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天庸遗照:历年(1979-2008)高考满分作文四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8 18:49:16
1993年

梧桐树下的对话

福建考生

夏日的夜晚,满天的繁星眨着眼睛,偶尔有几颗横冲直撞的流星,月光虽不能朗照,但他给了人们淡淡的光,徐徐的清风拂着院子里的梧桐树,细碎的“沙沙”声像是对话。

  梧桐树下,一块石桌子坐着三个人。中间品茶的是父亲,满是沟壑的脸上嵌着一对深邃的眼睛,饱经风霜写在他的脸上和眼睛里。儿子虎头虎脑的,一看便知是个血气方刚的男子汉;女儿长长的头发,清秀的脸蛋,那该是个多思的女孩。他们俩都望着星空。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随风落地,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和儿子都把目光转向梧桐树,女儿托着腮帮,对老树皮发出了一串赞叹:“瞧,多可贵的一种精神啊!那是奉献,自己还是新皮时,保护着比自己更新的那些皮,保护着树的内部细胞,可一经老了,便自动退出,落地,让新树皮受磨炼,而又把自己的营养重归大地。这多像那甘当人梯的老师以及无私奉献的人啊!”儿子有神的眼睛盯着新皮:“看,新皮正贪婪地吮吸着新鲜的空气,不正像那初生的不怕虎的牛犊吗?他准备经受烈日暴雨的考验和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呢!”

  父亲听着,看着,深邃的眼睛更深,他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老的奉献而不求索取,新的能继承老一代的事业,并用自己的冲劲儿完成它。在这样的循环,衔接,进步中,社会何愁不向前进步呢?”

  老梧桐树仿佛听懂了他们的话,“沙沙”声似乎响了一些,繁星似乎更亮,月光也变得更明了。

夏夜一个永恒的话题

安徽考生

夏日的夜晚,温馨的暖风吻着人的脸,痒痒的,甜甜的;满天亮晶晶的小星星,像无数萤光闪烁的眼睛,又宛如无数颗嵌在淡墨色夜幕上的晶莹的宝石,闪闪烁烁;那如银盘高挂的又大又圆的一轮皓月,毫无吝啬地给大地洒下一片银辉;蛙声从不远处的田野上传来,像是为挑灯夜战抢收抢种的村民们擂着战鼓。而那些畏惧光明喜欢黑暗的夜,趴在墙角或土坎下一个劲儿地唱着老调。

  院子里,梧桐树下,三五一簇的纳凉人正在谈天说地。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树皮剥落下来,露出鲜嫩的新皮。 “爸――你看!”在大学社科系读二年级的王菁带着赞叹的口吻,猛摇着她的爸爸――58岁的县人事局局长王梓那宽厚的肩,“爸,您看那块老梧桐树皮多伟大,真可谓‘三生不改冰霜操,万死常留社稷身’,她把下一代培养好,就主动退下来,不念‘紧箍咒’却念‘松箍咒’呢,她默默地掉到土地上,化作一片泥土,化作梧桐的养料。”

  “姐姐的话我很赞成。爸爸,您看……”正在高二读书的王晨指着梧桐树刚刚露出的鲜嫩的新皮,发出一串赞美,“我认为那鲜嫩的新皮真有勇气,她勇敢地挺身而出,给梧桐增添了一个新年轮。如果她老是躺在老树皮的怀抱中受到袒护,那么,梧桐树永远也不能长得茁壮,长得高大!” 父亲听着,听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新陈代谢、盛衰兴替,是自然界的发展规律,也是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物新则壮,旧则老;新则鲜,旧则腐;新则活,旧则板;新则通,旧则滞,物之理也。’‘天不新,何以生?地不断,何以运行?日月不新,何以光明?四时不新,何以寒暑发剑之迭更?草木不新,丰缛者歇矣;以太不新,三界万法皆灭矣!”

纳凉夜话

宁夏考生

吃罢晚餐,一家人都汗津津的。除母亲还在忙,父亲和儿女都已经淋过浴,来到院子里那棵梧桐树下纳凉。一轮明月渐渐升高了,那么大,那么圆。这时,吹来了一阵凉风,浑身上下每个毛孔都舒服极了,连梧桐枝叶都在轻歌曼舞。好一个美丽、宁静的夜晚。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掉在了女儿的面前。

  女儿随手拾起。在皎洁的月光下,那老树皮的裂纹清晰可见。她情不自禁地看了一眼父亲那饱经风霜的脸。她那柔嫩的手一抚摸老树皮,就觉得那是老父亲的手掌。她神态庄重,赞叹之声脱口而出:“老树皮呀老树皮,为了保护梧桐树的成长,你夏受风雨,冬经霜雪,历尽人间磨难。如今,你哺育的新皮已能自立了,你便主动让出岗位,让新一代去经风雨沐阳光。你回归大地后,将化作春泥肥料继续育树。这不正是我们父辈们奉献精神的写照吗?”

  儿子已上高二了,听了上大学的姐姐的吟诗作赋,也不甘示弱。他满脸写着激情,抚摸着露出的鲜嫩新皮,也发出了一串赞美之辞:“老树皮的精神固然可叹,新树皮的生机也同样可赞。你那么鲜,那么嫩,就离开了父母,独挡一面,继续担负起护树的重任了。这正是我们年轻人朝气蓬勃、富有进取精神的象征。爸爸,你说我和姐姐的话谁更合情理?”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你俩说的都合情理,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俩所说的那样,充满友爱,充满生机。老者鞠躬尽瘁,乐于让贤;少者勇于开拓,敢于进取。这样,我们的国家就会像这株梧桐树一样根深叶茂,生机勃发;我们的事业就会像这新老树皮一样继往开来,兴旺发达。”

明月照梧桐,清风拂人心。母亲也来了,一家人沉浸在这夏夜诗情画意之中……

1994年

尝 试

山东考生

伴随着第一声啼哭,我们来到这个世上。自从乌润的眼珠迎来第一轮朝阳,我们便开始了尝试。我们尝试辉煌的成功,尝试惨痛的失败,我们尝试那寂寞的秋夜,尝试那明媚的春潮。我们在尝试中长大成人,直到有一我这样对自己说:“我要尝试塑造一个新我!”

  在一个压抑的家庭走出这样一个脆弱而又孤傲的女孩。从小便少言寡语,只知道将心事诉与天边那抹孤云。尽管灯下思如泉涌,慷慨激昂,人前却口讷嘴拙;尽管成绩可同任何一男孩争色,但机会来临时,却只能怯怯走开。那时的我怯如一只鹭鸶,一点足,便会匆匆飞去。每天用那冷漠的神情掩住一颗脆弱的心,作茧自缚,将自己埋在深深泥下。终于有一天,我不堪重压,终于有一天我不甘寂寞,默默中立了这样的誓言:“一定要走出旧我!”

  那是微微的雨后,我对着镜子,恬然一笑竟发现自己原来也这般美。宿舍门打开后,女伴雀跃着拥进来,我微笑着,将水递给她们:“累了吧,喝口水好吗?”她们用惊讶的目光怔怔地看着我,接过来杯子竟不知如何是好。“你们能接受我吗?我想走进你们的行列中。”默默地点头,却发现彼此的眼角都湿润了。

  下午,又发生了一件意外的事。上课时,丽突然呕吐了,我雪白的裙子被染了大片,我没有顾自己,却微笑扶着丽,全班人都默默地看着我,一股从未有过的轻松涌上心头。我终于走出泥沼,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

  甁子里的水,只要流出一滴,其余的都会大股地涌出来。我渐渐学会用微笑给别人送去一份祝福,在默默中也感受了别人的关怀。在那次联欢会上我勇敢地上台唱了一支歌,尽管紧张得衣服都湿透了,但心里溢满自豪和成长的喜悦。再不是那个戴着眼镜讷讷的女孩了,我也可以从容自若地侃大山。甚至于出语惊人,“ 舌战群儒”了。在默默中,我诚心待人,热心相助,给别人送去快乐,也给自己带来无数的祝福。再不用“君子之交淡如水”来自欺欺人了,我变得开朗乐观,也为自己的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未来的世界,竞争激烈,异彩纷呈,它呼唤的是自立自信、乐观向上、能真正独当一面的人才,我暗自庆幸,我走出了那片迷惘与失误。

  “走过去,天外是个天!”我真心喜欢这句话。也许,生命里还将有无数次尝试,那么我将怀着从容自信,乃至感激的心情迎接它的到来。不断地优化劣势,完善自我,这便是尝试的意义!

尝 试

陕西考生

我走在大街上。天空像一个巨大的屋顶罩在地面上,无数个冒着废气、嘟嘟作响的金属甲虫在我的周围窜来窜去。我就这样抄着手漫步于这熙来攘往的街边,不时有人在“呷”的一声刹车后探出头来粗暴地询问我有没有长眼睛,我毫不理会,只是低头继续我的漫步。

  我一直尝试作个快乐的人,今天上街也只是为了找寻我的快乐。然而我的父母、老师、同学一致认为我阴郁、偏狭、自私。我很清楚这是因为什么,因为我丑。

  我无数次地想从镜子里我的脸上找出一点点可爱之处,但是每一次我都会失败,镜子里的那张脸我自己看了都会厌恶。我的老师们、同学们一定也这么想,虽然他们并没有说过什么,但是我可以感觉得出来。每当我迎着他们走过,他们总是用那种微带诧异的微笑向我打招呼,那微笑中的诧异只有我能读得出来,于是我低头,阴郁地走开。

  为什么我不可以作个快乐的人呢?难道只因为我丑?我在大街上站定,想起方才在家里的那一拳,那一拳砸碎了墙上那块带给我无数痛苦与折磨的镜子。然后,在妈妈惊异目光的注视下,我拉开家门,冲了出去。

  我低头心痛地摸着被玻璃划伤的手背,它还在那不断地流血。就在我低头沉思的时候,忽然一股巨大的力量带了我一下,没来得及反应,我咕咚摔在地上,一个小女孩也应声而倒。我很迅速地理清了思路:一个莽撞的骑车人先撞倒了我,然后又撞倒了一个小女孩,然后扬长而去。我注视着那个哇哇大哭的小女孩,忽然冒出个念头:我要尝试作个快乐的人,也许这就是我转折的契机?!

  5分钟后,小女孩告诉了我她的家庭地址-- 一幢离车祸现场不到10米的灰色大楼。

  我抱着还在抽泣的小女孩,敲开了她的家门。一位中年妇女把我让进门,我很惊异她没有因为我凶恶的长相而怀疑是我撞倒了她的女儿,很惊异她那种充满真诚感谢的目光着我并找来红药水为我包扎伤口。我慌了,语无伦次地想解释我并没有从大卡车之类巨型机动车辆的轮子下救出她女儿,而且我手上的伤与此也绝无关系。但是她还是麻利地包好了我的伤口。

  顿时,我觉得一种酸酸的感觉哽在喉头里。我忽地站起身来,向女孩儿的母亲鞠了一躬,道了声“谢谢!”我旋即冲出了女孩的家。

  又冲回了刚才的大街,我仰着脸,任泪水恣意流淌。我说不清这是为了什么。许久,我平静了下来,一转身,正看见一位同班同学走过。“嗨!”我满脸微笑地向他走去。那儿正有一张比以前更诧异的面孔等着我。但是,我相信,那不是歧视的目光。我的尝试终于有了收获:我已经找到了快乐。

尝 试

——叶老师下海

山西考生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英雄,第一个做生意的老师又是什么呢?"叶老师苦笑着问自己。的确,在这样一个传统、保守而又平静的小镇上,老师想做生意真是天方夜谭。但如果不这样,又能怎么办呢?难道就眼看着那群可爱的孩子因贫困而失学吗?难道就眼看着学生们买不起文具课本而误课吗? "不,不能,决不能。" 叶老师毅然地甩了一下头,低低地但有力地说了一句,“我必须在这个假期把下个学期的书款和学生们的书费凑齐,现在手头有点钱,再做几天生意,赚几个钱,大概就够了。

  于是,几天后,小镇的街上出现了一个卖馄饨和茶叶蛋的小摊。冷清惯了的人们纷纷走向这个顿时使幽深的小巷子热闹起来的摊子。然而,当发现摊子的主人竟是镇上小学的那位以清贫、敬业着称的叶老师时,人们不禁呆了。于是各种各样的议论便在人们中传开来:

  “看不出叶老师竟是这样的人。毕竟是耐不住清贫了。

  “老师做生意?这还叫老师吗?真是不像话。

  “叶老师家的确挺困难,听说他爱人一直有病,经常吃药打针。他这样做也是情有可原的。

  人们带着各种各样的想法嘀咕着,有的转身走了,有的禁不住那摊子上发出的香味的诱惑,坐下来美美地吃了起来。

  “嗯,不错,味道的确不错。"人们满意地说。

  于是,慕名而来的人们又挤满了那和张矮小的长凳,品尝着味美而又价廉的馄饨。当然,人们的议论还在继续,其中也不乏鄙视叶老师的话。渐渐地,叶老师在人们心目中已不再是那个有口皆碑的、受人尊敬的叶老师了。

  又一个学期来临了,街上的那个飘着香气的小摊也不见了。多了几个哭哭啼啼地闹着要上学的娃子。

  “唉,这两年日子越来越紧,实在供不起这几个娃上学了,就让老大退学帮我干活吧。" 一个神情沮丧的男人无可奈何地对叶老师说。旁边几个交不起学费的孩子也抽泣着向叶老师告别。

  “没关系,今年这几个孩子的学费免了,书费也不用交了。" 叶老师微笑着说,又给那几个孩子一人发了一支铅笔,一个作业本。

  那个沮丧的父亲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叶老师,随即,他深深地向叶老师鞠了一个躬,紧紧抓住叶老师的手,使劲地摇着,几滴泪滴在叶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上。

  星期六的晚上,那飘香的小摊又摆了出来。

  这次,人们依旧聚集在摊前,依旧品尝着那美味的馄饨。只不过,那递过的钞票仿佛厚了一些,人们的眼光中,又恢复了原来的,甚至更多的尊敬与理解。旁边,好几个娃子欢笑着帮叶老师刷用过的碗……“看来螃蟹的确吃得……" 叶老师欣慰地笑了,镜片后的眼睛那么亮。

[评析]

本文是1994年高考中的优秀作文,原题为《尝试》。本文以第三人称写作,写了一名以清贫、敬业精神着称的叶老师卖起了馄饨。我们着重从人物刻画的角度来看这篇作文。首先,作者细致地描写了叶老师“下海"前的心理活动。这里既有直接描写,也有从第三者角度的介绍(这样写心理,第三人称优于第一人称),原来,为了学生们不失学,叶老师才毅然决然地做出了这个决定。接着,作者描写了从小摊上的人们的议论。其中贬多于褒,人们的议论--人物的语言,表达了人们的不理解,这是为后文人们态度的转变作铺垫。当又有一个学期来临的时候,叶老师拿出“下海" 赚的钱解决了“神情沮丧的男人" 的孩子和其他几个孩子失学的问题。人们对叶老师的态度也转变了,作者对“神情沮丧的男人" 的神态、语言的描写,对叶老师微笑着答话的描写,都十分生动具体。

  此外,文章的首尾呼应自然,以“吃螃蟹" 开篇,又以“吃螃蟹" 作结。

  无疑,叶老师是作者着力刻画的人物,其他人物的描写,则是为表现叶老师服务的。

  作者的文笔生动是和恰当地使用修饰语分不开的。如在“那个沮丧的父亲瞪大了眼睛,吃惊地望着叶老师……几滴泪滴在了叶老师沾满粉笔灰的手上”这几句中,加点的词分别写出了父亲的神态和叶老师的职业特点。如果去掉这些词语,文章就要失色得多。

尝 试

北京考生

“尝试着去做,你会成功的”。从小到大,每当我遇到困难而胆怯的时候,妈妈总是用这句话来鼓励我。这句话,也一直深深地印在我的心里。

  三年前,我作为极少数中学生应聘者中的佼佼者,来到了亚运村新闻中心的一座宾馆,担任一份并不需要抛头露面的工作。上班的第一天,经理就找到我说:“前厅服务员病了,你暂时接替一下,只需三十分钟。”我欣然答应了。因为在我看来,“三十分钟”对于工作来说,出问题的概率是很小很小的。

  我站在服务台前,大厅里空无一人。下午五点正是赛事紧张的时候,哪还会有记者呆在这里呢?正在这时,一位五十岁上下的外国记者出现在我的面前,他操着很不熟练的英语,向我询问去他住的房间怎么走。也许他说的号码不对,也许我未听清楚,就顺口说道:“先生,您走错了,您不住在这里。”他听后做了个无可奈何的动作,焦急地走了。

  三十分钟很快就过去了,当我准备离开的时候,经理来了,他很严肃地对我说,方才那个“老外”不但住在这里,而且还是位贵宾。糟了,我的心往下沉:这来之不易的临时工作就要丢了!不仅如此,这,真给中国人丢脸啊!我哭了。经理似乎很理解我的心情,说,再给我一个机会,只要那位贵宾接受我的道歉,就算我“过关”。我行吗?心怦怦直跳。

  回家问妈妈,妈说:“尝试着去做,你会成功的,一定不会给中国人丢脸的。”

  真是天无绝人之路。通过了解,得知再过三天就是这位“老外”的生日,我就高兴极了。

  三天后,我提着预备好的生日蛋糕,来到了他的房门前。正要敲门,我又胆怯了,这位贵宾会接受我的道歉吗?“尝试着去做,”妈妈的话又响在耳边,事已至此,敲!

  门开了,本来笑脸迎客的他,见到我就“晴转多云”了。“HAPPY BIRTHDAY TO YOU.”我在祝词之后,马上用很重的语气表达了我的歉意。当我抬起头时,见他笑了,很慈祥,我成功了!

  以后的几天,我们保持了很好的友谊。

  亚运会降下了帷幕。我始终为自己的勇气感到骄傲。在我的那位“忘年交”临行时我未能赶到,只好寄去我的祝福。他请送行的人转告我:“中国小姐,真棒!”

  这件事虽然过去很久了,那位“老外”也不知走过了多少国家,但这件事一直记在我心里。无论什么事,拿出你的勇气,尝试着去做,一定会成功的。

  [评赏]

尝试才有成功的可能,作者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论证了说法的正确。记叙一波三折,经历独特,内容丰富。(阿青)

1995年

由《鸟的评说》想到的

陕西考生

有这样一个寓言,意味隽永,让人回味无穷。它讲的是一群鸟儿互相指责、批评的故事。比如在鹦鹉的眼里喜鹊是奴颜媚骨,在百灵看来鹦鹉又是人云亦云,如此等等,不一而足。也许地在这些鸟儿眼中孔雀也有缺点,就是尾巴太美。

  我非公冶长,但听了鸟语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我辈人中像鸟的还算少吗?常见有的人,宽于律己,严以待人,凡是敝帚必然自珍自夸,凡是他人必然求全责备,时而感世伤怀,时而悲天悯人,时而怨物,时而自嗟,总而言之,昂昂然天地间惟我独尊,世间万物难入他的红眼。我要奉劝这样的人:“牢骚太盛防肠断”啊!

  只看到别人的不足与缺憾,试问这种情绪的产生是源于世界上的不圆满还是心灵上的不完满?上古神话中说鸿蒙之初,天不满于东西,地陷于西北;古人也说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我们又何必囿于成见不肯多一分包涵呢?梅尧臣有一句名诗:“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它历来为人激赏,我想除了诗本身的工巧外,还因为它包含着一个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哲理:事物各有短长。梅皋和司马相如都是才华横溢的名赋家,都曾以文章惊海内,而两个人也并非十全十美,“梅皋敏而不工,相如工而不敏”。我们怎么能因为梅皋“不工”就否认他的“敏”,或因为相如的“不敏”就看不到他的“工”呢?

  如果我们都能全面宽容地正确看待他人和自己,不就可以避免很多不必要的攻讦甚至械斗吗?鸟儿的互相指责正是我们的一面镜子,应该看到我辈人中虽多朽木之才,我辈人中也颇多龙凤。不要做只看到别人缺点的“放大镜”吧。要知道鸟无完鸟,人也无完人。

要寻找别人的亮点

山东考生

麻雀潮笑燕子的骄贵,燕子又讥笑黄鹂的华而不实,百灵挖苦鹦鹉的盲目学舌,鹦鹉去攻击喜鹊的媚骨……众多的鸟儿在一起你不服我,我不服你,展开了一场无休止的争论。没有人赞美燕子的勤劳,黄鹂的美丽,百灵歌喉的动听……为什么呢?因为嫉妒的心理使他们缺少一副宽广的胸怀去发现寻找别人的亮点。

  宽容是一种美德,更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而嫉妒却是蒙在你眼上的一块黑纱,让你自高自大。鸟儿们叽叽喳喳,互相指责,说穿了也无非就是怕别人超过自己。这在鸟儿们之间倒也还是小事,然而社会生活中因此而酿造的杯杯苦酒却既害人又害己。辽宁的一考生见同学比自己成绩好,遂投毒麻醉同学,自己也下了考场进了牢房。这和钢琴大师李斯特巧计荐肖邦有多么大的区别。然而李斯特并不因为肖邦的成名而失色,相反,人们却更中佩服他的宽阔胸怀。

  发现别人的亮点,培养自己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豁达的态度对待人生,对待他人,才会赢得人们的敬仰和信任。无数的志士仁人给我们做出了榜样:“内举不避亲,外亲不避仇”的祁黄羊,一心为国为民的“房杜”两贤,还有坦坦荡荡、闻过即改的老师陈毅……经济开放的浪潮冲击了每一个人的思想。在物欲横流,金钱至上成为一些人信条的今天,能以开阔胸怀去容纳别人,发现别人亮点显得尤为重要。跨世纪的中学生担负着时代的重任,心胸狭隘者即使拥有才华也难以施展。

  要以博大的胸怀笑对人生,如毛泽东所说的那样“风物长宜放眼量”。去发现别人的亮点吧,别拘泥于自己的小圈子。

  麻雀和燕子的对话北京考生天凉了,树叶纷纷飘落。站在电线上荡悠悠的麻雀看燕子在里外地忙着,心想:累不累呀!我得劝劝她。麻雀清了清嗓子说:“大姐,留下来吧!飞来飞去的好辛苦,别做怕冷的懦夫,冬天的雪好美啊!”燕子亲昵地拍了拍麻雀的肩膀说:“你不怕冷,可我是候鸟,永远要追逐那美丽、温暖的春天。再说只有奋斗才会有美好的生活呀!”麻雀歪着头思忖道:“对呀!自然课上老师讲过物竟天择适者生存嘛,不过长途跋涉,风险很大,还是马上办一下人身和财产保险吧!”燕子说:“亏你想得周全,我这就去,拜拜了,等明年春天给你捎点土特产啊!”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河北考生

“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这是尽人皆知的道理。每个人、每种物品都会有缺点和不足,也总会有超出他人的地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该怎么办呢?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那样只数落别人的不足吗?不,应该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人贵有自知之明”。古人这句话可以说是颇有道理的。荀子《劝学》中曾说道:“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智明而行无过矣。”也就是说要成就自己的美德,就要天天检查反省自己,也就是说要留下眼光看自己,只有这样才能有良好的修养。相反,那些看不到自己的缺点和错误,只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只是一心想挑别人的毛病、出他人的丑,从而就认为别人不如自己的自我满足者们,是永远不会有所成就的,就像《鸟的评说》里的鸟儿,麻雀笑话燕子怕冷,但麻雀从没想过它不能像燕子那样从北方飞到遥远的南方;喜鹊说苍鹰好高骛远,但它从不能像苍鹰那样一飞冲天,傲视四野。它们只把眼光盯了别人身上,而不是听到了对自己的批评就认真检查自己是否真正有那些错误,从而“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其结果飞翔于云天的仍是苍鹰,唱歌悦耳的依然是百灵,它们谁都没有进步。

  我们生活也是这样,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何必要把眼光盯在别人身上呢?为什么要用自己的标准衡量别人呢?就像墙与风向标一样,墙的可贵之处就在其立场坚定,风吹来依旧岿然不动,但它永远不能像风向标那样指示风向。此时墙能做的就是要认真检查自己身上是否有漏洞,而不是去讥笑风向标随风转来转去立场不定了。

  把专门挑别人毛病的眼光收回来看看自己吧,认认真真找找自己的缺点,想想如何去改进,如何使自己取得更大的进步,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对国家有益的人,这才是最有益的事情啊!

  留一些眼光看自己!

  评赏:

以一句设问提出论点,从理论到现状论证了观点确立的意义,结尾总结论点照应开篇。(阿青)

1996年

我更喜欢漫画《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云南 考 生

漫画艺术,作为针砭时弊的有力的匕首投枪,在神州大地上显示出蓬勃生机。不少优秀的漫画家针对当时的不良社会现象,义愤填膺地拿起笔,与之进行英勇顽强的斗争。因此,许多含义深刻、讽刺辛辣的漫画作品便应运而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便是其中的两幅较为成功的作品。

  尽管这两幅漫画都从人体的某个部位被错误截下这一残酷事实的角度反映了当前社会上某些医务工作者职业道德沦丧的现实,但两幅漫画相比较,我更喜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

  漫画艺术的优点之一在于运用夸张醒目的手法,含蓄地表现主题。《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幅漫画便是这方面的典范。画面中央是一只畸形的、遭受折磨的、痛苦地伸展着的手的特写。一次可悲的整形手术截去了正常的大拇指,却保留了本该截去的多生指。这不正是对当前某些医德沦丧的医务工作者的辛辣讽刺吗?这幅漫画的作者之所以只画一只手的特写,并以“给六指做整形手术”为之命题,是因为他深刻地体会了漫画艺术的内涵,留给欣赏者广阔的思维空间,对它作出不同层次的理解,即所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截错了》这幅漫画却表现得过于明确,未能达到辛辣嘲讽的最佳效果,正是“过犹不及”这一道理的体现。

  漫画家从事漫画艺术的根本目的,是针砭时弊,对社会不良现象进行深刻的揭露和批判,使人们能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给六指做整形手术》这幅漫画在这方面比《截错了》稍高一筹。正因为这幅漫画醒目、含蓄,使欣赏者思考片刻之后,便在脑海中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达到了震撼人们心灵的效果。我想,这幅漫画不仅能给缺乏医德的医务工作者敲响警钟,也能给社会上各个行业的工作者以启示,那种工作作风不严谨、态度不端正的作风是该狠狠地刹一刹。但我们还强调防微杜渐,让所有的人都与这一不良作风杜绝关系。

  无论是从表现手法方面,还是从表达效果方面来看,《截错了》都比《给六指做整形手术》稍逊一筹。我非常喜爱后者,然而,我却不希望这类型的漫画作品如江潮一般涌现出来。因为,这意味着我们的社会存在着太多的丑恶现象。我希望随着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新风尚逐渐代替那些丑恶现象,而漫画艺术的主旨,也将转化为讴歌美好的生活旋律。

  让我们共同期待美好的明天!

简 评

这是一篇能充分显示出评画人个性色彩的优秀作文。作者对漫画的艺术手法把握较准,对漫画与时代的关系有正确而深刻的认识。文章的论述摆脱了俗套,带有强烈的感情色彩,情真意切,具有打动人心的力量,易于激发读者思想认识上的共鸣。段的衔接、呼应与过渡也处理得较好,有一气呵成之感,自然流畅,说服力强。

  结尾别开蹊径,从对漫画的鉴赏引出对社会现象的思考,满怀激情地呼唤精神文明建设的美好明天,发人深省,留有回味,深化了文章的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