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s造型:宋金“十大曲”排行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8 14:21:06

宋金“十大曲”排行榜新榜

简介:
所谓宋金“十大曲”,又称宋金“十大乐”,是指元代尚流行于歌坛的宋金时代的十首歌曲。元人杨朝英《乐府新编阳春白雪》卷一所载元人燕南芝庵的《唱论》最早明确记载了“十大乐”的说法,并著录了这十首歌曲的篇名。元陶宗仪《南村辍耕录》卷二十七录《燕南芝庵先生唱论》和臧晋叔《元曲选》卷首载《燕南芝庵论曲》,“大乐”皆作“大曲”。按《唱论》的排序,“十大曲”依次是(署名珐式据《唱论》):
  一、苏小小《蝶恋花》;二、邓千江《望海潮》;
  三、苏东坡《念奴娇》;四、辛稼轩《摸鱼子》;
  五、晏叔原《鹧鸪天》;六、柳耆卿《雨霖铃》;
  七、吴彦高《春草碧》;八、朱淑真《生查子》;
  九、蔡伯坚《石州慢》;十、张三影《天仙子》。
  《乐府新编阳春白雪》(简趁《阳春白雪》,或作《乐府阳春白雪》),是一部元人散曲选本,该书卷一先列《唱论》和“大乐”,在“大乐”项下收录了这十首歌词的文本,卷二以下才是元散曲。《唱论》是论述元曲演唱理论和方法、技巧的一篇著名文献,燕南芝庵在《唱论》中记载“十大曲”名目,应是当时歌坛现状的如实反映。《阳春白雪》则是唱本类型的一部歌曲集,这十首宋金词被列于全书所收散曲作品之前,俨然有视之为歌词典范的含义。
  《阳春白雪》收录了“十大曲”文本,但排序却与《唱论》不同。《阳春白雪》的排序依次是:
  一、坡仙《念奴娇》;        二、(阙名)[商调]《蝶恋花》;
  三、晏叔原[大石调]《鹧鸪天》;         四、邓千江《望海潮》;
  五、吴彦高《春草碧》;         六、辛稼轩《摸鱼子》;
  七、柳耆卿[双调]《雨霖铃》;         八、朱淑真[大石调]《生查子》;
  九、蔡伯坚《石州慢》;        十、张子野[中吕调]《天仙子》。
  这里最大的不同是苏轼的《念奴娇》被提到了首位,其它作品位次也相应有一些调整,除了“坡仙”的署名比较特别之外,其它署名方式比《唱论》要规范一些,排序的这些调整,应该不是随意的。另外其中五首词,《阳春白雪》标注了宫调,这一点也很重要,说明它具有付诸演唱的实际意义。  
 NO.1  苏小小《蝶恋花》 蝶恋花,商调曲;原唐教坊曲名,本采用于梁简文帝乐府:“翻阶蛱蝶恋花情”为名, 又名《黄金缕》、《鹊踏枝》、《凤栖梧》、《卷珠帘》、《一箩金》。其词牌始于宋。双片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
  双调,上下片同调,押仄声韵。共六十字,前后片各四仄韵,其规范格律如下:
  正体,上下阕第四句尾三字可以用“仄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蝶恋花》词牌一般以抒写缠绵悱恻之情为多

  蝶恋花
  
  柳永
  伫倚危楼风细细,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草色烟光残照里,无言谁会凭阑意?
  拟把疏狂图一醉,对酒当歌,强乐还无味。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译文]
  他久立在高楼上微风拂面一丝丝一细细,望不尽的春日离愁,黯黯然地升起从遥远无边的天际。碧绿的草色,迷蒙的烟光掩映在落日余晖里,默默无言什么人会理解他独自凭栏的深沉含义?
  打算让这疏懒放纵的心情喝得醉醉,可是对着美酒要纵情高歌,勉强取得欢乐反而觉得毫无意味。衣衫丝带渐渐觉得松宽了,可他始终不感到懊悔,宁愿为她消瘦得精神萎靡颜色憔悴
  【注释】
  ①此词原为唐教坊曲,调名取义简文帝“翻阶蛱蝶恋花情”句。又名《鹊踏枝》、《凤栖梧》等。双调,六十字,仄韵。 ②危楼:高楼。 ③黯黯:迷蒙不明。④拟把:打算。疏狂:粗疏狂放,不合时宜。 ⑤对酒当歌:语出曹操《短歌行》。当:与“对”意同。 ⑥强:勉强。强乐:强颜欢笑。 ⑦衣带渐宽:指人逐渐消瘦。语本《古诗》:“相去日已远,衣带日已缓”。
  【品评】
  这是一首怀人词。上片写登高望远,离愁油然而生。“伫倚危楼风细细”,“危楼”,暗示抒情主人公立足既高,游目必远。“伫倚”,则见出主人公凭栏之久与怀想之深。但始料未及,“伫倚”的结果却是“望极春愁,黯黯生天际”。“春愁”,即怀远盼归之离愁。不说“春愁”潜滋暗长于心田,反说它从遥远的天际生出,一方面是力避庸常,试图化无形为有形,变抽象为具象,增加画面的视觉性与流动感;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其“春愁”是由天际景物所触发。接着,“草色烟光”句便展示主人公望断天涯时所见之景。而“无言谁会”句既是徒自凭栏、希望成空的感喟,也是不见伊人、心曲难诉的慨叹。“无言”二字,若有万千思绪。下片写主人公为消释离愁,决意痛饮狂歌:“拟把疏狂图一醉”。但强颜为欢,终觉“无味”。从“拟把”到“无味”,笔势开阖动荡,颇具波澜。结穴“衣带渐宽”二句以健笔写柔情,自誓甘愿为思念伊人而日渐消瘦与憔悴。“终不悔”,即“之死无靡它”之意,表现了主人公的坚毅性格与执着的态度,词境也因此得以升华。贺裳《皱水轩词筌》认为韦庄《思帝乡》中的“陌上谁家年少足风流,妾疑将身嫁与一生休。纵被无情弃,不能羞”诸句,是“作决绝语而妙”者;而此词的末二句乃本乎韦词,不过“气加婉矣”。其实,冯延已《鹊踏枝》中的“日日花前常病酒,镜里不辞朱颜瘦”,虽然语较颓唐,亦属其类。后来,王国维在《人间词语》中谈到“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境界”,被他借用来形容“第二境”的便是“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这大概正是柳永的这两句词概括了一种锲而不舍的坚毅性格和执着态度
NO.2  邓千江《望海潮》 望海潮,此调是柳永自度曲。一百零七字。前后片各十一句。前片五十三字,五平韵;后片五十四字,六平韵。歇拍二句,可用上六下五,也可用上四下七。
  ⊙○○●,○○⊙●,⊙○⊙●○△。⊙●●○,○○●●,⊙○⊙●○△。⊙●●○△。●⊙○⊙●,⊙●○△。⊙●○○,●○○●●○△。
  ○○●●○△。●○○⊙●,⊙●○△。⊙●●○,○○●●,⊙○⊙●○△。○●●○○。●⊙○⊙●,⊙●○△。⊙●○○●●,●●●○△。
  ○为平,●为仄,⊙为可平可仄,△表韵脚,平韵。
  【定格】
  平平平仄,平平中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仄平仄,平仄平平(韵)。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平仄仄平平(韵)。
  仄平平仄仄,中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韵)。
  平仄仄平平(韵)。
  仄仄平中仄,平仄平平(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韵)。
  --------------------------------------------------------------------------------
  【注】有将前片第八句作“仄仄平仄仄”,以领格字领下四句,并以后片结尾作“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者,亦有前片第四句作“平平仄仄”,后片首二字增一暗韵成“平平仄仄平平”者。
  望海潮
  柳永
  东南形胜,三吴都会,钱塘自古繁华。烟柳画桥,风帘翠幕,参差十万人家。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qiàn )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竞豪奢。
  重湖叠巘(yǎn)清嘉,有三秋桂子,十里荷花。羌(qiāng)管弄晴,菱歌泛夜,嬉嬉钓叟(sǒu)莲娃。千骑拥高牙,乘醉听箫鼓,吟赏烟霞。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作者简介:
  柳永(约987年—约1053年),崇安(今属福建)人。北宋词人,婉约派创始人。原名三变,字景庄。后改名永,字耆卿。排行第七,又称柳七。宋仁宗朝进士,官至屯田员外郎,故世称柳屯田。由于仕途坎坷、生活潦倒,他由追求功名转而厌倦官场,耽溺于旖旎繁华的都市生活,在“倚红偎翠”、“浅斟低唱”中寻找寄托。作为北宋第一个专力作词的词人,他不仅开拓了词的题材内容,而且制作了大量的慢词,发展了铺叙手法,促进了词的通俗化、口语化,在词史上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景祐进士,官屯田员外郎。为人放荡不羁,终身潦倒。死时靠妓女捐钱安葬。其词多描绘城市风光和歌妓生活,尤长于抒写羁旅行役之情。词作流传极广,“凡有井水饮处,皆能歌柳词”。有《乐章集》。
NO.3  苏东坡《念奴娇》念奴娇:念奴是唐天宝年间著名歌妓,调名本此。此调有仄二体。《词谱》以苏轼“凭空跳远”词为平仄体正格。一百字。前片四十九字;后片五十一字,各十旬四仄韵。此令宜于抒写豪迈感情。东坡赤壁词,句读与各家词微有出入,是变格。另有平韵格,以陈允平词为正体,用者较少。
  又名《大江东去》、《千秋岁》、《酹江月》、《杏花天》、《赤壁谣》、《壶中天》、《大江西上曲》、《百字令》等十多个名称。
词牌由来
  念奴是唐代歌女的名字,传说玄宗每年游幸各地时,念奴常暗中随行,因之取念奴为词牌名。据元稹《连昌宫词》自注:“念奴,天宝中名倡,善歌。每岁楼下酺宴,累日之后,万众喧隘,严安之、韦黄裳辈辟易不能禁,众乐为之罢奏。玄宗遣高力士大呼于楼上曰:‘欲遣念奴唱歌,邠二十五郎吹小管逐,看人能听否?’未尝不悄然奉诏。”王灼《碧鸡漫志》卷五又引《开元天宝遗事》:“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
  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唐宫伎中一流歌手。歌声激越清亮,被玄宗誉为“每执行当席,声出朝霞之上,25人吹管也盖不过其歌喉”;元稹称其“飞上九天歌一曲,二十五郎吹管逐”。
  唐元稹曾在《连昌宫词》诗中描写了此情此景:
  力士传呼觅念奴,念奴潜伴诸郎宿。
  须爽觅得又连催,特赦街中许燃烛。
  春娇满眼泪红绡,掠削云鬓旋装束。
  飞上九天歌一声,二十五郎吹管逐。
  念奴的声音动人嘹亮,音色优美异常,唐玄宗曾经赞不绝口:“念奴每执板当席,声出朝霞之上。”念奴色艺双全,其声名一直传至后世。北宋政和年间,李方叔见一老翁善歌,曾为此戏作《品令》云:“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老翁虽是解歌,无奈雪鬓霜须。大家且道是伊模样,怎如念奴?”
  唐玄宗每次辞岁宴会时间一长,宾客就吵闹,使音乐奏不下去。玄宗叫高力士高呼念奴出来唱歌,大家才安静下来。见唐元稹《连昌宫词》原注。明汤显祖《荆钗记·折柳阳关》:“你红粉楼中一念奴。”
  相传《念奴娇》词调就由她而兴,意在赞美她的演技。
NO.4  辛稼轩《摸鱼子》摸鱼子
  词牌名
  代表作·宋·张炎
  向天涯、水流云散,依依往事非旧。
  西湖见说鸥飞去,知有海翁来否。
  风雨後。
  甚客里逢春,尚记花间酒。
  空嗟皓首。
  对茂苑残红,携歌占地,相趁小垂手。
  归时候。
  花径青红尚有。
  好游何事诗瘦。
  龟蒙未肯寻幽兴,曾恋志和渔叟。
  吟啸久。
  爱如此清奇,岁晚忘年友。
  呼船渡口。
  叹西出阳关,故人何处,愁在渭城柳 NO.5  晏叔原《鹧鸪天》zhè gū tiān
  ①词牌名。双调,五十五字,押平声韵。
  ②曲牌名。南曲仙吕宫、北曲大石调都有。字句格律都与词牌相同。北曲用作小令,或用于套曲。南曲列为“引子”,多用于传奇剧的结尾处。
  例释
  一、鹧鸪天•时谪黄州 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①,乱蝉衰草小池塘。翻空白鸟时时现②,照水红蕖细细香。
  邻舍外,古城旁③。杖藜徐步转斜阳④。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⑤。

  作者简介: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学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诣。他的书法与蔡襄、黄庭坚、米芾合称“宋四家”;善画竹木怪石,其画论,书论也有卓见。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坚齐名;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注释
  ①林断山明:树林断绝处,山峰显现出来。
  ②翻空:飞翔在空中。
  ③古城:当指黄州古城。
  ④杖藜 :拄着藜杖。杜甫《漫兴九首》其五:“杖藜徐步立芳洲。”
  ⑤浮生:意为世事不定,人生短促。李涉《题鹤林寺僧舍》:“偶经竹院逢僧话,又得浮生半日闲。”
  这首词作于元丰六年(1083年),时苏轼在黄州。描绘了一幅夏日雨后的农村小景。
  上阕写景。开首“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连用林、山、竹、墙、蝉、草、池塘七种典型意象描写了夏日雨后的景物,给人以密不透风之感。最后以“翻空白鸟”与“照水红蕖”相对,一个诉诸视觉:“时时现”;一个诉诸嗅觉:“细细香”。充满了诗情画意。
  下阕写散步。江村小景绘好之后,视角则陡然一转,步入画中:“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通过作者的外部形象显示其内心世界。最后两句乃点睛之笔,“殷勤”二字是拟人化手法,含有自嘲的辛酸和词人的感慨,“又得浮生一日凉”则又更进一层,超出世表。
  词牌释义
  〔题考〕 【填词名解】:“﹝鹧鸪天﹞,一名﹝思佳客﹞,一名﹝于中好﹞,采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按鹧鸪为乐谓名,许浑【听歌鹧鸪】诗:“南国多倩多艳词,鹧鸪清怨绕梁飞。”郑谷【迁客】诗:“舞夜闻横笛,可堪吹鹧鸪?”又【宋史 乐志】引姜夔言:“今大乐外,有曰夏笛鹧鸪,沈滞郁抑,失之太浊。”故鹧鸪似为一种笙笛类之乐调,词名或与﹝瑞鹧鸪﹞同取义于此。至元马臻诗:“春回苜蓿地,笛怨鹧鸪天”;则似已指词调矣。
  〔作法〕 本调五十五字,实由七绝两首合并而成;惟后阕换头,改第一句为三字两句。通体平仄,除后阕首、次两句有一定,及前阕首尾,后阕末句之第三字不能移易外,余均与七绝相通。但应仄起,不得用平起。 且,词的上阙第三、四句和下阙两个三句一般宜对仗(鹧鸪天·别情未用)。
NO.6  柳耆卿《雨霖铃》*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 △ 
  仄仄仄平仄平仄。仄仄仄、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 
  △ △ 
  * 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
  △ △ △ 
  平,仄仄平平仄仄平仄。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 
  说明:又名《雨霖铃慢》,双调一百零三字,前后阕各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且多用拗句。
  《雨霖铃》词牌来源
  马嵬兵变后,杨贵妃缢死,在平定叛乱之后,玄宗北还,一路戚雨沥沥,风雨吹打皇鸾的金铃上。如《明皇杂录》里写道:“明皇既幸蜀,西南行,初入斜谷,属霖雨涉旬,于栈道雨中闻铃,音与山相应。上既悼念贵妃,采其声为《雨霖铃》曲,以寄恨焉。”这也便是词牌《雨霖铃》的来历。
  背景:
  宋都汴京 ( 今河南开封 ) 是柳永逗留时间较长的地方。 《雨霖铃》就是他离开京城时所写。
  在倾吐深深的离愁时,也抒发了对自己遭遇的感慨和受压抑的愤懑。
《雨霖铃》①
  宋 柳永
  【原文】
  寒蝉凄切,对长亭晚②,骤雨③初歇。都门帐饮无绪④,留恋处⑤,兰舟⑥催发。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⑦。念去去⑧、千里烟波,暮霭⑨沉沉⑩楚天⑾阔。
  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⑿!今宵酒醒何处?杨柳岸,晓风残月。此去经年⒀,应是良辰好景虚设。便纵有千种风情⒁,更与何人说?
  【注释】
  ①此调原为唐教坊曲。相传唐玄宗避安禄山乱入蜀,时霖雨连日,栈道中听到铃声。为悼念杨贵妃,便采作此曲,后柳永用为词调。又名《雨霖铃慢》。上下阕,一百零三字,仄韵。这首词选自《全宋词》,雨霖铃又作雨淋铃。这首词是他离开都城汴京(现在河南开封)时写的,抒发了跟情人难分难舍的感情。
  ②对长亭晚:面对长亭,正是傍晚时分。
  ③骤雨:阵雨。
  ④都门帐饮:在京都郊外搭起帐幕设宴饯行。无绪;没有情绪,无精打采。
  ⑤留恋处:一作“方留亦处”。
  ⑥兰舟:据《述异记》载,鲁班曾刻木兰树为舟。后用作船的美称。
  ⑦凝噎:悲痛气塞,说不出话来。即是“凝咽”。
  ⑧去去:往前走了一程又一程(分手后越来越远)。
  ⑨暮霭:傍晚的云气。
  ⑩沉沉:通“沉沉” 深厚的样子。
  ⑾楚天:战国时期湖南、湖北、江苏、浙江一带属于楚国,这里以“楚天”泛指南方的天空。
  ⑿清秋节:萧瑟冷落的秋季。
  ⒀经年:经过一年或多年,此指年复一年。
  ⒁风情:情意(男女恋情)。
  【译文】
  秋后的蝉叫得是那样地凄凉而急促,面对着长亭,正是傍晚时分,一阵急雨刚停住。在京都城外设帐饯别,却没有畅饮的心绪,正在依依不舍的时候,船上的人已催着出发。握着手互相瞧着,满眼泪花,直到最后也无言相对,千言万语都噎在喉间说不出来。想到这回去南方,这一程又一程,千里迢迢,一片烟波,那夜雾沉沉的楚地天空竟是一望无边。
  自古以来多情的人最伤心的是离别,更何况又逢这萧瑟冷落的秋季,这离愁哪能经受得了!谁知我今夜酒醒时身在何处?怕是只有杨柳岸边,面对凄厉的晨风和黎明的残月了。这一去长年相别,(相爱的人不在一起,)我料想即使遇到好天气、好风景,也如同虚设。即使有满腹的情意,又再同谁去诉说呢?!
NO.7  吴彦高《春草碧》 《春草碧》诗词全文

  几番风雨西城陌。不见海棠红、梨花白。底事胜赏匆匆,正自天付酒肠窄。更笑老东君、人间客。赖有玉管新翻,罗襟醉墨。望中倚阑人,如曾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陈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词牌注释
  乍看,这似是一首伤春的词,细玩,则不难看出这实则是一首借伤春入笔,抒发词人对“故苑春光”无限怀念的抒情词。他的伤春,不仅仅是感叹春光的流逝 ,而是寄寓了词作者对往日政通人和 ,国泰民安、昌明盛世的深切怀念。
  金后期,受蒙古压迫,不得不迁都于汴梁,往日繁华的故都燕京 ,已变得荒凉萧条 ,昔日的歌舞升平,繁华似锦 ,正成过眼烟云 ,只有留存在记忆中了,这才是词作者伤春的真正用意。他虽然在政治上不得志,但依然有一颗拳拳的爱国之心,虽然他为国家的前途而忧心如焚,但迫于形势及朝廷的猜忌,却也不敢直白地表露自己的心迹,只好以伤春为引,寄寓自己的无限感慨。了解了以上背景,再看这首《春草碧》,自当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了。
  上片抒发伤春的情感。首句十五个字,写出了几番风雨过后,白花洞,春色逝的凄凉景象,词人触景伤情 ,思绪联翩 ,无限怅惘涌上心头,由春光的流逝,想到了美好岁月的不再,不禁悲从中来,不能自已 。起句“几番风雨”,点出春光不再的原因 ,“不见”二字,道出词人对春光的寻觅与留恋,当那嫣红的海棠与如雪的梨花确实已“不见”时,无限的惘怅便自然而然地涌上了词人的心头。他是多么希望仍然能够看到那“ 万紫千红总是春 ”的生机盎然的景象啊 ,但却终是“不见”。因此才有了后面“底事胜赏匆匆 ”的问句和“酒肠窄”的自怨之词。“更笑老东君 ,人间客”。因春之消逝而嘲笑司春的老东君象是匆匆来去人间的过客,转瞬即逝。明明是无尽的惘怅与留恋,却偏偏用了一个“笑”字来传达,所谓强颜欢笑,读来更是让人心酸。
  下片,转为剖示词人的心理情态。虽然是胸中愁肠百结 ,但幸有新翻的笛曲 ,酩酊大醉后的信手挥毫,以及那醉望中的“倚栏人 ”,似还可以帮助词人荡除心中的烦恼与忧愁 。然而 ,“倚栏人 ”却只是“如曾识”,似曾相识的“倚栏人”怎能看做是知音,长夜对话 ,以慰愁怀呢 ?值此春色已逝之时,词人心中那刚刚燃起的希望之火 ,又被失望之水熄灭了。“旧梦回首何堪,故苑春光又阵迹。落尽后庭花,春草碧 。”则是点晴之笔。道出了昔日燕京今日的荒凉与故苑后宫今日的萧条。句式凄绝哀婉,道出作者的国势不振 ,国家的衰亡而无限感伤 。在国家危难之时,词人追忆往日的繁荣昌盛,感叹盛世的不再,心中不禁悲凉无限。这也是他伤春的真实用意。
  全词意境清幽,语言浅近,虽淡淡着笔,言外却有无限感怆,读来意韵绵长。

NO.8  朱淑真《生查子》词牌介绍   生查子:词牌名。 亦称《楚云深》,双调四十字,前后阕格式相同,各两仄韵,上去通押。
词牌格式
  (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编辑本段]例词参考
  生查子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
  生查子
  [南宋]姚宽
  郎如陌上尘,妾似堤边絮,相见两悠扬,踪迹无寻处。
  酒面扑春风,泪眼零秋雨,过了别离时,还解相思苦。
  生查子 陌上郎
  西津海鹘舟,径度沧江雨。双橹本无情,鸦轧如人语。 
  挥金陌上郎,化石山头妇。何物系君心,三岁扶床女。 
  生查子 愁风月
  风清月正圆,正是佳时节。不会长年来,处处愁风月。
  心将熏麝焦,吟伴寒虫切。欲邃就床眠,解带翻成结。 
  生查子
  晏几道
  关山魂梦长,塞雁音书少。两鬓可怜青,只为相思老。
  归傍碧纱窗,说与人人道:“真个别离难,不似相逢好。”
  [译文]
  梦魂向着故乡飘,关山阻隔路遥遥;据说鸿雁能传书,送来的音信也太少。乌发满头多可爱,却为相思变衰老。
  梦中归乡乐陶陶,碧纱窗前、对心上人儿款款道:“离别的日子真难熬,远不如团聚好。”
  [注释]
  (1)归傍:一本作“归梦”。
  (2)人人:对女性的昵称,宋时口语。
  (3)真个:真正。
  晏几道词作鉴赏
  此为思妇词。词中通过环境、景物描写来烘托人物的感情,抒写了女主人公的相思怀人之情。词之上片写少年出游,下片写闺思,以“牵系”二字提契全篇,抒情重点末二句。
  起首两句描绘“金鞭美少年”的形象,这是女主人公思念的对象。他那扬鞭跃马、威武俊美的英姿,大概就是他临走时所留给女主人公的最后印象。三、四两句写少年走后,女主人公的感情和思绪始终牵系远出的丈夫身上:到了夜晚,绣被春寒,孤灯独眠,寂寞难耐。“绣被春寒夜”,是通过环境的渲染,来突出人物的孤寂。过片两句写女主人公天天盼,月月盼,寒食节过去了,梨花开了又谢了,一次次地等待,始终没有等到丈夫的音信,随之而来的,只是一次次失望!“寒食梨花谢”,是通过节令和景物来暗示出时间的流逝,表现她无限的怅惘。结拍两句,写女主人公秋千架下背面痴痴地站着,她默默地承受着相思之苦,无处诉说,也不想对人诉说。“背面”暗示出她难过,哭泣。“秋千下”本是青年妇女嬉戏之处,选择这一场景可增强艺术效果。李商隐诗及欧阳修词“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均是这种手法。所谓“无处说相思,”实则相思不必具体说出,只从结句具见相思之深切。无怪乎“吕东菜极喜诵此词,以为有思致。”
  此词以一个看似平凡的少女荡舟遇雨、娇不胜寒的故事,喻写了一幕爱情的悲剧,同时也寄托了一个不谙世故者生活坎坷、遭遇不幸的身世感慨。全词意味深蕴,含蓄婉转,手法新颖,别具一格。
  开篇两句起笔不凡,想像奇特。“涉江”,本《古诗十九首》“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远道”之意。女主人公感到离江边路太远了,遂移家近溪头,以便涉江采芙蓉,而且溪水流入江中,也将会流到所思之处吧!慰情聊胜于无,两句堪称“痴绝”之语。三、四句又起波澜,她摇荡着木兰船去采芙蓉,却不知不觉误入了双鸳浦。“木兰舟”,以香木制成的船只,泛指佳美的小船。芙蓉,即指荷花。她荡舟缘溪而去,可是却来到触动她孤独情怀之地“双鸳浦”——鸳鸯成双作对的水边。这里妙一“误”字,竟因“双鸳”这样美好的字眼引起她的不快,正所谓“伤心人别有怀抱”。
  过片二句借写泛舟时遇雨,语意双关,表达了女子被弃时复杂的感情。“无端”,有料想不到之意。那象浮云般轻薄的男子,竟然毫无理由地玩弄女子的感情,被侮辱被损害的女子却只能暗暗地忍受着无穷的痛苦。那几乎是绝望的哀伤、绵绵的遗恨,紧揪着人们的心。“云”、“雨”之喻,本指男女间的欢合,而本词中,却显得如此凄冷悲凉。这里用谴责、痛悔、爱怜几层含意,深刻地写出被弃女子的心理。末两句承“帘纤雨”,意谓她那单薄的衣裳怎抵挡寒风冷雨?只好向荷花诉说自己的幽恨。“翠袖”句本杜甫《佳人》诗:“天寒翠袖薄,日暮倚修竹。”杜诗写一位绝代佳人幽居深谷,与草木相依,而“轻薄”的夫婿却另有新欢,把她遗弃,佳人贞洁自持,甘过清贫的生活。本词写女子“不胜”风雨之寒,既点出她的软弱无依的可悲处境,也暗示她的清操独守。然而心灵上的创伤是无法消除的,无人倾诉,只能悄悄地共荷花相语。“荷花”,与首句“涉江”遥相呼应,有回环往复之妙。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满春衫袖。----欧阳修《生查子》
  词以灵光独运的艺术构思,使今与昔、悲与欢互相交织、前后映照,从而巧妙地抒写了物是人非、不堪回首之感。上片追忆去年元夜的欢会。自唐代起,就有元夜张灯、观灯的习俗,至宋而其风益盛。“花市灯如昼”,极写元宵灯火辉煌。 “月上柳梢头”二句含“宾”就“主”,再现那令人沉醉的情景。“黄昏后”,交待主人公与其情侣相会的时间。“月上柳梢头”,既是对“黄昏后”这一时间概念的形象示现,也是对男女主人公欢会的环境的补充描绘——明月皎皎,垂柳依依,是那样富于诗情画意!词的上片回忆从前幽会,充满希望与幸福,可见两情是何等欢洽。而周围的环境,无论是花、灯,还是月、柳,都成了爱的见证,美的表白,未来幸福的图景。情与景交织在一起,展现了美的意境。
  下片抒写今年元夜重临故地,不见伊人的感伤。 “月与灯依旧”, 景物与去年一般无二,照样月光普照,华灯齐放。但风景无殊,人事全异。“不见去年人”二句情绪一落千丈:去年莺俦燕侣,对诉衷肠,今年孤身支影, 徒忆前盟, 主人公怎能不抚今思昔,泪下如注。物是人非的怅惘,今昔对比的凄凉,由此美景也变为感伤,月与灯交织即由明亮化为暗淡。/淡漠冷清的伤感弥漫于词的下片。
  世事难料,情难如愿。牵动人心的最是那凄怨、缠绵而又刻骨铭心的相思。谁不曾渴慕,谁不曾诚意追索,可无奈造化捉弄,阴差阳错,幸福的身影总是擦肩而过。旧时欢愉仍驻留心中,而痴心等候的那个人,今生却不再来。山盟虽在,佳人无音,这是怎样的伤感遗憾,怎样的裂心之痛!
  古犹如此,今人亦然。世间总有太多的伤感和遗憾。沧海桑田,回眸寻望,昔人不见,此地空余断肠人。滚滚红尘,茫茫人海,佳人无处寻觅,便纵有柔情万种,更与何人说?
  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任君“泪湿春衫袖”,却已“不见去年人”,此情此伤,又怎奈何天?《生查子》的无限伤感,隐隐一怀愁绪化作一声长叹: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此恨绵绵无绝期?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 ----辛弃疾《生查子·独游西岩》
  西岩,在今江西上饶市南六十里。此地岩石拔地而起,形如覆钟,中空而悬石如螺,有滴水缘石垂落,水气清冷,为游览胜地。时作者闲居上饶带湖。
  “青山招不来,偃蹇谁怜汝?”欲招青山,而青山不来,于是责怪青山骄傲、傲慢,说从此有谁会再来喜欢你?妙语解颐,并非真的怨山,只是从侧面表现出诗人的孤寂情怀。本来,山何尝能“招之即来”,语似“无理”,愈见此刻难以自处,无限悲凉。“偃蹇”,《左传·哀公六年》:“彼皆偃蹇,将弃子之命”。杜预集解:“偃蹇,骄敖(傲)”。或谓原义高耸,引申为骄傲、傲慢。苏轼《越州张中舍寿乐堂诗》:“青山偃蹇如高人,常时不肯入官府”。“怜”,宠爱,喜欢。白居易《白牡丹》诗:“怜此皓然质,无人自芳馨。”三、四句一转,别出新意:“岁晚太寒生,唤我溪边住。”时移景异,瞬息到了寒冬腊月,青山也感到冷落孤单,它主动邀我来到溪边同住。这时山与人的关系称得上是“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情与貌,略相似”(《贺新郎》)。“生”,语助词。水光山色,竞来与人相娱了。李白《独坐敬亭山》云:“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钟惺评曰:“胸中无事,眼中无人”(《唐诗归》)。胸中坦荡,虽“独”而不孤;眼中容不得半点尘埃,白眼看那些丑恶庸俗之辈。上片不露声色,作者的郁勃之情,于下片始显露出来。
  “山头明月来,本在天高处”。从上片“唤我”已见青山多情,而如今原在九天高处的明月也在山头出现,似也视我为知己了。物、我、景、情融溶亲密,一派恬淡自适情怀。最后浅浅着笔,深沉含蓄:“夜夜入清溪,听读《离骚》去”。不说清溪映月,却说月潜入清溪,而它只到听我读完《离骚》方才回转。“去”,表示行动的趋向。“卒章显其志”,却仍然含蓄不尽,耐人寻味。
  这首词题作《独游西岩》,实为西岩夜读。先说青山招而不来,后却发生了变化,不仅不用“招”,反而来“唤我”。用笔轻灵,奇思妙趣,触处可见。“辛之造语俊于苏”(谢章铤《赌棋山庄词话》),于此词可见。而且在表现作品的思想内涵时,“敛雄心,抗高调,变温婉,成悲凉”(周济《宋四家词选目录序论》),只从“读《离骚》”轻轻逗出。司马迁曰:“离骚者犹离忧也。……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悱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史记》卷八十四《屈原传》)。“屈原放逐,乃赋《离骚》”(《报任安书》)。这部“逸响伟辞,卓绝一世”(鲁迅语)的作品,全诗贯穿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屈原在楚怀王时曾任仅次于令尹的要职左徒,积极从事改革活动,一度得到怀王的信任,后遭谗见疏。楚顷襄王时由于执政者的嫉恨,被放逐到江南。辛弃疾“壮岁旌旗拥万夫,锦襜突骑渡江初”,结果是“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鹧鸪天》)。在许多方面屈、辛有相似处。
  作者文治武功,才气超然,但和屈原一样,未得施展抱负。虽然上饶带湖的豪华别墅,朱熹路过时,“潜入去看,以为耳目所未尝睹”(陈亮《与幼安殿撰》),但对于只愿“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破阵子》)的辛弃疾来说,仍是何等难堪!明乎此,对题虽曰《独游西岩》,而全词关脉则在夜读《离骚》,当可有深一层了解也。 NO.9  蔡伯坚《石州慢》 【词牌简介】  石州慢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或平仄仄平),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 
  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
  △ △ △
  (上一下四或上三下二)。 * 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仄
  △ △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 △ 
  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上一下四或上三下二)。 
  △ 
  (此调常用入声韵。)
  定格:
  【定格】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中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
  【注】前片第二、三句亦作“仄平平仄,仄平平仄”。
  --------------------------------------------------------------------------------
  【变格】
  中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韵)。
  平平中仄平平,仄仄中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平仄(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仄平平仄(韵)。
  平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中平中仄,仄中中仄平平,中平中仄平平仄(韵)。
  中仄仄平平,仄平平平仄(韵)。 
【代表词作】  
石州慢 [宋]张元干
  已酉秋,吴兴舟中
  雨急云飞,瞥然惊散,暮天凉月。谁家疏柳低迷,几占流萤明来。夜帆风驶,满湖
  烟水苍苍,菰蒲零乱秋声咽。梦断酒醒时,倚危樯清绝。 
  心折。长庚光怒,群盗纵横,逆胡猖獗。欲挽天河,一洗中原膏血。两宫何处?塞
  垣只隔长江,唾壶空击悲歌缺。万里想龙沙,泣孤臣吴越。 
  说明:双调一百零七字,前阕四仄韵、后阕五仄韵,本调常用入声韵。 
石州慢 [宋]贺铸
  贺铸简介
  (1052-1125),字方回,号庆湖遗老,卫州共城(今河南辉县)人。曾任临城令、泗州及太平州通判等职。著有《庆湖遗老集》二十卷,《东山寓声乐府》三卷。《全宋词》存词二百八十余首,其数之多,仅少于苏轼。
         石州慢①
  贺铸
  薄雨收寒,斜照弄晴,春意空阔。长亭柳色才黄,倚马何人先折?烟横水漫,映带几点归鸿,东风消尽龙沙雪②。犹记出关来③,恰如今时节。
  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④,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⑤。憔悴一天涯,两厌厌风月。
  注释
  [注释]
  ①石州慢:原为乐府歌舞曲,后用作词牌名。
  ②龙沙:指塞外。
  ③出关:汴京到临城,中途须过白马关。
  ④方寸:内心。
  ⑤“芭蕉”句:李商隐《代赠》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丁香花蕾丛生,喻人愁心不解。

  [赏析]
  上阕写景,表露伤春伤别。“犹记出关来”两句,提起下阕对“轻别”情境之追忆。经年而音信全无,正是内心新愁原因。愁心如丁香花蕾紧结,则是憔悴天涯的写照。“两厌厌”则将双方的痛苦同时写出。全词情景文如水乳交融,浑然一体。
石州慢 [金] 元好问
  其一
  儿女篮舆,田舍老盆,随意林壑。
  三重屋上黄茅,赖是秋风留著。
  旧家年少,也曾东抹西涂,鬓毛争信星星却。
  岁暮日斜时,尽栖迟零落。
  如昨。
  青云飞盖追随,倾动故都城郭。
  叠鼓凝笳,几处银屏珠箔。
  梦中身世,只知鸡犬新丰,西园胜赏惊还觉。
  霜叶晚萧萧,满疏林寒雀。
  其二
  赴召史馆,与德新丈别于岳祠新店,明日以此寄之。
  击筑行歌,鞍马赋诗,年少豪举。
  从渠里社浮沉,枉笑人间风女。
  生平王粲,而今憔悴登楼,江山信美非吾土。
  天地一飞鸿,渺翩翩何许。
  羁旅。山中父老相逢,应念此行良苦。
  几为虚名,误却东家鸡黍。
  漫漫长路,萧萧两鬓黄尘,骑心漫与行人语。
  诗句欲成时,满西山风雨。
  附:元好问,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山先生。太原秀容(今山西省忻州市)韩岩村人。生于金章宗明昌元年(1190年)七月初八,卒于元宪宗蒙哥七年(1257年)九月初四日,其墓位于忻州市城南五公里韩岩村西北。他是700多年前我国金朝最有成就的作家和历史学家,是宋金对峙时期北方文学的主要代表,又是金元之际在文学上承前启后的桥梁。著有《元遗山先生全集》,词集为《遗山乐府》。
  其作品,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内容实在,感情真挚,语言优美而不尚浮华。
  内中深情与其一生颠沛莫不相干。 NO.10  张三影《天仙子》

【词牌·天仙子】  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定,但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词牌格式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格一】
  韦庄〖天仙子〗
  蟾彩霜华夜不分,天外鸿声枕上闻。
  中仄中平平仄仄,仄平平仄平平仄。
  绣衾香冷懒重熏。人寂寂,叶纷纷,才睡依前梦见君。
  平平中仄仄平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中平平仄仄。
  【格二】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仄仄平平仄仄,中仄仄平平仄仄。
  中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中仄仄平平仄仄。
【简 介】
  词牌名(词牌《天仙子》本名《万斯年》,因为皇甫松的诗句“懊恼天仙应有以”而取“天仙”二字成其名,“子”即是“曲子”。
【格 律】
  *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
  △ △ △ △ 
  [仄]仄[仄]平平仄仄。 * [仄]仄[平]平平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
  △ △ △ 
  仄仄平平,平[平]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 
  [△] △ △ △ 
  (多数词谱标定上下阕第一句后一字为 “仄”,实际上对于“仄”韵词的长句来说还是以“平”起较为谐顺。)
  说明:双调六十八字,前后阕各五仄韵,上去通押。第四、第五两句,平仄多不拘,唯第二句第二字必用去声。
【著 作】
  天仙子 作者:张先
  时为嘉禾小倅1,以病眠不赴府会
  水调数声持酒听2,午醉醒来愁未醒。送春春去几时回?临晚镜,伤流景3,往事后期空记省4。
  沙上并禽池上瞑5,云破月来花弄影。重重帘幕密遮灯,风不定,人初静,明日落红应满径。
【注 释】
  1、嘉禾小倅:嘉禾,宋时郡名,即秀州,今浙江嘉兴市。小倅:即小副官。这里指判官。张先此时是嘉禾任判官。
  2、水调:曲调名,相传隋炀帝开凿汴河时自制此曲《水调歌》。
  3、流景:逝去的光阴。杜牧诗:"自伤晚临镜,谁与惜流年。
  4、省:醒悟,明白。
  5、并禽:成对的鸟儿。这里指鸳鸯。暝:闭眼小憩。
【评解】
  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叹老嗟卑,是封建时代诗词中常见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精雕细琢,使本词所写春天夜景颇有新意。“临晚镜,伤流景”,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
【赏 析】
  此词为临老伤春之作,为张先词中的名作。全词将作者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
  上片起首三句写作者本想借听歌饮酒来解愁。但他在家里品着酒听了几句曲子之后,不仅没有遣愁,反而心里更烦了。于是在吃了几杯闷酒之后便昏昏睡去。一觉醒来,日已过午,醉意虽消,愁却未曾稍减。冯延巳《鹊踏枝》:“昨夜笙歌容易散,酒醒添得愁无限。”同样是写“欢乐极兮哀情多,少壮几时兮奈老何”的闲愁。只不过冯是在酒阑人散,舞休歌罢之后写第二天的萧索情怀,而张先则一想到笙歌散尽之后可能愁绪更多,所以根本连宴会也不去参加了。这就逼出下一句“送春春去几时回”的慨叹来。应当指出的是,此句中的前后两个“春”字,有不尽相同的涵义。上一个“春”指季节,指大好春光;而下面的“春去”,不仅指年华的易逝,还蕴涵着对青春时期风流韵事的追忆和惋惜。这就与下文“往事后期空记省”一句紧密联系起来。
  四、五两句反用杜牧诗句:“自悲临晓镜,谁与惜流年?”,以“晚”易“晓”,主要在于写实。小杜是写女子晨起梳妆,感叹年华易逝,用“晓”字;而此词作者则于午醉之后,又倦卧半晌,此时已近黄昏,总躺在那儿仍不能消愁解忧,便起来“临晚镜”了。这个“晚”既是天晚之晚,当然也隐指晚年之晚,此处仅用一个“晚”字,就把“晚年”的一层意思通过“伤流景”三字给补充出来了。
  上片歇拍中的“后期”一本作“悠悠”。从词意看,“悠悠”空灵而“后期”质实,前者自有其传神入化之处。但“后期”二字虽嫌朴拙,却与张先上文“愁”、“伤”等词绾合得更紧密些。“后期”有两层意思。一层是说往事已成过往,故着一“空”字。另一层意思则是指失去了机会或错过了机缘。甜蜜的往事在多年以后会引起人无限怅惘之情,而哀怨的往事则使人一想起来就加重思想负担。这件“往事”,由于自己错过机缘,把一个预先定妥的期约给耽误了。这使自己追悔莫及,而且随着时光的流逝,往事的印象并未因之淡忘,只能向自己的“记省”中去寻求。但寻求到了,却并不能得到安慰,反而更增添了烦恼。于是他连把酒听歌也不能消愁,即使府中有盛大的宴会也不想去参加了。这样的结尾把一腔自怨自艾、自甘孤寂的心情写得格外惆怅动人,表面上却又含而不露。词之上片所写,是作者的思想活动,是静态,颇具平淡之趣。
  下片从动态方面写词人即景生情,极富空灵之美。作者未去参加府会,便在暮色将临时到小园中闲步,借以排遣从午前一直滞留在心头的愁闷。天很快就暗下来了,水禽并眠在池边沙岸上,夜幕逐渐笼罩了大地。这个晚上原应有月的,不料云满夜空,并无月色,既然天已昏黑那就回去吧。恰在这时,起风了,刹那间云开月出,而花被风所吹动,也竟自在月光临照下婆娑弄影。这就给作者孤寂的情怀注入了暂时的欣慰。此句成了传诵千古的名句,王国维在其《人间词话》中评曰:“云破月来花弄影;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这句权威性的评语主要是论其遣词造句之功力,其实这句妙处不仅在于修词炼句的功夫,主要还在于词人把经过整天的忧伤苦闷之后,居然在一天将尽时品尝到即将流逝的盎然春意这一曲折复杂的心情,通过生动妩媚的形象给曲曲传达出来,让读者从而也分享到一点欣悦和无限美感。正如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评云:“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又杨慎《词品》云:“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
  结尾数句,作者先写“重重帘幕密遮灯”而后写“风不定”,并非迁就词谱的规定,这只是说明作者体验事物十分细致,外面有风而帘幕不施,灯自然会被吹灭,所以作者进了屋子就赶快拉上帘幕,严密地遮住灯焰。但风更大了,纵使帘幕密遮而灯焰仍在摇摆,这个“不定”是包括灯焰“不定”的情景在内的。“人初静”一句,是说由于夜深人静,愈显得春夜的风势迅猛;联系到题目的“不赴府会”,作者这里的“人静”很可能是指府中的歌舞场面这时也该散了罢;再结合末句,又见出作者惜春、忆往、怀人的一片深情。好景无常,刚才还在月下弄影的姹紫嫣红,经过这场无情的春风,恐怕要片片飞落在园中的小路上了。结句内涵颇丰,既有伤春之逝的惆怅,自嗟迟暮的愁绪,又有赏春自得的窃喜。
  此词闻名于世的主要原因还是善于炼字。作者在词中正是通过“花弄影”开拓了美的境界,使全词为之生辉。
  沈祖棻《宋词赏析》:张先在嘉禾作判官,约宋仁宗庆历元年,年五十二。据题,这首词当作于此年。这首词通过惜春伤春情绪的描写,感叹年华易逝和孤独寂寞的处境。叹老嗟卑,是诗词中常见的内容,但由于作者长于炼句,精雕细琢,使本词所写春天夜景颇有新意。"临晚镜,伤流景",词人的感慨与暮春景色交融,深沉而含蓄。上阕写伤时感怀,后事渺茫。下阕写景寄情,篇末点题。其中"云破月来花弄影,历来被称为佳句,沈际飞《草堂诗余正集》:"云破月来"句,心与景会,落笔即是,着意即非,故当脍炙。
  杨慎《词品》:"云破月来花弄影",景物如画,画亦不能至此,绝倒绝倒!黄蓼园《蓼园词选》:听"水调"而愁,自伤卑贱也。"送春"四句,喟流光易去,后期茫茫也?"沙上"二句,言所居岑寂,以沙禽与花自喻也。"重重"三句,言多障蔽也。结句仍缴送春本题,恐其时之晚也。
  王国维《人间词话》:此词"着一'弄'字而境界全出矣。"唐圭璋《唐宋词简释》:此首不作发语之语,而自然韵高。中间自午至晚,自晚至夜,写来情景宛然。王方俊《唐宋词赏析》:全词将词人慨叹年老位卑,前途渺茫之情与暮春之景有机地交融在一起,工于锻炼字句,体现了张词的主要艺术特色。《后山诗话》:尚书郎张先善著词,有云:“云破月来花弄影”、“帘压卷花影”、“堕飞絮无影’,世称诵之,谓之“张三影”。
  沈祖棻《宋词赏析》:叹老嗟卑,是封建社会不得志的文人的常见的情绪,其中也包含有一些优秀人物在那种黑暗时代被迫无所作为的愤惋,对于今天的读者来说,是有其认识作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