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桔泡酒:世界之最:山西晋祠鱼沼飞梁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0 21:14:53
鱼沼飞梁位于山西省太原市区西南的晋祠圣母殿前,是一座精致的古桥建筑。北宋时与圣母殿同建,为我国现存古桥梁中的孤例。四周有勾栏围护可凭依。古人以圆者为池,方者为沼。因沼中原为晋水第二大源头,流量甚或大,游鱼甚多,所以取名鱼沼。沼内立三十四根小八角形石柱,柱顶架斗拱和枕梁,承托着十字形桥面,就是飞梁。东西桥面长15.5米,宽5米,高出地面1.3米,东西向连接圣母殿与献殿;南北桥面长18.8米,宽3.3米,两端下斜至岸边,与地面平。整个造型犹如展翅欲飞的大鸟,故称“飞梁”。飞梁北魏时已存在。飞梁南北桥面的东西两侧,原来也有师质卧狮一对,但现在只留下东北和东南端的两个。造型生动,均作与幼狮嬉戏状。似与飞梁为同时遗物。


    这座十字结构的板式桥是举世罕见的实物孤例。除此之外,自能从古画中寻找。大多时候,世界上很难观赏到的珍宝就在不经意间错过。当然,无论游人是否在意,是否留心,它都客观地展现在我们面前。

  史书上说,方型池塘为鱼沼,鱼沼之上架桥称飞梁。飞梁也叫板式桥。据介绍,飞梁的结构是:水中有三十四根小八角石柱,柱础为宝装莲花,石柱之上置有斗栱、梁枋,用以承托桥面。对于晋祠鱼沼飞梁,北魏学者郦道元在其《水经注》上有“枕山际水,有唐叔虞祠,水侧有凉堂,结飞梁于水上”的记述。由此可知这座被人传颂的十字桥北魏时已建成,距今至少已有一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据专家考证,其中三十四根石柱及柱础造型仍保留着北朝风格,其它部分则具有宋代建筑特点。鱼沼飞梁修建在圣母殿前,自然是供人们拜谒或参观圣母殿的通衢要道。唐叔虞为供奉祭祀母亲修祠建庙能够理解,但为什么要在晋水之上修一座十字桥,而不修一字桥?当然,也许因为鱼沼飞梁并非建于唐叔虞时期。我们无法知道唐叔虞本人是如何想的。如果十字桥是后人所建,其建桥的初衷我们同样无法得知。且不管谁出的主意,是谁主持创建。既然鱼沼飞梁建起来了,那肯定是有目的的;修十字桥不修一字桥也肯定是有理由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圣母自然是晋祠之内的“王”,即晋祠园内最高统治者。最高统治者自然要享受到普天下众多人的朝圣与拜谒。一字桥恐怕无法迎接四面八方之众属,不能承担四通八达之重任。于是,晋水之上建造了一座贯通南北,沟连东西的飞梁。同时,前往圣母殿必经之通道修建一座非常不俗的桥梁衬托出圣母殿的威仪高雄阔、至高无上是能讲通的。我们从雕工精细、优美大方的汉白玉勾栏能够感受到十字桥的庄重与华贵。进圣母殿之前,从鱼沼飞梁中谁能不对神圣的殿堂产生肃然起敬的直感?我们可以大胆推断,这里或许还保含着一定的礼制。《礼记》指出:“夫礼者,所以定亲疏、决嫌疑、别同异、明是非也。”又述:“道德仁义,非礼不成。教训正俗,非礼不备。分争辨讼,非礼不决。君臣、上下、父子、兄弟,非礼不定。”在古代社会,礼是决定人伦关系,明辨是非的标准,是制定道德仁义的规范。礼不仅是一种思想要求,更是一切行为的准则。我们知道,在明清故宫里,每一座殿前的勾栏台阶都是有礼制讲究的。圣母殿前创建一座高规制、与众不同的十字桥梁,是否喻示着一种核心思想、一种等级制度,是否喻示着一种道德要求、一种行为规范,很难说。

   古往今来,在神州大地上桥梁并不罕见,自涓涓小溪到浩浩洪流,大都布满着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桥梁。桥梁的基本型式不外乎梁、拱、索、浮几大类。而我国古代的桥梁建设者们,除其科学技术上的设计外更注重文化品味的倾心。或饰以浮雕,或绘制壁画,无不渗透和蕴含着民族文化特点与地域文化特征。桥是静止安详的,但是无论创建它的人、或用诗词歌赋咏唱它的人、或是以丹青笔墨描绘它的人,甚至观赏它的人都是生动活泼的涌流着的灿烂的生命。这是桥文化无限生命力之根本。不要小瞧一座不大起眼的小桥,其间的文化意念是十分深奥的。鱼沼飞梁就规模看绝非大江大河中的桥所能比,它却是世界现存古桥中唯一能看到的十字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