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者荣耀美腿大赛:谈调研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19:52

《叶茂中谈调研》

 

策划要用脚琢磨

八十脚,二十脑。脚板不够大就不要做策划人。策划"80%靠脚,20%用脑",我们一直奉行真正的策划来自市场,所以,对我们而言,做好策划,先要练出一副铁脚板。怎么练铁脚板?到市场中去。

《中国经济日报》记者 许晖


策划人叶茂中总是戴着黑色棒球帽,他说最初是因为这样显得老成,容易使人信任。三年前,28岁的叶茂中只身闯京城,如今不仅在北京站住了脚,而且成为中国知名策划人中最年轻的一位,棒球帽也已经成为叶茂中的品牌标志。

叶茂中习惯把自己的所作所想随时记录下来,于是有了那些不断见诸报章杂志的文章,后来又有了颇为畅销的《广告人手记》和《转身看策划》。 《转身看策划》今年5月上市,一个月就销出15000册,现在已经第四次印刷。由于《转身看策划》的带动,《广告人手记》已经印了第九版,9万册了。又一本十几万字的书即将脱稿,书名暂定为《八十脚,二十脑》。

脚板不够大就不要做策划人

记者:有人说在你书里或者报刊上发表的文章中,经常夹进诸如"别忘了来找我叶茂中"之类的话,有明显的自我宣传色彩……

叶茂中:你是整天说道理还是整天在干活?都干了些什么活?客户是有判断的。有的人说"我做过很多很多事",可是,到底做了什么,就是不说,打死也不说。那别人凭什么相信你?

记者:你靠什么赢得客户的信任?

叶茂中:我的创意是靠脚琢磨出来的。为什么我们的策划还有很高的成功率,说白了,80%用脚,20%用脑。我不是很聪明的人,就多走、多看、多问。现在做策划,理性的成分越来越大。

我们展开工作的第一步是做营销诊断和市场调查。我要先花两三个月吭哧吭哧做调查,有时做个策划企业都等疯掉了。

记者:这会不会使你的客户丧失机会?

叶茂中:客户不打无准备之仗。倒是我错过很多客户。

记者:那钱就挣不着了。

叶茂中:但是我要把这钱拿了,做不好,大钱没了--牌子倒了。坦率讲,在这行里我没赚过什么大钱。第一,我不会蒙人,因为时间的问题,我一年只接几个案子,我要保证这几个都能成功,平均每一个我要投入90天的工作时间。还有,我不做广告代理,哪来的什么钱好赚?

我对物质层面上的东西,谈不上已经放得开,毕竟没挣过什么大钱。我以前生活在小城市,很穷,家里也很穷。若干年后,赚了一点钱,经历了一个最难的阶段:小人发财如受罪。有个故事讲两个地主,整天愁眉苦脸,老觉得咱有点钱,日子怎么也比长工好过,天天四菜一汤的,为什么我们还不如那个长工,每天耕地,却哇哇唱着歌,兴奋得要死。两个地主弄不明白,长工苦得要死,挣不到什么钱,怎么每天都开开心心的,为什么我们反而不行?地主一琢磨,要不送他个金元宝试试,既然穷了快乐,看他富了还快乐不?长工得了金元宝后,每天就在盘算,是娶个老婆,还是盖间房子,或是买头牛买块地。每天为这事愁眉苦脸,头发都白了,歌声也没了。我也经历了这样一个阶段。

我现在肯定摆脱了这种长工心态。我从容,是因为钱净化了我。我不会因为有个消息说人民币要贬值了,就觉得手上钱怎么样怎么样,就慌了。我也不会因为大家说策划这个行业很乱,我就不做这行了。

记者:不要代理这部分?

叶茂中:我现在提出:把路走得窄一些。我认为我有能力把代理做好,但是我没有这样去做,因为我想把另外一块很窄的地方做到极限。世界上有很多人,他的财富根本没有办法跟别人比,但是他有很高的地位。你可能已经五千万、一个亿了,我连一百万都没有,但是你很服我:我这块做得真是厉害。在名和利之间,我认为我要想追求那种"利"已经没希望了,就我这脑子、我这胆儿,不可能去玩儿什么大的实业,空手道一下子发大财,不可能!

记者:你对你的同行们有没有什么评价?

叶茂中:我首先总结一句话:我认为中国策划人没什么好骄傲的,很多人都是在原来所学的专业里实在干不出名堂,只好来干这个。再不把这个事情踏踏实实给干好的话,就太没劲了。只要是踏踏实实地给企业做策划的,不可能挣到大钱,因为一年的项目量是有限的。并且我认为,策划公司,包括一些国际性的大策划公司,要想赚大钱其实都是很难的,因为你要取决于人才;另外,策划不能批量生产。我觉得做策划实际上是用脚去做。要看这个策划人有没有前途,首先要看看他的脚板是不是够宽大,如果脚板不大,就劝他改行,不要做策划人。

(从形象上,叶茂中也喜欢穿宽大的皮鞋。他为公司选的车是一辆切诺基,看上去与他的宽大皮鞋一样结实而踏实。

他提到宝洁农村推广三周年纪实,他说那时每天在底下跑,晒得黑不溜秋的。当他在烈日酷暑之下,晕晕乎乎地忙着搞活动时,就相信这是策划人应该走的一条路。)

每个策划人都是主谋,出了事就认,别跑

记者:"80%的脚"是策划的基础,但仍然只是一个完整的策划的一部分?

叶茂中:我从来也不认为有了科学缜密的研究之后,就一定能诞生好的方案,还要有杰出的创意,"20%的脑"完全靠想象力和创造力。

记者:你总想搞个最好的创意、最新的策划出来,要对得起自己,要对得起客户,又因为种种原因,有的创意很好,但是实施下来,结果不是那么回事,你也感到委屈。到底怪谁?

叶茂中:有个产品,我们原来规划打两个省,客户因为要货的人多,就打了六七个省,又不是全省打,七零八落的,没有互相的支持,没有统一的策略,本来配给两个省的推广费用被摊薄给其它省份,最后就造成很多地方都卖得不好。本来我们的策划是要攥紧拳头,执行时却伸开了五指。记者:有人评论:创意再好,有什么用?虚的!甚至有人说:谁谁又把企业毁了!

叶茂中:最有权评价我们的是客户,做了这么多年策划,我认为至少不会有客户追杀我。而且刚才提到的那家企业的老总上个月还在深圳买了个手机寄给我,我觉得足矣。至于其他,他们犯的错误还是我们犯的错误,大家作为朋友,都可以在一声问候中化解。

记者:现在对策划这个行业的说法很多。有些业内人士说:策划赚钱了,大家都朝这个行当上靠;策划出事了,就有人说,我是做广告的,和策划不沾边。对它的人员和这个行业的前景,你肯定有一些思考。

叶茂中:我不能代表行业说话,甚至这个行业里,我能认识的人也很少,但是既然信了共产主义,就该像李大钊,要死就死算了,最起码有骨气。如果战争爆发了,你却躲在后方,整天找一堆理由,说要做炊饼、要纳鞋底,那是妇女们干的事,大老爷们还得说拿枪就拿枪,还得上前线、往前冲。死了,人家说是为国捐躯。中国策划界还不至于到这个份儿上,还没谁要弄死你吧!

策划人有一些投机分子:不错了。反正火车头已经开始拖了,能挂一节是一节,挂晚了不行。有些人挂晚了,发现不对,赶紧取下来,去做广告人,或是别的什么人。我认为,做人,饿死,堂堂正正;再富,也堂堂正正。不论穷跟富,咱人格上没比谁低过。如果一听策划人不好,马上铺盖一卷干别的,太孙子了。这些人搞策划,别寒碜人了,别丢人了。

我认为每个策划人都是主谋,出了事就认,别跑。该判三年判三年,该判七年判七年,出来还是条好汉。

现在已有很多人表态了:不管别人怎么弄,我就是策划人。我叶茂中就是策划人。中国策划业的现状实际上是没有方圆、没有规矩造成的。大家都在探索,摸着石头过河,摸错石头就掉进去了。摸着石头过河本来没错,但是,差不多了,该琢磨琢磨到底是怎么回事了。

我认为,任何一个产业,想良性发展,必须形成一个行业协会,进行沟通,制定一些规则。中国的策划人要团结起来,成立行业协会。挑头人,或行业领袖,要像联合国一样,大家选举出来。大家必须共同来保护这个行业、培育这个行业。如果大家还对骂的话,等于就是汉奸。毛泽东曾经讲过,红军不要打红军。对于国外的侵略者来讲,就是国民党不要打共产党。如果我们的危机是内部的,互相说点不好听的是正常的。但是日本人来的时候,怎么也得先对付他,不能让他渔翁得利。我们不能犯这种低级错误。国共两党的战争史和抗日史告诉我们,在什么时候要内讧,什么时候要对外。该内讧的时候不内讧,就会被人踩在脚底下;该对外的时候不对外,就是汉奸。

前期的时候,这么一个协会肯定会有很多毛病,有些东西也不好规范。但不论怎样,我都会百分之百地支持。不能担心协会跟谁关系要好就多说几句好话,要相信客户的判断。在策划人和客户的双重推动作用下,它会走向成熟。中国的杂志、报纸要站出来,为中国的咨询业、策划业助一臂之力。我已经感觉到这个协会呼之欲出了。要有爱国心

记者:你怎么看待你们公司?

叶茂中:我认为我们是一家有责任心的策划公司,或者是一家有爱心的策划公司,甚至可以讲是一家有爱国心的策划公司。我已经先后三次带员工去参观南京大屠杀纪念馆,我认为这是最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对员工非常好的一次培训。

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已经转换为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我们要做的就是帮企业。如果别人打我们一巴掌,我们也打他一巴掌,就必须要有国力。否则老听说别人打我们中国人,只能在那儿发牢骚,活着有什么劲?当然,我也不是说要成为一个随便欺负人家的国度,但要有这个实力。我买得起车,但我不买是另外一回事;我买不起非说我不买,谁都觉得我有病。回到策划行业上来,国际性的咨询公司进入中国后,挖了一大把说中国话、喝中国水长大的人,本土的策划公司如果不能国际化,将来就不要跟人家斗了。

我比较有信心的是,我们的客户有一半是老客户

记者:你对与客户合作的长久性是怎么看的?

叶茂中:没有长期叫我做事的客户,或者做了一单没有下一单,对我来讲,自信就会垮掉。营销学上有个概念,80%的利润来自20%的重复购买。不管别人怎么评价你的作品,当企业重复购买你的服务的时候,你应该有信心地对自己说,我做得还不错。我的客户有一半是老客户,再有,现在有一些国际性的公司来找我做策划,这对我来说是一种信心上的支持,很重要。

记者:你认为客户与你长久合作的最重要原因是什么?

叶茂中:我相信我的客户讲得比较多的是我做事情很认真,至少这一点我敢保证,其他的创作,我也不敢说我一定比其他人好,但我会尽自己最大努力。我拍广告片和做创作,这么多年来,光吐血就吐过几次,实在太累了,从早到晚地做片子,有时候熬夜一干就是四天,人家要抢时间,我就必然向深夜去要时间。

这样下去肯定不行,但是接了就得给人家做好。以后只能考虑少接项目。

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记者 :目前你最满意的作品是哪个?

叶茂中 :我始终相信到目前为止我最好的作品没有诞生,但现在有一些概念我已经很喜欢了。最近我们对一个大企业的原创性的创意--给圣象地板做的广告,相信会给人们震撼,用的都是国际化语言。我最喜欢我们创作的广告词"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这是我们给圣象地板做的系列广告中形象篇的内容。现在人类到处充满了战争,大家越来越有距离感,互相猜疑、敌对,我认为这对人类社会不利,对咱们好好过日子也不利,本来一件很简单的事情,弄得很复杂。如果死一回,大家全明白了:就这么回事。所以我们提出"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

创作做到这个份上,我也不是为了混口饭吃。我认为自己还是有点追求的,我一直认为我自己是个理想主义者。

记者 :但是,企业的追求与你的理想之间,是不是会有矛盾?

叶茂中 :这就要讲究"门当户对"。当我们提出"让生命与生命更近些"的时候,圣象老总没有觉得是一个空洞的概念,而是被感动了。

为忙这个项目,我得了眩晕症,身体非常虚弱,他们只让我说很短时间的话。在深圳的一家五星级酒店,当我们对圣象全国各地的市场部经理阐述时,当场有很多次掌声。我们给圣象地板的每一个品种都写了一首诗,共100多首。当我们念那些诗的时候,圣象的"同志们"确实给了很多次掌声。这时,我觉得眼泪在眼眶里打转,我认为值了。

有一首歌词,对我一生影响都很大。是BEYOND乐队的《农民》,其中有一段:"不看人家又盖起高楼,不怨苍天偏爱谁更多,用我一颗真心一双手,换来平安自在的生活。每个人头上一片天,每个人心中一块田,到底是丰收还是荒年,问感觉不要看金钱。"这是一种内心的触动,它是我人生观的一种歌词化的表现,我写不出这样的歌来,但能找到共鸣的地方。

十几岁的时候我唱的是《一无所有》。我以前生活在南方的小城市,冬天的时候,每天早晨起来把被子搬到外面去,拿个椅子铺在那儿晒,晚上会很暖和。二十出头时,我每天中午固定做一件事,就是躺在那儿,看天上的白云,拼命地反反复复唱《我要和我的理想远走高飞》。那时我家里很穷,租的房子,房东老太太快七十岁了,都知道这首歌怎么唱。这首歌我唱了有两年,就离开家乡闯荡世界,出来以后这么多年来一直没有改变过的一首歌就是《农民》。

我在演讲的时候,经常把这首歌当作礼物送给所有的听众,而且几乎每次都会有听众要我帮他抄下这首歌,或者复述一次让他记下来,这说明人类有许多东西是共通的,能感动我的,也能感动别人。所以我说要学会关心消费者,而不要代替消费者去思考。比方有家灯泡厂,把灯泡放到夫妻老婆店里去卖,这是人性化的通路设计,如果他不以关心消费者的立场去做事情,就不会想到灯泡一般是晚上坏,过去大家只能第二天到五金店或者百货商场去买。

诗人叶茂中

学美术出身的叶茂中说他在大量地阅读商业杂志之余,还记得去翻翻《诗刊》。如此,他的创作、他的追求、他对生命的理解,在画意之外还充满诗情:我觉得我们就像一个邮票的设计者,生活已经给你框好了一个框框,我们是没有能力跳出这个框框的,只是能够在这个框框里尽量地活得更精彩;我们也做不到享受生活的每一天,因为做不到,所以大家对这句话比较感兴趣,当我们能够找到一种让自己的生命感动的一刹那,我们便尽量把这个时间控制得长一点。比如出去玩,既然是玩,就游山玩水,不要去想别的;如果是干活,就彻底地是一个工作狂。你爱谁就去爱,恨谁就去恨,有什么呀!

活着肯定会有些痛苦。但你活着时,不过就几十年一百年的事,就咱们这种身体素质差的,没多少年;你死的话,可能要死两百万年甚至一千万年,这样的话,即便是痛苦,也有它的意义,毕竟死的时间比活着的时间更漫长。

他想起第一次演讲,在海口。当时报纸上报道,叶茂中是以一种诗人的气质折服听众。因为他第一次演讲不会讲,当时看了以后,非常感动,他觉得这个记者能够读懂他。他说他不可能是个诗人,但他十分向往诗的令人感动的境界。

他说,他看不得北京的落日--城市里面的落日。冬天,夕阳的余辉映照着整个城市,每一个人的脸上、自行车上、汽车的挡风玻璃上、高楼大厦的某一个面上,会折射出一些玫瑰红的光,在这个时候,他会有一种特别的感动--这就是人间,这就是人世间的生活,又会有一些伤感。

叶茂中认为,做人有三个层面:物质、精神、灵魂。他觉得自己三样都沾了一点点,但都没有齐全。物质上的东西能够比较从容地面对,精神上的东西也有一点重视。他更希望生活能够上升到那种灵魂的境界,或者是关注生命本身,或者说不要代替生命去思考。

原载1999年10月30日《中国经济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