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头琴图片:中考小小说、抒情散文阅读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6:51:28

中考小小说、抒情散文阅读

精品 源自政 治科
中考小小说、抒情散文阅读
一、奇迹
那年,文参加高考,以六分之差落榜了。
那晚,文把窗外的月光望了一夜。
吃早饭时,文对爹说:“爹,我想复读一年。”
听了这话,爹白了他一眼,说:“算啦!回家帮我吧!”
文知道爹的脾气,爹决定了的,九头牛也拉不回,错了也不改。何况这次,爹没错。
那年,家里真是陷入了困境:奶奶病故了;刚埋了奶奶,娘又病了;家里贷款买的那头奶牛也不明不白地死了;村里还要庄基排队。两个弟弟还在上小学。家里就一个劳力了。
这天晚上,文听了一夜的蛐蛐叫。
第二天天刚亮,文就去找爷爷。文知道爹是个大孝子,爷爷的话,爹句句听。爷爷很疼文,立马去找爹。爹听了爷爷的话,气呼呼地说:“叫他复读,你能挣回钱来?”一句话问得爷爷不吱声儿了。
文去找爹的好朋友赵伯。赵伯和爹在堂屋里谈了半天,叹着气摇着头走了。
文咬咬牙,骑上他那辆破旧的自行车,去县城中学找当教师的姑父。这是最后一线希望了。
半下午,文用自行车把姑父捎回家,姑父的脸晒得通红,文浑身出汗了,像刚从河里爬出来一样。
姑父一口水也顾不上喝,就坐在正扎笤帚的爹身边:“叫娃复读吧!”
爹硬硬地说:“家里没钱!”
姑父说:“我供他!”
爹白了他一眼,说:“你供他一年,他考不上,还要读,你供吗?”
姑父坚决地说:“供!”
爹连珠炮似的说:“还考不上你供吗?考上了你供吗?”
气得姑父胸脯一起一伏地走了。
文真想冲上去,给爹两脚,可他不敢。文也是个孝子呀。
文默默地走到家后面的窖背上,靠着一棵柏树,无力地软了下去。文的脑幕上闪现出一双双专注听课的脸,文的耳畔回响着脆生生的上课铃声。
这时侯不知哪儿的广播里传来“敢问路在何方?路在脚下”的歌声。歌声里,文流下了伤心的泪:我的脚下哪有路?我的脚下明明是崖呀!
不知过了多久,文听到谁在叫他。这声音多么熟悉而亲切呵!文把头倔强地扭过去。爹走上来,和蔼地说:“娃,咱回!”文硬硬地答:“我不!”爹问:“你要咋?”文大声说:“你不叫我复读,我就从这里跳下去死掉算啦!”
文想用这话激怒爹,让爹狠狠地打他一顿,这样,他心里也许好受些。
谁知,听了他的话,爹的眼睛却湿了,他一下子把文拉起来,拉进他的怀里,激动地说:“爹答应你!”
听了这话,文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把眼睛瞪得老大。
爹说:“你找爷爷,找你赵伯,找你姑父,你把爹给感动啦!冲着这股牛劲,还怕考不上大学?爹就是把腰挣弯,也要供娃复读!”
“爹!”文大叫一声,把爹抱住,热泪如泉涌。
文复习了一年,考上了北京大学。
只要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这时,事情往往会出现转机,甚至产生奇迹! 不是么?(14分)
23、文中揭示产生“奇迹”的前提条件的一句话是:(2分)

24、文中画线句交代“爹的脾气”,在文中有何作用?(3分)

25、文中两次写“文”一夜未眠,其表达作用是:(2分)

26、文中依次写“文”、“爷爷”、“赵伯”、“姑父”求爹让“文”复读,其作用是:(2分)
27、文章大篇幅地写“文”争取复渎的过程,而对复读的经过和结果一笔带过。为什么这样处理?(3分)

28、从故事中我们可以感受到“文”是一个什么样的人?试用一句话进行表述。(2分)


二、泥活
(二)阅读《泥活》这篇小说,完成14—19题。(15分)
冯兰瑞老汉,坐在厚重的桑木案前,腰板挺直,脖筋一紧, 注视着案子上新捏好的泥活。他手持竹刀,这里抹一抹,那里镞一镞。对这么精巧生动的《武松打虎》,你还有什么可挑的①?武松膝镇住大虫花脊,倾全身之力向大虫身上压去;右手掀住大虫的耳朵,反手抢拳,那大虫拱起半条身子,悬口吊牙,眼眶眦裂。这会儿冯兰瑞双眉挤在一起,只见他那窄细的瞳仁中有两个香火般的亮点闪动着,直视自己的这件创作,摇了摇头。片刻之后,似乎有悟②,他重新拈起案上的竹刀,挑起一丁点儿紫泥,朝着武松的拳背上三剔两刮,顿时,那拳背上便鼓起几条弯曲的虬筋。至此,冯兰瑞的花白胡子里才露出一丝儿不易觉察到的笑容,放下竹刀,搓着两手,轻轻地从案边站起。
孙子冯大刚好赶集回来。这个矮墩墩的小伙子进了屋,便从大竹篮里提出一瓶通州大曲,一包用荷叶托着的熟驴肉。他用手甩了一把流到下颏上的汗,说:“爷爷,这酒这肉您就敞开吃!今儿头一天到集上去开张,您猜怎么着?这宗买卖别提多快!”
“怎么个快法呢?”冯兰瑞问。
“我把‘芮(ruì,姓)庄泥人冯’的布幌子打出来,篮子里的各色泥人才摆到地摊上,眨眼之间,赶集的人就围了个里外不透风,嗬,五十件泥人一下就卖个精光。好些人都说,泥人冯的手艺二十多年没见了!”
哈哈哈哈!冯兰瑞老头开怀地笑起来。
冯大一眼瞄见桑木案上的武松,忙奔过去,一会儿蹲下,一会儿直起,反反复复看了又看,乐得眼泪都流出来:“爷爷!爷爷!这是怎么捏出来的!我压根儿没见过这么好的泥活!”他拉着爷爷两只粗糙的大手,说:“爷爷,下回赶大集,我得把这个也带去。”
“带去呗!”冯兰瑞答应了。“摆到地摊上,先让大伙看个够,收摊时随便卖掉就成。”
“爷!武松难道不肯帮咱一个忙?”冯大神秘地靠近爷爷的耳朵说:“今儿个,管理市场的胖老刘蹲在地摊旁,捧起这个瞧瞧,抓起那个看看,爱得简直没治!我把‘打虎’带到集上送给他,说不定他能让咱把泥活的价往高里提!”
冯兰瑞眼里一闪一闪的亮光熄灭了。他走到桑木案前,用呆滞的眼神盯着孙子冯大,张开粗糙的巴掌,放到《武松打虎》上面,狠狠地向下压去。
14.按要求给加点字注音、释义。(3分)
①“眦裂”的“眦”的读音是 。
②“虬筋”的“虬”的读音是 ,意思是 。
15.给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选一个描写准确的短语(2分)
A.眼光像飞刀似地 B.眼神像锥子似地
C.两眼像星星似地 D.眼睛像珍珠似地
16.文中画线的①句表达了小说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

17.文中画线的②句写冯老汉之“悟”,他究竟“悟”出了什么?请按要求答题。(2分)
答:□□□□□□□□□□。(答案不得超出方框规定的字数)
18.第一自然段对冯老汉这个人物除外貌描写外,还运用了 和 的描写方法。(2分)
19.小说最后一个自然段对冯老汉的描写,在人物形象刻划上起什么作用?判断下面分析的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4分)
①冯老汉不仅技艺不凡,而且品德高尚。( )
②主人公性格刚直,有自己的生活准则。( )


三、小油灯
[同学,下面这篇精美之作,韵味绵长,动人心弦。 阅读时须注意:凤的年龄、所处的环境、父亲的愿望、弟妹的期盼……(这些表明了什么?)——(但是凤)先疑惑、后低头、更低头、抬头望窗外、不说话、眼睛明亮炽热、目光坚定、梦亮着(这些又说明了什么?)]
灯——梦
我是一盏小油灯。
一只破碗,一点菜油渣,一小截棉芯,一点红光,那就是我。每到深夜,我就会给主人带来淡淡的光明。
当月亮被大山挡住了,当星星被黑夜藏起来了,我被凤——一位十五六岁的姑娘点燃。
我昏黄的光碰撞到石砌的墙壁上,折射出冷冷的光,墙角还有一张比光更冷的父亲的脸。
“凤儿,——我和你大伯说好了,明天你就到他的加工厂里去帮忙。”父亲的旱烟在黑暗的墙角里一明一灭。
凤停下手中的笔,扭过头来,一脸的疑惑。
“你大了,也得为弟妹们考虑考虑。”
我分明看见三双明亮的眼睛盯着凤。凤低下了头。
“再说,家里也没钱供你念完初中了!”
这凤知道,去年遭了旱,今年又闹了水,地里没收成,哪有钱念书。她的头更低了。
“女孩子家,嫁个好人家,比什么都强。”凤想起了同村的丽。比她大四岁,从镇上回娘家时,光鲜得很。跟她说话时,丽一脸的满足。
但我看见凤低下的头突然抬起,望着窗外延伸向无边暗夜的连绵群山。静夜里传来夜
莺的啼叫,——那是大山沉重的呼吸,贫穷、落后、愚昧压得大山喘不过气来,凤觉得。
凤一句话都没有说。
我昏黄的光抚慰着凤的脸,那是被头发遮住了一半的睑,脸色暗得就像她家的生活,散乱的头发里藏着一双眼睛——比我明亮、比我炽热的眼睛。
父亲的鼾声响起。凤双手托着腮,望着窗外连绵的群山,目光很坚定。 桌上,是一本书——《我的老师》。那书,隐隐的还有一种猪草的味道。
桌上,一本书,一截铅笔,一盏欲睡的小油灯——我,还有纸上躺着的一首诗——《梦》。
夜深了 。
我灭了。
梦亮着。
22.本文是以谁的口吻来叙述故事的?(1分)

23.凤生活在一种什么样的环境里?(2分)

24.本文表现了凤怎样的性格特点?(2分)

25.本文在写作手法、语言表达等方面很有特点,请你任选某一方面谈点自己的阅读感受。(2分)



四、轻点关门 石 文
①费了九牛二虎之力,我们终于搬进了新居。送走了最后一批前来祝贺的朋友,我与妻子便重重地躺在沙发上休息。忽然,门铃响了。咦,这么晚了还有客人?忙起身开门,门外站着两位不相识的儒雅的中年男女,看上去是一对夫妻。在疑惑中,那男子介绍他们是一楼的住户,姓李,特地上来向我们祝贺乔迁之喜。哦,原来是邻居啊!赶紧往屋里让。
②李先生连忙摆手:“不麻烦了,不麻烦了,还有一件事情要请你们帮忙。”我说:“千万别客气,有什么事情需要我们效劳?”李先生道:“以后出入单元防盗门的时候,能不能轻点关门,我老父亲心脏不太好,受不了重响。”说完,静静地看着我们,眼里流露出一股浓浓的歉意。
③我沉吟了片刻:“当然没问题,只是怕有时候急了便会顾不上。既然你父亲受不了惊吓,为什么还要住在一楼?”李太太解释道:“其实我们也不喜欢住一楼,既潮湿又脏,但是老父亲腿脚不方便,而且心脏病人还要有适度的活动。”听完后,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便答应以后尽量小心。两口子千恩万谢,弄得我们挺不好意思的。
④在接下来的日子里,我发现我们的单元门与别的单元门的确不太一样,大伙儿开关铁防盗门时,都是轻手轻脚的,绝没有其他单元时不时“咣当”一声巨响,一问,果然都是受李先生所托。时间过得很快,转眼一年过去了。有天晚上,李先生夫妇又摁响了我们家的门铃,一见到我们,二话没说,先给我与妻子深深地鞠了个躬,半晌,头也没抬起来。
⑤我急忙扶起询问。李先生的眼睛红肿,原来昨天晚上,李老先生在医院病故了。前些时候,他对儿子交代过:非常感谢大家这些年对于自己的照顾,麻烦各位了,要儿子见到年纪大的邻居叩个头,年纪轻的,鞠一躬,以表示自己对大家的感激。我用眼睛偷偷一扫,果然在李先生笔挺裤子的膝盖处有两块灰迹,想必是叩头叩的。
⑥送走了李先生夫妇,我不禁感慨:“轻点关门只是举手之劳,居然换来了别人如此大的感激,真是想不到也担不起啊。”生活就是这样, 。
(选文有改动)
20、给下面词语中加着重号的字注音。(1分)
①膝( ) 盖    ②不禁( )
21、李先生夫妇两次来“我”家的目的分别是什么?(4分)
答:①第一次
②第二次
22、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哪些方面表现出来的?(2分)
答:
23、文章第②段画线句子表现了李先生的什么心情?(2分)
答:                                 
24、文章第③段中“我心里顿时一阵感动” 的原因是什么?(3分)
答:

25、李老先生临终前对儿子的交代表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2分)
答:
26、把第⑥段画线处应填写的揭示文章中心的话写在下面。(3分)
答:生活就是这样,


五、教授的“骗局”
1 2000年5月,考古学家郭教授和其他4个人在当地向导的带领下,带足食物和淡水,分骑5峰骆驼从大沙漠边缘的小城出发,深入沙漠腹地300公里,对大沙漠中新发现的一座古墓进行考察。
2几天后,他们胜利完成了考察任务,踏上了归程。一天中午,天空中突然涌现出巨大的蘑菇云,随着黄色蘑菇云的翻滚逼近,万里晴空顷刻间变得灰暗阴沉,5峰骆驼惊骇得踌躇不前。
3“沙暴!”郭教授大声呼喊着,“快下骆驼,用睡袋罩住头!”
4罕见的特大沙暴持续了近40分钟。渐渐地,沙暴的呼啸声减弱了,人们陆续掀开了头上的睡袋。昏暗无天日的天空中出现了亮色,沙漠恢复了先前的寂静和燥热。
5“骆驼呢?”有人惊叫着,驮着食品和水的骆驼在沙暴肆虐时受惊跑掉了。大家开始寻找。半个多小时后,只找到一箱饼干、几袋牛肉,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这时,向导在一块突起的石头前发现了一只羊皮水囊。大刘抢先冲上去想喝水,向导一把抢过来:“不要抢,水是大家的。”“我也有份,我先喝!”大刘毫不示弱,其他人随后也加入到争抢之中……
6“都不许动,把水囊给我!”一向和蔼可亲的郭教授突然取过向导手中的猎枪,以不可抗拒的口吻喝道:“从今天起,由我决定水的分配/”他从水囊中倒出一杯水,说:“每人只能喝两口,谁也不许多喝。”大刘咄咄逼人地问:“你也只喝两口?”郭教授平静地说道:“我只喝一口。”
7杯子最先递到向导手中,他慎重地喝了两口,宛如品尝世上最醇美的甘露。轮到大刘了,他深深地喝了两大口水……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
8太阳像顶发烫的钢盔扣在头上,遍地的黄沙似乎都在燃烧。大刘忍不住喊起来:“教授,我的喉咙又冒烟了,再给我点水吧!”郭教授似乎没有听到,未作出任何反应。突然,大刘猛然向郭教授冲过来,想抢夺水囊。“乓”一声枪响,子弹射在大刘脚前的沙地上,郭教授真敢开枪!大刘悻悻地回到了队伍中。
9一连三天,因为每次只喝一小口水,郭教授已感到头晕目眩,全身乏力,他不由担忧起来。第四天早晨当人们醒来的时候,郭教授已倒好了大半杯子,分喝了水后,他宣布了新的用水规定:“从现在起,不到万不得已,不得喝水囊中的水!”没有人反对,因为郭教授每次喝水比谁都少,这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10下午,向导突然惊叫起来:“我们快到了!”萎靡不振的队伍开始活跃起来。大刘回头朝郭教授喊道:“教授,明天就要到小城了,我们可以喝点水吗?”的确,整整一个上午都没有喝水了。郭教授没什么反应,身体趔趄着要摔倒在大刘的怀里。
11有人提议给郭教授喝口水,大刘拒绝了。他命令大家轮流背着郭教授继续赶路,自己则提着猎枪和水囊走在队伍后面。走了一段路后,有人提出要喝水,大刘断然拒绝:“还不到时候!”
12遇到沙暴的第五天,这支历尽艰辛的队伍终于回到了小城。直到这时,大刘也没有再盲目地让大家喝一口水。有人抱怨大刘比教授更苛刻。大刘没有辩解,轻轻打开水囊的盖儿,将口朝下,一堆黄沙被倒了出来……
13原来,在第四天早晨大家喝完那杯水后,水囊里就已经没有一滴水了,看上去依然鼓鼓的水囊里,是郭教授悄悄装进的沙子。
14跋涉艰难绝境,有信心与勇气是穿越生死的惟一支撑,那就是希望啊。
15几年后的访谈中,这些死里逃生的人在被追问一生中得到的最好的礼物时,都不约而同地回忆起这次历险,几乎说着同一句话:“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
20.第5段画线句“恐惧袭上队员们的心头”,联系上下文,队员们“恐惧”的是(2分)

21.依据人物的性格特点,在第7段的横线上分别填入恰当的词语,并简述理由。(4分)
(1)“轮到大刘了,他深深地喝了两大口水……”理由:
(2)“杯子最后轮到郭教授手中,他只轻轻地抿了一口,然后将杯中剩下的水倒回水囊。”理由:
22.第10段画线句“郭教授将猎枪递给大刘,声音颤抖着对大刘叮嘱了什么”。根据文意,写出教授叮嘱的内容: (2分)
23.为什么说郭教授的“骗局”是“世界上最完美的礼物”?(4分)
答:
24.在下列两题中任选一题完成。(6分)
(1)就本文的写作特色(如环境描写、人物描写、语言的表现力等),任选一个角度作150字左右的点评。



(2)选择文中令你最感动的一处,写150字左右的感想。



六、选 择
①他本在一家外企供职,一次意外,使他的左眼突然失明。为此,他失去了工作,到处求职都因“形象问题”连连碰壁。“挣钱养家”的担子落在了他那“白领”妻子的肩上。
②妻子日渐感到他的老父亲是个负担,不止一次跟他商量把老人送到老年公寓去,他都没同意。一天晚上,他们在卧室里吵了起来,妻子嚷:“不把你爸送走,咱们就离婚!”
③第二天早饭时,父亲说:“有件事我想跟你们商量一下,你们每天上班,孩子又上学,我一个人在家太冷清了,所以,我想到老年公寓去住,那里都是老人……”
④他一惊,父亲昨晚果真听到他们争吵的内容了!“可是,爸——”他刚要说些挽留的话,妻子瞪着眼在餐桌下踩了他一脚。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
⑤第二天,父亲就住进了老年公寓。
⑥星期天,他去看父亲。父亲问他工作怎么样,身体好不好……他好像被人打了一记耳光,脸上发起烧来。“你别过意不去,我在这里挺好,有吃有住还有得玩……”父亲看上去很满足,可眼睛里却渐渐涌起一层雾。
⑦几天来,他因父亲的事寝食难安。挨到星期天,又去看父亲,刚好碰到市卫生局的同志在向老人们宣传无偿捐献遗体器官的意义,问他们有谁愿意捐,很多老人都摇头。父亲站了起来,问了两个问题:一是捐给自己的儿子行不行?二是趁活着捐可不可以——“我不怕疼!我也老了,捐出一个角膜,生活还能自理,可我儿子还年轻呀,他为这只失明的眼睛,失去了多少工作的机会!要是能将我儿子的眼睛治好,我就是死在手术台上,心里也是甜的……”
⑧所有人都停止了谈笑,把震惊的目光投向老泪纵横的父亲。一股看不见的潮水瞬间将他裹围。他满脸泪水,迈着沉重的步子,一步步走到父亲身边,和父亲紧紧地抱在一起……父亲用手给他捋了捋衬衣上的皱褶,疼爱的目光像一张网,将他兜头罩下。他再次哽咽,感受如灯的父爱,在他有限的视力里放射出了无限神圣的亮光。
⑨当天,他就不顾父亲的反对,把父亲接回了家。至于妻子,他已做好最坏的打算。
6、第⑥段中画横线句子属于____描写,表现了父亲_________________的心理。(3分)
7、揣摩第④、⑨段中画曲线的两句话,回答问题。(2分)
(1)“他只好又把话咽了回去”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2)他已做好的“最坏的打算”是什么?

8、第⑧段中作者把——比喻为“潮水”,这个比喻形象地表现了_______________。(3分)
9、从全文看,父亲的“选择”在文中具体指的是什么?(2分)
(1)                                   
(2)                                   
10、你对文中人物有什么评价?请任选其中一个人物谈谈你的观点和理由。(不少于20字)(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心灵美的卡罗纳
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使我认识到卡罗纳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
我去上学的途中,碰到二年级的女老师,她说准备到我家去一次,问我什么时候在家。这样,我耽误了些时间,晚到学校一会儿。到了学校,我们班的老师还没来。三四个同学正拿可怜巴巴的科罗西开心取笑。科罗西不是别人,正是那个长着红头发、一只胳膊因残废而垂在胸前、妈妈以卖菜为生的孩子。他们用尺子戳他,朝他脸上扔栗子壳儿,模仿他的残臂挂在脖颈上,把他比作畸形人、残废人和妖魔鬼怪。他一个人孤苦伶仃地坐在课桌的尽头,脸色苍白,极力忍受着他们的污言秽语。为了得到片刻的安宁,他用祈求的目光一会儿看看这个,一会儿又望望那个。但是他们变本加厉地嘲笑他,挑逗他。他气得面红耳赤,浑身直打哆嗦。突然间,那个厚颜无耻、爱搞恶作剧的弗朗蒂跳到课桌上,学着科罗西的母亲胳膊上挎着菜篮子的样子,逗得在场的所有同学捧腹大笑。科罗西的母亲一般是这个样子在校门口等儿子的,只因她最近生病没来接儿子。
这时候的科罗西已失去了理智,抄起一个墨水瓶狠狠朝弗朗蒂的脑袋上砸过去。弗朗蒂敏捷地闪到一旁,而墨水瓶正好打在刚进教室的老师的胸脯上。
同学们争先恐后地跑回各自的座位,个个惊吓得默不作声。脸拉得长长的老师走到讲台前,气呼呼地大声问道:
“是谁?”没人吱声。
老师再一次提高嗓门,吼叫道:
“到底是谁?”
见没人答话,卡罗纳向可怜巴巴的科罗西瞥了一眼,猛然站起来,语气果断地说:
“是我!”
老师上下打量他一番,又望了望呆若木鸡的其他同学,然后语气平和地说:
“不是你。”
过了片刻,老师接着说:
“肇事者今天将不会受到处分,快站起来说吧!”科罗西站起来,伤心地哭着说:
“他们打我,欺辱我,我气疯了,拿起……”
“坐下。”老师打着手势对科罗西说。老师接着以命令的口吻大声说:
“那些肇事者赶快站起来!”
四个人耷拉着脑袋站起来。
老师用严肃而有力的声音说道:
“你们肆无忌惮地欺负一个从不打扰你们的同学,嘲笑一个可怜巴巴的孩子,打了一个毫无自卫能力的弱者,你们的行为是最卑鄙无耻的,实在是玷污了‘人’这个美丽而又神圣的字眼!一群胆小鬼!”
老师一口气说完,走到课桌跟前,一只手抚摸着低着头的卡罗纳的下巴颏儿,顺手托起他的脑袋,深情地说:
“你的心灵真美!”
卡罗纳趁机跟老师交头接耳,咕哝了几句,谁也听不清楚说的是什么。老师接着转过身来,用生硬的语气对几个肇事者说:
“这次我宽恕你们!”
14.文中第一句“今天上午发生的事情使我认识到卡罗纳是怎么样的一个人了”中“认识”是什么意思?“我”是通过哪两个情节“认识”卡罗纳的?(6分)
①(解释)认识:

②两个情节:

15.老师称赞卡罗纳“你的心灵真美”,你觉得卡罗纳的“心灵美”包含哪些品质?(4分)

16.卡罗纳趁机跟老师交头接耳,咕哝了几句,你知道咕哝的是什么吗?请结合人物性格和上下文,用对话的形式写出他们咕哝的内容。(4分)


17.这篇文章对人物的描写很有特色,请任选一点,具体说说你的体会。(4分)


八、秘密花园
  一个星期前,女儿卡罗琳打电话过来,说山顶上有人种水仙,执意要我去看看。此刻我正在途中,勉勉强强地赶着那两个小时的路程。
  通往山顶的路上不但刮着风,①而且还被雾(封锁;笼罩)着,我小心翼翼,慢慢地将车开到了卡罗琳的家里。
  “我是一步也不肯走了!”我宣布,“我留在这儿吃饭,只等雾一散开,马上打道回府。”“可是我需要你帮忙。将我捎到车库里,让我把车开出来好吗?”卡罗琳说,“至少这些我们做得到吧?”
  “离这儿多远?”我谨慎地问。
  “3分钟左右,”她回答我,“我来开车吧!我已经习惯了。”
  10分钟以后还没有到,我焦急地望着她:“我想你刚才说3分钟就可以到。”
  她咧嘴笑了:“我们绕了点弯路。”
  我们已经回到了山路上,顶着像厚厚面纱似的浓雾。值得这么做吗?我想。到达一座小小的石筑的教堂后,我们穿过它旁边的一个小停车场,沿着一条小道继续行进,雾气散去了一些,透出灰白而带着湿气的阳光。
  这是一条铺满了厚厚的老松针的小道。茂密的常青树罩在我们上空,右边是一片很陡的斜坡。渐渐地,这地方的平和与宁静抚慰了我的情绪。突然,在转过一个弯后,我吃惊得喘不过气来。
  就在我的眼前,就在这座山顶上,就在这一片沟壑和树林灌木间,有好几英亩的水仙花:各色各样的黄花怒放着,从象牙般的浅黄到柠檬般的深黄,漫山遍野地铺盖着,像一块美丽的地毯,一块燃烧着的地毯。
  是不是太阳倾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在这令人迷醉的黄色的正中间,是一片紫色的风信子(花名),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小径两旁是成排的珊瑚色的郁金香。
  仿佛这一切还不美丽似的,倏忽有一两只蓝鸟掠过花丛,或在花丛间嬉戏,它们那粉红色的胸脯和宝蓝色的翅膀,就像闪动着的宝石。
  ②一大堆的疑问(浮;涌)上我的脑海:是谁创造了这么美丽的景色和这样一座完美的花园?为什么?为什么在这样的地方?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地带?这座花园是怎么建成的?
  走进花园的中心,有一栋小屋,我们看见几行字:
  我知道您要问什么,这儿是给您的回答。
  第一个回答是:一位妇女——两只手,两只脚和一点想法。第二个回答是:一点点时间。第三个回答是:开始于40年前。
  回家的途中,我沉默不语。我震撼于刚刚所见的一切,说:
  ……
  卡罗琳听了我的话,笑了:“明天就开始吧。当然,今天开始最好不过。”
  8.概括叙述文章内容。(含标点40字以内)(4分)





  9.“我”的情感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请从文中选出体现情感变化的词语填入空格。(3分)
  
  10.建设花园的过程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交代的,这是略写;详写的是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2分)
  11.对花园的景物描写有几处把静态的写为动态的,很精彩。请找出一句,抄在下边。(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2.文中加横线的两句,括号里各有两个词,用哪个词好?为什么?请任选一句作答。(3分)
  ①而且还被雾(封锁;笼罩)着。②一大堆的疑问(浮;涌)上我的脑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有人认为这个花园是卡罗琳建造的,有人认为是另一个女人建造的,似乎各有各的道理。你认为是谁建造的?请以文章内容为根据加以阐明。(至少说出两条理由)(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倒数第二自然段“说”的内容已省略。“我”该说些什么呢?请根据省略处的上文和下文的内容把“我”说的话补写在下边。(含标点70字左右)(7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九、聘 任
  ①西奥先生身材修长,面庞消瘦,两鬓斑白。他生性温和,平日沉默寡言。研究学术问题,他精力充沛,记忆力惊人,而对日常生活的(suǒ)________碎小事,却不甚了了。
  ②坎福特大学需要聘请一名工作人员,上百人申请这个空缺位置,西奥也递上了申请书。最后只有西奥等15人获得面试的机会。坎福特大学地处一个小镇上,周围只有一家旅馆,由于住客骤增,单人房间只好两人同住。和西奥同住的是一位年轻人,叫亚当斯,足足比西奥年轻20岁。亚当斯自信心很强,且有一副洪亮的嗓音,旅店里时常可以听到他朗朗的笑声。显而易见,这是一个聪明伶俐的人。
  ③校长及评选小组对所有的候选人进行了一次面试。筛选后只剩下西奥和亚当斯两人了,小组对聘请谁仍犹豫不决,只好让他俩在大学礼堂进行一次公开的演讲后,再行决定。演讲题目定为“古代苏门人的文明史”,演讲时间定于三天之后。
  ④在这三天里,西奥寸步不离房间,废(qǐn)________忘食,日夜赶写讲稿。而亚当斯不见有任何动静——酒吧间里依旧传出他的笑声。每天他很晚才回来,一边问西奥的讲稿进展情况,一边叙述自己在弹子房、剧院和音乐厅的开心事。
  ⑤到了演讲的那天,大家来到礼堂,西奥和亚当斯分别在台上就坐。直到此时,西奥才发现自己用打字机打好的讲稿不知什么时候不翼而飞了,真是惊恐万状。
  ⑥校长宣布,演讲按姓名字母排列先后进行。亚当斯首先出场。情绪颓丧的西奥抬头注视着亚当斯——只见他神态从容地从口袋里掏出讲稿,对着教授们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地讲开了。连西奥也暗自承认他有超人的口才。亚当斯演讲完毕,场内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亚当斯鞠了一躬,脸上现出微笑,回到座位上去。
  ⑦轮到西奥了。他情绪非常不好。要讲的内容都在稿子上,要另开新路是不可能了。他觉得脸上火辣辣的,惟有用低沉而疲乏的声音,逐字逐句重复亚当斯刚才的演讲内容。等他讲完坐下来时,会场上只有零零落落的几下掌声了。
  ⑧校长及全体评选小组成员退出会场,去讨论聘任哪位候选人。礼堂内的人仿佛对决定的结果早已有了数。
  ⑨亚当斯向西奥擦过身来,用手拍了拍他的背,微笑着说道:“厄运呀,老兄。没办法,两者只选其一。”
  ⑩这时,校长及小组成员回来了。“诸位先生,”校长说,“我们做出了选择——聘任西奥先生!”
   所有的听众都惊呆了。
   校长继续说:“让我把讨论的情况向诸位介绍一下。亚当斯先生口才过人,知识渊博,我们大家都很钦佩,我本人也为之感动。但是,请不要忘了,亚当斯先生是拿着稿子作演讲的。而西奥先生却凭着记忆力,把前者的演讲内容一字不漏地重复了一遍。当然,在这以前,他不可能看过那份讲稿的一字一句,我们缺的那项工作,正需要有这样天赋的人!”
   大家陆续走出了会场。校长走到西奥面前,见西奥脸上仍然露着惊喜交集、不知所措的神情,便握着他的手,说道:“祝贺您,西奥先生。不过我得提醒您一句,日后在咱们这儿工作,可要留点儿神,别把重要的材料到处乱放呀!”
  (选文有改动)
  20.根据注音写出汉字。(1分)
  ①(suǒ)________碎 ②废(qǐn)________忘食
  21.第②段中加粗的词“只好”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你认为亚当斯的演讲稿是自己写的还是窃取西奥的?从亚当斯和西奥的行为中找出依据。(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文章第⑨段中亚当斯对西奥所说的话反映了他的什么心理?(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亚当斯听到校长宣布的结果时会有怎样的表现?请通过合理想像加以简要描写。(不超过40字)(3分)




  25.第 段中画线的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6.文章通过亚当斯和西奥的竞聘经历,揭示了什么道理?请简要概括。(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7.假如你周围也有西奥这样的人,你会给他什么忠告(不同于文章中校长的提醒)?请写在下面。(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十、军刀 赵 恺
  不是军人,我却拥有一把军刀。不是真正的军刀,却是真正的好刀。准确地说是一件金属雕塑作品。
  军刀出自一位军旅雕塑家之手,燕赵壮汉,宋哲元将军29军之后裔。雕塑家赠我燕山刀,我赠雕塑家淮河酒,钢刀遇烈酒仿佛骨骼遇血。酒酣耳热,胆气舒张,雕塑家缓缓抽出他的作品,“砰”地一声插在我俩对饮的桑木方桌上。军刀闪闪晃动中,热酒在木桌上流成北方的河。遥隔酒河,他给我讲述了一则关于军刀的故事。
  1933年3月,日寇占领喜峰口西侧两个阵地,企图对主峰形成迂回包围。宋哲元决心把鬼子赶下山去,筹划出一个出奇制胜、静夜袭营的方案。他秘密约请精良工匠,认真锻打五百把上品军刀,并挑选五百士兵组成大刀队。充分准备,严格训练。临战,宋哲元亲赴阵前送行。巍巍长城脚下,五百男儿巍巍列队,仿佛天地之间矗起一座血肉长城。刀柄在肩,刀身在背,硬瘦西风敲打在金属上,五百钢刀发出铮铮雷韵。一个,一个,一个,宋哲元从五百条汉子面前一一走过。士兵年轻得像是刚刚抽叶的红高粱,抚摸他们的肩膀,仿佛抚摸黑土地。五百双眼睛映出一幅相同的画面:飞雪,长城,一只盘旋在长城上空的鹰。宋哲元想,如果不是日本侵略,他们当是在垄亩间劳作,还是在学堂里习字呢?如果不是日本侵略,此刻,夕阳西下,暮色将临,五百位母亲不是正倚在五百扇门边,殷殷瞩盼着五百个孩子回家吃晚饭吗?可是如今……想到这里,宋哲元突然停下了脚步。为什么停下脚步,他自己也不知道。他只是觉得,面对这个士兵有话要说。
  大额头,方嘴唇,一副聪慧与质朴的自然组合——宋哲元心头怦然一动。
  他问:“你叫什么名字?”
  回答:“报告军长——一班班长侯万山。”
  他问:“你身上背的是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是大刀。”
  他问:“背着大刀去干什么?”
  回答:“报告军长——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返……”
  他问:“不简单,还是个诗人。在家读过书?”
  回答:“报告军长——临上轿扎耳眼:我们队长现教的。”
  他问:“队伍明天就要出发,有话要说吗?”
  一听这话,侯万山热泪泉涌,“砰”的一声给他宋哲元跪下了。
  宋哲元冷峻如铁:“你是男子汉吗?”
  侯万山仰面作答:“报告军长——是男子汉。”
  宋哲元说:“男儿膝下有黄金,更何况抗日军人!”
  侯万山含泪站起含泪作答:“我侯万山别无牵挂,只是家有一个临产之妻,如果我壮烈了,孤儿寡母能得军长体恤,我也就死而瞑目了。”
  听完,宋哲元望着侯万山那双闪烁在大额头和方嘴唇之间的眼睛,之后,蓦然转脸作狮子吼:“军务处!”
  军务处高声报告:“在!”
  宋哲元说:“把侯万山的话记下来,也把大刀队全体官兵的要求记下来。”说完面对侯万山也面对他的五百壮士,久久,久久,只轻轻讲了一句:“你们放心去吧。”之后,他庄重立定缓缓把手掌举向帽檐,在巍巍盘旋的苍鹰翅膀下,立成一座雪人。
  喜峰口役,侯万山牺牲在长城脚下的罗文峪中。目击者说,他一人砍死七个鬼子,直到军刀卷刃。
  遵照诺言,宋哲元对烈士遗愿一一妥作安排。
  他派人到侯万山老家,接来烈士的妻子和一对刚刚出世的双胞胎,把他们安置在自己家里,还请来个奶妈哺育幼婴。他对部下郑重交代:侯万山的孩子就是29军的孩子,就是我宋哲元的孩子。这两个孩子一个就叫做宋记峰,一个叫做宋记峪,作为对喜峰口和罗文峪的纪念。十八岁后,他们还跟随他们的父亲,改姓为侯。
  我问:“从哪里得来这么一个动人的故事?”
  他答:“家父所言——他当时是29军军务处的副官,侯万山的遗属,就是他去接的。”
  说到这里雕塑家连喝三盅,热泪顺着面颊落下,滴滴溶进桑木桌上那条北方的河。
  军刀兀自孑立,锃锃闪动冷峻的光。
  (选自《小小说选刊》,有改动)
  15.读完这篇小说,你内心产生的最深感受是什么?请用两个成语(四字短语)或一句诗词(歌词)来表达这种感受。(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这篇小说中的“军刀”分别指武器和雕塑品,作品中的人物与“军刀”分别有哪些联系?请概括小说的有关内容,完成下表填空。(3分)
  人物 宋哲元 侯万山 雕塑家 “我”
与“军刀”的联系 收藏了“军刀”
  17.第三节中,画线部分属于________描写,用40个左右的文字补写出省略号处省略的内容。(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你最欣赏“宋哲元”或“侯万山”的哪一种品质?简要举例说明。(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从全文看,如果不写“我”和“雕塑家”的有关内容,小说的故事也完整,作者现在这样安排的意图是什么?简要说说你的看法。(5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抒情散文作业
一、人是一本书
人是一本书。
看人如读书。
人的外表,不就是封面吗?
人的内心,不就是内容吗?
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样高雅;有的人,封面与内容同等粗俗。有的人,封面很不起眼,内容却精彩无比;有的人,外表包装得如金似玉,内心却不堪入目。
好人自然是一本好书,你打开扉页就有一缕鲜花的芬芳迎面而来。
坏人自然是一本不好的书,你才揭开封面就能嗅到一股难闻的气味。
( )的人像一本散文集,( )的人是一本抒情诗,( )的人如同一本幽默辞典,( )的人仿佛一部科学论著。那些祸国殃民最终遗臭万年的民族败类,不就是一套活生生的反面教材吗?而那些为国为民洒尽一腔热血的志士,又多像一卷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诗啊!
做人如写书。
请不要怪母亲没有给你制出漂亮的封面,也不要怪父亲没有给你绘出美丽的插图。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
然而,总有一些人把不该删除的真诚删除了,结果自己这本书中没有了纯洁的位置。他们都忘记了: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
也许,你写了一生也成不了杰作;也许,你写了一世也成不了名著。但决不能因此而粗制滥造,随便应付,哪怕写出的书无人阅读,也要篇篇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如果有了漂亮的开头,就应该追求完美的结局;如果有了精彩的材料,就应该将它打磨成实在的文章。
如果人们常常把你亲切地朗读,那就是你无上的光荣;如果人们永世把你深情地背诵,那就是你最大的幸福。
13.写法体味——贯串全文的一个比喻句是:

14.要点概括——这篇文章中能概括地表达全文要点的句子是:

15词句理解——将下面四个短语分别归位于文中括号,其先后顺序应是:
思维缜密 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16.语言品味——从文中摘取一个你认为有格言警句作用的精美句子,写在下面:

17.内容探究——本文最后一段话给我们的暗示是:

18.情感体验——以“人生”为话题,写一个短小精美有内涵的句子:


二、西湖的绿
西湖胜景很多,各处有不同的好处,即使一个绿色,也各有不同。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不能一一去说。漫步苏堤,两边都是湖水,远水如烟,近水着了微雨,泛起一层银灰的颜色。走着走着,忽见路旁的树十分古怪,一棵棵树身虽然离得较远,却给人一种莽莽苍苍的感觉,似乎是从树梢一直绿到了地下。走近看时,原来是树身上布满了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荫荫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有的青苔,形状也有趣,如耕牛,如牧人,如树木,如云霞;有的整片看来,布局宛然,如同一幅青绿山水。这种绿苔,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不知当初苏公对它们印象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了又一种绿。那是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或亭亭玉立于水上,或宛转靠在水面,只觉得一种蓬勃的生机跳跃满池。绿色,本来是生命的颜色。我最爱看初春的杨柳嫩枝,那样鲜,那样亮,柳枝儿一摆,似乎蹬着脚告诉你,春天来了。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再加上叶面上的水珠儿滴溜溜滚着,简直好象满池荷叶都要裙袂飞扬、翩然起舞了。
节选自第五册《西湖的绿》
7.文中划线的词语“绿茸茸”与“绿荫荫”能否调换?为什么?(3分)

8.文中画线的句子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分析其表达作用。(3分)

9.这两段文字分别写了苏堤和花港的绿,请简要概括这两种绿的特点。(4分)
(1)苏堤的绿: (2)花港的绿:


三、春之歌
①“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这是唐代诗人王干《元日》诗中的名句。这两句诗,写的正是新春来临的气象和心境,特别是其中的“调”字“舞”字,有形有声,描绘传神,情意鲜活,使人想见春日晴明、鸟语呢喃的新春景色。
②应当说,春天是生活在冬天里的人最渴盼的一个季节。俄国著名作家冈察洛夫说过:“冬天是一位冷静的、难以亲近的美人;它的严寒,历来折磨人。”而当春日来临,软软的风把云片吹成雨丝,落在树枝花枝上,让新绿的叶子长出来,随即而来的阳光照耀大地,一时柔和垂散,翠蔓伸延,处处鸟语花香,多么引人入胜。新春的气象,新春的风光,给人带来了多少新鲜的希望。正惟如此,当新春即将来临时,世上的人,又总是怀着急切而又敏感的心情,迎候她的到来。
③迎春,确是一种别样的心情。当屋外风雪迷漫,屋内炉火正红时,若有故知新友,围坐一起,纵论天下,把盏放歌,末了,都会在心里问道:冬天来了,春天,还会远吗?而耐不住寂寞的人,也许会在心中涌出“ 甲 ”的诗句,在冰天雪地烈风中,跳上马鞍,抖缰冲天飞驰而去,洒下一路豪气,塑一身冰莹透亮的自我。这种迎春的情怀,不可不谓之火爆、热烈。总之,不同的人,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各有爱好和不同,但就其真对春天以及对春天的渴望来说,其实是一样的。
④是的,春天总是会来临的。到那时,残雪会在梅花中溶尽,春风会从柳条上归来。而今,处于新世纪中的人,正是怀着对春天的一种美好的渴盼,在各自不同的岗位上,积极做出自己的奉献,并且在迎接大好春天来临的时刻,不忘世上还需要温暖的地方和需要温暖的人,向他们伸出友爱的手,送去关怀,送去情意,送去春天的希望。
⑤这就是我们需要同唱的一首迎春的歌。这样的歌,要唱给你,要唱给我,唱给正要返乡过年的打工妹,唱给急待就业的下岗人,唱给支援西部的员工,唱给戍守边疆的官兵……唱给中华众多的民族,唱给幅员辽阔的祖国!
⑥迎春,迎得“ 乙 ”。让我们在迎春的时候,像一位诗人描述的那样:“待谷禾以土的温暖,待秧苗以水的潮润;关注百姓门外的泥沙,关注牛羊干渴的嘴唇。”如此,我们就能无愧地迎来万紫千红的春天。
21、根据文中的语言环境,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2分)
①呢喃 。
②引人入胜 。
③幅员辽阔 。
22、与“暖日映山调正气,东风入树舞残寒”两句诗所写时令相同的一项是(2分)( )
A、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
B、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C、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D、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3、为文中甲、乙两处填入恰当的诗句(只填序号)(2分)
甲 乙
A、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
B、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C、为嫌诗少幽燕气,故向冰天跃马行
D、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
E、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F、红入桃花嫩,青归柳色新
24、文中列举了哪几种迎候新春来临的言行举止?(3分)
答:
25、本文的“迎春”有什么含义?谈谈你对第⑤段的理解。(4分)
答:

26、根据自身感受,结合本文,谈谈人们为什么渴望春天。(3分)
答:



四、夏
夏天的色彩是金黄的。按绘画的观点,这大约有其中的道理。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夏正当春华秋实之间,自然应了这中性的黄色——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你看,麦子刚刚割过,田间那挑着七八片绿叶的棉苗,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进发出旺盛的活力。这时她们已不是在春风微雨中细滋慢长,而是在暑气的蒸腾下,蓬蓬勃发,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
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你看田间那些挥镰的农民,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麦子上场了,又想着快打,快打。他们早起晚睡亦够苦了,半夜醒来还要听听窗纸,可是起了风;看看窗外,天空可是遮上了云。麦子打完了,该松一口气了,又得赶快去给秋苗追肥、浇水。“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
遗憾的是,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大概,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
13.作者为什么说夏天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旺季”?(不超过25字)(2分)
答:
14.简要回答选文第(2)节是从哪两个方面来写“人们的每一根神经都被绷紧”的。(2分)
答:① ②
15.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真正目的是什么?(2分)
答:


五、坐看黄河 邓延康
  ①许多故事就那么流去了。
  ②物化的岁月伸手可掬,每一掬却都已是过去。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
  ③坐看黄河,看天上来的水,奔腾到海不复还。
  ④这个世界平静的东西太多了,山巍峨吧,可很肃穆;云飘逸吧,又显轻浮。于是有了河,以一种沉重的流动,赋江山以活泼,给地球以血性,也让一种种生活有了千回百折的映照,一个个时代有了波澜壮阔的象征。
  ⑤坐看黄河,我们无法无动于衷。
  ⑥这是一条曾让风云人物敬畏得不能泅渡的英雄河,这是一条当同名乐章响起就会冲湿海外游子眼眶的母亲河,这是一条淹没过许多家园和梦想也滋润了许多沃野和希望的岁月河,这是一条负载厚重的泥沙也负载粗犷的船工号子的生活河。
  ⑦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
  ⑧我们在岸边看河,河在历史里看我们。
  21.选文的第②段写道:“上一辈尚在感叹那些远去的孤帆远影,排天的浪花已溅湿我们的青春衣衫。”你如何理解这句话?(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本文主要写“黄河”,为什么又提到了“山”和“云”?(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试从修辞的角度分析,选文第⑥段蕴含了怎样的感情?(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4.本文以“坐看黄河”为题;文章中又写“我们已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只能与她同行”,二者是否矛盾?为什么?(3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根的联想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多少人用它来赞美老师,以此表达对他们无限的崇敬;然而在我看来, 甲 。
你看那高高的钻天杨,树身粗壮,枝叶繁茂,巍然屹立,风雨攻不垮它,洪水淹不没它,是什么支撑着这个顽强的生命?那就是树根。树根深深地埋藏在地底下,不断吸取着水分、养料,供给枝叶的生长需要。尽管你在赞叹大树的繁茂时几乎没有注意到它的存在,尽管你在赞美树的价值时忘了这价值从何而来,可它依然默默地吸取着、奉献着,从不想钻出地面显耀自己。相反,为了有更多的水分,更丰富的养料,它总是越扎越深,越扎越远。树根有着无私奉献的可贵品质,它的奉献比起春蚕,比起蜡炬,却有着更深的意义。
春蚕作茧自缚,蜡炬淌泪自焚,它们在奉献,可也在毁灭自己;树根则不然,它不断地吸取养分,支持大树的生命,在奉献的同时壮大自己。当小树苗渐渐长大成材,它的根总是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坚强,在地里越扎越深,它这是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自己的力量。我觉得这种奉献更有其可贵之处。
老师把自己的知识传授给学生,不断地奉献着自己,但如果只是像春蚕或蜡炬那样不停地付出,并不吸收新的能量,显然是不可取的。知识是日新月异的,一位好老师总是像树根那样不断地汲取更新更好的知识,壮大自己的力量,继而把自己的一切奉献给学生,他才真正发挥了更大的作用。
不仅老师,各行各业都是如此。我们要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更重要的是不断壮大自己。一个医生只有不断学习新的医疗技术,才有更大的才力去奉献; 乙 。社会需要我们的奉献精神,更需要我们有更大的奉献才能。
但愿人人都有树根精神。
17.在作者看来,树根的奉献同春蚕、蜡炬的奉献相比有什么更深的意义?(3分)
[答]_____________
18.根据上下文意,甲处填入哪一句最恰当?(2分)
A.不但要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而且还应该把他们比作树根。
B.与其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不如把他们比成树根。
C.把老师比作春蚕、蜡炬当然很好,但把他们比作树根也很好。
D.把老师比成春蚕、蜡炬是一个错误,只有把他们比作树根才正确。
19.仿照画线的句子,在乙处补充一个论据,要与上下文内容一致,语气连贯。(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茼 蒿 徐晓杭
①秋天来了。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
②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
③霜冻来临前,蒿菜落种了。没有人问过他们为什么要生在秋天,生在万物都结果的时候。
④问谁,问上帝吗?
⑤蒿菜,学名茼蒿,杭州人又叫菊花菜。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
⑥严寒来了。浩浩荡荡的西北风凌厉如刀,在风的 甲 下,他们甚至没有所有植物都要挺起的躯干,每一片叶子都从根上生起,却毫不懈怠地上举,你撑着我,我扶着你。
⑦他们所有的骄傲都 乙 在冬天的绿色里,敦厚、坦诚,任严寒拍打,仍敞开着胸膛。
⑧尘世间的每次召唤,他们都高喊着,雀跃着,一朵朵争先恐后往前涌。选上的,以荠菜的做法,放在滚水里汆,拧干,切碎,和笋一起拌了,放在餐桌上,聊以解人思春之愁。
⑨最粗壮,最饱满的蒿菜走了,菜园子里一片狼藉。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
⑩十天半个月后,他们又是葳蕤一片。命运之掌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而蒿菜仿佛有无尽的生命力,前面的去了,后面的又来。
⑾任用他们是多么省心的一件事啊,他们取之不尽,他们生生不息。
⑿他们好像生来就是为了奉献。可书上说,他们是一种菊科的草本植物,只是“嫩茎、叶可作蔬菜”。
⒀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
⒁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他们就像浩劫之后再次相逢在母校的学子,彼此相拥,唏嘘感叹。
⒂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巳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
⒃春风中,他们努力展平脸上的褶皱,像年轻人一样开怀大笑, 丙 他们最后的金黄。原来,原来他们对生命的全部要求,只是开一朵花,小小的。
⒄望着阳光下那片兴高采烈的雏菊,刹那间,我热泪盈眶。
(选自《中华散文百人百篇》)
10.下列加点字读音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粗糙 ( cāo ) B.懈怠 ( xiè )
C.依偎 ( wēi ) D.雏菊 ( zōu )
11.依次填入文中甲、乙、丙三处的词语,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吹拂 潜藏 绽放 B.砍削 潜藏 绽放
C.砍削 埋藏 露出 D.吹拂 埋藏 露出
12.从全文来看,茼蒿身上具有哪些可贵的品质?请简要作答。 (3分)
13.作者在第⑩段写道:“仲春,当他们老得再也不能被采摘的时候,他们的每根躯干才结上了一个小小的花蕾,蒿菜们那个高兴啊……”联系上下文,请简要说说“蒿菜们”高兴的原因。 (3分)
14.本文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茼蒿的复杂感情,其中有 ,
也有 。 (2分)
15.请从文中摘录一个你最喜欢的句子,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3分)


八、诗意的产生
阅读短文,完成9~11题。(6分)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
烂漫的春光里有诗意,萧瑟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春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 。
夏日的炎阳照耀着含苞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知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雪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zhàn(   )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层的缝隙照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知名的小鸟在唱歌……
9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2分)
萧瑟( ) Zhàn( )放
10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2分)

11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2分)



九、听泉
入夜,山中万籁俱寂。借宿寺旁客房,如枕泉而眠;深夜听泉,别有一番滋味。 泉声浸着月光,听来格外清晰。 白日里浑然一片的泉鸣,此时却能分出许多层次:那柔曼如提琴者,是草丛中淌过的小溪;那清脆如弹拨者,是石缝间漏下的滴泉;那厚重如贝斯轰响者,应为万道细流汇于空谷;那雄浑如铜管齐鸣者,定是激流直下陡壁,飞瀑落下深潭。 至于泉水绕过树根,清流拍打着卵石,则轻重缓急,远近高低,各自发出不同的音响。这万般泉声,被一支看不见的指挥棒编织到一起,汇成一曲奇妙的交响乐。在这泉水的交响之中,仿佛能够听到岁月的流逝,历史的变迁,生命在诞生、成长、繁衍、死亡,新陈代谢的声部,由弱到强,渐渐展开,升腾而成为主旋律。我俯身倾听着,分辨着,心神犹如融于水中,随泉而流,游遍鼎湖;又好像泉水汩汩滤过心田,冲走污垢,留下深情,任我品味,引我遐想。啊,我完全陶醉在泉水的歌唱之中。说什么“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我却道“山不在名,有泉则灵”。孕育生机,滋润万木,泉水就是鼎湖山的灵魂。
14.语段主要写了哪三个内容?(3分)

15.请仿照语段中的画线句自己写一句话。(2分)

16.请用横线在语段中画出能表现“我”心灵之旅和心灵净化过程的句子。(2分)
17.请联系生活实际,写出你听雨后的一点感受。(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40字左右)(3分)



十、轻轻照耀
(一)阅读《轻轻照耀》这篇散文,完成8—13题。(15分)
冬日早晨,醒来时房里静得出奇。忽然水气蒙蒙的窗上出现一个影子,很快,我辨出那是一只停在窗台的鸽子,正慢慢地拍着翅膀,而阳光把这组连续的动作映在窗上,很有点像皮影戏。看着这鸽影,我心中泛起一丝喜悦, 可说是欢乐。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我曾不解陶渊明为何能以如此轻松无所谓的态度,来对待后人视作宝贵财富的东西,不管如何,这首《饮酒》诗充满着在夕阳下,大自然宁静和谐的气氛中,对自由和欢乐的感悟。
几年来,我一直想探寻中国艺术直至东方艺术的精神实质。而我却没发现。这种精神的所在原来竟离我如此之近,“它”是活生生的,那样自然而令人欣慰。它是那样不易被发现,却在瞬间让你领悟了。这便是在今早的晨光中陶渊明的诗句给我的启示。
由此想到一个年迈的远亲,年轻时他经过商,据说相当成功,而现在却忙于照料满满一阳台的花草和一只芙蓉鸟。听说他去世的那天还亲手浇了花,为鸟添了食,然后坐在躺椅上静静午睡,直到家人发现他已过世。
我曾见过一张白石老人的画,那空空的画面上三尾 的虾让我感到生命的欢乐。有一段时间,每次看到那幅画,都一样打动我,并不异于本文开头所描述的那窗上的鸽影。
8.给第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填一个能准确表现作者感情变化的关联词语。(1分)

9.根据下面句子的意思,给最后一自然段中的空白处填写一个成语。(2分)
形容形象逼真,跟活的一样:
10.第三自然段中加“”符号的“它”指代的是
。(2分)
11.对这篇文章的线索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以窗上的鸽影贯穿全文 B.以“欢乐”的感情贯穿全文
C.以对《饮酒》诗的分析贯穿全文 D.以对艺术的思考贯穿全文
12.在文中作者表达了对生命的看法,这些看法主要有两点,请按要求概括回答。(4分)
①生命
②面对人生
13.按要求填空。文字不得超出方框规定的字数。(4分)
①作者在文中认为,所有艺术的精神实质就是人类对□□□□□的探索与理解。
②文末以白石老人的画与文首晨光轻轻照耀中的窗外鸽影相呼应,构成蕴涵本文□□的人生感悟图。



十一、走出地平线
记得少年时代,自己刚刚懂得一些世事的时候,就常常这样问自己:我能够走出地平线吗?
站在故乡原野上向四周望去,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向天宇望去,也有一个灰蒙蒙的大圆环绕着我。这两个大圆本是重合着的。孩童的时候,看见这个大圆就有了一种庇护感、安全感;后来年岁渐长,便以为它是鸟之笼了。少年人有的是烂漫的奇思,在一个红花黄叶点缀秋光的清晨,我忽然异想天开:走,到地平线外看世界去!
在村头的土丘上向南眺望,有一个小村子正好坐落在地平线上。我走进那个村子,并没有看见一条灰蒙蒙的线从街中穿过;原来,它还在遥远的天边上。我又继续向它走去,它也继续向后退去,它和我就这样不离不弃,如影随形。我感到了地平线对人的愚弄。它实在是刺痛了一个无知而自尊的少年的心。
后来,我慢慢地发现,在平地上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高山上就不是;在晴朗天气中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阴雨天气中就不是;孩子认为是地平线的地方,在大人眼里就不是;在视力正常人眼里是地平线的地方,在视力不正常者眼里就不是。原来,地平线并不是可以触摸的实体,只不过是一种视感罢了。再往深处去想,它竟是大地对人类的一种安慰呢!球形的大地使每一个人都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与这种居高临下的心态相适应,就出现了在你周遭的地平线。
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干线,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由自己建构的环形山,谁想让自己的“环形山”面积大些,谁就得站得高些。视野越开阔就越看得清地平线。然而,不少在大城市长大的孩子,连地平线也不曾见过。他们平素里放眼环睹,见到的无非是重楼千尺,高墙四壁,人车争路。把地平线还给孩予吧。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
随着视野的延展,当我把视点移向别人,移向身外的广大世界,我郁闷的心似乎八面来风了。原来,地平线竟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只要这个立足点不变,就永远也走不出自己的圈子。以自我为中心,即使你的身躯很魁伟,看到的也仍然是一个圈子;而当你想到身外还有别人,想到别人也在审度这个世界,你就会知道,在别人目力不及之处,你就在他的地平线之外;当你想到这星球上的芸芸众生,每一个人都有视物极限,你不会知道,我们脚下的大地每一处都是地干线;当你懂得任何事物都是功与过的双面体,想到儿时虽然没有追上地平线,却凭借它的诱惑,它的前导,走出了父母温暖的怀抱,看到了别处的村落,看到了吹蒲公英的牧童和收获太阳花的村姑,河上人家的粗布帆和缓缓转动的风车木轮,还知道了太阳花又叶望日莲,你又会对地平线表示百倍的感谢了。
人之所以感觉到世界封闭,人生在世如藏身巨蚌之一隅,或许,是他的思想还没有冲破牢笼?
冲破思想牢笼,就要扩展自己的襟怀,就要想到这星球本是众人的星球。我不敢说,立身于圣洁的珠穆朗玛女神高入云霄的肩上,是否看得见地平线,但是我敢断定,在茫茫星际飞行的太空船上,是决然看不到地平线的。
(作者贾宝泉:有改动)
19.文中的“地平线”指什么?“走出地平线”有什么含义?(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作者所说的“周遭的地平线”是怎样形成的?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地平线的形成,既有地理的原因,又有视觉和心理的原因。
B.地平线原来并没有,是一种视觉效果,也是一种心理上的感觉。
C.以为自己的立足点高于别的地方,“居高临下”,形成了地平线。
D.地平线是大自然的产物,是天和地这两个大圆自然重合的结果。 [答]_______
21.联系上下文,说说文章两次写儿时追赶地平线有什么用意。(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2.作者认为“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地平线”,你同意作者的观点吗?请谈谈你的看法。(2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3.为什么说“人,只有感到了圈子的存在,才有可能走出圈子”?下面的理解哪一项不恰当?(2分)
A.以地平线形成的“圈子”为喻,说明人是有局限的,看不到这一点就不能超越自我。
B.人首先要认识到自己的思想局限性,然后才能使自己的思想认识达到新的境界。
C.这个“圈子”是不确定的,随着视野的延展,“圈子”会扩大,但它永远存在。
D.自己“周遭的地平线”是一个“圈子”,认识到了它,才能突破心理上的地平线。
[答]____________
24.下边的诗句中哪两句可以用来揭示本文的主旨?(2分)
A.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D.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安石《登飞来峰》)
E.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答]________和__________


十二、心中的芦苇 张弛
① 在我的记忆中,有一片茂密的芦苇,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瘦瘦的筋骨把生命的诗意一缕缕挑亮,密密的芦花像一片片灿烂的微笑,将野地的清苦宁静浓缩成永恒的沉默.
② 芊芊芦苇,在滩涂上扎根,无拘无束;在纤桥旁 A  (摇撼 摇动 摇曳),蓬蓬勃勃.从苍翠的湖绿,渐渐化作凝重的黑色,却依旧亭亭玉立,倩影婆娑.即使翻越季节的山峦,静候白露降临,那满目的芦花与天上的白云融为一体,绵延至月光不可触及的地方,也依旧洁白,充满蓬勃的张力,然后在冰冷的纯洁里面画上生命的句号.
③ 这白发苍苍的芦苇,是樵夫柴担上悠然飘起的一缕秋光,是村姑眉间挥之不去的一抹苍凉的妩媚.像衣香鬓影的女子涉水而来,从古代,从《诗经》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遂成千古绝唱。洄流中,弄蒿荡舟的少年水手,在水一方的窈窕淑女,映衬着茂密的芦苇,写下了三千年文明古国最优美的诗行.
④ 倘若寄身木筏,去溯芦苇之源,你也会发现,苍凉凄美的芦花那么轻易就能拨动深藏的沧桑和历史的痛苦.
⑤ 易水之滨,悲凉的旋律中,荆轲①告别燕太子丹,踏上刺秦王的不归路,他抽后的芦花,一定在萧萧寒风中轻扬.汨罗江边,披发行吟的逐臣屈原,掩涕叹息,仰天长问.奸臣专权,楚王昏庸,居庙堂,不能为民解难;谪乡野,不能替君分忧.生命的大寂寞郁结于心,奔涌于胸,使诗人纵身大江,荡起的涟漪是芦苇悲鸣的泪滴,在湿湿的夜色中流淌.青青的生命的枝叶包裹起千千万万人民的崇敬和思念,投入历史的长河,是端午节最深沉的纪念.
⑥ 真正拥有芦苇,是在大学时代.我喜欢在学校后面的江边漫步----那里,茂密的芦苇像无边的绸带,向着远处缓缓铺开.流苏似的芦苇,像云,阵阵清香在如纱似雾的月光中 B (消失 弥散 弥漫).牛乳般的暮霭流动如烟,小鸟在苇丛中呢喃,还有几声虫唱.宁静,温和,洋溢的诗情触手可及.倘是周日,阳光缓缓地流泻,我用苇叶编一只小船,轻轻放入江中,看它悠悠地随风而去.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编织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⑦ 人是孱弱②的,就像一根芦苇,但人又是坚强的,从柔弱中焕发出无穷的韧性,那种连自己都有可能意识不到的坚韧,陪伴着我们一路向前.法国哲学家帕斯卡说:”思想形成人的伟大.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⑧ 这根能思想的芦苇,就是你,就是我……
(有删改)
【注:①荆轲:战国末刺客.因刺秦王赢政未遂被杀. ②孱(chán)弱:瘦弱,软弱.】
18.给文中加点字注音.(2分)
⑴瘠土( ) ⑵涟漪( )
19.根据文章内容,分别在第②段和第⑥段的括号内,选择最恰当的词填在下面“A”﹑“B”两处.(2分)
A 处: B处      
20.从文中找出与第⑤段内容相照应的两个句子.(2分)
⑴                                    
                                     ⑵                                    
                                     21.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4分)
⑴她像自由的精灵,在远离世俗的淡泊中,独守一方瘠土,筛风弄月,潇洒倜傥
                                    
                                    
⑵人只不过是一根芦苇,是自然界最脆弱的东西,但它是一根能思想的芦苇.
                                    
                                     22.请简要概括第⑥段的内容。(2分)
                                     
                                                           23.俗话说:“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而文中作者却热情赞美了芦苇的品性与气节。作者为什么要这样赞美?说说你的理解。(3分)
                                    
                                    
                                    

中考小小说\抒情散文作业答案
中考小小说阅读答案
一、奇迹
23、只有1%的希望,就用99%的努力去争取
24、为下文爹不为说情所动作铺垫,同后文爹的态度改变形成对比,使文章富有感染力 25、分别写出文因高考落榜的懊丧和复读无望的辛酸之情
26、这样层层蓄势,来表现 “文”的锲而不舍的精神
27、详写“文”争取复读的过程,表现“文”的坚定信心,而复读的努力,考上大学的
结局可想而知。
28、“文”是一个认定目标不言放弃的有志青年

二、泥活
14.①zì。②qiú,传说中的一种龙。
15.B
16.对《武松打虎》的赞赏之情。
17.武松拳背(或“细节”)还不够传神。
18.内心(心理)描写,行动(动作)描写。
19.①√ ②√

三、小油灯
22.小油灯(我)
23.生活在贫穷、落后、愚昧的环境里。
24.聪明、执著、刚毅;深明事理、善解人意;对理想充满强烈的渴望之情(意思相近即可)
25.表现手法:运用对比烘托,侧面映衬的手法;
语言表达:具有质朴简洁、含蓄隽永的特点。(不论选择哪方面,只要言之有物,合情理即可。)

四、轻点关门
20.(1分) ①xī ②jīn (有错该题不得分)
21.(4分) ①祝贺乔迁之喜,并提出轻点关门的请求(2分)②完成父亲的意愿,感谢一年来“我”一家人对患病父亲的关照(2分) 。(意思对即可)
22.(2分)李先生的儒雅主要是从他的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意思对即可)
23.(2分)给邻居增添麻烦,心里很过意不去。(意思对即可)
24.(3分)李先生夫妇为了更好地照顾患心脏病的父亲,甘愿住在“既潮湿又脏”的一楼,这一片孝心使“我”感动。(答出为照顾患病的父亲而住一楼,得1分。答出孝心使我感动,得2分。意思对即可)
25.(2分)李老先生是一个对大家多年的照顾心存感激、知恩图报的人。(意思对即可)
26.(3分)当你在为别人行善时也在为自己储蓄幸福。(意思对即可)
五、教授的“骗局”
20.(2分)没有找到水
21.(4分,每空1分)
(1)猛(“拼命”、“毫不客气”等)突出大刘鲁莽直率
(2)轻轻(“缓缓”、“慢慢”等)突出教授沉着冷静,顾全大局
22.(2分)要求:符合情境,与水囊、走出沙漠相关。
23.(4分,答出一点得2分)要点:(1)给人以战胜死亡、走出沙漠的勇气和信心(给人以生的希望)(2)激励人们去战胜人生道路上的任何艰难险阴。
24.(6分)6分:观点或感点明确,内容充实,语言流畅。
4分:有中心,有内容,语言较通顺。
3分:中心模糊,内容空洞,语病较多。

六、选 择
6.外貌(或:神态、表情) 父亲渴望被儿子关爱(或想和儿子住在一起。或:无奈、凄凉、痛苦。)(前一空1分,后一空2分,合情理即可。共3分)
7.(1)怕妻子因此大吵大闹,与自己离婚(2)如果妻子真提出离婚,就答应她的要求。(每小题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8.父爱给自己的感动 内心受到的感动很深、很强烈、不可抑制(或“父爱的博大深厚)(两组答案均可,意思对即可。前一空1分,后一空2分。共3分)
9.(1)为让儿子过得安宁去住老年公寓 (2)要为儿子捐献角膜(一点1分,意思对即可。共2分)
10.略(答案只要围绕文中人物的表现进行阐述,言之成理、语句顺畅即可。2分)

七、心灵美的卡罗纳
14、①(解释)认识:指人的头脑对客观世界的反映,此处指对卡罗纳的为人\品质有了真正的了解。
②两个情节:代替科罗西承担责任(代人受过)、卡罗纳趁机跟老师交头接耳,咕哝了几句或请求老师宽恕(原谅)几个(恶作剧、捣蛋)恃强凌弱的同学(宽厚大度)
15.勇于承担责任、宽宏大量。
16.请求老师宽恕(原谅)几个(恶作剧、捣蛋)恃强凌弱的同学。卡罗纳:老师,这回是他们几个不对,但还是请你原谅他们吧,我相信经过这件事情后,他们会改的。老师:那好吧,这回看在你的面子上,我就原谅他们一次吧。
17. 注重细节描写,如写弗朗蒂的恶作剧、科罗西受到侮辱时的神态及他的反击。注意对比描写,如卡罗纳的宽厚仁慈与弗朗蒂等人的缺乏同情心、以强凌弱形成鲜明对比,有力地突出了人物性格。

八、秘密花园
8.(4分)“我”在卡罗琳的要求下,去山顶看花园,被花园的美丽和它的建成所震撼。要点包括人物、事物、情感及情感变化的原因。少答一点扣1分。每超三个字扣1分。
9.(3分)勉勉强强(焦急)吃惊 震撼(每空1分)
10.(2分)“三个回答”或“几行字” 花园的美丽景色(每空1分)
11.(2分)“一块燃烧着的地毯”“是不是太阳倾倒了,如小溪般将金子漏在山坡上”“如瀑布倾泻其中”“一条小径穿越花海”等。
12.(3分)①封锁,(使用拟人修辞方法)形象地表现出雾很浓、很厚(2分);也表现了行车的困难(1分)。②涌,(用比喻)形象地表现问题产生得多而又快(2分),形容一般(古)脑儿(一下子;一起)冒出来(1分)。对每句的另一个词语,能解说得言之成理也可。
13.(4分)观点一,认为是“另一个妇女”建造的,理由:①开头部分卡罗琳说“有人种了水仙花”,这“有人”显然不是指自己;②“第一个回答”再一次交代是“一位妇女”而不是卡罗琳;③“开始于四十年前”,表明卡罗琳现在已经60岁左右,“我”80岁左右,让80岁的老人自己开车不太近情理。 观点二,认为是卡罗琳建造的,理由:①“三个回答”中的“一位妇女”是暗指卡罗琳自己。②“我已经习惯了”中的“习惯”,表明她几十年往返这条路修建花园。③“山顶有人种了水仙花”,是卡罗琳有意保密,想给“我”一个惊喜,这是外国人一种幽默。④“我知道您要问什么”,是卡罗琳特意针对“我”而作答的。上述理由大意对即可。其他根据,能言之成理也可。每条理由2分。意思对但表述不清扣1分。
14.(7分)补写内容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赞美花园的建造者四十年不懈努力;二是反思自己的遗憾,说出自己的目标及打算。 内容4分,每层意思2分。语言3分,分三等:准确、流畅给3分,较准确、通顺给2分,不通顺、行文混乱给1分。不足60个字每少5个扣1分;超格的每超3个扣1分。

九、聘 任
20.(1分)①琐 ②寝(有错不得分)
21.(2分)起铺垫作用,使故事的发展成为可能。(只答“起铺垫作用”也可得分)
22.(4分)是窃取西奥的。依据有:①亚当斯根本没有准备讲稿;②亚当斯和西奥同居一室并经常询问讲稿的进展情况;③西奥的讲稿不翼而飞;④西奥脱稿演讲的内容和亚当斯的讲稿完全一致。(只答“窃取”而没有依据不得分。答出一条依据得1分,答出两条依据得2分,答出三条以上依据得4分。意思对即可)
23.(2分)对自己的胜出充满信心而沾沾自喜;对西奥则幸灾乐祸。(每点1分,意思对即可)
24.(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想像合理,能写出亚当斯吃惊、失望等表现即可。
25.(2分)含蓄地揭示了事情的真相(或:表明校长已经知道了事情的真相)。(意思对即可)
26.(3分)在竞争中应靠真才实学取胜,不能投机取巧。(答出一方面得1分,答出两方面得3分。意思对即可)
27.(3分)评分标准:本题是开放性试题,学生围绕“待人态度”或“生活习惯”等方面提出善意的忠告,语言通顺,即可得分。(如果内容与校长的提醒相同或相似,均不得分)

十、军刀
15.列举如下:壮烈,如可歌可泣 惊心动魄 壮怀激烈 豪气冲天 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责任,如天下兴亡 匹夫有责; 勇敢,如生当作人杰 我们万众一心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 感动,如震撼人心 催人泪下 热泪盈眶 热血沸腾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我的眼泪在飞;敬仰,如浩气长存 肃然起敬;人情美,如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16.宋哲元:约请锻刀(送行问刀)侯万山:(背刀出征)挥刀杀敌雕塑家:创作“军刀”(赠“我”“军刀”)
17.心理这一切都变了,这五百个家庭妻离子散,这五百条汉子抛家别母义无反顾,眼下又将血洒疆场。
18.宋哲元:体恤下属爱兵如子 信守诺言 富有人情味;侯万山:英勇无畏 深明大义 富有责任感(既对国家,又对家庭)
19.意图一,“军刀”故事由雕塑家述说,且点明“家父所言”,增加故事的真实性;意图二,对“我”与雕塑家喝酒谈“刀”的描写是铺垫,突出故事的悲壮或为故事烘托悲壮的气氛;意图三,标题是“军刀”,小说以军刀为线索串起故事,建立起历史与现实的联系,深化主题;意图四,雕塑艺术品“军刀”既是后人对抗日军人的纪念,对这段壮烈历史的价值认定,也是对民族精神的传扬,如果不写艺术感染力会大受影响。

抒情散文作业答案
一、人是一本书
13.人是一本书(2分)
14.看人如读书做人如写书(2分,每处1分)
15.洒脱飘逸 多愁善感 乐观风趣 思维缜密(2分,每处0.5分)
16.在生命的版面上,应该写下高尚,应该填上纯真,应该刻画奉献,应该描绘进取(或:你自己这本书,主要还得靠你自己来写——用你的勇气和力量,用你的聪明和才智,用你的心血和汗珠……)(2分,选写以上两句之一者给2分,选写其他句子给1分或不给分)
17.我们每个人都要写好自己这本书,争取做一个非常优秀的人(与之相近的表达也可)(2分)
18.(答案不惟一,要符合题目要求)(2分,写得很优秀的给2分,写得平平的给1分,完全不合题意的不给分)以上共12分

二、西湖的绿
7.(3分)不能调换。(1分)因为用“绿茸茸”才能写出青苔的碧绿而稠密。(1分)用“绿荫荫”才能描写出苏堤树木的繁茂。(1分) (意思对即可)
8.(3分)拟人。(1分)形象地写出了春天来临之快速和勃勃生机,仿佛听到了它的脚步声。(2分 意思对即可)
9.(4分) (1)富有意趣(情趣)的美 (2分)
(2)蓬勃生机(茁壮的生命力)的美 (2分)


三、春之歌
(三)课外阅读(16分)
21、①形容小鸟的叫声
②引人进入佳境(文中指美妙的春景)
③领土面积辽远广阔;宽广空旷。(本题2分。错1个扣1分,扣完2分为止。只要意思对即可)
22、C(2分)
23、甲 C ;乙 F 。(本2分。错1处扣1分)
24、两种。一种是约故知新友围炉而坐,纵论天下,把盏放歌,心里默念春天不会远了;一种是在冰天雪地烈风中骑马飞驰。(3分。列举出一种给1分,列举出两种给3分,把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25、答案要点:①我们迎接的春天不单单指季节上的春天,还指新世纪中我们祖国的蒸蒸日上的大好形势。②我们应该在各自的岗位上,团结奉献,把温暖送到祖国的各个角落,共建美好家园。
(4分。第1问1分,第2问3分。答案不唯一,只要把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26、因为冬天寒冷,肃杀、折磨人,而春天春光明媚、鸟语花香,引人入胜,所以人们渴望春天。
(3分。答案不唯一,能把春天和冬天对比着写,把意思表达出来即可)

四、夏
(三)(共6分)
13.(2分)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或:麦子刚收,田间其它作物正充满旺盛活力)(意思正确且符合要求即可)
14.(2分)①夏收;②田间管理(或:①从白天到夜里,人们的神经都不能松弛。②在整个夏天里,人们不但忙夏收,还要忙着管理秋收作物。)(每答对一方面得1分,意思正确即可)
15.(2分)赞美夏季是为了歌颂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意思正确即可)

五、坐看黄河
21.(2分)答:作者感叹时光飞逝,启迪人们珍惜时间。
22.(2分)答:用“山”的肃穆、“云”的轻浮来衬托黄河沉重的流动、活泼、血性。
23.(2分)答:排比句式,逐层递进,表达强烈的崇敬、依恋、热爱之情。
24.(3分)答:不矛盾。“坐看黄河”是指对历史、民族进行理性、冷静的思索。“静坐不得”“徘徊不得”“同行”是指作者感到了肩负的重任,决心投身于时代的建设,为民族、为历史书写光辉的一页(意思对即可)。

六、根的联想
17.奉献的同时壮大自己。或:为了更好地奉献而不断壮大自己。
18.B
19.略

七、茼 蒿
10. 3分 D
11. 3分 B
12. 3分 ①坚韧顽强;②敦厚坦诚;③默默奉献;④团结互助;⑤执着追求;⑥乐观豁达(或笑对生活的磨难)。 (答对其中任意三点即给满分,摘抄文中相关语句并能加以整合且意思正确者也给满分)。
13. 3分 因为①茼蒿从秋的落种到春的开花,经历了寒冬的磨难,②为人类奉献出青春,③最后结出了一朵小小的花蕾,并将绽放出一朵小小的金黄的花,实现它对生命的全部要求。 (每答出一点给1分。字句不必拘泥相同,意思对即可。)
14. 2分 赞美(答“赞颂”或“肯定”也可):悲悯(答“同情”或“怜悯”也可) (每答出一点给1分,可以不举例。)
15. 3分 “菊花的蕾密密地爆满枝头,桂花的香恣意地四处流淌”,句中的“爆满” “流淌”等词形象、准确、生动地写出了菊花花蕾的繁盛和桂花香味的浓烈。“菜园子里空空的,只有老而坚的丝瓜成了精,每天还挂在篱笆上怀旧。”运用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丝瓜的枯老相,渲染出菜园里萧条冷清的情状,为下文写苘蒿的出现作了铺垫。“在择取了所有的故事和细节后,春天的序曲夏天的辉煌只剩下了半青半黄的提纲,枝枝蔓蔓地留在读过的残页上。”一句想象奇特丰富,将视觉和听觉联通起来,非常诗化地写出了秋天菜园子里生机渐失、衰残渐显的景象,有力地反衬出茼蒿出现的适时。“破碎的老叶,幼小的嫩芯们依偎在一起,守着他们的家。” 一句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被摘剩的茼蒿相依为命坚守家园的境况。“是因为他们的无言,才没有人尊重他们作为植物的权利吗?”一句反诘有力,抒发作者对茼蒿深深的同情和为它们抱不平的强烈感情。“生活是不能轻言放弃的。”一句蕴含着深刻的人生哲理,激发人们积极向上的生活热情。“木屑一样的籽,粗糙、干燥,风吹雨打日晒,撒在哪里都发芽。”一句运用短句,简洁利索,写出茼蒿的朴实和顽强。“风起处白发飞舞,没有人在乎。怎么会在乎呢,那么多寒冷的日子都没有哭,所有为生活的泪早已和汗水血水一起绞干了。”一句写风中白发老人的坚忍不屈、饱经沧桑而又豁达顽强,升华苘蒿的象征意义,深化文章主题,耐人寻味。 (能举出句子的1分,能说出理由的给2分:理由不必说得过于复杂,能说出要点即可。)

八、诗意的产生
9sè 绽
(注音1分,写字1分,共2分)
10示例:诗意指自然带给人的美好的感受。
(点出自然1分,有类似美好感受的表述1分,共2分)
11示例:也可以面对秋风中飘舞的金色落叶发出动情的咏叹。
(写出秋景1分,语句生动、连贯1分,共2分)

九、听泉
(一)14.①鼎湖山多层次的泉声 ②作者在听泉时所产生的人生感悟 ③对鼎湖山泉水的由衷赞美(每点1分)
15.略(所写句子必须与样句的句式特点相一致,内容健康即可)
16.我俯身听着……引我遐想。
17.略(所写的感受可针对一种或几种雨声来写,要求:既要符合生活实际,又要讲究一定的艺术性和语言美,还要符合字数规定)
十、轻轻照耀
(一)(15分)
8.甚至(或“而且”)
9.栩栩如生。
10.中国艺术直至东方艺术的精神实质。
11.B
12.①充满欢乐。 ②应有轻松而坦然的态度(或“乐观的态度”。)
13.①生命的意义(或“人生的意义”)。 ②主旨(或“主题”、“中心”)

十一、走出地平线
19.“地平线”是一种视觉感受,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产物,是一个人远眺世界的目力极限。“走出地平线”就是跳出自己的圈子,“冲破思想的牢笼”,“扩展自己的襟怀”。
20.D
21.说明地平线是一种心理“视感”,是一个功与过的双面体,不断地超越它,就会有不断的进步。
22.人总是以自我为中心“览世阅人”的,每一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封闭的圈子,只不过站的高度不同,视点就不同,其目力所及也就不同。
23.C
24.B D

十二、心中的芦苇
18、jí yī
19、A 摇曳 B 弥散
20、(1)更多时候,我一卷在握,于芦花下,和屈原同愤,跟太白同醉,与东坡同发少年狂.在绵绵秋雨和茸茸的芦花编织的透明心境中,我读懂了字里行间的辛酸、痛苦、孤独、浓醇、率直和苦涩。
(2)人世沧桑和历史悲剧熔铸的惨痛,犹如滴血的利刃,我们的前人把它揉碎了,咽下,宁可肝肠寸断,也要噙着泪带着微笑,轻轻地说,往事如烟啊!
21、(1)芦苇生长在荒郊野外,土地贫瘠,环境恶劣,但仍能甘守淡泊,自由潇洒。结合全文看,指人虽身处逆境,仍能独守自己的精神家园,为自由、理想不懈奋斗、甚至牺牲。
(2)人生多难,人生有诸多的不如意,常常身处逆境,从这个意义上讲,人是脆弱的。但人因为有了自己的思想,有了理想和精神,人才成其为真正意义上的人。
22、写我在大学时代才真正读懂了芦苇的沧桑内涵。
23、提示:主要是芦苇的恶劣生长环境和它独守精神家园,追求自由理想的对比反差触发了作者的情思,使作者的思想在历史和现实之间驰骋。

 

精品 源自政 治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