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汉后期国力与兵力: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汕头济生堂中医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11 03:39:51
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   Post By:2009-5-14 11:59:18

.a {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position:absolute; left:33px; top:32px; width:140px; height:130px; z-index:1; visibility: hidden;} Health Supplements acupuncture school acupuncture weight loss Kung fu training Download Wordpress themes free movies to downloa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vision correction tips virtual hosting reviews cheap web hosting chinese lantern sale chinese fans hair loss regrowth .a {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position:absolute; left:33px; top:32px; width:140px; height:130px; z-index:1; visibility: hidden;} Health Supplements acupuncture school acupuncture weight loss Kung fu training Download Wordpress themes free movies to downloa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vision correction tips virtual hosting reviews cheap web hosting chinese lantern sale chinese fans hair loss regrowth 一、人类六大发展阶段和相应的道德修养方法
今天,我们接着讲第三讲。
主要就是介绍一下“道学修身与五德养性”,也就是紧密地将道家的学问、儒家的学问,以及我们传统的根文化与我们的生命健康联系起来,来探讨一下这里面的关系和来龙去脉。
在研究这个主题的前提下,我们要知道,首先要了解我们自己。老子有句名言:“知人者智也,自知者明也。”就是说,既要知道别人,也要知道自己。后世的兵家学说,也曾经深化过“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实际上,我们对于我们自我生命真相的研究,既要知道社会发展的各个不同时期,同时也要知道自己生命的各个发展时期。根据道家的学说以及古代医家的学说,人生可以分为这么六大发展阶段。
  
在这六个阶段里面,古代全部是利用道德修养来制约我们每一个人生命的六个阶段。也就是说,只有在尊道贵德的前提下,高度重视道光和德的能量的前提下,你才能获得生命的真正健康。
这六大阶段,我们上次已经提过了,它包括了道治社会、德治社会、仁治社会、义治社会、礼治社会到愚治社会这六个逐步下滑的阶段。对于我们人生来说,也同样具备这样一个六阶段的分期。也就是说,在我们每个人生命的早期,有一个先天无为期,接下来是一个转换期,然后进入一个后天有为期,这是我们生命的三大特征。
先天无为期,表现在我们每一个人七岁开始换乳牙,乳牙脱落换成恒牙,以这个为标志就进入了转换期。转换期持续到女子14岁、男性15岁左右的时候,女子天癸来了,也就是女性的月经来了,男性也开始遗精了,这个转换期就开始结束了,真正地开始进入完全的后天的有为期。
这三个生命分期,我们每个人结合自己生命发展的过程,实际上都应该有所感知。我们就得之于自己内部的身,在内部去回忆回忆自己,是不是有这么一个过程,这是毫无疑问的,有这个过程。但是,我们古代的圣贤们早就发现了这么三大分期,所以在古代相应的教育领域就提出了,有胎婴时期,有幼儿时期,有少年时期、青年时期、成年时期和老年时期这六大时期。而且,在教育方面就提出了“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青年养志”、“成人养德”、“老年养福”这么六大主要阶段主要的方法。
所谓“胎婴养虚”,就是养道,养那个“○”,主动地去给提供看不见的能量——道光德能,提供天德地气的能量,使他们的精神系统获得一个良好的发育。
“养性”方面,我们的生命是由一性一命复合而成的。对于性体系统和命体系统,它们的营养来源不同。在七岁之前,是“养性”的最佳阶段,因为它是处在先天无为期,所以可以说这一阶段是最主要的。
而少年时期的转换阶段,就特别需要“养正”。这个“正”,是由五个“一”组成。五个“一”,也就是“德一”,要用德的标准来内壮自己的五行——内五行。内五行,就是指的是心、肝、脾、肺、肾,也是指的火、木、土、金、水。把这个“养”完整而整体地把握住,才能够很好地顺利度过自己的少年期,顺利过度到青年期。
到了青年时代的时候,就要特别注意“养志”。 “志”,包括了“志向”、“志气”、“志愿”,以及对人生的态度和人生观的确立。在这个阶段,“志”就显得非常重要。虽然,这个“青年养志”教育在我们现代社会当中已经表现出很多的盲目,在国内青少年犯罪率为什么居高不下?连续地年年攀升,各种犯罪因素都在产生,这是因为这个志的“养”,我们丢失了,我们在学校里边丢失了,在家庭里边丢失了,不仅前面三个阶段没有“养”好,而且到了这个年龄的时候,也没有正确的制约和方向的教育。特别是年轻人的阴义,肺里面阴义的能量容易迸发出来,容易表现出来,就是社会上表现出来的“哥们义气”。“哥们义气”,如果说没有道德的制约,它肯定就邪,容易走歪,所以很容易导致青年、少年犯罪。这个犯罪率升高,常常跟“养正”这个教育没有把握好有关。他们不知道什么是“正”,不知道如何去养这个“正”,如何培养孩子们的正气。
到成人的阶段,就要高度注意“养德”。如果说,成人阶段不注意养德,自己内部这个肾气的消耗就会加快速度。你看现在提倡的纵欲,对性欲的放纵,对食欲的放纵,对心念私欲的放纵,对内五阴这个情志活动的放纵,张扬人性,实际上都是损德败生的祸根。他们不知道在传统文化里面是通过深刻的内观、慧观、内视,来观察人体内的精、气、神是如何消耗的。
老子曾经有一句话:“不自伐,故有功。”实际上,人类是在自己整自己,自己把自己搞垮的。这个身体怎么衰败得呢?怎么衰落下得呢?疾病是怎么产生得呢?就是因为不能保持15岁之前的那种身心内部精、气、神的完美状态,而是在“自伐”,自己砍伐自己,自己跟自己斗争,在体内就用五种情志来进行自毁,消耗自己很多的能量。所以,成人在这个期间要想保持仓库里边能量的充足,想延缓仓库里边能量的消耗,放慢消耗的速度,还想能够开源节流,那么这个“养德”就非常重要。
“老年养褔”,那就是生命中的最后一次努力了。因为仓库里边能量消耗得差不多了,你就要以善为福,教育儿孙,影响家庭,影响社会,调节你的心态,调节你的精神状态,从多方面去养这个福德,才能够使自己的人生和家庭变得有益,从而对自己的身体也会起到一定的补偿作用。这是古代一些圣贤们对我们人生六大阶段的一个基本概况的描述,并且也指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就是从教育领域来解决这个问题。
人生的不同阶段,可以说“修身”都是一致的。无论哪一个学派,特别是原汁原味的中国古文化,那都离不开“修身”这两个字。在汉唐之前,基本上就是是出了一个词——“修身”。在汉朝和唐朝这个期间,所诞生的基本上是“修真”。无论是“修身”,还是“修真”,这两种方法实际上都是讲的我们身体的自我实验、自我提升、自我丰富和自我校正。在“修身”阶段最简易的方法,就是我们上次给大家介绍过的老子所说的很简单的一个方法,那就是“双可教育”,人人可行。在教育领域,那就更可行。

.a {font-size: 12px;font-weight: bold;position:absolute; left:33px; top:32px; width:140px; height:130px; z-index:1; visibility: hidden;} Health Supplements acupuncture school acupuncture weight loss Kung fu training Download Wordpress themes free movies to download chinese medical journals vision correction tips virtual hosting reviews cheap web hosting chinese lantern sale chinese fans hair loss regrowth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2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1:59:39

所谓“双可教育”,第一个“可”,那就是指开口诵读古代的经典,“道可道也,非恒道也。”诵读那些谈论大道、阐释大道、揭示大道的经典文章,就是经典诵读。另一个“可”,“名可名也,非恒名也。”就是说,你要主动呼唤,并把握住自己体内的性体系统,一性一命,对性体系统里边的“非恒名”,他们都有名字,你把握了他们的名字,经常去跟他们交流,主动跟他们建立精神网络上的反馈联系,就可以使他们主动获得能量,完成自我调节,从而达到一个自我教育的目的。
我归纳了一下古代的一些教育方法,无论是“修身”的方法,还是后来诞生的“修真”的方法,基本上对我们人生都是提倡了一个“胎婴养虚”的方法,这个主要是指的0到3岁之间。古代,这几个阶段的养生方法、教育方法都是合在一起的,因为中国的古代文化非常简单,它主张把握纲领,把握系统,把握“一”,把握“○”,而不是像西方那样,多个学科、多个门类,都分得很细。古代人都了解和知道:一切都是这个“○”里边生发的,虚无生万有,用这个“一”,就足够了。
古人研究得非常详细,他们是根据这样一个基本的原则,来探讨生命的奥秘、生命的真相和社会发展的一些必然规律。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问题的时候,在研究道家文化的时候,应当注意“胎婴养虚”,包括胎教开始。有的人说胎儿教育不能搞,但是我在国内曾作了大量的试验。因为我自身是搞医的,在全国各地搞了很多试点。实际上,胎儿从六个月的时候就能够听懂声音。她们的胎动,甚至子可以随着优美的音乐或者说是烦躁的音乐而表现出不同的情绪和行为。母亲怀着他/她的时候,她的胎动实际就已经是一种感知,并不是说不产生作用,并不是说胎儿在母体内出现了情况。
实际上,我们除了用西医仪器对胎儿进行探索以外,用我们自己的第三只眼睛去“看”胎儿的时候,同样也可以去看到他们的精神状态的表现和对能量汲取及排泄的表现。原来在国内也好,在外边也好,这个我都用过。别人都是需要B超来判断这个婴儿的性别,男或女,在国内那一段时间我就曾干了坏事,人家过来问我:“我怀的是儿子,还是姑娘?”我这个人不会撒谎,人家一问,我就随口告诉她是个女的。结果,这些人问的目的并不是为了更好地进行胎教来养育好这个孩子,而是跑去引产了。这一引产,搞到我这儿可就是大麻烦,因为她扼杀的是生命。生命其实都是可以看到的,只是看的方式不同而已。所以到后来,国内有很多做B超的都不敢再“看”是男是女。为什么呢?因为他们问的目的就是为了去扼杀这个女婴的生命。而我们是为研究这个胎儿的整个发育过程。
显态的,刚才周先生都谈到了。中国文化的研究和西方物理研究的方位,是两个不同的座标。这个XYZ,这一个座标系统是西方的研究。而东方的研究,还有一个看不到的XYZ座标和看得到的XYZ座标,它们是连在一个平线上进行整体研究的,这就是老子所说的“知其白,守其黑。”
  
西方近百几十年来,完全是在“知白”的基础上进行详细的研究,并且仅仅是从这个“白境”的XYZ这座标上进行研究,已经走到了尽头,已经不能回答生命的真相,已经不能多够完整地解答宇宙的真相了。回过头来,就需要从中国的“知其白,守其黑”肉眼不可见的空间里面的XYZ这个座标上面,来专门研究“白”所不能达到的境界和范围。只有将这两者完美地结合起来,才是人类真正的大智慧;如果说仅局限在某一个方面,那是根本没办法达到的。我们古代文化,正是教育从孩子开始就要培养这种智慧和能力,所以就提出了这么几个阶段。
听诵,背诵,诵行,光背诵还不够,还要去行善。老子《德道经》五千言当中,你们去看一看,其中有一个“善”。在讨论这个“善”的时候,我们在里面一观,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眼前突然放光,这一放光,自己的细胞结构就显现出来了,好像高倍电子显微镜放大了一样。一看,哇,线粒体和螺旋体全部都出现了。其中,像拉镜头一样,拉了一个“善”的粒子出来,结构就像车轮一样。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3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0:21

善粒子慧观结构图
自己体会的这个现象说明什么呢?就说明在2500年以前,甚至5000年以前,我们祖先他们用自己甚深的内观,就发现每一个人都有善性因子,就在每个人的细胞质里面。只要修好这个“善”,那么身体整个内环境的良好状态就会保持。
而现在,西方的一些科学研究恰恰就反过来验证了细胞的酸碱性。比如说细胞皮内是碱性的,细胞皮外是酸性的。而人常常是偏酸性,而碱性不足,这样人类的血管也就容易紧张,大脑也容易紧张,酸性也不容易排除了,酸性堆积,问题很多。但是,我们如果把细胞内壁的碱性调控器——这个“善”的因子能够提升,经常去诵读一下经典,就会发现,烦躁的情绪就没有了。
  
比如说,今年这个夏天,你们都要注意,可能每个人的火气都会很大,容易生疱子,长疥子,脑血管疾病会急剧上升。你们要是不信,你们可以观察,脑中风的人将会特别多。为什么呢?因为火大。大的环境里边,有一个火的气场,这种能量场在作用于人,影响于人。这样,失火的可能性也就会多。比如,无意当中某一幢大楼失火了,本为不容易失火的地方结果它烧起来了。这个里面,都有一种看不见的能量场性作用于外环境,我们人体内同样是这样的。所以,我们同样要在遵循古代圣贤告诫我们如何养生的问题上,就必须要把握住自己主动去调节自己内部的“善”,真正去做到善行、善心、善念。这样一来,就把握住了自己一个健康的主导场。
二、大学之道与修身之学
关于如何“修身”的问题,可以说大家研究道家“修身”内容的都不多,但是研究儒学“修身”内容的却很多,那么现在我们就来看一看“大学之道”与“修身之学”。
这个“大学之道”和“修身之学”之间的关系,实际上由于《大学》这篇文章在历史上已经找不到原著作者了,《大学》是西汉儒学修编古籍而将其编入《小戴?礼记》中了,原作者已不可考。
但是,《大学》是不是儒家的著作呢?我们分析一下就知道了。《大学》原作者虽然已不可考,但是从七三年湖南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帛书中却可发现,《黄帝四经》中可以看见大量跟《大学》内容比较吻合的文义和字义,都包涵在里边。这也说明,《大学》理论来源还是来自古代黄学系统。而且,在老子《德道经》中在论述这个“大”字的时候,也非常明确、明晰地点明了这个“大”字就是“道”。
《大学》在汉代,在为了适应皇帝所喜欢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这样一个定位格局的情况下,进行了修订,就把它划归到儒学的领域去了。这并没有什么差错,而且对《大学》还是一个很好的保留。幸亏当时没有把它清除掉,而是作为儒学的一个重要支柱把它确定下来了。而且,这篇《大学》在宋代的时候,经过双程鼎力的尊崇,就把它拱显出来了,并且进入了社会教育领域的主流地位。南宋的朱熹还对《大学》进行了编辑,以至《大学》就与《中庸》、《论语》、《孟子》并称“四书”。
那么,《大学》到底对后世起了什么作用呢?我觉得既有好的推动作用,也有不足的作用。这一点,我在国内讲课时就曾提到了。
我们先在《大学》的定名上看一看,定名在中国是挺有意见的。刚才,周先生也提到了这个问题,中国的文字是变化万千,变迁太大了。在原来,在2500年前,这个“大”字基本上儒学和道学通用,都认为它是“道”的化身,是“道”的一个名,是“道”的一个字。结果,到后来就开始分家了,编辑中把道家的这个“大”字上面加上一点变成“太”字。用所有的“太”字来表示道学的内容,而把“大”字的内容基本上都划归到儒学当中去了。它是有一个分离的过程。
因为老子在《德道经》69章“昆成”篇当中,就说:“吾未知其名,字之曰道,吾强为之名曰大。”表述得非常清晰。就是说,那个虚无的“○”,那个处在虚当中,处在最高境界当中的那个无形却又有质的物质,在最高层次它就是“字之曰道,强名曰大”。“大”字是对“道”的强名,因此“大学”其实就是“道学”。要掌握这个“大”进行学习,进行实践,就称之为“大学”。而且,程子也讲过:“大学,孔氏之遗书,而初学入德之门也。”这个理解就离原著并不太远。也就是说,《大学》是一本教人怎样修习道德的入门之著作,是引领人们修养德性复归于道的理论和方法。
  
从这个古版原文,我们可以看出,“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这一段,大家可能都读过吧?我在读过并且结合道学研究以后,发现在宋代和明代开始就扭曲了《大学》的原旨。
现在,我们先把它浏览一遍,有一个印象后再来分析它。不能领会我们祖先在2500年前撰写这部著作的原意,给我们所带来的损失和后果,可以说是非常巨大的,使得整个国家的教育都偏离了正确的方向。
特别是在明代,在明成祖时期,修篡《四书五经大全》,并将其确立为官方意识形态,确立为古代官方教育领域内容的时候,顾亭林在《日知录?卷十八》“书传会选”中有一句话,说:“自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这就直接点出了一个病根,我们国家在历史上、在民族教育的问题上,犯了一个大毛病,这个大毛病就是 “八股行而古学弃,大全出而经说亡。” 这也就使整个社会的科学创造完全走入了低谷僵化时期。因为无论是《道德经》,还是《德道经》和“四书五经”的本意,在他们那种僵化的阐释下,其精神完全被曲解了,完全背离了“不离道德”的这样一个宗旨。很多东西也被阉割了,离开了道德的宗旨,逐步地演化成为为私、为欲、为我所用,为封建统治王朝所用。
就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首先第一个前提,就是要“明明德”。如果说不“明”,不能达到“明明德”,那就没办法展开后面的内容。“改良儒学”,我们称之为“改良儒学”,因为孔子无疑是儒学的正宗,但是他的学说并没有真正完整地继承下来,这是中国古代文化的一个创伤。孔子当年五次问道于老子后,不离于道和德,提出“志于道,依于德,据于仁,游于艺”的教育和学习实践方法,是比较完整的教育系统。
但是,我们从宋明时代的理学去探讨,“志于道”基本是消失了,甚至这个“道”字也想改掉;“依于德”,也是这样,也改掉了;而仅仅是单纯地在“仁”、“艺”等这些方面去做一些小文章,离开了孔子作为中国一代教育宗师而制定的基本纲领。
儒学文化之所以在中华文化发展史中能一支独秀,是因为与其他各家相比,它最多地汲取和承传了道德文化“尊道贵德”的精髓,将德一朴散后产生的仁、义、礼、智、信五种德性能量,进行了品格化和伦理化的发展。
儒学文化要想恢复到一个非常健全的时期,那就需要追寻到孔子原汁原味、原生态的儒学领域当中去研究,甚至追寻到道学当中去探索,要把道学和儒学完整结合起来,我们才能窥见中国道德根文化的全貌。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4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0:38

、《大学》的纲领与修身原则
“三纲要”,是大家都知道的,就是提出的“明明德”、“親民”、“止于至善”。
后世理学对“八条目”的确定,我是不同意的,因为他们断章取义,而且违背了古文行文的原则。比如,大家现在随口就可念:“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都成了空口号。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不是《大学》的原旨,是错误的。孤立地提这个“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是做不到的,而且《大学》的原文当中,根本就没有“平天下”,而是“天下平”。宋明理学篡改《大学》原义,颠倒次序,并将“天下平”,更改为“平天下”,这与原文中“明明德”无为而治的本义和主旨相背离。
所以,这里面对于原义的篡解和次序的颠倒,我们心里要明白,这样才能真正地把握儒学的“修身”和道学的“修身”原来是一脉相承,并不是矛盾的。
这里,先简要地讲一下“明明德”的问题。这个“明明德”用了两个“明”字,我们国内有个教授在香港还是台湾讲学时就闹了个笑话,他说这可能是古人写字写错了,该把这两个“明”字给删掉一个,他是这么样来考证这个“明明德”的,认为是多写了一个,是笔误。
实际上,这也说明这位教授先生看得古文还是太少。“明明”这两个字,实际上它既是一个词组,也应当独立而解。古文的特点都是这样,它跟文言文还不同。真正的古文,是要一个字一个字地抠着解,你才能把握它的原意。如果说你只是连续起来讲,用一个“明”字来解的话,就解不通。
实际上,古人就像给我们生命定名一样,“性命”,“性命”,为什么要把你的生命定为“性”和“命”呢?因为这是两个系统。对于这两个系统,你在研究《大学》的时候,同样也要把握住。第一个“明”,那就是指的你的“性”明,你的性体系统要“明”。性体系统,是指的什么东西呢?那就是你的魂、魄、神、性这四大系统。魂、魄、神、性四大系统,构成我们每个人的性体系统。第二个“明”,是指后天的智识也要“明”这个德。后天系统,又是指的什么呢?那也就是你的后天意识、后天的肉体骨骼以及后天的血液、体液这三大系统。
实际上,都是个“三”,看不到的黑境当中有“三”,显态的意识、后天的意识、你的体液、身体内百分之七十的水,不管这个水是血液,还是淋巴液,还是细胞递质,但它们都是水,只是里边成份不同而已。再一个,就是我们的肌肉和骨骼,有机和无机是完美结合在我们体内的一个整体。所以,我们只要整体地把握住是一性一命构成生命的时候,那么你对这个“明明德”,就很容易解读了。不要去把它复杂化。
而且这个“明明德”,在《黄帝四经》当中也讲得很清楚:“正以明德,参之于天地,而兼复载而无私也,故王天下。”“其明者以为法,而微道是行。明明至微,时反以为幾。”也提到了要两个“明”结合一起,才能过到一个“至微”的状态。古代的先哲们在为我们生命进行定名的时候,在为我们体内的所有组织器官进行定名的时候,也是顺应了这种古代慧观认识论的前提,也就是“知白守黑”。他们把握住了这个“黑”,用“黑”当中的观察,用慧知、慧见来驾驭着后天意识、智识所观察到的物质。也就是说,看得见的和看不见的,他们都是整体把握住的。
  
比如,图中所有的字当中,大脑的“脑”,有个“月”字;“肺”,有个“月”字旁;“脾”,有个“月”字旁;“肝”,有个“月”字旁;膀胱、胃、胆、胰,都有一个“月”字旁,唯独这个“心”没有用 “月”字旁。因为,我们每个人的心都能够释放出一个光明的能量场。我们心场释放出光明的能量场,就是我们体内的太阳。
“日”“月”为“明”,学习太阳无私自燃,为万物照明;学习月亮无欲返照,为万物照明镜。一个人如果不能够“明明德”于心,那么这一生就会走上歧路,白活一生。就会变成一个非常自私自利的人,从而失去了来到人世间真正的价值。不仅对自己没有任何作为和作用,对社会、对他人也没有什么大贡献,因为他心里边没有光明。像很多的大德,社会上可以遇到很多的善人,他们虽然都跟其他人一样在拼搏,但是他们有一颗善良的心,他们的心就在释放着光明,既照亮了自己,同时也影响着周围的人。
西方的一些学者研究说,每一个人最高可以影响到240人。西方有个学者,他是根据自己每次去参加人家的结婚喜宴、参加人家的丧礼,通过统计学统计,发现最高的场基本都是200人左右。所以他估计了一下,一个人最高的能量场——心里面所释放的能量场,能够影响240人左右。
我们从他的研究里可以看到,每个人的心,如果说他心的光明,他无私,他爱别人的心,这个能量场释放开来,辐射开来,范围大,那么他的朋友肯定很多。同样的原理,对我们的内脏,同样也能产生照明的作用。除了心以外,其它的五臟六腑三焦,你都可以把它们照亮。如果能够真正照亮了自己的五臟六腑,那么健康也就能够保持了。
这个“德”,我们前边已经提到了,就是十种善行、四项准则,都要求能一心做到。这个“德”字,繁体的“德”,在国内说是繁体,在台湾说是正体。实际上这个“德”字,我们把握住了以后,基本上特别适用于现代,这就是到什么山唱什么歌。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5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0:54

在古代,“德”字,就是画一个眼睛,一条外丹脉,通到天上,与天相通,按天道规律办事,那时是很简单。
  
但现在代人心已经乱了,要从一心去做到十种善行,恪守四项准则,并且为他人多做贡献。为别人去奉献,不要单纯仅仅是为自己而活着,这样也就能得到多助。
“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予人己愈多。”这里面的辩证关系,如果能确立起来,整个社会就和谐了,身体内部就和谐了,你的家庭也会和谐。你看现在很多家庭在闹矛盾。矛盾在哪里呢?那不都在失德了吗?没有善行,没有原则,没有为他人着想,当丈夫的不替妻子着想,当妻子的不替丈夫着想。国内的这些情况我遇到特别多,在网上苦恼的人都写信给我,求教怎么解决,我觉得我也懒得解决。为什么呢?人们的心里面太缺这些东西了。只知道伸手要,到了棺材里面还要把手伸出来,争取把最后一枚钢币攥在手心里才算安稳。而没有想到自己要施舍出去,没有这个爱,没有这个仁,没有这个善,那么矛盾就难以解决。这个“善”和“德”,是我们必须要去遵守和做到的,我们才能够去获得真正的健康。当然,这个问题,后面我们再继续来详细谈。
“親民”这个问题,这个“親”字,《说文解字》中说:“親,至也。从见,亲声。”“親”有爱、近、准确、真切等义。“親”在此处,所指的是仁爱、慈爱、博爱。“親”生于仁德,只有具备仁德的人,才能生出親爱之心。修持仁德,是親爱、親近众生的基础。“民”,《说文解字》中说:“民,众萌也”。从古文之象,民也就是众生,不分贵贱善恶的民众。
《黄帝四经》当中,也谈到了“吾畏天、爱地、亲民,立有命,执虚信。吾爱民而民不亡,吾爱地而地不兄(这个兄huang不要做兄长解啊)吾受民而民不死。吾位不失。吾句能亲亲而兴贤,吾不遗亦至矣。”这是《黄帝四经》里边所存在的关于这个“亲民”的概念,阐述得非常详细。《大学》里边,只纲领性地提出一定要“亲民”。
所谓“亲民”到底是什么呢?那用现在的语言来说,是设身处地的责任心,是换位思考,是老子所说的“以百姓之心为心”,这不就是我们做人的一个标准么。特别是执政者,倘若老是想着自己如何如何爬得高,踩着别人的肩头往上爬,那就不是“亲民”,你就没有任何的政绩,你的政绩搞出来都是豆腐渣工程,都是牺牲了百姓的利益而建造的垫脚石。古代所说的“亲民”,就是一个换位思考,设身处地,解决民众的疾苦,帮助别人解脱于困境当中。
所以说,《大学》里边的教导当中,把它作为一个原则提出来,我觉得无论对于道学人士还是儒学人士,还是我们现代教育,从小培养,建立这种“亲民”思想,以民为本的概念确立起来以后,很多问题是可以解决的。
“止於至善”,也是这样。《说文解字》曰:“止,下基也。象草木出有址,故以止为足。”止,有根基、达到之义,大学之道的基础和根基,就是修养“至善”。
这个“止”,也就是德一。符合这个德,就可以说修到位了,把握住了。这个“至善”,就是上善,也就是完美的善、无私的善。大公无私,仁爱众生,唯德是行的十种品行,那就是至善。
总体分析起来,“至善”,也就是老子《德道经》所阐释的“上善”,其根本是指心修十善之心,就是要具有十善心。
  
忠孝心,要忠于国家民族,孝敬父母长辈。
“好善心”,那就是见人之危,能够扶持、帮助;见物之危,能够救活解脱。要具有“慈悲心”的善性,要视天下人乃至昆虫、走兽、草木与己同体,爱护惜之,不残不杀。还有“平等心”、“博爱心”、“教化心”、“忠恕心”、“和蔼心”、“忍耐心”、“勇猛心”,这十个方面的内容,可以说就是十善心、十善行的具体内容。
这十个内容,我们要把它们把握住,作为自己的行为准则,主动去修持它,哪一方面不够,就修哪一个环节。而且,在平时的时候也要注意这个“德”。
老子在他的五千言里,实际上提出了一个原则,那就是“唯德辩证法”,心一定要处在这个道的“○”里面,而用这个“一”、这个“德”来分析和鉴别人和事物。所以,我在国内出版了一本书,里面谈了老子的“大唯物主义”和“唯德辩证法”,实际上跟马克思的思想完全是可以融合的,水乳交融地包容了这种思想,只不过老子思想范围更广、更博大精深而已。
老子是运用“唯德辩证法”的高手,他在五千言当中,用这个“德”来驾驭世间万事万物,包括我们每个人自己生命内环境当中的众多生理变化、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他都是用这个“德”来进行一种非常驾轻就熟、以简驭繁的阐释。
  
“德”中,还包含了四项准则。我们古代文化强调,要想保持我们身体的健康,就得遵守“非德勿言”,不符合道德的不要去说;“非德勿听”,不符合道德的不要去听;“非德勿视”,不符合道德的东西不要去看;“非德勿行”,不符合道德的不要去做,不要去办。
相反,现在整个社会,包括整个世界都滑到道德底线这个区域中来了。可以说,非德的行为、现象比比皆是。如果说没有一个原则去制约,没有这样四个行为准则去制约,人很难走上正路。学好千日不足,学坏一日有余。这种现象,在青少年当中特别典型。像国内有些青年人,一些大学生跟我说,平时自己对一些坏东西并没有什么敏感性,结果网上的黄色网页一打开,就把自己身体弄垮了,连学业都不能维持下去。你说,现在这些非道性的东西、非德性的东西是多么凶啊。
但是,如果说我们在早期教育当中,让这些孩子们都能够知道和掌握这些原则,知道这些东西会对我身体造成伤害,对我的学业会造成摧毁,他就无形当中设立了一道安全线,并不见得一定要在网络上去建立一个防火网,每个人自己建立自己的道德防火网、防火墙,那不就解决这个问题了。实际上,这个“修德”关键是落实到每个人自己内心当中去,要落实到教育每个人的心灵当中去,那么才能真正起到这个作用。
在这样的基础之上,在谈了四原则的基础之上,我们再看看,这个“十六次第”。
四、道学修身“十六次第”
《大学》后面这一段,实际上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这个次第关系,整个“修身”次第都在这里。而且,最后交待了一个原则,那就是“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天子和老百姓,无论地位多高的人,统统都离不开这个“一”,都是要以“修身”为本。“其本乱,而末治者否矣。”其“本”如果乱了的话,“而末治者,否pǐ矣。”这个“否pǐ”不读“否fǒu”,这是易经里面的否卦不通、否塞不通,是指这个意思,那就是根本没办法行得通。“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就指出了最后都要落实到这个“修身”上面。
但是,后世的改良儒学认为是“八目”,实际上是“十六次第”。为什么这样说呢?我在研究过程中,发现了这个问题,就列了一个图。
  
实际上,如果从这个图上来看黄老孔学这个修身教育次第论的纲要——三纲十六目,就可以比较清晰地观察到古代教育的高明之处。实际上,左面这一半主要是对成人的教育而已,对社会教育而已。
立志发愿,实现“明明德”于天下,而志于以德治国,而志于以德齐家者,唯以修身为基础,修之身,其德乃真,方可达成。
每个人要想确立“明明德”于天下这样的誓愿,想确立这样的志气,那就要从下面这个地方开始,从“格物”开始,而不是立马“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格物”,指“体之于物而知身”。婴幼儿慧性未闭,容易隐现同步地观察到德能化生长养万物和万物生长成灭的根本变化规律,了解自身生命的隐现双重结构的实相。
这里,他们把这个“德”字改成了“平”字,使“德天下”变成了“平天下”。实际不应该是这样去做,而是首先应该沉下来,静下心来,进行修持是自己的身。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6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1:08

要想“知天下”也好,要想“平天下”也好,结果却连这个“德”的原则也都没把握住,那怎么去“平天下”呢?对不对?一味奢谈要挤进国家领导人这个圈子里面去论治国,但实际却是连家里甚至都呆不下去,连单位里也混不好,却那么大口气说自己,那还不如自己把握住“修身”这个关键。
首先要去“正心”,把心调正。心正了以后,建立自己忠诚的信念、信仰、道德的信念、道德的信仰,建立对民族的忠诚、对国家的忠诚。这个时候,再去研究事物、认识事物。这里所讲的“心”,不是解剖学上的心脏,而是心脏的场性。《黄帝内经?灵枢》曰:“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其脏坚固,邪弗能容也。”“神气舍心,魂魄毕具,乃成为人。”心中含有“意识”、“思识”、“无为识”三种识性。其中的“意识”,就是后天逐步形成的阴我心识,在“格物”、“致知”、“诚意”的基础上,才比较容易将私心和欲望调整到符合德性规范允许的阈值之内,确立正识正见。
“致知”,这每一个字的用意它都是不同的。《说文解字》曰:“致,送诣也。”“致知”,是指全面而系统地用“格物”所获的理论和方法,确立正确的道德人生观,使后天意识的形成,规范在以道德为准则的正知。如《易经?象下传》所言:“君子以致命遂志。”致知而致命,以道德修身,达到和实现德治心、身、性、命的高尚志愿。因为时间关系,不可能讲解得很详细,大家以后可以通过文字再看一看。
然后,在这个“格物”过程当中,建立起一个“物格”的状态、转换。要转换到什么程度呢?要关起门来修身,要从体内的实践和身外的社会实践、家庭实践、工作实践中高度重视这个“格物”。通过这个“格物”,能够达到“物格”。什么叫“物格”呢?就是一切有相的和无相的、有质无形和有质有形的物质,都要把握住它的客观规律,那才叫“格物”。
这个“格”字,古代本义指的是一棵树生得比较长的那个枝条。就像我们现代人看事物一样也是这样,走到公园里去看一棵树,肯定首先观察到的是它的枝条,而不会马上盯到树根里面去看,并且也不会直接去看树干。就是说,摆在最前面的、最浅显的就是枝条,是我们最容易发现的。从表往里面去进行研究,这实际上是高度符合西方后来提出的逻辑推理。对不对?演绎归纳,可惜我们自己没弄好,我们后来自己僵化了,不提“格物”,就直接提“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那就是在建造一个空中楼阁。可以说,从明代以后教育就走在一个错误路线上,自己把自己的教育理念,把根性文化教育理念都丢弃了,非常可惜。
实际上,如果说我们把 “格”字这个关键点把握住,从“格物”到“物格”,用于教育工作,指导每个人都切切实实贯彻执行,那么我们国家,无论是社会风气,还是社会精神风貌,还是经济建设风貌,我相信世界上没有一个民族敢和中国相媲美。就会像十六世纪以前一样,远远地把西方文化甩在后面,只有他们学习的份儿。可惜,我们从八百年前开始就已经开始丢失了这个“格物”,走错了路。在教育方面,走错了方向。
就像我们现在所了解的西方教育,再来比较一下中国的教育。中国的孩子现在可怜呀,都成了书呆子,他们一天到晚就知道数理化,自己动手的能力完全没有,那怎么去“格物”呀?把他们丢在一个岛上,在进行少年生存演练的时候,日本的孩子都能自理,都能生存。可是我们的孩子呢,都哭着叫妈妈,找自己的父母,不知道生活该怎么自理。这说明,我们教育出现了很大问题,不是在培养每一个孩子“格物致知”的这样一种能力,更谈不上“知至”。
实际上,在古代教育方面,这个“格”,它有法式、标准、规格、品格、格调,《礼记?缁衣》曰:“言有物而行有格也”。而且,“格”还含有“纠正”、“匡正”的含义。如,“格非”,指清除错误、邪僻的谬论和思想;“格心”,指匡正思想,归正之心;“格正”,指匡正时弊,纠正时弊。这些内容都是“格”的范畴。
在古代“修之身”这个层次当中,也存在“格于物而知身”,我观察这个物体就会联想到自己身体里面,体会到这个人与物之间的同频感应是什么。现在,我们很多人的感应能力都很差;但是,我们所接触的西方人当中,他们的这个情形却是相反的,他们的“格物”感应能力比我们中国人还要敏感。第一次见面,他跟你握手的瞬间,就能知道你可交不可交,比我们东方人表现得更为敏感得多。这种情况,你说奇怪吧?其实也不奇怪。我没到美国亲自去体验这种情况,不知道美国这方面的情况怎么样。但是,我感到整个西方属金,金五行属肺,肺又主皮毛。所以,生活在西方的人敏感都是天然的,天生水平就那么高,这是大地赐予的生物功能。
我们中国在中土,它在场性上面,处在一个“中”的方位上,并不是说它位置绝对是中央,不是那个意思,那是封建社会错误理解这个问题,所以盲目贡高我慢,结果被西方列强打得屁滚尿流。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7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1:23

实际上,在我们这个“修之身”的层次上,不仅要知道这个“气”、这个“能量”,而且还要知道自己的“神”,要知道自己的“虚”,要知道自己的“道”。这样一个修身次第,是走在一个高层次的内容和过程。
《大学》,不仅仅是把这个内容包涵在其中,而且把其它的内容都包括在里面。
在“修身”这个次第顺序上,作为成年人为什么一定要从《大学》里面所提及的这样一个层面上进行修炼?为什么要从头开始,那是因为我们已经离道失德了,整个社会离道失德了,家庭教育离道失德了,社会教育也同样离道失德了,把握不住这个“明明德”,来管理天下、治理天下,从而实现无为而治。所以要想达到最好的治理,只有在把握住“修身”的前提下,去“正心”、“诚意”、“致知”,然后在这个“格物”上下功夫,使你的品格具有五德的品格,这就是“格物”。五德的品格,是指仁、义、礼、智、信。
对事物的认识,无论是归纳还是演绎,无论是推理还是实验证伪等方面,你都能够分析出,都能够认识事物和自然之间的关系,和我们生命之间的关系,这个时候就感悟了这个“物”的规律。“物格”,就是要掌握任何物质的客观规律——符合德的客观规律,它不离开德。
可以说,整个这个调节过程,就是以德修身,以德正心,以德诚意,以德致知,以德格物,然后就达到了物知其德者,知至其德一,使自己后天的认知能够认知到事物的根上面去。任何事物的“根”是什么呢?任何事物的“根”归到基础上就是“一”,最后是个“○”。那个“虚”里面的东西,我们没办法去知道,但是归到德性上面来,归到德的品格上面来,都是我们所能做到的。所以,这个“知至”,就是指的这个“一”,一定要归到它的根上面来,归到这个出发点上面来。就像一条河流,总要归到它的源头当中去。
“诚”,《说文解字》曰:“诚,信也。”“诚”,是信德深厚的表现,也就是用诚信道德的心来规范意识行为。人体内八识中,意识系统指挥着眼、耳、鼻、舌、身五显根。这五显根的活动是否符合道德,取决于后天意识是否诚信道德。
这个“意诚”,应该是与众多的生命相同步。你的信念、你的意识,要具备这个诚信的品格。在这个范畴之上,在符合德性、符合善性这个基础之上,来认识周围的一切,这个心就自然“正”了,心里面的光明就自然产生了。
如果真正把这几个环节把握住了,那么你的身也就修好了,也就处在无为而为地“修身”了,你的家也就不治而治了,你的国也就不治而治了,一家子人也就齐心合德了,那么天下也就自然平静、太平了,长治久安也就自然产生。而且,这一教育过程,实际上是一个无为而治的过程。无为而为。
这次,我特别把这个“无”字重点解一下。这个“无”字,在古代是这样写的,从这个竹简小篆“  ”上可以看得很清楚,连接两横的这一撇是出头的,整个五千言当中,用的都是这个“无”字。所以我们在研究这个“十六次第”的时候,要注意到这里。
这个就是把握成年人16岁过后,禀性当中的坏东西,社会、家庭、单位当中染上的习性,全部都已经堆积起来,没有一个打扫过程,没有一个“为学者日益,闻道者日损”的自我调节过程,没有这么一个自我调节过程,那就无法解决根本性的问题。
胎婴养虚,幼儿养性,少年养正三个阶段教育的次第,要以德育为原则,保护孩子先天性慧,慧智双运,由“物格”而“知至”、“意诚”、“心正”。顺应人生不同的发展阶段,顺应先天向后天的转化,而不失先天性慧,慧与智同运,不离德道,虚实相通,“明明德”而自然“身修”。既顺应其中的规律转化,先天与后天同步而成,德居中位,则以德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则家齐,修之国则国治,修之天下则天下平。
对于我们的小孩,从胎婴养虚、幼儿教育,到十六岁的教育,如果说我们的教育理念真正能够从“物格”开始教育起,那就会非常省力,因为他的后天知识还没有形成,按照一个正确的教育方向使他们保持一种“见素抱朴,少思而寡欲”的状态,那么他们的“身修”可以说在无为的过程当中就能完成。这样,就可以为国家培养品德极高、智慧极强的现代型人才。他们的出现,对于“家齐、国治、天下平”将会产生不可估量的作用。
我研究黄帝学说、老子学说、孔子学说,就深深地感到:这整个修身过程,就是一个“德一”、“守一”过程,就是一个方法论的次第论。虽然后来在道学里面,逐步地淡化了,用其它的理论取代了,但是从《大学》的本意上,我们还是可以看到这个清晰的脉络。而且,这个次第的形成跟道学的原理也是完全相通的。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8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1:37

就是说,任何事物是在虚当中生成,虚生神,神生气,气生形,气再产生有质有相的物质。形生气塞,等任何有质有形——眼睛看得到的物质形成以后,这个气就局限、封闭、滞塞在这个形体里面,耗光就完了。尽管我们人体生命还有个优点,可以自己主动把自己的窗户,把门也打开,那这个气塞的问题就可以解决。因为古人是穷通这个“塞之端”,对于这个“塞”,对这个堵塞研究得非常细致,破了这个迷。对于前面提到的那个“否之理”,也解析得非常清楚,所以就掌握了生命再造之秘,形成了一套完整的“格物”方法。
修身“格物”,共有五个层次:格于物,而知“身”;格于身,而知“炁”;格于炁,而知“神”;格于神,而知“虚”;格于虚,而归“道”。
通过“格物”而达到“物格”,这是中国根文化的特点。非常厉害,研究自己的生命,都研究到细胞里,研究到DNA里。就像前边讲座中我所提到的,实际上老子在2500年前,他就看到了DNA的结构,命名DNA的双螺旋,一个叫“朴”,一个叫“素”,早就给它命名了。
  
不仅只是命名,而且现代科学还没有发现这个DNA中的中轴,这个DNA中间不是有个中轴么?你们学生物的看到的DNA模型,中间需要一根铁杆子撑着它,实际上的确是有一根无形的能量轴在里面。老子早就发现了它的存在。所以,古代提出了:忘形以养气,忘气以养神,忘神以养虚,然后才能达到一种“虚实相通,实为大同”的境界,虚和实真正相通了。
现代的科学走到了XYZ座标的极限,回过头来再研究看不到的这个XYZ座标,也走到了一个圆满状态。两者相通了,结合在一起了。那个时候,就是“虚实相通,是为大同”境界了。而且,这些过程它是“虚无所不至,神无所不通,气无所不同,形无所不类。”
虽然分了很多类,但是这个气是相同的,这个神也是可以互相交流的,这个虚是无处不在的。不要因为有了实体,就认为里面我们进不去,像人的三腔——胪脑腔、胸腔、腹腔,它们里面都有空腔,这里面的能量都可以振动起来。古人们运用这个空,就达到了一个“虚中生有”,积聚能量而再造自己的生命。这些都是生理的一些特点。
在16岁之前这个阶段,我们要掌握好胎婴、幼儿和少年时代三阶段的教育,运用上面所说的后八目,直接进行教育和培养最好。但是对我们成人来说,就要经过一个漫长的过程,就要把整个十六个次第全部把握住,才能过度到产生这样的效果。而且,要立足当下,从现在就要做起,只有把这十六个次第牢牢地把握住了,那么“修身”才能说进入了比较好的境界和状态中。
而且,这个“身修、家齐、国治、天下平”,实际上跟老子下面这段话是不谋而合。老子在他的《德道经》里,说得很清楚:“修之身,其德乃真;修之家,其德有余;修之乡,其德乃长;修之邦,其德乃丰;修之天下,其德乃博。”都没有离开这个“德”字,跟“身修、家齐、国治、平天下”,那就完全是一个思想脉络出来的,所以把它们集合在一起研究,那么我们对修身的次第和认识自己生命真相的过程,也就比较容易把握正确的方法。
十六岁以后的成年人,由于后天意识已经牢固地形成,早已经远离自己的先天内环境,性慧基因早已尘封于后天智识的覆盖之下,与七岁之前的先天状态非常遥远。由于已经错过了人生早期的珍贵教育期,现代成人修身的基础次第,那就必须遵循“正心”、“诚意”、“致知”、“格物”的先后教育与实践的次第,由后天重新寻找自己的先天和复返于先天的过程,补回这一系统教育工程,才能顺利地进入修身阶段之中。否则,轻率地在“心未正”、“意未诚”、“知未至”、“物未格”的背景下,直接侈谈修身,以及在“格物”中妄行修身,也就必然百无一成,或者陷入邪径,难以自拔。
现在成人的修真,由于后天智识已经牢固地形成了,那就得从后天智识的校正做起。现在,我们已经用惯了大脑,要有一个“去脑从心”的过程,别以经验思维判断为第一位,因为我们后天堆积的知识都是别人的经验。别人的经验,有的拿过来可以用,有的根本不能用。你大脑里装得越多,反而垃圾越多。正确的知识常常就在我们自己的心里,所以就需要去脑而从心。当从了心以后,心里面有个阴我,还有阳我。阴我的判断是错误的,是损害自己的。阳我判断是正确的,当然要服从自己的阳我,扶生阳我产生正念正识,进一步在心里面确立以后,才能有真正的明心而见性。明心见性,性就是比较高级的阶段了。
五、五德养性
“性”,在人的生命中内在表现形式是德行品格和能量,外在表现是气质和人文素养。
班固《白虎通?情性》曰:“五性者何?谓仁、义、礼、智、信也。”韩愈《原性》:“其所以为性者五:曰仁,曰礼,曰信,曰义,曰智。”清?恽敬曰:“人之心,五性主之,曰仁、曰义、曰礼、曰智、曰信。”
“仁、义、礼、智、信”,道学称之为“五德”,源出于《德道经?论德》;儒家称之为“五常”。“养性”,就是“养德”。
“五德养性”,是指根据“仁、义、礼、智、信”来养自己的性。肝里边成藏仁,心里边藏礼,肺里面藏义,肾里面藏智,脾里面藏信。如果五德品格缺失,五德能量缺乏,都能够使我们的身体里面产生很多的疾病。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9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1:52

仁德品格缺乏,仁德能量缺乏,这样的人性格上肯定自傲抗上,不服人管,常自己生气。这种人很多,女性一般就表现出爱生闷气,在心里仇恨别人,但外在表现不显露出来,可以憋到自己对着墙角流眼泪,但是却淤积在自己体内。表现在健康上,就会伤肝,造成气滞血瘀,头晕眼花,胸闷腹胀。肝五行属木,仁德为肝脏之本,肝主筋(血管、韧带)。仁德缺乏的人,晚年最容易四肢麻木,中风瘫痪。而且,仁德品格缺乏表现在命运际遇上,就会人际关系紧张,一生各种事业发展困难重重。
仁德丰厚的人,一般从眼睛就可以看出来。他表现出了一种慈爱、善良、宽容,宽容忍辱,博爱万物,举止非常端庄,随时都可以发自内心的微笑。在待人接物上,也表现出一种柔和畅达,能够宽容、包容,称之为“慈眉善目”。为什么会“慈眉善目”呢?因为肝开窍于目,所以从人的眼睛上就可以发现这一个人是否具备比较浑厚的肝木仁德和品格,有了品格才有能量。
国内十几年前的气功大潮中,人们拼命去炼气,结果有几个人能够真正把生命炼得很好?能达到很高的境界?——没有。人们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盲目地追求能量,不讲求修品格而追求能量,实际上最终还是竹篮打水一场空。为什么呢?因为载不住。有什么样的品格,就存在什么样的能量,所以古代的修身就特别讲究,要把身体这个容器,锻造得具备这个五德,那么能量就能同频共振,就很容易进到体内来。否则,用再强的意念去拉,也拉不回来。
  
这个义德,是养肺的。义德品格缺乏的时候,那妒忌心特别地强,这种人会妒忌心强。为什么会产生妒忌呢?我在国内最近出了一本书,书名叫《道医学》,里面比较详细地谈到了这些问题。在这里,就简单地提一下。以后,你们有机会在国内买一本,自已再研究研究。
义德缺乏的时候,做人性格就比较虚伪,而且善辩,好逞强辩论。而且,喜欢在是非中逞能,对人比较刻薄、猜忌。这种人,在健康方面,会因气恼别人而伤肺,经常出现口舌溃疡、气喘咳嗽、咽喉肿痛、,肺痨咯血等呼吸系统疾病。
肺五行属金,义德又称为金德。金德为肺脏健康之本,也是上焦调节的一个能量体。肺主皮毛(皮肤、毛发),金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很多顽固性皮肤疾病和毛发的疾患。
义德缺乏的人,在生命的道路上表现得特别吝啬小气。在人生际遇上,常常因贪占便宜而成为孤家寡人,朋友很少,形单影只。
相反,义德能量丰厚、义德品格强的人,他就非常快乐,以助人为乐、为本,常常侠肝义胆,助弱扶危,济安拔险,身周围常常能聚拢讲义气的朋友,因为他考虑自己少,帮助别人多,所以处善聚缘。这种人,一般处事果断,不拖泥带水,因为义德属金,快刀斩乱麻,有这样的性格特点。为人排忧解难,就像及时雨一样。
交到这样义德充沛、义德品格强的人作朋友,也是一种幸福。有这样的朋友在身边,那么对我们的事业、对我们的人生、对家庭,都是个好事。
  
礼德是养心的。礼德丰厚的人,做事行为光明磊落,因为他的心里能够放出光来。这样的人,他的家庭、亲戚,对他都比较尊重,同事、朋友对他也比较尊敬,因为他心地光明磊落,明白道理,不胡搅蛮缠,而且秉规持范,能够自觉地遵纪守法,知道什么该干、什么不该干。判断力比较强,知道什么正确、什么不正确。办起事来不急不躁,非常沉稳,因为他的心有亮度,产生的心念、意识,不会犯糊涂。所以,这样的人,在心功能方面有好处。
当然,礼德一旦缺乏了,就表现出性情急躁,虚荣爱美,无理争胜,容易记恨和憎恨别人,这些缺点,实际都是品格能量不足和缺乏造成的。
这些问题,实际上在《道医学》里面、在《黄帝内经》里面都提到过,只是没有把它归纳总结起来。当我们讲生命真相的时候,就得主动把它进行纲领性的掌握。
在健康状况上也是这样,由于恨人就伤损心气,导致五心烦热,健忘失眠,神志紊乱,甚至还容易患上一些精神颠狂类的疾病。因为五德的品格和能量不足的时候,外邪就容易侵入肌体。
无论是在国外还是在国内,有些精神病并不是真正的精神病,完全是别的信息侵入他的体内,道医学里面不是有个方法吗?人体左手有“寸”部脉,神性系统出现异常时,则会在此寸口部位的脉象上反应出来。有一种“压脉”象,是传统中医脉学经典中并未详细记载的脉象。这种压脉,却是诊断患者是否属于外邪侵入占位的重要临床指标,很容易就能判断出是不是招了外邪。礼德品格缺乏、礼德能量缺乏的人,就容易出现这种状态,容易被外邪侵袭。而且,这类人上焦的气血容易凝滞,生包长疖,邪火大。
在人生的际遇上,贪求虚荣,逐美粉饰,而难以脚踏实地顺利发展。贪求虚荣、虚荣爱美的现象,是中国人很普遍的现象。为什么中国的贪官这么多啊?不都是贪图虚荣吗?心里面的礼德品格不足了,就不能禀持规范,不能遵纪守法了。问题都出在每个人的心里,所以研究传统文化,都可以找到其病根。
  
智德养肾。智德生自两个肾脏里面。智德丰厚的人,是不会被声色所迷的,而且能够虚怀若谷,处下不争,谦虚柔和,欲淡不贪,处事通达顺变,能顺应,不拘泥,随圆就方。要他圆就圆,要他扁就扁,他不硬碰硬,会灵活地调节自己的生存环境和周围的环境。
如果智德品格缺乏、智德能量缺乏,性格上就会多愁善感,迟钝愚鲁,自寻烦恼,忧虑自生,损己心身。在健康方面,就会过早地产生耳聋耳鸣,腰腿疼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生殖障碍,泌尿系统病变等症状的疾病。
肾脏五行属水,智德为肾脏健康之本,肾主骨(骨骼、关节),智德缺乏的人容易患上骨质增生、骨质疏松等类疾病。
智德品格缺乏不足、智德能量不足的人,就特别贪恋吃喝,迷恋色欲,乱性败气。一命的道路,都将比较坎坷,难以顺利。这是因为智德品格和能量不健全的原因造成的,因为肾里面藏着真气,藏着先天肾水,是人体最大的发电厂、能量供应站。肾脏一旦出来问题,就会迅速影响到其他四个脏器,都出现问题。
如果先天肾气,一旦被滥用耗尽,身体的整体素质下降也是比较快的。这里面的辩证关系,要是展开来讲,内容是比较多的。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0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2:12

信德,是忠信诚实。实际,在“十六次第”里面,就谈到了这个忠信的问题。忠信诚实,稳重厚道,宽宏敦实,真诚待人,信念坚定。
像现在我们开会,大家都说中国人不守时,其实说到根子上就是个信德问题。德国人为什么守时?因为他们的信念、信德还没有完全丢失。像自然界,月亮几点升起来、什么时间隐去,太阳何时升起来、何时落下去,潮水什么时候涨起来、什么时间退下去,这里面都充满了自然的信德。人体内也天然地具备着这种信德,但被我们的妄志、妄意摧毁了。
所以,信德缺乏的人,就表现得猜忌多疑,疑神疑鬼,而且处事待人蛮横蠢笨,埋怨他人,无事生非。自己错了,不认账,一定要找到一个对象、找到一个理由为自己开脱、辩解。
这样的人,在健康方面,必定会脾胃损伤,因为胸闷气胀,所以嗳气吞酸多症状的胃肠溃疡疾病,比如像胃溃疡、胃炎。胃部病患者,多求问一下自己的信德、品格和质量是否下降了?信德缺乏的人,容易气短、气虚,肠道系统疾病不容易好,四肢感觉乏力。
脾五行属土,信德为脾胃健康之本。脾主肌(随意肌、平滑肌),信德缺乏的人容易气短虚弱,腹痛吐泻,四肢乏力。
人无信则不立,心无诚信,谎话骗人而自以为高明,最后落得个孤家寡人,任何事情都难以真正办好。在生意场中,做的是绝后的生意;在政治上,投机的是最后一把;在交朋友上,交的是最后一个朋友。这都是信德崩溃。
信德是其他四德的基础,因为它具有承载的功能。一个人的健康也好,人生之路也好,要是没有信德作为一个基础存在,那么仁德是假的、义德也是假的、礼德也是假的、智德也是空的。因为没有信念、信仰、信德作为支撑,来养育,那一切都是空的。
像道家学说,在观人的时候,无论是看你的相、看你的手、看你的掌、看你的气场,还是看你的八字、看你的四柱,都离不开这个东西。像算命瞎子没什么本事吧,但是把你的四柱拿来一看,就知道你缺什么,是缺木还是缺水。他就是根据你生命场的时间点推算出来,用数学的方式找到你将来肯定会患肾病,因为他发现你这个智德缺乏,肾水很容易干枯,这样的人泌尿系统、肾脏系统当然容易出问题。你别以为他在瞎说,他不是瞎说,这里面有个数他掌握了。
象、数、理、气,是我们掌握生命的一个关键。认识人,认识我们生命,用一元象数理气,通过这个德、通过这个道、通过这个象、通过这个气,根据五德品格高低在体内的分布情况,来判断自己的健康,选择如何去调节我们的健康。所以我们在认识这个修身和生命健康之间的关系上,只要把这几点把握住了,并且自己坚持去实践,就足够了。
实践的方法是很多的,最简单的就是抱着经典反复地诵读。心开窍于舌,舌开启心气就动,能量就能够通过口腔进来。古人说:语言可以明白,但是声音不可不知。就是说,声音是不可以用文字描述,它是一种能量形态。你自己发出的声音,受益的是你周围,受益的是你自己体内。所以,开口用声音来诵读经典,受益的绝对是你自己。诵读道德的文章,教育的是你自己。你自己体内的百分之七十的成分是水,体内的能量就能在这种能量波、声波之中,得到调节,达到平衡,里面的善性因子,就能够更多地产生,获得根本性的健康。很多的疾病,常常在经典诵读中常常不药而愈,不吃药自己就慢慢好了,很多人觉得奇怪,实际上这里面就含有这种能量波、声音波,在我们体内的水中产生了振荡,引起了生物反应和自我调节。
因为西医的观点,这几百年来都是在研究眼睛可以看得到的,对于自身那个看不到的自我调节机制是陌生的,甚至还要用药物去医治它、杀灭它、破坏它。但是,在中医、在我们传统道医文化当中,都是扶持它、调用它、促进它,包括中药、包括各种方法,包括自己的品格和能量,都结合在一起,来进入到生命的一个高级阶段。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1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3:27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一个多元文化的巨系统,包括道、释、儒三大分支,其中以道学最为历史悠久,远溯于上古人纪时代,道德文化系统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灵魂和脊梁。道医学源自于道家的修真学说(也就是后世所言的金丹学说),它在道家内部严格地恪守着师徒相授的原则,在各脉系中代代口传心授、相互承传。
《黄帝内经?上古通真论》中记载:“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这段话中的“其知道者”就是中华道德传统文化系统的缔造者。博大精深的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诞生道医学、传统中医学的源泉,“歧黄源于道”,绝非虚言。
“道”不可见但可知,“德”可见亦可积,积之厚足,则可知“道”而生万化。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是东方哲学、科学、医学乃至整个社会发展的源头活水。她养育我们的祖先撰写出五千年的文明史,创造出领先于世界的四大发明,造就了大唐盛世,盛唐文化的深远影响,从至今遍布世界各地的唐人街文化现象中仍可略见一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渗透在中华民族的每个领域之中,它在历史上曾给中华民族带来无比的辉煌。
宋代以后,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中对社会影响力最大的儒学文化进入了教条化阶段,以及接踵而至的外族入主中原,加之西方科学的传入,才逐步压抑和冲淡了道德文化系统对中华民族社会发展的作用力。综观历史的进程,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在近数百年中,在各个领域的作用力都日见势微,民族虚无主义者大兴其说,有识之士忧心忡忡。但这种现象在历史的长河中只是暂时现象,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由于高度符合宇宙自然的总法则,必会兴盛于世,大行其道,传遍整个世界。
分析中华传统中医学系统漫长的历史发展进程,我们便可得到道德文化与传统中医学诞生之间的因果关系。由于中医理论富含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核,在运用中比其他领域更贴近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源头,因此,它虽然在近数百年来饱经蹂躏,却仍然以顽强的生命力傲立于中华大地,百折不颓地顽强地发展着。近代更被越来越多的世界各国人民所接受和喜爱,成为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的主力军,傲然屹立于世。正如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所言:“中医理论包含了许多系统论的思想,而这是西医的严重缺点。所以中医现代化是医学发展的正道。而且最终会引起科学技术体系的改造——科学革命。”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2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3:40

、“理炁科学”和“理形科学”——智与慧
“理炁科学”,是道德文化系统中有别于其他各种哲学观的独到之处,它以道生一(炁),一生二(天地),二生三(天地人三才),三生万物,为理论基石,抓住宇宙生成和万物生成的根本物质——炁,并以自身的内证为认识生命和宇宙的方法,具有肉眼不可见性,我们将其称之为“慧观科学”。在慧观下产生和形成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我们称之为“理气学说”和“理气科学”。传统中医学的祖先可以说都是“慧观”科学的姣姣者,神农、扁鹊等先辈的“内慧观”和“外慧观”,都达到了慧观科学的高峰,给后代不能实践慧观的人们留下了“神话”般的奇迹。东方的慧观科学,是系统型的灵感思维、有序性潜意识思维以及深度定观、慧观、无为先天状态下的产物。理气科学是祖先们以自身为实验室进行道德生命科学实践的系统理论和方法,是对道进行全面实践和验证的系统科学。理气科学包括了我们东方的修真学说、金丹学说、玄学,以及现代的正确的气功学说(不包含人为意识创编的方法)。如果从人体小宇宙内环境的实践而言理气科学,那么知道、得道、成道、了道是理气科学实践的最高成就。完整的理气科学内容博大精深,包涵着对自然万物的气理研究和实践,以验证“万物为一炁”的自然真理和法则。
西方科学的发展中虽然也同样伴有灵感思维,并也因此而推动着西方科学史的长足发展。但是,他们的灵感思维开发与应用处于一种自然性和偶发性,缺乏理论与系统性。世界著名科学家牛顿的一生也充分说明了这一点。他的科学研究成果,许多都源自于不可捉摸的灵感与下意识。他发觉在主观意识之外存在着一个更为神秘的领域。也正因为这些大量的不解之迷,才促使处在科学研究黄金年龄时期,只有三十多岁的的他,毅然地放弃了科学研究而进入宗教领域进行研究。他的后半生研究宗教虽然也颇有成就,但是由于缺乏象东方理气科学这样的系统理论和方法,其成果也就很快被时代所湮没。目前世界上唯有东方的理气科学是人类历史上慧观科学领域中硕果仅存的瑰宝,这是全人类的共同财富。这一瑰宝随着时间的推移,必将对整个人类的生存与去向产生无法估量的作用。
“理形科学”是诞生于理气科学基础之上的形态科学的同步。是指在慧观基础上,通过对肉眼可见、身体可感或通过仪器可测的事物进行同步性研究,从而形成一整套认识自身和宇宙的的理论和方法。例如阴阳、河图、洛书、易经、五行、甲子、干支、九宫八风、斗建十二月、运气、气化、脏象、经络等等理论和方法。我们东方的理形科学,既是先天慧性的产物,也是后天知识的日积月累,是慧性开发基础上的聪明才智和逻辑思维的叠加,我们称其为理形科学。理气科学是理形科学之母。在中国数千年的历史中,祖先们大量地将在理气科学中所得出的真知,广泛地应用如社会实践中。例如中国古建筑学中的长安皇城建筑布局图的三城九门,即是慧观中大脑气态结构图形的全部外用。其中的八水绕长安之理,也是仿用了人体经络学说的手三阳足三阳在头部的分布,外加额带脉和鼻带脉的循气之理而用于国家的中央首都。使唐朝的首都生气勃勃,诞生出大唐之盛。中国传统建筑学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理气学说基础上的理形科学成果。我们现在所继承的传统中医学的理论和方法,也同样隶属于理气科学基础上诞生的对人体生命形体阐释的理形科学。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3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3:57

世界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说:“西方科学的发展是以两个伟大的成就为基础,那就是:希腊哲学家发明形式逻辑体系(在欧几里德几何学中),以及通过系统的实验发现有可能找出因关系(在文艺复兴时期)。在我看来,中国的圣哲学没有走上这两步,那是用不着惊奇的,令人惊奇的到是,这些发现(在中国)全都做出来了。”科学巨匠爱因斯坦的“不惊奇”和“惊奇”的答案,是因为他并未全面了解中华道德文化和科学的一元始气大统一性,以及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太极统一论的生发与形成。这一点就连我们国人自己由于“大道废”和“离德散”的原因也未能形成真正的共识,大量的研究者和继承者,都是将这两大科学系统活生生地割裂开来进行研究和分析以及实践,因而离道日远,难识东方科学的真面貌。西方科学虽然具有严密的形式逻辑推理和系统的反复实验求证。但是它所依靠的主要是大脑的智识系统和片断性、触发性的灵感思维。而且在理论上缺乏与大自然的和谐统一同频性和系统联接性,因而几个世纪以来所产生的西方科学系统都是孤立的、弥散的、各自分离独立的科学。西方科学苑如苍茫大海上的一个个互不相连的孤岛,长期各自独立地发展着,正是由于缺乏与宇宙自然总规律相联接的大统一性的基础,当进入二十世纪未期后西方科学也就步入了危机时代。这也可以说是东西方科学的关键的差异性所在。

我们的祖先经过长期的内证修炼和社会实践,在道德文化的一元总枢的基础上,形成了既高度协调一致又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一幅太极图即将这种哲学框架完美地组合于一体之中,构筑了东方科学的基石。这种道生一、阴阳生万物的东方科学理论,历史上曾出现过数度发展的鼎盛时期。据师言,唐宋以前,“理气学说”盛行于世,文人墨客、诸子百家,内修甚众,蔚然成风,普遍有“半日内修坐,半日应堂厅”之习。这种社会各界人士普遍进行的内证与外应,可以说是诞生我国古代天文学、历法学、气象学、数学、物理学、文学、音律学、人体学、中医学等等百业鼎盛的基础。随着历史的发展,由于人类的物欲越来越强烈,距离自然真常之道日见远离,加上封建王朝的制约性,和其它因素的综合作用,“理气科学”日趋隐传,逐步退隐山林深藏民间。祖先们在历史上通过理气学说和理形学说高度结合在各门各类、各行各业创造的科学成果,虽然为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而作出巨大贡献,确保着中国古代能够出现大量的创造和发明,从而长期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前列。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国人自己都未能很好地将道德文化继承下来和发展下去,相反却被西方有知之士接收了理形科学的精华并且应用它们滋养和丰富着西方科学,从而推动了西方科学的迅速发展。英国著名科学家李约瑟博士在《中国科学技术史》一书中归纳总结出古代中国是“世界发明的摇篮”他在书中列举了26种重大发明传入欧洲后,推动了西方的产业革命。他讲到:“中国的这些发明和发现往往超过同时代的欧洲,特别是十五世纪之前更是如此(关于这一点可以毫不费力地加以证明)。”翻开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上道德文化系统中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在我们古代社会中的逐步断裂分离过程。这种逐步的失道,与社会整体的逐步离德是一种相互因果的必然关系。

在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受到压抑的时期,在中华传统文化成果(如四大发明)的基础上,东方的“理形科学”成果在西方科学的形式逻辑与系统的实验土壤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马克思和恩格斯都曾经说:“是资本主义诞生的助产婆”。近年来西方科学更是发展到了登峰造级的阶段,整个西方科学由于缺乏东方大智慧科学成果的补充,前途已经显现出渺茫,西方的智者都在寻求新的科学发展之路。一些敏锐西方的科学家已经将目光地紧紧盯上了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早在1988年,75位诺贝尔奖金获得者在巴黎曾发表宣言说:“如果人类要在21世纪生存下去,必须回过头到二千五百年前去汲取孔子的智慧。”这段宣言中的话虽然未能触及东方科学体系的本质,并不明白“老子通于大道,孔子精于常道,二子智慧皆归于道”的真理。但是现代人类智中精英所发表的这份宣言的份量,对我们炎黄子孙而言,是足够震聋发馈的醒钟。也是我们自己回过头来重新审视自己,继承和发扬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契机。

《老子?道德经》中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东方科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的学习与实践,与西方科学的学习方式是两种完全截然不同的学习方法和实践方法,虽然理形科学中具有部分与西方科学学习方法相似之处,但是在根本上,还是存在着本质性的区别。整体而言,东方科学是建筑于慧观科学坚实基础之上并与智观科学高度协调统一的科学体系。只有在智观科学与慧观科学领域同时进行实践,并将之完美结合在一起的人,才能称得上大智慧。中华传统中医学的系统论思想,正是诞生于我们祖先中的这些大智慧者的毕生求证和实践之中。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4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4:10

时至今日,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诸多学科的成就,由于历史的原因,大多数都早已湮没在西方科学的汪洋大海之中。唯独硕果仅存的东方哲学,在我们自己并未高度重视的麻木状态中,反而被西方科学界敏锐地吸收了,在西方现代科学的发展中发挥出导向的作用。传统的中医学和其中的针灸术和内功术,针灸医术和内功术在全世界的迅速传播,也同样说明了这一现象。许多眼光敏锐的西方人士都在寻找“真正的”传统中医学,而并不满足于目前学院式的教学内容。这一现象其实也必将推动我们自己对继承传统中医学的反思。是到了真正地全面继承发扬祖国传统中医的时代了!我们如果能恢复中华道德文化系统教育的基本框架,在中医学院的基础理论阶段,开设“理气科学”的课程,并贯穿于中医的学习和实践,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并重性地结合在一起,培养和选择中医学的真正人才,充分体现出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根本特征与民族传统文化的特色,而不是全盘照搬西方医学的教学模式与特点。这样不仅有利于对传统经典的领会体悟,而且能较快地提升学医者本身的道德素质和医疗水平,更能全面深刻地掌握“理形科学”中的内容而使其发挥更为深刻的作用。从而全面地整体性地提高我国中医的现代化水平,以适应国内和国际的医学发展总趋势。

三、庶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
我国古代社会,以是否修证“道德文化系统”,将世人分为二大类,一类是未进行修证的或者难以进行修证的人群,将这一类人称之为庶人;另一类则是进行道德文化系统实践的人群,这其中又按照他们本身修证的层次和量级以及对社会的贡献,分类出贤人、圣人、至人、真人,四个大的层次。这种分类正如《黄帝内经》中提到的:
“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亦可使益寿 而有极时。”——贤人
“处天地之和,从八风之理,适嗜欲于世俗之间,无恚嗔之心,行不欲离于世,被服章,举不欲观于欲,外不劳形于事,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以自得为功,形体不敝,精神不散,亦可以百数。”——圣人:
“淳德全道,合于阴阳,调于四时,去世离俗,积精全神。游行于天地之间,视听八达之外,此盖益其寿命而强者也,亦归于真人”——至人。
“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真人(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达到最高层次的人)
中华道德文化系统,就是诞生于这些大批的贤人、圣人、至人、真人的长期内修证和外实践之中,历史上大批的“道”和“德”的实践者,就是中华道德文化系统以及东方哲学、东方科学、传统中医学的创始者、承传者和发扬者。由于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支撑,传统中医学其实早在二千年前就已经处于历史的巅峰之上,以《黄帝内经》为代表的中医系统理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就自然地居于世界领先地位。
如果以是否修养和内证中华道德文化系统的内容,以及修真的深浅度对中华医学的从业者进行分类,大体上可以分成三大类。当然这种分类,同样适用于其它与传统道德文化系统密切相关的各行各业。
第一类是系统掌握修真方法进行系统性的自我生命再造工程实践,在此基础上跻身于医林者,这一类的人数虽然较少,但他们是中华传统医学承传的基石,他们无论是在民间还是在其它安身立命之地,都在默默地为传统中医学的继承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第二类是掌握部分或者单一的内功修炼方法,长期不辍地坚持着内证,拥有较高的道德文化修养,在杏林中深研实践者,这一类的人数稍多,包括中医领域卓有建树的专家教授,以及身居民间的名老中医。他们中大多数人都深谙内修之法,精研于师徒承传的或者家族承传的一部分“理气科学”的方法进行着或深或浅的内证实践,他们的医技在杏林中常常独树一帜,显示出非凡的造诣。他们是中华传统中医学的真正主流,在真正继承和发扬传统中医的道路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第三类是按照标准的“理形科学”单一框架,并且采用西方科学的教学模式,经过系统理论学习而培养的中医师。在国际医学界称之为“学院派”。他们中大多数都未曾掌握和实践“理气科学”的内证方法,只是单纯地系统性地学习前人的理论、经验和方法以及理形科学中经过节删了的一部分内容。这一类的人数众多,他们虽然学习了传统中医学的理论,但是由于缺乏内证修养基础,因而对传统中医学的核心内容常持否定态度或似是而非的态度(包括一部分老师也是如此)。只有理性认识,而无建立在内证基础上的理性与感性认识的完美结合。所以常常限制了他们医技水平的提高,阻碍着传统中医学理论和方法的全面的继承和发扬。不少人更是变成了中医包装下的西医。这一现象如不及时解决,传统中医学将很难真正走向世界,也存在着湮没在西方医学中的风险。
道医和传统中医内部曾有:“上医医国,中医医人,下医医病”之说。这一分类,其实是古代对修证道德文化人群修为层次的一种归类法。“下医医病”属于“贤人”内证修养层次和同时掌握医术的人,那么贤人修的内容:“法则天地,象似日月,辨列星辰,逆从阴阳,分别四时,将从上古合同于道”,也就是从医者必须掌握和实践的内证和修养的课题,未能达到贤人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不足为医。“中医医人”则是圣人修养水平和内证层次的能力范畴,这里的“医人”也就是应用本身深厚的道德修养,运用德化天下的方法,影响和教化百姓众生“离恶向善,修德遵道”。“上医医国”则是至人和真人修养水平和内证层次者的能力所在。这里的“医国”也就是运用“淳德全道,合于阴阳”或“提挈天地,把握阴阳”的大智慧来“兴民族、旺国家”。由此可见,要继承和发扬道医和传统中医学,关键是按照道德文化系统的理气理形合一的科学思想,培养合格的具有道德的人才是根本,真正的继承者必须达到贤人的内证和修养水平,实践“合同于道”,才能“为世良医”,舍此别无它途。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5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4:22

道德文化的返朴归真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的历史进程,从上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治天下、德治天下、人治天下、法治天下演变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是对道治天下和德治天下历史时期中,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归纳总结。它的真正内涵,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难以全面认识和掌握这一特定历史时代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距离道治社会的时间太遥远,难以直接切入进行学习和掌握其中由大智慧所产生的知识,只能延着“道”所显化的德治文化思想逐步全面地进入其中。历史上诞生于道治、德治与人治、法治相交叉时代的著名经典《道德经》,就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纵观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薄”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最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而使整个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极的时代。
但是,阴极阳生,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特别是我们的世界演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之后,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全面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系统中所诞生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其它学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作为万经之王的《道德经》,也必然成为我们返朴归真和进行《内经》学习、研究、掌握与发扬的航船。
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以及走向全世界,使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个真正认识中华道德文化巨系统本来面目的大课题,这个本来面目简而言之,也就是对“道德”的真正认知与遵从。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诞生于道德文化时代中的应世之学。“道德”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系统之中,她像阳光雨露,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道德的光明,朗照神州,亘贯古今,渗透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道德是中华之根,华夏之魂,我们民族的灵根深植在道德的土壤里。
“道德”二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并不是今天人们所浅知的抽象概念,她是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她既是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含三素的特殊物质,是真实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无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质。近代人类社会只是注意到它的精神性而忽视了她强大的能量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了世界科学界在开始逐步认识道德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讲到:“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相应思想之间高度地和谐一致,这对于认定神秘的传统哲学(亦称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如果说物理学现在把我们引向一种在本质上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是返回到2500年以前的起点上。”东方科学大系统建筑在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这一阴阳复合体之上,从古至今是一个完全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巨系统。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绝不是什么神秘主义,也不是宗教(因为它远远早诞生于宗教出现之前)。“神秘主义”其实是西方近几百年来,由于东西方文化根砥的差异性,以及我们自己的盲目性而被强加的一个不白之冕。剔除“神秘主义”几个字,也就是东方的道德文化巨系统,也就是东方的科学系统。这个起点的回归,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过程。
我们的祖先在“道”文化时代和“德”文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时代大环境所赋予的优势和由此而诞生的大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堪破了宇宙奥秘,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揭示了道德与天地人万物同体共心,人与天地万物之心息相通的真理。诞生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的太极自然哲学框架,并由此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长期的内证外验实践中,祖先们真实不虚地认识到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核心,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宇宙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量物质。她充满宇宙太空,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质夸克,一切生命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质的巨大作用力。德蓄聚的厚薄深浅,决定着万物“道能”质量层次的高低,规范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德”就像人类万物生命分秒不能离开的阳光、空气和雨水一样,离开就是生命的终结。一切万有生命物质,都是道德二字的充分体现,只是人类既享受着道德的恩惠,却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谛,更未能自觉地修德行德去“知道”与“合道”,长期处于一种愚昧无明的状态中而已。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6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4:35

大道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
道德是天地人的总纲、枢纽,是万物的主干和脊梁,是宇宙生命的灵魂,亦是天下万物生灭运化的总持和主宰。若无道德的运化,宇宙生态不能平衡,日月星辰不能运行,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人体生命不能健康长寿,万物不能生息长存。所以说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是万物之母,天地人万物是道德之子,本性中都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形体中皆载有道德之性,只是所含德性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才构成了大千世界万物万类不同质形的特征。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之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水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属性。所以万物皆效法道德,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尊道而贵德,这是万物的天性决定的,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天然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万物与道德的这种自然亲缘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自然界大环境中遍存的“大道无私,天心至公”的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的思想道德与天地自然的统一辩证关系。人心正,才能与天地正气相融相应;人心不正,即会干扰破坏天地的浩然正气,阻碍天地正气的流畅。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因人类私心浊欲逐步日益膨胀,天性被污染蒙蔽太深,先天被后天凿丧,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离道失德的总趋势,也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根本课题。《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
天下唯道德至高至尊,它不会因为今日科技的发达而过时。反之,更加证明了大道自然真理的真实存在。无论古时的四大发明,还是现代的飞船上天,以至于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等科技成果的普及,皆得益于自然大道物理的应用。道德法则永恒不变,不分古今,并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因人类无视或歪曲而消失。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是循道德而行,始终逃脱不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铁定的自然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只重享受,不讲道德,故而失去了古道淳朴的元始一炁,丢失了上苍赋予人类的天良,不能以道德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缺憾!
站在道德历史的源头,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和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逐步离道失德的演化过程。“道临世,真至治,德性淳,天地宁。离大道,圣贤治,至真辅,德育民。大道废,人治生,有仁义,刑辅政。仁义失,有礼智,人治杂,刑复繁。丧忠信,刑治崩,乱之首,祸之端。反之动,道复还,归德道,大自然。” 这段三字颂,提纲挚领性地归纳了人类逐步离道散德的演变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道德修养层次人治和刑治的复杂演变阶段,以及大道一气周流,道德持世复归的必然。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7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4:49

“道德”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精髓,是民族的灵魂。它集中地浓缩在老子所著的《道德经》里。历史上大批的仁人志士都曾经精心研究她,历史上唐玄宗、宋徽宗、明太祖等皇帝,都曾为之作注。马克思曾从《道德经》中汲取过精华。爱因斯坦的相对论中印记着《道德经》的痕迹。毛泽东主席在他的著作里多处引用《道德经》经文中的词语和意境,尤其是《矛盾论》和《实践论》的辩证思想,无不闪耀着《道德经》的哲理光辉。
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医是道与德的外化外显性的科学,我们学习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推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必须精读深研《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只有将此两部经典真正掌握,并且溶入自己的灵魂,我们才可能跨越历史中道德文化的断裂期,进入道德真境中去感受、体会以及实践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真实不虚地全面掌握传统道德文化大系统中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
对道德文化的深刻的解悟,是对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建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人们以肉眼不可见而阉割祖先们通过长期慧观中产生的并且经过长期社会实践而诞生的理气科学,这样的事例实在太多了,这无疑是对自然科学和民族传统文化的背叛。就象理气科学中的人体经络学说一样,虽然我们也曾经历了否定与肯定的痛苦煎熬,但是由于它的存在是不争的事实,是运用理形科学和西方科学也能证实的科学,人类最终的承认也就是必然。我们坚信,通过大批有识之士的艰苦努力,以及对中华传统道德文化巨系统的全面研究与实践,道医和传统中医这一人类共同的宝贵财富,必将会创造辉煌于世界。

五、道德是医学的灵魂
中华民族的历史发展,社会的历史进程,从上古至今,经历了漫长的道治天下(三皇)、德治天下(五帝)、人治天下、法治天下演变的历史过程。《黄帝内经》是对道治天下和德治天下历史时期中,社会科学和医学科学的归纳总结。它的真正内涵,没有较高的道德修养和内证水平,则难以全面认识和掌握这一特地历史时代社会文化的产物。我们距离道治社会和德治时代的时间太遥远,难以直接切入进行学习和掌握其中由大智慧所产生的知识。只能延着“道”所显化的德治文化思想逐步全面进入其中。历史上诞生于道治、德治与人治、法治相交叉时代的著名经典《道德经》,就是一部殊胜的“哲学诗”和“万经之王”。它预言般地深刻指出:“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 世界历史社会的发展,也的确就是如此一步步地下滑到了道德的最后底线,降到了仁、义、礼、智、信这五德最末的“忠信之薄”阶段。人类道德中所拥有的最根本的基础的“信德”,这一道最后的道德人格防线都出现了危机,在世界各地忠信、诚信、信誉、信仰等等都全面出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危机,从而使整个世界的法治步入了登峰造级的时代。医学界的道德观也随着人类离道失德的大浊流迅速下滑, 医德丧失唯利是图,医者仁心的丢失,医患关系紧张正在逐步凸显。人类的健康,由于心灵的扭曲,疾病也随着德性的丧失而使病种、病情越来越复杂,人体内五德的凿丧和内五行动态平衡的破坏使病种越来越多,病变更加错综复杂。
但是,阴极阳生,物极必反,“反者,道之动”。特别是我们的世界演变成一个小小的地球村之后,德和道的回归,也必将是极其迅速的一个变化过程。我们共同处在道德最后的底线上,返朴归真,修德知道的路也同样就在每个人的脚下。全面继承和发扬道德文化系统中所诞生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其它学科,是一个历史的必然。万经之王的《道德经》也必然成为我们反朴归真和进行《内经》研究学习掌握与发扬的航船。
道医学和传统中医的真正继承和发展,中医的现代化以及走向全世界,使我们共同面临着一个真正认识中华道德文化巨系统本来面目的大课题,这个本来面目简而言之,也就是对“道德”的真正认知与遵从。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以及中华传统文化,都是诞生于道德文化时代中的应世之学。“道德”像一颗璀灿夺目的明珠,镶嵌在中华文化系统之中,她像阳光雨露,养育着一代代炎黄子孙。道德的光明,朗照神州,亘贯古今,渗透着炎黄子孙的心灵,流淌在中华儿女的血液里。道德是中华之根,华夏之魂,我们民族的灵根深植在道德的土壤里,医学亦同。
“道德”二字的内涵博大精深,并不是今天人们所浅知的抽象概念,她是涵盖宇宙万物的科学大真理。她既是物质性的,又是精神性的,是一元含三素的特殊物质,是真实存在于宇宙空间的一种无形而又具有巨大能量的物质。近代人类社会只是注意到它的精神性而忽视了她强大的能量性,这是非常可悲的一种现象。但是,我们也可喜地看到了世界科学界在开始逐步认识道德的真理性和科学性。
著名物理学家F.卡普拉在《物理学之道━━近代物理学与东方神秘主义》一书中讲到:“东方神秘主义提供了一个协调一致和尽善尽美的哲学框架,它能容纳物理学领域最先进的理论。这些概念与东方神秘主义的相应思想之间高度地和谐一致,这对于认定神秘的传统哲学(亦称持久常在的哲学)为我们近代的科学理论提供了最为坚实的哲学基础。如果说物理学现在把我们引向一种在本质上是神秘主义的宇宙观,那么从某方面来说,就是返回到2500年以前的起点上。”东方科学大系统建筑在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这一阴阳复合体之上,从古至今是一个完全符合“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的科学巨系统。对我们中华民族而言绝不是什么神秘主义,也不是宗教(因为它远远诞生于宗教出现之前)。“神秘主义”其实是西方近几百年来,由于东西方文化根砥的差异性,以及我们自己的盲目性而被强加的一个不白之冕。剔除“神秘主义”几个字,也就是东方道德文化巨系统,也就是东方科学系统。这个起点的回归,是自然法则的必然过程。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8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5:02

我们的祖先在“道”文化时代和“德”文化时代的社会环境中,运用时代大环境所赋予的优势和由此而诞生的大智慧,早在几千年前就已经堪破了宇宙奥秘,总结出了“天人合一”的自然规律,揭示了道德与天地人万物同体共心,人与天地万物之心息相通的真理。诞生了“理气科学”与“理形科学”的太极自然哲学框架,并由此产生了系统的理论和实践方法。在长期的内证外验实践中,祖先们真实不虚地认识到了“道”是宇宙的本源核心,是天地人万物生生不息的动力源泉,是宇宙的结构模式和运行规律。“德”是道的外显,是道的载体和表现形态,道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高能量物质。她充满宇宙太空,养育滋润着天地人万物,大至宇空星群,小至物质夸克,一切生命的生存与发展,都是道德能量物质的巨大作用力。德蓄聚的厚薄深浅,决定着万物“道能”质量层次的高低,规范着物性的特征和物体的轻重大小,及其运化过程的长短。“德”就像人类万物生命分秒不能离开的阳光、空气和雨水一样,离开就是生命的终结。一切万有生命物质,都是道德二字的充分体现,只是人类既享受着道德的恩惠,却不知自然道德的真谛,更未能自觉地修德行德去“知道”与“合道”,长期处于一种愚昧无明的状态中而已。
大道的一元始炁,生成天地,赋形万物。无论飞潜动植,万有万类,变化不穷,源源不息,皆是道德物质能量的作用力,是大道厚德培育的必然结果。德是道的外在体现,是道的运化和应用,是大道的天然流露。对人来说,德是道的人格化、伦理化。道体现于人就是德;德是道的外现,是道之可见、可观、可言、可触及的具体表现形式。道虽无形无象,但可以通过德去表现。道是不可见的精微物质,德是道的基础物质元素。德是做人之本,立命之根。
《内经?本神》中指出:“天之在我者德也,地之在我者气也,德流气薄而生者气。”由此可见德就是长养我们人类生命的能量“生者气”。德对于人类的健康生存对于整个社会的健康的发展,具有根本性的源动力作用,人类与自然万物皆须臾不可与道德分离。离开这一根本的自然法则而外求探索与研究,都是舍本求末,必然步入科学的终结。
道德是天地人的总纲、枢纽,是万物的主干和脊梁,是宇宙生命的灵魂,亦是天下万物生灭运化的总持和主宰。若无道德的运化,宇宙生态不能平衡,日月星辰不能运行,国家不能长治久安,人体生命不能健康长寿,万物不能生息长存。所以说道德是宇宙万物之母。老子在《道德经》中说:“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万物非道不能生,非德不能成。天地人万物之所以能生存发展,皆是源于道德的养育。道德是万物之母,天地人万物是道德之子,本性中都携带着道德遗传的基因,形体中皆载有道德之性,只是所含德性物质的质量与数量不同,才构成了大千世界万物万类不同质形的特征。道德不仅生养万物之形身,而且赋予万物以理性。万物虽无言,但都在默默地遵道行德,完成大道赋予它们的使命。而且是不计名利,不图报酬,大公无我,毫无私心,充分体现着道德的天然属性。日月之光明,朗照人类万物;森林树木,吸炭制氧,净化空气;谷物蔬菜牺牲自己的生命,供养人类的生存;一花一草,一水一石,无不具有道德的因子,也无不效法道德之属性。所以万物皆效法道德,莫不像子女孝敬父母那样尊道而贵德,这是万物的天性决定的,没有任何人指示命令,皆是以天然的本能去依附于道,亲近于德。万物与道德的这种自然亲缘关系,没有后天的丝毫痕迹,全是一片天然纯真。自然界大环境中遍存的“大道无私,天心至公”的科学真理,揭示了人的思想道德与天地自然的统一辩证关系。人心正,才能与天地正气相融相应;人心不正,即会干扰破坏天地的浩然正气,阻碍天地正气的流畅。人类本是万物一分子,所谓“天之骄子”,与万物同禀天性之理,原本也有尊道贵德之性。只因人类私心浊欲逐步日益膨胀,天性被污染蒙蔽太深,先天被后天凿丧,号称“万物之灵”的人类,在尊道贵德方面反而不如物性,这正是人类离道失德的总趋势,也是全世界都亟待解决的根本课题。
道德对宇宙万物而言、对人类而言,就如同鱼与水之间的关系,鱼在水而不知水,人在道德能量场之中而不识道德对于生存和健康须臾不可分离的意义;水浑水浊水臭而鱼类必然难以生存,人类道德丧失离道失德,健康必然危殆,社会必然腐败。人类的离道失德,不仅仅是外环境的破坏,更重要的是内环境中心灵健康和身体健康的丧失。因为道德能量广泛渗透于人类心身环境的内部,支撑着人体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德能共有五大不同性质的元素,与五行相应。德能在人体内的分布在肝含仁德,与木相应;心含礼德,与火相应;脾含信德,与土相应;肺含义德,与金相应;肾含智德,与水相应。道医学依据人类道德缺失的强弱状态,将人类分为五大类型:阴木性、阴火性、阴土性、阴金性、阴水性。在此基础上再依据道德的全息原理,展开对人类心身状态的医学系统性分析。(见附表)
天下唯道德至高至尊,它不会因为今日科技的发达而过时。反之,更加证明了大道自然真理的真实存在。无论古时的四大发明,还是现代的飞船上天,以至于当今信息时代电脑等科技成果的普及,皆得益于自然大道物理的应用。道德法则永恒不变,不分古今,并不因时间、空间的变化而改变,也不因人类无视或歪曲而消失。无论古今,人类社会都是循道德而行,始终逃脱不了“顺道者昌,逆道者亡”这一铁定的自然根本规律。当今人类偏重物质,轻视精神,只重享受,不讲道德,故而失去了古道淳朴的元始一炁,丢失了上苍赋予人类的天良,不能以道德正确驾驭人生之舟,这正是当今人类社会的最大的缺憾!
站在道德历史的源头,纵观整个中华民族历史和整个世界发展的历史长河时,我们不难发现人类逐步离道失德的演化过程。“道临世,真至治,德性淳,天地宁。离大道,圣贤治,至真辅,德育民。大道废,人治生,有仁义,刑辅政。仁义失,有礼智,人治杂,刑复繁。丧忠信,刑治崩,乱之首,祸之端。反之动,道复还,归德道,大自然。” 这段三字颂,提纲挚领性地归纳了人类逐步离道散德的演变过程,社会发展过程中不同道德修养层次人治和刑治的复杂演变阶段,以及大道一气周流,道德持世复归的必然。人类医学的发展和疾病的发展,其实与整个社会的逐步离道失德是同频同步的过程。人类逐步的失德,心智越来越复杂化,同时造就了医学和疾病的繁复性发展,当“忠信薄”信德也丧失殆尽之时,也必将是现代医学危机时代的到来。道德建设在医学界的回归和重构也就显得尤为重要。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19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5:16

医与道相通,也就通在道德之中。医是道与德的外化外显性的科学,其中最富含的是仁德,是佛性的慈悲道性的仁爱。医者仁心,习医者要想真正掌握好医技,必须遵循自然道德的必然法则,重德、修德、守德、行德、积德。我们学习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推动现代中医学的发展,必须精读深研《道德经》和《黄帝内经》。只有将此两部经典真正掌握,并且溶入自己的灵魂,我们才可能跨越历史中道德文化的迷失期,进入道德真境中去感受、体会以及实践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的灵魂,真实不虚地全面掌握传统道德文化大系统中的道医学和传统中医学中的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对道德文化的深刻的解悟,是对理气科学和理形科学建立主次分明、和谐统一认识论的基础和前提,也是正确掌握中华道医学和真正的传统中医学的必然。

道德修养及失德与健康分析表
分性
分类 失仁德
阴木性人(肝) 失礼德
阴火性人(心) 失信德
阴土性人(脾) 失义德
阴金性人(肺) 失智德
阴水性人(肾)
数 八 二 十 四 六
五行 乙木 丁火 己土 辛金 癸水
五志 喜 乐 欲 怒 哀
五阴 游魂 识神 妄意 鬼魄 浊精
际遇 受难 受苦 受累 受贫 受气
对人态度 常呛人 常恨人 常欺人 常伤人 常厌人
为人
缺点 自傲抗上
不服人管
怒气常生
白眼冷对 性情急躁
无理争胜
虚荣爱美
记恨憎人 猜忌多疑
蠢笨蛮横
疑神疑鬼
埋怨人非 残忍妒忌
虚伪好辩
口舌是非
恼人自贡 愚鲁迟钝
多愁善感
忧虑自生
自寻烦恼
易患
疾病 怒气伤肝
气滞血瘀
头晕眼花
四肢麻木
胸闷腹胀
耳鸣牙痛
瘫痪中风 恨人伤心
神志紊乱
失眠颠狂
五心烦热
忡悸健忘
上焦气滞
音哑疔疮 怨人伤脾
消化系病
胸闷腹胀
嗳气吞酸
胃肠溃疡
腹痛吐泻
虚弱气短 恼人伤肺
呼吸系病
口舌溃疡
咽喉疾病
气喘咳嗽
肺痨咳血
皮肤发疾 烦人伤肾
泌尿系病
生殖障碍
骨质病变
腰腿病痛
阳萎遗精
耳聋耳鸣

六、生命健康的真谛
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
《道德经?道篇第一》
上德不德,是以有德;下德不失德,是以无德。上德无为,而无以为;下德为之,而有以为。上仁为之,而无以为;上义为之,而有以为。上礼为之,而莫之应,则攘臂而仍之。故失道而后德,失德而后仁,失仁而后义,失义而后礼。夫礼者,忠信之薄,而乱之首也。前识者,道之华,而愚之始也。是以大丈夫处其厚而不居其薄,处其实而不居其华。故去彼取此。 《道德经?德篇第一》

人类总是希望把握自己命运的浮沉,回避灾咎困厄。人们总是期盼掌握自己的健康,远离疾病煎熬的痛苦。
修习任何法门,都应当穷通宇宙道德真理,明理知法好修行,以德归道不迷程,世间虽然有千门万法,但是任何正法都具一个共同的目标,这就是指引众生修养淳德归道。
只有五德俱全的德性充满心身,仁德义德礼德智德信德齐全并且淳正不杂,以此五德能量滋养支撑功能的肝、肺、心、脾、肾五大生命子系统的功能才能真正健康。我们的生命才能具有旺盛的精力与活力。宇宙化生养育生命的根本物质是道德能量,道德能量是所有有形生命体中众生的精神食粮,是生命活动维系的根本物质,道德是生命再造工程学的灵魂,道光德能是生命健康的根本保证,它虽然肉眼暂时难以窥见,却是所有生命性中灵魂的生命源泉,可以说道德丰隆者,五行德性健全者必然健康,五脏安宁心身愉悦康泰,命运和顺。
几千以来,人类最大的失误,莫过于不是真正地知道和高度重视以及实践一隐一显谓之道。人们长期以来,对生命的了解只是局限于对显性的,对看得见摸得着的后天有为物质的研究和应用,不识生命的本质是“非常道”,“非常名”。人们都是“真作假时真亦假,假作真时假为真”,自误而不知真的元气,元体,元器,这些隐态的生命和物质才是生命的根本。而误将显态的假为真,抱着显气,肉体,显器,这三显不放以假为真地生活。全然不知是虚态的三元支撑着空壳子前行,离开了隐态三元这个根本,人身只不过是一具尸体而已。
所以研究和实践生命再造工程,必须依据道德经的理论和佛家道家等等众多人体生命科学前圣们的切身实践体会和经验展开,才有出路,才能把握生命的根本改变和再造。

支持(0) 中立(0) 反对(0)  吴谔标 小大  20楼 | 资料 | 搜索 | 邮箱 | 主页 | 发短信

加好友 发短信



UID:230 等级:高级用户 精华:1 帖子:603 积分:3691 威望:0 来自: 注册:2008-9-27 9:45:42 状态:离线    Post By:2009-5-14 12:05:30

开穴通脉补能库储
人类历经数千年的探索和研究,才逐步明白和接近承认我们的世界是一个多维的时空世间,对人体生命的研究,才逐步接近承认是由隐态和显态两大系统共同构成。三魂七魄和肉体两大部分共同组成,合称为性命。三魂七魄是人体中隐态生命系统的主干,体内的众生虽然我们许多人的肉眼不可直接窥见它们,但它们却是客观地存在着,而且还是每个生命体的真正主宰者,我们的肉身只不过是体内众生的一个载体,只是它们的房屋而已,人们生命活力的强弱,身体的健康与否,从根本上而言,都取决于灵魂系统的健康和活力的强弱。人的性体系统一旦无力担负起对肉体维修养护的能力,必然不能久居危房之中,离体弃居也就是必然现象,这时也就是性与命的阴阳合抱终结之时。所以,对生命健康的研究,必须抓住对体内众生的研究,而不能只是单纯地在肉体这个外在的房舍上下功夫。只有整体抓住性和命,进行双管齐下的保养修缮,为体内的众生提供高质量的丰富的能量,才是正确的健康之路,我们要高度重视体内众生的健康和安居乐业,给它们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生态,这才是最根本的健康长寿方法。
在2001年世界最具权威的医学期刊《柳叶刀》(The Lancet)上有篇值得我们深思的医学报告,荷兰心脏专家Pim Van Lommel发表了一个濒死体验(Near Death Experience,NDE)的报导,拉曼尔医生及其同事对在1988-1992年间被成功抢救的 334 位 26-92 岁的突发性心肌梗塞患者,进行了长达八年的追踪式濒死体验研究。其中一个病例记述的是44岁的心脏病患,救护车将他送往医院途中,已无呼吸、心跳、意识处于医学上的死亡状态。当医护人员以心肺复苏术抢救他的过程中,一位护士为方便救护,而取下了病人的假牙。事后这位病患幸运地被救活了,在他苏醒后,一见到那位护士时,立刻认出她来,并指出他的假牙取出后放置的位置,详细地叙述了他意识脱离肉体看见的情况,包括整个抢救的过程,甚至一些特殊超常的景象。我们不禁要理性地问:一个处于死亡状态的人,怎么还有意识、还有记忆呢?
人的灵魂系统是以天德之光和地慈之炁为食粮而生存的,人们常将这种看不见的物质统称之为气,或者“炁”。我们通过呼吸和饮食中所吸收的这种暗物质的确是太少太稀太薄,质量也太差,远远不能满足身内众生的需求。我们体内的众生,由于我们身体这座房子的封闭,门不开窗不敞,因而使体内的众生无法从身体场性的门窗 (穴位)中,直接从外界获得能量,因而长期都处于一种饥饿的状态,加上它们的活力又被我们自己的无明,主观意识的固执消耗的太多太快。使它们不能健康地为我们的肉身而工作,从而导致身体各系统组织和器官功能下降与丧失,或者出现器质性病变,最终导致它们在我们身内无法生存而与肉体分离,产生生命提前终结的恶果。
由于这些根本性的原因,所以传统内功第一阶段最主要的关键的任务,是开启身体上与外界相交通的相关重要穴位(门窗) ,以及将阻塞及瘀滞的经络疏通(传输炁的道路)。使炁机循环进入舒畅的正常状态,为了加快体内病气、浊气、阴气、邪气的清除,穴位开启的通透性必需炼至比一般正常人的穴窍大得多,达到完全洞开,并且通过长期不断的坚持而保持它们的良好通透性,防止它们弥合关闭。这是预防疾病,治疗疾病、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重要基础,是内功养生学的根基所在。
开穴
全身穴位众多,360穴各有司职,各具不同的功能作用,其中36大穴是内功前期必需开启的重要门户。修证者要将这些大门优先地将它们逐一地修开,为养生所用。初修者开始主要任务一般是治疗疾病和康复疾病,所以第一阶段的基础是将与炁机推陈入新直接相关的穴位修炼开来。全身的穴位都是内环境与外环境交通的体表门户,它们既能排出体内的浊气、病气、邪气,也能吸纳外环境中的正炁清炁和具有营养作用的微观生炁,全身的穴位主要分为三类,一类主司纳入正阳清炁补充体内,例如百会、肩井等穴位;一类主司排出体内的代谢浊气和病气,例如涌泉、足趾尖等穴位;更多的一类是具有双重功能的穴位,既能纳入也能排出,例如任督二脉上众多的相关穴位。所以内功养生极其重视开穴,将开穴作为修炼的关键和基础。古称修门户,门户开则能顺利地吐故纳新。
第一阶段需要首先炼开的穴位,上半身躯是劳宫穴、百会穴和双手的十宣穴;下半身躯是涌泉穴和十趾尖相关穴位。上半身的劳宫穴、百会穴和指尖的十宣穴,主要功能和作用是“纳新”的吸入天阳清炁、正炁有益于健康和治疗疾病的生炁,而以“吐故”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为辅。下半身的涌泉穴和足趾尖的穴位,主要功能和作用是“吐故”的排泄浊气、病气、阴气、邪气,而以“纳新”的吸入大地之正炁清炁为辅。
以纳新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和以吐故为主要生理功能的穴位门户同时都打开,才能使身体内环境和自然外环境构成内功的生理循环系统。正炁、清炁循以纳新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进入躯体滋养全身,浊气、邪气循以吐故为主要功能的穴位门户排出体外而预防治疗疾病,维护健康。
修炼内功的第一阶段最科学和合理的方法是先将身体这一所“房屋”上的门和窗(人体体表的36大穴称为门,其余穴位称为窗。)全部打开进行“换炁”,使房中的浊气能排出,新鲜空气能进入内环境中,这样才能适宜于体内的众生居住和生活,居住者获得大量的清正之炁的不断补充滋养,才能健康和舒适长久地安居乐业。所以开穴是内功养生中最基本和最关键的第一步,必须认真地做到并且加以坚持,逐步将全身穴位打开。
开穴的方法,古称开灵法,其中又分为师助开灵灌顶法,自炼开灵启门法。而且内部又分为几次层次和级别。
通脉
经脉是人体生命炁机的传输系统,人体全身俱有十二正经和奇经八脉以及分支型络脉。人身其实就象一个国家,就象一个宠大的城市。这个国家或者城市的交通建设状态同样决定着生机的兴旺和是否能够振兴发展。例如一个大城市,城市的交通分为主干线街道和支线街道以及街巷弄堂。街道的宽窄和交通的科学管理是城市交通是否畅通的关键。交通流畅,则生机勃勃百业兴旺,交通闭塞必然难以兴旺发达。
人体的经脉与此理相同,经脉有粗有细,直径有大有小,充盈饱满度存在着差异。健康人的经脉基本畅通,但是管径细小,内部炁机的饱和度和流量并不是十分充足,局部还可能存在着狭窄瘀塞,影响着炁机的循环,这些都是气瘀血滞产生疾病的因素。所以修炼者早期正确的修炼方法就是疏通全身经脉,对经脉进行扩容,增加通透性和传输性能,清除瘀滞阻塞,确保它们畅通无阻,无障无碍,正炁、清炁能顺畅地在经脉中循环,浊气、病气能及时地排出体外。同时体表门窗的穴位自如地开启关闭,外环境的清炁、正炁能流畅地进入内环境不断地补充损耗,体内产生的浊气和病气能及时排出体外,这是人体健康的前提,所以初入门者要掌握好这两个修炼的关键进行实践。
我们天元神修丹法所重视的经脉,主要是“人身中最大的一个太极”结构,这就是由任脉所构成的太极阴鱼线;由督脉构成的阳鱼线和以中脉构成的太极弦线。以及上丹田和下丹田代表的阳鱼眼和阴鱼眼,把握了人身这一太极,也就掌握了逆修性命的枢纽,比较容易进入旋极阶段全面升华变化,从而步入无极大道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