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教总攻 现代 np:从解密档案文献拨开朝鲜战争迷雾10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23:01:59
从解密档案文献拨开朝鲜战争迷雾中国决策出兵朝鲜的复杂过程

    以往的研究已经大体讲清了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复杂决策过程,即从10月1日接到斯大林请求中国出兵援助朝鲜的电报,到19日志愿军第一批部队渡过鸭绿江,中国领导人曾多次开会讨论,并派周恩来。林彪赴苏与斯大林进行商谈,其间经历了三次反复。但是,尚有一些细节不甚明了。例如,9月15日美国在仁川登陆后,中国究竟有何打算,是否准备出动已经集结在中朝边界的军队;10月5日下午中国决定派兵入朝作战后,是否将这一决定通知了莫斯科——这涉及到如何判断周恩来去苏联谈判的目的。这些都没有任何文献证据。还有,中苏领导人在黑海会谈究竟达成了什么协议,因缺乏档案,而当事人的回忆又不尽相同,引起研究者对这次会谈情况及结果的猜测和争论。

    俄国公布的新档案弥补了这些空缺,使研究者可以把以前断裂的历史链条连接起来,清楚地看到中国在出兵朝鲜问题上所面临的困境和毛泽东下定决心的背景。

    新的俄国档案文件显示,美国在仁川登陆后,中国驻朝鲜大使即向朝鲜通报了中方所掌握的关于美第十军和李承晚部队1个旅在西海岸登陆的情报。同时,周恩来召见朝鲜大使李周渊,询问朝鲜政府对中国有何要求。按照朝鲜领导人的理解,这表明了“承诺派遣中国的部队援助朝鲜人民的意图”。在9月20日与苏联大使的会谈中,金日成和金枓奉(最高人民会议常务委员会委员长)认为,中国军队虽然英勇善战,但是面对美国强大的空中优势,没有空军掩护的中国军队即使参战,也将于事无补。而了解苏联大使意图的外相朴宪永则提出,“尽管他们必须依靠自己的力量完成统一,但如果中国军队能够前来支援的话,情况将会大不一样”。对此,什特科夫没有发表任何意见,只说这是朝鲜的内部事务。

    9月21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专门研究是否邀请中国出兵的问题。在两个半小时的讨论中,出现了两种相反意见。朴宪泳。金枓奉。朴一禹(内务相)认为,“情况危急,靠自身的力量已很难与美军对抗,应当向中国政府提出部队援助的请求”。金日成明确表示反对,他认为,中国参战可能会引起第三次世界大战,况且中国出兵也解决不了问题,应寄希望于重新创建的人民军部队。他还强调,在苏联军事顾问团和武器援助的情况下,请中国人帮助,会使莫斯科产生“侮辱感”,因此,应暂缓向中国政府求援,而是先征求斯大林的意见。

    此时,毛泽东确有立即出兵援助朝鲜的意图。9月17日中央军委决定立即派遣一个五人先遣小组随驻朝鲜武官柴成文赴朝熟悉情况,勘察地形,做战场准备。路过沈阳时,柴成文将毛泽东的一封信交给高岗,信上说,“看来不出兵是不行了,必须抓紧准备”。但是,平壤的态度使得中国很难主动地。明确地提出参战的要求。事情耽搁了几天以后,形势更加危急。什特科夫向莫斯科报告说,“近日来形势日益复杂。敌人已完全切断第1方面军的6个师和2个旅,并攻进原州,切断了第2方面军的7个师。汉城已经陷落。能开赴三八线有效抵抗敌军的部队已经没有了”。“政治形势也在复杂化。敌人向北朝鲜境内投下伞兵以侦察苏联援助何种物资,并组织破坏活动。反动势力在北朝鲜已开始抬头。”报告还说,金日成和朴宪永“焦急不安”,“对于目前的形势感到有些慌张和缺乏信心”。尽管如此,金日成还是不愿明确提出请中国出兵。9月28日朝鲜劳动党政治局召开会议,讨论并通过了给斯大林的信,要求苏联用空军援助朝鲜。会议还决定给毛泽东写信,但只是暗示要求援助。

    直到10月1日斯大林明确答复苏联不会给予任何直接的军事援助时,金日成才转向请求中国的帮助。同一天,毛泽东接到斯大林建议中国出兵的电报,中国使馆也收到了金日成的求援信,请求中国派兵入朝作战。10月2日毛泽东起草了给斯大林的答复电,表示同意立即出兵,但要求苏联给以武器装备方面的援助。但是,在当天召开的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上出现了不同意见,多数领导人主张对出兵的问题应慎重考虑。会议决定10月4日。5日再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进行讨论。毛泽东只得在当晚召见苏联大使罗申,告知中国目前出兵有困难,还要再开会商量。10月5日下午,在毛泽东和彭德怀的积极推动下,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派兵入朝作战。

    10月6日晚毛泽东召见罗申说,他同意斯大林对国际形势的分析,也认为应该由中苏联手打击美国,但中国军队的武器装备实在落后,特别是没有空军,因此想派周恩来和林彪当面向斯大林讲明情况。在这里,毛泽东没有明确告诉斯大林中国已经决定出兵,字里行间却透露出周恩来此行的目的就是要解决由苏联提供武器装备和空军支援的问题。或许是担心斯大林误解其意,在10月8日下达了组建志愿军的命令后,当晚10 点半,苏联驻华使馆又收到了毛泽东致斯大林的另一封电报,其中明确告知:“我党中央全会一致同意您的意见。我已任命彭德怀为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兼政委。高岗同志负责志愿军的后勤保障。他们已于今天早晨(10月8日)乘飞机离开北京前往奉天。部队大约能在10月15日前开始入朝。我已将派中国志愿军入朝的决定通知了金日成同志。周恩来同志和林彪同志已于今晨8点乘飞机前往您的所在地。他们的使命请予保密。”罗申立即将电报发出,同时说明,“根据我从民航获得的消息,周恩来一行已于17时43分顺利抵达伊尔库茨克。”

    根据这个文件可以对此前当事人的不同说法做出判断了。师哲和费德林都说周恩来是带着中国不出兵的意见去见斯大林的,显然,这个记忆是错误的,而周的机要秘书康一民的说法更符合事实——周此行的目的就是向苏联告知中国的出兵决定,并商讨武器装备的援助问题。不过,关于这次会谈的结果,康一民的回忆就错了——会谈进行得十分顺利,“双方就抗美援朝问题取得了一致意见”,而师哲的回忆则比较符合事实——双方决定“立即采取不出兵的准备和安排”的措施。笔者曾根据对各种史料进行的逻辑分析,得出了这样的结论:“中苏领导人黑海会谈的初步结果应该是中国暂不派军队入朝作战,同时建议金日成撤离北朝鲜 ”。现在可以肯定这种判断了,根据就是俄国不久前公布的一份十分重要的档案,即10月11日斯大林和周恩来给毛泽东的联名电报,其全文如下:

    绝密

    第4784号密码电报

    优先拍发

    驻北京的苏联使馆立即转告毛泽东同志

    贵国代表已于今日到达,我们联共(布)的领导同志与贵国代表一起讨论了贵国已知的那些问题。

    我们交换意见后,弄清了以下情况:

    1计划派出的中国援军没有做好准备,装备差,缺少大炮,没有坦克,执行掩护任务的航空兵至少两个月后才能到位,用于装备和培训上述军队的时间至少需要六个月。

    2如在一个月内不用相当数量的。装备精良的部队提供直接援助,那么由于三八线以北的朝鲜军队无力支撑,朝鲜将被美国人侵占。

    3因此,为朝鲜人提供的像样的援军只能在半年后,即在朝鲜被美国人占领,朝鲜已不再需要援军的时候才能到位。

    基于上述原因并考虑到周恩来同志报告的因中国参战而给国内带来的不利因素,我们一致决定:

    1尽管国际形势有利,但中国军队因目前尚未做好准备,就不要越过朝鲜边境,以免陷于不利局面;

    2如果部队已经越过边境,也只能在靠近中国边境一带的山区而不应深入;

    3一部分朝鲜军队应在平壤和元山以北的山区组织防御,另一部分军队要转入敌后打游击;

    4把战时应征入伍的朝鲜人中的优秀分子及指挥员分批悄悄地调入满洲,在那里把他们整编成朝鲜师团;

    5要尽快对平壤和北朝鲜山区以南的其他重要据点进行疏散。

    至于中国同志所需的用于重新装备中国军队的坦克。大炮和飞机,苏联将充分予以满足。

    等待您的决定。

    签名:菲利波夫

    周恩来

    1950年10月11日

    报告执行情况

    打印1份送斯大林同志

    这份档案解答了以前不知道或不确定的问题:第一,周恩来一行在莫斯科时间11日抵达黑海斯大林的疗养地,并立即与斯大林进行了会谈;第二,斯大林答应向中国提供武器装备,但苏联空军至少要待两个月后才能出动——这是周恩来拒绝中国先出动陆军的主要理由;第三,文件只打印一份,说明斯大林不想让其他苏联领导人知道事情的原委;第四,斯大林和周恩来已经商定中国军队不再开赴朝鲜作战,但最后的决定要由毛泽东做出。过去,人们都知道毛泽东在13日政治局会议上决定中国继续出兵,而不知道毛泽东此前也曾接受了不出兵的意见。俄国的新档案披露了这一情况。

    北京时间10月12日15时30分,罗申拜会毛泽东并向他转交了斯大林和周恩来的联名电报。毛泽东当即请罗申转告斯大林:“同意你们的决定。”22时12分罗申又收到毛泽东要求转发给斯大林的第二封电报:

    “致菲利波夫同志和周恩来同志

    我同意10月11日电报的意见。

    我方军队还没有出发,我已命令中国军队停止执行进入朝鲜的计划。

    关于朝鲜同志应根据形势重新部署兵力并执行新的计划一事,我已委托高岗向朝鲜同志进行解释。”

    实际上,未等高岗做出解释,斯大林在接到毛泽东的第一封电报后就立即向金日成通报了会谈的结果,并开始安排撤退和疏散,而做出如此令朝鲜人沮丧的决定的责任,自然推到了中国身上:

    什特科夫和瓦西里耶夫同志:

    请向金日成宣读下列内容:

    “昨天联共(布)中央政治局代表同中共中央代表周恩来和林彪就派中国军队援助朝鲜问题召开了会议。

    从周恩来的报告中得知,原计划赴朝支援的中国军队尚未做好出兵准备,没有坦克,只有为数不多的几门大炮,对陆军的空中掩护大概至少要两个月之后才能提供,还需配备坦克和大炮,培训坦克兵和炮手也至少需要六个月时间。

    鉴于周恩来通报的情况,会议一致认为,中国只有在六个月后才可能出兵援助。

    因为这样的援助已为时太晚,那时美国军队可能已占领北朝鲜,所以会议得出结论:中国军队在装备差和准备不足的情况下,目前不可能在朝鲜取得胜利,相反,会陷入危险境地。

    鉴于这些情况,由中苏双方的中央代表召开的这次会议建议:

    立即开始对平壤等重要据点进行疏散,不要惊慌;

    朝鲜人民军边作战边向北方撤离,牵制敌军,防止它迅速向北方深入;

    一部分军队在元山和平壤以北的山区集结,在那里构筑坚固的防御阵地,另一部分军队要组成小分队进入敌后打游击;为组建新的后备师而应征入伍的朝鲜人要分批经中国边境进入满洲,在那里组建师团(中国同志对此表示同意);

    利用已到货的。朝鲜军队尚未使用的苏联武器来装备在满洲组建的朝鲜师团;

    派所有在苏联学习过飞行的朝鲜人去执行飞行任务并在满洲把他们整编成航空兵部队,所用飞机由苏联提供;

    对于所有苏联顾问,要么派他们回苏联,要么利用他们在满洲组建新的朝鲜师团——一切都由金日成酌定。

    还要向您通报的是:毛泽东同志同意并赞成这次会议形成的意见。”

    冯西

    1950年10月12日[此前笔者认为,斯大林发出要金日成实施撤退的指示,是因为13日收到海军的情报,称咸兴海面发现美国特混舰队和两栖作战部队。现在看来这个推断是错误的,其实斯大林在12日就已经通知北朝鲜实施撤退方案了。]

    就在平壤接到莫斯科关于组织撤退的指示后,北京的情况又发生了重大变化。13日下午毛泽东在中南海召集了中共中央政治局紧急会议,再次讨论出兵的问题。讨论的结果是,中国再次决定派兵入朝作战。有关这次会议的详细讨论情况,目前尚无文献证据——很可能根本就没有会议记录,但俄国公布的档案,即 10月13日罗申致斯大林的第2406号电报,披露了一个重要事实:

    菲利波夫:

    10月13日21时毛泽东把我叫去宣布了下列事项:

    中共中央再次讨论了菲利波夫同志的最近一封电报和我的决定。我们的领导同志认为,我们应当帮助朝鲜人。

    鉴于上述原因,毛泽东同志马上把周恩来拦在了莫斯科,给他下达了同您讨论朝鲜问题的新指示。

    现将谈话的详细内容随本电报一起发出。

    这里特别值得注意的是,毛泽东称中共中央再次讨论了“我的决定”,然后认为“应当帮助朝鲜人”。这说明,本来力主出兵的主要就是毛泽东本人,而在苏联已经表明不能及时出动空军,中苏领导人也已经一致决定放弃北朝鲜的情况下,又是毛泽东个人做出了不惜与美国人孤军作战的“决定”。

    这里还提出了一个问题:中苏领导人黑海会谈后做出中国暂不出兵的决定的主要原因,就是苏联空军还没有做好准备,不能及时出动,而原来斯大林答应由中国出动陆军,苏联出动空军掩护,并且,苏联的别洛夫航空师早在8月份已经到达中国东北担任了防空任务。[后来的实际情况也说明,苏联空军并非没有做好准备。]那么,斯大林为什么在周恩来访苏之际突然改变了主意。

    苏联拒绝出动空军入朝作战的原因

    斯大林确实曾答应出动空军掩护中国军队。早在7月2日,周恩来就向苏联大使提出,鉴于美国已经介入战争,“毛泽东认为,为了掩护汉城,应当同时在仁川地区建立强大的屏护队,因为美军陆战队可能在那里登陆。”周恩来还强调指出,“如果美国人越过三八线,那么中国军队将穿着朝鲜人民军的制服采取反对美军的志愿军行动。为此,中国领导人已经在沈阳地区集中了三个军,兵力为12万人。”随后,周恩来问道,“苏联空军能否从空中确保对这些兵力的掩护。 ”

    7月5日斯大林对此做了答复,他要罗申转告周恩来,苏联将“尽力”为入朝作战的志愿军部队“提供空中掩护”。斯大林在7月13日经罗申转给中国领导人的电报中再次明确表示:“我们尚不知道您是否已决定在中朝边界部署9个中国师。如果您已做出这样的决定,那么我们准备给您派去一个配备124架飞机的喷气式歼击机师,用于掩护这些部队。”“我们打算由我们的飞行员培训中国飞行员两到三个月,然后把全部装备转交给你们的飞行员。我们打算让在上海的航空师也这样做。”7月22日罗申转呈了毛泽东关于这一问题致斯大林的电报,其中谈到:“对于你们用以掩护我军的一个喷气式歼击机师,我们拟将其配置在沈阳地区,其中两个团配置在鞍山,一个团配置在辽阳,这将有助于在我驻安东地区混成航空兵旅各歼击航空兵团的配合下完成对我军及沈阳。安东。抚顺工业区进行掩护的任务。”毛泽东还表示中国有能力于1951年3-4月前“完成接收苏联两个航空兵师全部武器装备的工作”。

    显然,有苏联提供空军掩护的保证,是毛泽东说服彭德怀挂帅出征的主要理由;他派周恩来与斯大林面谈的主要目的,也是要让斯大林明确保证提供空军支援。然而,毛泽东却没有得到这个保证。那么,斯大林为什么在紧要关头出尔反尔,突然改变了主意。过去一些研究者推断:10月8日,即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的第二天,麦克阿瑟派两架喷气式战斗机袭击了苏联滨海地区苏哈亚市附近的一个机场,这一事件被斯大林看作是美国提出的警告,从而变得更加谨慎了。俄国新档案所披露的苏联对这一事件的反应及其所作所为证明,这个推断是正确的。

    自介入朝鲜战争后,美国的军用飞机在远东地区屡次侵入苏联领空。苏联国家安全部边防部队管理总局局长斯塔哈诺夫中将10月4日的调查报告,讲述了这个详细过程:

    经再次核查已经查明:在苏联外交部照书草案中指出的美国飞机破坏苏联边界(除了今年8月27日的破坏之外)的事实确实存在,此前国家安全部向苏联外交部通报的关于破坏边界的情况完全属实。

    今年7月8日18点20分,自白令海峡方向,在阿拉卡姆切琴群岛上方大约1000米高度,出现两架美国歼击机,它们飞过恰普林角上空,消失在美国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上。

    18点50分,自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出现两架歼击机,它们在300米的高空飞过普罗维杰尼耶海湾。世纪角并消失在楚克奇半岛上空的西北方向。

    18点53分,两架歼击机自圣劳伦斯群岛方向越过苏联的国界线,消失在苏联阿纳德尔湾水域上空。

    19点20分,自阿纳德尔海湾方向,在大约1000米高度上出现两架歼击机,它们飞过阿琴角和世纪角,消失在圣劳伦斯群岛的方向。

    边防勤务。哨所。上等兵卡莫利科夫和上等兵鲁斯久洛夫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17日14点28分,在西北方向1000米高度飞行的两架美国飞机,侵入位于乌艾连镇的苏联边界线。14点30分,在杰日尼奥夫角以北12海里的地方,飞机做了一个掉头,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

    边防勤务在上等兵阿纳尼因的指挥下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20日15点29分,自北海道群岛方向,在500米高空飞行的两架美国飞机,侵入苏联边界线之后,出现在千岛群岛组成中的苏联塔菲利耶夫群岛上方。飞过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岛上空后,飞机掉头向西,15点46分,飞过南库页岛村庄的上空,然后沿着库纳希里群岛东南岸,消失在北海道方向。

    前哨部队军官古拉克,中尉戈卢布,驻守在千岛群岛的整个边防勤务部队,边防舰队军人和空中观察哨,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了观察。

    今年7月23日11点45分,两架美国飞机在恰普林角地区侵入苏联边界,11点50分在100米高度上飞过楚科奇角和普罗维杰尼耶海湾,此后消失在阿纳德尔湾水域的上空。

    12点的时候,这些飞机掉头,飞过普罗维杰尼耶海湾和楚科奇角上空,消失在阿拉斯加方向。

    哨所的军官科尔什上尉。萨维切夫中尉和拉夫连季耶夫中尉,上等兵留明和科斯久申,上士希霍夫采夫,边防勤务哨所和空中观察哨,都对飞机的飞行进行了观察。

    今年8月1日17点14分,两架美国歼击机侵入苏联国界线,在50米的高空出现在苏联的阿纳德尔湾水域的上方。在世纪角和楚科奇角上空飞过,飞机于17点25分出现在恰普林角上空500米的地方,此后飞向圣劳伦斯群岛方向。

    对飞机的飞行情况进行观察的有军官博罗达夫卡中校和切尔诺夫中校,哨所军官斯科科夫,中尉拉夫连季耶夫,上士波格兰斯基,下士别里卡列夫和库捷尔瓦斯,上等兵库里洛夫。贝科夫。库里岑。普柳斯基赫。波波夫,以及驻守在普罗维杰尼耶海湾地区的哨所全体人员。

    今年8月4日14点,自北海道群岛方向。在1500米高空飞行的一架美国双马达的轰炸机,在千岛群岛的阿努钦群岛地区飞行时,出现在科耶马卡伊基奥海峡上方。在飞过阿努钦。尤里和泽列内伊群岛之后,消失在东北方向。

    对飞机飞行情况进行观察的人员有:上尉古拉克,中尉斯莫连佐夫。博西亚科夫和驻守在阿努钦。尤里和泽列内伊群岛地区的边防哨所全体人员,以及边防舰队官兵和当地的居民。

    对今年8月27日9点45分在千岛群岛之列的伊图鲁普群岛飞行的美国“B-29”飞机的飞行情况,边防部队分队的勤务人员没有进行记录,也没有向苏联外交部进行通报。

    也是在这一天里,自8点23分到8点45分,边防哨所的勤务人员在有限的能见度条件下,根据马达的喧嚣声记录了不明飞机在阿努钦。尤里。泽列内伊。波隆斯基和希科塘群岛的飞行情况,并以1950年8月29日第С-4437号信件方式向苏联外交部进行了通报。

    对于美国空军上述一系列挑衅性行为,莫斯科一直保持沉默。直到9月4日,一架从旅顺基地起飞进行训练飞行(未装载炸弹或鱼雷)的苏联轰炸机遇到11架美国战斗机的围攻,并被击落,苏联政府才提出抗议。但遭到了美国的拒绝,其理由是击落轰炸机的飞机受命于联合国,因此美国不能接受苏联的抗议。为了谨慎起见,在外交部准备进一步的抗议照会前,联共(布)中央要求边防军对于苏联国家安全部和海军总参谋部提供的通报“再次进行核实”,以说明侵入领空的事件“是否属实”以及上述通报的“准确程度 ”。于是就有了上述斯塔哈诺夫中将的报告。不过,得到10月4日这份证实报告后,苏联外交部并没有提出新的抗议。这是一个十分敏感的时刻——美国军队即将越过三八线,而斯大林正在催促中国尽快派军队入朝作战。显然,莫斯科不愿在此时加剧美苏之间的冲突。

    然而,尽管苏联一再忍让退缩,美国军队还是在10月7日开入了北朝鲜。更有甚者,10月8日下午4时,两架美国F-80战斗机侵入苏联滨海地区领空作低空飞行,并对苏哈亚河地区距边境100公里的一个军用机场进行机枪扫射。对此,苏联的反应仍然极其平静:既没有派飞机升空迎敌,也没有使用地面机枪和高炮进行还击。

    直到10月9日22时45分,葛罗米柯才打电话给美国大使,要求两个小时后与他会面,向他递交照会。柯克声称自己患了感冒正在卧床休息,葛罗米柯只得同意在23点30分接见公使衔参赞巴尔布尔。[8](P917) 在与巴尔布尔会面时,葛罗米柯宣读了抗议照会,但巴尔布尔声明说,他不能接受这份照书,苏联必须向联合国提出这个问题,因为在朝鲜地区只有联合国的武装力量在行动。尽管葛罗米柯强调,对苏联机场进行的挑唆性扫射的是美国空军的飞机,美国人仍然坚持拒绝接受照会。在无可奈何的情况下,苏联外交部只好把照会寄到美国大使馆。然而,10月10日美国使馆通过外交邮件退回了这份照书,没有任何附函或文字说明。在归档的照书封页上只有苏联人的标注:“美国驻莫斯科大使馆于1950年10月10日11点30分通过外交邮件退回”。其实,被美国退回的这份照会用语既简单又温和,只是表明了苏联政府这样一个立场:“要求严厉惩罚袭击苏联飞机场的罪魁和期待美国政府做出保证:将采取必要的措施杜绝今后发生类似的挑唆行动 ”。

    美国空军采取的显然具有挑衅性的行动——作低空飞行的美国飞行员不可能看不到苏联机场的标志,很可能是在试探苏联的态度。在美国军队越过三八线以后,如果莫斯科想采取强硬立场,本来可以利用这次飞机扫射事件警告美国,甚至以此作为苏联对朝鲜战争进行军事干预的有力借口。但莫斯科表现出如此软弱的立场和谨慎的态度,充分表明斯大林宁可忍辱负重,也不愿在这个危急关头与美国兵戎相见。即使在10月19日美国承认对苏联飞机场的射击,是美军“空中领航错误和计算不佳的结果”,又通报说,“这架飞机的领航员已经被撤职,同时采取了相应措施对两名过失飞行员进行了纪律处分”,美国政府还表示“准备提供资金用于补偿给苏联财产造成的任何损失”时,莫斯科都没有做出任何反应,尽管空中射击给苏联造成了很大损失。

    由此可以推断,在美国军队尚未越过三八线时,斯大林极力鼓动中国出兵,并表示愿意出动空军给以协助,以便稳定朝鲜战局。但是,当美军已经越过三八线继续向北推进,而中国在出兵问题上又显得犹豫不决时,斯大林失去了信心。在这种完全没有制胜把握的时候,至少应该避免苏联与美国发生直接的正面的军事冲突。在这样的形势下,周恩来来到苏联要求其明确表态对入朝作战的中国军队提供空军支援,斯大林自然会采取推脱的态度。也正因为如此,当13日毛泽东再次通报中国陆军可以先行出动,但要苏联保证两个月后提供空中支援时,斯大林不得不明确表示,即使将来苏联空军出动,也不会进入朝鲜上空作战。这就是说,中国军队必须孤军奋斗。事实上,直到11月初中国志愿军向联合国军发起第一次进攻并取得初战胜利时,苏联空军才出现在鸭绿江上空。

    至此,关于中国出兵朝鲜的全过程应该说已经十分清楚了。当然,有关朝鲜战争的历史,还有一些未解之谜或不明之处,例如细菌战。战俘遣返问题等,但随着相关各国的档案文献不断披露,整个发展过程和大部分历史细节已经被研究者掌握,可以断定,最终“水落石出”的日子应该不远了。(沈志华)

史海回眸

钱学森的最后一次系统谈话
李肇星:邓小平是我的“博导”
钱学森当选科协主席的“曲折经历”

“航天之父”钱学森传奇
彭德怀为何不想兼任总参谋长
牌友邓小平

建国初期的扫黑风暴
1961年刘少奇湖南农村调查真相
开国前后的秘密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