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9凯的变化:中国和导弹防御——驾驭中美战略关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8:40:50
中国和导弹防御——驾驭中美战略关系

作者:王沛然


  中国当前的看法
  
  依据北京的观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战略核威慑的可行性及国际安全体系提出了根本性的挑战。在中国看来,其有助于美国促进其自身利益的能力而很少考虑甚至是不考虑其它国家合理的安全利益。而且,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强化了中国人对美国动机的忧虑:中国将被美国确定为未来的敌人。考虑到台湾问题,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尤为让中国人感到担心,这是一个只有可能加速中国战争的问题,而且中国担心导弹防御可能降低美国可能进攻大陆的阻力。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强化了对美国动机的疑虑
  
  中国的看法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的安全提出了重大挑战。中国官方以及学术界的广泛反应证实了这一点。导弹防御,在北京看来,从最乐观的方面看,中国竭力维持一支可行的战略威慑遇到了麻烦;从最悲观的方面看,中国的生存状态处于危险之中。但是,将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从评估中国综合安全观中分离出来困难是的,因为这仅是中国普遍而广泛怀疑美国动机的意见中的一个因素。
  
  中国的疑虑是美国不仅谋求主宰该地区,而且还要“西化”和“分化”中国领土并且削弱近年来中国日益增长的影响力,但是这样的观点的狂热已随着两国关系状态的好转而降温。虽然在过去三十多年中,经济、文化和人员往来等关系蓬勃发展,因为1996年中国在台湾沿海地区“试射”导弹,安全问题再次被提到美中议程的前列。虽然在三次布江会谈之后,两国关系有所发展,中国人仍担心美国把中国视为后冷战时代的“一个”敌人。1999年轰炸中国驻贝尔格莱德大使馆,EP—3事件以及布什政府号召强化美国与日本的安全关系,与此同时,还认定中国是一个“战略竞争者”,这些都没有被中国领导人和公众所遗忘。中国领导人几乎不怀疑五角大楼2001年9月30日《四年防务审查报告》中关于“(亚洲)地区出现一个有丰富资源的军事对手”的警告。尽管在“9·11”事件和随之美国全力以赴打击全球恐怖主义,中国仍然怀有很强的疑虑,美国谋求确保长期及压倒性对华战略优势。
  
  如同“9·11”事件及其余波将美国人关注的焦点转向了反恐战争,虽然不会必然转移对美国战略的挑战,但它们也将转移中国公众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注意力。实际上,考虑到“9·11”事件之后,美国外交倡议的方式似乎削弱了中国考虑创立上海合作组织和建立中俄战略伙伴关系的大部分战略成果,北京似乎愈发不确定自己对国际安全环境的影响力。恐怖主义和随之出现在阿富汗的情况,以及美国与中亚和南亚国家关系改善关系,引起了中国关于美国动机和变化中的地区力量平衡如何影响中国安全的讨论。政府缓和了让北京认为是“反华”的辞令,美国有关中国“合理的”威慑能力的相关观点,没有勾勒出更加明确的轮廓。
  
  中国认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削弱了国际与国内安全
  
  北京认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严重改变了核大国之间的平衡而且因此极大的削弱了国际秩序。北京认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刺激和加剧了亚洲的军备竞赛,而且遭到了南亚核军备竞赛及北朝鲜导弹计划的挑战。北京指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美国偏执与单边行动的证据。在国内,中国官员以及学术界经常引证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作为中国经济发展的潜在威胁,坚持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迫使中国将更大份额的国家资源投入军事现代化。
  
  中国人肯定担心美国就导弹防御问题与日本的合作。中国担心,东京成功地发展导弹防御将刺激日本再次军国主义化,同时也解除了北京打击美国驻日基地的能力,以及通过瞄准日本目标遏制日本与美国在台湾出现突发事件时的干预能力。但是,在进行与美国的此类合作中,日本的谨慎缓和了一些人的担心。当布什政府取消国家导弹防御和战区导弹防御计划的区别时,可以一眼看出对导弹防御的敏感。美国的措施引起了东京的讨论。关于日本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可能成为最近设想的美国层次性导弹防御系统一个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而且因而违反宪法所禁止的执行集体自卫权。日本领导人也对美国行为可能对中日关系造成的潜在影响保持敏感。
  
  美国的承诺并不可信
  
  即使美国还不准备宣布将部署何种系统,缺少明确体系构架使美国对北京的承诺打了折扣,导弹防御的目的不是为了控制中国的威慑。中国认为,即使有限的美国导弹防御计划也对其弱小的核洲际弹道导弹力量构成了威胁。依照此观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威胁使中国面对“核讹诈”而脆弱,例如20世纪50年代在中国没有发展核能力之前那样。同时中国也认为,凭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美国正迈向外层空间武备化,即使中国发展反卫星能力,也将使中国处于十分明显的不利局面之中。
  
  虽然中国受财政预算的限制及专心于优先发展经济,而且一些观察家相信美国将领先于中国反击手段的努力,课题研究小组指出,不应低估中国发展和部署反击手段的能力。中国主要的注意力放在经济发展上,这不会改变中国动用反击手段和非对称能力的可能性与可信性。而且,虽然课题研究小组成员认为,出现这些情况的概率非常低,除非中美关系转向势不两立的敌对,反对美国其它的反应包括中国与其它国家(诸如“邪恶轴心”国家)合作或者结盟,以及转让中国发展的反导弹防御技术在内。中国也可能更新其导弹,有些令人担忧的是,在极端情况下,中国援助巴基斯坦核技术。
  
  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的影响与反应
  
  中国认为,美国退出《反弹道导弹条约》违背中国安全利益,莫斯科的克制迫使北京收敛了自己的反应。缓和中国反应的另一重要因素是布什总统与中国进行“高层战略对话”的建议。迄今为止,实质性安全会谈受限于其它问题,令人瞩目的是对“反恐”的担忧。就战略稳定举行战略对话的建议极有可能消除彼此间的不信任,虽然双方必须有进行包括专家级,也许更为重要的最高级别会谈在内的实质性接触的愿望。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和台湾安全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台湾海峡一个威力巨大的潜在破坏因素。在过去十年中,冲突的机会更多了。在三维动力中,美国和中国是两个主要的军事矢量。台湾愈加成为一个不确定因素。引人注目的是,台湾考虑将“纯粹防御”原则改为“攻势防御”原则,同时充满活力的——但是说不上有争议的民×的兴起,以及历史上亲独立的民×进步黨的选战胜利在军事和政治上造成了巨大的不良影响。中国沿着海峡的军事集结瞄准了人心惶惶的台湾,遏制台北继续向这分离主义迈进,而且有助于潜在上大陆打击台湾的军事行动。同时美国新的政治选择凭借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利用防御性威慑和进攻性威慑潜在上给予美国军队更大的行动自由,坚定了美国坚决支持自身安全义务的决心,与此同时,提高了先发制人解决中国核威慑的能力。尤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给了中国更大的刺激,不仅是加强弹道导弹武库而且加速发展和部署远程陆地攻击巡航导弹和其它挫败弹道导弹防御的能力。这一以不同的能力及热情为特征的三边动态导致台湾海峡危险的、难以预料的背景。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更大的行动自由和台湾海峡
  
  克林顿政府和布什政府都认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使美国成为一个更加优秀、可靠的盟友。克林顿政府认为导弹防御提高美国对朋友及盟国承担的海外安全义务的可信度,因此首先遏制战争。布什政府中的一些人补充道,给予美国本土以及驻海外美军和盟国更多的保护,万一威慑失败战争爆发,美国拥有更大的行动自由。
  
  当涉及到保卫台湾安全或强化美国对华军事优势时,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拥有计划中的效果仍抱有疑问。在美中台三边动态中,导弹防御可能造成严重破坏,它将刺激或者鼓励各方升级冲突准备和谋划。依据中国的观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仅削弱了中国抵御核打击的威慑,而且自然会削弱中国核力量对提防美国华盛顿常规军事打击的限制作用,在未来,美国依然享有以庞大的核武库、先进的精确制导弹药和隐身技术为代表的绝对军事优势。如果北京依然担心随着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受到美国威胁机会随之增加,那么中国很有可能采取一切必要的手段维持一支可信的威慑力量。关于未来中国部署公路机动洲际弹道导弹,中国将非常有可能谋求部署突破美国任何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所需要的足够多的导弹或者反击手段。有一个严肃的问题,即导弹防御系统是否起到了潜在上促进了缓和稳定局面的作用抑或反之。
  
  台湾海峡的战争升级危险
  
  甚至当撇开在想定台湾海峡战局时,美军是否需要更大的行动自由这一问题,认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为美国带来的实质性与压倒性军事优势能够引起中国更加迅速地升级战争或者先发制人。中国有一个看法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提高了美国对其核设施进行先发制人打击的可能性,例如,因为那样美国在理论上更加容易抵挡任何来自中国弱小的力量的报复性打击,这会刺激中国尽可能完善其进攻选择,包括可能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完全投入现役之前对台湾采取先发制人的军事行动。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引起的此种战争升级趋势不是单方面的。一些中国人推测,随着防御性威慑和进攻性威慑新原则的出台,美国会考虑在台海冲突中打击中国的核力量。即使不完善的导弹防御系统将拦截打击美国的“漏网”洲际弹道导弹,这样的假设几乎有可能助长这样的思想,至少在中国发展足够数量的公路机动固体燃料导弹抵消美国的优势之前。但是其他美国及中国专家对美国军事规划者将在导弹防御上有必要的信心以此种方式依靠它们。
  
  最后,导弹防御在政治和军事上给台湾壮胆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虽然两岸经济联系不断密切(考虑到随之而来的取决于中国的“忍耐”),台湾的民×进程以及因而对国际社会对其尊重与信任的要求鼓励了其维护独立性。虽然执政的民进黨放弃了支持正式“宣布独立”脱离中国,它依旧拓展国际社会对台湾作为一个主权的、独立的国家的独立地位的正式承认的范围。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加上华盛顿模棱两可的承诺——如果台湾遭到大陆攻击,美国将开始援助台湾,这会起到鼓励台湾领导人的作用。实际上,台湾谋求美国提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不仅是防御大陆的导弹(许多人都对战区导弹防御系统防御大陆中短程导弹力量的效果持有很大的疑问),而且深化了美台军事联系。也就是说,到本文成文为止,台湾经济衰退以及台湾立法院对防务经费的拨款日益勉强证明有关导弹防御的支出,超出了以“爱国者”导弹为基础的点防御,正在打击台湾对导弹防御的热情。
  
  民进黨也号召台湾军方为备战与大陆的冲突而采取更具进攻性定位。台湾总统明确阐述了“攻势防御”战略,也就是说,“在台湾境外进行决定性会战”。台湾军方规划者效仿美国强调“积极进攻”的常规军事原则的努力令人紧张。依据美国的观点,凭借效仿美国进攻性战略,在台湾海峡危机中,台湾军方可能导致紧张升级更缺少约束力。
  
  美国—台湾就导弹防御进行合作是一个重要问题
  
  北京相信,对台军售,尤其是美国对台军售,起到了鼓励岛内臺灣獨立势力和潮流的作用,因此黯淡了台北与北京政治解决统一问题的前景。而且,中国也担心美国提供战区导弹防御系统把台湾纳入美国防御体系。北京怀疑布什政府取消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间区别的动机。对中国而言,在台湾部署任何得到美国支持的新型战区导弹防御系统将成为美国战略系统的一部分。这些趋于将台湾和美国军事系统合为一体的措施,包括卫星地面传输早期预警信息在内,将被北京视为美台重建1979年作为美中关系正常化的一部分而废除的美国—中华民国军事同盟,而且将可能引起华盛顿—北京关系高度紧张。
  
  改变不稳定的趋势
  
  美国导弹防御政策将对台湾安全以及美国和中国在台湾突发事件中的安全利益构成冲击。如冲突战略家指出,三边动态中的控制战争升级尤为困难。人们不应假设对话是解决严重安全分歧的万金油。不过,美国与中国就核武器和导弹防御以及其它与战略稳定相关的问题之间的对话能够有助于双方澄清担心,而且还可能在低于冲突或者至少是在核门槛以外控制危机。以相同的方式,美国也可就包括拟定议定书和报警行动程序在内的危机控制举行讨论。虽然关于军事危机控制,美国与台湾更密切的协作是审慎的,深思熟虑需要考虑与台湾建立直接实战军事联系包括的内容或者人们的看法,以及其可能的后果。
  
  一些课题研究小组成员强调一个特别具有讽刺意味的事,正像美国现在竭力废止与莫斯科相互确保摧毁的关系,它可能建立与中国引起核噩梦的关系。
  
  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潜在反应
  
  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结构体系的部署、美国军事/ 空间政策及美国合作降低威胁的措施,这三个关键因素将成为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反应的重要驱动力。一个的美国部署计划会使中国战略家相信,他们不必匆忙做出反应,而且在谋求反击措施之前,他们能够拿出时间来评估美国导弹防御的范围与效果。然而,尤其根据中国部署新型武器系统,从设计到投产需要很长时间的范式,美国长期缺少对这一架构与政策的明确限制将导致中国着手为出现“最坏情况”的局面而准备。这一危险可能成为中国所说的假设,一旦美国做出决策而且基本模块(例如,不同种类的先进雷达)到位,会促使华盛顿迅速部署以及扩大导弹防御系统。
  
  资金是中国潜在反应和美国反馈中的一个重要因素。自1978年鄧小平发起经济改革以来,虽然中国经济一直而且仍然面临重大障碍,但是中国实质性经济增长一直向前发展。但是中国的繁荣和科学技术方面的进步为战略核(力量)现代化以及发展反击现实或者预期中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新型进攻性武器提供了基础。因为对进攻者而言,总是仅有微小的经济优势,美国决策者的另一个思考是因为与中国进行新的防御/ 进攻军备竞赛对剩余防务预算的影响。
  
  而中国对导弹防御的反应将肯定受到经济因素的影响,资金将不是唯一的限制因素,相当数量的资源已经投入发展新武器方面可以证明这一点。当然,北京应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而选择的学说与战略将严重影响中国战略力量的规模与组成;那么提出了一个问题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配置的潜在上具有解决中国第二次打击能力的能力,其是否导致修正这一原则。
  
  在中国的战略选择中,建立一支利用技术预防和战术机动系统相结合的“精干现代化”的力量,以限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支持美国首先打击中国核力量的效果。其次,通过增加机动洲际弹道导弹和潜射弹道导弹的数量,虽然它们中的许多可能成为诱饵,执行确保最低限度威慑手段成为中国更加强有力的选择。有效的确保最低限度威慑手段需要关于中国力量结构有更高的透明度,使潜在的对手清楚对中国实施缴械式第一次打击的尝试不会成功。最终,在此阶段需要原则性变更,有限核威慑给了中国应对任何层次进攻的选择以及遏制常规战争升级到核战争的能力。但是,这一改变原则导致的政治义务将意义深远,被视为发出意欲主宰该地区的信号,因为任何称其核力量支持纯防御态势的宣告无法让人相信。
  
  采纳进攻性安全政策不只是令美国不安,而且还影响该地区国家,潜在上导致来自如印度和日本等其它关键性地区大国的反应。然而,中国也可能谋求以一支精干现代化力量作为过渡性(原文如此——译者注)措施。这一“等待观望”的方案将给北京专注于以未来修正研发计划的机会,同时调整部署应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实际发展。中国是否迈向更成熟的原则性变更很可能取决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发展情况,尤其是助推阶段拦截、弹道中段拦截与末段拦截体系结构的结合。
  
  强调我们的立论,即使没有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努力,中国正在进行的战略力量现代化努力已经历了一段时间。可实际上,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可能,而且其前景,对中国战略力量规划已经产生了意义深远的影响。而且这不只是现代化的规模与步伐,而且中国未来力量的技术和实战特征将可能受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影响。有一个超出本研究课题的问题应当提交给美国的决策者及分析家,因为他们正在推行发展和部署弹道导弹防御系统。那就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会引起未来中国战略力量使用多弹头分导重返大气层运载工具,而且如果是这样,是无足轻重还是举足轻重?中国将主动追求其它类型突防手段及非对称能力?而且面对潜在上消逝的威慑能力,尤其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将追求替代性投掷技术?美国导弹防御努力也会迫使中国把目前最低威慑原则改为更加强有力的、降低被动性的措施。换言之,除了中国获得多少能力以及多么迅速的问题以外,这也是一个它所得什么、能够做什么以及在何种情况下使用(核能力)的问题。
  
  令人沮丧的透明度
  
  出于政治以及军事上的原因,中国不想让别人认为(原文如此——译者注)其核威慑软弱无力。维持美国和其它潜在对手心目中关于中国弱小战略威慑力量的不确定性成为北京坚持不透明政策的原因。但是,正如所指出的那样,中国有一些想法,通过提高透明度,以增强新一代机动导弹发射平台的威慑效果。透明度也可以为未来国际军备控制努力服务。东亚仍然是核扩散以及核竞赛潜在性真实存在的地区。中国是一个关键因素。通过尝试与中国就指挥与控制以及核武器的安全与保险问题进行接触,而且谋求就可以核实的部署与演习限制与中国达成协议,美国能够帮助降低对地区稳定的威胁。在此方面,华盛顿将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整合为一个单一、层次性导弹防御系统的决策起到引起了中国怀疑美国目的的作用,特别是有关台湾,而且强加剧了北京非透明度的倾向。
  
  对中国强有力回应的地区性限制
  
  在某种意义上,中国将可能注意调整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应,尽量不破坏中国作为一个支持国际稳定与合作、爱好和平的国家的形象。如果中国反应过于激烈,该地区国家将会惊惶失措,而且加剧对中国有野心成为亚洲霸主的业已存在(虽然绝少公开宣称)怀疑。中国也汲取了苏美军备竞赛拖垮苏联的教训,谨慎对待被拖入与美国的自卫型军备竞赛。中国也意识到其反击手段对印度、巴基斯坦及俄罗斯的冲击。然而,如果中国最终相信其对美国的第二次打击能力处于摊派的危险中,中国将愿意冒险面对地区性敌对反应。北京可能认为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国家安全问题以及做出相应的举动。
  
  美国《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影响
  
  虽然人们认为中国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谈判期间制造了大量障碍,因为其正式通过,中国采取公开坚定站在支持《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立场上。而且,虽然中国本身没有批准该条约,它强烈批评美国保留重新进行核试验的选择。难以确定中国是否将批准《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但是因为美国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立场给了中国的批评以合适的基础,北京将可能继续其对《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的支持而且认为暂停核试验直至条约生效。
  
  也就是说,虽然大多数分析家认为,中国不可能成为第一个重新开始核试验的国家,北京仍为此承担了相当大的压力。鉴于俄罗斯仍然不停地发展新的核能力,而且按照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威慑能力发出威胁的观点来看,引起了中国对其核武器进行现代化努力。于是,如果美国这样做,中国很可能重新进行核试验。而且,在中美关系极端对立的情况下或者国际社会中其它一些根本性变化严重威胁中国的安全,中国可能会决定冒天下之大不韪重新进行核试验。
  
  地区性间接不良影响
  
  就中国战略力量规划而言,最新的《国家情报评估》认为,到2015年,中国将部署75~100颗射程能够打到美国的核弹头。根据公开的《国家情报评估》简报,中国也有能力在洲际弹道导弹搭载分导式(原文如此——译者注)多弹头是一个更加令人气馁的挑战,尤其是想到公路机动导弹这一点上。不清楚在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应中的《国家情报评估》预测因素是否仅局限在一定范围内,如果有人假设美国确实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那么美国对未来中国的部署情况的官方评估过于保守。虽然中国在保持最低限度威慑的同时开始着手准备反击手段,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引起“最坏情况”的观念会刺激中国进行原则性变更(如前文讨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损害中国的安全利益,没有这样可信的承诺,中国可能增加战略核力量的要求而且提高导弹应付战区突发事件(特别是台湾危机)的能力。因此,最终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体系结构将成为推动中国决策未来核弹头及发射系统数量的重要因素。
  
  南亚
  
  假设印度与巴基斯坦没有开战,南亚是最可能受到来自中国对美国导弹防御的消极反应的影响的地区。也就是说,连环效应的潜在性很高,中国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击手段激起印度的反应,反过来,印度的行为又引起巴基斯坦的反应。关键问题不是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是否加剧了连环效应,而是加剧的程度如何。印度和巴基斯坦拥有的核武器与发射器易受外界影响。中印巴三角关系中的重叠部分顶部的对抗性两级给建立稳定措施带来了极大困难。除此能够复发印度和巴基斯坦间的紧张关系,特别是在2002年春的高潮阶段,印度还认为自己是中国与巴基斯坦在核领域串通一气的牺牲品。这种因核能力不透明而造成的先入为主的需求也增加了三国的要求。而且还有担心美中关系整体状态影响中国合作的意愿,或至少是容忍中国资源对巴基斯坦核计划的援助。于是,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被视为恶化了印巴关系中“稳定—不稳定”矛盾的结果,在潜在上对美国国家安全利益造成了威胁。
  
  毫无疑问,从2001年底,中国对美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对缄默的批评被视为进一步证明了北京乐于就包括导弹防御在内的问题与美国磋商而不是对抗,这受到了包括南亚地区在内的亚洲各国的普遍欢迎。然而,引起人们重要关注的是,对新德里产生了不同的影响,有些人认为包括导弹防御在内,美国和中国的关系更加恶化,都不一定损害印度的长远利益。
  
  东亚
  
  在东亚地区,政府的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政策产生了不同影响。如前文所指,华盛顿合并战区导弹防御系统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令东京感到不安,因为这在日本引起了宪法和政治方面的问题,而且日本公众再次讨论源于与美国合作努力的日本导弹防御系统的接近程度将纳入美国系统之内。后“9·11”时代,北朝鲜在华盛顿心目中的形象是“邪恶轴心”的一员。最终,布什政府最终不愿继续克林顿政府开启的终止平壤导弹计划的谈判,直到2002年7月,才进行对北朝鲜的外交努力。在平壤随即发出愿意与美国重开谈判的信号的同时,北朝鲜与南朝鲜、日本的谈判已经重新开始,关于平壤核武器计划的争议再次完全破坏了北朝鲜外交。而且,总统2002年亚洲之行起到了修复华盛顿与东京和汉城关系的作用,该地区的意见是,在“9·11”事件之后,美国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政策在一定程度上能够让人理解,但是关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体系结构以及中国的反应的不确定性仍然是令人担忧的事。
  
  中国的扩散:汲取的教训?
  
  至少到目前,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可能导致中国触及向该地区或其它地区“无赖国家”扩散的水平线。因为中国重视与美国的关系,而且不愿因敏感技术出口而恶化与美国的关系,以及竭力维持自己在国际社会的形象,所以它难以急于打“北朝鲜牌”。即使感觉受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挑衅,北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和导弹投掷系统发展计划不会有助于中国地区安全利益,况且中国直言不讳地明确支持终结北朝鲜核武器计划。但是尽管北京宣称自己在停止朝鲜半岛紧张局势上已经起了“关键作用”,在旨在削减北朝鲜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的国际努力中,中国甚至能够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这样做明显符合中国的利益。如果消除了来自亚洲“无赖国家”的威胁,这将对美国最终部署的导弹防御体系结构的性质产生重要影响,而且因此会降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战略威慑的影响。另一方面,没有减轻对北朝鲜的担心会进一步刺激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更大的担忧。
  
  同样,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可能引起中国直接做出反应,加大对巴基斯坦核计划与导弹计划的支持;2002年末,中国颁布了新的出口管制条例强化了这一印象。不过,人们需要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印度战略核计划产生的“连环效应”牢记在心,在一定条件下,会激起中国对巴基斯坦更多的援助。
  
  结论与政策建议
  
  在过去几十年里,美国政策在很大程度上为东亚的稳定做出了贡献;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应当构筑为提高而不是侵蚀这一成绩。如果中国将核武库处于一触即发的状态,实质上部署更多数量的核武器对准美国及其盟国,或者将更多的资源投入军事现代化而不是改为它用,这无助于美国安全利益。简而言之,如果谋求——或者甚至似乎谋求——整个美国在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力量面前无懈可击,导致美国与中国接近你死我化的冲突中,在最大程度上引起中国更强大而且更加有效的动用军事力量作为政治工具的能力,代价不仅非常高昂而且有损于美国安全利益。
  
  因此,一个关键问题,美国决策者需要注意在考虑导弹防御的选择时,任何假设的措施或者措施的组合是否提高或者损害美国国家利益。一个单方面的答案(例如,“如果我们能够拦截弹道导弹,那就万事大吉了”)是不充分的。人们也必须考虑其它国家的整体反应以及对美国国家利益的影响。
  
  就俄罗斯而言,对此问题给予了高度关注。就中国而言,却不是这样。正当中国在以提高核导弹生存能力的形式为其战略威慑实现现代化,现代化的步伐和规模以及中国可能采取的步骤,所有都将受到是否美国看上去谋求解除中国第二次打击能力的严重影响。
  
  北京与华盛顿做出这样的判断是一件复杂的事。它包括了对如此难以估量的“关系状态”进行因式分解以及判断未来可能的方向。但是,在很大程度上,美国在这些问题上如何与中国相处将关系到双方领导人如何看待两国关系及其潜在性。
  
  只要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未来的明确形式以及所针对的焦点仍不确定,与中国达成“战略协议”将遭遇困难。这并不意味着美国在战略领域遗留不确定性,因为出于它不知道它能够做什么以及不能对它将来的行为做出理智的判断这些超越现实的理由。克林顿政府相对明确、有限的导弹防御计划难以向北京做出可靠的解释——不存在威胁。布什政府“层次性防御”措施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未来体系结构的因素上留有漏洞使任务更加具有挑战性。例如,当美国正在发展导弹防御激光技术,有限数量的拦截导弹对北京来说将不再是可信的承诺,或者有人认为对俄罗斯一样。利用外层空间进行战区导弹防御活动会使事态异常复杂。
  
  该问题另一方面,讳莫如深地掩盖中国战略现代化使得对该地区战略平衡的评估——以及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潜在反应——也让人难以捉摸。虽然中国看起来是以缓慢而谨慎的步伐对其战略力量进行现代化改造,但是这一努力的最终结果尚不得知。而且,它可以加快步伐。中国核力量面对俄罗斯和美国先发制人攻击的脆弱性,中国不可能允许有更高的透明度,至少是直到部署机动发射导弹使北京对自己的威慑更有信心。
  
  双方对彼此动机以及能力的不确定性促使了相互间的误解与怀疑。北京怀疑美国为了胁迫它而谋求解除中国的威慑。虽然华盛顿承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不针对中国,某一形式的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将有助于美国在未来冲突中对付中国。伊朗、伊拉克和北朝鲜当前被称为是组成“邪恶轴心”的国家,其他国家可能加入这一“行列”。例如,如果巴基斯坦因国内不稳定引起激进政治改革,其可能由一个对美国相当有帮助的国家转变为仇视美国的政权。虽然中国不可能进入这一范畴,如果台湾的紧张气氛在逐步升级,布什政府最近对中国的积极措施明显受挫,而且任何因担心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反应而产生的抑制将衰退。
  
  也就是说,依照美国的观点,虽然中国目前转变为敌国,但是中美关系骤然下降的可能性依然存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中国这一未来可能的敌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潜在性一定刺激了中国洲际弹道导弹,即使真诚的承诺适得其反。因此,我们回到美中关系整体状态是达成战略谅解以及信任的根本性因素的论点——台湾是关键。换一种方式,华盛顿面对的尴尬是,美国是否“容忍”中国的战略威慑,不会削弱它;或者美国是否应当谋求树立绝对优势甚至击败它。
  
  美国对中国国际地位崛起以及潜在威胁的看法(以及误解)使美国国内在对华新措施达成政治共识进一步复杂化。虽然中国当前的核力量以及现代化努力远远比美国与俄罗斯稳健,甚至这些努力被视中国为后冷战时代新敌人的人们引为例证。同样地,有关未来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规模与体系结构的抱负助长了中国的反美情绪以及强硬派推行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更加富有进攻性的反应。当然,各方援引对方对台湾的措施以支持自己的观点。
  
  整体对华双边关系,一个根本性因素
  
  中美关系整体状态将对就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问题影响与中国达成任何谅解具有根本性意义。如果损害了中美关系,任何双边或单边承诺都没有意义。军方间的交流对双方努力增强信任以及消除不信任格外重要,而且在两个月的间隙之后,他们约定重新开始受到欢迎。如果华盛顿认为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的、前途未卜的大国而不是一个假定的战略竞争者,对中美关系会更有好处。是否它能够这样做在重要的程度上依赖北京自身的行为如何。如前边提到的许多观点,台湾是双边关系中最严重而且潜在上极具破坏力的问题。台湾海峡两岸相互克制对稳定的美中双边关系至关重要。
  
  双边措施:灵活性,重要模式
  
  关于任何战略谅解前景,虽然双方都充斥着不抱什么期望的想法,华盛顿不应当允许这种想法限制自己的对华措施。在未来几年中,中国与美国将调整战略部署的关键轨迹。现在提出与北京进行具有实质性的严肃谈判影响有助于双方利益的趋势。
  
  为再次确保自己的核威慑不受威胁,中国可能谋求美国某种形式的保证,特别是维持与俄罗斯的外交平等。此种保证的形式可能多种多样;它会以相仿的声明或者公开的承诺形式出现。虽然中国不可能谋求任何的正式协议,相互克制的表述可能是要实现的目标。当然,有一个问题是这些措辞如何在现实或者观念上具有约束力——或者说是可以信赖。
  
  体系分散的承诺
  
  虽然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未来形式与针对焦点仍然具有不确定性,美国会清楚不(原文如此——译者注)发展哪些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体系结构以及技术(即,美国政府注定认为已经不可能的技术或者投资过高),因为它们开始清晰。如果,甚至在有限的时间阶段内排除一些更加具有挑战性的选择,这将在潜在上一定程度上促进双方的稳定承诺,尤其因为中国不担心别的而是一些导弹防御体系结构。例如,对明确取消的技术以及部署(例如,排除空间激光技术)的承诺可能助长了中国的核心忧虑。
  
  评估时间表
  
  美国部署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时间表可能对中国关系重大以及会决定它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的影响。例如,如果中国能够在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之前不失时机的部署自己的公路机动导弹系统,这也许会缓和北京的担心。美国应当评估与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关的影响以及中国核力量现代化的基点。承认美国导弹防御决策中的众多其它因素的重要性,不过,想到这一问题作为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部署的一系列问题被认为是促成中国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部署更稳妥的战略措施,鼓励中国更具透明度以实现一个更加肯定的安全环境。
  
  谋求中国更具透明度
  
  然而,理解承诺的困难,美国应鼓励中国应当在关于其未来战略部署方面更加合作,透漏没有国家导弹防御系统情况下的部署计划。通过这样做,中国会发出信号表达自己的意愿,不会明确增加导弹/ 弹头的数量,除非一定是其核力量受到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威胁。这样的谅解将构成主要军备控制的先例。虽然实现起来困难,与中国的调节措施会带来建设性结果。例如,美国与中国可以就一般导弹危险以及可以采取的措施启动讨论。
  
  美俄谈判:牢记中国
  
  当与俄罗斯举行战略谈判的时候,美国应当谨慎考虑就国家导弹防御系统与俄罗斯的承诺与协议对中国的意义。特别因为任何类似国家导弹防御系统对中国安全的意义远远超过了对俄罗斯安全的意义,北京将对被“排除”在莫斯科与华盛顿达成的谅解与协议之外保持敏感。公开的交流不是包治百病的万金油。不过,在努力修正中国是一个“被遗忘的核大国”的观念中,以及培养与北京达成更多的战略谅解,华盛顿必须特别留意处于套中的中国,完全通告俄罗斯,而且应及时这样做。同样的,中国也不应忽略与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中的其它成员进行国家导弹防御系统相关的谈判。实际上,也应当考虑利用联合国安理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促成对国家导弹防御系统进一步的谅解,特别是因为平息中国在双边讨论该问题时的不满。这样的结构也能够证明在促进更大的透明度方面具有价值。
  
  美中对峙:牢记俄罗斯
  
  牢记这样的可能性也很重要,如果美国选择“足够强大的”战略导弹防御解除中国的导弹,引发中美为战略平衡而进行军备竞赛,这会导致俄罗斯方面反思关于自身威慑的可信度。这不是本次研究的焦点,但是这却是一个重大问题,因为至少确保说起根据华盛顿和莫斯科间刚刚开始的友谊及其全部细节所产生可能的结果。
  
  艾伦·D·罗姆博格、迈克尔·迈克戴维德 编
  
  王沛然 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