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井长丰酒店小姐照片:中国投入产出核算及收入法GDP数据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4:54:26
中国投入产出核算及收入法GDP数据2011-11-25 21:09

中国国家统计局目前并没有对外正式发布收入法GDP核算数据,只是在每年的统计年鉴中有地方GDP收入法核算数据。但是,我们可以通过国家统计局编制的投入产出表得出收入法GDP的四大组成部分数据。

上世纪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我国经济理论界和高等院校的少数同志开始研究投入产出技术,某些高等院校还开设了投入产出技术课程。

1974 年8 月,为研究宏观经济发展情况的需要,在国家统计局和国家计委的组织下,由国家统计局、国家计委、中国科学院、中国人民大学、原北京经济学院等单位联合编制了1973 年全国61 种产品的实物型投入产出表。

1980 年,按照国家统计局的要求,山西省统计局编制了山西省1979 年投入产出表,为编制全国投入产出表提供了经验。1982 年,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家计委共同编制1981年全国投入产出表(26 部门*26 部门),仅包括物质生产部门。随后编制了1983 年投入产出延长表。

1987 年3 月,为了适应改革开发的需要,加强国民经济宏观调控和管理,提高经济决策的科学性,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行投入产出调查的通知》,决定在全国进行1987 年投入产出调查,编制全国1987 年投入产出表。今后,每逢2、7年份编制投入产出基本表,逢0、5 年份编制投入产出延长表。第一张通过投入产出调查编制的中国1987 年投入产出表(118 个产品部门*118 个产品部门),即包括物质生产部门(101 个部门),也包括非物质生产部门(17 个部门)。

到目前为止,中国已编制了4张基本表,4张延长表。他们是1987 年表、1990 年表、1992 年表、1995 年表、1997 年表、2002年表、2005年表、2007年表。

投入产出核算在政策制定上曾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如1989年中国市场疲软、财政困难,加上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内经济和社会发展遇到了非常大的压力,当时国家统计局利用投入产出表进行分析和预测,向国务院郑重提出追加投资、调整操作力度的建议,得到国务院领导和决策部门的认可,产生了巨大的社会和经济效益。再如1992年价格改革,国家统计局利用投入产出表测算了石油、木材等十几种有关国计民生的重要物资价格变化对经济的影响,提出了几个价格改革方案,为国务院推进价格全面改革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迄今为止,我国可获得的最新投入产出表为《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的部分特点如下:

1.编表价格。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采用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编制,它等于购买者价格减去流通费用(包括批发零售附加费和运输费)。

2.进口和出口商品价格。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进口商品价格采用到岸价格加关税,出口商品采用离岸价格(一种购买者价格)扣除流通费用。商品进出口构成数据利用海关商品贸易统计资料编制,其中,扣减了来料加工装配进口和出口,考虑了来料加工装配出口的加工费。服务进出口构成数据主要依据国际收支平衡表及其有关资料加工计算。

3.废品废料部门的含义。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废品废料”部门所涵盖的范围与以往年份有所不同,它由两部分组成:一是《国民经济行业分类(2002)》中的“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二是投入产出核算中传统的废品废料部分。各部分的核算方法不同:“废弃资源和废旧材料回收加工业”部分,核算方法与其他工业部门相同;投入产出核算中传统的废品废料部分,总投入构成中的中间投入为零,增加值等于其销售值,增加值构成只包括营业盈余一项,其价值等于增加值。

4.电力部门总产出。由于现行的电力供应企业总产值统计中包括购电成本,因此,与2002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相比,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电力、热力的生产和供应业”列中,对本部门的中间投入包括了购电成本。

5.居民自有住房服务。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将居民自有住房服务视为一种物业管理活动,计入房地产业。

6.城镇居民对建筑业的消费支出。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城镇居民对建筑业的消费支出主要指居民住房装潢支出,属于建筑装饰活动,计入建筑业。

7.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中间使用部门提供的服务。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部门为中间使用部门提供的服务主要指行业性团体和其他社会团体提供的服务活动,如各类行业协会、联合会、商会、工商会、企业间联合组织、企业经理联合组织、综合性联合会、联谊会等的活动。

8.农林牧渔业营业盈余。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将农林牧渔业营业盈余作为混合收入的一部分,计入相应的劳动者报酬项中。

9.增加值数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增加值合计与2007年生产法GDP核算数据略有差异,主要是由进口关税处理方法不同、保险服务分摊、废品废料部门的特殊处理等因素引起的。

10.最终使用数据。2007年中国投入产出表中的最终使用合计扣除进口后与2007年支出法GDP核算数据略有不同,主要是因进口关税、来料加工装配进出口的处理方法等不同。

中国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缺陷

中国政府统计还没有形成协调一致的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体系。由于考虑了我国各政府部门机构设置和职能分工等现实情况,国家统计局制定的《统计用产品分类目录》和《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注释》与联合国统计司推荐给各国采用的《主产品分类》(CPC)和《全部经济活动的国际标准产业分类》(ISIC)分别都有不尽相同之处。

了解一点国民经济核算知识的人都知道,支出法GDP核算是分产品进行的,而生产法GDP核算是针对不同的国民经济产业或行业进行的。由于还没有形成统一协调的产品分类和产业分类体系,加之各自选取不同来源的统计数据进行计算,目前我国生产法GDP核算和支出法GDP核算的数据结果就难以相互验证,更难以把生产法和支出法两种方法核算出的GDP数据结果的差距控制在一个合理的范围内。

在中国政府统计尚未形成一个统一的有机整体的背景下,我国的投入产出核算还没能采取同联合国统计司所推荐的或加拿大统计局所采用的一样的部门分类、价格体系、调查对象、调查方案设计、编表方法和分析方法,尽管借鉴了日本投入产出表的某些编制方法,但也不及日本投入产出核算工作的规范和细致。目前,我国投入产出核算的主要缺陷如下:

1.部门分类。投入产出表的部门分类与现行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有所不同,投入产出表一般采用产品部门分类,即以产品为对象,把具有某种相同属性(产品用途相同、消耗结构相同、生产工艺基本相同)的若干种产品组成一个产品部门,根据产品部门的资料编制投入产出表。投入产出表采用的产品部门分类,真正实现了按货物或服务的属性归类,因而产品部门是产品的“纯”部门。

目前,中国的投入产出核算还存在分类粗及数据缺口的问题,分机构部门数据不完整。比如,加拿大2005年投入产出表最细的工作表(W)所包含的分类为:303个产业分类,172个最终使用分类,727个商品分类;日本2005年投入产出基本表的公布部门为:520个产品部门(行)×407个产业部门(列);而中国公布的2007年投入产出表最细的部门划分是:135产品部门×135产品部门。在“纯”部门假定下,中国的投入产出表(即使用表),未能测算贵重物品的获得减处置项,同时尚未测算服务于住户的非营利机构的消费支出,我国政府最终消费支出也尚未区分为政府对集体的支出和政府对个人的支出。

2.编表价格。我国投入产出表采用的编表价格是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与我国国民核算的价格相同,它等于购买者价格减去流通费用(包括批发零售附加费和运输费),与国际通行的基本价格不同,与SNA推荐的不含增值税的生产者价格也不同。根据1993年版SNA:

  基本价格=中间投入+劳动者报酬+其他生产税-其他生产补贴+生产者支付的运输费+营业盈余

  生产者价格=基本价格+不含不可抵扣增值税的产品税-产品补贴

  购买者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购买者支付的运输费+批发和零售贸易流通费

由此可见,我国GDP核算和投入产出核算所采用的生产者价格比1993年版SNA中阐述的生产者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这一部分,比1993年版SNA推荐的基本价格多出了购买者不可抵扣的增值税和其他产品税减补贴这两部分。

此外,我国目前尚未开展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不变价核算数据缺失。虽然2010年3月出版了《中国1992-2005年可比价投入产出序列表及分析》一书,但它主要是作为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我国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与增长方式转变”的研究成果而体现,与加拿大、日本等国家编制的不变价投入产出表相比,由于我们当前可依靠的价格指数严重不足,该资料不免凭借一些经验判断编制而成,缺乏规范性和透明性。

3.调查对象。我国基础统计的调查对象是法人企业。从美国、日本、加拿大等大部分发达国家的情况看,其基础统计的调查对象均为产业活动单位;即使在亚洲部分发展中国家,也都按产业活动单位进行调查。在现实中,一个法人企业常常包含不止一个产业活动单位,如果不加以区分调查,或者仅仅简单地把它们假定为只提供一种产品的“纯”部门,势必难以反映国民经济活动的真实面貌,更难以利用这种调查资料进行预测和为决策提供依据。

4.调查方案设计。我国的投入产出调查对减轻被调查对象的负担考虑不够。那些被抽中需要既填报投入构成又填报期间费用的大型企业的负担是很重的,而小型企业的统计力量明显不足以填报内容多、指标细、技术难度大的投入产出调查表。同时,全国性的调查方案下发较晚,被调查企业不能提前做准备,前期投入产出调查的宣传力度也不够。再者,投入产出调查和工业成本费用调查这两种调查数据不能相互衔接、配套和支撑。还有,原材料的分解及归类困难,分类方式过多又增加难度;城市公共交通业、管道运输业、仓储业、房地产业和居民服务业等众多服务业填同一种表,调查单位的许多数据资料由于没有对应项,只能填入其他项,势必影响对许多行业的结构分析。此外,对各省区市而言,流入流出的数据难以把握。

5.编表方法。现阶段,我国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生产法GDP为准的,投入产出核算分别以生产法GDP及其分行业增加值、支出法GDP各构成项数值作为它的控制数,主要起到细化GDP核算、为GDP核算提供一些比例系数以及服务于宏观经济分析等的作用,其编制方法不同于加拿大、美国等采用的、联合国统计司所推荐的、先编制出长方形的供给使用表然后用它推导出对称的投入产出表的方法,尚不能起到协调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GDP核算的框架作用。与此同时,编表方法不尽规范,编表过程不够透明,数据处理程序5年一变,投入产出部门分类常有变动,这些都对我国投入产出表的质量和功能造成了影响。

6.分析应用。我国现行的投入产出核算分析应用薄弱。国家统计局投入产出核算人员有限,主要从事投入产出调查方案的设计、布置及投入产出表的编制工作,基本上还没有开展投入产出分析应用工作。现有投入产出分析主要依托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的部分投入产出研究人员进行。

根据投入产出表中间使用部分,可以得到1987年至2007年主要编制年份的收入法核算数据。

1987年:收入法GDP为11424.0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201.55亿元,占比10.5%;劳动者收入5396.02亿元,占比47.2%;福利基金285.25亿元,占比2.5%;利润和税金3361.91亿元,占比29.4%;其他1179.35亿元,占比10.3%。

1990年:收入法GDP为17533.6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961.75亿元,占比11.2%;劳动者收入8191.83亿元,占比46.7%;福利基金474.07亿元,占比2.7%;利润和税金4592.61亿元,占比26.2%;其他2313.41亿元,占比13.2%。

1992年:收入法GDP为26644.2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3537.78亿元,占比13.3%;劳动者报酬12052.44亿元,占比45.2%;生产税净额3273.84亿元,占比12.3%;营业盈余7780.63亿元,占比29.2%。

1995年:收入法GDP为59448.0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7595.75亿元,占比12.8%;劳动者报酬27893.74亿元,占比46.9%;生产税净额7811.17亿元,占比13.1%;营业盈余16147.42亿元,占比27.2%。

1997年:收入法GDP为75704.07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0312.22亿元,占比13.6%;劳动者报酬41540.35亿元,占比54.9%;生产税净额10244.91亿元,占比13.5%;营业盈余13606.59亿元,占比18.0%。

2000年:收入法GDP为92346.88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4605.51亿元,占比15.8%;劳动者报酬49919.59亿元,占比54.1%;生产税净额13412.43亿元,占比14.5%;营业盈余14409.35亿元,占比15.6%。

2002年:收入法GDP为121858.90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18740.57亿元,占比15.4%;劳动者报酬58950.50亿元,占比48.4%;生产税净额17462.21亿元,占比14.3%;营业盈余26705.63亿元,占比21.9%。

2005年:收入法GDP为186256.06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28010.29亿元,占比15.0%;劳动者报酬77731.60亿元,占比41.7%;生产税净额25337.64亿元,占比13.6%;营业盈余55176.53亿元,占比29.6%。

2007年:收入法GDP为266043.81亿元,其中:固定资产折旧37255.53亿元,占比14.0%;劳动者报酬110047.30亿元,占比41.4%;生产税净额38518.72亿元,占比14.5%;营业盈余80222.26亿元,占比3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