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王恭从会稽还断句:小学语文常用标点符号归纳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05:13:20
常用标点符号用法简表
名称
符号
用法说明
举例
句号

表示一句话完了之后的停顿。
中国共产党是全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
逗号

表示一句话中间的停顿。
全世界各国人民的正义斗争,都是互相支持的。
顿号

表示句中并列的词或词组之间的停顿。
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的重要物质基础。
分号

表示一句话中并列分句之间的停顿。
不批判唯心论,就不能发展唯物论;不批判形而上学,就不能发展唯物辩证法。
冒号

用以提示下文。
马克思主义哲学告诉我们:正确的认识来源于社会实践。
问号

用在问句之后。
是谁创造了人类?是我们劳动群众。
感情号①

1.表示强烈的感情。
2.表示感叹句末尾的停顿。
战无不胜的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万岁!
引号②
“ ”
‘  ’




1.表示引用的部分。
毛泽东同志在《论十大关系》一文中说:“我们要调动一切直接的和间接的力量,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强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
2.表示特定的称谓或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
他们当中许多人是身体好、学习好、工作好的“三好”学生。
3.表示讽刺或否定的意思。
这伙政治骗子恬不知耻地自封为“理论家”。
括号③
( )
表示文中注释的部分。
这篇小说环境描写十分出色,它的描写(无论是野外,或是室内)处处与故事的发展扣得很紧。
省略号④
……
表示文中省略的部分:
1、用于引文中的省略
2、用于列举的省略
3、用于话语中间表示说话断断续续
这个县办工厂现在可以生产车床、电机、变压器、水泵、电线……上百种产品。
破折号⑤
——
1.表示底下是解释、说明的部分,有括号的作用。
知识的问题是一个科学问题,来不得半点的虚伪和骄傲,决定地需要的倒是其反面——诚实和谦逊的态度。
2.表示意思的递进。
团结——批评和自我批评——团结
3.表示意思的转折。
很白很亮的一堆洋钱!而且是他的——现在不见了!
连接号⑥

1.表示时间、地点、数目等的起止。
抗日战争时期(1937-1945年)
“北京—上海”直达快车
2.表示相关的人或事物的联系。
亚洲—太平洋地区
书名号⑦
《 》
〈 〉
表示书籍、文件、报刊、文章等的名称。
《矛盾论》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人民日报》《红旗》杂志
《学习〈为人民服务〉》
间隔号
·
1.表示月份和日期之间的分界。
一二·九运动
2.表示某些民族人名中的音界。
诺尔曼·白求恩
着重号
.
表示文中需要强调的部分。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要按照毛泽东同志倡导的方法,理论联系实际。
······
标点符号概述
标点符号是书面语言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它作为一种表达的工具,配合文字来表达人的思想和情感,有很大的功劳。
试想,如果在书面语言中没有标点符号会怎样呢?那么,我们的语文课本上将是一篇篇长长的字串,一篇文章或一段文章,谁能一口气读完呢?即使断断续续读完,是否就能读出所要表达的意思呢?你不妨读一读下面的两例文字:
1.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2.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读了例1,你可能理解它的意思,可是读了例2,恐怕你就不知道作者在说些什么了。现在我们加上标点符号变一变读法:
3.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4.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5.有粮不准卖,给八路军!
6.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7.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人多病,少财富。
例3到例5是从例1变化的。例3加了个问号,提出一个问题。例4加了叹号,句意明确,口气强硬。这一句是日本鬼子封锁解放区时,写在街墙上的一句口号。今天我们读了仍觉得它体现了日本鬼子的歹毒、霸道。例5则是在鬼子写的标语中间加了个逗号,你再一读,哈哈,真是气死日本鬼子。这一个逗号是抗日游击队员在夜里加上去的。加了逗号的标语和不加逗号的标语意思完全相反,这个小小的逗号作用可真不小。
再读读例6和例7,我们发现同是这十来个字,排列的顺序也没变,可意思却完全相反。原来是标点符号的位置变了,使句意改变了。例2有这样一段故事:从前一个吝啬鬼,请一位穷秀才为店铺写对联,上联是“养猪大如山老鼠头头死”,下联是“酿酒缸缸好造醋坛坛酸”,横披是“人多病少财富”。吝啬鬼是依照例6的方式念的,一时心花怒放,高兴万分;街坊的孩子们是照着秀才的指点,按例7的方式念的,气得吝啬鬼直翻白眼。
在口头语言中,我们可以根据说话人讲话的快慢、停顿、语气和声音的高低变化等来判断讲话人的语意和情感。如果把口头语言变成书面语言,那就必须靠标点符号来体现说话人的语意和情感了。比如,说话人问了一句话:“这是徐阿利同学?”如果记录在纸上没有这个问号而用了句号,那么别人来读这个问句时就变成了“这是徐阿利同学。”以为是介绍给人认识徐阿利的,这就改变了口头语言的实际语气和语意。
口头语言虽然有可供人的耳朵感觉的声音和语气,但也有比不上标点符号所体现的语意的地方。请看下面的故事:
一位老爷爷十分好读书,每天都读到深夜。小孙子也常常陪他夜读。这一天夜里祖孙俩正在读书,耳朵灵敏的小孙子突然听到院子里有响动,马上告诉爷爷:“爷爷,外面有人偷东西。”老爷爷对读书的要求十分严格,最忌分心。他见小孙子的注意力不在书本上,就严肃地说:“别分心!──把《老枪》递给我。”外面确实有人偷东西,小偷恃自己年青力壮,没把房中的一老一小放在眼里,听到小孩说“外面有人偷东西”时也没害怕,可是听到老爷爷说的话时,他吓得赶紧溜了。
今天,我们读了这个故事一定觉得可笑,因为我们一看到《老枪》就知道是一本书,有书名号框着。而在口头语言中,小偷听不出是书啊,他只听到“老枪”这个词,想到可以打死人的武器来了。从这个故事我们可以看出,标点符号可以起到口头语言所起不到的作用。
标点符号有哪些作用呢?标点符号在书面语言中被用来表示停顿、标明语气、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
一、表示停顿。例如:
8.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9.正是为了这个,表哥我才这么做的。
逗号表示句中的停顿,句号表示句末的停顿,停顿的位置不同,句意也相应发生变化。
二、标明语气。例如:
10.老师回来了。
11.老师回来了?
12.老师回来了!
13.站住!举起手来!
这四个句子带有各不相同的语气:例10是陈述的语气,述说一件事;例11是疑问的语气,提出一个疑问;例12是感叹的语气,表达说话人强烈的感情;例13是命令的语气,传达一种不可违抗的命令。
三、标出语词的性质或作用。例如:
14.我一听说是《大闹天宫》,高兴得跳了起来。
(六年制小学课本语文第十一册《我的心事》)
15.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小学《语文》第十二册《月光曲》)
16.花了整整27年,他终于编写成了一部新的药物书,就是著名的《本草纲目》。
(小学《语文》第六册《李时珍》)
17.一天下午,老师张指导员兴高采烈地对我们说:“告诉大家一个好消息,咱们有书啦!”
(小学《语文》第七册《珍贵的教科书》)
大家知道,例14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电影的名称,例15中的书名号标出了一首乐曲的名字,例16中的书名号标出的是一部书名,例17中的引号标出了指导员讲的话。
除以上三种基本用法外,个别标点符号还用于“修辞”和表达诗歌的形式美等。(在小学阶段暂时可以不去理解它们)
标点符号是标号和点号的合称。标号主要是用来标明词语的性质或作用,它们是引号、括号、书名号、破折号、省略号、着重号、间隔号、连接号和专名号九种;点号主要是用来点断语句,表示停顿和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逗号、顿号、分号和冒号七种。
常用的标点符号,按不同的用途分为五组:
第一组,表示句末停顿和句子语气。有句号〔。〕、问号〔?〕、叹号〔!〕。
第二组,表示句中停顿。有顿号〔、〕、逗号〔,〕、分号〔;〕。
第三组,表示提示和引用。有冒号〔:〕、引号〔“”〕。
第四组,表示插入、转折、注释和删节。有破折号〔──〕、省略号〔……〕。
第五组,表示特殊词语。有书名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