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皮五仁月饼怎么做:关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一些信息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11:37
关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一些信息
作者:大于    文章发于:乌有之乡    点击数: 251    更新时间:2009-12-11         荐   【字体:小大】
http://www.wyzxsx.com
关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一些信息
“人均收入”是一个地方经济发展状况的重要参数,对中国农村来说,现在小康水平的经济指标就有人均可支配收入6000元这一项。小岗村在这个问题是一直比较气短,所以今年分田单干30周年时,《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在《安徽小岗村试验土地自愿流转 人均收入倍增》的报道中一开始就写道:“一年越过温饱线,20年没过富裕坎”。这是相当长时期内,一拨又一拨参观考察者对中国农村改革大包干发源地——安徽小岗村的感慨和评价。听上去很尖刻,但也是令小岗人既难堪又困惑的实情。
让人鼓舞的是,报道接着说:随着推动土地流转、适度规模经营、发展合作经济、创新乡村治理模式等等一项又一项改革新试验的启动和深化,展现在记者面前的是一个正处在从传统小农经济走向现代农业、从城乡二元结构下封闭的旧乡村走向城乡一体化大趋势中开放型新农村的小岗村。正是这些新探索、新转变,让小岗村在近两年时间里,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摆脱了二十多年来一直停滞不前的状况。
安徽省财政厅副处级干部、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不幸去世后,在一些悼念报道中透露出有关小岗村人均收入由3000多元上升至6000多元的具体情况,如新华社在《让我们为他立座雕像——小岗村村民追忆村党委书记沈浩》的中说:
“村民们告诉记者,沈浩刚到小岗村时,小岗很穷,很乱。2003年全村人均收入只有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人心涣散,村里连续多年没能选出“两委”班子。村里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环境很差。这于“中国改革第一村”的名气十分不相称。”
在“新华纵横”《小岗送别好书记》节目中说:他一来的时候,存在着4个方面的问题,就是偏、穷、散、乱;到去年年底,我们小岗的人均收入,就是小岗村这一片的人均收入已经达到6600元。
在沈浩的带领下,6年来,小岗村不仅实现了人均收入翻三番的目标,村容村貌等基础设施到发生了巨大变化。
显然,沈浩在小岗村人均收入迅速提高中起到决定作用。这些作用在《小岗村的脊梁——追记安徽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中说得比较具体:
沈浩带着村里的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和“大包干”带头人到大寨、南街、华西等名村考察学习,转变思想观念。他把小岗村的发展路径归纳为“调整产业结构、发展现代农业,加快设施建设、发展旅游业,跳出小岗求发展、着力办好工业园”。他带领村民扩大优质葡萄种植面积,兴建大包干纪念馆,引进工业企业。他带领村民改善生产生活等基础设施条件,修路,打井,推塘,筑坝。
群众希望把村内友谊大道以东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方便村民生产生活。村民严金昌回忆说,一开始打算对外招标,建筑公司报价要好几十万元,沈浩召集村民开会算细账,决定由村里租机械、村民出工自己修。修路期间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起早摸黑,扛水泥、抬石子、拌砂浆。路通后大伙儿一算账,村里节约了近20万块钱,小岗村到县城比原先缩短了20多公里。
沈浩生前曾说:“过去分田搞大包干是改革,现在搞土地流转也是改革。”为了提高规模效益,沈浩在小岗村积极推动土地流转,目前已有3000多亩耕地实现流转。2006年5月,沈浩以优惠政策从安徽科技学院引进3名大学生,来到村里种植双孢菇。第一批来到小岗的大学生苗娟现在已是团县委副书记、村委副书记。她说:“是沈书记把我们吸引来的。”
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他在我们小岗的这六年,是我们发展最好的六年。正是他带领我们加快土地流转步伐,保证了招商引资企业的顺利进驻,又让小岗的土地焕发出了新的活力。”
2009年1月8日,小岗村与美国GLG集团、瑶海、天下一碗、从玉菜业签下四份投资大单------等等。
不过,对于小岗村人均收入的迅速增长也有一些不同看法。 如过去有报道说“安徽小岗村试验土地自愿流转 人均增收3000元”,有人质疑这样轻松的增收是不是正路?而且是不是可靠?特别是在《安徽小岗村书记沈浩施政6年 "梦想家"曾招来争议》中说到这样一些情况:
来自财政厅的沈浩,对政策反应敏锐。2004年底,当得知国家即将对“三农”增加投入资金后,他立即行动,向上级部门争取到了补助资金。
2005年6月,村里四幢楼房建起,每户自筹4万、村里补2万后,徐庆山等26家危房户,搬进户均160平方米的小洋楼。
此后,其他小岗村村民也找到沈浩,提出也希望得到补助盖楼房。
沈浩又争取到一笔补助资金,给每户补助2万至8万元。122户小岗村民,全部翻建了新房。目前,小岗村友谊大道两侧,鳞次排列着红顶白墙的两层小楼。
沈浩这些年为小岗村“输血”几何?小岗村党委副书记余谦不肯透露。不过他介绍,仅修通公路“小岗快速通道”,就花了1200万元。
严余山称,他了解到沈浩争取到一笔800万元的财政专款,作为小岗村发展基金。
最有意思的是把村内友谊大道以东的1.2公里土路修成水泥路,该文比前面的报道说得清楚一点:
真正让小岗人开始接纳沈浩的,是友谊大道延长线的修筑———这条800米长的水泥路,到村东就变成一条1.2公里的土路了。
大包干带头人严宏昌说,开始时沈浩打算招标,而工程报价最少也要58万元。沈浩请教他之后,决定组织村民自己修。村里请来了技术员,租来了机械,全村劳力齐上阵。
头几天,沈浩自己也上阵,一天干下来,一身泥巴一脸灰。路不到2个月就修好了,花费27万元。全村劳动力每人还赚了1000多块工钱。
这就是说,国家拿钱给小岗村修路,小岗村“自力更生”把路修了起来,全村劳动力每人赚了国家1000多块工钱。这每人1000多元当然计入了小岗村的“人均收入”。这样的好事摊到哪个村,那个村都可以很快小康起来,遗憾的是只有小岗村可以遇到,其它的地方不能不靠自己的自力更生去艰苦奋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