,那就按照你们的意思嫁给别人吧!”
     女孩的母亲同意了。接着这个未来的女婿便给丈母娘下了贵重的聘礼。
     好,只打这以后,我们的杜郎便开始惦记着湖州了,惦记着人家的未成年少女。
     后来杜牧出任黄州刺史,然后又去当了池州刺史,再然后又出任睦州刺史,就是不能出任他向往的那个湖州刺史。那叫一个郁闷啦!哎,没办法,谁叫你官职不高呢,自己去向朝廷提怕是不可能了。
    于是杜牧等啊等,终于守得云开见日出了。唐宣宗大中二年,公元848年,他的好友周墀当上了宰相,杜牧在他的帮助下当上了司勋员外郎,后又转为吏部员外郎,于是杜牧接连给人家写了三封信,说“大哥啊!俺想当的不是什么京官,俺想当的是湖州刺史,你就成全俺吧!”
     于是在大中三年,杜牧终于出任他梦寐以求的湖州刺史了,但距离与当年那母女两约定的时间,已经过去了整整十四年。当年的那个未成年少女也已嫁人了,而且还生了三个孩子,估计最大的孩子都可以打酱油了。
     杜牧很生气,空欢喜了一场,当即便把那妇人给叫来了,本来能成为他丈母娘的。这老妇人很聪明,为了让杜牧死心,还把她的外孙给带来了。
     杜牧责问她:“从前你已然答应把女儿许配给我,为什么要背信失约呢?你知不知道我很伤心,我很痛苦。”
     老妇人说:“原来的约定期限是十年,可十年过去了,你没有来,我这才把她嫁人了。”也就是说,那小姑娘到了二十好几才嫁人的,要知道在古时芳龄二八那就得嫁人了,小姑娘白白等了杜郎好多年。
     杜牧还不信,取出盟约一看,还真是那么回事。于是杜郎想了想,说:“罢了罢了,她讲得很有道理,若是强迫她,怕是会惹出祸事来。”于是便放她走了,还送了人家好些礼物。
     郁闷啦!伤心啦!为此他写下了这样一首诗:
    自是寻春去较迟,
    往年曾见未开时。
    如今风摆花狼藉,
    绿叶成阴子满枝。
    故事讲到这里就告一段落了。其实你要知道人家杜牧可不是那种只会风流的才子而已,人家在年轻时就精通军事,还写了一本《孙子注》呢,绝对是一个很有抱负的热血青年。这又不得不从他的家世说起了——总的说来,那叫一个显赫。
    他的远祖杜预是西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和学者,曾祖父杜希望乃玄宗时期的边塞名将,而且还爱好文学,要知道武将们一般都以大老粗居多,能写出自己的名字那就很不错了,而他居然爱好文学。祖父杜佑,学历史的都知道,乃是一大名鼎鼎的史学家,博古通今,著有《通典》两百卷,而且人家还是三朝宰相。父亲杜从郁虽然没他老子牛,但好歹也是一员外郎。
    所以杜牧对于自己的家世那是很自豪的,还夸耀他们家书多,说什么“第中无一物,万卷书满堂。”而杜牧打小就是一贵族少年,那是含着金汤匙长大的。不过可惜,他的父亲英年早逝了。后来便开始家道中落,但这恰恰磨练了小杜子的意志。小杜子在二十岁时就非常博学了,尤其专注于军事与治乱的策略,有他先祖的遗风。二十三岁时便写就奇文一篇——《阿房宫赋》,真是人才啊!就像是当年的王勃。小杜子再接再厉,二十六岁就考中了进士。
    关于他是怎么考上进士的,《唐摭言•公荐》记载了这样一个小故事:话说当时侍郎崔郾奉命到东都洛阳去主持进士科考试,百官在城外给他饯行,这时一个老头子骑着毛驴就过来了,他可不是什么张果老,他是当时的太学博士吴武陵,一代名士。崔郾连忙离席迎了上去,谁知吴老看见了崔郾,就一把将其拉到了一边,拍拍小崔的肩膀就说:“你担任此职,乃是众望所归,今天我来为你推荐一位贤士。”说着便把杜牧的《阿房宫赋》递给了他。小崔一看,果然是好文章。吴老接着便要求小崔把这个杜牧评为状元,小崔面有难色,推辞道:“状元已经被他人预定了。”最后双方各退一步,杜牧以第五名的身份考中进士。
    看!又是一考场黑幕,又是内定!
    接着小杜同志便开始进入仕途了,终生都当着不大不小的官,并在各处游历,足迹可以说踏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而且每到一处,他都要赋诗一首,这可比“某某某到此一游”好多了。年轻时的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渐渐消退,取而代之的是流连于山水,醉心于青楼。
    要知道,杜牧出生那年,距离“安史之乱”已过去了四十八年了,这时候的大唐王朝可谓是江河日下、日薄西山,统治者面临着诸多的内忧外患。那传颂千古的“盛唐气象”早已不在。杜牧无可奈何地面对着这一切,只能以自我放达来寻求解脱,希望能拥有一种闲适的生活。不比人家辛弃疾精力过剩,整天喊打喊杀的。然而这恰恰成就了他在诗歌上的创作。
    我们都知道,小杜的咏史诗那是写得很不错的,比如说大家都知道的《江南春》、《泊秦淮》、《赤壁》等等,其实,杜牧不光诗写得好,他的古文以及赋也写得好,都堪称名家,所以清朝乾嘉年间的著名学者洪亮吉这样形容他:“唐代诗文兼具者,惟韩、柳、小杜三家。”
    值得一提的是,小杜的书法也很不错,绝对算得上是一位书法家,可惜被他的诗名所掩盖了,可惜可惜啊!现在我在此为他证明。
  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