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突破大乔去衣图:中国工艺“航母”苏州起航[图]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0 07:45:20

  

  本报记者 沈红娣

  白墙灰瓦、小桥人家,这里有云集全国工艺美术的“大师坊”、有珍藏工艺美术品的“中国工美集团珍宝馆”、还有集中展示交易工艺美术品的“中国工艺第一街”……26日,中国工艺文化城将在苏州光福镇全新亮相。作为苏州市五个“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支持项目”中的第一个项目,也是惟一一个由民营资本投资的项目,中国工艺文化城目前已有30位全国工艺美术大师、500余家企业入驻。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项目文化类首席专家皇甫晓涛认为,中国工艺文化城的运作,是真正由社会力量介入对接文化市场,为中国传统工艺品产业转型找到了全新的集群化发展的新模式。

  30余位大师进驻工艺之都现雏形

  “不仅是荒地中建起了城,而且招来了商,未来这里将打造工艺美术产业最大的集散地,有最完善的工艺美术产业链,是中国工艺美术行业最大的孵化地,也是中国传统手工艺与世界对话的窗口。”呈辉工艺文化城董事长陈辉信心满怀地勾勒着中国工艺文化城的未来。

  陈辉的信心是有根据的,苏州自古是中国传统工艺的高地,精致细腻的“苏作”工艺与“京作”和“广作”相媲美,尽管历经风雨兴衰,现在苏州以工作室和个体作坊为主的工艺美术企业仍达6000余家,从业人员超过15万人,年经济总量超过50亿元。仅中国工艺文化城所在的苏州吴中区光福镇就有从事刺绣、玉雕、核雕、木雕、佛雕、红木等手工艺人17000多人,有着深厚的文化积淀和强大的产业支撑。

  一针一线绣出栩栩如生的《韩熙载夜宴图》,连人物的胡须、衣服上的图案、印章的深浅都和原画如出一辙,刺绣大师薛金娣说,这幅全长4米多的绣品,凝结了她4年的心血和20多年的工艺水平,价格也自然很高,有人出价百万元,她都舍不得卖。她希望借助中国工艺文化城这样的大平台,让她的绣品更有价值。

  记者获悉,目前中国工艺文化城已有来自江苏、浙江、福建、广东、新疆、北京及台湾等地的500余户工艺品自营商家入驻,包括行业龙头央企中工美集团、artkey艺术集团等知名品牌商家。知名工艺美术大师如马进贵、金文、常世琪、袁广如、郭海军、樊军民等30余名国家级、省级工艺大师领衔入驻。

  靠服务“增值”打造传统工艺产业新平台

  “中国工艺文化城不做房东,而要通过增值服务,打造一个传统工艺美术产业集聚—升级—改造—传播的新平台。”陈辉坦言这样的文化项目有别于一般的房地产项目,建设培育周期长、回笼资金慢,有一定的市场风险,“但认准这是件有意义的事,就要坚持做下去。”

  项目总体规划用地约1500亩,总建筑面积100万平方米,由呈辉工艺文化城(中国)有限公司投资约30亿元人民币打造,分3期开发建设。经过两年的建设期,目前主体设施8.5万平方米已完成。其中,中工美珍宝馆、呈辉艺术馆装饰布展完毕; 在建的7万平方米工程已封顶,会展中心、艺术酒店、时尚品牌、餐饮娱乐一条街主体建筑亦已封顶,预计明年九月开始运营。

  呈辉集团副总经理邓文科告诉记者,1500亩规模的工艺文化产业基地,这在国内绝无仅有。而正是规模效应能够引来全国各地的工艺大家的集聚。除了规模之外,完整的产业链更是他们的制胜“法宝”———从研发创意、生产制作到市场集聚,这里既有静态的大师工作室、研发创意工作室、文化街区、休闲配套区等,亦有会展、艺术授权、融资担保、文化产权交易、艺术托管等增值服务。

  工艺文化博览园将冲刺“5A”景区

  “工艺文化城位于苏州太湖旅游度假区中心,区域内旅游资源极其丰富,不仅有太湖旅游度假区、太湖湿地公园,还有科技城和规划中的华侨城,未来将与工艺文化城联合形成一个整体的旅游圈,打造成江南会客厅的功能。”邓文科明确地提出了中国工艺文化在旅游这条产业链上的定位。

  记者获悉,项目按照4A级旅游景区进行规划,文化城在内部设置了社区商业、公共设施、休闲广场、美食街、酒店公寓等功能区。目前项目已被列入正在申报的环太湖5A级旅游景区组成部分及省市重点推进的旅游项目,同时被苏州市旅游局授予“苏州市旅游商品研发基地”称号,中国工艺文化城已被列入苏州市“十二五”文化产业重点支持项目。
记者手记:

  再塑文化领域的“苏作”高地

  近年来随着文化产业的大发展,各地兴办了许多文化产业园区,但也产生了很多问题,如文化地产或文化圈地的“地产概念炒作”,文化、文化人才的“内容空心化”,文化产业或产业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知识化的内容生产或创意经济基础薄弱,智力生产力与文化生产力创新基础薄弱等等。

  中国是文化资源大国,却是文化资本的“弱国”。北京交通大学教授、国家重大项目文化类首席专家皇甫晓涛一语道破天机。“我们不缺资源与技术,缺少的恰恰是市场与创意的平台。”事实上,随着中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出现近2万亿元人民币规模的文化消费需求,精神文化需求空前旺盛,但是休闲产品单调、没有地方特色、工艺粗糙、文化品位缺乏等问题,向工艺美术产业发展提出新的要求和挑战。重视对工艺美术产业国内市场的开发,尤其是中高档生活用品与旅游文化商品的研发是市场的迫切需求。

  独家独户的手工作坊,要对接现代文化市场;村野乡下的民间工艺,要融入当今文化创意;精雕细作的民俗作品,要成为有艺术价值的收藏品……无论是产业链的打造还是特有的增值服务,中国工艺文化城式的探索都撩开了打破文化创意产业市场困局的全新面纱,对中国文化产业园区的发展有诸多启示。苏作是中国顶尖工艺的代表,工艺界的“宝马”。中国工艺文化城能否再塑文化领域的“苏作”高地?

  11月26日,中国工艺文化城即将开街试运营,这也意味着一直处于概念中的文化产业里程碑项目开始接受市场的真实检验。打造“中国工艺之都、华艺呈辉”,这短短10个字的目标却任重而道远:如何将人吸引到项目上来?如何盘活9大功能分区?如何让项目在同类项目中脱颖而出?还有太多的课题等着这群探索者们去破题。

  然而对于冲破重重束缚破土而出的这样一棵“幼苗”来说,在众人观望的同时,可能还需要更多一些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