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ntforgetme阿根廷:老婆啊,火都烧到屁股啦!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7 06:58:36

这世间,人分两种,我属于其中一种。

我这种人,事事喜欢准时;其实,是喜欢赶在前头。比方说我要赶一趟航班,下午四点起飞。计划去机场的时候,我会算进一段“缓冲时间”,以防不测,像是堵车啊,爆胎啊。通常,我手拿机票出现在机场安检口的时候,不会晚于早上7点14分。

我太太属于另一种人。她要是赶飞机,理想的情况是,等她来到机场,飞机正要起飞。她就站跑道尾巴上,等飞机飞过她头顶时,放下一个大吊钩,把她拽上去。

“急什么呀?”她会说,“飞机还没开出跑道一半儿呢!”

这一方面是文化差异。我出生在安格鲁撒克逊的白人清教徒家庭,而我太太出生在一个古巴家庭。前者通常严格守时,后者则相对松散。前者要是举办婚礼,说周六下午两点开始,那么婚礼进行曲会在两点整准时奏响,新娘在2点03分走上过道。这都雷打不动的,就算本该出现的新郎逃婚,逼得新娘随手从大街上拉个人来,充当紧急新郎。

而对一个典型的古巴婚礼而言,“下午两点”一解读就成了“大概本周末”。(千真万确:我曾去参加一个古巴家庭的婚礼;比原定时间才早到20分钟,结果走到门口新娘向我打招呼,一看人家头上还缠着卷发夹。)我敢断言,等古巴人发觉千年虫的问题,最早也得到2004年。

但我和我太太的差别还不完全是出于文化,我看还跟性别有关。依我看,男女之间的时间观存在差异:总的来讲,在女人头脑里,这天底下的时间是总也用不完的。

这种差异起作用的一个典型情况是,一对夫妇要去参加一个派对,并且他们约定晚上七点半出发。妻子呢,由于她觉着天底下所剩的时间还多着,就把七点半解读成了“八点左右”,或者更确切地说是“九点”。而丈夫,对时间一点一点的减少极度敏感,就把七点半解读成了“七点左右”,要再算上突发情况的预留时间,就变成了6点45。做丈夫的喜欢在预留时间之外再留出一段,以防碰上个龙卷风,或者来场核战争,所以五点半的时候,他就人模人样,准备出发了。此时妻子正盘算着,她还有三个多小时,或者去零取整——还有四小时。

7点25分的时候,丈夫已经了张皇知错了,因为经过他的计算,这个点出发就已经迟到两小时了。(其实一开始,丈夫压根儿就根本没想去这派对,但现在这都无关紧要了。)可另一方面呢,丈夫又不敢直接跟妻子理论什么,由于这样的情况而引发摩擦,那是有过很多先例的(确切地说,是两千三百八十一次)。那怎么去提醒妻子现在情况有多紧急呢?他的办法是使用全球丈夫通用信号器,那就是摇钥匙串。这能把他妻子逼疯不可。她心里会琢磨:“怎么现在就摇得起劲呢?我们还有一堆时间不是!”于是她就设法让丈夫息息怒,大概不曾想这是万万不可的,因为她吼的那句话能让丈夫肝肠寸断:

“马上就好!还差化点妆!”

在丈夫耳朵里,这两句话分明自相矛盾。这就跟说“我很矮!只有38英尺高!”或者“你得相信我!我是比尔?克林顿”是一个道理。在丈夫听来,“还差化点妆!”意思是说“我正用头发丝儿那么粗的涂抹刷,快马加鞭地往脸上涂着450层美白化妆品呢。”说句公道话,妻子花上七分钟也就把这事儿搞定了,但对丈夫来说却是遥遥无期的漫长等待哪,这就是爱因斯坦的“化妆相对论”说的道理:“对于一个已经发展到摇钥匙阶段的丈夫来说,妻子每化妆一分钟,丈夫就跟等了45分钟一样。”等他们真正出发的时候(时间是7点40分),夫妻之间已经咬牙切齿不已了,车也跟屁股着了火似的,嗖嗖地飞驰。等他们到了派对,丈夫又转而开始急着回去了,因为他得赶在某个点回到家啊。

我发觉我这篇专栏文章,有的地方太过笼统了,有些一概而论之嫌,您可能并不认同。要是这样,并且您又想“给我留言”让我看到您的故事,劝您还是不要这样做了,因为说实话,时候已晚,我没时间啦。(译/屎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