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虚和阴虚的怎么调理:张子林书法 收藏 书法常用资料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09:23:45

引用 书法常用资料


 

繁简字知识问答------冉献强

部分常用繁体字的正确用法

书家常备句

书法常用礼语

书法常用农历岁时表

 

繁简字知识问答------冉献强  

      编者按:作品中出现错别字,是书法创作时较常见的现象。如果一件书法作品中出现错别字,作品的含金量就会大打折扣。出现错别字,或许是作者无意为之,但大多是对这些容易出错的字了解不够所致。因此,我们定期推出冉献强先生撰写的《繁简字知识问答》,相信读后对你有所裨益。
1.“饥”右旁的“几”是“幾”简化的吗?
  “饥”右旁的“几”不是“幾”简化的。
  “饥”和“饑”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说文解字》注:“饥,饿也。饑,谷不熟为饑。”《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饥”的含义时,也是将“饑”这个繁体字列入第二义项“饥荒”之中的。“饥”的繁体字为“飢”,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的方法,用“饥”代替了“饑”。在书法作品中如果写繁体字,则不能将“饥饿”写成“饑餓”。
  2.“丰”和“豐”哪个字出现得早?
  “丰”和“豐”是同一时代出现的,有可能“丰”比“豐”出现得略早一些。在甲骨文中“丰”和“豐”二字均有。“丰”在古文中作“■”,它是一个象形字,表示草木丰茂;“豐”则是“豆”上一个“■”字,表示豆之丰满。《康熙字典》在“丰”字下注:“……凡邦、夆、峰、豐等字从此。”由此看来,“丰”可能比“豐”出现得略早些。
  3.“云”是从“雲”中分离出来的吗?
  “云”不是从“雲”中分离出来的。在简化字中有一种“特征字”,即用原繁体字有特征的部分来代替这个字,如“习(習)、丽(麗)”等字。然而“云”字却不同。“云”是一个古字,它的形状就像一朵云。“云”在古时除了“云彩”的含义之外,还有“说”的含义。后来,人们为了将“云”与两个义项区分开来,便在云彩的“云”上加了个“雨”字头,成了“雲”字。这个“雲”字,没有“说”的含义。  
  4.“筑”和“築”是同一个字吗?
  “筑”和“築”不是同一个字。有人认为,“筑”是“築”的异体字,这是一种误解。“築”的含义是建筑,而“筑”则是古时的一种乐器,又是地名和水名。《前汉地理志》载:“南阳郡有筑阳县。”《水经注》载:“筑水出房陵东过其县。”写繁体字时,二字不能通用,如“击筑”不能写成“击築”,“筑水”也不能写成“築水”。  
  5.“愿”和“願”有区别吗?
  “愿”和“願”在含义上是有区别的。此二字在长期的使用中有些义项交叉,但在某些含义上仍不相同。如在“愿意”、“愿望”、“愿心”等义项中,二字可通用,然而“愿”在“老实”、“谨慎”等含义上,不能与“願”通。如“诚愿”、“谨愿”,不能写作“诚願”、“谨願”。  
  6.“系”和“係”含义相同吗?
  “系”和“係”含义有所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如在“联结”、“联系”等义项上,二字可能用,但在表示“系统”、“牵挂”等义时,却只能用“系”,不能用“係”。  
  7.“枪”和“鎗”有何不同?
  “枪”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鎗”的。在作为兵器这个含义上,二字可以通用,但在“枪替”含义上却不能通用,如“枪手”(指考试时代别人作题的人),不能写作“鎗手”,如指持枪的人,则可以写作“鎗手”。

 18、“篱”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吗?
   “篱”不是从“籬”中分离出来的。“篱”和“籬”自古就是两个含义不同的字,虽然此二字古时义项有些交叉,但又绝不相同。“籬”的含义是“籬笆”、“樊籬”,古时“笊篱”也有写作“笊籬”的。“篱”的含义是“笊篱”。所以,写繁体字时“笊篱”也可写作“笊籬”,但“籬笆”却不能写作“篱笆”。汉字简化时,以“笊篱”的“篱”代替了“籬笆”的“籬”。简化字“篱”涵容了“笊篱”和“籬笆”两个义项。
   19、“吃”能写作“喫”吗?
  “吃”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可以写作“喫”的,有人认为“喫”是“吃”的异写,这是一个误会。“吃”和“喫”在古时不仅含义不同,读音也略有差别。“吃”的古音读“qī”,它的本义是“口吃”,即“结巴”。《史记?韩非传》:“非为人口吃,不能道说,而善著书。”这里的“口吃”就是“结巴”。“喫”的古音读“jī”,它的本义是“啖食”,即“吃”的意思。杜甫绝句诗中有“梅熟许同朱老喫”。在近代的一些文学作品中,常见“喫”与“吃”混用。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喫”,以“吃”代之。但当我们写繁体字时,不能将“口吃”(结巴)写成“口喫”。
   20、“駮”是“驳”的异体字吗?
  “駮”不是“驳”的异体字。有人将“駮”和“驳”认为是同一个字,这是不对的。“驳”的本义是马的毛色不纯,故至今辞书中尚有“斑驳”一词。因颜色不一样,又引申出排斥之义,如“反驳”、“批驳”、“驳斥”等。“駮”的本义是一种像马的猛兽。《山海经》:“中曲山有兽如马而身黑,二尾一角,虎牙爪,音如鼓,名曰駮。”古时有二字混用者,汉代许慎在《说文解字》中又将二字字义分开。《现代汉语词典》在注释中将二字在“驳斥、斑驳”等义项中释为相通,但在“驳运、驳船”等义项中不相通,即“驳运”、“驳船”,不能写作“駮运”、“駮船”。
21、“剪彩”能写作“剪綵”吗?
如果写繁体字,“剪彩”是可以写作“剪綵”的。“彩”的本义是“颜色”,“綵”的本义是彩色的丝绸。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彩”代替了“綵”。“剪彩”的意思是将彩绸剪开。这里所剪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所以写繁体字时只能写“剪綵”,而不能写成“剪彩”。再如“张灯结彩”,写繁体字只能写“張燈結綵”,不能写“張燈結彩”。同样的道理,这里张挂的是灯笼,拉结的是彩绸,而不是彩色。同时,“彩绸”也不能写作“綵綢”,因为“綵”的本身就是彩绸,如果写作“綵綢”,那就令人费解了。
22、“簾”和“帘”能通用吗?
   “簾”和“帘”不能通用。这里所说的不能通用,是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从简化字的角度来说,“帘”是可以通“簾”的。“簾”和“帘”在古时一些词语中虽然出现过混用(如“簾幕”也有写作“帘幕”的),但它们的本义是不同的。“簾”的本义是“帏簿”,是门或窗间的遮蔽设置。古时,天子、诸侯所置者为“屏”,大夫所置者为“簾”,士所置者称“帷”。后来,这些名称渐混,故有“帷屏”、“簾帷”、“簾幕”诸词。“帘”的本义是用布做的“望子”(即“幌子”),也特别指酒旗,也就是酒店门前的幌子。唐诗:“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这里的“酒旗”就是“酒帘”。汉字简化时用“帘”代替了“簾”。如果写繁体字,“酒帘”不能写作“酒簾”。
   23、“暗”、“黯”、“闇”三字有何区别?
此三字中的“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已由“暗”代替,现在只有“暗”和“黯”了。但如果写繁体字,这三个字仍是同中有异。它们共同的含义都是光线不明,如“阴暗”,可写作“阴黯”或“阴闇”。如表示“隐藏”这个含义时,只能写“暗”,不能写“闇”,也不能写“黯”,例如“心中暗想”,不能写作“心中闇想”或“心中黯想”。当表示“糊涂、不明白”时,则“暗”与“闇”可以相通。如:“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这句中的“暗”也可写作“闇”。
 24、“国”能写作“囯”吗?
  从繁体字的角度说,“国”是可以写作“囯”的。“国”的繁体字为“國”。解放初期,汉字尚无统一规范,当时一些书刊中除了“國”之外,还有“ ”,像人民币上的“中国人展银行”用的就是“ ”。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以“国”代替了“國”。然而,“国”是从哪里来的呢?它是从“國、 、国、囯、戜、囶、圀、 ”中选出来的。“囯”字早在明朝就已经出现,太平天国的一些文献中也曾用过。按理说,简化字应以笔画少者为宜,而“国”是八画,“囯”是七画,简化时没选“囯”而选了“国”呢?当时是从反封建的角度考虑的。一方地域之内有“王”便为“囯”,这有严重的封建思想,不如一方地域之内有“玉”便为“国”有意义。“囯”作为“国”的异体字,用在书法作品中是完全可以的。
   25、“一、壹、弌”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在表数这个含义上是一致的,可以通用,用在其它方面却有一些不同。在表数这个概念淡化时不能通用。如:“一人”可写作“壹人”或“弌人”,但“一定、一些、一齐、一往、一经”,不能写作“壹定、壹些、壹齐、壹往、壹经”,也不能写作“弌定、弌些、弌齐、弌往、弌经”。“弌”作为“壹”的异体字已被废止,而“壹”作为“一”的大写被保留下来。“弌”的功能基本和“壹”相同。在一些特殊的词语中,“一”和“壹”也不尽相同。如:“一万”可写作“壹万”,而“万一”却不能写作“万壹”,“一如既往”不能写作“壹如既往”。在数字中不仅是“一”和“壹”,“三”和“叁”,“九”和“玖”,“十”和“拾”都有如此情况。如:“三长两短”不能写作“叁长两短”,“九霄云外”不能写作“玖霄云外”,“十全十美”不能写作“拾全拾美”。
   26、“丽”可以写作“ ”吗?
  如写繁体字,“丽”可以写作“ ”。今天的“丽”是用结构省略法从“麗”中截取出来的。然而,为什么上面是一长横而不是两短横呢?这要从“麗”本身说起。“麗”的古文为:“ 、 、 、 ”。这些古字均可看作是“麗”的异体字。但是在隶书中“麗”又写作“ ”,简化字“丽”便是从隶书“麗”中截取下来的。“ ”作为“丽”的古字,在书法作品中可以用。
   27、“龙”是用什么方法简化的?
   “龙”是用结构省略和草书楷化双重方法简化的。“龙”的繁体为“龍”,还有“ 、 、 、龒、 、 、竜、 ”等多种写法。汉字简化时,就是先从异体字“ ”中省去了“帝”,再以“ ”中的“尨”的草书楷化而成的。“龍”本来可以简化作“尨”的,但因“尨”又是一个义为多毛之犬的古字(读音为“m áng”),这样容易引起混乱,故简化作“龙”。
   28、“开”能写作“ ”吗?
   “开”不能写作“ ”,因为“开”的繁体字是“開”,我们要么写简化字,要么写繁体字,而“ ”则是一个不繁不简的字,准确地说,这是一个错字。“ ”在一些书法作品中经常会出现,这是因为受草书影响的原因。
   29、“关”字从何处来?
  “关”的繁体字为“關”,汉字简化时用结构省略方法,将“關”的“门”字省去。省去“门”保留“ ”(guān),但“ ”的笔画仍然太多,写起来麻烦,故没有简作“ ”。“關”的俗字为“ ”,简化字“关”就是以这个“ ”字省略而得出来的。应该注意的是,“关”又是“笑”的古字,不能把某些字中的“关”旁误认为是“ ”简化的。如“朕”,有人将其写作“ ”,就是因为没有弄清这个道理。其实,“朕”并没有简化。
   30、“雜”为什么简作了“杂”?
  “杂”的繁体字为“雜”,另有异体字“襍、 、 、雑”等多种写法。“杂”就是根据异体字“雑”的结构省略的。有人将“杂”写作“ ”,这是不对的。在民间俗字中虽然有将“卒”写作“ ”的(“翠”有写作“翆”的,其中的“卒”也是“ ”),但到目前为止,尚没有发现“ ”能单独成字的例子。
44、“楚辞”能写作“楚词”吗?
   “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辞”,繁体字为“辭”,古文为“ 、辝”,另有异体字“辤”。“辞”是“辭”的俗字,汉字简化时用异体选用法废止了“辭”。“词”的繁体字为“詞”。“辞”和“词”作为文学体裁的定义是非常明确的。“辞”是汉代以前类似赋的一种文学体裁,特指“楚辞”,像屈原的作品《离骚》、《橘颂》等都是楚辞。“词”是类似于诗的一种长短句文体。这种文体兴于唐,盛于宋,故又称“宋词”。另外,唐以前有一种古体诗也称“辞”,如北朝的叙事诗《木兰诗》也叫《木兰辞》。因为这种“辞”介于“楚辞”和“宋词”之间,故也可写作“词”,像《木兰辞》可写作《木兰词》。由此可知,不仅“楚辞”不能写作“楚词”,而“宋词”也不能写作“宋辞”,只有《木兰诗》,既可写作《木兰辞》,也能写作《木兰词》。“辞”和“词”除了作文学体裁外,在其它一些合成词里也有许多地方可以通用。如:“词典”也写作“辞典”,“词章”也写作“辞章”。但作为语言最小单位的“词”,不能写作“辞”。如:“动词”、“名词”,不能写作“动辞”、“名辞”。
   45、“挡”和“攩”是同一个字吗?
  “挡”和“攩”不是同一个字。“挡”的繁体字为“擋”。“攩”只是在“阻挡、遮蔽、挡子”等义项上跟“挡”相通,这时的读音均为“dǎng”。当“挡”读音为“dàng”,含义为“收拾、料理”时,却不与“攩”通,如“摒挡”不能写作“摒攩”。
   46、“淀”和“澱”字义相同吗?
  “淀”和“澱”古来为二字,字义也不相同,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方法,以“淀”代替了“澱”。“淀”的含义为“浅水湖泊”,如“白洋淀”。“澱”的含义为“沉淀”,如“澱粉”。在繁体字中二字不能通用。如“澱粉”不能通写作“淀粉”;“白洋淀”也不能写作“白洋澱”。
   47、“儅”是“当”的异体字吗?
   “儅”不是“当”的异体字。“当”的繁体字为“當”,它和“儅”有些义项相通,故人们在书写繁体字时容易出现混乱。“当”有两个读音,即“dāng”和“dàng”,而“儅”只有一个读音,即“dàng”。“当”在读“dāng”时的含义不与“儅”同。如:“相当、应当、承当、当今、当家”等词中的“当”均不能用“儅”。“当”在读“dàng”时的含义也并不完全和“儅”相同。因为,“儅”只是在“典儅、儅舖”等词语中与“当”相通。“当”在“恰当、当做、当天”等词语中不能与“儅”通。
   48、“蹴”和“蹵”是同一个字吗?
   “蹴”和“蹵”不是同一个字。因为“蹴”和“蹵”结构相似,读音又有相同之处,所以常被一些人误认为二字为同字。“蹴”和“蹵”都读“cù”,都有“踢”和“踏”的含义,如“一蹴而就”,也可以写作“一蹵而就”。“蹴”又可读作“jiu”。北方方言表示“蹲”的“圪蹴”一词用的就是“蹴”,这里却不能用“蹵”,因为“蹵”没有“jiu”的读音。
49、“雕、彫、凋”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雕、彫、凋”三字字义有所交叉,写繁体字时常常产生一些误会。其实,这三个字的字义交叉很容易区分。要记住的是,“雕”与“凋”字义并不交叉,只是“彫”与“雕、凋”二字皆有交叉。如:“雕刻、雕花、雕梁画栋”可写作“彫刻、彫花、彫梁画栋”。再如:“凋零、凋敝、凋谢”也可写作“彫零、彫敝、彫谢”。不过,“雕”义为一种鸟名时,不能用“彫”。毛泽东词《沁园春?雪》:“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中的“大雕”就不能写作“大彫”。
50、“船”的俗字“舡”为什么没废止?
“舡”作为“船”的俗字,仍被收入现代词书,是因为“舡”不仅是“船”的俗字,它在古时还有其它读音和含义。“舡”除了作为“船”的俗字外,还有“jiāng”和“qiāng”的读音。古代字书《增韵》注:“舽(páng)舡,吴船名。”这里的“船名”是一种船的名称,而不是“船”字。
 52、“及”和“暨”相同吗?
  常见到一些“××展览暨××首发式隆重举行”诸如此类的标语出现。这里“暨”的作用和“及”相同,所以有些人以为“暨”和“及”是同音同义字。其实,“暨”和“及”读音并不相同,“暨”读“jì”,而“及”读“jí”,它们除了在“与、和”之义相同外,各自还有其他的含义。同时,此二字又各是姓氏,更不能混淆。
   53、“杕”是“舵”的古字吗?
  “舵”的篆书为“杕”,这是因为“杕”与“舵”古时音同义近,而“舵”又无篆书可查,故以“杕”代之。“杕”并非“舵”的古字,它的本音读“dì”,其义为树木茂盛的样子;又读“duò”,义为“船尾小舟”。《淮南子?说林训》:“心所说毁舟为杕,心所欲毁钟为铎。”“舵”古时又作“柂”,释义为:“正船木。”拨正航船方向的木具,不正是今天的“舵”吗?繁体字“舵”可写作“杕”,但还是以写“舵”为好。
   54、“讹”和“譌”相同吗?
   “讹”繁体字为“訛”,异体字有“■”,篆书作“譌”,人们常把“讹”和“譌”误为一字。“讹”与“譌”虽然读音相同,字义也有些相同,但二字并不完全相同。“讹”在“错误”(多指语言文字)这一含义上可与“譌”通,但在其他义项上不能与“譌”通。如:“讹误”可写作“譌誤”,“以讹传讹”,可写作“以譌傳譌”。表示“威胁恫吓”之义的“讹诈”却不能写作“譌詐”。
   55、“厄、戹、阨”三字有区别吗?
   此三字读音相同,大部分义项也相同,但它们还是有区别的。此三字在“狭隘、险要”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厄”古代字书《广韵》、《集韵》皆注:“同戹。”“戹”《说文解字》释义为“隘也”。“阨”,字书《正韵》注:“狭也。”《现代汉语词典》在“险要的地方”这一义项上,三字也是相同的。但“厄、戹”二字还有“灾难、受困”等义项,这些义项都是“阨”所不具有的。如:“厄运”、“厄难”不能写作“阨運”、“阨難”。汉字简化时废止了“阨”和“戹”,它们的义项均由“厄”所代替。
56、“範”和“范”能相通吗?
“範”和“范”不能相通。在繁体字中,“範”和“范”虽然读音相同,但含义绝对不同,不仅“範”不能通“范”,“范”也不能通“範”。“範”的本义是“模子、好榜样、限制”等。“范”的本义是“草”。《说文解字》:“范,草也。”同时,“范”又是古时的地名、宫名、门名、台名。《战国策》:“梁王魏婴觞诸侯于范台。”“範”和“范”又是两个不同的姓氏。汉朝有範依,宋朝有範昱。春秋时越国有范蠡,秦末项羽有谋臣范增,宋朝有范仲淹,诗人范成大。繁体字“模範”、“典範”、“師範”、“範圍”诸词中的“範”均不能写作“范”。
57、“泛、汎、氾”三字相同吗?
“泛、汎、氾”三字在“流、溢”等义项上可以通用。如:“泛滥”可以写作“汎滥”,也可写作“氾滥”。在其他义项上三字不能通用,如:“泛舟”可写作“汎舟”,但不能写作“氾舟”。“脸上泛红”不能写作“脸上氾红”。另外,“氾”又读“fán”,是一个姓,不能与“泛、汎”二字相混。
58、“复”和“復、複、覆”有何关系?
   “复”是“復”结构省略的简化字,再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複”。“覆”没有简化,只是字义与“复”(復)有所交叉。“復”的含义有“转回、再、报复”等。“複”的含义有“重复、复杂”等。“覆”的含义有“盖住、歪倒、翻转”等。在“翻转”这一义项上,“覆”和“復”是相通的。如“翻覆、答覆、覆函”也可写作“翻復、答復、復函”。“復仇、復辟、復查”里的“復”既不能用“複”,也不能用“覆”。“複寫”不能写作“復寫”或“覆寫”。
   59、“俯、■、俛”三字相同吗?
   “俯首”可写作“俛首”或“■首”,人们便以为“俯、■、俛”三字相同。这三个字除了在“低下”这个义项上相同之外,还有其他义项,“俛”和“■”还另有读音。“■”除了读“fǔ”,古时还读“tiào”,义近“聘”。“俛”除了读“fǔ”,还读“miǎn”,义为“努力”,如“■俛”(也作“黾勉”)。
   60、“芶”是“苟”的异体字吗?
  “芶”不是“苟”的异体字。“苟”和“芶”古为二字,字音相同,字义略有差别。《说文解字》释“苟”义为:“草也”,古代字书《篇海》释“芶”义为:“菜也”。“苟”又是姓氏,《广韵》注:“汉有苟参”。后世在姓氏中也有将“苟”写作“芶”的。故今在姓氏中“苟、芶”便通用了。“苟”在其他义项上不与“芶”通。如“苟且、苟安、苟合、苟延残喘”中的“苟”均不能用“芶”。
   61、“澒”与“汞”是同字吗?
   “汞”的篆书作“澒”,有人便以为二字相同,其实不然。“汞”和“澒”虽有相通之处,但不完全相同。“澒”是“汞”的本字。“汞”是“澒”演化出的新字,除了在“丹沙所化为水银”这一义项外,均不能与“澒”通用。“澒”的义项较多,如“濛澒”表示“元气未分貌”,“澒溶”表示“水深广貌”,“澒洞”表示“相连貌”等。另“澒”古时又读“fū”,是古代的一个姓,也不能写作“汞”。
  62、“冈”和“岗”的音义是怎样交叉的?
   “冈”繁体字为“岡”,读“gāng”,又读“gǎng”,其义为“较低而平的山脊”。“岗”繁体字为“崗”,读“gǎng”,其义为“不高的山或高起的土坡”,一为不高的山,一为较低而平的山,此二义基本相同,二字在读“gāng”时可通用。“山岡”也写作“山崗”。但“岗”在读“gǎng”时,不与“冈”通,因为“冈”没有“gǎng”的读音。如“崗位、崗哨”不能写作“岡位、岡哨”。
  63、“拐杖”能写作“柺杖”吗?
   “拐杖”可以写作“柺杖”。“柺”本身就有“拐杖”之义,古字书《类篇》注:“柺,老人杖也”。“拐”本身也有“拐杖”之义,《唐韵》注:“拐,手脚物枝也”。两书所注字义皆是人们所拄之杖。但“拐”另有含义。如“拐弯、拐角、拐骗”中的“拐”均不能用“柺”。
   64、“酒”能写作“氿”吗?
   有人将“酒”写作“氿”,这是错误的,“酒”不能写作“氿”。“氿”是一个古字,读音为“guǐ”,《说文解字》释为:“水厓枯土也”。又音“qiú”,《集韵》释为:“水厓也,或作■”。“酒”并没有简化字,“氿”也在一些古典书籍中经常使用,所以不能将“酒”写作“氿”。
   65、“洁、潔、絜”三字相同吗?
   “洁”的繁体字为“潔”,本字为“絜”。“洁”的本音并不读“jié”,而读“jī”,其义为“河水”。“洁”是一个会意字,引申义为“水清”,宋以后借为“潔”的俗字。“潔、絜”字义和读音均相同。《千字文》:“紈扇員潔,銀燭煒煌”、“女慕貞絜,男效才良”中“潔”和“絜”本为同字,因《千字文》中不能出现重字,故写为两个字。繁体字“清潔”一般不写作“清洁”,因为“洁”是一个不规范的“潔”字。
66、改写的地名是简化字吗?
  我们国家有些县区的地名不仅笔画繁琐,而且生僻难认,经国务院批准,对这些地名作了改写。这些更改的地名虽然都是原名的同音字,但并不能认为是原名的简化字。如四川省的“酆都县”改为“丰都县”,“酆”改为“丰”,并不是以“丰”代“酆”。从繁简字的角度看,两个字互不相干,而“酆都”却不能写作“丰都”。文学作品中形容阴曹地府的“酆都城”不能写作“丰都城”。新疆的“于阗县”改为“于田县”,也不能认为“田”可以代替“阗”。“于田”也只能作为一个县名,不能作为其它和“于阗”有关的地名,特别是古代的地名。“于阗”是古代的一个国家,在古籍中不能写作“于田”。毛泽东“万方乐奏有于阗,诗人兴会更无前。”中的“于阗”也不能写作“于田”。因为所指的不只是“于阗县”,而是代表整个少数民族地区,且当时的地名也没有改写。类似“酆都”、“于阗”的地名还有很多,都属于这种情况。如陕西的“鄜县”(已改为“富县”),古为“鄜州”。新疆的“婼羌县”(已改为“若羌县”)古为西域三十六国之一。《史记?西域传》:“婼羌,国王号。”贵州的“婺川县”(已改为“务川县”),古时为“婺州”。以上改写的地名原字均没有简化,改写后的地名不是原名的简化字。
   67、“尝、会、层、动、运、酝、坛”等字中的“云”从何而来?
   “尝、会、层、动、运、酝、坛”的繁体字分别为“嘗、會、層、動、運、醖、壇”,这些字中不同的偏旁怎么都简化成了“云”呢?其实,这些字中的“云”有不同的来历。“尝、会、层、动”四字中的“云”是草书楷化的。《王羲之草书诀歌》:“惧怀容易失,会念等闲并。”中的“会”和“念”草书笔画基本相同,下部结构都近似“云”字。又“旧说唐同雁,尝思孝似存。”中“尝”的下部结构也似“云”字。“层”中的“云”是根据“会”的繁体结构类推的,也属草书楷化。“酝、运”二字中的“云”属于声旁更换。“醖”右边的“昷”(jǔ),因表音不准,故更换作“云”。“運”因右边笔画太多,也更换作了“云”。“坛”是近代产生的俗字,其中的“云”属于群众创造的一个结构符号。
   68、“回”和“迴”有何不同?
  鲁迅先生在短篇小说《孔乙己》中刻画孔乙己的迂腐形象,让他写了“回”字的四种写法。其实,“回”字除了四种写法之外,还通“迴”。“回”字有10个义项,其中只有一个“回旋”之义与“迴”相通,其余的均不能相通。“迴”是一个后出字,它是从“回”中演生出来的字,专门用来表示“曲折回环”之义。繁体字“迂迴”、“巡迴”、“迴旋”、“峰迴路轉”等词语中的“迴”也可以用“回”。但“回頭”、“回家”、“回禀”、“回絕”、“一回事”、“第二回”等词语中的“回”,一律不能用“迴”。
  69、“划”与“劃”有别吗?
   “划”与“劃”古为二字,汉字简化时废止了“劃”,其义由“划”代替。“划”与“劃”的不同有两点:一是读音有差别。“划”古时又读“guò”和“guǒ”;“劃”古时又读“huò”。二是含义也不尽相同。“划”在读“huá”时,义为“小船,拨水前进。”如“划子”、“划船”不能与“劃”通。也就是说“划子”、“划船”不能写作“劃子”、“劃船”。在读音为“huà”时,义为“刻、擦”,可以与“劃”通,如“划玻璃”可写作“劃玻璃”。
  70、“汇”和“彙”相同吗?
   “汇”的繁体字为“滙”,本义是“汇合”,即多条河水交流在一起,如“百川汇流”。“彙”的本义是“聚集”,如“彙报”。一是多条河流在一起,一是多种事物聚集在一起,这就给人一种概念相同之感。其实不然,繁体字“滙”与“彙”在运用中是有明显区别的,如“百川滙流、滙款”不能写作“百川彙流、彙款”,“彙编、彙總”不能写作“滙编、滙總”。
71、“攷”和“考”有区别吗?
  “攷”古同“考”,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二字义项有些分离。《说文解字》:“考,老也。”又:“老,考也。”“考”本是“老”转注成的一个字,故二字义同。但“考”除了“老”义外,还有其他含义。《广雅》:“考,问也。”《说文解字》:“攷,敂也。”(“敂”即“扣”。)“考”和“攷”在“考试、检查、推求”等义项上是可以通用的,但在“老”这个义项上,只能用“考”,不能用“攷”。如“参考、考究、考古”可写作“参攷、攷究、攷古”,但表示已去世的“先考、考妣”不能写作“先攷、攷妣”。
   72、“堀”与“窟”相同吗?
   “堀”在表示“洞穴”时与“窟”相同,但“堀”还有“穿穴”的含义。如“堀堁”(kū kē)中的“堀”有动词性质。《宋玉?风赋》:“堀堁扬尘”中的“堀堁”为穿挖尘土之义。
   73、“梁”和“樑”有何区别?
  “梁”在作“屋梁、栋梁”时可写作“樑”。“樑”是“梁”分化出来的字,专指房屋、大桥,以及其他一些建筑物上作为承受重量的横木,或引申为物体中间隆起的长条形。如:“屋梁、桥梁、山梁、鼻梁”等词中的“梁”都可以写作“樑”。但“梁”的其他含义不能写作“樑”。像朝代名,“后梁”不能写作“后樑”。姓氏中的“梁”也不能写作“樑”。
  74、“淩”和“凌”相通吗?
   “淩”已简化为“凌”,此二字虽然读音相同,但在繁体字中并不相通。“凌”的本义是“冰”。水凝为冰,冰积为“凌”。“淩”的古义为:“驰也,历也。”今义“侵犯、逼近、升高”等皆近古义。繁体字“淩雲、淩空、淩晨、淩辱”等词中的“淩”皆不能用“凌”。“凌汛、凌锥、冰凌”等词中的“凌”也不能写作“淩”。“淩”又是姓氏,也不能写作“凌”。
  75、“徑”和“逕”有区别吗?
  “徑”和“逕”现在都简化为“径”。在繁体字中,“徑”和“逕”大部分义项相同,所以常被人们认为是一个字的两种写法。其实,“徑”和“逕”自古就是两个不同的字。简化字“径”是“徑”根据简化偏旁“ ”(巠)得出来的,然后又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逕”。“徑”有四个义项:一、狭窄的道路。如唐代诗人常建诗句:“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二、(比喻)方法。如:捷径、门径。三、径直。如:径往前走。四、直径。如:口径、半径。在这四个义项中,前三个均可与“逕”通,第四个义项不与“逕”通。《广雅》:“径,袤也。”“袤”即宽长,与今义“直径”相符。繁体字“直徑、半徑、口徑”不能写作“直逕、半逕、口逕”。
  76、“里”和“裏”有义项交叉吗?
  “里”和“裏”没有义项交叉,汉字简化时以同音代替法,用“里”代替了“裏”。“里”的义项是:一、长度单位。古以三百六十步为一里,今以五百米为一里。二、街坊。如“邻里”。三、家乡。如“故里”。四、古代的地方编制。古时五家为“邻”,五“邻”为“里”,一说五家为“轨”,十“轨”为“里”。《木兰诗》:“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白首还戍边。”中的“里正”相当于现在村长一类的地方小干部。五、“里”又是姓氏。“裏”的义项是:一、衣服内层。如“襖裏子”。二、物体的内部。如:“屋裏、樓裏、箱子裏”等。三、里边(跟外边相对)。如“裏屋、裏間”等。“里屋”和“屋里”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四、“裏”又可以附在“这、那”等字后面表示地方。繁体字“這裏、裏邊”不能写作“這里、里邊”;“鄰里、故里、里正”不能写作“鄰裏、故裏、裏正”。
  77、“菓”和“果”有何区别?
   “菓”作为“果”的俗字,只是在“水果”这一义项上与“果”相同,与“果”的其他义项均不能通用。“果”的义项很多,如“果实、结果(事情的结局)、果然(跟预料相符)、果断(不犹豫)”等词中的“果”都不能写作“菓”。
78、“蒙、濛、矇、懞”字义怎样区分?
  “濛、矇、懞”三字均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了,含义为“蒙”所代替。写繁体字时,这四个字应按字义严格分开。“蒙”有三个读音,即“mēng”、“méng”、“měng”,其本义为:“遮盖(如蒙蔽)、受到(如蒙难)、昏迷(如头发蒙)、民族名(如蒙古)、姓氏(如蒙恬)”。“矇”有两个读音:“mēng”和“méng”,本义是眼睛失明。引申义有:“猜想”(如瞎矇)、“欺骗”(如矇骗)。“濛”和“懞”都只有一个读音“méng”。“濛”的本义是“弥漫、模糊”(如溟濛、空濛)。“懞”的本义是“慤(què)厚”(善良厚道)。
  “蒙”的“遮盖”与“矇”的“眼睛失明”义项相近,故“蒙矓”也作“矇矓”。现在的“蒙眬”是简化字,繁体字不能写作“矇眬”。繁体字的“溟濛”也不能写作“溟蒙”。“蒙”虽没有简化,但具有简化字的因素。“懞”的字义基本已死,且它与前三字字义也无交叉。
   79、“儌”与“徼”有区别吗?
   “儌”与“徼”在读音和含义上均有差别。“儌”只有一个读音“jiǎo”,而“徼”则有两个读音,除了“jiǎo”之外,还读“jiào”。因为“儌■”(侥幸)也写作“徼■”,常让人产生误会。“徼”除了“徼■”之外,还有许多义项,这都与“儌”无关的。“徼”在读“jiào”时义项有二:一、“边界”,《史记?司马相如传》:“南至■牁为■”。二、“巡查”。《前汉百官表》:“中尉秦官掌徼循京师”中的“徼循”即是“徼巡”。
   80、“訶”与“呵”有何不同?
  “訶”与“呵”读音相同,义项也有相同之处。汉字简化时以“呵”代替了“訶”。繁体字“訶”与“呵”只在表示“大声斥责”之义时相通。其余义项则不能相通。如:“呵斥、呵唱、呵护、呵责”可写作“訶斥、訶唱、訶護、訶責”。“呵”的义项还有“呼(气)、哈(气)、惊叹”等。《集韵》:“博雅云,呵呵,笑也,一曰气出,亦作‘■’。”“呵气”不能写作“訶氣”,“一气呵成”不能写作“一氣訶成”。“呵”还可以作叹词“嗬”,“訶”则不能。另外,“訶”的简化字“诃”只能作“诃子”(一种树木或果实),别无他义。
  81、“蔑”和“衊”有区别吗?
   “衊”本义为“诬蔑”,汉字简化时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为“蔑”所代替。“蔑”的本义为:“小看(如蔑视)、没有(如蔑以复加)”。繁体字“誣衊”不能写作“誣蔑”,“蔑视”也不能写作“衊视”。
82、“宁、寧、甯”怎样区分?
“宁”是“寧”的简化字,由草书楷化而成。《王羲之草书诀歌》:“二下客为乱,宀藏了则宁。”“宁”又是一个古字,读音为“zhù”,义为“门屏之间”。“宁”读“zhù”的音和义均由“■”代之。“寧”简化作“宁”以后,又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甯”。“寧”和“甯”古来就有义项相通,但各自又有不同的含义。在“宁可、安宁、难道”等义项上均通用。但“甯”还有“地名、姓氏”等义项不能与“寧”通。《春秋?僖七年》:“公会齐侯、宋公、陈世子款、郑世子华,盟于甯母。”《水经注》:“武王伐纣,勒兵于甯,更名‘甯’曰‘修武’。”这两部典籍中的“甯”均是古时地名,都不能写作“寧”。
83、“厖”是“庞”的异体字吗?
“厖”不是“庞”的异体字。“庞”的繁体字为“龐”。“厖”与“龐”在“庞大、庞杂”等义项上有相通之处,但“龐”还有“脸盘(如面龐)、姓氏(如战国时魏有龐涓,三国时有名士龐统)”等义项不与“厖”通。“厖”古时也是一个姓氏,但与“龐”不同宗。“庞大、庞杂”的繁体字可写作“厖大、厖雜”,但“面庞”不能写作“面厖”。
84、“並”与“并”有何区别?
    “並”与“并”原为两字,汉字简化时废止了“並”,其义由“并”代替。“並”的本义为“竝”,其义有五个:一、表示两种事物并列。比如:“並立、並肩”等。二、表示两种事物同时存在。如:“並重”。三、用在否定词前作加强语气的副词。如“並不重要”。四、在句子中作连词。如“並且”。五、跟“连”相同。如“並此而不知”。“并”也作“併”,本义有四个:1、合并。《广韵》释“并”:“合也。”《现代汉语词典》释“并”:“合在一起。”2、兼并。《玉篇》:“并,兼也,同也。”此义与“合”近,故现代词书没有列此义项。3、地名。古有“并州”。4、姓氏。《百家姓》中没有收“并”,但古籍《万姓统谱》中有载:“并韶有文藻,吏部以并姓无先贤下其选格。”“合并、兼并、归并、并吞”的繁体字不能写作“合並、兼並、歸並、並吞”。“並且、並立、並存、並論”也不能写作“并且、并立、并存、并論”。
85、“珮”和“佩”的词义有交叉吗?
    “珮”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佩”代之。“珮”和“佩”不仅音同,而且含义也有相同之处,只是“佩”的义项较多,而“珮”只有一个义项。“珮”原是装饰玉品的带子,故称“玉珮”,又称“珮玉”。这里也可以写作“玉佩”或“佩玉”。“佩”的义项还有“佩带、佩服”等。这里的“佩带”之“带”是“携带”,而不是“带子”。“佩刀、钦佩”中的“佩”都不能写作“珮”。
86、“騗”和“騙”有何区别?
    “騗”和“騙”不是同一个字。“騙”的简化字为“骗”,同时又代替了繁体字“騗”。“骗”的义项有“瞒哄、诓骗。”如“欺骗、哄骗、骗子”。“騗”与“骗”音同,义也有所交叉。《集韵》:“騗,跃而乘马也,或作‘骗’。”这就是说,作为“騗腿上马”的“騗”,既可写作“騗”,也可写作“骗”,而“哄骗、欺骗”等词中的“骗”则不能写作“騗”。再者,“騗”不能写作“”,“騗”是一个繁体字,它的简化字是“骗”。
87、“苹”和“蘋”的字义有交叉吗?
    “蘋”古音读“pín”,汉字简化时作为繁体字被近音字“苹”所代替。“蘋”的本义是一种水草。《说文解字》:“蘋,大萍也。”“苹”的本义也是草,不过有两种说法,一说为“蘋萧”或“蘋蒿”。这种草“叶青白色,茎似箸而轻肥,始生香可生食,又可蒸食。”一说为“萍”。《辞海》注:“苹即浮萍,古代用以祭祀。”由此可知,“苹”和“蘋”并不是同一种草。此二字作为水果(苹果)时,可通用,但作为草时却不能通用。《诗经·小雅》:“呦呦鹿鸣,食野之苹。”这里的“苹”不能写作“蘋”,因为鹿所食的“苹”不管是陆草还是水草,那决不是“蘋”。
88、“戚、慼、鏚”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慼”和“鏚”现在都简化作了“戚”。在繁体字中,这三个字各有不同的含义,义项又有所交叉。“慼”的本义是忧愁、悲哀。“鏚”的本义是一种像斧钺的兵器。“戚”有三个义项。一是忧愁,与“慼”同。《论语》中有:“小人常戚戚。”二是兵器,与“鏚”同。《诗经·大雅》:“干戈戚扬。”三是亲近。《诗经·大雅》:“戚戚兄弟。”此处“戚”、“慼”、“鏚”相通。但是,在“亲近”这个义项上,“鏚”和“慼”不能通“戚”。如“亲戚”不能写作“亲慼、亲鏚”。然而“戈鏚”却可以写作“戈戚”,“忧慼”也可写作“忧戚”。这都是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的。
89、“莩”与“殍”音义相同吗?
    “莩”读“piǎo”,又读“fú”。“殍”现在只有一个读音“piǎo”。“殍”古时也有“fú”的读音,与“莩”(fú)的含义有所不同。现代词书中,“饿殍”(饿死的人)也可以写作“饿莩”,这个词自古就有两种写法。如《孟子》:“野有饿莩。”但“殍”在读“fú”时其义不变,仍为“饿死的人”。而“莩”在读“fú”时,义却为“芦苇杆子内的薄膜”。这时两字不能通用。
90、“旂”与“旗”是同字吗?
  “旂”与“旗”不是同字。二字至今在词书中仍并存。“旂”与“旗”都是古代军中的旗子,但不是一种旗子。“旂”是古时饰以铃铛的旗子。《说文解字》释“旂”:“旗有众铃以令众也。”《尔雅·释天》:“有铃曰旂”。“旂”与“旗”音同义近,在长期的使用中,二字在“旗帜”这一含义上便逐渐通用了。“旗”在后来又产生了新的含义,如专指满族的“旗人、旗袍”;现在内蒙古的一些行政区划单位也称“旗”,均不能用“旂”。如“军旗”可以写作“军旂”,而“旗人”不能写作“旂人”。另外,“旗”又是古代的一个姓,也不能与“旂”通。《广韵》:“齐卿,子旗之后。汉有九江太守旗光”。
91、“凄、淒、悽”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凄、淒、悽”三字本义并不相同,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法,以“凄”代替了“淒”和“悽”。在繁体字书写中,此三字仍应按各字的本义分开。“凄”的本义是寒冷,如“凄凉”。“淒”的本义是风雨之貌。《诗经·小雅》:“有渰淒淒”。由“风雨之貌”引申出“寒凉”之义,故在“寒冷”的义项上与“凄”通。“凄凉”可写作“淒凉”,但“有渰淒淒”不能写作“有渰凄凄”,“凄”没有“风雨貌”这一义项。“悽”的本义是悲伤,它与“凄、淒”的字义都不交叉,故“悽惨”不能写作“凄惨、淒惨”。
 92、“球”能写作“毬”吗?
  在作为体育用品时,“球”与“毬”可以通用。如:“篮球、乒乓球、羽毛球”可写作“籃毬、乒乓毬、羽毛毬”。但“籃毬”不能写作“篮毬”,因为“毬”是繁体字,而“篮”是简化字。“球”在其它义项上不与“毬”通。如“地球”不能写作“地毬”,“球体”也不能写作“毬体”。
93、“確”与“确”能通用吗?
  “確”与“确”不能通用。“确”有三个义项,而“確”只有两个义项。“确”在“真实、坚固”这两个义项上可与“確”通。如“正确、的确、确立”可写作“正確、的確、確立”。“确”还有“土地坚硬、瘠薄”的含义不与“確”通。韩愈诗句“山石落确行径微”中的“落确”不能写作“落確”。
94、“傷”和“殤”是同义字吗?
  “傷”(简化字为“伤”)和“殤”(简化字为“殇”)不是同义字。“伤”的本义是悲痛。《正韵》:“伤,痛也。”另还有“损害、伤害、厌烦、妨碍”诸多义项。“殇”是指人没到成年就死去,如“殇家”(青年时死了妻子)。如屈原《国殇》里赞颂的是那些为国捐躯的年轻将士,而不是那些受伤的将士。所以《国殇》不能写作《国伤》,“伤残”也不能写作“殇残”。
95、“煽动”与“搧動”有区别吗?
  “煽动”与“搧動”大意相同,略有差别。“搧”已作为繁体字被“扇”所代。在繁体字中,“搧”与“煽”虽然音同,含义却并不相同。《集韵》:“搧,批也”。《广韵》:“煽,火盛也”。因风吹火,故火盛。由此引申出“煽动”之义。“搧動”有两个义项,一是摇动扇子或其他物品,加速空气流通;二是鼓动别人去干坏事。“煽动”只有鼓励别人去干坏事一个义项。所以,“煽动”与“搧動”是有区别的。像“煽动暴乱”也可写作“搧動暴亂”,但“搧動扇子”却不能写作“煽动扇子”。
96、“升、昇、陞”三字相同吗?
  三字在“上升”的含义上是一致的,其中“升”与“昇、陞”可通用。如“旭日東昇”可写作“旭日東升”,“陞官發財”也可写作“升官發財”。但是,“昇”和“陞”不能通用。如“歌舞昇平”不能写作“歌舞陞平”,“陞官發財”不能写作“昇官發財”。
97、“台、臺、檯、颱”四字字义有交叉吗?
  “台、臺、檯、颱”四字字义基本没有交叉,而且古时读音也略有差异。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法,以“台”代替了“臺、檯、颱”。“台”的古音读“yí”,义为喜悦。《说文解字》:“台,说也”。“说”(說)即“悦”。今义作敬辞,如“兄台、台鉴”。又为姓氏,北史有台氏;地名,“台州”。“臺”有五个义项:一、高而平的建筑物,如“亭臺”;二、公共场所用来讲话或表演的设备,如“講臺”;三、用来做座子的器物,如“燈臺”;四、像台一样的东西,如“井臺、窗臺”;五、量词,如“一臺機器”。另还有姓氏、地名等含义。“颱”的含义是一种极其猛烈的风暴,如“颱風”。“檯”的古义是一种树木,后来又赋予它桌子一类器物的含义,如“寫字檯、梳妝檯”等。在繁体字中,作为姓氏和地名“台”与“臺”二字不能含混。如“台州”不能写作“臺州”,“天台山”不能写作“天臺山”。《淮南子·地形训》:“济出王屋,时、泗、沂出臺、台、術”中“时、泗、沂皆水名,臺、台、術皆山名”。由此可知,“台”与“臺”并非一山。姓氏中,北史有“台氏”,汉有侍中“臺佟”,二字也非同姓,复姓“澹臺”也不能写作“澹台”。
98、“僮”和“童”能通用吗?
  “僮”和“童”字义有交叉,但并不完全相同。“童”有五个义项,而“僮”读“tóng”时只有一个义项。“僮”又读“zhuàng”,为我国的一个少数民族。在“童”的五个义项中,除了“童仆”这一义项外,均不与“僮”相同。如“家童、书童”可写作“家僮、書僮”,而“儿童、童年”则不能写作“兒僮、僮年”。
99、“帖”和“贴”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帖”和“贴”字义有交叉,但又各有不同的含义。“帖”和“贴”在读“tiē”时,有两个义项是交叉的。一、服从、顺从。如“服贴”也可写作“服帖”。二、妥当、稳当。如“妥贴”也可写作“妥帖”。“贴”还有一些义项不能与“帖”通。如:“剪贴、贴身、补贴、津贴”中的“贴”都不能写作“帖”。“帖”除了读“tiē”外,还有“tiě”和“tiè”的读音,这些读音的义项也不能与“贴”通。如“字帖、庚帖、碑帖”不能写作“字贴、庚贴、碑贴”。
100、“■”是“偷”的异体字吗?
  “■”不是“偷”的异体字。“■”的本音读“yú”,义为快乐,与“愉”相通。又音读“tōu”,与“偷”的“苟且敷衍”之义相通。所以,“偷安、偷生”也可写作“■安、■生”。“偷”的其它义项不与“■”相通。像“偷盗、偷窃、偷懒、偷功”等词中的“偷”均不能写作“■”。
101、“糖”能写作“醣”吗?
  “醣”是“糖”的一个种类,是人体内产生热能的物质。在作为“有机化合物”之义时,“糖”和“醣”可以通用。如“葡萄糖、乳糖”也可以写作“葡萄醣、乳醣”。但“糖”的其它义项不能与“醣”通。如“白糖、红糖、糖果”不能写作“白醣、红醣、醣果”。
102、“掏”与“淘”有字义交叉吗?
  “掏”是个多音字,读“tāo”,又读“táo”。“掏”在读“táo”时义项与“淘”有所交叉。如“淘井”也可写作“掏井”。但“淘(táo)井”并非“掏(tāo)井”。“掏(tāo)井”是打井,而“淘(táo)井”则是将井水舀干,把井内的泥沙弄干净。“淘”的其它含义不与“掏”交叉。如“淘米、淘河(一种鸟)、淘汰”等词中的“淘”都不能写作“掏”。
103、“託”和“托”含义相同吗?
  “託”和“托”虽然读音相同,含义却并不相同。“託”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为“托”所代。“托”的本义是手掌向上承受物体,如“托茶杯”。引申义为托东西的器具。如“托盘”。又义为陪衬,如“衬托”。“託”的义项为:寄也、委也,信也。繁体字“委託、寄託、推託”不能写作“委托、寄托、推托”。
104、“懷、壞、還、環”的偏旁为什么都简化作了“不”?
  “懷、壞、還、環”现已简化作了“怀、坏、还、环”。这些简化字中的“不”字来历并不相同。“还”是个古字,古音读“fú”,义不可考,在汉代就已作为“還”的俗字使用。“环”是后人根据“还”字类推出的一个俗字。“怀”也是一个古字。《字汇补》:“怀,音副,怒也。”简化字“怀”也是古字借用,“怀”(fù)的音义已死,在古籍中也罕见。“坏”古音读“pēi”,又读“péi”,也写作“阫”。这个字在古籍中常出现,不能读“huài”,应读“pēi”或“péi”。它在读“pēi”时,其义为山的一次形成,或作为山名。《尔雅·释山》:“山再成曰坏,一曰山一成。”《吴会志》:“大坏、小坏山,在洮湖中溧阳宜兴之界,二山相望,水环若浮,故名。”在读“péi”时,义为屋后之墙。又是古代的神仙之名。《庄子·大宗师》:“堪坏得之以袭昆仑。”看来“壞”简化作“坏”,所用之法也是古字借用。古籍中“还”一般可写作“還”,但“坏”却不能写作“壞”。
    105、“舍”和“捨”有何不同?
  “舍”有两个读音,读“shè”,又读“shě”。在读“shě”时义与“捨”同。如“舍弃”可写作“捨弃”,“施舍”也可写作“施捨”,但一般都写作“施舍”。“捨”作为姓氏不与“舍”通。“舍”在读“shè”时义不与“捨”通。“舍”(shè)的义项有五个:一、房屋,如“宿舍”;二、家畜之圈,如“猪舍”;三、舍间,如“寒舍”;四、谦辞,如“舍弟”;五、姓氏。另外,古代三十五里为一舍(一说三十里为一舍)。《左传·僖二十三年》:“晋楚治兵遇中原,其辟君三舍。”成语“退避三舍”,即出此典故。
    106、“杓”和“勺”相同吗?
  “杓”和“勺”虽有义项交叉,但并不相同。“勺”只有一个读音“sháo”,而“杓”除了读“sháo”外,还读“biāo”。“杓”在读“sháo”时,义为舀东西的用具,与“勺”相通。如“勺子”可写作“杓子”。“勺”又是古时的容量单位,古时十勺等于一合(gě),不与“杓”通。“杓”在读“biāo”时,义为北斗柄部的三颗星,也不能与“勺”通,因为“勺”没有“biāo”的读音。
    107、“俟”能写作“竢”吗?
  两字含义大致相同,在“等待”之义上,古时二字便可通用。“俟”有一个读音“qí”,为姓氏(复姓),不能与“竢”通。如“万俟”不能写作“万竢”。
    108、“玩、顽、翫”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三字字义有交叉,很容易引起混淆。“翫”现已废止,其义由“玩”代替。“顽”也算一个简化字,但有些义项仍与“玩”交叉。“玩”在“戏弄、观赏、奇珍”等义项上与“翫”相通。如“玩弄、玩赏、古玩”也可写作“翫弄、翫赏、古翫”。“玩”在“玩耍、使用”等义项上与“顽”相通。如“玩耍、玩花招”也可写作“顽耍、顽花招”。“顽”除了通“玩”的义项外,还有“愚蠢、固执、顽皮”等义项。如:“顽固不化、顽童、冥顽不灵”等。“玩”既可通“翫”,又可通“顽”的某些义项,而“顽”和“翫”则没有义项相通。如“顽皮、顽固、顽耍”则不能写作“翫皮、翫固、翫耍”。反过来,“翫賞、翫弄、游翫”也不能写作“顽赏、顽弄、游顽”。
    109、“挽联”和“輓聯”相同吗?
  在悼念死者的楹联上常写某某人“挽”,也有写某某人“輓”的。这里的“挽”和“輓”哪个对呢?两个字都对。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并不是因为“輓”现在已简化作了“挽”。“挽”与“輓”在“牵引(车辆)、哀悼死者”这两个义项上自古就是通用的。《左传·襄十四年》:“或輓之,或推之。”古时,前牵曰“輓”,后送曰“推”。《韵会》:“輓歌,丧车执绋者相和声。”《集韵》:“挽,並音晚,引也。”又:“挽歌,李泌为挽词,追述倓(tán)志,命挽士唱。”由此可知,“挽歌、挽联”与“輓歌、輓聯”同义。
 100、“网、罔、綱”三字相同吗?
    “网、罔、綱”三字古时是可以通用的,但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各自又发生了一些变化。网,《说文解字》:“庖牺结绳以渔”。罔,《易·系辞》:“结绳而为罔罟,以佃以渔”。綱,《诗·邶风》:“漁綱之設”。篆书中没有“罔”和“綱”,只有“网”,说明“罔”和“綱”比“网”出现得晚,而“綱”比“罔”出现得又晚。按古义,捕兽者为“罔”,捕鱼者为“罟”,后来“罔”的词义被用宽了。“网”是“罔、綱”的本字。“罔”从“网”上分化出来后,又有了新的含义“无”。《尔雅·释言》:“罔,无也”。《易·晋卦》:“贞吉,罔孚”。“綱”现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网”代之。“网”是一个古字,在繁体字中“魚綱”可写作“魚网”,不算繁简混用。“罔”作为“网”的义项已死,现代词书中没有收此义项,只保留了“无、没有、蒙蔽”等义项。如“置若罔闻、药石罔效、欺罔”中的“罔”,不与“网”通。
    111、“凶”和“兇”有何区别?
    “凶”和“兇”古时有义项相通,后逐渐分化,不再相通。“凶”的本义与“吉”相反,即不吉利,还有“恐惧”等义项。在“恐惧”之义上与“兇”相通。古籍注:“凶,犹凶凶,恐惧,亦作‘兇’”。“恐惧”这一义项已死。繁体字“兇”的义项有“凶恶、利害、坏行为”等。如“兇狠、兇殘、行兇”。“兇”现已简化为“凶”,在繁体字中两字不可混用。
    112、“■”与“修”有区别吗?
    “■”与“修”古时在“长、治、习”等义项上是可以通用的。《离骚》:“路曼曼其■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嶺,茂林■竹”句中的“■”均作“长”解。《诗·大雅》:“■尔车马”中的“■”作“修理、整治”讲。“■”的本义是干肉,此义项不与“修”通。如“束■”(旧时家长送给老师的薪金),不能写作“束修”。
    113、“琴絃”可以写作“琴弦”吗?
    在繁体字中,“琴絃”可以写作“琴弦”。《乐记》:“舜作五弦之琴以歌南风”。“弓弦”中的“弦”不能写作“絃”。“勾股弦”中的“弦”不能写作“絃”。月亮的半月直处也叫“弦”,也不能写作“絃”。《前汉律历志》:“淳于陵渠復覆太初歷,晦朔弦望皆最密”。为什么这些地方的“弦”都不能写作“絃”呢?因为这些地方的“弦”都是由“弓弦”引申出来的。《释名》:“弦,半月之名也,其形一旁曲,一旁直,若张弓施弦也”。
    114、“效、傚、効”三字相同的?
    三字虽不完全相同,却有义项相通。“傚”和“効”都是从“效”分化出的,分化出来后,各自都只有“效”的一个义项。“效”可涵盖“傚、効”的含义。如“仿傚”也可写作“仿效”,“効力”也可写作“效力”。但“傚”和“効”却不能全通“效”。“傚”只有“仿效”的义项,“効”只有“效力”的义项。“效”除了“傚、効”的义项外,还有“效果、功用”等义项。“傚、効”现已废止。
    115、繁体字“鬍鬚”能写作“鬍須”吗?
    繁体字“鬍鬚”是可以写作“鬍須”的。“鬚”的本字就是“須”。“须”的义项较多,在“髭须”这一义项上又造出了一个俗字“鬚”。《说文解字》:“须,面毛也”。“须”还有“须要,等待”等义项,都不与“鬚”通。
    116、“鮮、尟、尠”义同吗?
    三字在“少、寡”之义上是相同的。“尠”是“尟”的俗字,也就是说“尟”和“尠”是同一个字。“尟”与“鲜”有义项交叉,但不是同字。如“鲜为人知”可写作“尟為人知”,也可写作“尠為人知”。“新鲜、生鲜、朝鲜、鲜卑”中的“鲜”都不能写作“尟”和“尠”。 
117、“于”和“於”有何不同?
    “于”和“於”是两个古字,在作为介词“在”这个含义上二字自古就可通用。《说文解字》:“于,於也”。但二字在其它方面又各有含义。“於”本义为“乌”,即乌鸦。它是一个象形文字。《韵会》:“隶变作於,古文本象乌形,今但以为叹辞及语辞字,无以为鸦乌字者矣”。在作姓氏和地名时,两字不能通用。《姓氏急就篇》:“黄帝臣於则造履”。《前汉功臣表》:“涉安侯於单”。《战国策》:“商於之地六百里”。“于”除了作单姓之外,还有复姓。如“淳于、鲜于、宣于”。“淳于”又是古时国名,后来又为县名。“於”现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于”代之。在写繁体字时,两字必须按原义分开。
    118、“傭”和“佣”有区别吗?
    “佣”是“傭”的俗字。在近代出现的,它除了含有“傭”的义项外,又被赋予新的含义“佣金”(买卖交易时付给中间人的报酬)。“傭”只有“雇用、仆人”的义项,而没有“佣金”的义项。“雇佣、佣人”可写作“顧傭、傭人”,但“佣金”不能写作“傭金”。
    119、“踰、逾、窬”三字字义是怎样交叉的?
    三字字义交叉很容易区分,“踰”与“逾、窬”有交叉,而“逾”与“窬”没有交叉。“逾”,《玉篇》:“逾,越也,远也,进也”。《正韵》:“或作踰”。“窬”,《说文解字》:“穿木户也,一曰空中也,又凿版以为户也”。《现代汉语词典》:“窬,从墙头上爬过去”。此字今义与古义略有出入,这是后世使用中发展的。“踰”的含义分别与“逾”和“窬”交叉,“踰”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逾”和“窬”分而代之。繁体字“逾期、逾越”可写作“踰期、踰越”,但不能写作“窬期、窬越”。
    120、“吁”能写作“籲”吗?
    “吁”不能随意写作“籲”。“吁”有三个读音:“yù”、“yū”、“xū”,而“籲”只有一个读音“yù”。汉字简化时用同音代替法,以“吁”代替了“籲”。繁体字中,“吁”和“籲”没有义项交叉。“吁”,几种字书的注释大略相同。《说文解字》:“吁,惊也”。《玉篇》:“吁,疑怪之辞也”。《广韵》:“吁,叹也”。李白《蜀道难》:“噫吁兮危乎高哉!”“长吁短叹”符合古义。“籲”,《字汇补》注释:“音预,呼也”。正合“呼籲”之义。繁体字“呼籲”不能写作“呼吁”,“长吁短叹”也不能写作“長籲短歎”。
    121、“御”和“禦”字义有交叉吗?
    “禦”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御”代替。繁体字“禦”和“御”字义没有交叉,或偶有“禦”用“御”者,也属通假现象。“御”有三个义项:一、驾御车马。《诗·小雅》:“徒御不惊”。《说文解字》:“御,使马也”。二、古时上级对下级的管理支配。三、古时与皇帝有关的。《韵会》:“凡天子所止曰御。前曰御前,书曰御书,服曰御服,皆取统御四海之内”。“禦”只有一个义项“抵挡”。《韵会》:“禦,扞也,拒也”。“御”的三个义项均与“禦”无交叉。繁体字“御用”、“御手”、“御驾”不能写作“禦用”、“禦手”、“禦駕”。“禦敵”也不能写作“御敵”。
    122、“龠”能写作“籥”吗?
    繁体字中,作为古代的一种乐器,“龠”和“籥”可以通用。“龠”,《说文解字》:“乐之竹管,三孔,以和众声也”。“籥”,《注》:“籥,如笛,三孔而短小”。由此可见,“龠”和“籥”是同一种乐器。但“龠”又是古代的容量单位,不与“籥”通。
    123、“嶽”和“岳”有别吗?
    “岳”是“嶽”的古文,但二字含义略有差别。作为“高大的山”这一含义时,二字是相同的。如“五岳”也可写作“五嶽”。作为姓氏,只能写“岳”,不能写“嶽”。如“岳飞”不能写作“嶽飛”。比起“岳”来,“嶽”是个后出字,它的字义没有“岳”宽。
 124、“赞”是“讚”简化而成的吗?
  “讚”简化作“赞”,但“赞”不是“讚”简化而成的。“赞”的繁体字为“贊”。两字古来含义就不同,在古时字义偶有交叉。“赞”的含义是“帮助”。如“赞助”。《疏》:“赞者,佐而助成,而令微者得著,故训为明也”。“讚”的含义是“称赞”,又是古时的一种文体,如“诗、赞、赋”。古时“讚”有“佐助”之义,但在长期使用中此义已死。如在古籍抄写时遇到有佐助之义的“讚”字,仍可用。“讚”古可通“赞”,但“赞”不能通“讚”。繁体字“讚揚”不能写作“贊揚”。
    125、“噪”和“譟”能通用吗?
  “噪”和“譟”古时是可以通用的,后来字义逐渐分离。“譟”的本义是大声叫嚷。《玉篇》:“譟,群呼烦忧也”。《字汇》:“同噪”。《玉篇》:“噪,呼噪也”。《拾遗记》:“鲁僖公有白鸦绕烟而噪”。《广韵》:“同譟”。由此看来,在古时不管人声还是物(鸟虫)声,音大者可写作“譟”,也可写作“噪”。后来以人音大者为“譟”,物(鸟虫)音大者为“噪”。繁体字“聒譟”不能写作“聒噪”,“鹊噪”也不能写作“鵲譟”。篆书中有“譟”而无“噪”,说明“噪”比“譟”出现得晚。汉字简化时废止了“譟”,其义由“噪”代替。
    126、“芸”和“芸”是同字吗?
  “芸”和“芸”不是同字。二字均有“艹”头,说明二字皆属草类。“芸”的本义是“芸薹”。《本草注》:“此菜易起薹,须采其薹,则分枝必多,故名芸薹,淮人谓之薹介”。“芸”,即“芸香”。古籍注:“芸类豌豆,丛生,其叶极芳香,秋后叶间微白如粉,南人采置席下能去蚤虱,今谓之七里香”。“芸”又有众多之义。《道德经》:“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佛语“芸芸众生”也是取“众多”之义。现在“芸”已被废止,义归于“芸”。繁体字“芸薹”不能写作“芸薹”,“芸香”也不能写作“芸香”,“芸芸众生”也不能写作“芸芸眾生”。
    127、“沄”和“■”有别吗?
  “■”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沄”代替。“云”是“雲”的简化字,有人便认为“沄”和“■”也有类似的关系。其实并非如此。因为“云”是异体简化,而“沄”是同音代替简化。“云”和“雲”义项相通,“沄”和“■”义不相通。“沄”的本义是水流动的样子。《集韵》:“沄,水流貌”。柳宗元《惩咎赋》:“泝湘流之沄沄”。古时,“沄”通“纭”。扬雄《长杨赋》:“汾沄沸渭”中的“汾沄”即为“纷纭”。“■”的本义是大的波浪。在繁体字中“沄”和“■”是不能混用的。
    128、“苔痕”能写作“薹痕”吗?
  刘禹锡《陋室铭》中有“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句,有人将“苔痕”写作“薹痕”。其实,“苔痕”和“薹痕”是风马牛不相及的。“苔”是一种菌类植物,生长在阴暗潮湿的地方。“薹”有两个义项,一是水草,茎长三、四尺;二是韭菜、蒜、油菜等中央部分长出的茎。为什么有人会把“苔痕”写作“薹痕”呢?是因为这些人将“薹”看作是“苔”的繁体字了。其实,“苔”的本字为“菭”,没有简化。
    129、“欲”和“■”有别吗?
  “欲”和“■”有义项相通,但不相同。作为“欲望”之义,二字是相同的。《康熙字典》:“■,本作欲。口鼻耳目四肢之欲皆出于心,故从心亦通”。“欲”的其他义项不与“■”通。如“畅所欲言”、“山雨欲来风满楼”中的“欲”不能写作“■”。
    130、“婬”和“淫”有何区别?
  “婬”和“淫”古来为二字,有义项交叉。“淫”有三个义项:“过甚、放纵、男女不正当关系”。“婬”只有一个义项:“戏乐”。《说文解字》:“婬,私逸也”。《小尔雅》:“男女不以礼交谓之淫”。“私逸”与“不以礼交”义相近,故“淫乱、邪淫”可写作“婬亂、邪婬”。“淫”的其他义项不与“婬”通。如“淫雨(也写作“霪雨”)、淫威、乐而不淫”中的“淫”均不能写作“婬”。
 131、“熏”能写作“燻”吗?
  “燻”是“熏”的俗字,“燻”的字义没有“熏”宽,所以“熏”不能随意写作“燻”。“熏”有三个义项,而“燻”只有两个义项。《说文解字》:“熏,火烟上出也。”《广韵》:“熏,火气盛貌。”《玉篇》:“熏,热也。”“熏”古时又通“醺”,即酒醉。在“(烟、气)接触物体、熏制(食品)”的义项上,“熏”同“燻”。如“熏鱼、熏鸡、臭气熏天”可写作“燻魚、燻雞、臭氣燻天”。作为“和暖”之义时,只能用“熏”,不能用“燻”。宋诗《题临安邸》“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当汴州”中的“熏”不能写作“燻”。
    132、繁体字“菸草”能写作“烟草”吗?
  繁体字“菸草”不能写作“烟草”。“烟”的本义是火气,其它义项均是由此引申而来。“菸”的本义是一种植物。《广韵》:“菸,臭草。”吸烟并非从菸草而来,古代一些地方的人有喜闻烟气的习惯,后来因为菸草烧之冒烟,且又有让人喜嗅的气味,于是人们便吸起烟来。《周礼·春官大宗伯注》:“禋之言煙也,周人尚臭煙气。”“菸”现被废止,其义由“烟”代之。繁体“菸叶、菸苗、菸田”等词中的“菸”均不能写作“烟”。
    133、“咽”能写作“嚥”吗?
  “咽”和“嚥”只有一个义项交叉,其它义项均不相同,而且“咽”有三个读音,“嚥”只有一个读音,故不能任意将“咽”写作“嚥”。“咽”读“yàn”时,其义与“嚥”相同。《玉篇》:“嚥,吞也,亦作咽”。《广韵》:“咽,本作嚥,吞也。”在“饮食东西往食道里去”这个含义上,两字是可以通用的。如“狼吞虎咽”也可写作“狼吞虎嚥”。“咽”又读“yān”,如“咽喉”;又读“yè”,如“呜咽、哽咽”中的“咽”均不能写作“嚥”。
    134、“燕”和“宴”字义有交叉吗?
  “燕”是个多音字,读“yàn”又读“yān”。读“yān”时,为古时地名,即古时的幽州,同时又是古代的国名。在读“yàn”时,除了作鸟名外,还有“酒席、请人吃饭、安乐”等含义,与“宴”的字义有所交叉。《集韵》:“燕,与宴通,安也。”《易经·中孚》:“初九,虞吉,有他不燕。”《诗经·小雅》:“悉率左右,以燕天子。”这些句中的“燕”,皆可作“宴”。今日之“宴安、宴乐”也可写作“燕安、燕乐”。另“燕”古又通“醼”。《广韵》:“醼饮古无酉,今通用。”故“宴席、欢宴”也可写作“燕席、歡燕”。
    135、“夭”能写作“殀”吗?
  繁体字“殀”与“夭”虽有义项交叉,但有差别。不能随意将“夭”写作“殀”。“夭”有“少好、夭折、草木茂盛”等多个义项。在这些义项中,只有“夭折”一义与“殀”相通,其余义项均不与“殀”通。《博雅》:“不尽天年谓之夭。”古时,未生者曰“胎”,方生者曰“夭”。繁体字“桃之夭夭”(像桃色一样美好)不能写作“桃之殀殀”,“夭矫”也不能写作“殀矯”。
    136、“叶”和“葉”义相同吗?
  “叶”和“葉”在古时不仅义不相同,读音也有差异。后因两字读音较近,便以“叶”作为“葉”的俗字。汉字简化时,以异体选用法,用“叶”代替了“葉”。“葉”(yè)的本义是树叶,古音读“dié”,义同“■”(书篇名)。“叶”古时没有“yè”的读音,只读“xié”,义为和谐,故至今“叶”还保留了“xié”的读音和含义。繁体字“樹葉”可写作“樹叶”,但“叶韵”不能写作“葉韵”。
    137、“湮”和“洇”有别吗?
  “湮”和“洇”古时音义皆同,但在长期使用中,两字逐渐产生了差异。汉字简化时将“湮”的“yīn”音和义废止,代之以“洇”,仍保留了“yān”的读音和含义。“涸”(湮)的含义是液体在纸上向四外扩散渗透。“湮”(yān)的含义是埋没。繁体字“洇湿”可写作“湮濕”,而“湮没”一般不写作“洇没”。
    138、“徇”和“殉”有义项交叉吗?
  “徇”和“殉”在“为了某种事物或追求某种理想而牺牲生命”这一含义上是可以通用的。如“以身殉职”也可写作“以身徇职”。《前汉贾谊传》:“贪夫徇财,烈士徇名。”《庄子·骈拇篇》:“小人则以身殉利,士则以身殉名,天下尽殉也。”“殉”还有“殉葬”之义,“徇”还有“依从”之义。在这些含义上,两字不能通用。
 139、“霑”是“沾”的异体字吗?
  “霑”与“沾”有义项相通,但“霑”不是“沾”的异体字。“沾”古又读“ti n”,义同“添”,本义是河名。《说文解字》:“沾,水出壶关,东入淇。”又义:“益也。”就是现在“添”的含义,即增加的意思。又读“di n”,古县名。《广舆记》:“太原府乐平县本汉沾县。”《正韵》:“沾,渍也,濡也。”同今天“浸湿”的义项吻合。《广韵》:“霑,湿也。”又:“濡也,渍也。”是两字相同之处。繁体字“沾(ti n)水”不能写作“霑水”,“沾(di n)县”不能写作“霑县”,“沾沾自喜”不能写作“霑霑自喜”。
    140、“占”和“佔”有别吗?
  “占”有两个读音“zh n”和“zh n”,而“佔”只有一个读音“zh n”。在读“zh n”时,两字可通用。如“占据、占领”可写作“佔據、佔領”。“占”在读“zh n”时,不与“佔”通。如“占卦、占卜”不能写作“佔卦、佔卜”。
   141、“鸩”能写作“酖”吗?
  “鸩”与“酖”虽有义项相通,但两字又有所不同,故“鸩”不能随意写作“酖”。“鸩”的本义是一种鸟,因为这种鸟的羽毛有毒,可以毒死人,有人就用鸩的羽泡酒来毒人。用鸩的羽毛泡的酒就叫作“鸩酒”,又写作“酖酒”。其实,“酖”的本音并不读“zh n”,而读
“t n”,其义不是毒酒,而是一种乐酒。《说文解字》:“酖,乐酒也。”《徐曰》:“酖酖然,安且乐也。”“酖”又有“zh n”的读音,后来“酖”与“鸩”就相通了。但“酖”与“鸩”只在“毒酒”这一义项上相通,作为毒鸟的“鸩”仍不能写作“酖”。
    142、“长征”能写作“长徵”吗?
  “长征”不能写作“长徵”。“徵”在读“zh ng”时,已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征”代之。“征”和“徵”在繁体字中有义项交叉,但又有所不同。“征”的本义是行走,引申为远行。如“二万五千里长征”。“征”和“徵”在“征求、征税”等词语中可以通用,但“徵”没有“远行”的义项,故“长征”不能写作“長徵”。古籍(如《史记》)中偶有以“徵”代“征”者,属通假现象。
    143、“只、祇、隻”三字有何异同?
  “只、祇、隻”三字都有相同的读音,但含义不同。“只”在读“zh ”时,其义与“祇”相通。可作表范围的副词,如“只见树木,不见森林”。表示“仅有”之义,如“家里只有我一个人”。两句中的“只”也可写作“祇”。如唐诗:“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中的“只”可写作“祇”。“只”和“隻”没有义项交叉。“只”在读“zh ”时,其义为一种语气助词,相当于“之”。《楚辞·大招》中有:“白日照只。”“隻”的本义是:“单独的,或作量词,表示一个。”如“隻身前住”、“一隻小鳥”。“祇”除了通“只”(zh )外,又读“q ”,义为地神。此字在读“zh ”时的义项已废止,在读“q ”时仍保留原字没有简化。只有“隻”被废止,其义由“只”代替。繁体字“一隻雞”不能写作“一只雞”。
    144、“和”与“龢”相同吗?
  “龢”是“和”的古文,但两字字义宽窄不同。“和”比“龢”出现得晚,后人又赋予了它一些新义,这些新义都是古字“龢”所不具备的。繁体字“和睦、和諧、和緩”可写作“龢睦、龢諧、龢緩”。但“工人和农民”不能写作“工人龢農民”,“和衣而卧”不能写作“龢衣而卧”,“和服”不能写作“龢服”。
    145、“注”和“註”有何不同?
  “註”作为繁体字被废止,其义由“注”代替。繁体字在“注释”这个含义上,两字是可以通用的。《毛诗序疏》:“註者著也,言为之解说,使其义著明也。”《康熙字典》:“凡以传解经曰注,通作註。”说明在繁体字中,“注釋、注解”也可写作“註釋、註解”。但“注”的其它义项不与“註”通,如“注意”不能写作“註意”,“暴雨如注”不能写作“暴雨如註”。
 146、“準”和“准”相同吗?
  “准”是“準”的俗字,两字长期并存。在长期的使用过程中,“准”渐比“準”字义拓宽,故两字略有不同。在“准确、依据、一定、程度上虽不完全但可以当某类事物看待”等义项上,两字可以通用。如“标准、准时、准来、准将”等词语也可写作“標準、準時、準來、準將”。但“准许、批准”不能写作“準許、批準”。
    147、“坐”和“座”有义项交叉吗?
  “坐”有十个义项,但只有一个义项与“座”交叉。即“坐位”可写作“座位”。“坐位”和“座位”词义虽相同,但构词方式有区别。《现代汉语词典》对于“坐位”(座位)的注释:一、供人坐的地方;二、指椅子,凳子等可以坐的东西。”“坐位”的构词方式是偏正式,而“座位”的构词方式是并列式。“坐”具有动词性质,“座”则是名词性质,即“座”也是“位”。《集韵》:“座,坐具。”《金刚经·法会因由分第一》中有“敷座而坐”也可写作“敷坐而坐”,意思是就着座位坐下来。但不能写作“敷坐而座”或“敷座而座”。
    148、“钟”、“鐘”和“鍾”有何关系?
  “钟”是“鐘”简化的,以同音代替法代替了“鍾”。“钟”的繁体字为“鈡”,是“鐘”的俗字,简化字“钟”是根据简化偏旁“钅”得出来的。“鐘”和“鍾”古时可通用。在使用中两字便逐渐分离开。“鐘”的本义是一种乐器,如“黄鐘大吕”。《诗经·周南》:“鐘鼓樂之。”又义为计时器,如“鐘錶”。“鍾”的本义是酒杯。《说文解字》:“鍾,酒器。”又义为量器,《左传·襄二十九年》:“餼國人粟一鍾。”又义为竹名,如“龙钟(鍾)”。成语“老态龙钟”即出于此,意思是像“龙钟”之竹那样在风中摇摆,形容衰老的状态。繁体字“老態龍鍾”不能写作“老態龍鐘”,“書中自有千鍾粟”不能写作“書中自有千鐘粟”。“鐘鼓、時鐘”也不能写作“鍾鼓、時鍾”。
    149、“制”和“製”有义项交叉吗?
  “制”和“製”古时在“制造、裁制”等义项上可以通用,故两字有义项交叉,但各有不同的含义。如“制度、限制、制定”等不能写作“製度、限製、製定”,但“制造、制品、制装”可以写作“製造、製品、制裝”。
    150、“■”和“周”有何区别?
  有人将纪念某某事多少周年中的“周年”写作“■年”,从繁体字的角度来说,两种写法都对。“■”是“周”的俗字,从“周”字中分化出来后,只担负了“逥、遍”的职能,没有“周”的其它含义。《前汉刘向传》:“周回五里有馀。”《韵会》:“周,俗作‘■’。”“俗作■”指在“周回”这个含义上,不包括“周”的其它义项。繁体字“周期、周年、周末”可写作“■期、■年、■末”,但“周济”不能写作“■濟”,“周朝”不能写作“■朝”,“姓周”也不能写作“姓■”。
    151、“朱红”能写作“硃红”吗?
  “朱红”不能写作“硃红”,“朱”的本义是一种树木,属松柏类,其心和皮皆鲜红,故“朱”的引申义为红。杜甫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硃”是一种矿物,名为“丹沙”,此沙虽是红色的,但没有“红”的引申义。所以,“朱门”不能写作“硃门”,因为“朱门”是红漆大门(代表富豪人家),而不是硃沙大门。
    152、“纪念”和“记念”有别吗?
  “纪念”和“记念”同义,但在用法上略有差别。在作为“纪念品”时,“纪”和“记”可通用,在表示“怀念”之义时,多用“纪”而不用“记”。如“纪事、纪录、纪要”可写作“记事、记录、记要”,但“纪念革命先烈”则不能写作“记念革命先烈”。
    153、“志”和“誌”有义项交叉吗?
  在“记载”的含义上,古时“志”与“誌”可以通用,后来多用“誌”而少用“志”。《汉书》:“有十志,俱与誌同。”《康熙字典》:“志,又记也,与誌同。”繁体字“雜誌、地方誌”也可写作“雜志、地方志”。
154、汉字的偏旁与部首哪个多?
    偏旁比部首多。汉字的偏旁和部首是两个不同的概念。偏旁指的是组成汉字的构件,不仅仅是一些笔画结构,还包括一些独体字甚至合体字。部首指的是字典或词典中按门类所列的供人查阅的偏旁。所有的部首都是偏旁,但还有许多偏旁没有被列为部首。《说文解字》共列540个字作为部首,而《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都只有200多个部首。所有的部首均有读音和含义,准确地说,这都是字,只是有些部首很少有人知道它的音和义了。如“丶”,是古文的“主”字,现在一般都读作“点”。其实“主”是“王”上加一个“丶”,并不是“王”字加一点。再如“丨”,读音为“gǔn”,义为上下通达,现在人都把它读作“竖”。“ ■ ”,读音为“jué”,义为钩逆者。“亠”,读音为“tóu”,义为阙。“匚”,读音为“fāng”,义为受物器。“宀”,读音为“mián”,义为深屋。总之,汉字的每一种笔画和结构几乎都有音和义。
155、汉字简化有哪些方法?
    汉字简化有七种方法。一、异体选用。“异体”是广义而言的,其中包括一些古字和民间俗字。像“礼、云、丰、个、万、从”等都是古字。“丛、办、苏”等都是俗字。“阴、阳、国、灵、盖”等都是异体字。二、同音代替。在繁体字中,从几个音同义不同的字里保留一个笔画较少的字,废止其他笔画较繁的字,将这些废止的字义归并保留。如用“里”代替“裏”,用“丑”代替“醜”,用“出”代替“齣”,用“姜”代替“薑”,用“咸”代替“鹹”等。有些简化字跟被废止的繁体字读音并不完全相同,只是相近,所以同音代替中也包括近音代替。三、草书楷化。如“车、马、鸟、东、孙、卖、长、贝”等字皆属此类。四、古字借用。有些古字音义已死,汉字简化时就将这些古字借来作为一些繁体字的简化字。这里说的古字跟同音代替中的古字不同。如“敌”古音为“kuò”,义为“尽”。“触”古音为“hóng”,义为一种白鱼。“圣”古音为“kū”,义为致力于地。“币”古音为“yèn”,义同“印”。五、结构省略。是将繁体字的部分结构删除,保留原字的一部分。有些书中将此类字称为“特征字”或“轮廓字”。这些字,有的保留局部,有的保留大部分。如“习、声、开、旧、产、夺”等字,皆属结构省略。六、更换偏旁。有些繁体字的偏旁不仅笔画繁琐,而且表音不准,在各个历史时期都对这些繁琐的偏旁进行过更换。像“钟(鐘)、战(戰)、扑(撲)、据(據)、坟(墳)”等字皆属此类。七、新造符号。这里所说的新造符号之“新”,并非专指汉字简化时期,而是针对繁体字结构而言的,自然也包括各个历史时期。像“乂、又、井、夕”等符号,在很早以前就用过,并不是在汉字简化时新造出来的。这些符号在以前多为草书,汉字简化时进行了楷化。所以此类字中有些字又可以归入“草书楷化”。如“赵、区、凤、风、难、进、讲、罗、岁”等字皆属此类。
 156、繁简字书写有何标准?
    简化字的书写应以国务院颁布的《简化字总表》及《附录》中所规定的文字和应用办法为标准。繁体字应以各个历史时期的字书、词书、字帖、碑刻、文献等为依据。不管是繁体字还是简化字,大多不能以当代某些书法家的作品为依据,当代书家作品中常出现错别字。鲁迅先生在小说《故乡》中臆造了一个“猹”(zhā)字,至今都没有被编入字典,流行了近半个世纪的人民币上的“”字,最终还是被定为错字。目前,社会上流行的错别字很多,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类。一、繁简结合的字,如“■、、■、■、■”等。二、还原错位的字,如将“理发(髮)”写成“理發”,将“菜坛(罈)”写作“菜壇”,将“汇(匯)款”写作“彙款”等。三、异体误简的字,如“■、■、■、■、、■”等。四、杜撰臆造的字,如“■(数)、■(价)、■(楼)”等。五、已被废止的第三批简化字,如“■(展)、■(集)、■(象)、■(要)”等。

简化繁体对应字备查
     写书法的人都爱写繁体字,几乎没人愿写简化字,这是因为繁体字结构远远比简化字美,但现在50岁以下的中国大陆公民都是从小接受简化字教育的,随着时间的推移,繁体字离我们越来越远。年轻的一代没有几个人能认繁体字。这就给年轻一代的书法人带来麻烦——要写繁体字,但又经常出纰漏。如茶“几”写成几何之“幾”;“皇后”写成前后之“後”;搅“和”写成和平之“龢”;意我之“余”写成多余之“餘”;千万“里”写成里外之“裏”;说话之“云”写成云雾之“雲”;书“卷”写成卷动之“捲”;头“发”写成发展之“發”;不相“干”写成干部之“幹”……有鉴于此,特摘录部分常用字的简繁还原对照表,给大家使用带来一些方便。(博主按语)
干:對應三個繁体字: (干)涉,(乾)燥,(幹)部; 
    后:對應兩個繁体字: (後)面,皇(后);
系:對應三個繁体字: 唔(系),關(係),聯(繫); 
   历:對應兩個繁体字: (歷)史,日(曆); 
    钟:對應兩個繁体字: 時(鐘),(鍾)意; 
   板:對應兩個繁体字:老(闆),木(板);  
   表:對應兩個繁体字:手(錶),外(表);  
   丑:對應兩個繁体字:(醜)怪,子(丑)寅卯。 
  范:對應兩個繁体字:模(範),(范)仲淹[注:姓氏]; 
   丰:對應兩個繁体字:(豐)富,(丰)采;  
  刮:對應兩個繁体字:(颳)風,搜(刮); 
  胡:對應兩個繁体字:(鬍)須,(胡)闹,(胡)亂; 
   回:對應兩個繁体字:(迴)旋,(回)頭,(回)報,(回)族; 
伙:對應兩個繁体字:(夥)計,團(夥),(伙)食,(伙)房; 
   姜:對應兩個繁体字:生(薑),(姜)子牙[注:姓氏]; 
    借:對應兩個繁体字:(藉)口,(藉)題發挥,(借)錢; 
   克:對應兩個繁体字: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 
   困:對應兩個繁体字:(睏)倦,(睏)覺,(困)苦,圍(困);  
漓:對應兩個繁体字:(灕)江,淋(漓);  
里:對應兩個繁体字:表(裏)不一,這(裏),(里)程,鄰(里)關係;  
帘:對應兩個繁体字:窗(簾),垂(簾)聽政,酒(帘)[注:旗子狀嘅標誌]; 
   面:對應兩個繁体字:(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反(面); 
   蔑:對應兩個繁体字:污(衊),(蔑)視; 
   千:對應兩個繁体字:鞦(韆)[注:簡體:秋千],一(千),(千)秋基业。 
   秋:對應兩個繁体字:(鞦)韆,(秋)季; 
   松:對應兩個繁体字:(鬆)散,(松)樹; 
   咸:對應兩個繁体字:(鹹)菜,老少(咸)宜; 
   向:對應兩個繁体字:(嚮)前走,方(向)
 余:對應兩個繁体字:業(餘)愛好,(余)[注:第一人稱代詞,我]; 
郁:對應兩個繁体字:(鬱)(欝)闷,濃(郁);  
御:對應兩個繁体字:抵(禦),(御)驾親征; 
愿:對應兩個繁体字:(願)望,(願)意,許(願),诚愿;
云:對應兩個繁体字:(雲)彩,(雲)南省,子曰詩云; 
芸:對應兩個繁体字:(蕓)薹,(芸)香; 
沄:對應兩個繁体字:(澐)[注:大波浪],大江(沄)(沄); 
致:對應兩個繁体字:細(緻),(致)敬,(致)力; 
制:對應兩個繁体字:節(制),(制)度,(製)造; 
朱:對應兩個繁体字:(硃)[注:名詞:朱砂],(朱)紅色; 
筑:對應兩個繁体字:建(築),(筑)[注:古代樂器]; 
准:對應兩個繁体字:(準)則,瞄(準),(准)許; 
辟:對應兩個繁体字:复(辟),開(闢),精(闢);  
别:對應兩個繁体字: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對應兩個繁体字:占(卜),前程未(卜), 蘿(蔔); 
种:對應兩個繁体字:(种)[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虫:對應兩個繁体字: 昆(蟲),毛(蟲),長(虫)[注: “虺”的本字,毒蛇]  
党:對應兩個繁体字:(党)項[注:姓氏],(黨)員;  
斗:對應兩個繁体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鬥)牛士,(鬥)智(鬥)勇;  
谷:對應兩個繁体字:五 (穀)雜糧,稻(穀),山(谷),進退維(谷);  
划:對應兩個繁体字:(划)船,(划)得来,刻(劃);  
几:對應兩個繁体字: 茶(几),(幾)乎,(幾)個;  
家:對應兩個繁体字:(傢)具,(傢)什,(家)庭,(家)乡,科学(家);  
据:對應兩個繁体字:占(據),(據)點,凭(據),拮(据);  
卷:對應兩個繁体字:風(捲)殘雲,讀書破萬(卷),試(卷);  
蜡:對應兩個繁体字:(蠟)燭,(蜡)[注:古代嘅一種年終祭祀];  
了:對應兩個繁体字:(了)卻,受不(了),(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  
累:對應兩個繁体字:(纍)贅,罪行(纍)(纍),(纍)计,連(累);勞(累);  
朴:對應兩個繁体字:(朴)刀,(樸)素;  
仆:對應兩個繁体字:前(仆)后繼,(僕)人  
曲:對應兩個繁体字:彎(曲),戲(曲),(麯)酒;  
  舍:對應兩個繁体字:(捨)棄,施(捨),宿(舍);  
  胜:對應兩個繁体字: (勝)利,名(勝),(胜)任;  
  术:對應兩個繁体字: 技(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  
  台:對應四個繁体字:  
      1.天(台)[注:山名又地名],兄(台)[注:稱呼];  
      2.亭(臺)樓閣,舞(臺), 
      3.寫字(檯);  
      4.(颱)風;  
  体:對應兩個繁体字: 身(体),(体)夫[注:抬靈柩嘅人);  
  涂:對應兩個繁体字:  
1.(涂)[注:水名;姓],(涂)月[注:農曆十二月],(涂)吾[注:水名(見  《山海經?北山經》)];  
2. 生靈(塗)炭,(塗)改;  
  吁:對應兩個繁体字: 長(吁)短歎,呼(籲);  
  佣:對應兩個繁体字:雇(傭),(傭)人,(佣)金;  
  折:對應兩個繁体字:奏(摺) ,(摺)叠,曲(摺),(折)本,(折)斷;  
  征:對應兩個繁体字:遠(征), (徵)召,象(徵);  
  症:對應兩個繁体字:(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厂:對應兩個繁体字:(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  
  广:對應兩個繁体字:(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
  发:對應兩個繁体字:(發)達,頭(髮);
  复:對應兩個繁体字: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習;
  汇:對應兩個繁体字:(匯)合,(匯)款,(彙)聚,詞(彙);
  获:對應兩個繁体字: 捕(獲),(獲)得,收(穫);
  尽:對應兩個繁体字:(儘)管,(盡)力,前功(盡)弃;
  苏:對應兩個繁体字:紫(蘇),江(蘇),(蘇)维埃,(甦)醒;
  坛:對應兩個繁体字:天(壇),花(壇),設(壇),論(壇),体(壇),(罎)(罎)
   罐罐,(罎)子;
  团:對應兩個繁体字:(團)结,(團)体,師(團),(團)員, 湯(糰),飯(糰);
  须:對應兩個繁体字:必(須),(須)知,胡(鬚);
  脏:對應兩個繁体字:肮(髒),內(臟),五(臟)六腑;
  只:對應兩個繁体字:(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朴:對應兩個繁体字:(朴)刀,(樸)素;  
仆:對應兩個繁体字:前(仆)后繼,(僕)人  
曲:對應兩個繁体字:彎(曲),戲(曲),(麯)酒;  
  舍:對應兩個繁体字:(捨)棄,施(捨),宿(舍);  
  胜:對應兩個繁体字: (勝)利,名(勝),(胜)任;  
  术:對應兩個繁体字: 技(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  
  台:對應四個繁体字:  
      1.天(台)[注:山名又地名],兄(台)[注:稱呼];  
      2.亭(臺)樓閣,舞(臺), 
      3.寫字(檯);  
      4.(颱)風;  
  体:對應兩個繁体字: 身(体),(体)夫[注:抬靈柩嘅人);  
  涂:對應兩個繁体字:  
1.(涂)[注:水名;姓],(涂)月[注:農曆十二月],(涂)吾[注:水名(見  《山海經?北山經》)];  
2. 生靈(塗)炭,(塗)改;  
  吁:對應兩個繁体字: 長(吁)短歎,呼(籲);  
  佣:對應兩個繁体字:雇(傭),(傭)人,(佣)金;  
  折:對應兩個繁体字:奏(摺) ,(摺)叠,曲(摺),(折)本,(折)斷;  
  征:對應兩個繁体字:遠(征), (徵)召,象(徵);  
  症:對應兩個繁体字:(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厂:對應兩個繁体字:(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  
  广:對應兩個繁体字:(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
  发:對應兩個繁体字:(發)達,頭(髮);
  复:對應兩個繁体字: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習;
  汇:對應兩個繁体字:(匯)合,(匯)款,(彙)聚,詞(彙);
  获:對應兩個繁体字: 捕(獲),(獲)得,收(穫);
  尽:對應兩個繁体字:(儘)管,(盡)力,前功(盡)弃;
  苏:對應兩個繁体字:紫(蘇),江(蘇),(蘇)维埃,(甦)醒;
  坛:對應兩個繁体字:天(壇),花(壇),設(壇),論(壇),体(壇),(罎)(罎)
   罐罐,(罎)子;
  团:對應兩個繁体字:(團)结,(團)体,師(團),(團)員, 湯(糰),飯(糰);
  须:對應兩個繁体字:必(須),(須)知,胡(鬚);
  脏:對應兩個繁体字:肮(髒),內(臟),五(臟)六腑;
  只:對應兩個繁体字:(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部分常用繁体字的正确用法

干:對應三個繁體字: (干)涉,(乾)燥,(幹)部; 

后:對應兩個繁體字: (後)面,皇(后); 

系:對應三個繁體字: 唔(系),關(係),聯(繫); 

历:對應兩個繁體字: (歷)史,日(曆); 

钟:對應兩個繁體字: 時(鐘),(鍾)意; 

板:對應兩個繁體字:老(闆),木(板);  

表:對應兩個繁體字:手(錶),外(表);  

丑:對應兩個繁體字:(醜)怪,子(丑)寅卯。 

范:對應兩個繁體字:模(範),(范)仲淹[注:姓氏]; 

丰:對應兩個繁體字:(豐)富,(丰)采;  

刮:對應兩個繁體字:(颳)風,搜(刮); 

胡:對應兩個繁體字:(鬍)須,(胡)闹,(胡)亂; 

回:對應兩個繁體字:(迴)旋,(回)頭,(回)報,(回)族; 

伙:對應兩個繁體字:(夥)計,團(夥),(伙)食,(伙)房; 

姜:對應兩個繁體字:生(薑),(姜)子牙[注:姓氏]; 

借:對應兩個繁體字:(藉)口,(藉)題發挥,(借)錢; 

克:對應兩個繁體字:攻(剋),(剋)期,(克)勤(克)儉,千(克); 

困:對應兩個繁體字:(睏)倦,(睏)覺,(困)苦,圍(困); 

漓:對應兩個繁體字:(灕)江,淋(漓); 

里:對應兩個繁體字:表(裏)不一,這(裏),(里)程,鄰(里)關係; 

帘:對應兩個繁體字:窗(簾),垂(簾)聽政,酒(帘)[注:旗子狀嘅標誌]; 

面:對應兩個繁體字:(麵)粉,(麵)條,當(面),表(面),反(面); 

蔑:對應兩個繁體字:污(衊),(蔑)視; 

千: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注:簡體:秋千],一(千),(千)秋基业。 

秋:對應兩個繁體字:(鞦)韆,(秋)季; 

松:對應兩個繁體字:(鬆)散,(松)樹; 

咸:對應兩個繁體字:(鹹)菜,老少(咸)宜; 

向:對應兩個繁體字:(嚮)前走,方(向); 

余:對應兩個繁體字:業(餘)愛好,(余)[注:第一人稱代詞,我]; 

郁:對應兩個繁體字:(鬱)(鬱)?#91;?#91;,濃(郁); 

御:對應兩個繁體字:抵(禦),(御)驾親征; 

愿:對應兩個繁體字:(願)望,(願)意,許(願),赵?#91;注:老实谨慎之意]; 

云:對應兩個繁體字:(雲)彩,(雲)南省,子曰詩云; 

芸:對應兩個繁體字:(蕓)薹,(芸)香; 

沄:對應兩個繁體字:(澐)[注:大波浪],大江(沄)(沄); 

致:對應兩個繁體字:細(緻),(致)敬,(致)力; 

制:對應兩個繁體字:節(制),(制)度,(製)造; 

朱:對應兩個繁體字:(硃)[注:名詞:朱砂],(朱)紅色; 

筑:對應兩個繁體字:建(築),(筑)[注:古代樂器]; 

准:對應兩個繁體字:(準)則,瞄(準),(准)許; 

辟:對應兩個繁體字:复(辟),開(闢),精(闢);  

别:對應兩個繁體字:告(別),(別)人,差(別),(彆)扭;  

卜:對應兩個繁體字:占(卜),前程未(卜), 蘿(蔔); 

种:對應兩個繁體字:(种)[注:姓],物(種)起源,(種)田;  

虫:對應兩個繁體字: 昆(蟲),毛(蟲),長(虫)[注: “虺”的本字,毒蛇]  

党:對應兩個繁體字:(党)項[注:姓氏],(黨)員;  

斗:對應兩個繁體字:車載(斗)量,煙(斗),北(斗)星,(鬥)牛士,(鬥)智(鬥)勇;  

谷:對應兩個繁體字:五 (穀)雜糧,稻(穀),山(谷),進退維(谷);  

划:對應兩個繁體字:(划)船,(划)得来,刻(劃);  

几:對應兩個繁體字: 茶(几),(幾)乎,(幾)個;  

家:對應兩個繁體字:(傢)具,(傢)什,(家)庭,(家)乡,科学(家);  

据:對應兩個繁體字:占(據),(據)點,凭(據),拮(据);  

卷:對應兩個繁體字:風(捲)殘雲,讀書破萬(卷),試(卷);  

蜡:對應兩個繁體字:(蠟)燭,(蜡)[注:古代嘅一種年終祭祀];  

了:對應兩個繁體字:(了)卻,受不(了),(瞭)解、一目(瞭)然、不甚(瞭)(瞭);  

累:對應兩個繁體字:(纍)贅,罪行(纍)(纍),(纍)计,連(累);勞(累);  

朴:對應兩個繁體字:(朴)刀,(樸)素;  

仆:對應兩個繁體字:前(仆)后繼,(僕)人,公(僕);  

曲:對應兩個繁體字:彎(曲),戲(曲),(麯)酒;  

舍:對應兩個繁體字:(捨)棄,施(捨),宿(舍);  

胜:對應兩個繁體字: (勝)利,名(勝),(胜)任;  

术:對應兩個繁體字: 技(術),苍(术)[注:中草藥],白(术)[注:中草藥]。  

台:對應四個繁體字:  

     1.天(台)[注:山名又地名],兄(台)[注:稱呼];  

     2.亭(臺)樓閣,舞(臺), 

     3.寫字(檯);  

     4.(颱)風;  

体:對應兩個繁體字: 身(體),(体)夫[注:抬靈柩嘅人);  

涂:對應兩個繁體字:  

      1.(涂)[注:水名;姓],(涂)月[注:農曆十二月],(涂)吾[注:水名(見《山海經?北山經》)];   2. 生靈(塗)炭,(塗)改;  

吁:對應兩個繁體字: 長(吁)短歎,呼(籲);  

佣:對應兩個繁體字:雇(傭),(傭)人,(佣)金;  

折:對應兩個繁體字:奏(摺) ,(摺)叠,曲(摺),(折)本,(折)斷;  

征:對應兩個繁體字:遠(征), (徵)召,象(徵);  

症:對應兩個繁體字:(症)候,(癥)[注:腹中結塊之病]結;  

厂:對應兩個繁體字:(厂)[注:多用于人名],工(廠);  

广:對應兩個繁體字:(广)[注:多用于人名],(廣)阔、(廣)東省;

发:對應兩個繁體字:(發)達,頭(髮);

复:對應兩個繁體字:重(複),繁(複),(複)雜,(復)查,(復)習;

汇:對應兩個繁體字:(匯)合,(匯)款,(彙)聚,詞(彙);

获:對應兩個繁體字: 捕(獲),(獲)得,收(穫);

尽:對應兩個繁體字:(儘)管,(盡)力,前功(盡)弃;

苏:對應兩個繁體字:紫(蘇),江(蘇),(蘇)维埃,(甦)醒;

坛:對應兩個繁體字:天(壇),花(壇),設(壇),論(壇),體(壇),(罎)(罎)罐罐,(罎)子;

  团:對應兩個繁體字:(團)结,(團)體,師(團),(團)員, 湯(糰),飯(糰);

  须:對應兩個繁體字:必(須),(須)知,胡(鬚);

  脏:對應兩個繁體字:肮(髒),內(臟),五(臟)六腑;

  只:對應兩個繁體字:(隻)言片語,一(隻),(衹)不過,(衹)有;

 

书家常备句

五字部

風助飛雪舞 。詩伴落梅吟 。竹梅呈秀色。鴛燕傳佳音。青山多畫意 。春雨潤詩情 。

枝頭沾春露 。門戶洽清風 。吟竹詩含翠 。畫梅筆帶香 。梅綻香風遠 。柳搖春意濃

雷鳴龍起蟄 。泥暖燕銜春 。風來花自舞 。春人鳥能言 。國華光夏甸 。民氣照春陽

春風引紫氣 。大地發清華 。神州春浩盪 。寞海日光華 。鐵肩擔宇宙 。妙手繡江山

雲霞成異彩 。梅柳動春風 。清風迎盛世 。旭日耀新春 。春風舒凍柳 。瑞雪兆豐年

青山披錦繡 。綠水溢春華 。翠竹添新筍 。紅梅報早春 。溪水鳴琴韻 。春陽照華年

太平真富貴 。春色大文章 。淑氣芝蘭茂 。春風桃李香 。和風吹綠柳 。時雨潤春苗

淑氣騰佳節 。和風蔚早春 。紅點桃花嫩 。青描柳色新 。棟宇朝紅日 。竹簾引惠風

雪裡江山美 。花間歲月新 。青山添秀色 。碧海泛春潮 。燕舞桃煙醉 。駕歌柳浪輕

殘雲隨雪逝 。美景應春來 。瑞雪漫天舞 。紅梅著意開 。放懷歌勝歲 。揮翰頌新春

旭霧青山秀 。春榮碧樹嬌 。雞聲催曉讀 。鳥語喚春耕 。明月千門雪 。銀燈萬樹花

紅日出林海 。春光追鳥音 。風移蘭氣人 。春逐鳥聲開 。天地英雄氣 。風雲浩盪春

斗雪梅先艷 。含煙柳尚青 。風暖日華麗 。氣清天宇高 。雪和新雨落 。風帶早春來

園花舒臘雪 。庭樹駐春躥 。寒梅因雪艷 。飛""為春歸 。草生三徑綠 。山擁萬峰青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嫩柳千姿秀 。俏梅萬態新 。綠水閒潤柳 。春風漫拂花

笛奏梅花曲 。駕啼楊柳風 。春來花氣盛 。時霧鳥聲繁 。普天開景運 。大地轉新躥

淑氣騰佳節 。和風扇早吞 。旭日祥雲燦 。春風化雨新 。盛世清平樂 。新春滿庭芳

春浮花氣遠 。雨霧鳥聲繁 。春色和雲暖 。梅花帶雪香 。尋春梅花色 。頌歲爆竹聲

營遷金谷曉。 花報玉堂春。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桃李成溪徑 。江山人畫圖

日照三春暖 。花開九州紅 。四時花似錦 。萬眾面皆春 。燕剪千重霧 。花開萬裡春

長歌漾華夏 。春風滿神州 。玉堂映春色 。珠樹發秋香 。仁風春日照 。德澤福星明

紅梅鬧庭院 。喜鵲唱枝頭 。遠山含紫氣 。芳樹發春華 。春風添畫意 。歲月賦詩情

清溪吟雅韻 。培月酒春陣 。風清春不老 。谷聚歲常豐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和風動淑氣 。老樹發新枝 。牧笛穿雲過 。礁歌帶月行 。清溪吟雅韻 。晤月灑春陣

吟雪詩情熱 。畫松翠筆嬌 。柳笛穿林過 。漁歌踏浪來 。鳥歸沙有跡 。帆過浪無痕

明月雙溪水 。輕波一釣舟 。漁歌移遠浦 。牧笛弄斜陽 。雲拷千峰集 。風馳萬墊開

松搖千尺雪 。竹撼一窗秋 。吟哦出新意 。坦率見真情 。雲山起翰墨 。星斗煥文章

海為龍世界 。雲是鶴家鄉 。名香播蘭惹 。妙墨揮岩泉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從來多古意 。可以賦新詩 。佳氣生朝夕 。清言見古今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佳韻邀清月 。幽懷託素風 。松梅有本注 。山水含青躥

松風清耳目 。惠氣襲衣襟 。江湖歸白發 。詩酒醉紅顏 。舉杯邀明月 。嚼雪和梅花

桂香清院落 。梅影小窗紗 。倚欄吟夜月 。捲簾揖春風 。月影窗前靜 。琴書雨後清

溪聲來枕上 。山翠落紗前 。風清楊柳夢 。月淡海棠陰 。竹深留客處 。荷淨納涼時

墨研清露月 。琴響碧天秋 。詩情秋水淨 。畫意遠山明 。曉月照鐵硯 。朝露潤竹窗

窗開千裡月 。硯洗一溪雲 。風雲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書存金石氣 。室有惠蘭香 。幾淨雲生硯 。窗明月映書 。文章千古事 。花月一簾香

琴書多古意 。水石淡幽居 。書畫怕且樂 。金石壽而康 。爽目詩書畫 。悅神梅竹蘭

來看絕妙畫 。共賞無聲詩 。雅琴飛白雪 。高論橫青雲 。秋菊開三徑 。琴書蘋一黨

花心起墨暈 。春風散毫端 。意飄雲物外 。詩人畫圖中 。清風兩窗竹 。白露一庭秋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氣清觀宇宙 。暢懷敘幽情 。風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

還家幹裡夢 。為客五更愁 。得山水清氣 。極天地大觀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松寒 。冷香殘雪外 。畫譜水仙遲

澄懷秋月朗 。逸興晚霞飛 。石壓筍斜出 。崖懸花倒生 。抱琴看鶴去 。枕石待雲歸

翰墨因緣舊 。煙雲供養宜 。讀書破萬捲 。下筆如有神 。新詩如洗出 。好鳥不妄飛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嫡娜 。劍氣非關月 。書香不是花

山花春世界 。雲水小神仙 。風雪銜杯罷 。關山試劍行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墨潤冰文繭 。杯涵紫菊花 。開襟坐霄漢 。揮手拂雲煙 。開簾對春樹 。彈劍拂秋蓮

河岳英靈氣 。文辭錦繡光 。燃燈臨石鼓 。閉戶學龍門 。鷗心馳舍北 。龍尾曳天東

草色和雲暖 。梅花帶月寒 。竹送清溪月 。松搖古谷風 。竹開霜後翠 。梅動雪前香

雷霞走精銳 。冰雪淨聰明 。幾閣文墨暇 。園林春景深 。風靜荷蘭氣 。日長娛竹陰

墨花飛紫露 。筆陣起雄風 。洗硯魚吞墨 。烹茶鶴避煙 。門靜眠山鹿 。階閒立水禽

遠水靜林色 。微雲生夕陽 。柳色煙中遠 。駕聲雨後新 。幽澗迷松韻 。閒窗動竹聲

鴨頭新綠水 。雁齒小紅橋 。石苔索樟綠 。山果拂舟紅 。水痕侵柳岸 。山翠藉廚煙

千峰隨雨暗 。一經人雲斜 。古壇青草合 。往事白雲空 。林晚鳥爭樹 。園春蝶護花

蕭散煙霞晚 。淒清天地秋 。霜猿啼曉夢 。岩鳥和秋吟 。孤舟依岸靜 。獨鳥向人閒

山虛風落石 。樓靜月侵門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雲歸秋水淨 。月出夜山涼

遠聲霜後樹 。秋色水邊村 。野客投寒寺 。閒門傍古林 。小橋橫落日 。幽徑轉層巒

東壁圖書府 。西苑翰墨林 。池小能容月 。山高不礙雲 。摟金長壽字 。刊石通德辭

空山斜照落 。古樹寒煙生 。竹密山齋冷 。荷開水殿涼 。柳塘春水漫 。花塢夕陽遲

幽檻弄晚花 。清池映疏竹 。微雲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 。險韻新詩就 。狂書古墨香

硯城延眾客 。筆陣掃千軍 。晴光摩潔畫 。秋色杜陵詩 。苔草延古意 。煙月資清真

翰墨緣情制 。山林引興長 。仁聲被八表 。妙花開六塵 。留雲籠竹葉 。邀月伴梅花

水墨開奇境 。絲恫發妙香 ,夜靜磨殘月 。吟餘墮落花 。劍門天下壯 。蜀道古來難

秋蘭被長吸 。朱華冒綠池 。曲池揚素波 。列樹敷丹榮 。筆擁江山氣 。窗含桃李風

文心花引動 。詩思鳥啼來 。身安茅屋穩 。性定菜羹香 。高懷同弄月 。雅量洽春風

竹因虛受益 。松以靜延年 。相與觀所尚 。時還讀我書 。有容德乃大 。無私品自高

文品清時貴 。功名晚節難 。格勤在朝夕 。懷抱觀古今 。立品清白玉 。讀書到青雲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理明懷乃裕 。心定氣自清 。潭深波浪靜 。學廣語聲低

珠藏澤自媚 。玉溫山含輝 。高懷見物理 。和氣得天真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吐言貴珠玉 。落筆延風霜 。胸中藏宇宙 。筆下走風雷 。放眼觀詩史 。傾心拜墨皇

道高不自薦 。澤遠斯長流 。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寬

心懸明鏡裡 。眼放碧天中 。寄意詩書外 。行舟世事間 。平心嘗世味 。含笑看人生

不科威益重 。無私功自高 。以閒為自在 。把壽補磋蛇 。性天期活潑 。心地尚光明

謝事養生道 。清心卻病方 。習靜心方泰 。無機性自閒 。性靈自高遠 。浮物任飛沉

虛心效竹節 。人品如蘭攀 。清恩抱明月 。高懷對古松 。寧靜而致遠 。淡泊以清心

攻書百氏盡 。落墨四座驚 。博學而罵志 。切問而近思 。撅百家所得 。登天下之顛

讀書覓佳句 。潤墨得風神 。刻骨搜新句 。精心制奇文 。藏晦不為拙 。為學貴有恆

循序以漸迸 。熟讀而精思 。多聞資學殖 。清問發真簽 。文章千古事 。風雨十年人

涵養須用敬 。迸學在致知 。刺骨情方勵 。偷光思亦深 。典故探奧旨 。詩書揖餘波

漏盡金風冷 。堂虛玉露清 。苦讀幹年史 。笑吟萬家詩 。詩思偏宜夜 。衰鬃更耐秋

讀書真事業 。磨墨靜功夫 。人因求知瘦 。家緣買書貧 。讀書貧裡樂 。搜句靜中忙

探道好淵玄 。觀書鄙章句 。落筆撼五岳 。修業勤為貴 。成文意必高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闊 。著書驚日短 。舞劍伴星稀 。讀書得真趣 。懷古生遠思 。積學如儲寶

酌理以富才 。看劍豪生膽 。讀書香到心 。文章負奇色 。懷抱多正思 。開捲群言雅

揮毫六氣清 。翰墨驚天地 。詩書通古今 。破壁群龍舞 。臨池玉鳳飛 。冷眼游史海

平心論古人 。

四字部

泛觀約取 。楔而不舍 。領異標新 。陶冶性靈 。開捲有益 。聞雞起舞 。筆歌墨舞

竹影清風 。聞過則喜 。變化氣質 。積學儲寶 。彩雲追月 。澄懷觀道 。金石永壽

意與古會 。素心若雪 。道法自然 。老而彌罵 。心外無法 。真賞菩提 。桃李滿門

閒雲野鶴 。飛花散雪 。間梅消息 。踏雪尋梅 。素處以默 。游目騁懷 。筆撢墨韻

陶情寫意 。筆底煙雲 。大樸不雕 。積健為雄 。惠風和暢 。心跡雙清 。虛心高節

神游心賞 。靜觀自得 。漸人佳境 。難得糊塗 。好學是福 。榮辱不掠 。勤能補拙

美意延年 。簡靜之樂 。幽谷藏真 。冰雪為心 。靜坐焚香 。曠觀天地 。擁書萬捲

荷亭賞夏 。對月開博 。曉風殘月 。天道酬情 。蜀道何難 。知難而進 。老當益壯

鐵骨生春 。鷹擊長空 。天風海濤 。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 。只爭朝夕 。寸陰是競

大方無語 。明道若昧 。金石為開 。松林鶴夢 。中得心源 。汲古得新 。陶鑄古今

夕陽無限 ,鴛禮崇義 ,抱樸守真 ,白雲怕意 ,少得多惑 ,惜墨如金 ,溫故知新

天長地久 。仁者樂山 。萬塗一轍 。壽元無量 。畫意詩情 。謙慎樸誠 。學海無涯

神融筆暢 。虎嘯龍吟 。松鶴延年 。翰逸神飛 。自強不息 。春華秋實 。雪花凝詩

剪雪成詩 。山水清音 。華林頻芳 。閒雲惹碧 。晚山啊日 。鶴擎鳳蠢 。寒梅欺雪

澄江浸月 。水流花開 。蘭石芳堅 。蘊藉風流 。虛和蕭散 。恬淡衝和 。古淡天真

龍馬精神 。樂在硯田 。清虛簡淡 。春風墨韻 。夜雨書聲 。鵬程萬裡 。琴韻書聲

躍馬揚鞭 。和風慶雲 。江山如畫 。四壁清風 。博通古今 。博覽群書 。書畫益壽

筆酣墨暢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業精於勤 。圖難幹易 。繩鋸木斷 。滴水穿石

虛懷若谷 。立志凌雲 。志在四方 。高瞻遠矚 。樂不忘憂 。居安思危 。志存高遠

書林漫步 。宗秦法漢 。墨海泛舟 。人淡如菊。心氣和平 。筆精墨妙 。心游萬仍

精駕八極 。松風竹露 。硯潤爐溫 。寒竹松風 。萬窒松聲 。一川花氣 。駕飛魚躍

風前竹影 。雪裡梅花 。潛龍躍淵 。雁影帶帆 。有容乃大 。為善最樂 。讀書更佳

墨莊書巢 。慎為德音 。秋江鶴影 。澄江日落 。曲徑煙深 。沙汀印月 。豪詠苦吟

風清雲靜 。集思廣益 。臥薪嘗膽 。拙方為巧 。吐故納新 。物換星移 。無邊風月

一帆風順 。人傑地靈 。天馬行空 。文以載道 。平淡無奇 。磨殘鐵柞 。光風弄月

金戈鐵馬 。刪繁就簡 。運籌惟握 。行成於思 。琴心劍膽 。中流砒柱 。學而不厭

乘風破浪 。虛心勁節 。春風芳草 。潔如圭漳 。雲水風度 。山水清音。心平意正

淡念平生 。筆情墨趣 。梅香荷紅 。無欲則剛 。水涵秋鏡 。聞過則喜 。儉以養廉

勤能補拙 。氣象萬千 。萬紫千紅 。時和景泰 。人壽年豐 。春光萬裡 。春色滿園

三字部

思無邪 。師造化。開奇境 。道遙游 。放眼量 。謙受益 。筆墨撢 。游於藝 。藝無涯

精氣神 。翰墨香 。金石壽 。筆中情 。樂閒靜 。觀自在 。苦中樂 。彩雲歸 。無盡藏

落墨花 。道問學 。千載壽 。變則通 。專則達 。滿招損 。閒如仙 。不自種 。寵為下

衝霄漢 。金石緣 。真善美 。莫等閒 。筆永健 。藝常青 。梅雪月 。月移壁 。不容易

天地寬 。先得月 。風滿樓 。春意濃 。燕雙飛 。放眼量 。心無事 。情自遠 。春水香

艷陽天 。淡如菊 。聽春雨

二字部 

墨戲 醉墨 。寒香 。寬心 。鶴舞 。暢思 。博觀 。養廉 。雲濤 。馳懷 。壯觀 。筆悟

達觀 。散慮 。奇境 。無為 。墨緣 。延壽 。神游 。晴霞 。無極 。養氣 。神功

墨海 。心畫。悟道 。吉祥 。順安 。懷真 。妙悟 。秋月 。春風 。慎獨 。率真 。梅影

竹風 。凌雲 。安樂 。鶴舞 。清琴 。墨趣 。洗心 。梅香 。松骨 。抱樸 。鵝池

遠志 。詩魂 。靜思 。雅懷 。書山 。藝海 。面壁 。天問 。對月 。花徑 。清心

酣暢 。墨禪 。綠野 。縱筆 。龍吟 。雙清 。筆家 。閒雅 。聽濤 。清揮 。觀潮

洞達 。求實 。樂靜 。琴韻 。如意 。書道 。

五字部

風助飛雪舞 。詩伴落梅吟 。竹梅呈秀色。鴛燕傳佳音。青山多畫意 。春雨潤詩情 。

枝頭沾春露 。門戶洽清風 。吟竹詩含翠 。畫梅筆帶香 。梅綻香風遠 。柳搖春意濃

雷鳴龍起蟄 。泥暖燕銜春 。風來花自舞 。春人鳥能言 。國華光夏甸 。民氣照春陽

春風引紫氣 。大地發清華 。神州春浩盪 。寞海日光華 。鐵肩擔宇宙 。妙手繡江山

雲霞成異彩 。梅柳動春風 。清風迎盛世 。旭日耀新春 。春風舒凍柳 。瑞雪兆豐年

青山披錦繡 。綠水溢春華 。翠竹添新筍 。紅梅報早春 。溪水鳴琴韻 。春陽照華年

太平真富貴 。春色大文章 。淑氣芝蘭茂 。春風桃李香 。和風吹綠柳 。時雨潤春苗

淑氣騰佳節 。和風蔚早春 。紅點桃花嫩 。青描柳色新 。棟宇朝紅日 。竹簾引惠風

雪裡江山美 。花間歲月新 。青山添秀色 。碧海泛春潮 。燕舞桃煙醉 。駕歌柳浪輕

殘雲隨雪逝 。美景應春來 。瑞雪漫天舞 。紅梅著意開 。放懷歌勝歲 。揮翰頌新春

旭霧青山秀 。春榮碧樹嬌 。雞聲催曉讀 。鳥語喚春耕 。明月千門雪 。銀燈萬樹花

紅日出林海 。春光追鳥音 。風移蘭氣人 。春逐鳥聲開 。天地英雄氣 。風雲浩盪春

斗雪梅先艷 。含煙柳尚青 。風暖日華麗 。氣清天宇高 。雪和新雨落 。風帶早春來

園花舒臘雪 。庭樹駐春躥 。寒梅因雪艷 。飛""為春歸 。草生三徑綠 。山擁萬峰青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嫩柳千姿秀 。俏梅萬態新 。綠水閒潤柳 。春風漫拂花

笛奏梅花曲 。駕啼楊柳風 。春來花氣盛 。時霧鳥聲繁 。普天開景運 。大地轉新躥

淑氣騰佳節 。和風扇早吞 。旭日祥雲燦 。春風化雨新 。盛世清平樂 。新春滿庭芳

春浮花氣遠 。雨霧鳥聲繁 。春色和雲暖 。梅花帶雪香 。尋春梅花色 。頌歲爆竹聲

營遷金谷曉。 花報玉堂春。 新年納餘慶 。嘉節號長春 。桃李成溪徑 。江山人畫圖

日照三春暖 。花開九州紅 。四時花似錦 。萬眾面皆春 。燕剪千重霧 。花開萬裡春

長歌漾華夏 。春風滿神州 。玉堂映春色 。珠樹發秋香 。仁風春日照 。德澤福星明

紅梅鬧庭院 。喜鵲唱枝頭 。遠山含紫氣 。芳樹發春華 。春風添畫意 。歲月賦詩情

清溪吟雅韻 。培月酒春陣 。風清春不老 。谷聚歲常豐 。彩雲捧旭日 。朝霞染紅梅

和風動淑氣 。老樹發新枝 。牧笛穿雲過 。礁歌帶月行 。清溪吟雅韻 。晤月灑春陣

吟雪詩情熱 。畫松翠筆嬌 。柳笛穿林過 。漁歌踏浪來 。鳥歸沙有跡 。帆過浪無痕

明月雙溪水 。輕波一釣舟 。漁歌移遠浦 。牧笛弄斜陽 。雲拷千峰集 。風馳萬墊開

松搖千尺雪 。竹撼一窗秋 。吟哦出新意 。坦率見真情 。雲山起翰墨 。星斗煥文章

海為龍世界 。雲是鶴家鄉 。名香播蘭惹 。妙墨揮岩泉 。明月松間照 。清泉石上流

筆落驚風雨 。詩成泣鬼神 。從來多古意 。可以賦新詩 。佳氣生朝夕 。清言見古今

雲霞出海曙 。梅柳渡江春 。佳韻邀清月 。幽懷託素風 。松梅有本注 。山水含青躥

松風清耳目 。惠氣襲衣襟 。江湖歸白發 。詩酒醉紅顏 。舉杯邀明月 。嚼雪和梅花

桂香清院落 。梅影小窗紗 。倚欄吟夜月 。捲簾揖春風 。月影窗前靜 。琴書雨後清

溪聲來枕上 。山翠落紗前 。風清楊柳夢 。月淡海棠陰 。竹深留客處 。荷淨納涼時

墨研清露月 。琴響碧天秋 。詩情秋水淨 。畫意遠山明 。曉月照鐵硯 。朝露潤竹窗

窗開千裡月 。硯洗一溪雲 。風雲三尺劍 。花鳥一床書 。室雅何須大 。花香不在多

書存金石氣 。室有惠蘭香 。幾淨雲生硯 。窗明月映書 。文章千古事 。花月一簾香

琴書多古意 。水石淡幽居 。書畫怕且樂 。金石壽而康 。爽目詩書畫 。悅神梅竹蘭

來看絕妙畫 。共賞無聲詩 。雅琴飛白雪 。高論橫青雲 。秋菊開三徑 。琴書蘋一黨

花心起墨暈 。春風散毫端 。意飄雲物外 。詩人畫圖中 。清風兩窗竹 。白露一庭秋

蟬噪林愈靜 。鳥鳴山更幽 。氣清觀宇宙 。暢懷敘幽情 。風暖鳥聲碎 。日高花影重

還家幹裡夢 。為客五更愁 。得山水清氣 。極天地大觀 。大漠孤煙直 。長河落日圓

雨過琴書潤 。風來翰墨香 。江秋逼山翠 。日瘦抱松寒 。冷香殘雪外 。畫譜水仙遲

澄懷秋月朗 。逸興晚霞飛 。石壓筍斜出 。崖懸花倒生 。抱琴看鶴去 。枕石待雲歸

翰墨因緣舊 。煙雲供養宜 。讀書破萬捲 。下筆如有神 。新詩如洗出 。好鳥不妄飛

格超梅以上 。品在竹之間 。端莊雜流麗 。剛健含嫡娜 。劍氣非關月 。書香不是花

山花春世界 。雲水小神仙 。風雪銜杯罷 。關山試劍行 。氣蒸雲夢澤 。波撼岳陽城

墨潤冰文繭 。杯涵紫菊花 。開襟坐霄漢 。揮手拂雲煙 。開簾對春樹 。彈劍拂秋蓮

河岳英靈氣 。文辭錦繡光 。燃燈臨石鼓 。閉戶學龍門 。鷗心馳舍北 。龍尾曳天東

草色和雲暖 。梅花帶月寒 。竹送清溪月 。松搖古谷風 。竹開霜後翠 。梅動雪前香

雷霞走精銳 。冰雪淨聰明 。幾閣文墨暇 。園林春景深 。風靜荷蘭氣 。日長娛竹陰

墨花飛紫露 。筆陣起雄風 。洗硯魚吞墨 。烹茶鶴避煙 。門靜眠山鹿 。階閒立水禽

遠水靜林色 。微雲生夕陽 。柳色煙中遠 。駕聲雨後新 。幽澗迷松韻 。閒窗動竹聲

鴨頭新綠水 。雁齒小紅橋 。石苔索樟綠 。山果拂舟紅 。水痕侵柳岸 。山翠藉廚煙

千峰隨雨暗 。一經人雲斜 。古壇青草合 。往事白雲空 。林晚鳥爭樹 。園春蝶護花

蕭散煙霞晚 。淒清天地秋 。霜猿啼曉夢 。岩鳥和秋吟 。孤舟依岸靜 。獨鳥向人閒

山虛風落石 。樓靜月侵門 。雞聲茅店月 。人跡板橋霜 。雲歸秋水淨 。月出夜山涼

遠聲霜後樹 。秋色水邊村 。野客投寒寺 。閒門傍古林 。小橋橫落日 。幽徑轉層巒

東壁圖書府 。西苑翰墨林 。池小能容月 。山高不礙雲 。摟金長壽字 。刊石通德辭

空山斜照落 。古樹寒煙生 。竹密山齋冷 。荷開水殿涼 。柳塘春水漫 。花塢夕陽遲

幽檻弄晚花 。清池映疏竹 。微雲淡河漢 。疏雨滴梧桐 。險韻新詩就 。狂書古墨香

硯城延眾客 。筆陣掃千軍 。晴光摩潔畫 。秋色杜陵詩 。苔草延古意 。煙月資清真

翰墨緣情制 。山林引興長 。仁聲被八表 。妙花開六塵 。留雲籠竹葉 。邀月伴梅花

水墨開奇境 。絲恫發妙香 ,夜靜磨殘月 。吟餘墮落花 。劍門天下壯 。蜀道古來難

秋蘭被長吸 。朱華冒綠池 。曲池揚素波 。列樹敷丹榮 。筆擁江山氣 。窗含桃李風

文心花引動 。詩思鳥啼來 。身安茅屋穩 。性定菜羹香 。高懷同弄月 。雅量洽春風

竹因虛受益 。松以靜延年 。相與觀所尚 。時還讀我書 。有容德乃大 。無私品自高

文品清時貴 。功名晚節難 。格勤在朝夕 。懷抱觀古今 。立品清白玉 。讀書到青雲

不俗即仙骨 。多情乃佛心 。理明懷乃裕 。心定氣自清 。潭深波浪靜 。學廣語聲低

珠藏澤自媚 。玉溫山含輝 。高懷見物理 。和氣得天真 。乾坤容我靜 。名利任人忙

吐言貴珠玉 。落筆延風霜 。胸中藏宇宙 。筆下走風雷 。放眼觀詩史 。傾心拜墨皇

道高不自薦 。澤遠斯長流 。奇文共欣賞 。疑義相與析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寬

心懸明鏡裡 。眼放碧天中 。寄意詩書外 。行舟世事間 。平心嘗世味 。含笑看人生

不科威益重 。無私功自高 。以閒為自在 。把壽補磋蛇 。性天期活潑 。心地尚光明

謝事養生道 。清心卻病方 。習靜心方泰 。無機性自閒 。性靈自高遠 。浮物任飛沉

虛心效竹節 。人品如蘭攀 。清恩抱明月 。高懷對古松 。寧靜而致遠 。淡泊以清心

攻書百氏盡 。落墨四座驚 。博學而罵志 。切問而近思 。撅百家所得 。登天下之顛

讀書覓佳句 。潤墨得風神 。刻骨搜新句 。精心制奇文 。藏晦不為拙 。為學貴有恆

循序以漸迸 。熟讀而精思 。多聞資學殖 。清問發真簽 。文章千古事 。風雨十年人

涵養須用敬 。迸學在致知 。刺骨情方勵 。偷光思亦深 。典故探奧旨 。詩書揖餘波

漏盡金風冷 。堂虛玉露清 。苦讀幹年史 。笑吟萬家詩 。詩思偏宜夜 。衰鬃更耐秋

讀書真事業 。磨墨靜功夫 。人因求知瘦 。家緣買書貧 。讀書貧裡樂 。搜句靜中忙

探道好淵玄 。觀書鄙章句 。落筆撼五岳 。修業勤為貴 。成文意必高 。書中乾坤大

筆下天地闊 。著書驚日短 。舞劍伴星稀 。讀書得真趣 。懷古生遠思 。積學如儲寶

酌理以富才 。看劍豪生膽 。讀書香到心 。文章負奇色 。懷抱多正思 。開捲群言雅

揮毫六氣清 。翰墨驚天地 。詩書通古今 。破壁群龍舞 。臨池玉鳳飛 。冷眼游史海

平心論古人 。

四字部

泛觀約取 。楔而不舍 。領異標新 。陶冶性靈 。開捲有益 。聞雞起舞 。筆歌墨舞

竹影清風 。聞過則喜 。變化氣質 。積學儲寶 。彩雲追月 。澄懷觀道 。金石永壽

意與古會 。素心若雪 。道法自然 。老而彌罵 。心外無法 。真賞菩提 。桃李滿門

閒雲野鶴 。飛花散雪 。間梅消息 。踏雪尋梅 。素處以默 。游目騁懷 。筆撢墨韻

陶情寫意 。筆底煙雲 。大樸不雕 。積健為雄 。惠風和暢 。心跡雙清 。虛心高節

神游心賞 。靜觀自得 。漸人佳境 。難得糊塗 。好學是福 。榮辱不掠 。勤能補拙

美意延年 。簡靜之樂 。幽谷藏真 。冰雪為心 。靜坐焚香 。曠觀天地 。擁書萬捲

荷亭賞夏 。對月開博 。曉風殘月 。天道酬情 。蜀道何難 。知難而進 。老當益壯

鐵骨生春 。鷹擊長空 。天風海濤 。寧靜致遠 。淡泊明志 。只爭朝夕 。寸陰是競

大方無語 。明道若昧 。金石為開 。松林鶴夢 。中得心源 。汲古得新 。陶鑄古今

夕陽無限 ,鴛禮崇義 ,抱樸守真 ,白雲怕意 ,少得多惑 ,惜墨如金 ,溫故知新

天長地久 。仁者樂山 。萬塗一轍 。壽元無量 。畫意詩情 。謙慎樸誠 。學海無涯

神融筆暢 。虎嘯龍吟 。松鶴延年 。翰逸神飛 。自強不息 。春華秋實 。雪花凝詩

剪雪成詩 。山水清音 。華林頻芳 。閒雲惹碧 。晚山啊日 。鶴擎鳳蠢 。寒梅欺雪

澄江浸月 。水流花開 。蘭石芳堅 。蘊藉風流 。虛和蕭散 。恬淡衝和 。古淡天真

龍馬精神 。樂在硯田 。清虛簡淡 。春風墨韻 。夜雨書聲 。鵬程萬裡 。琴韻書聲

躍馬揚鞭 。和風慶雲 。江山如畫 。四壁清風 。博通古今 。博覽群書 。書畫益壽

筆酣墨暢 。知足常樂 。能忍自安 。業精於勤 。圖難幹易 。繩鋸木斷 。滴水穿石

虛懷若谷 。立志凌雲 。志在四方 。高瞻遠矚 。樂不忘憂 。居安思危 。志存高遠

書林漫步 。宗秦法漢 。墨海泛舟 。人淡如菊。心氣和平 。筆精墨妙 。心游萬仍

精駕八極 。松風竹露 。硯潤爐溫 。寒竹松風 。萬窒松聲 。一川花氣 。駕飛魚躍

風前竹影 。雪裡梅花 。潛龍躍淵 。雁影帶帆 。有容乃大 。為善最樂 。讀書更佳

墨莊書巢 。慎為德音 。秋江鶴影 。澄江日落 。曲徑煙深 。沙汀印月 。豪詠苦吟

風清雲靜 。集思廣益 。臥薪嘗膽 。拙方為巧 。吐故納新 。物換星移 。無邊風月

一帆風順 。人傑地靈 。天馬行空 。文以載道 。平淡無奇 。磨殘鐵柞 。光風弄月

金戈鐵馬 。刪繁就簡 。運籌惟握 。行成於思 。琴心劍膽 。中流砒柱 。學而不厭

乘風破浪 。虛心勁節 。春風芳草 。潔如圭漳 。雲水風度 。山水清音。心平意正

淡念平生 。筆情墨趣 。梅香荷紅 。無欲則剛 。水涵秋鏡 。聞過則喜 。儉以養廉

勤能補拙 。氣象萬千 。萬紫千紅 。時和景泰 。人壽年豐 。春光萬裡 。春色滿園

三字部

思無邪 。師造化。開奇境 。道遙游 。放眼量 。謙受益 。筆墨撢 。游於藝 。藝無涯

精氣神 。翰墨香 。金石壽 。筆中情 。樂閒靜 。觀自在 。苦中樂 。彩雲歸 。無盡藏

落墨花 。道問學 。千載壽 。變則通 。專則達 。滿招損 。閒如仙 。不自種 。寵為下

衝霄漢 。金石緣 。真善美 。莫等閒 。筆永健 。藝常青 。梅雪月 。月移壁 。不容易

天地寬 。先得月 。風滿樓 。春意濃 。燕雙飛 。放眼量 。心無事 。情自遠 。春水香

艷陽天 。淡如菊 。聽春雨

二字部 

墨戲 醉墨 。寒香 。寬心 。鶴舞 。暢思 。博觀 。養廉 。雲濤 。馳懷 。壯觀 。筆悟

達觀 。散慮 。奇境 。無為 。墨緣 。延壽 。神游 。晴霞 。無極 。養氣 。神功

墨海 。心畫。悟道 。吉祥 。順安 。懷真 。妙悟 。秋月 。春風 。慎獨 。率真 。梅影

竹風 。凌雲 。安樂 。鶴舞 。清琴 。墨趣 。洗心 。梅香 。松骨 。抱樸 。鵝池

遠志 。詩魂 。靜思 。雅懷 。書山 。藝海 。面壁 。天問 。對月 。花徑 。清心

酣暢 。墨禪 。綠野 。縱筆 。龍吟 。雙清 。筆家 。閒雅 。聽濤 。清揮 。觀潮

洞達 。求實 。樂靜 。琴韻 。如意 。書道 。

 

书法常用礼语

称 谓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鋻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疪,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衵,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干支(岁阳、岁阴)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      

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  执徐)      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     

癸酉 (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       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      

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  执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  君滩)     

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阉茂)      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维  赤奋若)    庚寅 (上章  摄提格)      

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 (玄    执徐)      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     

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       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

葵卯(昭阳 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 大荒落)        

丙午(柔兆 郭)       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     

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       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      

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  执徐)     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    滩)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       葵亥昭阳  大渊献)

称 谓

长辈: 吾师,道长,学长,先生,女士(小姐)  

平辈(或小一辈): 兄,弟,仁兄,尊兄,大兄,贤兄(弟),学兄(弟),道兄,道友,学友,方家,先生,小姐,法家(对书画或某一方面有专长之称)  

关系较亲密: 学(仁)弟,吾兄(弟)  

老师对学生: 学(仁)弟,学(仁)棣,贤契,贤弟 同学: 学长,学兄,同窗,同砚,同席      

上款客套语或敬词

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雅存,珍存,惠存,清鉴,清览,清品,清属,清赏,清正,清及,清教,清玩,鋻可,鉴正,敲正,惠正,赐正,斧正,法正,法鉴,博鉴,尊鉴,肠鉴,法教,博教,大教,大雅,补壁,糊壁,是正,教正,讲正,察正,请正,两正,就正,即正,指正,指疪,鉴之,正之,哂正,笑正,教之,正腕,正举,存念,属粲,一粲,粲正,一笑,笑笑,笑存,笑鉴,属,鉴,玩      

下款客套语或敬词  

书法题款用: 敬书,拜书,谨书,顿首,嘱书,醉书,醉笔,漫笔,戏书,节临,书,录,题,笔,写,临,篆  

绘画题款用: 敬衵,敬赠,特赠,画祝,写祝,写奉,顿首,题,,并题,戏题,题识,题句,敬识,记,题记,谨记,并题,跋,题跋,拜观,录,并录,赞,自赞,题赞,自嘲,手笔,随笔,戏墨,漫涂,率题,画,写,谨写,敬写

篆刻边款用: 刻作,记,制,治石,篆刻

干支(岁阳、岁阴)

甲子(阏逢  困敦)    乙丑(旃蒙  赤奋若)     丙寅(柔兆  摄提格)      

丁卯(强圉  单阏)    戊辰 (箸雍  执徐)      已巳(屠维  大荒落)      

庚午(上章  敦戕)    辛未(重光  协洽)       壬申(玄 难)     

癸酉 (昭阳  作噩)   申戌(阏逢  阉茂)       乙亥(旃蒙  大渊献)

丙子(柔兆  因敦)    丁丑(强圉  赤奋若)     戌寅(箸雍  摄提格)      

己卯(屠维  单阏)    庚辰  (上章  执徐)     辛巳(重光  大荒落)      

壬午(玄    敦戕)    癸未 (昭阳  协洽)      甲申 (阏逢  君滩)     

乙酉 (旃蒙  作疆)   丙戌 (柔兆  阉茂)      丁亥(强圉  大渊献)

戊子 (箸雍  困敦)   己丑 (屠维  赤奋若)    庚寅 (上章  摄提格)      

辛卯(重光  单阏)    壬辰 (玄    执徐)      癸巳(昭阳  大荒落)      

甲午(阏逢  敦戕)    乙未(旃蒙  协洽)       丙申(柔兆  君滩)     

丁酉(强圉  作噩)    戊戌(箸雍  阉茂)       已亥(屠维  大渊献)

庚子(上章  困敦)    辛丑(重庄  赤奋若)     壬寅(玄    摄提格)

葵卯(昭阳 单阏)     甲辰(阏逢 大荒落)      乙巳(旃蒙 大荒落)        

丙午(柔兆 郭)       丁未(强   协洽)        戊申(箸雍   滩)     

己酉(屠维  作噩)    庚戌(上章  阉茂)       辛亥(重光  大渊献)

壬子(玄   困敦)    葵丑(昭阳  赤奋若)     甲寅(阏逢  摄提格)      

乙卯(旃蒙  单阏)   丙辰  (柔兆  执徐)     丁巳(强    大荒落)      

戊午(箸雍  郭  )   己未(屠维  协洽)       庚申 (上章    滩)   

辛酉(重光  作噩)   壬戌(率    阉茂)       葵亥昭阳  大渊献)

 

书法常用农历岁时表

一月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筍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和月、仲月、榎月、正阳月、麦秋月、花残月、清和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仲侣、纯阳、纯乾、麦候、麦序、六阳、梅溽、中吕

      五月

      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

      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

      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八月

      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

      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

      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

一月

      孟春、首春、上春、寅孟春、始春、早春、元春、新春、初春、端春、肇春、献春、春王、首岁、华岁、肇岁、开岁、献岁、芳岁、初岁、发岁、初阳、孟阳、新阳、春阳、正阳、太簇、岁始、王正月、初空月、霞初月、初春月、陬月、王月、端月、孟陬、泰月、谨月、建寅、寅月、杨月、孟春月、三微月、三正、三之日、睦月、上月、正月、月正、新正、初月、早月、太月、十三月

      二月

      如月、梅见月、梅月、丽月、卯月、杏月、酣月、令月、跳月、婚月、媒月、小草生月、中和月、四阳月、四之月、春中、夹钟、仲钟、仲春、酣春、中春、仲阳、大壮、竹秋、花朝

      三月

      暮春、末春、季春、晚春、杪春、褉春、三春、香春、蚕月、花月、桐月、桃月、夬月、禊月、嘉月、辰月、稻月、樱筍月、五阳月、桃李月、花飞月、小清明、姑洗、桃浪、雩风、竹秋

      四月

      乏月、荒月、阳月、农月、乾月、巳月、畏月、云月、槐月、麦月、朱月、余月、和月、仲月、榎月、正阳月、麦秋月、花残月、清和月、首夏、夏首、孟夏、初夏、维夏、始夏、槐夏、仲侣、纯阳、纯乾、麦候、麦序、六阳、梅溽、中吕

      五月

      炎夏、起夏、仲夏、超夏、中夏、暑月、鹑月、始月、星月、皇月、蒲月、兰月、忙月、午月、榴月、毒月、恶月、橘月、皋月、榴月、一阳月、端阳月、吹喜月、蕤宾、鸣蛙、夏五、小刑、天中、芒种、启明、郁蒸

      六月

      溽月、且月、荷月、暑月、焦月、伏月、季月、未月、盛夏、三夏、暮夏、杪夏、晚夏、季夏、长夏、极暑、组暑、溽暑、林钟、精阳

      七月

      初秋、素秋、孟秋、首秋、上秋、瓜秋、早秋、新秋、肇秋、兰秋、兰月、申月、巧月、瓜月、凉月、相月、文月、七夕月、文披月、大庆月、三阴月、夷则、初商、孟商、瓜时

      八月

      中秋、仲秋、清秋、正秋、桂秋、获月、壮月、爽月、桂月、叶月、酉月、柘月、雁来月、秋风月、四阴月、大清月、月见月、红染月、南吕、仲商、秋高、秋半、中律、橘春、竹小春

      九月

      菊月、柯月、剥月、贯月、霜月、长月、戌月、朽月、咏月、玄月、五阴月、授衣月、青女月、小田月、菊开月、红叶月、三秋、季秋、暮秋、晚秋、菊秋、穷秋、杪秋、深秋、末秋、残秋、凉秋、素秋、秋末、秋商、暮商、季白、无射、霜序

      十月

      露月、拾月、阳月、亥月、吉月、良月、阳月、坤月、正阳月、小阳春、神无月、时雨月、初霜月、初冬、孟冬、上冬、开冬、玄冬、元冬、玄英、应钟、小春、大章、始冰、极阳、阳止

      十一月

      仲冬、中冬、正冬、冬月、隆冬、雪月、寒月、畅月、霜月、复月、子月、辜月、葭月、纸月、霜见月、天正月、一阳月、广寒月、龙潜月、黄钟、阳复、阳祭、冰壮、三至、亚岁、中寒

      十二月

      腊月、除月、丑月、严月、冰月、余月、极月、涂月、暮月、临月、萘月、地正月、二阳月、嘉平月、三冬月、梅初月、春待月、季冬、暮冬、晚冬、杪冬、穷冬、黄冬、腊冬、残冬、末冬、严冬、师走、大吕、星回节、暮节、穷节、暮岁、殷正、清祀、冬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