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到三河市怎么坐车:外交政策:反思美国衰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6 15:53:39

原文作者:Gideon Rachman


“我们以前就听说过美国要衰退了。”

这一次不同了。毋庸置疑,美国经历了几次周期性衰退并都挺了过来。肯尼迪1960年竞选总统时抱怨道,“美国实力与苏联相比一直在走下滑路,在世界的每一个角落,共产主义不断领先且稳步推进。”1979年出版的傅高义所著的《日本第一》,也引发了十年间对日本制造技术和贸易政策的恐惧情绪不断攀升。 

最终,当然,历史证明苏联和日本对美国霸权的威胁只是杞人忧天,所以美国人如果把来自中国的挑战也仅仅当做“狼来了”的笑谈,这也有情可原。但有关该寓言经常被忽视的事实是,这个男孩最终证明是正确的。这只狼真的来了——它就是中国。

中国对美国的挑战形势倍加严重,这基于经济和人口两个因素。苏联解体是因为它的经济体制效率非常低下,由于苏联从来没有尝试参与世界市场竞争,所以这一致命缺陷被掩盖了很长一段时间。中国则相反,它在世界舞台上证明了其经济实力。三十年多年来每年它的经济都平均增长9%至10%。它是目前世界上领先的出口国和最大的制造商,它坐拥超过2.5万亿美元的外汇储备。中国商品在世界各地都有竞争力。这绝不会像苏联陷入经济瘫痪。

日本经济当然也经历了多年的快速增长,现在仍然是一个出口大国。但它从来就不是世界第一的潜在争夺者。日本的人口不到美国的一半,这就意味着日本经济要超越美国,平均每个日本人必须比每个普通美国人富裕两倍以上。这永远也不可能实现。相比之下,中国的人口是美国的四倍多。高盛著名的预测认为,中国经济规模将在2027年超过美国2008年经济崩溃之前的水平。以目前的速度,中国可能在此之前就成为世界第一。

中国的经济实力已足以使北京去挑战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影响力。中国是许多非洲国家政府的首选合作伙伴,也是其他像巴西和南非这样的新兴国家最大的贸易伙伴。中国也在加紧在购买财政面临危机的的欧元区成员国国债,如希腊和葡萄牙。

而中国仅仅是新兴经济政治力量群体崛起演义中最大的主角。美国在欧洲的传统盟友---英国,法国,意大利,即使是德国- -也处于经济滑落之列。新兴大国在崛起:印度,巴西,土耳其。他们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外交政策偏好,他们联合起来限制了美国塑造世界的能力。想想看,在全球气候变化谈判中,印度和巴西是怎么偏向中国的。或联合国对伊朗制裁的投票中土耳其和巴西是如何与美国唱反调的。这正是“山雨欲来风满楼”。


“中国崩溃是迟早的事。“

不要指望它真的会发生。诚然,当美国人担心其国力衰落时,他们往往忽略了可怕竞争对手也有弱点的事实。只在回顾时苏联和日本体制的缺陷才越来越真切。这些相信美国霸权将延续至未来的人,指出了中国体制的潜在脆弱性。在伦敦时报最近的一次访谈中,美国前总统布什认为,中国存在的内部问题意味着其经济在可预见的将来不大可能超越美国。“我还认为美国仍将是唯一的超级大国吗?“他的回答是,“我坚信。”

但是,20世纪70年代后期以来,关于中国奇迹即将消亡的预言就反复被提及,已成为西方评论界的一大特色。1989年TS事件发生后cp地位似乎摇摇欲坠,在20世纪90年代,经济观察家常常抨击中国国有银行和国有企业的危险状况。然而,中国经济继续保持增长,规模大约每七年就翻一番。

当然,想掩盖中国面临重大挑战的现状也是荒谬透顶的。从短期来看,有迹象表明房地产泡沫在像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不断聚集,通胀仍在攀升。从长远来看,中国需要引导迫在眉睫的政治经济转型。cp不可能永远依靠政治权力有能力维持其垄断统治。并且中国传统的仅依赖出口以及被低估的货币都越来越受到美国和其他国际事务参与者的指责,他们要求中国的出口导向型经济进行一次平衡调整。中国还面临着重大的人口和环境挑战:一胎化政策导致人口老龄化加速,中国还面临来自水资源短缺和环境污染的威胁。

然而,即使你把中国将来可能发生的相当规模的经济和政治动荡这些因素也考虑在内,而由此臆断中国挑战美国强权的可能性会简单凭空消失,那肯定是大错特错。一旦国家找到经济增长的诀窍,再要使他偏离正确轨道发展而遭落后淘汰就绝非易事了。19世纪中叶以后德国兴起的例子就很有启发性。德国遭受过两次军事惨败,恶性通货膨胀,经济大萧条,民主政治崩溃,其主要城市和基础设施都被盟军炸弹摧毁殆尽。然而到20世纪50年代末,西德再次成为世界主要经济体之一,尽管其帝国野心已荡然无存。

在核时代,中国不大可能卷入一场世界战争,所以它不会重蹈20世纪德国的覆辙,面临那样大规模的骚乱动荡。并且经济和政治无论经历何种困难,都不足以阻挡该国崛起而拥有大国地位。庞大的规模和十足的经济动力意味着中国经济巨轮将不断破浪前行,无论前方道路如何障碍重重。


“美国仍然全球领先“

现在是这样。如往年一样,美国是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拥有世界顶尖的大学,世界最大的公司云集于此。美国军事实力也无与伦比,让任何对手难望其项背。美国军费支出几乎是世界其他国家军费的总和。再加上美国的无形资产。创新精神和技术优势相结合,使美国有能力引领技术革命。海外人才源源不断移民涌入美国。而现在,奥巴马执政的美国,其软实力已得到了很大的提升。纵使麻烦频频,民调显示奥巴马仍然是世界上最有魅力的领导者;为husir所望尘莫及。美国还拥有引以为豪吸引全球的创意产业(好莱坞等等),还有其价值观,英语的日渐全球化,及美国梦的吸引力。

上述都真真实实存在——但是这一切比你想象中的要脆弱的多。美国大学仍是一项巨大的资产。但如果美国经济不再创造出就业机会,那么那些挤满斯坦福大学和MIT就读于工程和计算机科学专业聪明的亚洲研究生们,就只好大批大批地回家了。最新的福布斯世界最大公司的排名中,前10名只有两个美国公司——第1位的沃尔玛和第三位的埃克森美孚。现在已经有三家中国企业进入前10名:中石化,国家电网和中国石油。如果美国不再充满机会,欣欣向荣、独领风骚。那这个国家的吸引力也会随之消减,虽然很多外国人都深深地被美国梦吸引,但一股反美情绪也在世界上深深植根,基地组织及其他一些反美分子分子已经将这种抵触情绪展现的淋漓尽致,而奥巴马是否在位都无济于事。

至于美国军事,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的教训是,美国的军事实力并非像前国防部长唐纳德拉姆斯菲尔德和其他人设想的那么有用。美军军队、飞机和导弹可以数周内就推翻世界另一头的政府,但安抚和稳定一个已征服的国家则是另一回事。在阿富汗表面上是取得全胜,但数年来美国却仍然深陷在阿无休止的叛乱活动中无法自拔。

不仅是美国人失去对外征服的胃口,就连美国的军费预算也明显受制于新时代的紧缩政策。当前完全不能抱希望于无能的华盛顿政府可以迅速有效处理国家的预算问题。美国政府继续依赖对外贷款使得其不堪一击,2009年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低声下气的请求中国继续购买美国债券就说明了这一点。美国是通过财政赤字来维系其军事霸权,这意味着阿富汗战争完全离不开中国的资金支持。难怪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马伦海军上将一口咬定,不断膨胀的国家债务才是美国国家安全的唯一最大威胁。

与此同时,中国的军费开支保持持续快速增长。该国将很快建成第一艘航母,建造目标总计是五到六只。也许更严重的是,中国的新型导弹和反卫星技术的发展已经威胁到了太平洋的美国军事基地在海空上的军事霸权。在核时代,美国和中国的军队不可能发生冲突。中国一种常见的共识??是,美国将最终将在经济上无法维持其太平洋地区的军事地位。美国在该地区的盟友——日本,韩国,还有联系逾紧的印度——可能试图与美国携手共同对付崛起中的中国。但是,如果美国缩减其在太平洋的军事预算,它的盟友将开始迎合一个崛起的中国。北京的影响力将扩大,并且亚太地区——全球经济的新兴中心地——将成为中国的后院。 


“全球化使世界倾向西方模式”

并不完全如此。冷战结束后的数年间,中国迅速崛起,而美国对此听之任之,原因之一来自一种根深蒂固的信念:全球化在不断传播西方价值观;一些人甚至认为全球化和美国化几乎是同义词。

美国《新闻周刊》分析员扎卡瑞亚(Pundit Fareed Zakaria)很有先见之明,他曾写道:“别国的崛起”(指非亲美政权)是“后美国世界”的主要特征之一,但即使是扎卡瑞亚也认为这种趋势原则上对美国有利:“适当接近的话,这种权力转移...对美国有好处,世界向美国模式发展,所有国家都会更加开放、更加民主,市场会呈现友好的一面”。

乔治.布什和比尔.克林顿也都持有类似观点,他们认为全球化和自由贸易就是运输工具,作用是输出美国的价值观。1999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2年前,布什争辩说:“经济自由造就追求自由的习性,追求自由的习性造就对民主的渴望...与中国进行自由贸易,时间站在我们这一边”。

但这个理论中有二个重要的误区, 其一,经济增长会必然地、迅速地带动民主进程,其二,这种新建民主会必然地对美国更为友好和更有帮助。这二个假设都不能成立。

进入90年代后,几乎所有西方分析家都不相信20年后的中国依然是威权国家,同时经济仍能保持惊人的增长速度。普通西方媒体都自我安慰式的认定中国要么出现变化,要么遭遇经济失败。一个受到严格控制的威权国家在手机和互联网时代就一定不能成功吗?如克林顿在1998年访华时所说:“当前是全球信息时代,当经济的成功建立在观念上时,个人自由成为任何现代国家实现辉煌的基础”。

事实上,在那之后的十年,中国设法保持了审查制度和威权体制与持续的经济成功相结合,2010年中国政府和Google之间的冲突很有指导意义,Google是数字时代的一面旗帜,它威胁要撤出以抗议中国制度,结果也只能为一些象征性的优惠做出明显让步。现在,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当中国成为世界最大经济体时 - 假设那是在2027年 - 也仍然是共产党主持的威权国家。

即使中国确实民主化了,也绝不能保证美国生活得更轻松,更不用说能延长美国在全球的霸权。民主意味着易于在重大国际问题上达成一致,这种观念已经变得越来越不确定了;印度在气候变化和多哈回合贸易谈判上与美国有分歧,巴西在如何处理委内瑞拉和伊朗的问题上与美国有分歧,一个更为民主的土耳其今天也成为一个更加伊斯兰化的土耳其 - 土耳其现在不管在以色列还是伊朗问题上都拒绝站在美国一边,同样,一个更加民主的中国也可能成为更为棘手的中国 -- 如果这个中央帝国里倡导民族主义的书籍和互联网地址盛行,成为指导思想的话。


“全球化不是零和博弈”

先不要这么肯定。各任美国总统,从开始的布什到现在的奥巴马都明确表示欢迎中国的崛起,奥巴马首次访华前说:“权力不需要成为零和博弈,国家应该不惧怕别人的成功.我们欢迎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出演更重要的角色”

但不管他们在正式演说中如何表态,美国的领导者们很明显开始有疑虑了,这是正确的。现代经济学的核心原则是贸易要双方互惠互利,双赢当然优于零和,前提是不能操纵游戏规则。2010世界经济论坛上,当时奥巴马的首席经济顾问拉里.萨默斯( Larry Summers)尖锐指出:当交易一方采取重商主义或保护主义政策时,完全不必要采用常规的贸易互惠条款。美国政府很明显认为中国的汇率低估是一种形式的保护主义 - 它导致全球经济失衡,导致美国丧失就业机会。一些主要经济学家,如纽约《时代周刊》专栏作家保罗·克鲁格曼(Paul Krugman )以及华盛顿的彼得森研究所的经济学家柏格斯登(C. Fred Bergsten)持有相似观点,他们认为调整关税及其它措施都是合理合法的回击。

尽管有关全球化的某些花言巧语的确安慰过上一代的美国政治家们,从更为宽泛的地缘政治图画来看,未来世界看起来更像一个零和博弈。美国一直以来的行为都试图说明互惠是全球化带来的,但全球化废除了国际政治中最古老的一个概念:即,处在上升期的玩家终究会与现存的权力产生不可调和的冲突。

事实上,正在崛起的中国和日渐衰退的美国之间的对抗很明显已经全面铺开,涉及的问题从亚洲领土争端到人权。幸而,美国和中国不大可能真正走向战争;不过,这是因为双方都有核武器而不是因为全球化神奇地解决了他们之间的分歧。

在11月的G-20峰会上,美国推动解决“全球经济失衡”问题的努力基本被中国挫败,因中国顽固拒绝改变现行汇率政策。2009年的哥本哈根会议也因中美陷入僵局而于混乱中结束。不断增长的中国经济和军事实力是美国在太平洋地区霸权的长久威胁。中国半推半就地同意了联合国新出台的制裁伊朗的一揽子计划,绑定中国的付出算下来不是一笔好买卖,因为这不会让伊朗中止其核计划。双方都参加了与北朝鲜的会谈,但潜在的冲突阻止中美双方达成真正有效的合作。中国并不喜欢金正日政权,但它对边境上出现一个统一的韩国疑虑重重,特别是这个新的韩国仍然允许美国驻军的话。中国同样在积极拼抢资源,尤其是全球范围内价格上涨的石油资源。

美国领导人在公开场合拒绝零和逻辑是正确的,否则会引起中国无谓的反感。但有一个事实无可避免且无法掩盖:当政治经济权利由西方转移到东方的时候,新的国家对抗也随之浮出水面。

美国的经济终于开始复苏,它的军事力量遍布全球,并拥有别国无法企及的技术优势,所以美国余威仍在;但美国再也不是全球主宰了,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008年金融危机的17年间,美国充分享受了霸权的乐趣,那样的日子一去不复返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