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武宠物符石攻击最高:文艺提升国民素质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19:09:33

文艺提升国民素质

秦凤珍 孙恒存

《 人民日报 》( 2011年11月25日   24 版)

  文化育人。文化是提升国民素质的重要途径,而国民素质又是一国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体现,是一国综合国力的基本指标。因此,对长期以来文化建设的相对滞后和国民素质的相对偏低这一基本国情,我们不能忽视,不能任其发展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进步和现代化进程的主要瓶颈。

  文学艺术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相较于数学、物理甚至哲学、历史,文艺教育在培育国民精神文化、提升国民素质方面有着独特而深刻的作用。这尤其要归功于它的广泛性,它不仅包括狭隘意义上的学校文艺教育,公共图书馆、电视台、影剧院、文艺剧团、展览厅、音乐厅、博物馆、纪念馆、美术馆、文化馆、农村书屋等文化场所和文化形式所提供的文艺教育也是其重要组成;归功于它的深入性,它是文化中最深刻和最敏感地触及国民精神状态和文化价值取向的领域,好的文艺可以直抵人心,将其感染力和影响力最大化;归功于它的坚固性,文艺的接受是一种价值观念和文化心理得到形塑的文化活动,在文艺教育实践中,哪一类文艺占据主导地位,将直接影响到哪一种文化价值观得以塑造,哪一种文化取向得以养成,因而它是整个人文环境氛围和走向的根本性基石。正因为文艺教育的这些特性和功能,发挥文艺教育,推动国民素质进步,将是我们实现文化立人强国的必要前提。

  首先,发挥文艺教育启迪国民心智的作用。文学艺术是社会最敏感的一根神经,体现着时代的脉动和社会的气象,是时代精神转向和社会思想革命的寒暑表。在20世纪初社会飘摇动荡之际,以梁启超为代表的一批有识之士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适时提出了文学艺术新民立人的启蒙思想,以求唤醒沉睡的东方睡狮。梁启超在《新民说》中指出“欲其国之安福尊荣,则新民之道不可不讲”,而在《论小说与群治之关系》中更振聋发聩地强调“欲新一国之民,不可不先新一国之小说”。正是这种文艺教育的启蒙运动的开展,拉开了20世纪中国革命和改革的伟大序幕,使得政治、经济、社会领域的新思潮新运动蓬勃开展。在这个意义上,艺术启蒙的不仅是国民的心智,也是社会的心智,艺术唤醒的不仅是国民的灵魂,也是时代的灵魂。

  其次,发挥文艺教育陶冶国民情操的作用。一则,文艺教育能够有力提高国民的审美能力、鉴赏水平。再则,较高的艺术修养和文学素养又反过来推动文艺教育的不断发展。文艺教育可以怡情养性、陶冶情操,能使欣赏者在优美中舒畅身心,在崇高中追求超越,在悲剧中净化对人生命运的怜悯恐惧,在喜剧中笑对人生百态,在荒诞中求索缺席的永恒真理。更重要的是,文艺教育不仅可以形塑个体的道德情操,还可以塑造一个时代的道德追求和精神风貌,是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的不二法门。

  再次,发挥文艺教育塑造国民人格的作用。文艺教育在复归人性、塑造国民人格、实现自我价值等方面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文艺教育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人的自由解放、建构完美人性的必经途径。屈原“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李白“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李清照“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谭嗣同“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所散发出的人格魅力和伟大理想无不让国民动容,在文艺教育的耳濡目染中,健全的国民人格慢慢形成,拥有这种健全人格的国民才能果敢地承担社会道义和社会责任。

  市场化经济大潮下,消费主义文化迅速崛起,享乐主义观念一时盛行,给整个社会生活带来了价值观的畸变,尤其表现在强烈的实用功利色彩、拜金主义风尚和感官化欲望化潮流上面。这一切也不可避免地深入和渗透到文艺领域,使得庸俗、低俗、媚俗的“三俗”之作兴起,给整个文艺生态和精神文化生态带来恶劣影响。这就要求我们的文艺工作者自觉坚持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抵制“三俗”和娱乐至上的倾向,更好地发挥文艺的内在凝聚力和外在传播效应,提升大众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