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对战卡第六弹消息:有关物价上涨(2011.9.7)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3/29 21:05:09
食品价格上涨对不同城市和工区民生的影响
发布时间:2011-9-7
来源方式:原创
项目策划主持  信卫平  燕晓飞  杜宇
一、引言
2010年末,当人们兴奋于中国GDP总量超过日本这一话题时,狂飙上涨的食品价格却又如同泼盆一样把人们浇了个透凉。2011年的高通货膨胀率更是无情地冲击着民生焦虑的底线。如今在我国,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县城,无论是东部的广东省还是西部的四川省,食品价格的飞速上涨都成为了人们街头巷尾热议的话题。
那么,食品价格的上涨究竟对百姓生活造成多大的冲击呢?围绕这个问题,我们组织了中国劳动关系学院经济管理系2010级三个专业的同学利用寒假的时间在全国23个省份进行了一次社会调研,看看通货膨胀对各地民生的影响。本次调研第一阶段的研究成果13篇调查报告以《50元钱还能买到什么》为题,已经在《中国工人》2011年第3期发表。
同时,我们在全国23个省份50多个大中小城市调查时,按国家统计局相同的口径,采集29种食品价格的数据。我们把数据采集的时间统一定在了2011年1月25日这一天。从对数据的分析中我们发现,有8种食品价格在地区之间最大值和最小值的差异特别明显,它们分别是:大白菜、油菜、芹菜、黄瓜、西红柿、豆角、苹果和香蕉。在比较了国家统计局公布的2011年1月21~31日期间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的数据后,我们发现,差异最明显的8种食品中,除了香蕉的涨幅在5%之外,其他的涨幅都超过了10%,有的还甚至接近30%。本文以这8种食品价格为比较对象,通过柱状图直观地展现食品价格变动的城市性、地区性差异。为了使分析更具有广泛性和代表性,我们按特大城市、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及东、中、西部地区来分析。
二、食品价格的城市性差异
1.特大城市
特大城市人口数量都是在一千万以上,因而大量需求导致了食品价格的居高不下。在对特大城市的比较分析中,我们发现了北京的食品价格远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而杭州则是低于国家平均水平最大的城市,天津市最接近国家的平均水平。
表1:特大城市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从图中看出,北京的食品价格相对较高,除了油菜和芹菜之外,北京的各项食品价格都是高于国家平均食品价格的;天津的物价水平最接近国家平均价格,几乎所有的食品价格都和国家公布的数据吻合;杭州则是低于国家食品价格最大的一个特大城市。然而在特大城市里面,各种食品之间的差异还是很明显的,比如说黄瓜和西红柿的价格等。
北京的食品价格最高不仅仅是因为它是我国的首都,更因为它收入水平、消费水平比较高,因而食品价格一直居高不下。与北京相类似的天津,也是一个超级大城市,但其城镇居民家庭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仅为北京居民的80%,这一差距也真实地反映在了食品价格之中。还有可能是因为天津本身具有优良的港口,交通成本相对较低,供求情况相对缓和。地处南方的杭州食品价格最低,杭州的农作物一般都是两年三熟,产出较高,因而其价格也较为低廉,而由农村直接到市场的销售模式也使其把食品价格中的交易成本降得最低。
总而言之,特大城市的食品价格的平均水平是高于国家的平均水平的,这是由多方面因素决定的。
2.大城市
在调研中,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是最低的,同时也是最接近国家公布的平均水平的。其实,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较低且趋于稳定是有其原因的。大城市在城市规模上而言,与特大城市相差不了多少,但是人口却比特大城市少很多,这就缓解了人口需求给城市食品价格带来的消极影响。另外大城市的基础设施,价格体系以及市场体系较中等城市的完善程度又有效地反馈在了食品价格水平中。这一系列原因都保证了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的稳定,且大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也可以间接地反映一个国家的食品价格水平。这一系列因素,让大城市的人民幸福指数一路升高,人们对于食品价格的抱怨也是比较少的。
同样,我们选出了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分别是:广东省泉州市、安徽省淮北市和内蒙古呼和浩特市。
表2:大城市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到,淮北市的食品价格均相对较高。除芹菜,豆角外,其他食品价格都高于国家平均水平。这和淮北市处于山区,交通不便有很大的关系,还受到淮北不适应农作物生长的气候因素影响。在图中表现的与国家差距最小就是呼和浩特,这和其便利的交通以及充足的货物供应有着很大的关系。同样也可以看到,泉州市的食品价格最低,和国家平均水平有很大差距。泉州地处南方,其农业产出以及农业科技的发展都保证了食品价格的低廉。
当然,价格的高低只是相对而言的。在大城市中,各种食品的价格都是和国家的平均水平很接近的。
3.中等城市
中等城市面临着的是大城市以及小城市两方面的压力。一方面,城市基础设施的建设以及城市食品价格系统还没有形成或者还没有达到一定的指标,对非法哄抬食品价格的行为的打击力度还没有到位;另一方面,中等城市建设与农业发展之间的矛盾比其他任何规模城市都要突出,从而导致市场减产,供应不足。中等城市市场体系的缺陷也是食品价格水平偏高的一个重要因素。在调查中,中等城市的食品价格是最高的,甚至超过了有些特大城市。
我们找出的三个最具有代表性的城市是:山东德州市、江苏东台市和山西长治市。这三个城市和国家的对比分析表如下:
表3:中等城市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从图中可以看出,三个中等城市食品价格水平的高低也和各自的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比如说,这三个城市中食品价格最低的东台,其价格低廉的原因是地处沿海,且是鱼米之乡,农产品产出水平高;而山西的长治,由于地处山区,土地肥沃程度相对不如德州和东台,其食品价格自然偏高了。这种差异还反映在了个体差异中,比如东台的白菜最便宜,这是因为东台市是全国的蔬菜生产基地,而山东盛产苹果也是山东的苹果价格低的重要原因。
总体而言,中等城市的食品价格水平是在国家的平均水平线之上,来自中等城市关于民生与食品价格的呼声越来越高,人们关于食品价格的抱怨也是接连不断。
4.小城市和县城
在关于城市规模的调查中,食品价格相对最低的就要算小城市和县城了,两者中县城的食品价格甚至更低。由于我国绝大部分人口为农业人口,生产基地为农村,而离农村最近的就是县城,因此县城为农村提供了产品交换的功能。这种由生产直接到市场的模式省略了诸多流通环节费用,从而直接让食品价格保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且县城里面没有大型的卖场或者超市,因而用在包装、推广、质检方面的费用近乎为零,更多的实惠流入了消费者的口袋;县城人口少,然而产出量却很大,这种供过于求的买方市场也是食品价格较低的一个原因。
我们选取了三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小城市和县城,制成了如下的图表:
表4:小城市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表5:县物价比较


由两幅图可以看出,小城市和县城之间比较,最突出的就是个体之间的差值,而其总体水平都在国家的平均水平之下。例如,小城市中的油菜价格普遍偏高,这大概是由于往年的产出水平下降而引起的;又如,无论是在小城市还是在县城中,豆角的价格都是居高不下的,这可能同时关系到人们的偏好以及当年的产出。
总的来说,小城市和县城之间食品价格的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的差异还不是特别明显,它们都是处于一个较低的水平线上的。这样的食品价格使人民成了最大的受益者。
三、食品价格的地区性差异
1.东部地区
在对东部地区进行分析时,我们选取典型省份的标准还是为最接近国家水平、最低于国家水平以及最高于国家水平,因此东部地区选取的省份分别是:江苏省、福建省、河北省。
表6:东部地区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在选取的这三个具有广泛代表性的省份中,豆角价格都低于国家公布的平均水平,而且江苏、福建的豆角价格相差不大,而芹菜的价格则是均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的。从其他食品的数据比较看,江苏省是最接近国家平均水平的,而河北省则是最高于国家平均水平的,福建省食品价格在比较中是最低的。
福建地区的食品价格低廉主要还是由于其产出充足,交通便利且农业科技发达,而河北省的工业发展对农业的限制则是其食品价格较高的一个重要的原因。江苏省在兼顾了农业和工业的同时,把食品价格维持在一个较低的水平上,还是比较成功的。
2.中部地区
对于中部地区的分析,我们按照相同的方法选取了黑龙江省,河南省和江西省。
表7:中部地区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从中部地区的柱状图中可以看到:黑龙江的食品价格水平是最高的,且其豆角价格远远高于其他两个省份,这使我们不禁对黑龙江作为农产品基地的地位感到怀疑。究其原因,可能是黑龙江过多地把农业产品运输到其他地区销售甚至是出口,从而导致省内供应不足。食品价格最低于国家平均水平的江西省,其香蕉的价格却是最高的。河南省的食品价格是西部地区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了,也是最接近国家水平的了。无论是江西还是河南,都是生产农产品的大省,因而他们最主要的生产与销售方式还是自给自足,食品的价格也便处于一个自身适合的范围之内了。
这样看来,在中部地区省份之间,产出农贸产品越多的地区,其食品价格反而更高一点,这可能与过度依赖农业有关系。
3.西部地区
在对西部地区的分析中,我们选的是食品价格最低的宁夏、食品价格和国家最接近的贵州以及食品价格最高的内蒙古。分析图如下:
表8:西部地区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宁夏的食品价格总体而言远远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然而也有特殊的例子,比如说香蕉,是我们所有的调查里面最高的。贵州各项食品价格几乎都是在国家线上,但是香蕉的价格也是相对较高一点。内蒙古的食品价格是三个省份里面最高的,几乎所有的项目都在国家的平均值之上。
不过,西部的所有省份的食品价格的总体情况还是低于国家的平均水平的。
4.东中西食品价格——民生大比拼
表9:东中西地区食品价格与国家比较


总之,东中西三部地区的食品价格差异还是挺大的,这是由多方面原因共同影响造成的。
东部地区的食品价格水平没有人们想象中的那么高,除个别商品外,大都在国家的价格指标之上或者相当接近国家的价格指标,这与东部的产出富足有很大的关系。东部地区素来是农业产出的主要地区,其产出的农产品还销往我国的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甚至出口到国外,只有部分产品供本地区人民消费。然而就是这一小部分就足以满足本地区的需求。这种地区内的互相供给的模式,不仅减少了交易成本和交通运输费用,而且还使价格具有相当高的透明度,食品价格自然就处于一个绝大多数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了。另外,东部地区气候适宜,经济发达,技术条件优越也是很主要的原因。
中部地区食品价格偏高的一个主要原因是受到西部地区和东部地区的综合影响。一方面,中部地区承担着向西部地区运送新鲜农贸产品的责任,产品以高价供应到西部地区;另一方面,东部地区又大量向中部地区输入品种好、质量高的农贸产品。这类产品的附加值往往较大,因而在市场上的价格也较高。同时,相较于本地区产品,这些价格较高的农产品又具有技术上的优势,很容易占领中部地区的市场。
西部地区由于国家的政策倾斜以及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部署,宏观调控在西部地区发挥了比任何其他地区都要大的作用,因而在有关民生的各项事务中,食品价格问题首当其冲,对食品价格的控制力度直接影响到了食品价格的总体水平;国家近年来对西部地区的交通投入又使得跨地区运输的成本大大降低;西部地区经济欠发达,人民收入普遍不高,消费水平有限,过高价格的产品在西部市场上不具有竞争力。这一系列因素综合作用,使得西部地区食品价格总体而言处于下游水平。
四、结论
通过这次调研,我们得出了这样的结论:最接近国家食品价格的是大城市,远远高于国家水平的是中等城市和特大城市,小城市和县城则是食品价格最低的。地区食品价格之间的关系是这样的:中部地区的食品价格是最高的,西部地区的食品价格是最低的,介于两者中间的是东部。换言之,发展程度最低的地区食品价格相对也是最低的,而发达程度较高的地区食品价格却不是最高的。
注:受样本数量的影响,在地区性差异的分析中,我们没有将东北地区单独列出来,而是按照传统的东、中、西部地区划分来分析的。同时,各城市的食品数据均是在2011年1月25日这一天在当地的超市或市场上采集的,国家的数据则是国家统计局公布的50个城市主要食品平均价格变动情况(1月21-31日)的数据。
(课题组成员:费鹏飞、李军、张驰、董秋月、张彤、付弘斐)
小常识
居民消费价格指数,英文缩写为CPI,是反映一定时期内城乡居民所购买的生活消费品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趋势和程度的相对数。通过CPI可以观察和分析消费品的零售价格和服务项目价格变动对城乡居民实际生活费支出的影响程度。CPI是观察通货膨胀水平的重要指标:当CPI大于3%的增幅时,称为通货膨胀;当CPI大于5%的增幅时,称为严重的通货膨胀。
随着我国消费结构的变化,食品消费在支出中的比例在下降,相应食品类商品在CPI统计中的权重必将下降,而居住等项目权重将提高。2010年食品类在CPI中的比重约为32.8%,居住类的比重约为14.7%。2011年国家统计局对CPI权数构成进行了相应调整。其中,居住提高了4.22个百分点,食品降低了2.21个百分点,烟酒降低了0.51个百分点,衣着降低了0.49个百分点,家庭设备用品及维修服务降低了0.36个百分点,医疗保健和个人用品降低了0.36个百分点,交通和通信降低了0.05个百分点,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降低了0.25个百分点。
由于我国食品在CPI中的权重偏高,如不及时调整,可能造成以下两方面的负面效应:一是食品价格的上涨对CPI具有很大的推动作用。CPI高涨时政府采取的措施往往是从食品类商品着手。国家经常出面干预农产品的价格上涨,长远看会造成农民增收困难,影响农业的正常发展。二是可能导致对宏观经济走势的误判。食品价格上涨本身周期性非常强,现行CPI统计指标包括了受气候和季节因素影响较大的产品。只有剔除这些不可调控的自然因素,才能更科学地反映物价上涨情况和导致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提高宏观调控的针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