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宁莫家街口地图:慢性唇炎中药方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1:45:47

慢性唇炎

    方一  清脾除湿饮
   
药物组成  栀子12g  黄芩12g  丹皮12g  茯苓12g  白术12g  苍术12g  茵陈12g  泽泻12g  麦冬12g  生地12g  野菊15g 甘草6g

    制剂用法  水煎服,日1剂,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湿热证。
    病案举隅  李某,男,43岁。嘴唇红肿糜烂、结痂,疼痛5年,伴口臭、便秘、尿黄。曾用扑尔敏等抗过敏药治疗,疗效不佳。检查。上下唇肿胀外翻,糜烂,黄褐痂,舌红,苔黄腻,脉滑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脾胃湿热。予上方内服,服12剂后,口不臭,疼痛止,唇肿胀消,痂脱落,尚见唇部干燥。前方去苍术、野菊,加北沙参、石斛各15g,又服6剂而愈。随访2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  赖宗玉.四川中医,1993,(10):13
          慢性唇炎是一组较常见的慢性唇粘膜疾病,包括剥脱性唇炎、腺性唇炎及光化性唇炎等。相当于中医之“唇风”、“驴嘴风”或“锁唇钉”等,以唇部红肿疼痛、糜烂、结痂或干燥脱屑、皲裂、出血为主证。本病多因进食辛辣厚味,脾胃湿热内生,复受风邪外袭,致风湿热相搏,循经上蒸,结于唇部,日久阴伤唇失滋养,故此病常迁延数年不愈。本方为自拟方,以清泻脾胃湿热见长。方中栀子、茵陈、苍术清热燥湿;白术、茯苓甘草健脾化湿。一燥一健,标本同治,湿不再生。野菊、黄芩、清热解毒;生地、麦冬、丹皮凉血滋阴,一清一养而护胃阴。诸药合用攻中寓补,祛邪而不伤正,用之如桴应鼓,疗效颇佳。临床使用本方还可酌加芡实以坚肾固脾,加桂枝辛温发散以化湿。

    方二唇炎汤
    药物组成  生石膏30g  地丁30g  银花25g  生地25g  防风15g  连翘15g  赤芍15g  丹皮15g  黄连6g  甘草10g  黄芩7.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胃热盛证。
    病案举隅  王某,女,22岁。上唇肿痛、脱皮、皲裂反复发作4年,伴张口困难,口渴喜饮,饥不欲食,失眠便于。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无效。诊见:上唇显著肿大肥厚(约正常唇体2倍),质硬,舌红,苔黄,脉沉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阳明胃热,脾经血燥。投上方6剂后,口干减轻,上唇肿硬消退1/3。续服6剂,饮食大有好转,上唇肿硬继消。上方去赤芍、黄芩加石斛、麦冬沙参各15g,又服6剂。上唇肿硬基本消退,余症亦趋正常。上方再去银花、连翘加玄参15g,继服6剂告愈。
    资料来源  孙世华.四川中医,1991,(7):45      该方由泻黄散与清胃散加减化裁而成。具有清脾泻胃,凉血解毒之功效。方中生石膏清泻胃热为主药,配黄芩、黄连、黄柏苦寒泻燥湿,荡涤三焦,一举扫除湿热之邪。然湿热郁久,必化火毒燔灼血脉,故而伍银花、连翘、地丁清热解毒散结。生地、赤芍、丹皮清热凉血。防风疏散伏火,透邪外出。甘草调和诸药。全方清泻中有升散,通泻中有滋补,祛邪而不伤正,去除中焦脾胃之风湿热火之毒,疗效卓著。

 

 

 

方三  养血祛风汤
    药物组成  生地l0g  当归l0g  赤芍l0g  丹皮l0g  白鲜皮l0g  乌梢蛇l0g  玄参l0g  紫草l0g  陈皮l0g  蝉蜕5g  甘草6g
    制剂用法  上药加水500ml,煮取300ml,分2次服,日1剂。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虚风燥证。
    病案举隅  陈某,男,9岁。唇部红肿疼痛、皲裂出血1月,伴口渴喜饮,大便秘结。刻诊:唇暗红肿,干燥皲裂,出血,患儿频繁以舌舔唇,舌红少苔,脉浮数,查血常规无异常。诊断:慢性唇炎,证属血虚风燥。遂投上方。服药3剂后,唇肿消退,继服6剂,症状全消,双唇略有色素沉着,原方去生地,加百合养阴润燥,再服5剂停。随访1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  许太玉.中医药信息,1997,(6):32

      该方为自拟方。针对慢性唇炎血虚生风化燥之病机,采用养血祛风为治法。方中当归、生地、玄参养血滋阴润燥,以扶正固本;乌梢蛇、蝉蜕搜络中之风以治标;赤芍、丹皮紫草凉血活血以除血分热毒;白鲜皮、陈皮行气化湿、以皮治皮。全方补中寓消、扶正祛邪,血虚风燥型唇炎用之如桴应鼓。

     方四  养阴润燥汤
    药物组成  沙参15g  麦冬15g 生地15g 玄参15g 石斛15g 玉竹15g  天花粉15g  银花15g  桑叶15g  扁豆15g  知母9g  桔梗9g 黄连5g 甘草5g
    制剂用法  日1剂,水煎2次,早晚分服。
    适应病证  慢性唇炎,胃阴虚证。
    病案举隅  关某,男,22岁。下唇肿硬疼痛、皲裂脱皮4年,伴口腔溃疡,口淡无味,口干不喜饮,曾用多种西药治疗,效不显。检查:上唇胖大肥厚、质硬干燥、脱皮、皲裂、渗血结痂,舌红少苔脉细数。诊断:慢性唇炎,证属胃阴虚型。遂投上方。服药6剂,纳食增加,上唇肿硬减轻。二诊继服上方6剂,下唇肿硬基本消退。继服3剂,善后巩固。随访1年无复发。
    资料来源  孙世华.四川中医,1991,(7):45
          本方由沙参麦门冬饮和增液汤加减化裁而成。具有养胃滋阴、降虚火之功效。方中沙参、麦冬、石斛、玉竹滋养胃阴,合生地花粉滋阴生津,配扁豆、甘草益气培土,甘缓和中,使津液随气化而上输于唇。知母清胃中虚热,合桑叶、银花、黄连、桔梗清宣燥热。诸药合用共奏滋阴润燥降火之功。

本站偏方验方内容仅供参考,如需采用,请咨询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