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镜先生有多厉害:xx晚报2009年上半年采编工作总结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59:21
 
           xx晚报2009年上半年采编工作总结
今年上半年,采编工作围绕“质量立报,质量兴报”的目标,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坚持“版面创新,新闻出彩”的工作思路,在加大本地新闻份量上下功夫,在深度报道上下功夫,在编校质量上下功夫,报纸质量有了一定的提高。
一,版面创新,锻造个性
目前不少报纸趋同化的倾向越来越突出。无论是日报、晚报,还是早报、都市报等,无一例外地选择“大而全”的办报思路,给人“千报一面”之感,从内容到形式,很难用不同的特点将它们清楚地区分开来。体现在版面上,无非是“新闻+副刊+专刊”的模式。各家报纸不仅版面设置大同小异,连风格定位也没有什么区别,甚至连刊载的新闻内容也差不多,独家新闻越来越少。
而版面作为报纸内容的整体表现形式,是报纸的脸面,是帮助吸引读者阅读的手段。一张报纸是否吸引读者,虽然内容是根本性的因素,但最先影响读者的,却是版面的吸引力。因此,从3月份起,我们根据报业市场情况和读者日益变化的读报要求,确立自己的市场定位,在版面编排上进行了创新,设计自己独有的风格和个性特征。
更换了报头、报眉、版式。就新的报头、报眉和版式,出版部的同志设计了多种方案,经过反复比较后才确定下来。市委宣传部和日报社的有关领导看了后认为,现在的报头、报眉和版式,有自己的独特个性,版面从拥挤杂乱走向疏朗清晰,风格从抢眼热闹走向端庄大气,具有一定的视觉冲击效果。现在,报纸已经发展到了一个靠品牌、靠特色立足的时代。我们晚报要在竞争中不致被淘汰出局,就要像3月份改版那样,使自己成为一张有鲜明个性特征,别人无法替代的报纸。
调整、整合、丰富了版面。报纸内容的创新,信息量的增加,需要版面形式的支撑。因此,我们根据地域接近性的特点,对原来的版面进行了调整,压缩了2 个“网摘”的时事新闻版面,增加了“民生新闻”、“深度报道”2个本地新闻版面,从而加大了本地新闻的分量。同时,调整了副刊版面,并依据其内容准确定位,既避免了内容重复和交叉的问题,又丰富活跃了版面内容,适应了不同层次读者的需要。
规范了标题字体、字号和字色。报纸版面是新闻内容的载体与表现形式,它反映出一张报纸的整体水平和质量,是一张报纸个性和风格的直观表现。这其中就包括字体、字号和字色。我们参考其它同类型报纸,结合本报实际,对本报不同版面、不同位置的标题字号、字号作出相应的规定,使之在版面上更加突出、醒目。同时,对稿件的排列采用模块结构,初步形成了自己的风格个性,同时又方便读者阅读和剪辑。
二,新闻出新,突出个性。
晚报作为报纸行业中的独立分支,以来自人民群众、反映人民群众日常生活、服务人民群众的个性特点,成为新闻工作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因晚报与日报在性质、作用和服务对象等方面的不同,其新闻也应有自己独有的个性和特色。
通俗而不媚俗,让读者与你没有距离。我们晚报始终坚持自己是一份平民读物,所以我们的记者在写作过程中努力使自己“俗”一些,以亲和力来抓住读者,以接近性来贴近读者。如“民生新闻”、“社会新闻”、“情感讲述”等版面的许多新闻,以中下层的口语作为报纸的语言特色,通俗得很,看报纸好像是在听一群市民聊天,一下子拉近了与读者的距离,使得这一占我市读者市场主体的阶层不知不觉成了我们报纸的忠实读者。
做好独家新闻,让读者别无选择。黄冈媒体市场竞争激烈,我们晚报拿什么来捍卫自己呢?那就是独家新闻。随着现代通讯技术的发展,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兴起,传统意义上的独家新闻已越来越少,倒是越来越多的新闻成了公共信息以差不多的时间出现在各家报纸的版面上,只是从标题、行文、篇幅等方面看得出有一点不同。 独家新闻的变异,并不意味着我们晚报在这方面无所作为。面对这种客观上的挑战,我们晚报适应潮流,尽可能地把公共信息做得与众不同,通过独特的策划和操作,挖掘和提炼公共信息中所隐藏的独特的东西。这也是另外意义上的一种独家新闻。如全省县域经济会、日全食等重要活动的报道,我们以自己的独特视角来报道,让公共信息出了彩,这较其它几家媒体的报道而言,就成了不折不扣的独家报道。
做好深度报道,让读者知道得更详尽一些。今年3月以来,我们把深度报道应当作为为晚报参与报业竞争的主打品牌和个性特征之一,精心组织,认真策划,到6月底发表深度报道80篇,产生了一定的社会反响。实践表明,深度报道运用调查、解释、分析、预测等方法,从历史渊源、因果关系、矛盾演变、影响作用、发展趋势等方面报道新闻,突破一人一事的模式,代之以更丰富的背景资料、更详细的分析解释。在报道重点上,更加注重新闻事件与民众的关系,而不是把眼光仅仅盯住官员;在新闻价值取向上,更看重读者的要求,力求扩大新闻报道内容的覆盖面,增加生活类报道;在报道内容上逐步转向与民众密切相关的公益事业和经济活动;在报道方法上,运用系统科学和透视方法,多层次多角度地审视新闻事实。因此,类似反映沿江路破损严重等深度报道,引起多方的重视,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三,质量求新,凸显个性。
办好报纸靠什么?靠的是质量。一张报纸必须重视解决质量问题,不断地创造质量最佳效果,这样必定生机无限,反之,必定缺乏生命活力。围绕稳定和提高报纸质量,我们在重点把握“魂灵同首,定位准确,文法规范,时效迅捷,信息精新,策划重实,形式悦目,派生性强”等8个方面内涵的基础上,加强采写、编排、校对三个方面的质量管理,并不断求新创新,通过“衣裳”、“装束”和“脸面”凸显自己的个性。围绕稳定和提高报纸质量。
坚持“三贴近”。“求新,从每一篇稿件开始,从每一个版面开始,今天我为读者奉献什么?”这是我们一次在开采编工作例会时,一名记者提出的问题,而大家又用“三贴近”作了回答,即靠新闻策划落实“三贴近”,靠考核制度保证“三贴近” ,靠栏目设置引导“三贴近”。在高扬主旋律的前提下,大力挖掘、细心经营社会新闻,将新闻质量管理贯穿到新闻产品制作的前端、中端、末端的整个过程,从而提高了我们报纸的权威高度、思想深度、信息广度和亲切程度。
把好“三道关”。在采写、审核、编校三道关口,我们着重把好校对关口,减少差错。鲁迅说过:“校对和创作的责任是一样重大的。”校对是一种再创造性劳动,是出版流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出成品、出精品的保证。因此,我们制定了《编校差错责任追究及奖惩的补充规定》,开展了“质量月”活动,坚持了折校法、点校法、读校法和通读法等,报纸差错一度大幅度降低。
严格“三考核”。 编校质量当然非常重要,但是报纸的质量建设决不能限于编校质量,而应当重视报刊的全面质量。因此,我们从采写、编排和值班总编(编委)三个方面严格按照有关规章制度,进行绩效考核,与工资挂钩,奖惩分明。现在,“质量,不仅是编校质量——树立全面质量观念;控制,不等到最后审读——实施全程控制法;把关,不只是总编辑一个人——健全全员责任制”的局面,已初步开形成。
上半年的采编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也许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概括起来“五不”:学习空气不浓,业务素质不高,深度报道不深,好稿件好版面不多,编校差错不断,这需要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写于2009年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