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三国志后期时装:文化素养缺不可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9:09:05

文化素养缺不可少

 

最近,我参加了几个单位民主生活会,听了一些基层党员干部的发言,总的感到他们总结思想、学习和工作是认真的,对开好民主生活会的态度也是端正的,特别是能够很好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了互相学习,互相帮助,共同提高的目的。但是也发现有的同志虽然材料写得不错,稿子却念不清楚,连起码的断句都不太会,让人听起来直起鸡皮疙瘩,感到很不舒服,影响了发言的质量,以及同志们的评价。我们姑且不论他工作干得怎样,文化水平如何,单就语言表达能力看,就反映也一些干部对学习重视不够,文化素养比较差,与党员干部所担负的职务和责任极不相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自身的威信和形象。这说明,加强党员干部的学习,提高能力素质,特别是提升文化素养,是建设文化强国的基本要求,是完成使命任务的要求,更是做好宣传教育群众工作的要求。

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决定明确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就是要着力推动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更加深入人心,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物质文明全面发展,不断开创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持续迸发、社会文化生活更加丰富多彩、人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保障、人民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全面提高的新局面,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更大贡献。各级领导干部要高度重视并切实抓好文化工作,加强文化理论学习和文化问题研究,提高文化素养,努力成为领导文化建设的行家里手。这些要求不仅是对领导干部的要求,同样也是对基层干部和广大群众的要求。

大家知道,党员干部担负着决策、组织、协调和指挥等重要职能,需要应付很多急难险重局面,素质高低关系着党和人民的事业成败,对自身修养必须要有更高要求和更严标准。领导干部的修养包括政治、道德、文化等等方面,其中,文化素养是干部的智慧之源、道德之根、人格之魂、健康之基、和谐之本,涉及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程度和把握能力,影响着党员干部的思维方式、思想水准、人格魅力和决策水平,尤其应该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前些年报纸上登载的一条新闻笑话,说的是以前有个村长组织社员学习报纸一句话新闻:“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本来很简单的一句话,念了就完了。可这个村长受那是的风气影响,也想文绉绉一下,就把新闻念成了“四六句子”:“西哈努克亲,王八日到京,外交部长姬鹏,飞到机场迎接。”听着朗朗上口,很是押韵,结果社员笑成了一团。这里不光有一个胡乱凑“四六句”的原因,还说明村长在念材料时不会断句,更不知道西哈努克亲王、姬鹏飞是何许人也。那年月的村干部文化程度不高,加上媒体不够发达,以及文革时的不良风气,出点笑话也在所难免,但现在的乡镇和村干部都是有文凭有文化的,念材料断不好句,闹出笑话,出个“洋相”就不应该也不正常了。试想,如果我们的党员干部连材料都不会念,话都说不清楚,怎么去宣传教育和武装群众,把党和政府政策、决策和意图贯彻下去,成为大家的意志和行动?怎么样传承我们的先进文化,创新文化事业,推进文化工作的大发展、大繁荣?由此可见,提高党员干部的文化素养不仅是当务之急,同时也是各级组织、干部自身的一项重要任务和责任,轻视不得,马虎不得,必须狠下功夫,抓紧抓好,切实抓出成效。

文化素养对一个人的道德水平和文明素养的提高起着春风化雨的作用。文化素养愈深厚,言谈举止、待人接物、审美情趣等就愈显高雅。党员干部的道德水平建立在深厚的文化素养基础上,就会使自己的行为与社会的环境和氛围相一致,使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统一,从而明是非、分善恶、辨美丑,树立起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适应的人生观和道德观,就会按照新时期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强化自己的理想信念。当然,在价值多元化的社会背景下,为加强文化素养增加了难度。但正因为难,所以更要坚持。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西方各种主义、流派进入中国传统文化领域,各种荒诞的思潮冲击着我们的价值观念。一些反文化现象,甚至是反人性、反理性和反社会的东西开始泛滥。我们要有效抵制这些反动的、腐朽落后的东西,就要提升文化素养,在思想上筑起一道坚固的防线,使之没有市场。加强文化素养是一个大的命题,传承历史,顺应时代,体现发展,同时也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必须通过长期不懈地努力才能做深、做好、做实,在实践中探索,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进而推动经济社会建设的全面发展,为实现“十二五”时期的发展目标做出自己应有的贡献。

文化素养的提升,最基本的方法在学习、在转化。学习对于一个人来说是一个终身课题,学无止境嘛。人是在不断吸取新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素质上提升自己的。《道德经》上讲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损有余而补不足”,也是这个意思。学习是为了增长见识:一是能看准时代的方向,善于驾驭各种环境;二是能抓住业务领域内具有关键性的课题;三是有较高的审美能力、鉴赏能力和辨别能力。现在不是要求建立学习型社会、争做学习型干部吗?都说明了学习的重要。学习不但是掌握知识技能的需要,做好工作的需要,成长进步的需要,而且是生存的需要。作为党员干部,学习目的重在掌握立场方法和观点,提高思维层次,活化为具体工作的能力素质。现在有许多同志是“领导岗位变了工作能力没有变”,是“肚皮见长水平不见长”。所以,学习上级文件和指示精神,必须紧密联系实际,把它转化为精神状态和工作动力,转化为抓好工作落实的能力和方法,转化为内在的文化素养和形象。

文化素养的提升,最有效的方法在求深、在思考。现在有的党员干部在学习上的表现是,杂而不专,专而不博,盲目自满,学而不用或不会用,书呆子气等。我们要力争学得精通一些,专业一些,有一定的厚度。做到讲话有知识含量,办事有方法技巧,写东西有思想、有层次。基层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要学习一些机关和领导工作的方法和艺术,学会“在舞台上唱戏”;机关工作经验丰富的同志要学习一些基层工作的方法和经验,向群众学习,学会“在大海中游泳”。读一本书,看一篇文章,阅读一份材料不能走马观花,要往深层看,看它的基本脉络是怎么展开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基本信息有哪些?基本结论是什么?读完之后自己有什么启示、评价,悟出了什么道理等。因此,党员干部要通过读书学习,联系思想和工作,力争“讲好每一次话,写好每一篇材料,干好每一件工作,处好每一个关系”,让大家觉得有听头、有看头,跟着你有干头、有奔头。

文化素养的提升,最根本的方法在实践、在提高。学习的目的全在于应用,真正做到结合思想实际,结合工作实际。学习中,我们要做到经验不足学传统的,办法不多抓具体的。在学中干,在干中学。还要熟悉共同的,掌握基本的,精通本职的,了解相关的,接纳新鲜的。要注意在积累、总结和升华。学习要带着兴趣学,学出兴趣来;要带着感情学,学出感情来;要带着问题学,学出办法来;要带着成果学,学出效果来。学习的兴趣在于学,学习的时间在于挤,学习的成果在于用,学习的体会在于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提高素质从记笔记开始,写、记、想才能形成立体学习效果。毛泽东同志早就说过,我们是靠总结吃饭的。我们一定要对我们所做的工作进行认真全面系统地总结,看看成功的是什么,问题是什么,经验教训在哪儿,今后知道怎么干,从而达到“打一仗进一步”,“摔个跟头捡个明白”的目的。作为党员干部,要有政策法纪观念,要有过硬的能力素质,要有牢固的群众观念,力争做到“三个能”:能想明白别人想不明白的问题;能干好别人干不好的工作;能把合适的工作交给合适的人去完成。通过自身的学习带动基层的学习,带动群众的学习,形成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同时也使自己成为有道德修养,有文化素养,有纪律涵养的带头人,从而赢得群众和领导的信任。  

 

 

 

 

 

河南省平顶山市湛河区政府      刘选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