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武林外传 天命之剑:16.没有历史经验的,注定是要失败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5:44:06

16.没有历史经验的,注定是要失败

【原文】桓公忧天下诸侯。鲁有夫人庆父之乱,而二君弑死,国绝无后。桓公闻之,使高子存之。男女不淫1,马牛选具。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狄人攻邢,桓公筑夷仪以封之。男女不淫,马牛选具。执玉以见,请为关内之侯,而桓公不使也。狄人攻卫,卫人出旅于曹,桓公城楚丘封之。其畜以散亡,故桓公予之系2马三百匹,天下诸侯称仁焉。于是天下之诸侯,知桓公之为己勤也,是以诸侯之归之也,譬若市人。桓公知诸侯之归己也,故使轻其币,而重其礼。故使天下诸侯以疲马犬羊为币,齐以良马报。诸侯以缦3帛鹿皮四介以为币,齐以文锦虎豹皮报。诸侯之使垂橐4而入,攟5载而归。故钓6之以爱,致之以利,结之以信,示之以武。是故天下小国诸侯,既服桓公,莫之敢倍7而归之。喜其爱而贪其利,信其仁而畏其武。桓公知天下小国诸侯之多与己也,于是又大施惠焉。可以忧者为之忧,可以谋者为之谋,可为动者为之动。伐谭莱而不有也,诸侯称仁焉。通齐国之鱼盐东莱,使关市几而不征,壥8而不税,以为诸侯之利,诸侯称宽焉。筑蔡、鄢陵、培夏、灵父丘,以御戎狄之地,所以禁暴于诸侯也。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以卫诸夏之地,所以示劝于中国也。教大成。是故天下之于桓公,远国之民望如父母,近国之民从如流水。故行地滋远,得人弥众,是何也?怀其文而畏其武。故杀无道,定周室,天下莫之能圉9,武事立也。定三革10,偃11五兵,朝服以济河,而无怵惕12焉,文事胜也。是故大国之君惭愧,小国诸侯附比13。是故大国之君事如臣仆,小国诸侯欢如父母。夫然,故大国之君不尊,小国诸侯不卑。是故大国之君不骄,小国诸侯不慑。于是列14广地以益狭地,损有财以与无财。周15其君子,不失成功;周其小人,不失成命。夫如是,居处则顺,出则有成功。不称动甲兵之事,以遂文武之迹于天下。

【译文】桓公忧虑天下诸侯。鲁国有庄公夫人与庆父勾结作乱之事,两个君被杀死,国家断绝了继承人。桓公听说后,派高子前去想法保存它。使鲁国男女行为不过度,牛马都齐备。鲁国君主手执玉器来拜见桓公,请求成为齐国的关内侯,而桓公不同意他这样做。狄人攻打邢国,桓公修筑夷仪城封赐邢君。使邢国男女行为不过度,牛马都齐备。邢国君主手执玉器来拜见桓公,请求成为齐国的关内侯,而桓公不同意他这样做。狄人攻打卫国,卫国人出逃旅居在曹地,桓公修筑楚丘城封赐卫君。因为他们的牲畜已经散失,所以桓公就给他们马匹三百。天下诸侯都称颂齐桓公仁爱。于是天下诸侯,都知道桓公为大家做事热心,因此诸侯们都归附桓公,就像市集上的人一样多。桓公知道诸侯们都归附自己了,就命令他们减少进贡的财币,而重重的还礼。因此让天下诸侯们用瘦弱的马犬羊作为进见礼物,齐国以良马回报。诸侯以素帛鹿皮等四种介质为进见的财币,齐国就用绣锦和虎豹皮回报。诸侯的使者拿着空口袋进入齐国,却能满载而归。这样用仁爱的手段钓取他们,用利益来招引他们,用结盟来表示诚信,用武力来示威。因此天下的小国诸侯,都顺服桓公,没有一个敢背弃而不来归附。他们喜好桓公的关爱而贪图桓公的货利,信任桓公的仁爱而畏惧桓公的武力。桓公知道天下的小国诸侯都归附自己,于是又大施优惠给诸侯,可以替他们解忧的就为他们解忧,可以为他们图谋的就替他们图谋,可以为他们动兵的就替他们出兵。征伐谭莱却不占有,诸侯都称颂齐桓公的仁爱。齐桓公开通齐国东莱的鱼盐交易,命齐国的关卡市集只查问而不征税,市场房屋只租赁也不收税,以此来照顾诸侯们的利益,诸侯都称颂齐桓公的宽松政策。修筑蔡、鄢陵、负夏、灵丘诸城,用来防卫戎狄扩大侵地,是为了禁止戎狄向诸侯施用暴力。修筑五鹿、中牟、邺盖与牡丘诸城,是用来保卫诸夏之地,是为了表示对中原国家的勉励。教化得到大成功。因此天下人看待桓公,远方国家的民众盼望桓公如同盼望父母,邻近国家的民众随从他如同流水。所以走的地方越远,得到的人民就越多,这是为什么呢?是因为怀念他的文德而害怕他的武力。所以杀了无道的国君,安定周王朝,天下就没有任何人能抵御,是因为武事成功了。确定三种皮革饰品,收藏各种兵器,穿着朝会的礼服渡过黄河,而没有戒惧,是因为文教胜利了。因此大国的君主惭愧,小国的君主归附。因此大国的君主事奉他如同臣子仆人,小国的君主喜爱他如同父亲母亲。这样,大国的君主不显得尊贵,小国的诸侯也不显得卑贱。因此大国的君主不骄傲,小国的诸侯也不害怕。于是分割土地广大的来增加土地狭小的诸侯,削减有财的来补给无财的。周全君子,不使他们失去成功的机会;周全小人,不使他们失去完成使命的职责。能做到这样,平时生活就顺畅,出门行事就能有成功。不必发动战争,就能在天下完成文治武功的大业。

【说明】那么,齐桓公九会诸侯,一匡天下,到底是做了什么事?本节就一一作了回答。这些行为在只有资本主义、资产阶级世界观的人看来,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国家强大了,就说明这个国家的统治政策是文明的,正确的!因此就要把这个文明的、正确的政策推广到世界各地,让全世界的人民都受益。凡是不同意这个政策的,就是落后,就是野蛮,就可以消灭。而齐桓公、管子等中国人就不这样看,他们采取的方法是帮助落后的国家、人民,不论他们是什么思想观念,是什么组织形态,只要你们需要帮助,我们就给予帮助;只要你们不侵犯我们,我们就和平共处;你们需要粮食?好,我们给;你们不会种植?好,我们帮;如果你们还要继续欺压人民?那我们就代替人民消灭你,然后让你们的人民继位统治你的国家。如果当时齐桓公采取如今的资本主义政策,侵略、占领、掠夺各诸侯国,那么,他也就会像不久后的秦国一样,很短时间就垮台了。如果秦始皇采取齐桓公的政策,假以时日,他也是能统一中国的。因为尧舜禹汤周武王同样统一了中国。所以说,资本主义、资产阶级那一套是行不通的,这就是历史的经验。而没有历史经验的德国、大英帝国、美国等资本主义国家,注定是要失败的。

——————————————————

【注释】1.淫:(yín银)《书·大禹谟》:“罔淫于乐。”孔传:“淫,过也。”《书·汤诰》:“凡我造邦,无从匪彝,无即慆淫。”《管子·五辅》:“诘诈伪,屏谗慝,而毋听淫辞,毋作淫巧。”《左传·隐公三年》:“骄奢淫泆。”孔颖达疏:“淫,谓耆欲过度。”《论语·八佾》:“子曰:‘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礼记·王制》:“齐八政以防淫。”孔颖达疏:“淫,谓过奢侈。”《孟子·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荀子·不苟》:“小心则淫而倾。”《韩非子·有度》:“属官威民,退淫殆。”这里用为过度之意。

2.系:(jì计)《管子·侈靡》:“徒以而富之,父系而伏之。”《荀子·劝学》:“系之苇召。”陆游《过小孤山大孤山》:“忽风云腾涌,急系缆。”这里用为拴、系结之意。

3.缦:(màn慢)《国语·晋语》:“乘缦不举。”《韩非子·十过》:“缦帛为茵,蒋席颇缘,觞酌有采,而樽俎有饰。”《春秋·繁露》:“庶人衣缦。”《说文》:“缦,绘无文也。”这里用为无花纹的丝织品之意。

4.橐:(tuo驼)《诗·小雅·彤弓》:“彤弓弨兮,受言櫜之。”《诗·小雅·斯干》:“约之阁阁,椓之橐橐。”《诗·大雅·公刘》:“乃裹糇粮,于橐于囊。”《管子·宙合》:“天地,万物之橐,宙合有橐天地。”《左传·僖公二十八年》:“宁子职纳槖饘焉。”《战国策·秦策》:“负书担橐。”《孟子·梁惠王下》:“於橐於囊,思戢用光。”《史记·田敬仲完世家》:“田乞盛阳生橐中,置坐中央。”《说文》:“槖,囊也。”这里用为有底的口袋之意。

5.攟:(jùn菌)同“捃”。《管子·小匡》:“诸侯之使垂橐而入,攟载而归。”这里用为收拾之意。

6.钓:(diào吊)《管子·法法》:“钓名之人,无贤士焉;钓利之君,无王主焉。”《论语·述而》:“子钓而不纲,戈不射宿。”《韩非子·说林下》:“孰能导子西之钓名也?”《淮南子·主术》:“而晋献以璧马钓之。”《正字通·金部》:“钓,盗虚名为钓誉。”这里用为用手段谋取之意。

7.倍:(bèi背)通“背”。《管子·五辅》:“长幼无等则倍,贫富无度则失。”《礼记·大学》:“而民不倍。”《礼记·中庸》:是故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孟子·滕文公上》:“子之兄弟,事之数十年;师死,而遂倍之。”《荀子·仲尼》:“主疏远之,则全一而不倍。”《韩非子·和氏》:“人主非能倍大臣之议,越民萌之诽。”《史记·项羽本纪》:“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汉书·贾谊传》:“无倍畔之心。”这里用为背弃,背叛之意。

8.壥:(chán谗)同“廛”。廛:(chan蝉)《礼记•王制》:“市,廛而不税。”《孟子•公孙丑上》:“市,廛而不征,法而不廛,则天下之商皆悦。”《荀子•王制》:“顺州里,定廛宅。”《说文》:“廛,二亩半一家之居也。”《周礼•廛人》注:“廛,民居区域之称。”本义为古代城市平民一户人家所居的房地,这里用为交易市场的房屋之意。

9.圉:(yǔ雨)通“御”。《管子·幼官》:“经不知,故莫之能圉。”《管子·小匡》:“则小国诸侯之臣有守圉之备矣。”《墨子·明鬼下》:“然不能以此圉鬼神之诛。”《庄子·缮性》:“其来不可圉。”《淮南子·主术》:“瘖者可使守圉。”这里用为抵挡、防御之意。

10.三革:一种是用革制成的甲胄。《孟子·公孙丑下》:“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一种是车前的饰物。《礼记·明堂位》:“革车千乘。”通“勒”。一种是马络头。有嚼口的叫勒,没有的叫羁。《韩非子·外储说右下》:“故王良造父,天下之善御者也。然而使王良操左革而叱咤之,使造父操右革而鞭笞之,马不能行十里,故共之。”

11.偃:(yǎn眼)《书·武成》:“王来自商,至于丰,乃偃武修文。”《诗·小雅·北山》:“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荀子·非相》:“与时迁徙,与世偃仰。”《荀子·王制》:“偃然案兵不动。”《韩非子·内储说上》:“张仪欲以秦、韩与魏之势伐齐、荆,而惠施欲以齐、荆偃兵。”这里用为停止之意。

12.怵:(chu触)《书·冏命》:“怵惕惟厉,中夜以兴。”《庄子·应帝王》:“劳形怵心者也。”《孟子·公孙丑上》:“皆有怵惕恻隐之心。”《说文》:“怵,恐也。”《广雅》:“怵,惧也。”张衡《西京赋》:“怵悼栗而耸兢。”这里用为恐惧害怕之意。怵惕:恐惧警惕之意。

13.比:(bǐ笔)《易·比·辞》:“比,吉。”《书·伊训》:“远耆德,比顽童,时谓乱风。”《诗·唐风·杕杜》:“嗟行之人,胡不比焉?”《诗·小雅·六月》:“比物四骊,闲之为则。”《诗·大雅·皇矣》:“王此大邦,克顺克比。”《管子·法禁》:“则大臣比权重以相举于国,小臣必循利以相就也。”《论语·为政》:“君子周而不比,小人比而不周。”《庄子·逍遥游》:“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孟子·梁惠王上》:“愿比死者一洒之,如之何则可?”《荀子·修身》:“然夫士欲独修其身,不以得罪于比俗之人也。”《礼记·乐记》:“郑、卫之音,乱世之音也,比於慢矣。”《韩非子·初见秦第一》:“天下又比周而军华下。”《广韵·脂韵》:“比,和也。”这里用为相合、和同之意。

14.列:(liè劣)“裂”的古字。《易·艮·六二》:“艮,其限列其夤,厉,熏心。”《管子·五辅》:“是故博带梨,大袂列。”《管子·法禁》:“故下与官列法,而上与君分威。”《荀子·大略》:“古者列地建国。”《史记·韩王信卢绾列传》:“遭汉初定,故得列地,南面称孤。”《说文·刀部》:“列,分解也。”这里用为分裂之意。

15.周:(zhōu州)通“週”。《诗·大雅·云汉》:“靡人不周。”《论语·雍也》:“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继富。”《礼记·月令》:“周天下。”这里用为周济、救济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