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恒纪元戒弓手技能槽:历史上的今天(1月2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8:41:29

历史上1月2日这一天发生了哪些大事?

 

历史时段:1492~2005

 

更新时间:2016-1-2  

收复失地运动

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一世投降,西班牙统一,始于718年的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唐绍仪

1862年1月2日,唐绍仪出生于广东香山县。唐绍仪字少川,清末民初著名政治活动家、外交家、清政府总理总办、山东大学第一任校长,中华民国首任内阁总理,对维护中国主权、外交权益及推进民主共和均有重要贡献。 

沈钧儒

1875年1月2日,沈钧儒出生于浙江嘉兴。沈钧儒字衡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中国民主同盟的创建者和领导人。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钧儒先后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为建立人民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黄子卿

1900年1月2日,黄子卿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槐子岗村。黄子卿是物理化学家和化学教育家。从事过电化学、生物化学、热力学和溶液理论等多方面的研究。精确测定了热力学温标的基准点——水的三相点,并在溶液理论方面颇有建树。他毕生从事化学教育事业,不遗余力地培育人才,是中国物理化学的奠基人之一。 

迈克尔·蒂皮特

1905年1月2日,迈克尔·蒂皮特出生于伦敦。蒂皮特是20世纪英国著名的现代作曲家,35岁左右引起世界关注,在音乐界可算大器晚成,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布里顿齐名。蒂皮特的著名作品有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歌剧《仲夏结婚》、四部交响曲以及大量舞台音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

1912年1月2日,河北滦州新军王金铭、施从云、孙谏生等起义,次日宣布独立,成立北方革命军政府。起义军乘火车直扑天津。袁世凯调兵堵击,5日晨战于雷庄。8日,总兵王怀庆击败起义军,王金铭、施从云、孙谏生等均战死,起义失败。 

受禁酒令鼓舞,妇女纷纷出动捣毁啤酒馆,流血事件时有发生

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发售酒类的《沃尔斯特法令》在美国生效。

1920年1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颁布新法令,废除文言文,使用白话文。这一法令使“五四”白话文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

1923年1月2日,中国国民党公布了自己的《党纲》。《党纲》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两部分,阐明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基本内容。 

日本侵华期间,日本兵在东北砍杀中国人的情景

1932年1月2日,日军占领中国的锦州。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至此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 

宣传团在河北固安县进行抗日宣传

1936年1月2日,平津学生组成的“平津南下扩大宣传团”分别从北平、天津出发,沿平汉路南下,到农村扩大抗日宣传。各校宣传团成员多为“一二·九”运动中的积极分子,共计500人左右。下旬,宣传团在保定等地被军警包围,被迫返回北平和天津。

1937年1月2日,英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一个所谓“君子协定”,双方保证维持地中海现状,相互尊重在地中海的利益。这是英国对法西斯强盗实行“绥靖”政策的产物。三年后,德意法西斯进攻英国,英国大伤元气,几乎沦亡。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中国军队在长沙城中攻击前进

1942年1月2日,日军向长沙发起进攻。第九战区命令第十军固守长沙,其余各部则以长沙为目标,分别从南、东、北三个方向作“求心攻势”,围歼日军。经过10余天苦战,第三次长沙战役结束,日军伤亡达5万人,内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遭到了惨败。

1943年1月2日,日军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数万战俘遭到日军杀害。 

罗盛教

1952年1月2日,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在朝鲜平安南道冒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三次跳入冰窟中抢救落水朝鲜儿童崔莹而不幸牺牲。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他追记特等功,授予他“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模范”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授予他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 

南斯拉夫首都贝尔格莱德

1955年1月2日,中国与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现塞尔维亚共和国)建交。塞尔维亚位于欧洲巴尔干半岛的多瑙河流域,首都贝尔格莱德。 

月球-1号

1959年1月2日,苏联发射的世界上第一个月球探测器“月球-1号”从月球旁飞过进入绕日轨道。“月球1号”是苏联、也是人类发射成功的第一个星际探测器。它是一系列以“月球号”命名的探测器中的第一个成员。1959年1月4日,月球1号从5995千米外掠过月球。月球1号的最终命运是成为了第一个人造行星,它将永远地围绕太阳公转,周期为450天。

 

王存柏已能用右手举起茶杯

(王存柏进行断手接合手术的骨科青年主治医生陈中伟(右)、外科副主任钱允庆医生(中)看到王存柏已能用右手举起茶杯,非常高兴。)

1963年1月2日,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断手再植手术圆满成功的国家。这一天,上海第六医院医生陈中伟等人为上海机床钢模厂工人王存柏施行了断手再植手术,并获得完全成功。 


洛阳黄河公路大桥

1977年1月2日,洛阳黄河公路大桥建成并胜利通车。该大桥位于黄河中下游交界处的河南省洛阳市北黄河孟津渡口和孟县之间。1974年春动工兴建。大桥全长3428.9米,共有69孔,68个桥墩,采用跨度为50米的预应力钢筋混凝土简支架架设桥面,桥面宽度为11米,行车道宽9米。它成为当时中国最长的公路桥。 

厄瓜多尔首都基多

1980年1月2日,中国与厄瓜多尔共和国建交。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西临太平洋,首都基多。 

加利

1992年1月2日,原埃及副总理兼移民部长布特罗斯·加利接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担任这一崇高职务。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

1992年1月2日,中国与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建交。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亚洲中部,首都塔什干。 

安南

1997年1月2日,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上午10时乘专车来到联合国总部,开始他新的工作。 

人类第一次从彗星核中取样

2004年1月2日,美国空间探测器“星尘”与怀尔德2号彗星相遇,并利用特制的仪器提取彗星核中的物质,这是人类第一次从彗星核中取样的探索活动。

 
安徽发现世界首报染色体异常核型

2004年1月2日,媒体报道,安徽省铜陵市第四人民医院优生遗传科近日发现一例染色体异常核型,经鉴定属世界首报。这一异常核型已被收入“中国人类染色体异常核型目录数据库”,据介绍,这名28岁的患者因3次自然流产而前来医院进行遗传方面的咨询。医生对她进行染色体检查之后发现,该患者有2条染色体发生平衡易位。

2005年1月2日,中国政府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于2005年前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此间军事专家认为,裁军昭示着中国军队走精兵之路的决心。(以新华网李晓建资料为基础整理编辑)

附录1:

收复失地运动 

收复失地运动的象征-圣雅各像

收复失地运动又称列康吉斯达运动,是公元718至1492年间,位于西欧伊比利亚半岛北部的基督教各国逐渐战胜南部穆斯林摩尔人政权的运动,从公元 718年的科瓦东加战役开始,到1492年格拉纳达战役结束,共经历了8个世纪。

公元711年,阿拉伯人侵入伊比利亚半岛,原住在伊比利亚半岛的西哥特人逃到半岛的北部。以后在北部地区建立了阿斯图里亚斯、纳瓦尔、阿拉贡和卡斯蒂利亚等王国,这些王国时有分合,并从西班牙北部的坎塔夫里亚山区及比利牛斯山区向南推进,开展驱逐阿拉伯人、收复失地的运动。718年,阿斯图里亚斯王国国王佩拉约在科瓦东加与入侵的阿拉伯人发生战斗。在伊比利亚半岛东部的纳瓦尔、阿拉贡和加泰罗尼亚王国也进行了收复失地的斗争。1479年卡斯蒂利亚王国和阿拉贡王国合并,共同开展了驱逐阿拉伯人占领的斗争。西班牙人先后收复了托莱多(1085)、拉斯纳瓦斯·德托洛萨(1212)、塞维利亚(1248)、萨拉戈萨(1118)、马约尔(1229)、巴伦西亚(1238)、萨拉多(1340)和阿尔赫西拉斯(1344)。1492年1月2日,阿拉伯人在西班牙建立的最后一个王国格拉纳达王国被打败,国王穆罕默德十一世(即西班牙称博阿布迪尔,1482~1492在位)投降,西班牙统一,收复失地运动胜利结束。

附录2:

中华民国首任总理唐绍仪 

 

唐绍仪(前排右一)内阁合影

唐绍仪,又名唐绍怡,字少川,生于1862年1月2日,广东省珠海市唐家镇唐家村人。清末民初著名的政治活动家、外交家。唐绍仪自幼到上海读书,1874年官派留学美国,经中学升至哥伦比亚大学文科。

1881年唐绍仪归国后,被派往天津的洋务学堂读书。1896年10月任清朝政府驻朝鲜总领事。

1904年,清朝政府任唐绍仪为全权议约大臣,赴印度与英国代表谈判有关西藏问题。唐绍仪坚持民族立场,运用灵活的外交手段,力主推翻英国与西藏地方政府签订的所谓《拉萨条约》,挫败了英国妄图将西藏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的阴谋。1906年4月,中英签订《续订印藏条约》,虽然英国取得从印度架设电线通往西藏已开商埠的特权,但也不得不承认中国对西藏的领土主权。

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起用袁世凯为总理大臣。唐绍仪聘任袁内阁的全权代表,赴上海与南方民军总代表伍廷芳谈判议和。

民国初年,他由黄兴、蔡元培介绍,并由孙中山监誓,加入了同盟会。当酝酿新政府总理人选时,唐得到革命人和袁世凯的推选及任命,成为中华民国第一任内阁总理。唐绍仪于1912年3月25日到南京内阁,4月迁往北京。唐出任总理之初,本抱有极大的政治抱负。他挑选宋教仁、蔡元培、陈其美等同盟会骨干成员入阁、担任农林、教育、工商总长,使同盟会会员在政府中占据多数,被称为“同盟会中心内阁”。唐绍仪勤于公务,注重办事效率,使政府呈现一派新气象。袁世凯习性大权独揽,对唐绍仪推行责任内阁制,两人的裂痕加深。遂于1912年6月15日愤而提出辞呈,时任总理不足3个月。

“五四”运动时期,唐绍仪表现出爱国热情,通电北洋军阀政府表示支持爱国学生。他去电巴黎,要求出席巴黎和会的中国代表、他的女婿顾维钧拒绝在和约上签字。

1920年6月,唐绍仪与孙中山等在上海通电反对桂系军阀,正式脱离军政府,赴上海坚持斗争。11月,桂系军阀势力被驱逐出广东,唐随孙中山回到广州,重建军政府。但此时唐绍仪与孙中山的政治主张已发生分歧,唐认为孙中山的理想太高,难以实现,且孙所制定的总统制与他的政党政治和责任内阁制理想亦不符。他拒绝出任军政府财政总长一职,在政治上表现消沉,寓居上海闭门不出。南京国民政府成立后,唐绍仪挂名为中国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和国府委员。次年5月5日,孙中山就任非常大总统,仍以唐绍仪为财政部长。

1931年3月16日,唐兼任中山县县长,集中精力实施建设模范县的计划。该计划包括基本建设、发展实业、加强农渔业和乡村建设、引进外资和发展教育诸方面,而以开辟唐家无税商港为重点。任上比较注意为政清廉,革除官吏衙门陋习,并微服察访,及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有“布衣县长”之称。但唐绍仪遭到广东军阀陈济棠的排挤,1934年10月,陈济棠通过亲信在中山唆使县兵以索饷为名发动哗变,包围唐绍仪的寓所,逼其去职。

抗日战争爆发后,唐绍仪发表了支持抗战的言论,日本特务头子土肥原组织了一个对华特别委员会,负责做唐绍仪、吴佩孚的工作。1938年9月28日上午,土肥原在唐绍仪女婿岑德广的带领下,赴唐宅长谈,潜伏于上海的国民党军统特务侦知此事后,奉命于9月30日将唐刺杀。国史馆撰写的《唐绍仪传》,称唐晚年被日本人拉拢,要其充当傀儡,“终不肯出”。 

位于珠海唐家湾镇山房路99号的唐绍仪故居 

梁士诒(左)1905年随唐绍仪(中)出使印度 

1912年,孙中山(右)与唐绍仪合影 

唐绍仪家庭合影

附录3:

爱国民主人士沈钧儒 

沈钧儒

 沈钧儒,字衡山,是我国近代著名的民主革命家、法学家、教育家,1875年1月2日诞生于浙江省嘉兴,早年为清光绪进士,后曾留学日本,回国后参加了辛亥革命运动和反对北洋军阀的斗争。“五四”运动爆发以后,他积极参加新文化运动,提倡新文化、新道德。沈钧儒先生坚决反对蒋介石的不抵抗政策,“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时被国民党当局逮捕。1935年,他率先响应中国共产党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号召,为组织上海文化界救国会和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促进抗日战争胜利早日到来作了不懈的努力。

在民族生死存亡的紧要关头,沈钧儒先生发起抗日救亡运动并组织了救国会。“九·一八”事变以后,日本帝国主义很快占领了大片中国领土,蒋介石集团反而加紧反共、反人民的内战。在国难深重的形势下,沈钧儒与马相伯、邹韬奋等上海文化界爱国人士,积极响应中共中央《八一宣言》的号召,发起了救国运动,并组织了上海文化界救国会。抗日救亡运动很快发展起来,只有半年时间,就在国民党统治区内广泛展开,深入到各个阶层,终于在1936年5月31日在上海成立了“全国各界救国联合会”。随后在北京、天津、南京、广州及其他各大城市以至海外都各自建立了救国会组织。救国会“团结御侮”和“停止内战,抗日救亡”的主张,成了当时全国各界人民共同要求和一致呼声,并且获得了一部分国民党军人的同情和支持。沈钧儒先生始终站在斗争的最前列,遭到国民党当局的种种迫害,于1936年11月又一次被逮捕入狱,是著名的“七君子”之一。

抗日战争胜利以后,内战危机又威胁着中国,沈钧儒先生又投入了反对内战、争取和平与民主的斗争。1945年10月,救国会在重庆召开大会,改名为“中国人民救国会”,沈钧儒先生被推举为主席。在他的领导下,救国会为彻底摧毁南京反动独裁政府,为彻底实现民主、和平、独立的新中国作出了重要的贡献。后来他创建并领导了中国民主同盟,于1947年代表中国民主同盟和中国人民救国会,赴解放区参加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筹备工作。

新中国成立以后,沈钧儒先生曾担任过中央人民政府委员,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全国政协副主席,民盟中央副主席、主席,国际民主法律工作者协会副主席等职务,为建立人民法制体系,巩固人民民主专政作出了极大的贡献。

沈钧儒先生于1963年因病逝世,终年88岁。

附录4:

化学家黄子卿 

黄子卿和夫人在北大燕南园家里

黄子卿,家名荫荣,字碧帆。1900年1月2日出生于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槐子岗村。1904年在本村私塾受启蒙教育。他的外祖父和舅父古文造诣颇深,藏书甚丰,给了黄子卿很好的早期教育和深刻的影响。1915年,黄子卿考入长沙雅礼中学。该校有一个曾中清末探花的汪姓教师,任教文学与算术。他发现黄子卿在数学方面颇具天赋,建议他以学数理为宜。这对黄子卿以后献身科学事业起了很大影响。

1919年黄子卿中学毕业,考入清华留美预备班第7期。1921年6月结业。1922年9月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主修化学,1924年毕业,获理学学士学位。随即转入康奈尔大学,于1925年获理学硕士学位。同年9月入麻省理工学院化学系,攻读博士学位。后因公费到期,1927年12月结业回国。

黄子卿回国后首先在北京协和医学院生物化学系作助教。在吴宪教授指导下做蛋白质变性研究。1929年9月应聘任清华大学化学系教授。

1930年2月与夏静仁女士结婚,共生有四子。

1934年6月黄子卿再度赴美国,回到麻省理工学院,师从热力学名家比泰,做热力学温标的实验研究,精确测定了“水的三相点温度”,被国际上公认为出色的成果,其测定数值(0.00980℃)被国际温标会议采纳,定为国际温度标准之一,并因此被选入美国的《世界名人录》。1935年获麻省理工学院哲学博士学位。同年回清华大学任教。他克服重重困难,建立了电化学研究的实验设备,开始从事溶液理论的探索研究。

1937年“七七”事变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辗转千里,从北京到长沙,又从长沙到昆明,在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南开大学三校联合成立的西南联合大学任教授。当时,中国大部分化学界的英才汇集于西南联合大学。他们在极端艰苦的条件下,紧跟化学科学的世界步伐,坚持国内化学教育事业,培养了一批蜚声中外的中国化学家。

1945年抗战胜利后,黄子卿随清华大学回到北京。1948年第三次赴美国,应聘加州理工学院客座教授,作结晶学研究。当时芝加哥的原子能所希望他能留下来,但是黄子卿自愿回到多灾多难的中国受苦。“我是中国人,要跟中国共命运”这是他当时的话。他1949年7月回国,继续在清华大学任教。

1952年全国高等学校进行院系调整,黄子卿被调至北京大学化学系做教授,任物理化学教研室主任。

由于科学研究中的卓著成绩,黄子卿曾被载入美国1948年出版的世界名人录。

1923年黄子卿参加旅美学生组织的“中华化学会”。1932年中国化学会在南京成立,他是早期会员之一。1941年至1943年曾连续三届被选为理事,1951年开始,再次当选为该会十七、十八、十九届常务理事和第二十届副理事长。1955年6月被选为中国科学院数理化学部委员(院士),1981年任化学部委员。1981年我国开始推行学位制,黄子卿参加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第一届学科评议组工作。

1953年黄子卿参加九三学社,历任九三学社中央委员、中央常委。

新中国成立以来,黄子卿曾担任全国政治协商会议第二至五届委员会委员。

1956年编著出版《物理化学》,是第一部中文物理化学教科书。著作还有《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非电解质溶液理论导论》等。

黄子卿一生勤奋好学,勇于探索,50多年科学生涯中,涉足物理化学的多个领域,讲授过多门物理化学的课程,被誉为我国物理化学的一代宗师。

附录5:

英国音乐家迈克尔·蒂皮特 

仲夏结婚 歌剧

迈克尔·蒂皮特(1905年1月2日~1998年1月8日),著名英国现代作曲家,35岁左右引起世界关注,在音乐界可算大器晚成,与另一位英国作曲家布里顿齐名。蒂皮特的著名作品有清唱剧《我们时代的孩子》、四部交响曲以及大量舞台音乐作品和室内乐作品。

他的创作风格经历了不同阶段的变化,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早期作品的风格具有较为强烈的抒情性,带有后浪漫主义与新古典主义的特征,大量运用中世纪牧歌的复调技巧,具有牧歌式的、对位的、以及声部交织的手法,古朴、精致又十分复杂。《第一交响曲》也创作完成于这一时期。

从《第二交响曲》和歌剧《普里阿摩王》(King Priam,1958~1961)的创作开始,蒂皮特整体音乐风格进入粗犷的中期。这个阶段他较多运用双调性与多调性叠置的手段,节奏语言上的个性也完全成熟。他中期的作品富有戏剧性,充满雄辩的力量、强硬而棱角分明,受斯特拉文斯基、巴托克、艾夫斯等现代作曲家的影响比较明显。

70年代初,伴随着歌剧《烦恼园》(The Knot Garden)的出现,蒂皮特的风格再次发生转变。这一阶段是前两个时期风格的融合,集抒情与粗犷于一体,同时借鉴了从古到今、流行音乐与严肃音乐不同类型、不同风格的音乐形式,显示了音乐风格的多元化特征。在结构上反对单一的组织原则,使用多种原则控制结构。《第三交响曲》与《第四交响曲》都诞生于这个时期。

国内对蒂皮特的研究较落后,《天籁》2007年第3期有中央音乐学院作曲系博士李如春撰写的论文《蒂皮特交响曲中的复调结构》,这是一篇深入研究蒂皮特交响曲复调技术的文献。李如春的博士论文《蒂皮特四部交响曲的作曲技术分析研究》,运用20世纪音乐分析技法(后申克图表分析技术、非调性音乐分析技术、泛调性音乐分析技法等)从曲式结构、和声、复调、调式、调性、节奏、节拍、配器等角度对蒂皮特的交响曲创作进行了全面分析研究,代表了国内这一领域研究的最高水平,在国际蒂皮特研究领域也是十分重要的文献。

附录6:

“沃尔斯特法令” 

人们夜夜笙歌

美国立国之初,由于许多早期移民是因为宗教迫害而离别欧洲故土,远渡重洋,奔赴这片蛮荒之地的,因此,这些“清教徒”把一腔宗教热情带过了波涛汹涌的大西洋,带到了辽阔的北美。“清教徒”力主敬畏上帝,过清廉、简朴、实在的生活,他们将饮酒作乐视为“堕落之源”。19世纪中期,随着酿酒业的发展和城市酒馆的日益增多,酗酒的人随处可见,饮酒的危害性逐渐凸显。“清教徒”们与很多具有远见卓识的法学家、社会学家倍感焦虑,都把酒看成是犯罪和贫穷的根源,甚至称其为“魔鬼的甜酒”。一些地方的居民开始寻求以法律手段制裁酒徒。这种呼声渐渐得到了全国范围的呼应,以维护传统家庭为己任的妇女组织更是其中的主力军。

到1914年末,已经有十四个州实行禁酒,而到1918年末,则有四分之三以上的美国公民生活在禁酒的州或镇里。

1917年12月18日,美国第65届国会以“经济、效率和道德”的名义,通过宪法第18号修正案,并提交各州审议,它的内容是:

第一款:本条批准一年后,禁止在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内酿造、出售和运送作为饮料的致醉酒类;禁止此等酒类输入或输出合众国及其管辖下的所有领土。

第二款:国会和各州都有权以适当立法实施本条。

1919年,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18号修正案,也就是《全国沃尔斯特法令》,规定自次年起,一切生产、销售、饮用酒类的行为违法。

1920年1月2日,禁止酿造和销售酒类的《禁酒令》在美国生效。长期以来,美国社会,特别是妇女界强烈主张禁酒。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前,美国已有2/3的州实现了禁酒,而全国性的禁酒运动则是从这一天开始的。

《禁酒令》也称美国宪法第18号修正案,根据这项法律规定,凡是制造、售卖及运输酒精含量超过0.5%以上的饮料均属违法。虽然自己在家喝酒不算犯法,但与朋友共饮或举行酒宴就属违法,最高可罚款1000美元并蹲上半年监狱。

“沃尔斯特法令”生效后,支持禁酒的人把禁酒当成是好事。他们认为,在一般的工人家庭,工人以前是把领回来的工资拿去买酒,现在则可用于孩子的吃穿。当时,狂热地鼓吹禁酒的美国经济学家艾尔文·费雪对修改宪法给予了最积极和最“科学”的论证,他一共写了三本书来支持宪法第18号修正案,还写了一本书论述酒精的危害。而反对者认为这一法令助长了贪污和谋杀,使非法酿酒者大发横财,使无数人由于喝劣质酒而中毒死亡。

禁酒法案生效前一天,道路上的运酒车络绎不绝,人们都在赶时间将抢购的酒运回家。晚上,大街上空无一人,大家都聚在家里或公众场合举行最后一次合法的酒会。据说当时一位参议员在晚餐会的一句话受到与会者的热烈赞同:“今天晚上是美国人个人自由被剥夺的前夜。”

不管人们的看法和做法如何,“沃尔斯特法令”的实施催生出一个新的行业:“私酒酿造和销售业”。非法制造和贸易能带来的暴利促使私酒贩子深度开发大脑潜力:有的人把福特汽车的中间掏空,有的人用婴儿车来偷运葡萄酒与白兰地,有人把家里藏酒的地方安装假门等。据统计,1920年到1932年,共有75万人因违反“沃尔斯特法令”而被捕,罚款总额超过7500万美元,没收财产2.05亿美元。

另外,因禁酒而导致私酒泛滥的现象,也日趋严峻。不法分子甚至用甲醇来勾兑酒精,使美国社会中毒、失明、残废、死亡的人数急剧增加。1930年1月20日,美国大都会人寿保险公司报道:1929年在公司投保的人里,死于酒精中毒的人数比10年前增加了35倍。在“沃尔斯特法令”实施之前,因为没有财政依靠,美国的黑社会波澜不兴,而在实行“沃尔斯特法令”后,如著名的芝加哥黑手党开始发展壮大,与此同时,警察也日益腐败。

后来,罗斯福竞选总统时把废除“沃尔斯特法令”作为一条竞选纲领,最后获得了大选的胜利。在他上任后的1933年12月5日,美国国会通过宪法第21号修正案将“沃尔斯特法令”正式废除,美国全国性的长达近14年的禁酒运动从此画上句号。

需要指出的是,该修正案是由美国国会规定要求各州召开制宪会议来考虑的。事实上,这一方法在美国的历史上仅有过这么一次。由于支持禁酒的农村和原教旨主义者的势力支配着许多州立法机关,使得由立法机构不可能通过该项修正案。所以,国会规定由州制宪会议,而不是州立法机关来考虑该项修正。因为在这样的情况下,制宪会议相比于州立法机关更能反映绝大多数公众废除禁酒的愿望。

附录7:

废除文言文

1917年1月,胡适在《新青年》发表题为《文学改良刍议》的文章,这是白话文运动的公开信号。文中提出:白话文学为文学之正宗。这个纲领性的意见,很快就得到陈独秀的响应。钱玄同也及时发出打倒“桐城谬种”、“选学妖孽”(《寄胡适之》,1917)的口号,最先把反对文言文同反对 “独夫民贼”、反对弄坏白话文章的“文妖”(《尝试集序》,1918)联系起来,并在陈、胡强调“文学革命”的时候,第一个考虑到应用文的改革。1918年 1月,《新青年》实现自己的主张,全部改用白话文。 5月,鲁迅在《新青年》上发表《狂人日记》,标志着白话文运动在文艺方面首先突破,显示实绩。这是我国第一部白话文文章。年底,李大钊、陈独秀创办白话周刊《每周评论》,北京大学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创办白话月刊《新潮》。不久,鲁迅指出,白话文应该是“四万万中国人嘴里发出来的声音”(《杂感录五十七·现在的屠杀者》),这就把白话文放在现代中国人口语的基础上。

各种口号提出以后,遭到一些支持文言文的学者的猛烈攻击。如古文家林纾攻击白话文为“引车卖浆者言”,南京东南大学教师胡先骕认为白话文“随时变迁”,后人看不懂,等等。当时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等据理驳斥,引起一场关于白话文和文言文的论战。

1919年反帝反封建的“五四”运动爆发,白话文运动得到突飞猛进的发展。一年之内,白话报至少出了400种。1920年1月2日,北洋政府教育部命令,小学教科书改用白话文。新文学的团体如文学研究会、创造社等也相继成立。

1921年以后,胡适去“整理国故”了。胡先骕的《学衡》杂志、章士钊的《甲寅》周刊,为迎合封建势力复辟,先后对白话文进行反攻。共产党与国民党合作,进行反帝反封建的斗争,在文化上以《向导周报》、上海《民国日报》等为阵地,共同反对文言文,提倡白话文。在这种形势下,鲁迅先后发表了《估学衡》(1922)、《答KS君》(1925)、《再来一次》(1926)等文章,大抵采取“以毒攻毒”的方法,用古书作法宝,证明鼓吹文言的“学衡”派和“甲寅”派实际自己也做不通古文,错用典故;白涤洲、唐钺也在《雅洁和恶滥》(1925)、《告恐怖白话的人们》(1925)等文中给以批驳,这才把那批反对派打退了。

白话文运动的结果,是使白话文在文学作品和一般学术著作的范围内取得了合法的、正统的地位。它的成就首先表现在白话文理论的建设上:

1、关于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的学说。这学说的框架有3条:①白话为文学之正宗。为打倒文言文的正统提供了历史的根据。②用白话作各种文章。让白话文成为通用的书面语,为白话文的推行提出了奋斗的目标。③白话文以现代中国人的口语为源泉。为白话文的建设指出了正确的方向。

2、关于文体改革的具体规划。主要在散文、应用文、诗歌3个方面。①对散文文体改革的要求,胡适概括为4条主张:要有话说方才说话;有什么话说什么话,话怎么说就怎么说;要说我自己的话,别说别人的话;是什么时代的人,说什么时代话(《建设的文学革命论》)。②对应用文文体改革的意见。钱玄同在《论应用之文亟宜改良》(1917)里,提出不少切实可行的主张,如改用白话(国语);选取最普通的常用字;多义字只用最普通常用的一义;不许用倒装移置的句法;“书札之款式称谓,务求简明确当。删去无谓之浮文”;文中加标点符号;数目字改用阿拉伯字,“用算式书写”;改右行直排为左行横排;用世界通用的公元纪年;“印刷之体,宜分数种”等等。③对诗体改革的主张。分为两派。一派由钱玄同、胡适带头提倡“自由体”。另一派由宗白华、闻一多带头主张“格律体”。这两派对新诗的形式,都作了认真的探索。

白话文运动的成就,主要表现在白话文的作品上。白话文能不能代替文言文,要看写作实践。“五四”时期,白话论文在表现新思想、批判旧思想上,发挥了巨大的威力。如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钱玄同、刘半农等人的论文,虽在语言上有不同的风格,但在说理上都有明白、清晰、准确、富有逻辑力量的特点。这就叫那种不宜说理的文言文相形见绌。在文学上,散文、小说、诗歌等文体,都开了新生面。特别是1921年,鲁迅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的发表,郭沫若诗集《女神》的出版,为白话文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阿Q正传》更是中国现代白话文学中赢得世界声誉的第一部杰作。“五四”白话文运动,是一个活泼的、前进的、革命的运动,它在文艺语言上宣告了文言文时代的结束、白话文时代的开始。数千年来,中国通用的书面语没有白话文的合法地位,只有与口语脱节的文言文才算正统。直到“五四”时期,才把这种反常的局面翻了过来,开辟了一个白话文学的新纪元。这正好与中国社会在“五四”期间实现了从封建向民主的转变相适应。

附录8:

《中国国民党党纲》公布

1923年1月2日,中国国民党公布了自己的《党纲》。《党纲》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两部分,阐明了三民主义和五权宪法的基本内容。

《党纲》在第一部分即三民主义部分中规定:民族主义以本国现有民族构成大中华民族,实现民族的国家;

民权主义谋直接民权的实现与完成男女平等的全民政治,人民有选举权、创制权、复决权、罢免权;

民生主义要防止劳资阶级之不平,具体实施的办法是,国营实业属于全民,由政府经营管理;平均地权,由国家规定土地法;革新货币制度。

《党纲》在第二部分即五权宪法部分中规定:五权宪法包括立法权、司法权、行政权、监察权、考试权,并以五权分立作为五权宪法的原则,完成民国更进步的宪法。

附录9:

日军占领锦州东北全部沦陷

1931年9月18日,当时驻扎在我国东北境内的日本关东军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柳条沟南满铁路一处,反诬是中国军队所为,然后按其事先安排的部署,炮轰沈阳城北中国驻军的北大营,接着又进犯东大营,制造了震惊中外的“九一八”事变。在国民党政府的不抵抗命令下,东北官兵遭到重大伤亡,被迫含泪退出营地。致使日本帝国主义迅速占领了东北大部分地区,并进一步进犯东北边防军司令长官公署所在地锦州。

国民政府在美国授意下,向国际联盟提议划锦州为“中立区”,由英、美、法、意等国派军驻扎。这一建议,激起全国人民及海外侨胞的愤怒和反对。旅居巴黎的侨胞痛殴中国出席国联代表施肇基,要求国民政府退出国联。

由于国民政府坚持不抵抗政策,锦州军政机关在日军总攻锦州前,已从锦州撤入关内。1932年1月1日,日本侵略军从三面向锦州发动总攻,2日占领锦州。中国驻军3万余人奉国民政府命令,稍作抵抗即撤入山海关内,2月5日,日军攻占哈尔滨,至此中国东北三省全部沦陷。东北全部沦陷。

1932年3月,在日本帝国主义卵翼下,在长春建立起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从此,日本帝国主义把东北变成它的殖民地,全面加强政治压迫、经济掠夺、文化奴役,使我国东北3000多万同胞,惨遭涂炭。

日军制造“918”事变后的暴行 

辽宁铁岭龙尾山日军刺杀我幼童之后,集薪待焚 

 

1934年3月9日,日本炮制的伪满洲国在吉林长春成立。左图为日军和伪满洲铁路员工共同抢修铁路。右图为武装的伪满洲铁路员工

当了伪满“康德皇帝”的溥仪在天津和日本人交往的场景 

立在山海关角山上的“王道乐土大满洲国”之碑 

沦陷时期的哈尔滨,百姓露宿荒野,箱笼杂陈,衣食无着 

排队等待施粥的沈阳贫民。日本统治时期的东北人民挣扎在饥饿线上 

 

武装的日本移民团成员正在伪满洲国北部佳木斯开垦土地

(图片均为新华社发) 

附录10:

英国和意大利签定“君子协定” 

英国和意大利签定“君子协定”

1937年1月2日,英国和意大利签订了一个所谓“君子协定”,这是英国对法西斯强盗实行“绥靖”政策的产物。

20世纪30年代初,在东方和西方先后形成两个战争策源地,新的世界大战危险已明显地摆在各国人民的面前。英法美帝国主义集团为了保住已有的霸权地位和鼓励德日意法西斯进攻苏联、1935年10月,意大利法西斯入侵埃塞俄比亚。当时,英国的海军力量4倍于意大利、空军力量也大大超过意大利,英国只要在地中海上切断意大利的补给线,封锁苏伊士运河,就可置侵埃意军于死地。但是,英国政府以张伯伦为首的大臣们都说,英国不打算为埃塞俄比亚独立而在一场海战中让一条英国船只沉没。英法美以牺牲埃塞俄比亚讨好德意法西斯。1936年8月,德意共同武装干涉西班牙,英意在地中海竞争激烈,实力互看消长。但是,英国仍不放弃“绥靖”政策,意大利为了暂时喘口气,同意缔结“君子协定”。双方保证维持地中海现状,相互尊重在地中海的利益。1938年英国正式承认意大利吞并埃塞俄比亚。英意之间的一系列活动,受到美国政府的赞扬。英国首相张伯伦甚至得意忘形地宣称英意之间“不信任和怀疑的阴云已扫清了”,它“标志着一个新纪元的开始。”

意大利和英国达成协议,只不过是为了暂时稳住英国,集中力量对付法国。1940年法国沦亡后,德意法西斯便把屠刀加到大不列颠岛的头上。8月,德意法西斯出动两千架飞机不分昼夜轰炸英国首都伦敦及其他的军事基地、工业中心,使英国大伤元气,几乎沦亡。张伯伦以损人的目的开始,以害己的结果告终。

附录11:

第三次长沙战役 

1942年1月2日,日军向长沙发起进攻。第九战区命令第十军固守长沙,其余各部则以长沙为目标,分别从南、东、北三个方向作“求心攻势”,围歼日军。从2日到4日,第十军挡住了日军两个师团的猛攻,以惨重的伤亡代价大量杀伤了日军,为主力围歼日军创造了条件。4日,中国军队全线反击,日军向北退却。第九战区将在长沙围歼日军的计划改为分路追杀日军。由于日军兵力不足,弹药缺乏,而中国军队准备充分,士气较高,日军的北撤十分艰难,几乎每日都在激战中度过,伤亡十分惨重。15日,经过10余天苦战,依靠空军援助,日军突破重围,狼狈撤回了新墙河阵地。第三次长沙战役结束。这次战役,日军伤亡达5万人,内有大队长、联队长以上军官10人,遭到了惨败。

附录12:

日军占领菲律宾首都马尼拉

1941年12月8日,在日本偷袭珍珠港之后仅仅十个小时,日军就对美国控制下的菲律宾发起了进攻,1942年1月2日占领了马尼拉,约有七万人成为日军的战俘。日军将这些战俘押解到一百多公里之外的战俘营,全程境况惨烈,史称“巴丹死亡行军”。整个行军过程中仅在出发的时候给战俘吃了一个饭团,此后一路上不许战俘喝水进食,凡是企图找水和食物者,即被日军以刺刀或开枪处决。一路上因饥渴而死或者遭到日军处死的战俘超过一万人。抵达战俘营之后的两个月内,又有2.6万名战俘被日军虐待致死。

1945年2月二战太平洋战争末期,日军在南太平洋诸岛节节败退,撤离菲律宾首都马尼拉时发生了持续达一个月之久的屠杀事件,直到2月23日美军重新夺回马尼拉。被屠杀的菲律宾人总数达十万人以上,平均每天有三千人遇害。最骇人听闻的,在圣保罗大学一次就杀害994名菲律宾儿童。

至1945年9月日本宣布投降为止,在战争中死亡的菲律宾军民超过百万。

附录13:

国际主义战士罗盛教 

罗盛教父亲向罗盛教烈士墓献花

罗盛教,原名罗雨成,1931年出生于湖南省新化县圳上镇(原松山乡)桐梓村。1951年4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47军第141师侦察队文书。

罗盛教所在部队的驻地是朝鲜平安南道成川郡石田里。1952年1月2日,他刚从射击训练场回来,忽然看到一个朝鲜少年掉到河里的冰水中去了。他立刻跳下水去抢救。寒冬腊月,冰凌刺骨,罗盛教好不容易找到落水的孩子崔莹,但是刚把他托出水面,冰塌了,孩子又掉进水里。

当时气温是零下20度,罗盛教的脸、脖子冻得发紫。他吃力地喘着粗气,才又一次找到了崔莹,用尽全身气力把他顶了上来。孩子得救了,可是罗盛教却献出了年轻的生命。年仅21岁。

朝鲜人民怀着沉痛和崇敬的心情,安葬了罗盛教烈士,并且为他修建了一座纪念碑,上面刻着朝鲜人民的伟大领袖金日成同志的题词:“罗盛教烈士的国际主义精神与朝鲜人民永远共存”。 1953年6月25日,朝鲜政府授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一级国旗勋章、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1952年2月3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机关为表彰罗盛教伟大的国际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为他追记特等功,并追授“一级爱民模范”称号。同年4月1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中央委员会追授他“模范青年团员”称号。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一级国旗勋章和一级战士荣誉勋章。并将其献身的栎沼河改名为“罗盛教河”,崔莹的家乡石田里改名为“罗盛教村”,安葬他的佛体洞山改名为“罗盛教山”。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罗盛教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附录14:

中国与南斯拉夫建交 

中国驻南斯拉夫前使馆

南斯拉夫是最早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之一。早在1949年10月6日,南斯拉夫代外长代表政府致电周恩来外长,声称“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政府……已决定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政府。”但奇怪的是,这封向新中国表示友好的电文发出后却犹如石沉大海,中国政府既没有复电表示赞成或拒绝,也没有复电表示收到此电,甚至在政府文件和新闻宣传报道中列举承认新中国的国家时也没有提及南斯拉夫的名字。

这一特殊现象的背后,主要是苏联因素的存在。

1948年6月,苏南两党矛盾激化,苏共操纵共产党情报局会议做出了开除南共的决定。而此时,成立新中国的问题已提上了议事日程,中共迫切需要得到苏联方面的支持,毛泽东也正积极要求访苏。但南共对苏共的反对,使本与毛泽东存有芥蒂的斯大林更加怀疑毛泽东可能是又一个铁托,同样是“民族主义”的代表。为了表明立场,打消苏联方面的疑虑,并非情报局成员的中共尽管当时对苏南冲突的真实情况并不甚了解,但怀着对苏共权威地位的信任,在得知情报局的决议后,迅速做出了“完全同意”的呼应。

1949年中期,南斯拉夫为顶住苏联联合东欧国家对其不断施以的强大压力,不得不与美英等西方国家建立关系,发展贸易,争取援助。但这在苏联看来却是更为严重的“背叛”,苏南两党冲突愈演愈烈,两国关系也彻底恶化。

在此背景下,新中国政府迫不得已对南斯拉夫表示建交意愿的电文采取了“无为”之道,两国也就此处于隔绝状态。

1953年3月斯大林逝世后,以赫鲁晓夫为首的苏共中央开始调整对外政策,主动改善与南斯拉夫的关系,以恢复社会主义阵营的团结。南斯拉夫也希望结束与苏联的多年对抗。6月,苏南双方同意恢复外交关系并互派大使。

同时,南斯拉夫也从不同渠道试图与中国方面建立联系。尽管1954年初铁托曾言南无意建议与中国交换使节,因为南“不想再碰壁了”,但南仍希望利用一些外交场合向中国传递建交的重要信息。1954年,中国驻罗马尼亚大使馆举行国庆宴会,邀请了包括南斯拉夫在内的7个未建交国家的使馆高官。南代办在告辞前与王幼平大使有一席长谈,数次表示,虽然南斯拉夫承认中国这样久了,但至今未得到回复。

10月2日,王幼平向来访的苏联驻罗马尼亚大使麦尔尼考夫谈及此事,苏大使认为南代办的话是代表其官方的,建议“把南斯拉夫从美帝阵营拉出来”。次日,王幼平在发给国内的电文中,建议“我政府似应早日与南斯拉夫建立外交关系”。12日,外交部回电指示“目前我与南斯拉夫正式建交并互换使节条件尚不成熟”,同时要求“今后在一般社交场合应积极展开活动,继续与其接触”。

紧接着在10月6日捷克斯洛伐克驻苏联使馆建军节的招待会上,南驻苏大使又向中国驻苏大使张闻天提出南政府与新中国建交的愿望。

当日,张闻天发出两封电报致外交部并报总理和中央,建议外交部同意与南建交,并陈述了理由。10月18日,中央回电表示同意,并决定由张闻天代表中国政府在莫斯科同南斯拉夫驻苏联大使进行建交谈判。但开始谈判前,须先见莫洛托夫同志一次,通知苏联政府我们对南斯拉夫将采取行动。

在与苏联方面取得一致意见,并与南方多次协商后,1955年1月2日中南两国正式建立了外交关系。

附录15:

厄瓜多尔共和国 

基多夜景

厄瓜多尔,位于南美洲西北部。东北与哥伦比亚毗连,东南与秘鲁接壤,西临太平洋。海岸线长930公里。赤道横贯国境北部,国名即西班牙语“赤道”之意。东西部属热带雨林气候。山区盆地为热带草原气候,山区属亚热带森林气候。平均气温沿海为23~25℃,东部地区23~27℃。年平均降水量2000~3000毫米,山区1000毫米。面积28.1341万平方公里。人口1578万人(2013)。其中印欧混血种人占41%,印第安人占34%,白种人占15%。官方语言是西班牙语,印第安人通用克丘亚语。94%的居民信奉天主教。

首都基多。厄瓜多尔主要出口产品是石油、虾、香蕉、可可、咖啡。农业发展缓慢,工业基础薄弱。厄瓜多尔15世纪属印加帝国。1532年论为西班牙殖民地。1809年8月10日独立,但仍被西班牙殖民军占领。1822年结束了西班牙殖民统治。1830年宣布成立厄瓜多尔共和国。二次大战后,厄政局长期动乱,政权更迭频繁,军人多次执政。1979年,军政府还政于民,政局趋于稳定。厄瓜多尔奉行独立、自主、和平的外交政策。我国1980年1月2日与厄瓜多尔建交。

附录16:

联合国第六届秘书长加利 

加利在书桌前

1992年1月2日,原埃及副总理兼移民部长布特罗斯·加利,接替佩雷斯·德奎利亚尔成为联合国第六任秘书长,这是自联合国成立以来,第一次由非洲人和阿拉伯人担任这一崇高职务。

1922年,加利出生在一个科普特人家庭,他的祖父在本世纪初曾任埃及首相,父辈中也出过外交大臣、农业大臣等高级官员。加利从小喜爱读书,家里又有条件,所以他读了很多阿拉伯文和外文书籍。1949年,加利毕业于法国巴黎大学,获法学博士学位。他精通法语和英语,当了近30年的国际法教授。从外表上看,与其说他是个长期从事外交的国际事务专家,还不如说他像个报馆的编辑更合适。

加利经常以部长身份出访非洲及拉美的第三世界国家,为埃及和这些国家的关系架桥铺路,因而在非洲有“埃及飞行大使”之称。加利的政治生涯是50岁以后才开始的,虽然他从政时间并不长,却是两代老臣,颇受器重。1977年,埃及总统萨达特将加利选入内阁,任不管部长,后又指定他为代理外长和外交国务部长。1978年,萨达特总统作为第一个阿拉伯领导人对以色列进行访问,在这次震惊世界的访问中,加利作为主要随行人员到过耶路撒冷,并在后来埃以谈判签署戴维营和平协议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此外,加利还参加了1979年至1982年的埃、以、美有关巴勒斯坦人自治的会谈。由于埃及是伊斯兰国家,外长一职传统上由穆斯林担任,这使加利一直无缘问津。但作为埃及对外政策的主要参与者和制定者,他一直受到重用。穆巴拉克执政后,继续任命加利为外交国务部长。1990年3月,为加速阿以和解过程,并角逐联合国秘书长一职,加利被提升为掌管外交事务的副总理。

以往5位联合国秘书长,分别出自欧、亚和南美三大洲,这次加利作为非洲人而入选可说是首开纪录,用加利的话讲,“这对于非洲是个伟大的日子”。在联合国6种工作语言中,加利能流利地使用英、法、阿拉伯3种语言,这在历任秘书长中也是头一个。并且,这非常有利于他的工作。加利就任联合国秘书长以后,在接受记者访问时表示,如果是5年或10年前,他不会接受这一委任,因为那时这个组织在国际事务中发挥不了多少作用。如今,联合国在国际事务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他决心兢兢业业,做好秘书长工作。加利宣誓就职,成为联合国第6位秘书长。

附录17:

乌兹别克斯坦 

塔什干的清真寺

乌兹别克斯坦,位于中亚中部。面积为44.74万平方公里。人口3007万人(2013),有100多个民族,其中乌兹别克族约占70%,俄罗斯族占10%。乌兹别克语为官方语言。主要宗教为伊斯兰教,属逊尼派。

首都塔什干。乌兹别克斯坦的经济以农业为主,结构单一。但矿藏丰富,其中黄金产量居世界第七位。主要出口棉花、化肥、黑色和有色金属;进口主要是食品,糖等生活必需品。

乌兹别克斯坦在11~12世纪形成以乌兹别克部族为主的国家。1924年建立乌兹别克苏维埃共和国,并入苏联。1991年8月31日宣布独立,同年12月12日加入独联体。它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1992年1月2日与我国建交。

附录18:

联合国第七任秘书长科菲·安南 

胡锦涛会见安南

1997年1月2日,新任联合国秘书长科菲·安南上午10时乘专车来到联合国总部,开始他新的工作。

安南在秘书处大楼前受到联合国仪仗队简短而隆重的迎接。许多联合国工作人员聚集在大楼的门厅里,自发地欢迎他们十分熟悉的老同事、老上级正式就任联合国秘书长这一新职务。

安南向欢迎的人群发表了简短的讲话。他说,这是我就任联合国秘书长的第一个工作日。就好像第一天上学一样,每个人都对你抱有很大的希望,而你开始的时候不免有点紧张。

安南说,各会员国已经表明,它们希望联合国有所变化。我想,如果我们携起手来,我们就能取得很多的成就,包括联合国必要的改革。在我们迈向21世纪的时刻,如果我们希望联合国适应新的形势,我们就应在一起创造这种变化。

安南同时也提醒各会员国应履行它们对联合国的义务。这实际上是暗示各国,特别是美国等国交纳它们所拖欠的20多亿美元的会费。解决这个问题无疑是新秘书长做好他的工作的先决条件。

发表讲话后,安南乘电梯来到38楼的秘书长办公室。这位新秘书长先与他的助手们一起照像,然后在宽大的办公桌前坐下来,戴上眼镜说:“好,现在就开始工作。”他随即拿起桌上的报告,批阅起第一份文件。

安南上任后,首先任命了他的行政办公室的7名主要官员,其中,巴基斯坦人伊克巴尔·里扎出任行政办公室主任,美国人弗雷德·埃克哈德担任临时发言人。

埃克哈德说,安南计划在1月底以前完成行政办公室的组建,在2月底以前完成副秘书长和助理秘书长的任命。安南已要求所有原先在联合国秘书处工作的副秘书长和助理秘书长辞职,以使他在人事安排方面有较大的回旋余地。

联合国在新秘书长安南的领导下,开始了一个新的跨世纪的发展时期。人们有理由对它抱有新的希望。

附录19:

中国政府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

2005年1月2日,中国政府发表《2004年中国的国防》白皮书,明确指出,中国政府将于2005年前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军队总规模将保持230万人。此间军事专家认为,裁军昭示着中国军队走精兵之路的决心。

白皮书说明了中国实现精兵的具体方式,主要包括:改善官兵编配比例,通过精简机构,大幅减少干部数量;完善领导指挥体制,调整机关职能,机关机构和人员均减少15%左右;优化军兵种结构,精简陆军,加强海军、空军和第二炮兵建设;深化联勤保障体制改革,精简后勤机构和人员;调整院校体制编制,精简部分军地通用或同类数量偏多的院校,合并同驻一地或任务相近的院校。作为中国特色军事变革的主要内容,裁减军队员额与实施人才战略、推动信息化建设、实现装备现代化等措施息息相关,中国正在走“少而精”、“现代化”的精兵之路。

关于如何妥善安置裁减下来的军队人员,中国政府已经表示将继续适度增加国防费,其主要用途之一就是保障军队体制编制调整改革,安置复员转业退伍官兵。

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人民解放军已完成了9次重大精简整编,员额总数从1951年底历史最高的627万人大幅减少到2003年的约250万人。2005年前完成裁减军队员额20万的决定是于2003年9月做出的。
    附录20:

南斯拉夫联邦人民共和国

(现为塞尔维亚共和国)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地图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国旗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国徽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首都 贝尔格莱德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货币 塞尔维亚第纳尔 

  

南斯拉夫(塞尔维亚)风光

 

附录21:

厄瓜多尔共和国 

厄瓜多尔地图 

厄瓜多尔国旗

 

厄瓜多尔国徽 

厄瓜多尔首都  基多 

厄瓜多尔货币 苏克雷 

厄瓜多尔国花 白兰花

 

赤道纪念碑 

面包山女神石雕像 

独立广场  

鹈鹕

一群在厄瓜多尔加拉帕戈斯群岛附近海域游弋的鹈鹕。该群岛是世界著名的珍稀动物保护地,达尔文曾在这里进行考察,为《物种起源》一书积累了丰富的资料。 

民间团体表演舞蹈,欢庆传统的宗教节日圣周开始。

   

厄瓜多尔风光

 

    附录22:

乌兹别克斯坦共和国  

乌兹别克斯坦地图 

乌兹别克斯坦国旗

  

乌兹别克斯坦国徽 

乌兹别克斯坦首都 塔什干 

乌兹别克斯坦货币 苏姆 

塔什干历史博物馆 

塔什干塔 

乌兹别克斯坦的“地狱之门”

 

塔什干的独立广场

  

乌兹别克斯坦风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