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杀同人吧段子:太清中黄真经、思脾中神名黄裳子之效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07:35
太清中黄真经 [引用 2006-02-12 23:37:23]    字号: 大 中 小

太清中黄真经
 
总一十八章,列成一卷,皆以篇目相衔,文句相继。义精于成道,言尽于养生。行显意直,事具文切。食气之理备载,归天之道以成。

至于霞衣羽服,玉馆天厨,盖为志士显言,聊泄天戒,非人妄告,殃尔明徵。密此圣门,必登云路。慎无传于浅学,誓莫示于斯文。慢而折神,轻言损寿。若非志士,无得显言。


内养形神章第一(此章五句,三十五言)

内养形神除嗜欲,
专修静定身如玉。
但服元和除五谷,
必获寥天得真箓,
百日专精食气足。


食气玄微章第二(此章二十六句,一百八十二言)

食气玄微总五事,大关之要莫能知。
元气初服力尚微,要子将心运守之。
谷气未除子何别,气则难停而易泄。
或即体弱而心虚,或即藏虚而力劣。
一者上虫居脑宫,万端齐起摇子心,常思饮膳味无穷,想起心生若病容。
二者中虫住明堂,遣子魂梦神飞扬,或香或美无定方,或进或退难守常,精神恍惚似猖狂,令子坐败食谷粮,子若知之道自昌。
三者下尸居腹胃,令子淡泊常无味。静则心孤多感思,挠则心烦怒多起。使人邪乱失情理。
子能守之三虫弃,得见五牙九真气。


五牙咸恶章第三(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五牙咸恶辛酸味,为有三虫镇随子,尸鬼坐待汝身死,何得安然不惊畏。
劝子将心舍烦事,超然自得烟霞志。


烟霞净志章第四(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烟霞净志通神奥,令子坐知生死道。
蒸筋暴骨达诸关,握固潜通开百窍。

注解:
若得水谷气除,自然诸脉通晓,五脏灵光生。
若能制绝诸味,百日后无不成矣。
自得众灵潜伏。生死之路,备睹机椷,天外阴司之道,常知矣。


百窍关连章第五(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百窍关连总有神,
由子驱除归我身。
恬然得达自明真,
自明真道永长存。

注解:
百关九节,皆神宅也。
脏腑无邪气所生,即万神归集。邪气即谷气是也。


长存之道章第六(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长存之道因专志,
返荷三魂知不死。
何物为冤七七里,
坚然慎守咸酸味。

注解:
若不专不志,则难通于圣理也。
气通之后,当即自荷形神,明不死之路也。
服气滓尽后,绝水谷,最切者在四十九日。
渐渐百脉洞达,返照如烛,俗心顿舍,五脏恬和。
若不能坚持,前功并弃。少食诸味,难遣谷气。


咸美辛酸章第七(此章十句,七十言)

咸美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
子能慎守十旬终,诸脉洞然若明镜。
六腑明神不隐藏,与子言语说心境。
滞子神功去路难,大都谷实偏为病。

注解:
五味入牙,散沾于百脉之内,使谷气坚实,藏腹停留。
致使神气不凝于丹田之中,灵光不照于脏腑之内。
辟谷功满百日,神气自当凝实,灵光焕耀如烛,无不洞达。
五脏神明自见也。


谷实精华章第八(此章六句,四十二言)

谷实精华与灵隔,缠罗六腑昏诸脉。
元神不返欲何依,子心未达焉能测。
可惜玄宫十二楼,那知返作三虫宅。

注解:
谷气精华化为涎膜,缠罗五脏六腑、关节筋脉,故不可知。
但无谷气,则诸脉洞达,反照如烛。
谷气未除于脏腑之间,神气不守于丹田之内,故道者昧然无知神功在近也。
若不修炼形神,身上宫室皆为三虫之窟宅。


三虫宅居章第九(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三虫宅居三部里,
子能运用何忧死。
漂然郁郁常居此,
自辩元和九仙气。

注解:
元气常引内气周流身中,即却复丹田之内也。
自辩元和九仙气。
谷气尽,即自辨识元气也。


九仙真气章第十(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仙真气常自灵,
三虫已死复安宁。
由子运动呼吸生。
居在丹田内荧荧,
筋骨康强体和平。
心识怡然自暢情,
思逸神高心彩明。
却闻五味觉膻腥,
肌肤坚白筋骸清。
地府除籍天录名,
坐察阴司役神明,
内合胎仙道自成。


胎息真仙章第十一(此章四句,二十八言)

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

注解:
服气二百日,五脏虚疏,方可入胎息。
气绝曰死,气闭曰仙;魄留守身,魂游上天。


五脏真气章第十二(此章十四句,九十八言)

五脏真气芝苗英,肝主东方其色青,子但闭固千息经,青气週流色自成。
心主南方其色赤,伏之千息赤色出。
肺主西方其色白,服之千息白色极。
脾主中央其色黄,服之千息黄色昌。
肾主北方其色黑,服之千息黑色得。
驱役万灵自有则,乘服彩霞归太极。
 

太极真宫章第十三(此章七句,六十三言)

太极真宫住碧空,绛阙崇台一万重,玉楼相行列危峰。
瑶殿荧光彩翠浓,红云紫气常雍容,玉壁金梁内玲珑。
凤舞鸾歌游咏中,玉馔金浆意任从,九气真仙位列崇。


九气真仙章第十四(此章十句,七十言)

九气真仙衣锦衣,绡縠云裳蝉带垂。
天冠摇响韵参差,九文花履锦星奇。
却佩霓裳朝太仪,十方彩女执旌麾。
百灵引驾玉童随,前有龙幡后虎旗。
羽服飘幹八气吹,更上寥天入太微。


太微玄宫章第十五(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太微直上寥天界,动静风调鸣竽籁。
殿阁穹崇何杳隗,寿永衣轻人体大,九天各各皆相倍。
是为因心得自在,静理修真为圣人,九行门空列章戴。


九行空门章第十六(此章十二句,八十四言)

九行空门至真路,大道不与人争怒,动息能持勿暂停,阴神返照神常助。
除苟无心是谓真,自随胎息入天门。
玄元正理内藏身,无曲潜形体合真。
三部清虚元气固,六腑翻成百万神。
☆☆☆☆☆☆☆☆☆☆☆☆☆☆☆☆


六腑万神章第十七(此章十句,七十言)

六腑万神恒有常,元和净治谷实尽。
大肠之府主肺堂,中有元神内隐藏。
肾府当明内宫女,外应耳宅为门户。
膀胱两府合津门,气海循环为要路。
子当得见内神章,终身不泄神常助。

注解:
五脏六腑,百关九节,有神百万,若日常清净修之,即当自见。
脏腑既净,万神自藏。若除水谷气尽,元气自足,其神当见。


勿泄天神章第十八(此章八句,五十六言)

勿泄天神子存志,凡是天章勿轻示,三十三篇世绝知,况复《中黄》秘中秘。
先礼三真玉仙使,然后精心睹文字。
☆☆☆☆☆☆☆☆☆☆☆☆☆☆☆☆

注解:
道有《胎光经》三十三篇,禁绝不许妄传泄。
况兹中黄灵句,秘之特重,慎之慎之!


太清中黄真经口诀神效 [原创 2006.02.12 17:10:30]   

 

这两天,又看了些听脉跳、听皮肤的胎息练习法,觉得也有些道理。今天中午试练习了几个小时,却连平时凝神脐下的效果都达不到,鼻息的感觉也没有一点改变。只能说,这些理论听起来头头是道的东西,用起来就相差得太远了。

放弃了这种练习方法,重又默念“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念至5遍以后,突然感觉肾间动气,马上有一股暖流冲向脊背,腹部自然向上隆起。接着心窝处感觉一片虚空,稍后心脏动气,再后肺部动气,然后意识移至左肋脾脏部位默念经文,又是感觉气团陡生,一阵间便觉体内真气充盈四处游走,胸腹部气鼓鼓的自然向上隆起,此种感觉真是妙不可言。

经过3次以上的印证,已经可以证明,《思脾中神名黄裳子之效验》一文中的神效是为默念太清中黄真经口诀之功。

为何默念口诀而生神效?我想这跟符咒的道理是一样的。文字跟特定的信息是联系在一起的,比如一说父母马上就会想起他们的形象来,一想会阴意识马上就会转移到此处,立刻产生收缩开合之感。关键在于,自己脑中已经知道某一名称、文字是什么意思,以后便会将名称、文字跟特定的信息关联起来。

所以,当自己默念太清中黄真经口诀的时候,自己虽然没有重复思考它的意思,但脑部已经自动将口诀与特定意念关联起来了。“皆自五脏生云翼”,在脑部思维的自动关联下,产生了与“由五脏之中生出五色气团”的意念相同的效果。

这时候,我有点明白为什么佛教中有“念经成佛”的说法了。只要默念口诀的效果是真实不虚的,符咒的效果是真实存在的,那么通过念经而得道也就可以理解了。

由此看来,太清中黄真经的神奇之处在于口诀暗含奥妙,并非在于对口诀的复杂理解。也许很多地方,都是可以通过默念经文口诀来达到修真效果的。

启示:常颂经文,熟记于心。

2006年正月十五

正月十七注:

至今日,能令五脏动气诸法中,唯太清中黄口诀屡试屡验,其余皆无稳定之效。今总结诀窍有三:神光内照,精神内守;恭敬意诚,心诚则灵;少食。
思脾中神名黄裳子之效验 [原创 2006-02-10 22:36:08]   

 

思脾中神名黄裳子之效验

或思脾中神名,名黄裳子,但合口食内气,此皆有真效。

这是抱朴子内篇辟谷问答中的一句话。我也说不清为什么,当时只觉得这是真的,脾中真有这么一位神。躺下休息后,开始默念“黄裳子”之名。因并不熟悉脾位于何处,只知道在胸腔内,便内视整个胸腔,心中不停的呼唤“黄裳子”。渐见胸中出现一个穿黄色道袍的模糊的影子,黄袍到处涌现一股黄云。我想既然黄裳子是自己身中之神,那么他应该可以帮助自己的,能够听懂我的心愿的,于是心中默念,希望他能赐我力量,指点我修真。

之后想着他飘出体外,盘坐在我心窝上,黄色道袍罩住了我的整个胸部。突然想起,星光体中说到灵魂总有一条黄色带子与肉体相连,难道这黄色带子就是黄裳子生出的黄云?又想起太清中黄真经中“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奇怪的是这样一想,体内就感觉有一股强烈的气团在胸腹间游走,体内突然感到一阵虚空之感,身体像一个通透的圆球气团,连呼吸也似乎感觉不到了。气团涌动到了头部,此时感觉全身气脉是如此的通畅,自然地想起了藏密七轮提到的中脉,百会与会阴就像是天与地,会阴之气团是如此轻易的就飘上百会。意念在百会,仍在默念“黄裳子”,感觉黄裳子就像一个气团站在头顶上吸取灵气,全身一片虚空之境,妙不可言。

这么长时间来,还是第一次有这样的体验。那种感觉非常美妙,而又用文字无法言传。很神奇的感觉,只要用心呼唤着黄裳子的名字,就有一种自然而然的力量产生,不由得人不感到神奇之极。

难道爸曾经讲过的黄云传说是真的?那么,神就在自己的身中,太清中黄真经就果然是真实不虚的仙经了。

“咸美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子能慎守十旬终,诸脉洞然若明镜。六腑明神不隐藏,与子言语说心境。”我现在还没到这个地步,身中之神无法与自己言语,但是我自己可以主动与身中之神说心事啊。既然为神,而且是自己身中之神,虽不可见其形,然若真有神在必定可知我心意。

至此一事,方觉神明就在己身中。

(正月十二夜草录)

正月十三补述:

昨夜2点左右再次入睡前,仍然是心中默念“黄裳子”,即在心窝处感觉真气弥漫,腹部气流自然向外鼓荡,如入虚空之境。如果说这全是心中唯有“黄裳子”一念,杂念不生而达凝神之效,那么我过往几年之中,凝神练习已如此之久,为何从未有此神效?即使我静心意守心窝处,也无法产生这样的效果。如此看来,道藏抱朴子内篇所言非虚也。

下午从舅父家归来,即回卧室休息。意在人中,仍默念“黄裳子”,少时经脉跳动,嘴角肌肉剧烈收缩,经久不息持续时长超过半小时。后心念移至它处,仍不时跳动收缩。

后效法昨夜,内视胸腔默念“黄裳子”,却无动气之象,更无身体融化为气团之虚空之感。摩腹收工后,默念太清中黄真经“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才默念不足3 次,顿觉脊间气流冲击腹部自然向上隆起,命门自然上挺内凹,随之气团自生而神清气爽,并且伴随着轻度的发热之感。

我都不知道怎么回事了,究竟是默念“黄裳子”之效还是默念太清中黄真经口诀之效?也许须有待时日方能明白。另,往常螺旋运气中的肌肉蠕动之感已经消失多时,而我也已不再在意此种感官体验。相比之昨夜的虚空妙境,腹腔震动、肌肉蠕动之象实在太微不足道了。


大成捷要、太清中黄真经相关文字摘录如下:


三部入景危险详说

太乙元君曰:神俱六通以后,而身中三部八景,即二十四真,诸神皆现象而为我护法神王。所谓二十四真,乃六根入识,三魂七魄也。皆有名字。

上部八景:脑神觉元子,字道都。发神玄文华,字道衡。聪神通仲众,字道连。目神虚鉴生,字道微,舌神始梁峙,字道岐。齿神灵谟盖,字道周。口神盖历辅,字道柱。鼻神冲龙玉,字道平。

中部八景:喉神百流放,字道通。肺神素灵生,字道庚。心神焕阳昌,字道明。肝神开君童年,字道青。胆神龙德拘,字道放。左肾神,春元真,字道卿。右肾神,象地元。字道生。脾神宝元全,字道骞。

下部八景:胃神同朱育,字道辰。肾中神,兆腾康,字道还。大小肠神,蓬送留,字道厨。胴中神,受享勃,字道灵。胸脯神,广英宅,字道仲。两肋神,辟假马,字道成。左阴右阳神,扶留起,字道圭。右阴左阳神,包表明,字道釜。

又云:身中有九宫真人,不可不知也。心为比绎宫真人;肾为丹元宫真人;肝为兰台宫真人;肺为尚书宫真人;脾为黄庭宫真人;胆为天灵宫真人;大肠为长灵宫真人;小肠为玄灵宫真人;膀肮为玉房宫真人。至道不烦诀存。真泥丸百节皆有神,不能一一概而论。修真之士,须要小心谨慎。到此时,见诸神现象,必须见如不见,闻如不闻,死心入定,方保无失矣。


五气朝元天机

纯一道人云:盖养胎入定,心不牵世味,凝神深皈寂灭,乃能性命合一。自然重生五脏,再立形骸。无质生质,结成圣胎。一心主静,万缘俱息,外想不入,内想不出,终日混沌,如在母腹,方为活死人也。

心中阴气将尽,世有可乐之事,则心不动,心经真气吐露,化为红色云霞,朝与昆仑之前。
肝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怒之事,则肝不动,肝经真气吐露,化为青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左。
脾经阴气将尽,世有可欲之事,则脾不动,脾经真气吐露,化为黄色云霞,朝于昆仑之顶。
肺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悲之事,则肺不动,肺经真气吐露,化为白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右。
肾中阴气将尽,世有可惧之事,则肾不动,肾经真气吐露,化为黑色云霞,朝于昆仑之后。
名曰五气。

古人云:神居窍而千智生,丹入鼎而万种化。吾心之灵感天地之灵,则内真外应,外真内应,浑然混合。这段工夫,全以至静为主,不动为宗。老子云: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则太虚空中,自然现出一轮太阳,与我丹光上下相映,合而为一也。


咸美辛酸章第七

咸美辛酸五脏病,津味入牙昏心境。
致令六腑神气衰,百骸九窍不灵圣。
子能慎守十旬终,诸脉洞然若明镜。
六腑明神不隐藏,与子言语说心境。


胎息真仙章第十一

胎息真仙食气得,却闭真气成胎息。
羽服彩霞何所得,皆自五脏生云翼。


夫体服气,欲速达五脏,除汤药外,诸物禁断。四十九日,谷气自绝。若少食诸味,即难遣谷气。若要用气,使内藏分明,当服此元气。经五十日,百物不食,闭目内想脾藏中气从心起,散至四肢,仰卧祝曰:中央戊己,内藏元气,黄色力坚,运之可治。丹阳莫辞,硃阴共议。得达四支,黄云大起。每至五更鸡初鸣时常候,莫令参差。如此二十七日,内见脾藏中气郁郁如黄云,透过四支。后当使此气灭烛吹火。百步外便使之,如大风起,可以兴黄云闭彼形,人无见者。若不依五更初,及不能坚守,或则少一日,即无效矣。此中黄闭气法。


《太明五纬经》云:脾主于土,生之于火,克之于水。来自中方,其色黄。闭气千息,不敢伏藏。存想黄气,但一日一想,不限时节,亦无咒。其脾藏存之四十九日,自见此气,已后能用,可将身入墙壁,人尽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