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战纪手游辅助器:《窦娥冤》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1:16:13

《窦娥冤》:我国戏剧史上的著名悲剧

  《窦娥冤》全名《感天动地窦娥冤》,是元代剧作家关汉卿的代表作,是我国古典戏剧中的著名悲剧。全剧四折(幕),开头有《楔子》。作者通过窦娥一生的悲惨遭遇,深刻地揭露和控诉了社会黑暗和政治腐败,表现了被压迫人民宁死不屈的反抗精神。

 

  杂剧中的《楔子》如同戏剧中的序幕,起着提挈全剧、铺垫剧情发展的作用。大幕开启,[卜儿蔡婆上]几句道白,交代了窦秀才要将女顶债,今日要送女过来;接着,(冲末扮窦天章引正旦扮端云上)通过道白和一曲[仙吕赏花时],说明了自己出卖女儿的原因,抒发了父女离别时的悲伤心情:“我也只为生计营生四壁贫,因此上割舍得亲儿在两处分。从今日远践洛阳尘,又不知归期定准,则落的无语暗销魂。”全曲五句,本色自然,点出了窦娥今后的命运,成为全剧的中心。

 

  第一折写窦娥的寡居生活:“妾身姓窦,小字端云,祖居楚州人氏。我三岁上亡了母亲,七岁又离了父亲。俺父亲将我嫁与蔡婆为儿媳妇,改名窦娥。至十七岁与夫成亲;不幸丈夫亡化。可早三年光景,我今二十岁也……窦娥也,你这命好苦也呵!”这天,蔡婆讨债,险被赛卢医勒死。张驴儿父子救了蔡婆婆,迫她婆媳两个分别嫁给他父子二人。蔡婆出于无奈就把张驴父子领回家中。可是善良孝顺的窦娥,坚决不答应,还嘲笑了蔡婆,致使张驴父子的阴谋未逞。第一折里,作为正旦的窦娥唱了9首曲子,抒发了她矢志守节的凄凉心情:“满腹闲愁,数年禁受,天知否?天若是知我情由,怕不待和天瘦。”作者通过这些词句描写窦娥的心理活动,塑造了一个善良温厚、贞节孝道的妇女形象。而她坚决拒嫁,显示了她敢于反抗的另一面。

 

  第二折,张驴儿阴谋害死蔡婆,却毒死了自己的父亲,并以此逼迫窦娥嫁给他。窦娥不从,昏官楚州太守将窦娥屈打成招,判了斩刑。窦娥在公堂上被拷打时的一段唱词,共5支曲子:“呀!是谁人唱叫扬疾,不由我不魄散魂飞。恰消停,才苏醒,又昏迷。捱千般打拷,万般凌逼,一杖下,一道血,一层皮……我做了衔冤负屈没头鬼,怎肯便放了你好色荒淫漏面贼!想人心不可欺,冤枉事天地知,争到头,竞到底,到如今待怎的?”

 

  第三折写窦娥被冤枉处斩,她义愤填膺,咒天骂地,喊出惊天动地的冤枉,对鬼神天地发出震撼人心的控诉:“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这是何等惊天动地的呼喊,何等震撼人心的控诉啊!窦娥以其满腔复仇怒火,成为敢于反抗斗争的千万受迫害妇女的典型代表。更加感天地泣鬼神的是她在临刑前,面对监斩官发下三桩誓愿:一要热血飞白练,二要六月飞雪覆尸,三要楚州大旱三年。

 

  第四折是全剧的结局。作者以浪漫主义的艺术手法,让窦娥鬼魂出场诉说冤枉,控诉官吏,把她“争到头,竞到底”的反抗精神刻画得更加鲜明动人。窦娥死后3年,其父窦天章一举及第,官拜参知政事,到楚州审囚刷卷,终于为窦娥洗刷了冤情,让贪官坏人得到应有的惩罚。在[鸳鸯煞尾]这支曲子里,窦娥希望“从今后把金牌势剑从头摆,将滥官污吏都杀坏,与天子分忧,万民除害”。这种希望,在封建社会虽不可能,却体现了人民的殷切期望,也使窦娥这一形象更具有巨大的思想力量和永久的艺术魅力。

 

  《窦娥冤》诞生800余年,一直是我国戏剧舞台上盛演不衰的剧目,明代时被改编为传奇剧本,结尾改为临刑时天降大雪,窦娥获救,反映了人们对弱者的无限同情和美好愿望,后改名为《金锁记》。至今京剧、秦腔等剧种上演的《六月雪》均采用《金锁记》传奇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