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时装易伤什么意思:大千老师讲中医2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2:43:30
20100810大千老师讲藏气法时论、宣明五气篇
                                                                                                     
                                                                                             时空 非一所思 赤脚 琅琊整理 八戒小瘦瘦校对
         
          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素问·藏气法时论》)
          能够透露出什么信息,对我们有什么启示呢?这个就是涉及到开方子的一个原则,气味合而服之,这个话很重要,现在很多人不会开方子,开出的方子千奇百怪,而且现在很多学中医的读不懂古代的方子,比如说读伤寒论的方子,二百多个方子解释的千奇百怪,他就读伤寒论的方子,别的方子他也不看了,小品方、肘后方、千金方、和剂局方,方子多了他也不去看,不去发现规律,反而抱着伤寒不放,每一个方子就几味药解释的琳琅满目,怎么解释的都有,用五行推、用阴阳推、用经脉来推每一个方子的含义组方的基本原则。那么通过这一句话气味合而服之,你就知道了组方的原则在气味相合,什么叫作气,什么叫味,是如何相合?大家尝一尝就知道了,比如川芎味苦气辛,味非常冲;当归味甜辣闻着有当归的香味;甘草味很甜,那么这样来把这个甜味的、辣味的、气冲的合在一起这叫气味合。跟我学中医的大家应该知道开方的秘密在哪阿?就是在气味合上,把众气调和组成一个新的气,通过这个气去治病,如果不在气味合上下功夫,那你开方子就失去了基本的准绳。为什么现在很多中医大夫不会开方子,还有很多学校的学生跟着大夫抄方,你就是抄上一年二年三年五年你也不知其所以然,大家很多都是敝帚自珍,觉得某一个方子能治某病大家就开始珍重这个方子,那么其实很多方子开方很灵活的,这其中呀变化之道大致的原则在气味合上,跟做菜一样,这西红柿拌白糖,西红柿的酸味和白糖的甜味合在一起,酸甘化阴吗,就组成一道不错的养阴的药,尤其这西红柿拌白糖到最后那个汁出来后酸酸甜甜的,喝这个汁对你的养胃阴很好,当然他不会补肾阴,养胃阴;再比如生姜红糖水,利用生姜的辣味,红糖的甜味组成辛甘发散为阳,那么喝生姜红糖水能治大多数寒症,胃寒肺寒感冒发烧咳漱都可以,轻症都可以用生姜红糖水来治,这个就是把用方之道通过饮食,形象的展示出来了;再比如罐头的桃汁,它的甜味和桃子本身的甜味融合在一起组成桃汁水,这个就有养阴的作用,养肺阴养胃阴,比如说你是干燥体质的喝这个桃水就很好,就是甘以补之,甘甜之品它可以养阴、解渴。再比如大家吃火锅的时候,尤其麻辣火锅的时候,为什么要摆一杯酸梅汤呢,酸梅汤是酸甘的,麻辣火锅是辛甘的,辛味的,辛燥的你吃了之后容易伤阴,所以说你再喝了酸梅汤觉得口感很好,感觉很爽,一边是阳,一边是阴达到了阴阳平衡。所以说大家配菜做饭要讲究阴阳平衡,有冷有热,有辣有甜有酸,这样配出来才有一个阴阳平衡的气进入你的身体,都是辣菜,你吃的口干舌燥满嘴喷火,都是酸菜也不行,吃的酸倒牙了,都是干的也不行,你还要有汤,都是汤也不行,要有干的,要有甜菜有辣菜,都是配合的。所以说你一桌酒席呀,一桌饭菜要五行均衡五气调合,并不是说都是荤菜就好,荤菜你吃了腻,所以要有素菜,这个就是红花配绿叶,那么开方也一样,跟大家强调了多少次,不要开一边倒的方子,气味相合,五味相合,同时有所偏重就可以了,所以说这就很重要,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这补精益气主要指的是甘淡之品为主,那么其他的过咸、过酸、过辣都不能补气只能耗气,这个咱们说过。
        
        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此五者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素问·藏气法时论》)
        大家要知道,这个五味他起的作用就是散收,缓急,坚软,那么什么是散,桂枝、葱白、陈皮、半夏是散的;什么是收,酸味是收的,五味子、白芍、木瓜、乌梅;什么是缓呢,甘是缓的,党参、黄芪、甘草、大枣、粳米;什么是急的呢,苦是急的,为什么叫急呀,他破呀,使你的身体的气着急,苦味来了全紧张起来了,黄连、黄柏、大黄这个都是急的,也是破的,苦以破之,还有苦不是降,苦降辛开是后人窜改,苦在黄帝内经上从来不会出现降,苦是发是破是急。那么或坚或软这是咸的功能,什么叫坚,咸凝涩的劲儿大,能有软的功能,软化他,拿他,腐蚀他,比如说肿瘤呀,要加点咸的药去腐蚀他,坚呢,一咸,气团都收紧了,像是细胞在盐里都失水,像咱们腌黄瓜一样,黄瓜拿盐一拿,他就细胞壁失水全都软下来了收起来了,所以说或坚或软。那么这个对我们开方子有什么帮助呢,帮助很大,大家要掌握这个气五味对人身体的影响,会使气散收缓急坚软。看到这个地方大家有没有问题?
         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为五入。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弱,胆为怒,是为五病。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善,并于肺则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五脏所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是为五液。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是谓五发。
           五邪所乱: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瘖;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为五乱。
           五邪所见:春得秋脉,夏得冬脉,长夏得春脉,秋得夏脉,冬得长夏脉,名曰阴出之阳,病善怒不治。是谓五邪,皆同命死不治。
           五脏所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志。是谓五脏所藏。
           五脏所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肉、肾主骨。是为五脏所主。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素问·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
          没有问题咱们接着往下讲,讲一个最重要的相当重要的,《宣明五气篇第二十三》,这大段标红就是想告诉大家这块是一个理论知识集中的地方,也是让人产生困惑的地方,第一句话五味所入,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咸入肾,甘入脾,是谓五入。那么很多人拿五味入五脏,黄帝内经来讲,去理解,咸入肾说咸可以补肾,苦入心就说苦可以补心,这样理解就走偏了,很多药比如入肾的药补骨脂、肉苁蓉都制咸加强入肾的功效这个是不对的,再次跟大家纠正一下,炮制这个路走偏了,为什么这样说呢,从这句话我们知道,所谓入并不是补,这是第一层意思,第二个他所说的入是相对的,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这个只是一个大概的气所行的一个方向,我们从气道上来讲,人身一团气,五脏也是有各自的气,但是相对来讲,五脏之间来比较,心是稍微开一点,肾稍微闭一点,肺是散的,肝是聚的,脾是缓的,如果说拿某一个个体来讲,他仍然是一个混合之气,五脏气都在,五五二十五脏嘛,张介宾不是说过吗,五脏中复有五脏。还有我们前面讲过,每一脏气都要有脾气来护卫,缭绕保护。那么所以说五脏之气也是混合之气,同时他们之间互相比较,气团性质略微的与其他不一样,那么关于补,某一脏衰弱的时候他这团气是整体的衰弱,并不是说比如说肾如果衰弱,并不是缺咸就衰弱了,心是缺苦就衰弱了,不是这样的,跟人一样,五类性格的人,他们基本的特征是一样的,某一个人衰弱的时候是整体衰弱的,补也是通过吃饭吧,不能说这个人性格偏内向就吃盐来补,那个人性格开朗就天天吃苦的来补,这个是很滑稽的,之所以说苦的对应的性格开朗的人是因为苦有发散的特性,性格开朗的人也向外发散,性格内向的人之所以和咸类类比,咸是有凝闭的特性和这个人性格内向是一样的,大家只要把这个五脏拟人化,这个问题困扰我们很长时间,或者让我们走错路的问题也就迎刃而解啦,性格内向的人怎么办呢,也不能是说天天给他吃盐才能好,同样是要吃馒头白米饭,同样你可以稍微放一点很少一点盐,或者不放都可以,六味地黄丸哪有盐,哪有咸味?所以说用五行配菜他是机械的,吃点苦瓜补心,吃点黑豆补肾,吃点辣椒补肺,这个都很滑稽,所以说现在有一种五行蔬菜汤这个东西,这种东西很表浅,他只是借了中医的一个血统而已,再带一些商业的色彩,实际情况不是这么回事,说了多次了补药一定是以甘淡为主,只有甘淡才能补,你看馒头、米饭、水哪个不是甘淡,其他的过酸过辛过甜都不能补人。
       五气所病:心为噫、肺为咳、肝为语、脾为吞、肾为欠,为嚏,胃为气逆为哕,为恐,大肠小肠为泄,下焦溢为水,膀胱不利为癃,不约为遗溺,胆为怒,是谓五病。
        这个什么意思呢?我记得讲五脏论的时候讲过,简单说一下,心为噫(yi这是个多音字既念yi也念ai),心神一动,相当于长嘘了一口气,这就为噫,心神气所动的表现;肺为咳这个很好理解,邪气通过咳的方式来排病;肝为语,这个不太好理解,可以这样理解,这人说起来没完没了,不断在那里说,借此来抒发自己的感情,他是由于肝气不舒,喜欢通过语言从里发出来,是不断地通过语言往外说,也是一种畅达情志的一种办法,很多人得了肝病你要让他说出来肝气就能舒服一些,你要老闷着就闷出问题来;脾为吞,这个咱们讲过,脾能容物故主吞,吐也是,若不能容物了他就要吐出来;肾为欠,欠是打哈欠他从里面阴阳相引,这个黄帝内经讲过专门的这个欠,欠是代表一种往里收的一种气,阳气往外挣,那么二气相抵就为欠啦;为嚏就不好理解了,这个我不太清楚了,按理说应该肺为嚏啊,打个喷嚏。为什么是肾为嚏?下一个胃为气逆为哕,胃气出了问题了,气逆了,就哕出来了,另外,胃气以顺降为好吗,气要顺,往下走,堵在中焦了要用大小承气汤,实证,什么叫承气啊?气一节节的相承,胃、小肠、大肠,承气你通了叫承气,大小承气汤的意思就是这么回事,承不了气就往上返,所以为气逆为哕,你看黄帝内经把咳嗽不叫咳,叫咳逆,呕吐叫呕逆,代表一种气,向上的一种气,古人用词很精准;为恐,这个就不好说,肾为恐怎么搞到了胃为恐了,有可能是出现了错乱的情况;大小肠为泄,大小肠不能凝聚化物了,大小肠往下走就为泄;下焦溢为水,三焦气化之路,尤其下焦气浊在下面,如果说三焦不利化成有形就为水啦,同时也包括中焦啦,比如说肝腹水、肾积水,由于本脏的病变导致气化不利化成有形就成水啦。这种水怎么治呢,有实水和虚水二种,实水就是利水,比如说鲤鱼头烧灰服用或者是煮鲤鱼汤不加盐,类似这种实症除水方有很多,鲤鱼汤既能除实水又不伤正,虚实都治很不错的一个方子。还有纯虚证的,尤其是一些癌症病晚期,肝腹水非常难治,这样的病建议千万不要利水,越利越严重,这就象抽水一样,抽出去又积,再抽再积,最后这人就完了,那么怎么治呢?同时要照顾到水溢出来的情况又要照顾到虚的情况,那么就要一边补一边利,大法是什么呢,就是甘淡,甘以补之,淡以利之,不要用辛药苦药酸药咸药加重病人的负担,进一步耗动气血,单从淡品来利,从无微处下功夫,你看着这个药很平和,其实它在帮你的正气推运。
        今天还有病人跟我说呢,说看方子量小,劲小,药味平和,能不能治病。别人一开20、30、40味药,药味大,20、30、40、50克的都有。所以我就跟他打了个比喻:这就像一个人背单词一样,一天能背十个单词,正好。如果你一天让他背一百个单词,那么就适得其反,背不下来,你让他背一百个估计他连十个都记不住。你要他一天背十个,他可能能记住七八个是吧,道理就在这。要跟着真气走,你真气有多大能量他能承载你,就让他承载多少,不要贪,不要狠。很多小孩得病,无非是撑着了,热着了。冬天穿的太暖,晚上拼命的蹬。结果让风吹到了。要不就是让孩子不停的吃,现在家庭条件都好了,什么好东西都给孩子吃。就像浇肥一样的,你什么肥都给花浇,结果让花烧死了。现在的小孩不缺东西,缺点就是吃太多。我跟一个家长沟通,我说你小孩子就是脾胃病要少吃,他家长就说不行,他爷爷奶奶说给孩子吃的少没营养。大家想想,这样养孩子,怎么可能养出好孩子。小孩子要是知道的话,非恨你不可。大家都看到了现在乳制品都什么样?不断的被曝光。现在大家给孩子喝个大米粥都不行,非要在里面加点肉、菜、豆,熬的那个粥五味杂陈,加重孩子的负担。
        前两天在公交车上看一个母亲带着一个孩子,孩子估计也有五六岁了吧,还有姥姥,孩子在姥姥的怀里睡着了,孩子他妈在旁边做一件什么事呢, 正好是下午,太阳光透过车子的船窗户直射到孩子脸上,当然其他大人脸也晒到了,孩子妈就用手给孩子遮住太阳光,就这样啊,大人举了一路,小孩子在姥姥的怀里 安然的睡着了。我就坐在旁边,觉得很有意思,这代表了现在人们带孩子的方式。就像买保险一样,这个买保险的跟我谈,现在爹妈给孩子上保险,保险保什么呢,保意外,保不测,比如说孩子出了意外,那你保险有什么用呢。保险是给其他人受益的,尤其是这个受险,受险一定是上给家里的顶梁柱,核心人物,这样他出了问题,不至于家里垮下,一般给大人上,尤其是顶梁柱上,怎么会给小孩上保险,那小孩要是出了意外了赔偿下来,这说明意思,这小孩有什么用呢,可见现在对孩子的溺爱已经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这样带出的孩子,在社会上能有多少生存的能力,比如说刚才那个小孩,躺在姥姥怀里,姥姥已经上岁数了,也站着,同时妈妈还用手打着一路,就这样孩子安然睡着了。我不知道小孩长大了小孩会变成什么样。同样,什么现在小孩子得病的那么多啊,因为失去了基本的养孩子的方式,他不会养。
        那还有,就前两天,一个家长问我这个寒病,他说天气这麽热了,能不能开空调,我说不能开空调,孩子得了寒症了不能再开空调了,他说能不能拿电风扇吹孩子,大家想一下,拿个电风扇吹孩子,这个吹风啊,它是大忌,正常人还不能对着电风扇吹风呢,何况小孩子呢,感冒发烧都是因为吹风吹的,很大程度上。古人一句话,避风如避石矢,要向躲避砸来的石头和射来的箭一样去躲避风。风是百病之长,我很多年,基本不感冒发烧,偶尔打个喷嚏,其中一点我做的好,就是对风的警觉,有点风我就躲开,坐地铁,大巴,火车,你要有风吹到我,我马上就走开,我不会在那停留很长时间。现在的人对风不警觉,吹半天,吹中了,中风是伤寒论里面的中风,不是现在人一瘸一拐的中风。
        好了,那这个扯远了。接着说,膀胱不利为癃,这个癃是撒不出尿来,癃有癃闭和轻度的癃,轻度的癃就叫不利,撒尿不利,撒尿有困难,不舒服,严重的话导致撒不出来,那这个讲过,有虚证实证,实证利之,虚证补之,很多这个通利啊,千万不要来狠的,不然的话会造成意想不到的后果,尤其老年人,这里说过多次了,这里不再说了。不约为遗溺,不能约束尿液,很多人遗尿,小孩遗尿,老人遗尿,身体虚的遗尿,女人也会遗尿,咳嗽一声这个尿就出来了,什么原因啊,这个元气不固,肾气不固导致遗尿,那么怎么治呢,所以大家记住,凡是遗尿、下血,尽量不用涩法,用补法、通法、调法。人这个真气啊,难得易失,真气本身这个自我救助、调节的能力,只要你给他创造坏境和时间,不要人为的过分的干涉(强力的干涉和破坏性的干涉)就可以了,还有呢,再次强调,要给真气恢复的时间,有的人等三天、等五天都等不及,那你就花钱治病去吧。胆为怒,胆为什么为怒啊 ,肝的精华凝聚在那儿形成的胆,十一脏皆取决于胆,胆为中精之府,胆主决断,都是这个意思,当然肝也怒啊,郁怒出来由胆而发,这是五气所病,什么叫五气?是内经的理论核心是气,不是阴阳不是五行,不是十二经脉,不是穴位,大家一定要记住。

问:小孩的肾气也不固吗?
  小孩啊,为什么小孩会遗尿啊?小孩生下来肾气本弱 ,他慢慢的要起来。就像小苗一样,你说小苗它嫩不嫩啊,人一踩就死了,但那它里面充满了无限的生机,长得幼稚蓬勃,饱满,那么毕竟太小,小芽咔嚓压了一下,影响它的一生。
  五精所并,精气并于心则善喜,并于肺善悲,并于肝则忧,并于脾则畏,并于肾则恐,是谓五并,虚而相并者也。
  精是什么意思啊,精华,气聚。这个邪气干上心了,这样来理解,心气过盛则喜,肺气过盛则悲,这个盛当然是指邪气,肺则悲,你这个人悲伤的时候是不是气往下,肝则忧,肝气上不来,忧在底下,所以忧和悲是不一样的,悲是这个事已经发生了,悲伤,忧是他想解决,解决不了,忧和忧郁是一样的意思,对于脾则畏,这个头一次出现是吧,如果说你强要解释的话,只能说是脾气弱了之后,这个肌肉是不结实,气团不强,善畏,环境抵御能力差,你只能这样来解释。对于肾则恐,气在里面不坚实,就会出现恐的情况,里面不坚实,没有底气,当然就恐了,也可以这样来理解是吧,恐者气下,这个还要更深层次来理解,因为肾为里气,里气主坠主下,所以让人产生恐的心理,所以五并,虚而相并者也,这里当然主要指邪气了。
        五脏五恶,心恶热,肺恶寒,肝恶风,脾恶湿,肾恶燥,是谓五恶。
        这个有点讲头,心恶热,心本身就是气血蒸腾,再热就沸腾了,心蒸热,这个就不好,所以走向极端,本身这个人就脾气躁,你再一气他 他就更躁,比如说这个心火上炎,蓄于心肺的这种手舞足蹈,说话喋喋不休啊,甚至弃衣而走啊,骂詈不休都是由于一团燥热之气顶的,扰神明了。大家就这样来理解就可以了,肺恶寒,这个好理解了,经常有人感寒,因为人的温度高于外界,如果人温度低于外界,那么人容易感热,就是因为人的温度高于外界,这个阳气只要稍微出现一点问题,就容易被外界的低温所吸引,这是肺恶寒。这个大家要注意,空调病啊,就是从这方面得的,风吹上了,身体弱了是吧,吹阵风就发烧流鼻涕,这不是什么花粉过敏,之所以春天经常出现,因为春天是冷热交接的过程,秋天也一样 秋天你打喷嚏也是花粉过敏吗,笑死人了这不是。打喷嚏流鼻涕很简单,就是招了寒了。这个要注意,你要不注意嗓子就开始紧,就有可能变成咳嗽,有可能就发烧,迟迟的好不了,咽炎。肺恶寒一定要温里祛寒,不要咳嗽去润肺,去镇咳,你看电视广告把这个枇杷叶这个东西去滋润这个肺,肺得到滋润不咳嗽了,这个绝对是个慌。一定要温里宣肺,干姜、生姜、桂枝,这样的药稍微用一点,梨膏不要去吃,不过可以配合温肺药,蒸个梨吃咳嗽就好了,除非个别的热咳。肝恶风,什么意思呢,肝主筋主动,风也主动,它这个风不是外在的风,不是一吹一阵风肝就受伤了,主要是里面的变动,肝本身就动,你在加风来动,就容易惊风、抽搐,诸如此类。下面脾恶湿也一样,脾本身气就缓和,容易凝住,湿气粘连凝滞,很容易把脾本身就缓和的气进一步凝滞起来,脾容易湿,就是什么样的气就容易得什么病。比方说这个人体力不好,脑子好,容易得什么病啊,体力容易出问题,你让他背一麻袋东西他都背不动。嘴好使的人容易出什么问题呢,容易说错话,说过了,同时他可能得益于自己的这张嘴,但是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这人好在哪一口,它就容易在哪一方面出问题,这是两边的事情,不足也一样,不足在哪一方面就在哪一方面出问题,过于侧重哪方面,也容易在哪方面出问题。游泳也一样,不会游泳的会淹着,特别会游泳的也会淹着。所以说中间有一个中,把握好这个中才不容易出问题。比如说这个脾,脾气缓和就容易在缓和这儿出现问题。湿气一拿它更不得了了,什么叫湿?所谓的湿就是停滞,有这方面倾向的叫湿,并不单指水湿的湿,现在一伸舌头苔很厚,就说有湿。但这个是水湿吗?显然不是。便秘啊,大便溏啊,这些湿都不是水湿!我看过,有篇文章写大部分城里人得的都是湿病,要利水,要排湿毒,这是不对的。是由于你整个气机凝滞,不调不顺畅了,而产生的病态的湿,这叫湿滞。河流不欢快的往下流,它流的越来越慢,越来越缓,淤泥也都产生了,这个叫湿。这个湿是利的吗?不是。是要重新让水流欢畅的流动起来,慢慢的湿就都带走了,同样我们这个整天坐办公室的,脑力劳动的,容易得湿病,这个湿是风寒湿的湿吗?显然不是。由于停滞而化湿。那这个湿是要理气调化的方式来治,不能利水,用薏米这样的药来治。这个说过多次了。肾恶燥,前两天有个同学还说了,内经上不是有句话吗?(肾苦燥,急食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通气也)要用辛药去润这个燥,从而产生一个理论,这个燥当然是阴虚啊,阴虚用阳药去滋阴,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这个有点扯淡啦,他们的意思是通过辛药,辣药,姜、桂、附,去把经脉打开,气血流过去就润之了,燥就解了。很多医派的人他都这样认为啊,都认为把经脉打通了,该润的润,该调的调了。这个观点占很大啊,迷惑了很多人。所以在这里跟大家强调下,这个理论是有很大问题的。阳病辛甘发散姜桂附,阴病也辛甘发散姜桂附,只要气脉打通了,都打开了,人就好了,路都修通了,粮食搬运过了,所有的饥饿问题都缓解了,不通的地方也通了,淤积的地方也散开了,不足的地方也补上了,这听上去很好。但是用药可有问题,你一路拿炸药炸过去嘛?你觉得姜桂附就能把脉通开吗?你以为你这是在炸山洞呢。辛以散之,辛以润之,开腠理,致津液,这个辛代表调散的劲儿,不是姜桂附这个辛燥这个药,大家要理解清楚,那个调散的劲儿把各个经脉通了,不足的地方得到补充,淤积的地方得到了疏导,这个是对的。但是不要偷梁换柱,以为姜桂附就能通开经脉,姜桂附通不开经脉。很多经脉不能靠姜桂附能通开的,也就是说,你拿炸药包去占领世界一样,怎么可能呢?就像把这个附子当阳药一样,人是阳虚,把阳虚的阳和附子画等号了,人是纯阳之体,阴邪灭掉,人就没有问题了。这个阴阳又是一个层次。怎么能跟附子这个辛甘毒药画等号呢,难道人的这个原意就是附子这个毒药吗?拿附子这个毒药强通经脉,经脉就能开吗?拿气道的理论一解释就清楚了,很可笑嘛。拿附子通经脉根本就通不动,那只能不断的耗气,进一步的伤津液,伤气血,伤元气,伤本。附子是回阳救逆,不是补阳药,不要搞错。危急时候,经脉突然闭住,又是浅层次的,拿附子轰一下是可以的,像堰塞湖一样,形成坝体,拿炸药炸开,是可以的。难道我们的经济建设拿炸药能炸开吗?贫穷能拿炸药炸开嘛?简直是偷梁换柱啊,所以说辛以散之,辛以润之,这个辛是自然的调散开达的力量。这种力量必须是顺同自然规律的,这样经脉开了之后,气机流动起来,不足的得到补充,淤积的得到疏散。不是我们理解的辛燥的药润之,辛燥的药怎么可以润呢?这样的一个问题跟大家纠正下,不要被某些阴阳理论所迷惑。在这里再说一次,凡是张嘴闭嘴阴阳五行的,十二经脉的,他的学识要打一个问号。这个咱们讲完了,咱们重点讲了一下肾恶燥。
        五脏化液,心为汗,肺为涕,肝为泪,脾为涎,肾为唾。
        这个是从液体角度讲,这个液体从哪儿出来呢?是从五脏出来的,心不停的鼓荡,一收一缩,不停的鼓荡气血,像一个泵一样,搅动大了,它就以汗的形式向外排,所以心为汗,汗为心之液嘛。汗是正气鼓荡化出来的。正气足,人也容易出汗,正气不断的向外发散,虚了也容易出汗,虚了正气不收嘛,就出汗。虚了这个出汗,用玉屏风散是不管用的,有的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是不管用的。有时候这个出汗,自汗、盗汗了,阴虚阳虚混杂在一起的,并没有完全的说这个是气虚啊,血虚啊。有时候很多这个病历上哪,教材上讲的,气虚喝这个黄芪桂枝五物汤,汗就止住了。尤其是在现在就有点教条了,这个人虚啊,都是一团气出了问题,气出了问题是多方面的,不要截然的分气血阴阳。不然的话吃药的效果是很差的,这个玉屏风散大家试试。现在很多出虚汗的人,你看这个玉屏风散管事儿不?玉屏风散中黄芪,防风,白术都偏于气上。很多是血分的问题,液的问题,阴的不足。你用防术芪管用吗?不管用。黄芪桂枝五物汤也是偏于阳的。这个止汗的方子要阴阳并施,整个气团慢慢的饱满,慢慢的充盈,流畅滋润。整个气团一正,它自己就收了。这个收不要强收,不要用浮小麦啊,糯稻根去收它,没有太大的用处。这个气团他是有灵性的,他搞好了,站起来了,他自然就密固了。你不要去收,你只要把这团气团搞精神了就行。它精神了,自然就收了。这就是见汗不止汗。你把这气团调好了,它自己就会收。还用你收吗?就像小孩走路一样,还用你抱着走嘛?小孩自己就会走,见血不止血,也是这样啊!好多虚得的下血,血不收,你赶紧把这个气血调畅了,调好了。虚的补上了,不通的通,不调的调,调好了,人家自己会收。哪儿还用你干涉啊,千万学中医不要越俎代庖。什么叫越俎代庖啊?该你干的事儿你干,不该你干的事儿你别干。你拿什么浮小麦,糯稻根给你收,你看能不能收?你根本就收不住,关键问题不解决,你想他一出汗你就收他,一出血你就收他,他打个喷嚏你也收它,那你学中医你还学啥?那水管子漏水,你拿手堵去;下水道漫水,你拿土填去;发烧的赶紧拿冰块镇去,这个就很可笑了。所以说,学中医学啥啊,就是学一团大气。这团大气是一个人,他有自己的精神,他有自己的意识,你给他创造环境就行了。五脏六腑不傻,他知道怎么走。心脏它天天都在跳,你觉得它傻吗?还用你拿手去捏它么?肠子无时不刻都在蠕动,还用你拿手去顺它么?你吃了一个东西,那个食管、食道它是有节律的往下送那个食物。就像前一段时间跟大家说的,那大肠还用洗肠子吗?自然地它对那个腐朽的东西就有容纳的能力呀!就不会在里面生各种东西的,生蛆生什么的。拉出来了你觉得它臭不臭啊,他不一样在大肠里面呆着吗?还用你去洗肠吗?同样,口腔里的牙齿,食物残渣和唾液形成的混合物贴附在牙齿,牙齿早就适应了,还要你天天去刷牙去保护牙齿吗?反而刷牙了,把牙齿暴露在外面了,酸冷甜辣直接刺激牙齿,有那层保护膜还不刺激呢。大家想一想,这些问题很简单,只要你静下心,排除其他干扰,用心想都能想明白,很简单的道理。把你的五脏六腑都当人对待就可以了。
  。
        五味所禁: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苦走骨,骨病无多食苦;甘走肉,肉病无多食甘;酸走筋,筋病无多食酸;是谓五禁,无令多食。
          好,咱接着往下讲。这话我感觉没有大问题,好像有一个版本把这个全都搞乱套了,从五行的机械的角度来解释,我觉得没这个必要。有同学说了,老师从来不刷牙吗?也刷,不是不刷,刷的很少,一周一次吧,毕竟大黄牙很难看。其实古人也不是不刷牙,他怎么刷呀,漱口,最简单的,吃完饭漱口嘛。漱口比刷牙好多了,或者你拿那个湿纸巾擦牙也行,不建议刷牙,刷牙那个牙膏里我估计都有腐蚀的东西。你拿湿纸巾擦一擦,上面很厚的话你就擦掉,然后再漱一下口就可以了,很简单嘛。
“辛走气,气病无多食辛”,什么叫辛走气啊,辛味的药发散,容易走窜,这个叫做走气。你这个辛味吃多了耗气,气不足的时候不要再多吃辣的东西,把气都搅动起来,气得不到安养就不好了。就像士兵疲乏了,不要大练兵,要休息。“咸走血,血病无多食咸”,咸走血,所谓咸走血,就是咸主凝涩主入里嘛,主浊嘛,血是浊气,然后它就走血,又能使气凝涩,所以说血病不要多食盐。“苦走骨,骨病不要多食苦”,苦破嘛,破力足,骨气是凝聚的,多食苦容易伤了精华,这个凝结之气,所以骨病不要多吃苦。有的给颠倒了,“苦走血,咸走骨”,这个就没有必要按照五行严丝合缝的去推,每一条经文你都拿五行推就滑稽了,你也推不动。所以说你知道这个气团的意思,一团气,苦味打来了是怎么样,辛味打过来是怎么样,咸味打过来怎么样,你知道这个道理就行了。“甘走肉”,甘气缓和,充养到整个的身体里面去,进入肉腠,肉病不要多吃甘,所谓肉病,就是甘吃多了,人长肉长得多啊。实际上你的肉病,肉虚弱了你要多吃甘,它只是讲了一方面。“酸走筋,筋病不要多食酸”,酸主凝聚嘛,筋本身就是凝聚的气,再凝聚,容易出问题呀。所以说肝病太凝聚了要散一下,散的过头了要收一下,就这么简单,不要走极端。你看有筋脉寒了,易抽筋,为什么会抽筋啊,寒极凝涩,筋脉本身凝聚着,再一凝涩,一下打卷了,就抽起来了。这时候赶紧地温通一下,姜糖水加葱白,加桂枝,通一下,寒气去,筋脉一舒张开来了,就不抽筋了。还有的,热抽筋,着热了,发烧了,伤津了,筋脉得不到濡养了,啪一下打卷了,赶紧地芍药甘草汤酸甘化阴,木瓜啦,葛根啦,白芍啦,麦冬啦,党参啦,你就放,一下有津液濡养了,它又伸起来了,就是一个人嘛。
  淡盐水漱口不错,不要老刷牙。为什么鼓励大家刷牙呢,两个原因,第一是人们对牙齿的健康没有正确的认识,第二是商家的推动。不然这牙膏牙刷卖给谁呀?这个不和那个牛奶一样吗?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现在挺可笑的吧。同样,补钙也一样,跟大家说过无数次了,为什么补钙论这么盛行啊,第一是人需要,容易骨质疏松,再一个他找不到原因,为什么会疏松呢,他认为钙是成骨的一个重要的物质基础,那么骨头疏松了就没钙吗,没钙就补钙,这不很滑稽吗?为什么没钙了?他不问,它要补你。桶漏了,水都漏掉了,那怎么办?加水,他不去补桶去,他加水,加多少水他也都漏掉啊。第二,催生了很多生产钙的企业,企业要生存发展哪,它就加大宣传力度,以广告的方式对老百姓狂轰滥炸。小孩缺钙,老人缺钙,妇女缺钙,所有人都缺钙,都好了你买他产品吗?这个是问题所在。糖尿病,为什么会得糖尿病?为什么胰岛素分泌减少?他不问这个原因,他去打胰岛素去。为什么会漏水啊,他不问是哪漏,他就加水去,为什么要终生服用胰岛素啊,终生服用胰岛素,你才会终生买药。为什么要终生服用降压药?因为你才能终生的去买降压药。

        五病所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阴病发于肉,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阴病发于骨,就是里面的病是从骨头、骨髓那个层次出来的。阳病发于血,相对于这个骨啊,从血中出来。那么这个阴阳是什么意思呢?是阳经阴经的意思吗?是寒热的意思吗?都不是。阳病、阴病,在里发的叫阴病,在外面发的叫阳病。深层次的病叫阴病,表浅的病叫阳病。五脏的病叫阴病,六腑的病叫阳病。五脏六腑的病叫阴病,四肢百骸的病叫阳病。这个只是一个代词,不要给它神圣化。阳病发于血,附子主之,附子不是阳吗?阴病发于骨,大黄主之,大黄不是阴吗?那就搞笑啦,风马牛不相及嘛。骗子的行径。如果气和血相对,阴病发于血,阳病发于气。血与骨相对,骨在里面,血在外面,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就这么个意思。阴病发于肉,那阳病发于什么呢,阳病发于皮。这个不知道是落了,还是怎么回事。同样,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伤阳了,冬天容易伤阳,夏天容易伤阴。或者,四肢在外面,容易伤于冬,五脏六腑容易伤于夏。夏天你看拉肚子的很多,阳气都发于外,里都空了,容易拉肚子,洞泄。冬天呢,阳气收于里了,容易冻四肢,现在冻四肢的很少了。“是谓五发”。大家有没有问题呀?所以啊,一般呢它出现阴阳的时候都是不同的指代,它为了表述方便,直接就阴和阳了,就像“他她它”一样,你得知道后面“他她它”是啥意思,别你也挂在嘴上“他她它”,“你你你”,“我我我”,谁知道你说的是谁呀。这个中医呀,是一个严肃的事情,不是玩五行游戏的事,不是拿这东西迷惑别人、欺骗自己的事情。
  邪入于阳则狂,邪入于阴则痹,搏阳则为巅疾,搏阴则为喑,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是谓五乱。
  下面,“五邪所乱”,又来阴阳了,大家看看它所说的阴阳是什么意思啊。阴阳来了。其实《黄帝内经》的阴阳是很有规律的,所谓的“邪入阳则狂,邪入阴则痹”,那么这个阳和阴指的啥呀,流畅的气叫阳,相对凝聚的气叫阴。人有阴阳二气,清浊二气,循环不休啊。邪气搏到这个流畅的气上了,容易出现使这个流畅的气加速它的膨胀,狂躁,就狂了。邪入于阴则痹,这凝滞的气,静养的气,不动的气,这个阴气要搏到它那儿了,容易拿住它,更不动了,容易痹。痹就是麻痹嘛,气血过不去就痹了么,它是说的这个意思。你说它阴阳指啥呢?指内外?指阴气?指阴经阳气?都不是。它只是用阴阳来形容两种状态。流畅、蓬勃的、向上的那种气要是让邪气搏到了,它就容易走到极端去。“搏阳则为巅疾”,一样,流畅的阳气要相撞了,打起来了,打得很厉害了,那么就容易得癫疾的毛病,突然地一下子发作了,很要命啊,手舞足蹈啊、头痛欲裂啊,相战了嘛,也可以说卫气偏向于气分呐,火气大,一下子打起来。搏阴则为喑,搏在血分啦,搏在阴分啦,搏在安静凝滞的气上啦,一下子不动了,不打架了,停了,堵塞,就为喑。什么叫喑呢?说不出话来。就代表一下子气脉凝在那儿了,不动了。搏阳呢,不是不动,一下子打起来了,两个人打成一团了,就癫疾了。搏阴呢,一下子磕在那儿了,把正气给拿住了,血过不去了,就说话没声音了。没声音泛指阴气闭住的表现。搏阴搏阳是什么呢?难道搏阳搏的是六腑,搏阴是五脏?搏阳是在四肢,搏阴是在五脏六腑?不对。所谓的搏阳,就是打起来了;搏阴是被邪气拿住了。“阳入之阴则静,阴出之阳则怒”,什么意思呢?指人的正气、流运之气跑里面去了,就安静了,它不出来了嘛,睡着了嘛,到帐篷里睡着了嘛。“阴出之阳则怒”,也就是说气从里面出来了,阴出之阳嘛,就是说气在阴分走到阳分来,就变成怒了。太阳从地底下生出来,不就怒了吗?士兵从帐篷走出来也叫怒。什么叫怒?就是怒放,并不是直接就指发怒。晚上回家睡觉了叫静,白天出来上班了叫怒。“是谓五乱”,所谓的五乱就是指不正常,过分了。本来这个人的卫气应该行表的,但是它跑里边了,不行了,人就困,没精神,怠倦,被什么东西拿住一样,懒得干活啊,四肢无力啊,就是阳入于阴了。这阳气应该出来啊,在里面窝着算怎么回事啊。那“阴出之阳”呢,一样,气老顶在外面,甲亢,遇到事就发火、就生气,气老顶在脑门子上,就是阴出之阳。看看大家有没有问题呀?
  脂肪瘤算肉病还是筋病?
  那这个呀,很简单,你摸这个脂肪瘤啊,是软是硬,偏软是肉病,偏硬是筋病。这个判断应该心里有数啊。所以不要去看它是脂肪瘤还是不是脂肪瘤,你就摸它的软硬程度,肉者气缓也,摸着这瘤软一些的,比较大,就是肉病。很硬,结实,这就是筋病。是不是肥甘厚味引起的?这个不好说啦。看它都长到哪个部位,有多少。就像上次你说的那个,长了一百多个,浑身到处都是,那这个要考虑他是怎么得的病?人的性情怎么样?是一团什么气?调它气调开了,他这个脂肪瘤就能好一些。如果没有什么特别的不适,但保证他的身体状况很好,也不用怎么治疗。可能过几年他自然地就会消退一些,反而地你针对的、早早地治这个病也不好。
  如何判断五行所对应的五脏是因为盛导致的,还是过衰导致的?
  如果是盛导致的,当然是邪盛了,如果说正气盛,那还求之不得呢。衰当然是正气衰啦。一般邪气盛,它指不调和有外邪加入,很简单,你看它五脏所对应的部位、经脉,它的盛衰。比如说,耳聋,老年人耳聋,那肯定是肾不好,那肯定是一个虚证。还有耳鸣,这个都是肾的问题。那如果说你是那种嗡嗡的耳鸣,运动后和生气加重,那么这个肝旺,肝气顶着,那么这个旺不是正气旺,是邪气旺。如果劳累过度耳鸣,蝉鸣,嘤嘤的声音,那么这个是肾虚。肾叫唤了。气脉往下流,上不去,往下滑上不去耳朵就叫,自己在那儿就发求救信号。比如说你看眼睛,把眼睛扒开,中间有个黑的瞳孔,旁边是眼白,你就看这个眼白,这就像一个镜子一样,你人的一团气全都在这个眼白上表现出来,你眼睛混浊,代表整个气混浊,混浊当中有黄斑,哪儿有黄斑就对应着哪个地方有问题,气就结在那儿。要有黑斑代表寒,黄斑代表热,也不能完全代表热吧,就是代表气聚的狠一些,从阳,黑的从阴,为寒,有几个黑点就有几块寒。眼珠的红血丝很多,赤脉贯睛,就代表阳气盛,这当然是代表邪气盛,邪阳盛,那比如说你这个眼白是吧,上面清下面浊,按理说整个眼白都很清澈,下面浊上面清代表气淤在下,那么这个气淤在下是吧,慢慢的下面的淤气蒸腾上来了,化成什么了大家知道吗?化红了,化成火。下面的淤气淤完了发出来,以火的形式发出来之后,然后在消掉,这是一个过程。比如说下面的眼睛浑浊上面清,后来整个眼睛全红了,你认为这是不好的现象是吧,可能是这个淤气往外翻的一种,它翻过来翻多了就好了,大家看眼白也能清清楚楚的,就像个小镜子。再看这个人的气,眼白清单当然气也清啦。(赤脉贯睛) 它得的那个流注,就是疡病的热毒,那你看它这个经脉里面,它这个眼白里面有几条红血丝,有多长,越长越深的这个病越重,由外往里面走的病重,整个贯通的是吧,这个病更重。有几条,多粗,行径的路线怎么样,这都代表你这个身体的整个病的性质。可以通过这个五窍来判定,也可以通过经脉经络,肺经上不是写了吗,要经脉明显的时候,它行径路线会出现枯萎情况,陷下的情况,代表脏腑,比如说这个头发白,稀少,哪儿稀少就代表哪里有问题了。你说这个腿你伸出来,哪里塌陷,本来不应该塌陷的你塌陷了,那条路线是在那条经脉你也可以看出来,那个部位青筋多了,皮肤颜色的改变都可以随时看出来。明显凉明显热和所行经脉的内脏,如长皮炎,凡是对称性的都是五脏出问题,所以说是吧,也就是通过外在的你去揣摩五脏,并不是说只通过一个窍,就和下面痔疮一样,为为什么得痔疮的这麽多,两个原因,第一个肝胆问题,肝郁嘛,第二情绪的问题,长期抑郁,不得志,长期抑郁就会肝郁,肝有条经脉下面络在肛门和生殖器上,肝都管,并不是说只是肾司二阴,这肝也管肛门和生殖器,这个大家一定记住这个,痔疮跟肝有百分之七八十的关系,如果你说要疏肝,肝一疏了,它落到下面肛门周围的脉啊,它就解开了,解开了之后,气血通达了,它对方自然就消了,如果你割痔疮,割了之后淤气还长,你割了之后,它又长了,长了很麻烦。如果条畅肝,肝调好了,你人也精神了,下面痔疮也没有了。肝经脉上面堵住了,它就往下面胀,内经上也说了,淤在下面了就变成痔疮了 。 总之气不顺,气结在那凡是肉瘤都是气结在那里,气不调顺,那从调顺这方面来说的话就要保持心情愉快,多锻炼身体,身体整体好了,脂肪瘤也会好,就像我们手上长了一个小包,身体不好的时候它就大,身体好的时候它就小,这是很好一个对身体判别的风向标,就和很多女生月经一样,你身体不好的时候,月经就不好,身体好月经就好,你说你是调身体还是调月经。很简单,你调身体,身体好的时候月经就好。就好象你走路一样,你是看着两腿走路啊,还是看着路走路,不要盯着两条腿,身体自然把腿带起来。身体好了自然把月经带好。你这个脂肪瘤也一样,牙齿也一样,肾搞好了,牙齿就搞好了,不要老看牙齿。什么叫炎症你要清楚,发炎了,为什么发炎,这是人的表面现象,你要知道后面为什么要发炎,咽炎,为什么会得咽炎,脑膜炎,为什么会得脑膜炎,肝炎为什么会得肝炎。西医只不过借着这个来说病,这个咽炎你直接就可以说是咽病就得了,还干什么说成咽炎,肝炎就直接说肝病,脑炎就直接说是脑病。这炎并不是病本身,只是拿过来说一下。比如说咽炎,为什么得咽炎?咽炎有急性咽炎和慢性咽炎,它是急性咽病和慢性咽病,不就这个意思吗,不要把炎当成病,那好了是吧,有炎症要消炎,有病就要消病。有说肉瘤,有说痰核的,什么叫做痰呢,从中医气道的角度来说,痰是什么东西,痰是不是气道凝聚啊,你可以看看宋朝以前的书,没有痰核这个概念,不是瘤吗?痰核就不是瘤了吗?所以说肉瘤,肌瘤,只不过是用一种形象的方式来形容,没有明显的界限,它可能介于肉瘤和肌瘤之间了,这个阴虚阳虚啊,没有纯粹的阴虚也没有纯粹的阳虚,都是相对来讲的,像河流一样分上分下这种自然的现象啊,这长江,宜昌以上叫上游?以下叫中游?不能这样说。这个只是便于大家方便叫,所以还是要分一下。相对缓的叫肉瘤,结的很坚硬的是筋瘤,再往里,附骨的叫骨瘤。这痰,谁把这痰无限放大啊,朱丹溪啊,朱丹溪搞得万病皆为痰,痰不也是气吗,有什么气痰,血痰,燥痰这些什么都加进去了,开的这个先河我觉得不太好,朱丹溪治病走偏了,就凭他说的人阴常不足,阳常有余,就能看出来,哪能把这麽一句话列入理论基础啊,你可以说有一部分人或者有一个时期会出现这种情况是吧,你不能把这个当做哲学命题啊,偷梁换柱在里面,还有他说这个万病皆为痰,西医说得菌性肺炎,这个人那,作为一个自然生物,是在大自然中生,大自然中长,在无数的细菌环境中生存,达到内外的一个平衡。这气压也一样,人能在没有气压的条件下生存吗?这人内部有气压,外部也有气压,两个气压相抵,人就能活,这气压高了不行,气压低了也不行。所以这个人啊在正常的有菌的环境生存的会很自然,你何必要惧怕外在的细菌呢?这广告说舒服佳要一定有,洗手的时候全部都是细菌,洗完了,手一摸又是细菌,这是吓唬人的,这不很滑稽吗,搞得人连门把手都不敢碰一下。一天洗一百次手都还是一样。这很多强迫症的患者是这样得的,这个错误的观念在脑子里根深蒂固,天天说要避免。这些人无非是外面的细菌多了,人受不了了,导致人感染了,这人抵抗力弱了就会受不了,那这种就是细菌的问题还是你的问题?所以说还是你的问题。比如说,遇到疫疠,所以说遇到这个问题应该开门开窗,把些细菌全部带走,这人再有正气护体就不会得。你说那鸡瘟怎么的了,那么大一个房子里面,密密麻麻养着那么多鸡,天天打药,稍微不慎很容易传让细菌,就是由于空气不流通。单位面积养的鸡太多,它必须用打药的方式来压制,其实很简单。其实很简单,少养就好了,这养鸡啊,要用法自然的方式去养。有的山谷里面有瘴气,为什么有瘴气,这个山谷密密的不流通啊,里面成了一个独立的小环境里了,这小环境不适合人的生存,所以说调外面的环境可以调内在的环境,调外面的环境让邪气远离我们,调内在的环境让我们有足够抗邪的能力就可以了。细菌之所以侵越我们,是因为环境问题导致细菌泛滥,我们抵抗力弱。这个细菌只是一个不平衡的一个载体,不要把它当成罪犯。好多细菌你杀了它,杀多少来多少。不要用杀伐,采取对抗的方式不可取,像大禹治水采取疏导,不要堵。这就是中国文化。这水要让它流,不要堵,你修那么多大坝干什么啊,它要是流动顺畅了,带来了风调雨顺,远比你大坝发点电强不少啊,你能说在你的经络上安装一个个小坝吗,他一个电脑去调节,开国际玩笑。就像空调,你人为的可以调到合适吗?要自然的大气去自然的调,该下雨就下雨,该旱就旱,就不需要你费力啊,你搞搞大棚是吧,在这种植,你觉得你很聪明,自然的养我们,不要人为的小聪明。

  问题:怎么养才能听到大千老师的讲课?
  目前来讲在民间中医讲堂每周二晚上8点讲黄帝内经,你也可以看气道论坛里面有通知,可能过一段时间就不讲了,好了十点了,这样吧,今天十点到了,题外话讲多了,下次接着讲宣明五气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