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银屏三国杀ol:名作欣赏;韩东和山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01:41:34

一、新生代诗群简介

1.新生代诗是对朦胧诗的反叛,被称为第三代诗。现实主义→朦胧派→新生代(第三代),1986年10月,《深圳青年报》和《诗歌报》联合举办的现代群体大展。

2.出现的背景:

恢复高考后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的诗歌是新生代诗产生的温床。特点:具有明显口语化的诗,但有些空洞,抒情有些苍白,刻于表现现实生活,但略显平庸;具叛逆思想的,对生活的思考的诗,具哲学性;生活、抒情诗的粗鄙化、生活化、市民化(当时潮流)造就了平民主义世界观。

二、新生代诗两个代表性的群落:

1.“他们”:反文化,他们诗社是由韩东在南京发起的,有民间刊物《诗》

2.非非主义:袄前文化状态,强调自由,人的精神直接显示的状态。1986年5月在成都成立,创办了非非小杂志,开始了他们的诗歌理论实践。

三、第三代诗歌的美学特征:逃离文化;美学精神的反崇高,追求平民化;回到能制的语言策略。

四、代表诗人及其作品:

1、                             海子:原名查海生,1964年出生,安徽怀宁人,代表作《麦地》。骆一禾(1989年6月)。

2、                             韩东:1962出生,北京人,《山民》采用了愚公移山,发表在1982《清楚杂志》第8期。于坚:《对一只乌鸦的命名》、《宝地》

五、《山民》讲析

1.韩东(1961—),南京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第三代诗歌”代表诗人之一。1985年与诗歌同仁创办诗歌刊物《他们》,出版有诗集《白色的石头》,影响较大的作品有《有关大雁塔》、《你见过大海》、《山民》等。韩东按照一种庸常化的人生哲学构思诗歌,认为人生的意义无从谈起,值得注意的应是生命的过程和过程中的感觉;无聊而平常的生活场景是其诗歌的主要内容。在叙述方式上,他操守的是“冷抒情”和“零度写作”的诗艺主张。

2.内容分析

如果说《愚公移山》是一则古代寓言,那么韩东的《山民》就是一则诗写的当代寓言。《愚公移山》表现了我们的祖先变天堑为通途的愿望和人定胜天的英雄气概;《山民》所表现的则是在社会转型时期一个群体乃至一个民族冲破闭塞走向开放,摆脱狭隘步入宽广博大的强烈渴望,以及在这个过程的种种艰难与困惑。

3.山民形象分析

“山民”是一个象征性形象,它超越了实象、实事的单层意蕴,将读者引向对民族过去与未来的深沉思考。“山民”有走出群山的渴望,当他从父亲那里知道“山那边”“是山”,“那边的那边”“还是山”时,他感到“疲倦”。“山民”渴望见到“海”,然而“海”又“十分遥远”,因而感到“遗憾”,于是只好把美好的希望寄托在下一代身上。显然,诗所揭示的是社会由僵稳状态转入变革开放过程中人们普遍的复杂心态。诗人把握了变革时代的整体真实,表现了一个民族艰难起飞时急欲改变现状的躁动不安。

4.诗歌的价值

诗的认识价值在于表现了正视现实的清醒和改变现实的韧性与信心。由于“群山”的阻隔,“海”变得“十分遥远”,“山民”清楚地知道,“他只能活几十年”,不待他“走到那里”,“就已死在半路上/死在山中”,但他并未放弃追求。他解决理想与现实矛盾的办法是设想了“带着老婆一起上路”的计划,这样“老婆会给他生个儿子/到他死的时候/儿子就长大了”,而且“儿子的儿子也还会有儿子”。于是,希望在下一代身上得到了传递和延伸。尽管实现理想的漫长的过程使他感到“遗憾”,但其中也分明流露了在对“祖先没有象他一样想过”的惋惜中产生的自己生逢其时的慰藉与欣喜。长江后浪推前浪,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树立起理想就能产生实现理想的精神力量,则是一条真理。

5.诗歌的人文性解析

从《山民》中,我们可以感悟到有关“想”和“做”的关系的哲理,但我们不应对山民只“想”不“做”的行动简单地加以批评。诗中的山民像千千万万个老百姓一样,有普遍的平民意识和平民理想。但“山”(贫穷、落后、愚昧)根深蒂固,时时在阻隔着“他”向往“海”(富足、先进、精神上的充实、甚至平凡的幸福)的目光。“他崇拜这座山/因为这座山摔死了他的父亲/累死了他的马/这山叫他回不去了”(韩东《山》)人的生存现状往往就是如此令人无奈。而无数个“山民”就在这种状态下平凡地生存着,生活着。这种平凡背后的坚韧,恰是我们该肃然起敬的。

6.艺术特色

艺术表现和语言上有着韩东一贯的风格:简单、明白、诚挚、朴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