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薰蜡烛烧如何烧均匀:专题七 近代西方民主政治的确立与发展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0:37:49
 1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对于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马克思认为,“只有经过残酷的斗争和通过共和国的政府形式才能从君主专制过渡到君主立宪”。谈一下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答案提示:马克思这句话反映了英国资产阶级革命过程的曲折和反复及其发展的必然趋势。早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初期,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便颁布了《大抗议书》,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革命目标。但是在革命实践中,面对国王军的猛烈攻势,革命目标必须比预定的走得更远,必须用更加激进的手段去打击敌人,才有可能避免封建势力的反扑,才可能实现既定的革命目标。因此,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高潮中曾建立的共和国实际上只是夺取胜利的途径,而君主立宪制才是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的最终归宿。

    2.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被誉为“光荣女王”;当今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品行端庄,也深受人民爱戴。试比较她俩在英国政治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和所拥有的权力各有什么不同?

    答案提示:都铎王朝的伊丽莎白女王是实行封建君主专制统治的君主,拥有空前加强的王权,掌握行政权,并且控制着议会,因而也间接地控制着立法权和财政权。而今天的伊丽莎白二世在英国是“统而不治”,只是英国的国家象征。这些不同是因为都铎王朝时期,英国的专制王权不断加强,到伊丽莎白一世时达到鼎盛时期;而经过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后,英国逐渐确立起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王权走向了衰落。

    3.英国政治生活中的许多规定都是源于传统或习惯,请结合本课的学习或英国政治生活的实际,收集资料,来探寻某一政治制度或规定的历史渊源。

    答案提示:可以举课本中的例子,如l742年,沃波尔内阁的政策遭到议会反对,沃波尔辞职,创下了首相遭议会反对时应辞职向议会谢罪的惯例。所举的例子也可以不局限于本课内容,但要符合史实,又能够解释你所列举的英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些法律和规定。

    4.在英国l 9世纪30年代的议会改革运动中,工人阶级扮演了怎样的角色?改革后,直接利益的获得者又是谁?查阅资料,谈一下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在改革中,英国工业资产阶级主要的途径之一就是诉诸群众运动,一些地方还爆发了大量的工人斗争和暴动,因此工人阶级在此过程中的角色是支持者和推动者。但是改革后,工人阶级仍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这体现了英国资产阶级民主的历史局限性和阶级局限性,同时也说明当时英国工人阶级还不够成熟,缺乏科学的革命理论作指导。

    5.为什么会有人把内阁称做英国议会的“第三院”?

    答案提示:这是19世纪末英国所出现的“内阁专横”的政治格局。l9世纪70年代以后,议会的权力和作用开始缩小,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内阁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而下院只是“充当内阁登记机关”而已。并且,一部分立法权也直接转入内阁手中,内阁还篡夺了议会的财政权。伴随着政党组织的日益完善,甚至连议会通过投不信任票来监督和控制内阁的手段的效力,也变得极其微弱了。这样内阁权力开始膨胀,许多英国人称内阁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史学争鸣】   

    有人认为英国资产阶级革命就应该废除君主,建立共和国;而有人则认为只有君主立宪才是它的真正归宿。根据我们的学习,并结合革命后英国的发展状况来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答案提示:在英国资产阶级革命之初,资产阶级和新贵族便颁布了《大抗议书》,提出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革命目标,虽然在革命实践中曾经废除过君主,建立过共和国,但这只是达到英国革命最初目标的一种手段。而由于英国的国情、革命领导阶级构成等各方面的因素使英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这种政体虽然保留了国王,但却剥夺了王权,议会权力至上,代表的是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因此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此后英国发展的实践也能够证明它是适合英国发展需要的一种政治体制,如l8世纪英国首先开始了工业革命,l9世纪英国发展成为“世界工厂”等史实都能够证明这一点。

    【自我测评】

    结合史实,谈一下英国责任内阁制的形成、完善以及内阁所掌控权力的演变。

    答案提示:“光荣革命”之前,国王有一个最高的咨询机构——枢密院。“光荣革命”后,内阁逐渐取代了枢密院,成了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

    18世纪初,形成了国王不参加内阁会议,下院多数党领袖任首相主持内阁会议的惯例,并逐渐形成了这样的惯例:一旦内阁受到下院的反对,首相就要辞职向议会谢罪,或解散下院提前进行议会选举,由新成立的下院决定内阁的去留。l8X纪中叶,责任内阁制形成并得以完善,议会取得了对行政权力的监督控制权。

    19世纪70年代以后,内阁开始凌驾于议会之上,几乎垄断了全部的立法提案权,并掌握了一部分立法权、财政权,被许多英国人称为议会中的“第三院”。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既然1 832年已经进行了国会改革,为什么工人还要进行宪章运动?你知道这次运动的最终结果吗?据此谈一下你对英国民主政治的认识。

答案提示:工人阶级被排挤在政治权力之外;失败;是英国资产阶级内部的民主,具有局限性。

 2.在班级的民主选举中,你赞同口头表决还是秘密投票?为什么?

    答案提示:结合实际情况回答,并谈出相应的理由来证明自己的观点。

            2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结合当时美国的形势,思考联邦宪法制定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答案提示:美国成立之初建立的是邦联制度,这种体制只是把北美十三州组成一个松散的同盟,但在当时新生的美国遇到了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是国家无力偿还大笔的债务;其次是政府不能有效地促进国内外的贸易;再次,软弱的政府不能有效保护国家的安全。所有这些都使年轻的美国面临着政治体制的危机。因此,制定一部完备的宪法,强化中央集权,这在当时的美国已经是众望所归。就在这种情况下,美国制定了联邦宪法。

    2.民主派领袖杰斐逊称美国总统制为君主制的“新版”。谈一下你对这种观点的认识。

    答案提示:杰斐逊的这种观点只是从一个角度说明了美国总统制的特点。l787年宪法确立了美国的总统制,总统拥有最高行政权,兼任武装部队总司令;总统由选举产生,任期4年;总统对宪法负责,对立法有否决权;最高法院法官由总统任命。由此可见,宪法赋予了总统很大的权力。这是与制定宪法时美国的形势密切相连的,体现了统治集团迫切需要改变“邦联”制那种松散的体制,而急需加强中央集权,保护资产阶级和大种植园主的统治秩序,挽救危机中的美利坚合众国的愿望。

    但三权分立下的总统权力同样要受到国会和最高法院的制约,避免任何形式的独裁出现,实现了权力的制约和利益的平衡,美国的总统制成为有别于君主立宪制的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之一。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共和政体的确立,不能不说是美国人民对人类的重大贡献。

    3.你最欣赏的一位美国总统是谁?能简单介绍一下他的生平和政绩吗?

    答案提示:本题需要查阅资料,结合你平时所掌握的历史常识来做出回答,要先找出你最崇敬的美国总统,然后概括他的生平及其任总统的过程中所做的大事,并简单予以评述。

    4.美国的执政党是国会中的多数党吗?查阅资料,了解一下美国国会和总统的选举程序。

    答案提示:不是。美国的总统大选每4年举行一次,国会选举则每两年举行一次,美国总统选举实行间接选举制。首先由各州选民投票选出本州选举人(人数与本州国会议员人数相等),再由各州选举人同时在各州首府投票选举正、副总统。议员选举实行直接选举制。众议员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参议员最初由各州议会选举,l913年生效的宪法第17条修正案规定,参议员也由各州选民直接选举。

    【史学争鸣】

    有人认为联邦宪法是一部革命性的文献,有人则因其保留了南方的奴隶制度而对其进步性予以否定,请依据史实谈一下你的观点。

    答案提示:联邦宪法是世界上第一部成文宪法,其在权力结构设计中突出体现了所谓“制约与平衡”的原则,避免了绝对权力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资产阶级民主,为美国的长期稳定和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尽管这部宪法的内容没有否定南方的奴隶制度,而且还把5个黑人折合为3个人来计算南方各州的人口总数,从而给这部宪法打上了种族歧视的烙印,但它确立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和总统制共和国政体,巩固了美国的独立和统一,并且这部宪法深刻影响了欧洲反封建斗争,因此对这部宪法我们应该抓住其主流,即它仍是一部进步性的文献。

    【自我测评】

    1.有人认为美国的总统制一定比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进步,因为君主立宪制是封建政治制度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的延续。你是这么看的吗?请试着阐述一下你的观点。

    答案提示:我不是这样看的。英国的君主立宪制虽然保留了国王,但却剥夺了王权,国王统而不治,议会至上,代表的是英国资产阶级和新贵族的利益,因此其本质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是从根本上有别于封建君主制度的,因此英国的君主立宪制和美国的总统制都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基本政权形式,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特点,但两者的实质都是资本主义性质的。

    2.结合联邦宪法的内容和当时美国的形势,分析一下联邦宪法是怎样调和中央和地方、南方和北方、大州和小州之间矛盾的?

    答案提示:1787年宪法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大大加强,但各州仍保留了一些独立性,这样既避免了((邦联条例》的极端,又避免了中央集权的弊端,既把各州团结成一个国家,又发挥了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很好地调整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宪法规定,参议院的议员名额每州不论大小,均为两名;众议院议员名额则按各州人口比例分配,这样使大小州都享有了权利,避免了大州控制小州,协调了它们之间的矛盾;宪法还将黑人奴隶按五分之三来折合计算南方人口的总数,这就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南方大种植园主的利益,调和了南北方之间的矛盾。

    【材料阅读与思考】

    1.尼克松被弹劾是因为他违背了联邦宪法的哪些原则和规定?

    答案提示:1974年,尼克松妨碍司法审判、滥用总统权力、蔑视国会的传讯等行为违背了美国宪法中三权分立的规定和原则,破坏了立宪政体,因此遭到弹劾。

    2.你知道美国历史上还有哪几位总统曾遭到过弹劾吗?请简单介绍。

    答案提示:1868年约翰逊总统受众议院弹劾,在参议院未通过,继续任职;l998年,克林顿总统受众议院弹劾,在参议院未通过,继续任职。   

               3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自]789年以来,法国人民为争取共和制历经反复斗争,请查阅相关资料,弄清楚法国人民曾几次建立了共和国?历史上分别称做什么?

    答案提示:5次。l792年法国大革命中建立的法兰西第一共和国;1848年革命中建立的法兰西第二共和国;l870年建立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二次世界大战后于1946年通过宪法,成立第四共和国;1958年9月通过新宪法,第五共和国成立。

    2.法国仅以一票多数赢得了共和体制,说明当时除共和派以外的哪种政治势力也很强大?而这一历史特点在1785年宪法中又是如何体现的?

    答案提示:保皇派;宪法赋予了总统和参议院很大的权力,这使一些保皇派势力在当时政治上仍占据重要的位置。

    3.你知道法国的国歌和国庆日吗?请查阅相关资料,找出法国国歌和国庆日的历史由来。

    答案提示:法国国歌是《马赛曲》,创作于1792年奥普武装干涉法国的危急时刻。法国的国庆日是7月14日,l789年7月14日,法国人民攻占了巴士底狱,标志着法国大革命的开始。

  1879年,对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修改中定《马赛曲》为国歌,7月14日为国庆日。

    4.今天世界上有哪些国家实行的是君主立宪政体?请以近代英国和德国为例,对比两国

  君主立宪制度的共性和个性,并试着阐述其原因。

    答案提示:比利时、西班牙、加拿大、澳大利亚、约旦、尼泊尔、摩洛哥等国。共性:都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体制,但却都保留了君主。个性:英国国王统而不治,只是权力的象征,而议会至上;德国皇帝却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而帝国惟一大臣、在内阁中拥有绝对权力的宰相却只对皇帝负责。原因可以结合英、德确立君主立宪政体时国内的阶级力量的对比来进行分析。

    【自我测评】

    1.有人把“一票赢得”的法兰西第三共和国称为“不光彩的、从窗缝潜入的共和国”,甚至预言了其必将步第一、第二共和国的后尘,会很快夭折。但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却不断巩固,在历史上存在了70年,成为法国最“长寿”的共和国。结合本课的学习,想一想第三共和国得以“长寿”的原因。

    答案提示:法国人民为维护共和政体经历了长期的斗争,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民心;统治阶级惧怕人民的斗争,尤其在巴黎公社革命后,使其认识到帝制在法国已无立足之地;法国共和派力量的壮大和不断的斗争;法国已经进入资本主义全面大发展时期,开始向帝国主义过渡,统治者必须调整统治政策,以缓和垄断时期的新矛盾。

    2.议会民主政治在法、德两国呈现出明显的特点,请将两国的代议制度进行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和个性,并结合当时两国的政治形势来探究这些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

    答案提示:法、德民主政治都明显含有和国内反民主势力相妥协的内容;但是法国确立的是资产阶级共和政体,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而德国确立的是君主立宪制政体,皇帝拥有很大实权,主宰议会和内阁。法、德两国民主政治所呈现出的这些特点的原因是两国的反民主势力都很强大,但法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封建势力受一次次的涤荡,而且法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全面大发展时期。而德国的封建势力相对强大一些,由于长期的分裂使德国资产阶级成长缓慢,并且非常软弱,而在统一战争中,容克地主表现出了强大的威力。

    【材料阅读与思考】    

    梯也尔所说的“别的东西”指的是什么?“最可怕的革命”来自哪里?为什么会使其如此惊慌呢?由此可见梯也尔主张共和国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恢复帝制;人民的革命斗争;因为当时的法国刚刚经历了巴黎公社革命;害怕国内人民的斗争。

专题八  解放人类的阳光大道

1

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为什么说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的?

    答案提示:

    (1)从客观历史条件看,是不成熟的资本主义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的产物。19世纪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还不成熟,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还没有充分暴露,无产阶级在政治上尚未成熟,这种生产状况和阶级状况决定了圣西门等思想家提出的设想是空想的。

    (2)从主观认识看,他们不懂得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在社会发展中的决定作用,不懂得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的历史规律,不了解无产阶级的历史地位、历史使命和伟大力量,因而找不到改造资本主义社会的正确途径。

    2.“我立志选择最能为人类谋福利的职业。这样我的幸福将属于千百万人,我们的事业将悄然无声地存在下去,但是它会永远发挥作用,而对我们的骨灰,高尚的人们将洒下热泪。”

    这是十七岁的马克思在他的中学毕业试卷上写下的话。谈谈你读后的感想。

    答案提示:可从学习目的、选择职业、理想志向等方面去谈。

    3.我们应该从马克思、恩格斯身上学习哪些优秀的品质?

    答案提示:从国际主义精神、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崇高理想、坚持真理和为人类进步事业勇于献身的精神等方面去谈。

    4.在《GCD宣言》中,马克思、恩格斯一方面肯定了“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另一方面又说它产生了“它自身的掘墓人——无产阶级。”

    谈谈你对这段话的理解。

    答案提示:

    (1)可从资产阶级推翻封建社会统治、发展社会生产力、带来近代文明等方面谈其革命性的一面。

    (2)可从工业革命产生无产阶级、资产阶级的剥削本性、无产阶级的抗争精神谈其另一个方面。

    5.你认为当代阻碍“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主要障碍是什么?

    答案提示:可以从内部和外部两个方面加以分析。从内部条件看,当前各国的无产阶级力量极不均衡,经济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各国无产阶级在认识水平、组织形态等诸多方面无法达

成统一,使联合无法实现。从外部条件来看,当前国际格局正朝多极化趋势发展,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题,所以,无产阶级也必须遵从这一主题,符合世界发展的需要。

    【自我测评】

    《GCD宣言》中的哪些基本观点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为什么?

    答案提示:《GCD宣言》主要从资本主义社会矛盾、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规律、无产阶级政党、无产阶级使命等多方面进行论述,可以选择其中的某一内容加以论述。在表达主观认识的时候,要注意史论结合。

    【材料阅读与思考】

    1.怎样理解马克思和恩格斯在1 872年《GCD宣言》德文版序言中“这个纲领现在有些地方已经过时了”这句话?结合史实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提示:“过时”的原因:25年过去了。历史发展和形势变化较大。

    “过时”的表现:如公社已经证明:“工人阶级不能简单地掌握现成的国家机器,并运用它来达到自己的目的。”

    对“过时”的理解:有些地方过时,不是整个《宣言》过时。

    2.谈谈《GCD宣言》对今天世界的现实意义有哪些?

    答案提示:《GCD宣言》对今天世界的现实意义要从发展社会生产力、大力推进民主政治建设和积极建设精神文明三个方面阐述。

                       2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巴黎公社失败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答案提示:在19世纪70年代,不论生产力发展的水平还是无产阶级政治威信都还未达到可以铲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程度,资本主义正处于迅速发展时期。

    法国当时正处在两次工业革命之间,已经建立起来的大工业还属于蒸汽机时代的水平,小生产仍占绝对优势。这表明,法国资本主义社会制度还处在向上发展时期,经济发展水平也远远没有达到能够消灭资本主义制度的程度。因此,巴黎公社革命的发生并不是由于生产关系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上层建筑阻碍了经济基础的演变而爆发的,而是由于第二帝国晚期的腐朽和法国在普法战争中的失败以及“国防政府”的无能,激发了巴黎工人的义愤而引起的。

    2.第二国际和第一国际相比,在组织形式上有什么不同?  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答案提示:第二国际的组织形式较为松散,前期没有常设机构,后期建立起来的“执行局”也仅仅是个联络机关,这同第一国际有很大的不同。第一国际有一个作为中央领导机构的总委员会,加入第一国际的各国工人团体则成为它的支部。

    原因:(1)不同的历史条件和革命任务所决定。第一国际是在19世纪50年代末资本主义发生第一次世界经济危机和60年代初国际工人运动高涨的形势下产生的,目的在于建立一个摆脱各种机会主义宗派控制的真正的工人阶级战斗组织。第二国际则是在19世纪七八十年代资本主义处于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中建立起来的,主要目的在于为将来推翻资本主义的斗争而组织和教育工人阶级,因此对建立集中统一的领导机构的需求并不迫切。(2)第二国际建立前后,由于欧美工人运动广泛兴起,各国社会民主党普遍建立,各国的国情和面临的革命任务有相当大的差别,造成了统一领导的难以实现。松散的组织形式,对于各国社会民主党独立自主地领导本国工人运动是有利的。

    【自我测评】

    19世纪末20世纪初,国际工人运动的特点是什么?

    答案提示:

    ①随着工人阶级队伍进一步壮大,各国工人阶级政党纷纷建立,工人阶级有组织的斗争明显增加。

    ②合法性斗争成为主要形式。

    ③工人斗争更多地集中在经济方面,经济斗争已多于政治斗争。

    ④主张以渐进的、和平的方式实现社会主义的学说兴起并流传开来。在专制主义盛行的俄国、在同第二国际机会主义斗争中,产生了列宁主义。俄国继法、德之后成为国际工人运动的中心,其l905年革命结束了资本主义的相对“和平”时期,成为十月革命的“总演习”。

    【材料阅读与思考】

    1871年马克思对巴黎工人的评价与1 870年是否矛盾?说明你的观点。

    答案提示:不矛盾,因为当时的历史条件还不足以进行无产阶级革命。但是,当巴黎工人迫于形势,自发地发动起义建立巴黎公社、进行无产阶级专政的尝试时,马克思肯定了巴黎工人阶级的首创精神。

                     3问题解答 

    【学习思考】

    1.  俄国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建立后,对外宣布:“要恪守我国同其他大国结成同盟的义务”,“将竭尽全力……去赢得战争的最后胜利”。当时很多入认为:要保卫俄国革命的胜利果实就必须首先保卫国家,所以继续参战是合理的选择。对此观点,你的认识如何?

    答案提示: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战争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给俄国人民带来的危害、资产阶级坚持战争的真正目的(结合上面列宁的话)来做分析,指出俄国二月革命的最大成果是推翻了罗曼诺夫王朝,完成了资产阶级民族革命。

    参考资料:列宁指出,革命向前发展的一个重要阻碍在当前是革命护国主义。很多人认为,继续战争是为了保卫革命。而资产阶级也正是利用这一点来转移群众的斗争视线,把人民对临时政府的不满引向外部,同时以进行战争为名加强反革命纪律,组织反动武装力量,伺机镇压革命。列宁要求全党耐心地向群众作解释,说明当前的战争仍是帝国主义性质的,只有政权转归苏维埃才能以民主的和平结束战争。

                                 ——选自徐天新王编:《世界通史.现代卷》

    2.对于俄国革命爆发的原因,列宁曾精辟地指出:“如果没有战争,俄国也许会过上几年甚至几十年而不发生反对资本家的革命。”谈一下你对这种观点的理解。

    答案提示:俄国革命爆发前,俄国的帝国主义具有浓重的军事封建色彩。虽然资本主义垄断组织在国民经济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在农村仍保留着大量的封建农奴制残余。为了满足垄断资本追逐高额利润的需要,沙皇政权采用军事手段推行对外扩张和瓜分世界的政策,向中国、伊朗、土耳其等国和巴尔干地区输出资本,掠夺资源,镇压当地民族解放运动,充当起世界宪兵的角色。而由于实力不足,俄国又不得不依赖外来资本,因此备受西方帝国主义国家的剥削和制约。这样,俄国帝国主义同西方帝国主义国家间的矛盾、国内垄断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矛盾、沙皇专制制度和农奴制残余同人民大众的矛盾以及俄罗斯民族与其他少数民族和被奴役被压迫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与人民之间的矛盾错综复杂,使俄国成为帝国主义各种矛盾的焦点,成为帝国主义链条中最为薄弱的环节。但是,只有使这些矛盾最终激化,才可能使之成为俄国爆发革命的力量,所以,俄国革命需要一种催化剂,能把上述矛盾交织融合在一起,加速俄国革命的最终爆发。l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俄国的加入,不仅使其陷入了空前严重的危机之中,也为无产阶级掌握政权打开了方便之门。在经济上,俄国农田荒芜,企业倒闭,经济濒于崩溃,国家债务从1913年的88亿卢布增到1917年的500亿卢布。在政治上,俄国出现政府统治危机,在战争的头两年就换了四个内阁首相。所有这些引起了劳动大众的强烈不满,这样俄国革命爆发的催化剂就产生了。因此,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加速了俄国反对资本家的革命的到来。

    【自我测评】

    结合本课所学知识,谈一谈你是怎样理解十月革命开辟人类历史新纪元的?它对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有何影响?

    答案提示:十月革命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无产阶级领导的社会主义国家,为把俄国改造成为社会主义强国和实现国家现代化创造了重要前提。十月革命的胜利冲破了世界帝国主义阵线,在一个大国推翻了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这就为国际无产阶级树立了斗争的现实榜样,开辟了无产阶级革命的新时代,同时也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实践指导力量。

    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对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影响:①使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看到了民族解放的新希望。他们逐步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知识分子。李大钊高举社会主义的旗帜,颂扬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从此,中国的先进知识分子,用马克思主义为精神武器,教育和组织人民,将革命推进到一个新的时期。②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影响下,五四爱国运动促使新文化运动发展到宣传马克思主义的新阶段。③列宁领导的共产国际对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给予了很大帮助。④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是暴力夺取政权,中国的共产党人在大革命失败后自发地走上了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最终在南昌起义中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

    【材料阅读与思考】

    背景介绍:

    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时,俄国缺乏进行大规模和长期战争的经济基础,且军事指挥无能,

装备落后。可是俄军拉开的战线却很长,北起波罗的海,南至高加索,同时与德、奥、保、土四国厮杀,完全是一场消耗战。这几年的军事开支,超过以往一百年来军事费用的总和。世界大战给俄国带来了空前深重的灾难,人民渴望和平。可是,无论是沙皇或是二月革命以后的资产阶级政府,都要把这场绝望的战争打到“最后胜利”为止。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协约国帝国主义腾出手来,加强了对苏俄的武装干涉。1918年底,干涉军达到30万。同时,它们加紧协同并组织俄国境内的反革命武装,对苏俄发动了三次大规模联合进攻。

    下面两则材料反映的就是苏维埃政府对待这两场战争的态度,请认真阅读材料,结合上面的背景知识和本课所学内容探究所给问题。

    历史材料:

    材料l:(俄历)10月24日的革命所建立的、依靠工农兵代表苏维埃的工农政府,向一切交战国及其政府建议立即就公正的、民主的和约开始谈判;本政府认为,一切交战国中被战争弄得精疲力竭、困顿不堪、痛苦万状的工人和劳动阶级的绝大多数所渴望的公正或民主的和平,即俄国工人在推翻沙皇君主制以后用最明确的、最坚决的方式要求的和平,就是立即实现的不割地、不赔款的和平。

                         ——《和平法令》,选自《世界通史资料选辑》(现代部分)

    材料2:1918年9月2日,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宣布全国为军营,提出“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战胜敌人”的战斗口号,并采取一系列重要措施把国家生活完全转入战时轨道。

                         ——选自卢文璞主编:《世界现代史(1914—1945)》

    【问题探究】

    1.上述材料中提到“1 0月24日的革命”,是由哪个政党领导的什么革命?

    答案提示: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俄国布尔什维克党。

    2.新成立的苏维埃工农政府对帝国主义战争抱何态度?反映了哪个阶级的意愿?

    答案提示:反对一战,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反映了工农大众的意愿。

    3.材料2与材料1相比,对待战争的态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试分析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

    答案提示:材料1中,苏维埃工农政府反对帝国主义战争,要退出帝国主义战争。材料2中,苏维埃政府要打败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保卫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果实。出现这种变化的原因是由两场战争的性质决定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帝国主义的掠夺战争,而帝国主义对俄国所进行的三次武装干涉是为了将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扼杀,是一场侵略战争。因此,要巩固新生的社会主义政权,就必须打败帝国主义的武装干涉。

    4.结合政治课所学内容,谈一下你对于“维护和平”、“反对战争”的认识。

  答案提示:当代世界影响和决定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全球性根本问题是和平与发展两大问

题。在新的世纪,要和平、求合作、促发展已成为时代的主流。和平是相对于战争而言的,它是一种没有战争的社会状态,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是人类世世代代追求的理想与目标。在国际关系中,和平问题就是维护世界和平,防止新的世界大战,特别是核大战的问题。教师可以鼓励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如书籍、互联网、影视等)搜集资料,表述自己的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