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女儿 晋剧:从美国大学教育看中国高校改革——赴美高级访问学者考察报告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23:51:58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雷英杰 (07/10 17:24)
空军工程大学导弹学院  雷英杰
摘要:本文详细介绍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基本情况,如教育体制与专业选择、教学方式与成绩评定、学习方式与行为准则,以及高校图书馆等教育技术资源情况。通过对当前美国大学教育模式的介绍,分析了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过程中所面临和急待解决的一些问题,特别是如何与国际教育接轨的问题,提出由此所启发的有关思考。
笔者作为赴美高级访问学者,曾在美国内华达大学工学院计算机科学系进行访问进修。在此期间,除了与Looney教授就计算机科学和人工智能领域的若干课题进行合作研究之外,还利用美国大学良好的科研学术条件,特别是通达美国各地的高速Internet网络系统,通过访问美国数百所大学的网站,对美国高等院校的现行教育情况进行了研究;通过参加课程学习和研究生论文答辩,以及校园学术活动,系统地跟踪研究了内华达大学的教育情况。本文将就这些情况进行介绍,并结合我国高等院校教育体制改革的现行情况发表一些看法。
一、美国高等院校概况
美国从事高等教育的大学和学院遍布全美各地,正规的高等院校有3500多所,加上从事高职高专的社区学院,从事高等教育的院校数量高达5020多所。院校规模通常也比较大。多数院校招收研究生,面向世界各地,无论是公立学校还是私立学校。在美国,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并立,从教育的角度看,两者没有差别,只是经费来源、经营情况有所不同。有的私立学校的规模和名气远超过一些公立学校,有的已成为世界名校。美国名校中,排名靠前的院校常常是私立学校。我们以内华达大学为例,介绍美国高等院校的情况。
内华达大学在美国是一所中上等规模的公立学校,创建于1874年,有两个分校,在校学生35,000多名,其中约三分之一是博士、硕士研究生,来自全美50个州及全世界70多个国家和地区。学校有教师1500多名,其中讲师200多名,教授、副教授、助理教授1300多名,年度科研经费2.2亿美元。大学设有文理学院(College of Arts and Sciences)、工学院(College of Engineering)、农业生物与自然资源学院(College of Agriculture,Biotechnology and Natural Resources)、工商管理学院(College of Business Administration)、教育学院(College of Education)、医学院(School of Medicine)、法学院(College of Judicial)、继续教育学院(College of Extended Studies)、人文社会科学学院(College of Human and Community Science)、矿业学院(School of Mines)、新闻学院(School of Journalism)等,以及研究生院(The Graduate School)。此外,还有护理学校等若干专科学校。
各个学院下设有若干系,作为相对独立的业务单位,可独立招收本科学生和研究生,但须于与校招生办公室一起完成本科学生招收的入学资格审查工作,与研究生院一起完成美国境内研究生的招收录取工作,与国际学生学者办公室(OISS)一起完成美国境外的国际学生的招收录取工作和国际访问学者的工作安排。并对符合获得奖学金条件的学生以TA(Teaching Assistant)或RA(Research Assistant)身份发放奖学金。一旦学生获得奖学金,无论是TA还是RA,学校均免去学费(Tuition),并减免所选课程的学分费。其中TA的奖学金从系经费中支付,获TA的学生须经由系同意录取,每周必须完成教学辅导、批改作业或辅导实验等教学辅助工作20小时。RA的奖学金由教授从课题经费中支付,获RA的学生须经由教授同意录取,每周必须为教授工作20小时从事课题研究。教授没有固定的上班时间(office hours),教授往往将自己在办公室工作的时间计划安排预先公布在自己的网页上,或公布在自己办公室前的布告栏上。有的教授除上课外,干脆注明“有约会才到办公室(by appointment)”。但每个星期四下午都有系里组织的学术活动,大多是聘请其他大学的教授作学术报告,举行学术报告会或专题研讨会(colloquium talk),教授们一般都会很积极地参与。
美国大学里的教授通常分为三个级别:教授(professor或full professor)、副教授(associate professor)、助理教授(assistant professor)。一般来讲,教授和副教授已获得终身教职(tenure)。按照目前多数院校的晋升制度,一个助理教授必须首先从事为期5~7年的教学,才有资格争取“终身教职”。至于他是否能取得“终身教职”的提名,要由一个同事(本校教职员)组成的委员会投票决定。候选人的研究成绩及发表著作、学术论文的情况是十分重要的依据之一。享有“终身教职”是一个教学人员能够终身在大学工作的保证。一旦一个教学人员获得“终身教职”,除非所在院校的财政预算严重裁减以至危及所在系的存在,或者他本人严重道德败坏,否则,学校保证一直聘请他直到退休。推行“终身教职”制度,旨在维护学术自由,防止学校随便解雇发表不受欢迎或激进言论、或者主张非正统思想的教授,同时这一制度对助理教授争取早日做出成绩具有巨大的促进作用。
国内一些人认为美国的助理教授相当于讲师,其实这是个误会。在美国高等院校里,讲师每学期只负责讲授某一门或几门课程,一般只要具有硕士学位,经评估能胜任课程教学任务,就可以给予一年至三年的一个任期,并不特别要求在学术研究方面有出色的成绩,一般来说也没有资格申请终身教职,不可以招收研究生。而助理教授在任职资格方面,必须具有博士学位,特别是名牌大学的博士学位,除讲授课程之外,可以招收硕士或博士研究生做研究助手(Research Assistant),或者因研究课题需要而招收博士后,称为研究助理(Research Associate)或研究伙伴(Research Fellow),除了不具备终身教职资格和薪水较少之外,其职责和要求等方面与副教授相差不多。从本质上讲,助理教授是教授系列中的一个级别。
二、美国大学教育情况
美国大学的本科生课程旨在给学生奠定一个比较广泛的学业基础,同时让每个学生确定一项主修科目(major)。所谓“主修科目”指的是大学本科生为了获取学位(degree)集中攻读的科目。每个学生一旦选定主修科目,就将大量学习这一专业领域的课程,特别是在三、四年级(junior and senior years)更是如此。
美国大学生在开始攻读学士学位时尚未选定自己主修什么科目,这是十分普遍的情况。刚入大学的最初两年,本科生一般是从各系(department)广泛选课,即使有些大学生在入学之初确曾“声明”选择某项主修科目,后来也很有可能改变想法,转而攻读更感兴趣的其它科目。大学最初两年广泛选修的“公共课程”一般或其中大部分都是大学毕业所必须的。一般情况下,大学生在二年级(sophomore year)结束时才选定自己的主修科目。
在学生入校时,学校为每一个学生指定一名教师作为“导师(academic adviser,也称faculty adviser)”帮助学生选课、制定课程学习计划,并督促学生在学习中取得进展。除“导师”外,学生也可以找系里其他成员寻求指导。虽然可以得到咨询和帮助的机会很多,但在美国的教育体制下,必须依靠学生本身主动。换句话说,应该由学生本身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导师”虽然帮助学生决定应该选择那些“选修课(elective course)”,但是“导师”的责任是“帮助”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而不是“代替”学生做出决定。在大多数高等院校里,“导师”仅仅负责批准学生的学习计划和认可学生每个学期选课的数目。这个学习计划既符合学生获得学位的目标,也符合学校对获得学位的规定。学校要求全日制(full time)学习的学生每学期选课的数目要达到“全负荷”,即本科生12至15个“学分课时(credit hour)”,研究生12个“学分课时”。
到了研究生阶段,学习就趋于专业化了。学生需要将大部分时间投入到攻读学位的系里开设的专业课程,尽管还有一定的机动性,还可以选修一些感兴趣的其他领域的课程。研究生可以直接攻读博士学位(PhD program),一般需要4~5年,也可以只攻读硕士学位(master’s program)或先攻读硕士学位再攻读博士学位。
美国学校里的每门课程所规定的作业量非常之大,同时还有大量的课堂小测验(quiz)和大作业或课程设计(project)。这种教学方式,加上良好的教学基础设施、图书馆和实验环境,对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或实际技能,特别是对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是非常适宜的。
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的学年(academic year)从每年八月底或九月初开始,一直延续到第二年的五月或六月份。有的学校实行两学期制(semester system),有的学校实行三学期制(trimester system),还有的学校实行四学期制(quarter system)。大部分学生夏季不上学。一小部分学生利用暑期留在学校上夏季班,争取多得几个学分,以缩短正常情况下获取学位所需的时间。
1.如何评定成绩
一个学生完成学业的数量可以用“学分(credit或unit)”来计算,但完成学业的质量则要以“评分等级(grade)”来衡量。在美国,学习成绩之好坏关系重大。人们不仅以此衡量学生学业成就之大小,同时也以此把学生分成等级,互相比较。一个学生能否得到奖学金(scholarship)和研究基金(fellowship),本科毕业后能否被研究生院录取,甚至在找工作时能否得到录用,都在相当程度上与他学习成绩之好坏有密切关系。
老师在第一堂课会说明他所推行的评分办法。
2.几种评分办法
(1)等级评分法。美国大部分高等院校,及格的成绩可以分为四等:“A”、“B”、“C”和“D”,每个等级还可用“+”或“-”进一步细分。不及格的成绩则一概都评为“F”。另外还有“Inc.”或“I(Incomplete)”,这是表明学生没有完成规定的学业,但老师理解或接受没有完成的原因,允许再给学生一段时间(一般是下学期必须完成);如果到时该学生仍未达到要求,则成绩只能评为“F”,即“不及格”。
(2)固定成绩评分法。有些老师采用“按固定成绩评分(fixed grading system)”的办法,即到学期结束时,把学生所得积分点全都加在一起,按总分评出一个成绩等级。每次作业或考试都规定一个固定的积分点。一个百分之百正确的作业或考试卷可得100分,然后按各个学生作业或考试卷的百分比评出相应的成绩。90~100%正确可得A,80~89%正确可得B,70~79%正确可得C,60~69%正确可得D,而低于60%正确则一概不及格,成绩只能是“F”。按照这种办法评分,每个学生都会得到一个评分等级。
(3)成绩分布曲线评分法。还有一些老师则采用“按全班学生成绩分布曲线评分(on the curve grading system)”的办法。这种办法根据全班学生的成绩统筹评分,也即老师知道全班学生成绩之后才确定评分标准。举例而言,一次考试总共有100道题,全班的最佳答案答对其中的58题,最差答案只答对19题。根据这种情况,老师确定答对50~58题者得A,答对42~49题者得B,答对34~41题者得C,答对25~33题者得D,答对24题或以下者得F。采用这种办法,学生真正处于相互激烈的气氛下。如果全班学生都答得好,按照第一种办法有可能得A的学生,按照第二种办法也许只能得B或C。
(4)及格/不及格评分法。有一些课程可能采用一种及格/不及格的评分办法。这种办法不平定等级,只判定成绩——“满意(satisfactory)”或“通过(pass)”为及格,可得学分;“不满意(unsatisfactory)”或“不通过(fail)”为不及格,得不到学分。
3.积分点
美国的大学一般都采用以数字记录学生成绩的“积分点制(grade point system)”,其中最常采用的是“4.0积分点制”。A=每个学分得4.0个积分点;B=每个学分得3.0个积分点;C=每个学分得2.0个积分点;D=每个学分得1.0个积分点;F=得不到任何积分点。其计算方法如表1和表2所示。
表1   4.0积分点制
等级
每个学分所得积分
成  绩
A
4.0
杰出(Outstanding)
A-
3.7
优秀(Extremely good work)
B+
3.3
很好(Very good work)
B
3.0
良好(Good work)
B-
2.7
高于中等(Quite a bit better than average)
C+
2.3
中上(better than average)
C
2.0
中等、“满意”(Average, satisfactory work)
C-
1.7
中下、“尚可”(Almost satisfactory)
D+
1.3
不令人满意(Not good)
D
1.0
勉强及格(Barely passing)
F
0
不及格(Failure)
表2  如何计算平均积分点
课程
学分(按课时计算)
成绩应得积分点
该课程所得积分点
#1
3
x  (A)  4.0
12
#2
3
x  (B)  3.0
9
#3
3
x  (B)  3.0
9
#4
4
x  (C)  2.0
8
总数:13
38
平均积分点(GPA)= 各课所得积分点(38)/ 总共学分数(13)
= 38 / 13 = 2.92
所以,平均积分点GPA属于B-
4.特殊荣誉
凡在大学本科学习期间始终保持非同寻常的优秀成绩的学生,毕业时可授予特殊荣誉(special honors)。一般情况下,所授的荣誉均以拉丁文书写在学生的文凭上,诸如:cum laude(with honors, 授予荣誉)、magna cum laude(with highest honors, 授予最高荣誉)。许多大学和学院规定,平均积分点高的学生,必须参加“特殊荣誉班”或上“特殊荣誉课”,并写出一篇论述全面的研究论文或完成一项内容广泛的研究课题,才能正式授予此种荣誉。成绩出众的学生凡不愿意参加这种班或上这种课者,毕业时只能给予“成绩杰出”或承认其学业成绩优秀的其他称号。
三、美国大学的教与学
美国高等院校的教学方法,随课程类别和教师授课风格之不同而千差万别。在美国,教师对如何指导一门课程有相当大的自由。有时候,学生需要额外的帮助才能掌握学好一门课的本领。如果所选择的任何一门课程出现赶不上的危险时,务必要尽快找该课的授课教师或助教、或者找导师或外国学生咨询顾问、或者找校园里任何一种学业支助机构,以寻求帮助。这类学业支助机构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安排时间、更好地学习、完成书面作业和应付考试。在美国,寻求帮助并非是一种示弱的表现。事实上,教师和助教愿意学生带着问题寻求帮助。
学业支助机构使用各种各样的名字——诸如“学业技巧开发中心(Academic Skills Development Center)”、“写作中心(Writing Center)” 等等其他形形色色的名字。但是,万变不离其宗,他们的目的全是帮助学生学好各门课程。
1.课程学习
美国大学和学院的最主要教学方法还是课堂讲课。跟上教师课堂讲课进度的最好办法是每天坚持阅读,并且尽可能使得阅读的内容与教师授课的题目保持一致。对于学生来说,每学期都有大量任务必须按时完成,举例来说,要阅读教师指定的阅读材料和参考书、经常进行的考试和测验、写书面作业和论文、完成课程设计等,都必须在规定的时限内完成。
许多时候,教师授课往往与分组讨论密切配合,特别是当班级人数众多的时候,这种安排就更加经常。如果教师鼓励学生开展讨论,学生就应该积极投入。在我们国家,质问教师或向教师挑战被认为是一种不尊重老师的行为。但是在美国,这被认为是学生高度感兴趣、专心投入和独立思考的表现,说明学生处于良好的状态。在有些情况下,是否积极参加讨论甚至是学生成绩好坏的评定因素之一。正是由于学生们来自于世界上不同的国度,所以各个国家的人们对于一些事物如何认为和如何处理,都可以扩大其他学生的视野,从而使讨论丰富多彩。
现在,教师在课堂上大多使用电子教案,类似于国内高校建设的多媒体教室。教师的教案、教学要求、作业要求、考试要求及各种安排等信息,都可以在授课教师的主页上找到。每一个教室都有与校园网联接的计算机,教师授课时通过讲台上的计算机,直接调出自己的教案,利用投影仪,进行讲课。偶尔也有个别老教师喜欢用传统的方法授课。教室里的大黑板和粉笔已经是处于非常次要地位的辅助教学用具。
研讨课(seminar)实际上是课堂的小型化,其全部时间都是用于展开讨论。要求学生依靠自己的力量阅读和调研,在此基础上提出本人意见的陈述,在课堂上公诸与众。美国学生对于师生之间自由交流意见已经习以为常。积极参加课堂讨论往往是评定成绩好坏的重要因素之一。
许多课程,特别是自然科学方面的课程,需要进实验室(laboratory,简称lab)操作、做实验,通过实验室工作,把课堂学到的理论用于解决实际问题或进行试验。这一点,基本与国内教学方式类似。
有些课程明确规定学生写一篇“学期论文(term paper)”,通常简称“论文(paper)”。“学期论文”是所选定的某门课程或该课程某一方面的一个专题,以图书馆或实验室里的调研为基础,撰写一篇研究性文章。教师往往早在学期开始时就指定学生写“学期论文”,并规定在学期结束前不久交卷。学生在“学期论文”上所得的成绩往往在该门课程总成绩中所占比重很大。撰写论文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从事研究、组织和最后定稿,甚至写什么内容都需要仔细推敲才能够确定。
2.考试
几乎每门课程在学期结束时都要安排一次“期末考试(final examination)”。大部分课程在学期中间还有“期中考试(mid-term examination)”,另外在课程进行中间还经常举行小测验(quiz)。所有这些考试(examination,简称exam)和考查(test)的目的全在于确定学生是否真正完成了规定的学习,并掌握了授课内容。同时,考试也是对教师和学生共同的考验,看学生对所学课程的理解程度和理解深度。绝大多数考试都采取“闭卷考试(closed book exam)”形式,不准学生在考试过程中查阅书籍和笔记。偶而,授课教师也会采用“开卷考试(open book exam)”形式,甚至采用“带回家考试(take home exam)”形式,所谓“带回家”考试是准许学生有充裕的时间来认真思考和参阅资料,可以在规定的几天期限内答完考题。
大体上说,考试可以分为两种类型:客观知识考试(objective examination)和主观知识考试(subjective examination)。
客观知识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对某个方面的客观事实是否具备丰富的知识。外国留学生往往认为这种考试难度相当大。其实,他们很可能是通晓这方面知识的,但可能不熟悉或不习惯这类考试的结构体制,而且对于英语也不象本国语那样精通,难以区分英语中一些差别微妙的词义。在客观知识考试中,共有五种类型的考试题。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应付这五种考题:
——“选择题(Multiple Choice)”:在一批答案中,挑选一个或几个正确或合适的选项作为答案。
——“是非题(True or False)”:辨别一个答案是“对”还是“错”。
——“配对提(Matching)”:在两行字、词、句中,把其中意义相连、可以配对者联在一起。
——“识别题(Identification)”:识别一个姓名、专用名词或词组,并简单解释其意义。
——“填空题(Filling in Blanks)”:填充一个句子或词组中的空白部分,使之完整并正确。
主观知识考试。这种类型的考试也叫做“论述题”或“作文题(essay question)”。考试题要求学生写一篇作文,论述某个题目或答复某个问句。这种考试主要是测试学生组织和表述自己有关特定科目之知识的能力。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近年来在考试形式上也与这种国际通行的做法进行了成功的接轨。
四、图书馆
学校图书馆在美国教育中占有重要的位置,大部分大学和学院的图书馆都拥有丰富、全面的藏书和期刊。许多学校的图书馆都在学期开始时举办熟悉环境课(orientation program),向新生介绍它如何为学生服务、学生又如何利用其设备,并讲解借阅制度。由于学生入学后肯定要用大量时间在图书馆从事学习和研究,所以这些课程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有益的。此外,每个学生还应懂得,图书馆是学习之地,必须“保持安静”。为了让广大读者能够尽可能快速的找到自己需要的资料,所有图书馆都采用严格的分类制度(classification system)。图书馆的各种收藏(书籍、杂志、期刊、报纸、地图、微缩胶卷、录音录像制品等等)全都分类编号,各有一个“编目号码(call number)”。目前,美国的图书馆大多都采用计算机联网进行管理。
以内华达大学为例,在校园内的网络系统可以方便的检索图书馆所拥有的和作为会员单位所享有使用权的任何电子版期刊、杂志、书籍等资料,校园外的计算机只要按照图书馆网络系统的要求进行适当的浏览器设置,也可以享受与校园内计算机同样的服务。图书馆拥有几千台联网计算机,可供读者随时使用。美国的计算机网络系统非常发达,任何一台可以上网的计算机均可以经由Internet网访问全美任何大学、研究机构、实验室、政府机构等在网上公开发布的资料。图书馆一般采用“开架(open stacks)”服务,借阅图书的手续非常简便,只要凭事先办好的借阅卡就可以借阅任何书籍、资料。借书的数目一般并不限制,学生一般可以借用一学期,教师一般没有时间限制。但当有另外的读者需要借阅某一本书,而这本书目前已全部被借出去时,这时图书馆管理人员就会发email通知最先借走这本书的读者尽快还书,一般只限3天。
图书馆还提供其他服务,如复印、使用计算机软件、打印文档、借阅或观看录音录像制品等。借阅录像带、DVD或电影资料的时间一般只限于一周。图书馆在校园的许多地方都设有“还书箱”,还书时只需将书投进“还书箱”即可,图书馆管理人员会自动整理好所还的图书,并修改好计算机网络系统里相应的纪录。
五、行为准则
美国绝大多数大学和学院都制定“行为准则(honor codes)”,规定学生在校期间必须严格遵守,不得违犯。这些规则的主要精神是学生在学业上必须保持“诚实(honesty)”和“本人原创(originality)”,不得有作弊行为,也不得抄袭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美国高等院校对学业上的“诚实”和“本人原创”两词有自己的定义。
美国高等院校执行这些规则十分严肃认真,任何忽视这些规则的行为都被认为是不可原谅的。即便因为各国文化不同会对一些学习惯例有不同的理解,也决不能成为宽恕违犯行为的借口。所以,一旦学生产生什么问题或有什么疑虑,应及时找授课教师、导师或外国留学过问进行请教。美国有一句成语用在此处特别合适:“It is better to be safe than sorry(事先谨慎总比事后懊悔要好)”。
“作弊(cheating)”是一种不诚实行为。在美国的大学和学院里,所谓“作弊”是指在作业、测验或考试过程中,获得未经许可的外界帮助。举例而言,在考试或任何类别的考查过程中,你不能给其他同学提供信息和帮助,或帮助其他同学回答考题;你也不能接受别人提供的信息和帮助,或者让别人替你回答考题;不能运用来自未经许可渠道的答案;未经同意,不能把书和笔记本带入考场,也不能在考试过程中参考任何书籍或笔记(“开卷”考试除外);学生不能在考试之前设法弄到考题。在通常情况下,美国很少采用监考制度来防止作弊,诸如没有监考人等等。但是,老师和同学对任何作弊的迹象都很敏感。有时候,甚至学生用本国语言讲话也可能被认为有作弊嫌疑,也许此人仅仅是用本国语言向同学要一张纸或借一块橡皮。所以,学生应该随时随地自我注意,尽量防止被人怀疑。
“抄袭(plagiarism)”是另一种形式的欺骗行为。所谓“抄袭”是指在书面作业中没有自己的创见,而把别人的话语、词句或思想当作自己的来用。在美国,“抄袭”被认为是一种剽窃行为,在学业中这是不能容忍的。为了防止被别人认为是“抄袭别人的成果”,在逐字逐句引用别人著作或书面材料的一个段落、一个句子或者即使是一个词组,都应该加上引号,注明来源(原作者的姓名和所引用书籍的名称)。一般情况下,这种引用可以安排注脚予以标明。即使你采用“变换措辞(paraphrase)”的办法,把你引用的别人的话用你本人的语言说出来,引用的部分也应予以注明。
每个学生都有责任遵守学校规定的“行为准则”。一旦发现某个学生违犯规则,或是考试作弊,或是写书面作业或论文是抄袭别人的成果,该学生将会受到严厉的惩罚。
例如,如果某个学生被发现有作弊行为或抄袭行为,即使是初犯,也要受到下列处罚:(1)这一“作业”几乎肯定会评为不及格(“F”)。(2)这一“课程”也很可能不及格,成绩被评为“F”。(3)该学生甚至有可能被学校开除。
六、我国高校改革的思考
美国大学和学院走过的道路,特别是当今面向世界的教育,他们许多成功的经验和做法很值得我国教育界思考和借鉴。作者深切地感到,我国高等教育改革进程,特别是一些地方院校的改革进程,已变得越来越快,并已经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我国的研究生招生,根据一般惯例,考生需参加一年一度的5门课的研究生入学统考,总分达到国家录取分数线,各单科成绩满足相应要求,才可获得复试资格。这种运行了多年的考试制度为选拔优秀人才发挥了应有作用,有其一定合理性,但作者及许多同行认为,它已不适应我国目前研究生教育发展的需要,不适应培养创新人才的需要,而且在实践中也暴露出一些问题:比如5门考试定终身,大学四年学习总体情况究竟如何,以往工作经历和综合素质到底怎样难以考察。招生中常碰到这种情况,正式录取后一翻档案,某些学生不仅大学四年表现平平,甚至有不少红灯。鉴于以上原因,教育部及一些大学已决定改革了现有研究生招生制度,将着重点放在学生一贯的表现和大学期间的综合素质上。
参照国外教育经验,美国大学招收研究生通常考察4个方面的材料:一是GRE或GMAT等考试成绩,二是大学平均成绩单,三是两名专家的推荐信,四是学生自我陈述。通过这四种材料,学校可以较准确地把握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一贯表现,从而确定是否有继续培养的必要。国内许多大学的研究生招生改革,已吸收了美国大学的合理成分,将学生大学期间成绩单和专家推荐信作为重要参考依据,帮助导师了解考生的综合情况。新的制度更关注学生合理的知识结构和大学期间的整体表现,而非片面地局限于5门课程的考察,不仅有利于选拔那些具有创新精神和较强实践能力的优秀学生,而且使那些具有真才实学的学生和那些具有丰富经验的在职考生,不致因个别科目考试失误而失去继续深造的机会。
本人还极力赞成,目前可以继续扩大硕、博连读生的数量和规模,逐步乃至最终取消不能直读博士学位的限制,而改由学生自己选择受教育的程度,从而使我国学位教育制度进一步与国际接轨。
最后,本人还认为,我国教育界应进一步解放思想,在确保教学质量的前提下,进一步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以使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得到更快地繁荣发展,逐步减少乃至最后取消“计划”模式,因为我国教育的需求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期内,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国力的提升,持续保持十分迫切的强劲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