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个网站高清图片大全:金融让谁富有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19:58:37
    [金融让谁富有? / 陈思进 著 ]
    本书由《大学百科网下载中心》http://www.upicture.com.cn/down/收集自互联网,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更多精彩好书尽在大学百科网http://www.upicture.com.cn
 
    书籍介绍:
      统治世界金融的华尔街一贯是全球瞩目的焦点,然而,危机的爆发让这台赚钱机器露出了衰颓的一角。很多人对“金融化”能带来巨大财富深信不疑,事实也的确如此。但是,它给谁带来了巨大的财富?本书作者以多年在华尔街核心机构工作的经验,深入分析了华尔街金融机器掠夺全球财富的真实面目。
  本书指出,华尔街长年累月处心积虑,靠“御用”经济学家极力鼓吹借债消费、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利用各类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打造了一个纸壳子的金融体系,用庞氏骗局绑架了全世界。本书揭露了美国世界金融霸权的伪装,层层剖析了金融霸权如何架构及运作,又怎样饕餮中国人民和世界人民的果实。金融的运转如何使世界财富集中到少数人的口袋?中国应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类似美国的危机,保护自己的财富不受外来劫掠?本书的论断让人耳目一新。作者对建构绿色体系的未来的建议,更加引人深思。中国如何在“金融化”中保护发展的成果?如何开拓可持续发展的未来?这本书的观点无疑非常具有启发性。
 ------章节内容开始-------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资产证券化的危害(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48 本章字数:940
    引言 金融的侵略
    资产证券化的危害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推进,人类近30年来的经济发展成就,似乎超越了过去100年才能达到的水平。然而纵观全球,发达国家几乎都出现了财政赤字,其中美国、日本和英国的预算赤字规模最大,德国、意大利、法国和加拿大等工业国也出现巨额财政赤字。特别是最近,欧元区公共债务问题拖累了所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这充分说明:糟糕的经济理论,将导致自我毁灭之路。
    欧洲债务危机(简称欧债危机),是政府大量支出,并以此刺激经济的必然产物。自2008年爆发金融危机以来,面对信贷萎缩、实体经济难以获得所需资金的状况,美欧各国以及中国都向金融体系注入了大量的流动性和低成本贷款,采取了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尽管这一货币政策一时缓解了企业的债务问题,但是它却将债务转移到政府的资产负债表上,使企业的违约升级为政府违约。希腊总理帕潘德里欧第一个发出求救信号:“金融危机已威胁到国家主权。”下一个告急的国家将会是爱尔兰、葡萄牙、意大利,还是西班牙?
    欧债危机令欧元兑美元汇率持续下跌,创2009年9月以来的最低值;欧洲央行宣布救助希腊的“利好”消息一公布,全球对冲基金立刻发起攻击行动,在欧元上持有80亿美元的净卖空合约。如此做空单一货币的情况非常罕见。很显然,欧元面临自发行以来最严峻的考验。
    由于2009年穆迪公司下调了希腊的主权债务评级,投资人担心爱尔兰和西班牙等国家的主权债务评级也将随之下调,便纷纷选择卖出他们的欧元债券,但一时又无人接手。于是投资人就只有在信用违约掉期(CDS)市场上购买保险,使希腊5年期债券的信用违约掉期保险金高达461个基准点,也就是说每1000万美元债券的年保费将高达46.1万美元。
    这就是现代市场经济中的最大祸害——资产证券化。
    资产证券化不仅引发了金融海啸,而且令各国政府全面吃进数以万计的资产坏账——它们出台一系列的“救市计划”,包括刺激消费、降低税收和救助金融部门。虽然“救市计划”使金融机构的债务或减少,或消失,但金融机构扭亏为盈后得到的那些漂亮的盈余数字,全都是以政府公共部门大幅增加债务为代价的。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资产证券化的危害(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49 本章字数:287
    美欧政府大规模的财政赤字,充分暴露了发达国家的结构性财政问题:保持宽松的财政政策,忽视泡沫时期的财政改革。更为严重的是,财政赤字化已成为绝大多数发达国家的模式,而货币是在债务产生时被创造出来——各国央行的货币基础是通过政府大量发行短期和长期债券建立的;其在债务偿还时被销毁,由此形成了债务货币;这些国家又无不信奉提前消费、信贷消费这样的借贷支出模式,令救市计划发展到无法撤出的地步,可见资产证券化给各国财政带来的毒害之深,使之就像对鸦片上瘾,陷入其中而无法自拔。
    那么谁是资产证券化以及借贷支出模式的罪魁祸首呢?答案是:华尔街。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过度“金融化”的泡沫..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1 本章字数:817
    过度“金融化”的泡沫
    如果没有金融海啸,那么华尔街发明的金融衍生产品可以说举世无双。美国金融体系的实力不知羡煞多少国家,从而促使某些国家极力仿效美国。而中国和其他绝大多数国家都要靠生产来积累国家财富,这一过程缓慢且回报低。如果有人能够不通过生产,而是以接近于零的储蓄额赚到用中国储蓄额的50%或者德国储蓄额的10%所获得的回报,那他还需要生产和储蓄吗?当然不需要了。
    华尔街无与伦比的金融巫师,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国家微不足道的储蓄额用漂亮的包装投放到金融市场上。
    华尔街无与伦比的金融巫师,就是能够化腐朽为神奇,将国家微不足道的储蓄额用漂亮的包装投放到金融市场上。比如“有毒的”次级债务就吸引了中国及其他各国争相购买,他国的财富就像移钱大法般,神不知鬼不觉地被挪到了华尔街机构的腰包里。而能够最大限度地掠夺他国财富的工具是什么呢?那就是美元。可是要达到掠夺的目的,华尔街就必须借助资产泡沫。资产泡沫被吹得越大,霸权资本就掠夺得越多,被掠夺的国家也就越悲惨。
    人类的金融史,几乎就是一部泡沫史。过去,每隔大约100年便会产生一个大泡沫——从1637年的荷兰郁金香狂热,到1720年的英国南海泡沫,再到1837年的美国银行大恐慌。历史上最恐怖的大萧条,其泡沫就始于1907年的大恐慌。
    而在最近这30年,随着世界经济越来越趋向于一体化,信息传播的速度越来越快,泡沫的规模也越来越大,其出现的频率越来越高。继南美、东南亚和日本被霸权资本狠捞了一大票之后,单单这10年中,我们又经历了无数的大小泡沫,其中巨型的泡沫就有过两次:一次是互联网泡沫,另一次就是次级抵押贷款(简称次贷)引发的2008年金融危机。每一个泡沫的起因都颇类似,结局也相同,人们跟随泡沫追涨杀跌,结果却深受其害。
    吹大泡沫总要有个说法,最典型的有两种: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过度“金融化”的泡沫..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2 本章字数:1023
    第一种是,当经济快速发展时,人们的想象力被激发,那些与新技术相关的标的物会在媒体的大肆渲染之下,令泡沫被吹大,例如100多年前的铁路股,以及与互联网相关的高科技股。
    第二,泡沫的形成与人们的必需品息息相关。譬如人们坚信,对房子的刚性需求永远存在,所以房价可以只涨不跌。当房地产市场被媒体炒热后,急功近利的银行进行了信贷资产证券化——将没有流动性却能产生未来现金流的信贷资产包装成“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再以其产生的现金流,或与之相关的变量为基础发行证券,于是,担保债务凭证(CDO)就产生了。正是一次次(利用金融杠杆实现的)资产证券化,导致了数以万计的不良资产。
    因此,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是金融危机的万恶之源,它扭曲了正常的供求关系——人们只要有购房意愿,就能贷到房款,使房价越炒越高,泡沫不断变大,等大到一定的程度,泡沫就会破灭并殃及实体经济,从而使得失业率跟着攀升;失业潮冲击的对象不分贫富,不光是次贷会引发危机,就连中产阶层的“优级”房贷也照样可能引发危机。因为信贷消费的本质是将未来的钱拿到今天来消费,而房价越高,消费者贷款的数目就越大,要还的利息也就越多。由此可见,房地产市场是金融霸权捞钱的最佳平台——房地产泡沫越大,其捞得越多。
    这就是华尔街“金融化”的魅力,它能利用资产泡沫掠夺财富,无怪会羡煞旁人了。可归根结底,这是华尔街变相的侵略行径。华尔街如此猖獗地劫掠财富,完全是近30年来,美国政府作为监管角色的功能丧失所导致的。美国放松金融管制的国策始于里根政府,并伴随着寻求保守的传统价值观和恢复自由市场的口号,因此被称为“里根革命”。这一“革命”之举又被克林顿政府和小布什政府进一步推向了高潮。
    华尔街放松了管制,这不禁使人联想到大海被冒险家和武装船队统治的时代。想当年,一些国家的国王授予海盗豁免权,以换取应得的一份战利品。实际上“冒险家”是海盗的另一个饱含色彩的名字,他们是彻底的自由主义者,为寻求个人财富制定自己的游戏规则,就像华尔街在自己的势力范围内表现“自由市场”这一资本主义最完美的形式一样;“武装船队”就是现在的华尔街银行,而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投机者就是当今的冒险家,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外表华丽的金融体系是他们进行掠夺的武器,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被“绑架”的中国(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4 本章字数:993
    被“绑架”的中国
    过度“金融化”对全球的危害,令华尔街成了众矢之的,就像过街老鼠,人人喊打。可华尔街人士岂是等闲之辈?为了掩人耳目并将以往的游戏玩下去,继续通过“金融化”掠夺中国及他国财富,他们把中国当成了替罪羔羊。
    近年来,西方媒体与一些英美经济学家宣称:中国政府操控人民币汇率,将价格低廉的“中国制造”大量倾销到欧美市场上,由此造成欧美国家的巨额贸易逆差,从而导致了全球金融危机。这种论点乍一看颇为可笑,不过却引人深思。他们无非希望中国的国门再开得大一点,最好连门框都拆掉——把人民币送到华尔街去自由兑换,使西方国家攫取中国财富之路更加便捷。他们的观点是这样的:
    金融危机源于次贷,是由于金融衍生产品泡沫的破裂而产生的。投资者之所以会追捧金融衍生产品交易,是因为全球的资金涌入美国,造成资金泛滥,实体经济无法吸收。于是,美国金融机构不得不通过各种方法,将闲散资金贷给不同群体,不然的话,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的经营将出现亏损。而土地和住房贷款是所有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最喜欢,也最安全的贷款模式。在剩余资金如此充足的情况下,银行必须降低住房贷款的审核条件,以便使更多的普通人有“能力”借贷,而银行得以发行更多货币。
    从根本上说,美国政府确实发行了过量的货币,但这不是美国政府的初衷,为了减少美元发行量,美国政府一直在推动全球贸易谈判,特别是针对全球最大的贸易出口国中国的谈判。近10年来,中国的剩余产品主要出口到美国,目标就是赚取美元,而人民币汇率极大地限制了美国产品进入中国和美元在中国流通。由于美元不能在中国自由流通,中国政府只能大量发行人民币。这就造成一个扭曲的现象:人民币在中国国内贬值,在国外升值。同时,由于中国的货币流通体系使其赚取的大量美元无法被带回中国,这部分美元就只能留在美国被存储起来。再加之中国缺乏相关专业人才和投资经理,无法用这数万亿美元进行长期投资,也无能力进行海外投资,因此其唯一的选择,就是将这些庞大的外汇储备投放在华尔街金融机构中,用来进行短期投资交易,以便随时兑现。中国向美国输出世界上质量最好、成本最低的产品,但同时又使大量的资金重返华尔街金融市场,以美元储备资金的形式流入美国,这势必导致美国境内投资品种的扩张与发展,最终引发金融危机,然后触发实体经济的危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被“绑架”的中国(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5 本章字数:850
    这真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本书将揭示华尔街如何长年累月地处心积虑,通过其“御用”经济学家极力鼓吹信贷消费、自由市场经济和全球化的经济模式,利用各类衍生工具和对冲基金,打造了一个极其脆弱的金融体系,不仅用庞氏骗局拖垮了美国经济,更是绑架了全世界的经济。
    事实上,在美元被当做国际货币的经济格局之下,中国将大量的商品和廉价劳务出售给美国并得到美国印制的美元,这是自然而然的事。无论按照什么样的理论和原则,得到美元的中国可以,也应当在美国购买美国商品和劳务,以完成真正的交易,得到国际贸易带来的益处,构造实实在在的自由往来的国际贸易。
    但是,号称以自由市场经济为支柱的美国,就是以种种理由不准中国购买自己想买的商品。美国对待中国买家的态度是:自然资源不卖、高科技不卖、工商企业不卖,很小比例的银行股份也不卖。在美国以越来越大的规模享有中国商品和廉价劳务的同时,中国的美元储备正大量增加。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的巨额外汇储备,特别是美元储备的快速增长,在相当大的程度上也不是中国政府的初衷——这并不是其主动出击取得的结果,而是其“被迫”面对的。
    为了减少中国大量增加的美元储备对未来美国商品和劳务市场的巨大冲击,美国一方面加大美国国债在市场上的流通量,使中国的大量美元储备不得不转变为“美国国债资产”,并使中国政府从心理上认为“美国国债是安全的”,在保持美元储备稳定性的同时,与美国政府一起,越来越多地承担起美国经济的风险。
    另一方面,华尔街缔造的经济模式——只靠呼吸便可“创造社会财富”的、外表华丽而脆弱的金融体系,实际上是一个金融毒瘤,毒素已开始侵蚀个人、社会和整个人类。因为华尔街的本质就是利用复杂的交易使财富的蛋糕不断增大(不管财富是否掺水),然后采用不道德的手法剥夺社会财富。究其缘由,无非是华尔街霸权资本操控着商品市场的定价权,能够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最大限度地扩大个人的金融收益,从而最大限度地加以攫取。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被“绑架”的中国(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6 本章字数:379
    华尔街通过“金融创新”创造出大量的“衍生产品”,吸收中国和其他国家的部分美元储备,将美国在美元上面临的金融风险轻而易举地转移到中国和其他美元储备国的身上,而这些美元资产的价值,随时都可能在空气中蒸发,进而使得美国得以永久掠夺中国和其他国家的财富。因为就算是华尔街“金融化”的程度再深些,它也无法创造出衣服、粮食、房子和汽车。金融化的无限扩张,必然会带来资产泡沫,导致社会冲突,并最终引发金融危机。从以往南美、日本、东南亚的金融风暴,到这次远未平息的金融海啸,以及冰岛、迪拜和希腊的债务危机,连带欧元面临崩溃,无不清楚地向世人证明,社会财富是靠实体经济创造的,“金融化”充其量只能保障社会财富的创造顺利进行,这种活动本身并不生产或创造社会财富。而过度“金融化”带来的后果,就是发生一次次金融危机,使他国财富被顺利地转移到华尔街。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7 本章字数:981
    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21世纪经济报道》曾指出,截至2009年6月,中国中央企业和地方国企在华尔街投资银行设下的圈套里损失惨重,特别是在金融衍生产品上的亏损高达1000多亿元。而且衍生产品的巨亏合约还在履行,亏损犹如无底洞,深不可测。其实对这种形式的掠夺,我们并不陌生。
    追溯欧洲殖民扩张的历史,我们不难发现,很多“伟大的”探险家受统治者的委托和资助,通过航海进行考察,并掠夺别国的财富。最著名的欧洲探险家哥伦布就是最典型的代表人物。哥伦布在大西洋上向西航行、探寻亚洲财富的过程中,落脚在伊斯帕尼奥拉岛(Hispaniola),也就是现在的海地岛。结果,这个加勒比海第二大岛在1492年被哥伦布宣称归西班牙所有。
    而西班牙著名的探险家赫尔南多德索托探险之旅的足迹首先落在中美洲的土地上,他从事的是奴隶贩卖,他在1532年与盟友皮萨罗控制了印加帝国,据点设在秘鲁。赫尔南多德索托回到西班牙后,成为当时最富有的人之一。而在赫尔南多德索托之前,西班牙探险家科尔特斯于1521年声称,蒙特祖玛统治的墨西哥帝国属于西班牙。
    那些得到官方许可的探险家,他们的任务就是掠夺外国的土地和财富,为达目的,他们不惜屠杀和奴役当地的居民,拿掠夺来的战利品与他们的统治者一起分享。这种缺乏竞争或合作的掠夺形式凸显了探险者的独立性和无所顾忌地侵犯主权的犯罪行为,因而极其容易彰显个人的荣耀和财富,从而使得这些探险者无一不被推崇为国家英雄。
    南美洲和中美洲的大量黄金被西班牙攫取,使西班牙不用发展生产便可购得其他国家的商品,从而极其依赖进口。颇具讽刺意味的是,西班牙由于拥有大量黄金,因而导致经济衰退,最终摧毁了整体经济,并触发了欧洲的通货膨胀,而西班牙经济从此一蹶不振,再也没有恢复到原来的地位。
    但西班牙征服南美洲和中美洲并攫取巨额财富的侵略行径,却启发了英国、荷兰和法国,它们如法炮制,很快瓜分了非洲、亚洲和北美洲,使这些地区的国家成为其殖民地,从而得以控制贸易利润并掠夺资源,为自己的利益干尽伤天害理之事。中国的屈辱史就是从那时开始的,在鸦片战争、八国联军侵华以及八年抗日战争中,中国人民在各个帝国的枪炮下被掠走了多少资源和财富?又有多少生命被葬送在帝国的铁蹄之下?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09:59 本章字数:929
    帝国掠夺他国资源的野心没有变,只是手段改变了,其收起狰狞的面目,运用金融这颗糖衣炮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巧妙掩饰下,公开“合法”地掠夺他国财富。
    今天,美国继承了帝国的衣钵,它经过一个世纪的发展和扩张后迅速变得强大——帝国掠夺他国资源的野心没有变,只是手段改变了,其收起狰狞的面目,运用金融这颗糖衣炮弹,在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巧妙掩饰下,公开“合法”地掠夺他国财富。在如今打开了古老大门的中国,人民流血流汗,辛勤劳作,累积了30年的经济成果,引得占尽了便宜的那些帝国虎视眈眈,频频对中国发动金融攻击。
    如果说几百年前的西班牙是靠枪炮掠夺了他国的黄金,那么今天的美国则是通过“借”外债,靠华尔街玩弄金融这样的手段,来盗取他国的财富。就在它疯狂掠夺中国人民财富的同时,好似当年英国向中国输出鸦片那样,它还在向中国灌输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从而以狂轰滥炸之势向中国输出破烂货,并引导中国发展夕阳产业汽车业,利用中国缺乏原油的弱点,恣意在石油上进行炒作,使油价大幅上涨到每桶147美元,迫使中国在油价处于高位时大量储存石油,之后油价又急剧跌落至每桶30美元上下,这一涨一跌圈走了中国无数的财富。
    华尔街更是运用舆论宣传工具,鼓吹GDP增长率这一指标,使中国近年来在开发区热、加工区热、旅游区热、乡镇企业热和房地产热中,为追求GDP增长而造成耕地资源逐年递减。
    而华尔街通过鼓吹GDP高速增长的发展模式,已使中国的生态环境严重失衡:湿地正在迅速消失,土地变成了沙漠,水资源也大量受到破坏,淡水危机更是威胁到粮食的生产……
    美国的阴谋很明显,它就是吃定了中国这头“肥羊”。如果中国效仿美国模式,去提倡信贷消费、发展汽车工业和炒作房地产,中国的经济命脉就将操纵在别国手中,使之可以从谈判桌上轻易获取它们无法用枪炮得到的东西。因为人类赖以生存的粮食、水资源,以及发展经济所需的石油、钢铁等大宗商品,其定价权都掌控在华尔街手里。中国一旦有求于它,被它掐住咽喉,那么恶果可想而知。可以预见,今后几年,在中国与西方之间展开的成本、汇率战争,特别是能源方面的战争中,硝烟味会更浓。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1 本章字数:877
    近几年来,一些主流经济学家极力吹嘘“金融化”能带来巨额财富。事实的确如此。但关键是给谁带来巨额的财富。美国实体经济迄今为止依然举步维艰,在这次金融危机的影响之下,失业率创新高,越来越多的普通百姓,甚至以往属于中产阶层的人群丧失家园、流离失所;全球几乎所有国家都受到殃及,有些国家蒙受的灾难甚至比美国更严重。而引发危机的罪魁祸首华尔街,竟然也创下薪酬的历史新高,高盛在2009年给员工发放的薪酬和奖金高达破纪录的230亿美元,美联储系统的净利润更高达527亿美元。相比之下,位居世界500强及美国100强之列的麦当劳,其2009年的利润不过是43亿美元而已。只要看看谁在劫难中赚得盆满钵满、全身而退,谁亏得遍体鳞伤,我们对于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得利的是谁,也就心知肚明了。
    这本书就是要揭开世界金融霸权的伪装,层层分析金融霸权如何架构及运作,又怎样吞噬中国人民发展经济的果实。中国应如何在经济发展的同时避免与美国类似的危机,保护人民的丰收果实不受外来劫掠?我们有必要摸索出一条适合中国的经济强盛之路,以保证每一个公民都能享受到由他们创造的社会财富,避免出现像美国社会那样的两极分化,即富人更富、穷人更穷,而使国家依然风景如画、繁荣昌盛。
    本书导读由中国传媒大学教授沈敏特先生撰写。
    ◆房子,中国当下最缠人的“情结”,它几乎成了人生价值的全部,它几乎成了人生最高的追求。而作者就从这里下手,给一剂让你惊出一身冷汗的“醒酒汤”。
    ◆最诱人的途径是华尔街的大发明:“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作者以雄辩的事实证明:今天的梦在明天醒来时,你看到的将是残垣断壁,而从入梦到梦醒的中间地带,恰是让华尔街赚得盆满钵满的天堂。
    ◆为什么造梦?何以欣然入梦?作者从人性普遍的弱点中找到了答案:贪婪和盲从。于是,你的最大发现是:宰割你的祸根,也在自己的心中。
    不劳则无获,人的财富是靠辛勤耕耘得来的。
    ——罗伯特•赫里克17世纪英国诗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霸权资本的金融攻击(..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2 本章字数:349
    “天下没有免费的午餐!”这是美国人常挂在嘴边的话。而这些年来,恰恰是美国民众忘记了这句话的精髓——收获的背后是巨大的付出。
    30年前,在典型的美国家庭中,夫妻二人只需有一人外出工作,另一人在家照顾孩子管家务,外带养一条狗,生活舒适美满。而近30年来,这一家庭生活模式已经被打破,越来越多的人走出家庭,夫妻二人共同挣钱养家。那么家庭收入是否有所增加?生活是否更富裕、更美满?答案很清楚,并不是这样。相反,那种带有前庭后院的独立洋房,已使大多数美国家庭沦为债务的奴隶,这样一来,生活如何能够幸福美满?
    2010年新春刚来临,人们便获悉,一大批美国中产阶层人士由于遭受失业潮的冲击而还不起银行的房贷(这些全部是“优级房贷”),将被迫成为无产者。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3 本章字数:872
    第一章 金融霸权下的房价之痛
    失业,正在使人到中年的中产阶层人士走向破产之路。因此,“两人收入”式的美国中产家庭,被逼得站到了刀刃上。而他们保持中产阶层地位,并确保其子女有更好生活的唯一办法,就是保证就业。缺乏收入来源,中产阶层就只有两条途径来维持其生活水准:要么出售资产,要么借贷更多。不过,中产阶层决不肯轻易出售其资产。因为他们的资产是房子,他们总不能把自己在高价位买入的房子以低价卖出去吧?但是中产家庭更不愿意再借贷——他们已经是负债累累。那么,美国中产阶层的出路在何方?极其悲哀的是,作为美国中坚力量的中产阶层正在萎缩。他们为那些无法偿还的债务疲于奔命,而事实上,他们所拥有的只是毫无价值的资产。
    尽管美国政府和人云亦云的媒体最初试图欺骗人们,让他们相信似乎两年前所发生的,仅仅是一场“次贷危机”,但现实却清楚地告诉我们,美国所有形式的抵押贷款,包括所谓的“优级贷款”的违约率,都将创下历史新高;未来两年购房者在房贷上的违约只会变得更严重。这进一步说明华尔街提倡的信贷消费模式——“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是用来欺骗民众、掠夺财富的大陷阱。
    在几千年前的美索不达米亚、古埃及和古罗马,出现了历史上最著名的几个帝国。每一个都有其辉煌的时刻。但是帝国为维持统治所付出的成本也是巨大的,包括杀戮、损耗自然财富和扼杀人类的创造性。自负和崇尚暴力的统治者们,体现了帝国必然具备的戏剧性的冷酷:要么参与游戏,要么就被遗弃;要么统治别人,要么就被统治;要么去杀人,要么就被杀。这一切都取决于权势的威慑力。而最有利于他们利用权势的,则莫过于残酷和野蛮的行径。
    华尔街又何尝不具备帝国的特征?华尔街不惜一切代价所推动的是一种金融体系,但更是一种垄断性的权力体系。当人们对作为交换媒介的金钱的依赖越来越严重时,那些握有权柄的人,就会越来越乐于创造金钱,并滥用这种权力来决定谁能得到金钱。人们依靠这一体系所能创造的并不是社会财富,而是海市蜃楼,房地产泡沫就是最好的例证。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5 本章字数:485
    那些参与“缔造财富”的金融机构的权贵们,用金融资产搭建了一座债务金字塔,在杠杆的作用下,用光怪陆离的衍生证券将“财富”像变魔术般变了出来,然后凭借虚幻的超额利润收取极高的管理费,并制造出一个个完美的庞氏骗局,即不断用后来的人的钱去填补前面的窟窿。当借款人开始拖欠债务或无法偿付贷款时,泡沫破灭,“财富消失”,债务金字塔瞬间崩溃。而站立在金字塔顶端“缔造财富”的魔术大师,早就把金字塔底部的财富装进腰包开溜了,留下的只是一片残垣断壁(无法填补的债务黑洞)。
    华尔街提倡用钱生钱、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经济模式,是以不劳而获为诱饵,使广大民众放弃储蓄,去追求所谓的高额利润——他们不惜大幅举债投入房市和股市,最终掉进陷阱不能自拔,成为受制于金融霸权的房奴、车奴和卡奴,甚至倾家荡产,流落街头。这也解开了一个长期以来让人们百思不得其解的疑问:华尔街何以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并且能够掠夺中国及世界其他各国的财富?这是因为人性中固有的贪婪和盲从,是培植这一现象,使它生根、发芽、开花和结果的土壤!只有看清这一点,人们才能摆脱被奴役的命运。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6 本章字数:955
    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实现了“美国梦”的人曾经是全世界的楷模。所谓的美国梦,可以说是指家家有房住,人人有车开。电视广告中表现的美国家庭无一例外,都是前庭绿草如茵、繁花似锦,后院配有游泳池、遮阳伞、大躺椅,宠物追着孩子嘻嘻哈哈地满院子跑。多么诱人的一幅画面!华尔街从不吝惜利用媒体向人们描绘美国梦的场景,御用文人所著的《为何房地产繁荣将永不崩溃》(WhytheRealEstateBoomWillNotBust)蛊惑了成千上万的美国人,使得他们举债去追逐电视画面上所展现的美国梦。
    华尔街从不打无准备之仗。对重视赢在开战前的《孙子兵法》,华尔街金融大鳄个个学到了其精髓。他们敢于玩高风险的游戏,事前必定做了充分的市场调查。华尔街鼓动人们进行提前消费、信贷消费,那么最有利可图、规模最大的商品是什么?那就是房子。
    尽管美国金融体系极其复杂,但它的基本功能却很简单:储户的存款被借给其他人,银行从借款人那里收取贷款利息,除了支付给储户相应的利息之外,银行还留下部分作为为提供服务获得的手续费。因此,银行发放贷款,直到借款人按时归还为止,除非发生令人不愉快的状况,譬如借款人违约,无法归还欠款,这时银行就有损失了。另外,因为美国政府为银行存款提供了担保,所以监管机构便要求银行留下一定比例的现金——贷款损失准备金,以防借款人违约。而监管机构还会监控银行,以确保其谨慎贷款,一旦银行因坏账太多而倒闭,政府就倒霉了,因为它必须代替银行还钱给储户。
    虽然媒体和舆论的宣传煽起了人们购房的欲望,但他们很多人却缺乏购房的条件。而既然瞄准了高利润的房市,金融体系就必须具备另外三点,即低利率、宽松的信贷政策和良好的就业前景,只有这样,房地产市场泡沫才可能被吹大。这三点缺一不可,不然,泡沫会立刻被刺破,金融权贵掠夺财富也就无从谈起了。
    事实上,房地产市场的泡沫,是从1995年7月2日这一天开始酝酿的。这一天,全美房地产市场30年期抵押贷款的固定利率下调至8%以下,浮动利率在6%以下。在这一年,假设按美国房价的中位数首付20%,按固定利率支付房贷,那么购房者每个月只需偿还675美元数据来源为联邦住房贷款抵押公司(简称房地美)。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7 本章字数:1055
    而此时,美国的就业市场前景则是一片光明,比美国历史上任何时候的情况都要好。美国家庭平均年收入加倍增长,失业率从20世纪80年代的7 5%下降到1995年的5 5%;到了90年代末,失业率更是降到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简称二战)结束以来的最低点——低于4%。
    此时适逢克林顿政府上台执政。或许是因为克林顿本身出身于平民阶层,特别体谅底层百姓,又或许是因为民主党的纲领就是顾及弱势群体,而这样做是出于选票方面的考量,总之,克林顿政府积极推动监管机构行动起来,促使贷款机构把过去不够资格申请房贷的低收入族裔,如非洲裔和西班牙裔,优先列入贷款对象的范围。
    在那个时期,全球的目光被美国的经济和就业机会所吸引,来自南亚、拉丁美洲和东欧等地的新移民,包括合法、非法的移民,以每年50万的人数涌向美国这个大熔炉。新来的家庭需要房子安家,因此,美国每4栋新屋就有一栋是为新移民建造的。面对如此强劲的需求,新屋的开工量大幅增加。
    华尔街意识到房地产市场热起来了。
    2003年7月4日这一天是美国的国庆节。当时房贷固定利率接近5%,浮动利率下降到4%,就业市场经过“9•11”恐怖袭击之后又重新恢复,而此时美国入侵伊拉克的战争似乎胜券在握。美联储将联邦基金利率调到1%,这是由美联储直接控制的利率,但这么低的利率是自二战结束以来从未有过的。不久后,其他各国央行全都紧随其后,开始降息。
    面对这样好的市场前景,即便是房屋价格连续8年上涨,也丝毫没有影响放贷的银行和房贷机构看好房市的信心,而美国民众的购房能力依然非常强劲。所有人都保持着这样一种假设,既然房价在过去几年一直上涨,那么它将来也依旧会上涨,他们坚信:房地产价格永远不会下跌。事实上,世人都有这种心态。
    但众所周知,股票的基本价值是从企业未来的盈利中获得的,住房的基本价值是源于未来出售或出租住房产生的收入。当一种资产的价格脱离了基本的价值,泡沫就形成了。如果说1995~2003年这8年的房市热是由供求关系催生的,稳定的家庭收入、丰厚的储蓄和不断提高的购买能力使人们得以满足购房需求,那么当房地产泡沫被吹起来的时候,人们购房就不是简单地为了居住,而是将房屋视为可带来丰厚盈利的投资工具——因为房价在上涨,而且还会不断地上涨。这是投机心态。在美联储不断降低利率、房价一天一天地上涨、买卖房屋可带来巨额盈利的背景下,投机客进场了,泡沫渐渐地越吹越大。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09 本章字数:1068
    电视广告的大力宣传,好莱坞电影、小说对房子的着力渲染,使绝大多数美国人,无论是富人、中产阶层还是低收入人群,都以房子的大小和质量来衡量家庭财务状况的好坏。一栋独立的大洋房无疑是一个家庭的最大资产,而其背后的房屋贷款,也就理所当然地成了美国家庭的最大债务。
    房利美和房地美(简称“两房”)这两个政府经纪机构致力于确保每一个家庭都能拥有自住房。因为自20世纪的大萧条时期起,美国的经济政策便根据此目标来制定。譬如个人支付的房贷利息和土地税,都是可以从个人年底的收入中抵扣的,致使美国财政收入每年减少1500万美元。另外,美国人一生中还可享有一次很好的机会:卖房利润如不超过25万美元(对夫妻二人而言则是50万美元)则完全可以免税,不利用这个机会的人绝对是大傻瓜。政府鼓励买房的政策,促使从二战以前到2005年,美国人的房屋拥有率上升了25%。
    购买房屋还有一大好处,当房屋增值的时候,如果房主手头缺钱,那么抵押资产净值(即房屋市值减去房贷的数额)可以极大地满足房主的现金需求。人们可以通过抵押资产净值来购买第二套房子(同时照样可以享受抵税的优惠)、汽车、游艇、奢侈品……据统计,在其处于最高峰时,房主平均抵押的资产净值可达11万美元。买房可谓一本万利,而房奴就这样炼成了。
    人性是相同的。不管是北美人还是中国人,普遍觉得拥有自己的房产是成功的象征,因此,中国也出现了大批房奴。中国的房奴是怎样形成的呢?在20世纪90年代初商品房刚刚兴起时,杭州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的售价大约仅为12万元,但房子竟然滞销。不难想象,中国老百姓长期以来秉承着传统观念,赚到的钱起码存起来大半,并将寅吃卯粮视为败家子的表现。即便当时房价不算高,可是借钱置房产毕竟也不够光彩。
    于是,在中国开始盛传一个诱人的故事:某一天,一位美国老太太和一位中国老太太在天堂相遇了,她们互相询问起对方在人间的生活状况,美国老太太自诩以借贷的方式住着大房子,开着豪华汽车,在人间潇洒地走了一回。中国老太太听了之后,后悔自己一辈子节衣缩食,临死前才刚刚存够买房的钱,还没享受一天就进了天堂,简直太冤了。
    “美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令中国民众羡慕不已。几千年来,中国百姓节俭过日子,日常生活就围绕一个字——省,他们从不花不属于自己的钱。现在“美国老太太”这个榜样就在眼前,中国人开始怀疑:一样的人生,不一样的生活,如果可以选择,为什么不呢?人们不禁开始向往“美国老太太”所得到的享受。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房奴是怎样炼成的?(..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0 本章字数:528
    于是,“用明天的钱圆今天的梦”这一诱人的口号,在恰当的时候被人堂而皇之地高喊出来,非常迎合民众的口味,也完全颠覆了中国人“量入为出”的古老传统。这个笼头一放,便一发不可收拾。回头再看杭州的房价,一套70平方米的公寓的售价按当时普通民众的收入水平来算,相当于普通家庭3年的收入。也就是说,一般家庭如果省吃俭用五六年的话,不必借钱就能买得起。但“美国老太太”的消费方式一被炒热,人们连五六年都不愿等了,他们从谨慎观望到盲目跟风,一哄而上,好像要豁出去了。这些豁出去的人有没有想过,金融机构不是慈善机构,因此他们“用明天的钱”是要付利息的,借得越多,还得越多,说不定还要让子孙后代来偿还?
    而与此同时,华尔街以高盛为首的投资银行,包括摩根士丹利、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简称美林),以及花旗、麦格理和凯雷等金融机构,都争先恐后地投身中国房地产市场,它们不是在低价位吃进地皮,就是在住宅和商业写字楼上进行投机。金融大鳄进驻中国,那么中国房地产市场还会冷清吗?它们不兴风作浪,翻腾个痛快才怪呢。随着华尔街机构等外国金融机构进入中国房地产市场,炒房的浪潮一浪高过一浪,于是,像美国房地产市场那样的泡沫,也在中国大地上酝酿起来。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1 本章字数:1070
    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手
    华尔街利用人性中固有的贪婪和盲从,独创了信贷消费、提前消费的模式。年景好的时候,银行以降低利息为诱饵,诱使人们贷款购房,享受“美国老太太”式的生活,但这无疑也给购房者埋下一颗定时炸弹。等房地产市场火了,泡沫被吹大,进场的人也越来越多,从而形成债务金字塔,银行此时便立刻调高利率。这时,房屋就是“人质”,银行的5年期、10年期贷款利率一调高,人们便被迫降低生活水准,偿还因为加息而增加的欠款,由此,房地产市场泡沫被刺破。一旦你不幸丢了工作,还不起按揭贷款,银行就可以上门赤裸裸地夺走你的财产,因为错在你,谁叫你欠钱不还?它们的抢夺行为因此显得名正言顺。华尔街模式崇尚的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位于金字塔顶端的总是王,最底层的大众只能沦为被压迫者。
    “金钱没有祖国,金融家不知何为爱国,他们唯一的目的就是获利。”用拿破仑这句名言来形容华尔街人士,是再也贴切不过的了,他们在国内外大小财富通吃,掠夺完美国民众的财富之后,再转而吞噬中国百姓的财富,就像食人鱼,非常残暴。
    在2003年,美国10年期债券的回报低于3 5%,创了历史新低;长期债券的回报也不理想;企业债券和房屋抵押债券虽有较高的回报,但个人并不能轻易地直接拥有这些回报,所以近半数美国人不买任何股票。而房价每年只涨不跌,人们坚信拥有房屋比拥有股票更有利可图。
    在那段疯狂的时期,几乎每个人都能从贷款机构获得房贷,即使借款人的信贷记录略有瑕疵也无碍,因此房市中的投机行为猖獗。比如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和佛罗里达州,以及东海岸地区和西部的山区,如果你为一套价值20万美元的公寓付的首付款为1万美元或者零,3个月后你以22 5万美元的价格售出,那么在扣除5000美元的各种费用支出后,你在3个月间转手就获利2万美元。这是什么样的利润?是400%的利润啊!
    马克思说过,当利润达到300%的时候,人们敢于冒获绞刑的风险。逐利是资本的本性,面对高于300%的利润,投机客没有理由不进场。
    各大银行和房贷机构也都争相抢夺这一市场,它们把购房贷款申请人分为两个等级:其一是信用度高、有固定收入的群体,银行对其提供低息贷款,并锁定利率,他们因而享受优级贷款;其二是信用度低、偿还能力差的借款人,也就是穷人,他们此时也能从银行获得贷款,但利率就高出2~3个百分点,并且不能锁定,必须随着市场利率的上扬而上升,属于次级贷款。所以这似乎是两全其美、令各方皆大欢喜的买卖。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3 本章字数:1017
    面对超低的利率、一路飙升的房价,并且不需担保、不需首付,不买房子的人绝对是白痴。不但“穷人”买了第一套房,就连有房子住的“富人”也开始在第二套、第三套房子上进行投机。进入房市的人越来越多,财富金字塔的底部规模也越来越大。
    在商品社会里,房屋是最大、最有利可图的商品。既然房子是商品,它就一定符合商品的价值规律。我们应该据此评估一个地区的房价是否合理,是否存在泡沫,从而尽量控制房价,避免由于房价下跌而引发经济衰退。但任何资产——无论是股票还是房子的价值,都是根据众多购买者对未来回报的预测而定的,谁又能说那些购买者的预测是错误的呢?然而,在2005年却有这方面的迹象显现了:巨大的房屋销售量和人们极易通过买卖房屋轻松赚到的钱!
    那时的人,要么顾着眼皮子底下的利润,要么拼了命去追赶购房的快车,绝对不想被车上的人挤在门外。那些传统的预测泡沫的理论,早就被抛到了九霄云外。
    的确,在房市景气的年月,我们听说了无数个房价翻番的幸运者的故事。但是房价不会永远上涨,单从理财的角度看,很多时候买房并不比租房划算。拥有房产的成本,与出售房子的价格紧密相关。如果在很长的时间内,房价上涨的速度超过租金的增速,那么租房对许多人来说就是成本更低的选择,这样一对比,房价显然就被高估了。而租金是真正能够体现供求关系的。为什么这样说?
    因为在当今的信贷消费模式下,无论是作为中介的房屋管理公司,还是自己打理房屋出租事务的房东,都不会允许房客以信贷方式来支付房租。假如房租过高,房客在衡量自身的经济状况后,就不可能向房东租赁房子(房东也会调查潜在租客的经济背景)。所以,计算房价与租金之比是古老的测试房价中是否存在泡沫的方法,一般情况下,10~15的比值范围是合理的。另一种方法是计算房价和收入之比,也就是某地的平均房价和当地居民的平均年收入之比,一般情况下,3~5的比值范围是合理的,比值超过6就很离谱了。写到这儿,我们来看看中国的房地产市场是否有泡沫。
    1997年,我第一次回国探亲,感受到国内最大的变化就是商品房多起来了,老百姓可以拥有自己的住房了。那时上海有几栋香港开发商建造的高层公寓,每套售价大约为100万元,而每年的租金在10万元左右,10年的租金便足够买一套公寓了。而无论是这样的售价还是租金,对于当时国内的普通百姓来说,都是“天文数字”。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4 本章字数:1062
    我没想到的是,这些年来国内的房价像火箭般蹿升,在当年上海的豪华公寓所处的地段,2008年的房价涨到500万元,甚至上千万元。而一套价格上千万元的豪宅的格局为三房两厅两卫,并且家具电器齐全,考虑到10年前的行情,其租金也该同步增长,达到每年100万元也是合理的。令我吃惊的是其月租金居然只有7500元,长期租住的租户还可以享受打折!至于房市是否有泡沫,即使我不说,你们也该算出来了。想想看,价格上千万元的豪宅如果用来出租,那么一年的租金还不到9万元,即使你把用来买房的钱存进银行吃利息,每年至少也有20万元利息,足够支付租金了。
    大家心里都明白,房市泡沫吹得越大,在价格低位进场的投机客抛售房产后所得的利润也越高。可谁能抄到底,谁能保证在价格最高点抛售呢?请放心,低买高卖的,绝不可能是广大盲从的普通百姓。普通百姓往往是看着人家捞到钱,然而等自己一脚踏进去,不摔个体无完肤都算是轻的。这里先讲一个在网络上广为流传的故事:2007年7月,著名经济学家、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经济研究中心教授徐滇庆说:“深圳房价肯定要涨,如果一年以后深圳房价不涨的话,我向深圳人民道歉。”作为深圳市民的地产评论人士“牛刀”出面应战。牛刀表示,2008年,深圳房价不会涨。于是在徐滇庆与牛刀之间设下了一场赌局。一年之后,徐滇庆教授向深圳市民道歉了!房价的确如牛刀所言,没有涨。
    然而,如果这场赌局晚发生一年,徐滇庆教授就不用道歉了——中国各大城市的房价在2009年飙升。为什么?这“多亏”了美国的金融海啸。因为金融海啸,美国的需求减少,而美国是中国商品的最大进口国,这样一来,中国拿不到订单了;出于无奈,中国政府只得向房地产企业大量放贷,把原本打算用来调整房价的政策收回了,期望依靠房地产市场来弥补出口方面的损失。也正因为金融海啸,中国风景这边独好,大量热钱撤出美国和其他受灾国家,全都涌进中国。这下好了,中国百姓买一套房子,需要动用祖孙三代的积蓄。有一则新闻说,南京有个年轻人为了买房,非但要父母拿出所有存款,还逼着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掏空所有的养老金,说是没有自住房就不能结婚,不结婚就要断子绝孙。这真是可叹、可悲!
    由上述打赌的故事引出的百姓购房难问题充分说明了一点,舆论,特别是欧美著名“专家”、“学者”的意见,无论在美国还是在中国,都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对房价的飙升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但房价飙升最关键的推动因素,可以说是华尔街移钱大法般的“神奇”力量。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5 本章字数:1165
    2009年11月23日,美国发布了一组震撼人心的数据,大约有1/4的美国房主欠银行的房贷比他们的房屋净值要高,也就是说,房产掉价了,而他们即使卖掉房产,所赚的钱也不够还银行的房贷。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家协会透露,这样的家庭到2010年年底将达到2100万户,只要有1/5的家庭放弃供款,银行及投资者的损失就会超过4000亿美元。在2009年第四季度,已有480万户家庭没有缴纳按揭月供,这部分金额每月总计50亿美元。从技术上来说,这些房产已被列入取消抵押品赎回权的范围,这就意味着银行可以随时上门,没收那些业主的房产。
    读到这些数据后,千万别以为美国离我们很遥远,因为华尔街大型投资银行、金融大鳄和国际炒家像当初吹大南美洲、日本和美国房市泡沫那样,正利用资产泡沫这一暗器兴风作浪,吹大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因此,美国百姓的今天,很可能就是中国百姓的明天。这里有事实依据。
    由于中国经济繁荣昌盛,因而在外界看来,这头“肥羊”太诱人了。华尔街的金融危机“幸存者”摩根士丹利在美国本土损失惨重,其2009年的财务报告继续呈现亏损,可是其在中国的业务却硕果累累。其实早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摩根士丹利就针对亚洲市场建立了两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摩根士丹利3号全球房地产基金(MSREFIIIInternational)和摩根士丹利4号全球房地产基金(MSREFIVInternational),其中50%的资金全都投放到中国,特别上海和广东那样的大都市。它们让海外的“中国买办”充当铺路石,在GDP增长被当成政绩的主要考核标准的状况下,很轻易地获得了地方官员的支持,并依靠当地的房地产公司作为平台,取得联合开发项目的权利,随后再将中方公司的股权买过来,在控股之后操纵房地产的定价和运作。摩根士丹利在中国已经成为“融资—开发—招商—运营”这一产业链的龙头角色。
    中国百姓对房子情有独钟,无房的家庭想买房,似乎不拥有一套房子就无法在社会上立足,而已经拥有房子的家庭还想拥有更多,他们希望可以从中获利。由此可见,中国房地产市场的炒作空间极大,房价上涨几乎势不可当。面对如此疯狂的房地产市场,两年前,摩根士丹利又在全球募集了42亿美元建立摩根士丹利5号全球房地产基金(MSREFVInternational)。(请记住,它是在募集,而不是用自己口袋里的钱在投机,赚了是它的,亏了呢,反正是别人口袋里的钱,它照样获利,因为它给员工发放的“奖金”早已作为公司营运成本被扣留下来。这才叫玩得转,已经是赌徒的最高境界,可以稳赚不赔。)这次,该基金又将多达50%的资金投入中国房地产市场。在该基金的哄抬下,大量的资金所有者,包括中央企业也争先恐后地涌入房地产市场,造成各地“地王”频现。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7 本章字数:1190
    而摩根士丹利在中国的各个市场上的业务越做规模越大,目前在中国已经拥有一家投资银行、一家国内银行、两家基金公司以及6个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以及数量不明的个人理财基金和私募基金。这样的庞然大物活跃在中国经济领域并兴风作浪,那么中国哪个监管部门在监控它?
    摩根士丹利的前中国房地产投资机构董事总经理加思•彼得森因涉嫌向中国官员行贿,违反美国的《反海外腐败法》,而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调查,被迫离开公司。彼得森能讲一口流利的中文,他在中国房地产业可谓春风得意,特别是曾在上海参与好几宗大项目的运作,使他成为华尔街一颗冉冉升起的新星。彼得森一案只是中国房地产市场丑闻的冰山一角,在中国又何止一个彼得森?中国的房地产泡沫就是被华尔街人士炒作出来的,他们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工具,忽而唱衰、忽而捧杀中国房地产市场,其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获利。唱衰就是“进”的信号,捧杀则意味着他们大赚一笔之后准备“撤”了。泡沫越大,他们搜刮到的资产就越丰厚。
    目前,我们用各种得到普遍公认的测试房地产市场泡沫的方法,如计算房价与租金之比,或者计算房价与收入之比,所得到的结果都明明白白地显示中国房地产市场有泡沫,而且其规模巨大。我们就用房价和收入之比来剖析。2007年的中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13786元,到2008年增加到15781元。该数据是温家宝总理于2009年3月5日在人民大会堂作政府工作报告时公布的。也就是说,如果我们根据夫妇两人的收入来计算,那么家庭平均可支配收入是31562元,而中国目前的房价在一两百万元的情况相当普遍。如果一套房子价值100万元(考虑到二、三线城市的房价),那么房价与收入之比为31.27(1000000元除以31562元),已超过合理比值6的5倍了!
    在泡沫如此大的情况下,华尔街公司等金融机构却利用各种舆论声称中国房地产市场没有泡沫,竭力炒热中国房地产市场。其目的很清楚,它们大赚一笔之后就要出逃了,如果不制造无泡沫的舆论,那么谁来接它们的盘?它们又怎么逃呢?这是华尔街惯用的伎俩。我们在这里就举华尔街另一金融危机“幸存者”——高盛的例子。
    高盛是最早挺进中国的华尔街投资银行之一,同样在中国房市赚得盆满钵满,然后顺利出逃。2007年4月,高盛以1.9亿美元(当时约合16亿元)收购了位于虹桥的“上海花园广场”,该项目总建筑面积为9.78万平方米,包括用于租赁的53栋别墅,以及9栋酒店式公寓。2010年新年刚过,高盛以每平方米2.5万元的平均交易价将“上海花园广场”转手卖给中资企业,总成交价格高达24.45亿元。高盛接手“上海花园广场”3年都不到,即使将它在这3年的租金收益忽略不计,它的账面收益也达到100%了(将人民币升值的因素考虑在内,再兑换成美元来计算)。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中国房市背后的美国黑..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18 本章字数:597
    而在此之前,位于上海黄金地段福州路的“高腾大厦”,是高盛于2005年从新加坡凯德置地手中购得的。当时的收购价为1.076亿美元,创房地产收购金额的最高纪录。高盛收购“高腾大厦”两年之后,以1.5亿美元易手,获取接近40%的“升值”回报。
    大家可以看见,房地产市场被炒得越热,回报越高。2005年高盛进行的投机使它获得接近40%的回报,但到了两年后的2007年,房地产市场的回报竟被炒到了100%。最近摩根大通、花旗、麦格理和凯雷等公司,已经相继将中国的住宅及写字楼物业抛售,它们集体出逃,账面利润至少为100%,甚至更多,接盘的又几乎全是中资企业。这些华尔街“食人鱼”处于财富金字塔的顶端,劫掠过后立刻撤走,就等着泡沫被刺破。冤的是接盘的中资企业,以及最后接棒的“傻瓜”——中国普通百姓。而避免被盘剥的唯一方法,就是远离华尔街机构,不听它们的忽悠;想跟它们玩儿又不赔,除非你比它们更有头脑,不接它们的盘,而让它们的资金全都烂在中国——难道它们能把高楼从中国搬走吗?
    想当初,日资雄心勃勃地横扫美国,抢购了纽约曼哈顿的地标洛克菲勒中心,到头来怎样?美国房地产市场泡沫一被金融霸权刺破,日资就来不及逃跑了,全烂在美国(详细的故事下面再谈)。有史为鉴,是泡沫就终归要破,房地产泡沫也是如此。通常情况下,泡沫从哪儿被吹起,最终就该回落到哪儿。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0 本章字数:830
    第二章 证券化的陷阱
    自20世纪的大萧条以来,美国经历过一系列的金融危机,其中有1982年的宾夕法尼亚银行大崩溃,80年代末的储贷危机,1998年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大崩溃,还有千禧年的互联网泡沫。哪一次危机的严重性都无法和次贷危机相提并论。比如1998年震惊全球的长期资本管理公司崩溃事件,造成46亿美元的损失;90年代,日本银行面临危机,致使日本经济至今尚未全面恢复,而那次危机总共也只带来了7500亿美元的损失。
    然而,次贷危机的震撼力却是空前的,它导致金融系统的每一个角落都剧烈地震动。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商业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以及以资产作为抵押的担保债务凭证的交易都停顿了,连美国各个州和地方政府在为建造学校或进行公共建设筹资时发行的免税债券,也都卷入了风暴的旋涡,遭到市场的猜疑。不仅房屋抵押贷款支持证券面临灾难,全球货币市场也迅速遭遇了同样的灾难。而几年前,美国以及欧洲央行刚刚建立了一套结构性投资工具(StructuredInvestmentVehicles,简称SIV)。
    结构性投资工具是通过投资于范围广泛的资产(包括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出售短期商业票据来筹集资金。在低利率主导市场的时期,结构性投资工具能够以简单、低成本的方式发行短期商业票据,然后用筹得的资金去购买长期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但次贷危机一来,货币市场基金和投资人对于结构性投资工具发行的商业票据失去了信心。结构性投资工具顿时被踢出局。
    而华尔街将证券衍生化不断向全球推广,其结果就是全球的财富神不知鬼不觉地被转移到华尔街。证券衍生化真可谓华尔街独创的“移钱大法”!狼群总是跟着肥羊走。目前全球最肥的“羊”就是中国。证券化已然对中国构成了严重的威胁,掉进证券化陷阱的中国财富数额已是天文数字。只有认识、剖析了证券衍生化的实质,中国才能更好地守卫财富,避免人民用血汗创造的财富被豺狼劫掠。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1 本章字数:966
    高利润的杠杆
    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美国,由于通货膨胀和高利率,银行都很难赚到利润;相反,新建立的货币市场基金却有着很高的投资回报,诱惑着存款资金全部涌向那儿。另外,在80年代初,许多银行野心勃勃地贷款给拉丁美洲国家,但那些国家没有好好地管理这些贷款,导致了数亿美元的贷款遭遇违约。从80年代中期至90年代初期,储贷危机造成745家银行倒闭,纳税人因此承担了1300亿美元的资金损失。
    面对金融市场的变化无常和储贷机构的金融欺骗行为,政府最终不得不以财政(融资)手段来解决危机。无奈之下,决策者设立了一个叫清债信托公司(ResolutionTrustCorporation,简称RTC)的机构。清债信托公司优雅地采用了一种金融技术手段——证券,将利息和本金以交易的形式出售给投资者。由此,一个新的群体,证券投资者出现在储贷危机中,他们变成了贷款的拥有人,有权获得利息和本金。于是,证券化便一发不可收拾,从汽车贷款到商业抵押贷款,全都被包装成证券,出售给广大的投资者。证券化竟出人意料地解决了储贷危机,减轻了纳税人的负担,简直是振奋人心之举。
    然而证券化并不是清债信托公司首先使用的,开创者的荣耀要归于“两房”,以及联邦住房管理局(FHA)。不过,是清债信托公司首先证明证券技术适用于所有商业类型的贷款。不仅如此,清债信托公司为了使证券化通行无阻,还建立了一套法律和会计规则,以及投资者从事证券交易所需要的基础设施。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清债信托公司由于运营出现问题倒下了,于是,华尔街兴高采烈地接过了证券化的方向盘。
    投资银行家采用证券化手段,首先通过信用卡这一大众市场,利用借款人的信用分数和有针对性的直接营销技巧,使银行得以将信用卡发放给数以百万计的中等收入,甚至低收入的家庭。银行在这一领域面临的唯一限制,来自于它们自己的资产负债表——缺乏足够的存款或资本,这就限制了银行放开手脚,大干一场,而证券化就解除了这一束缚。一旦对信用卡进行了证券化,那么银行不需要存款就可以放贷,这时就有投资者购买信用卡抵押支持证券,资本已经不是问题,因为是投资者拥有了持卡人,而不是发卡银行的贷款。信用卡贷款因而剧增,到了90年代中期,应收款增加了一倍。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2 本章字数:1050
    证券化的威力也体现在繁荣时期的房屋净值贷款和住房建造贷款上。当美国国会取消了对非抵押贷款债务利息的减税措施之后,对第二套房的按揭贷款在80年代后期快速膨胀,因为房屋净值贷款的利息依然可以抵税,房主如果缺钱花,可以用自家的房子作抵押,以低成本和简便的方式获得所需的贷款,随意购买游艇、豪华车、珠宝项链等。别出心裁的营销手段使独栋楼颇具吸引力,有取代公寓的趋势。到90年代中期,房屋净值贷款和住房建造贷款几乎增加了3倍。
    但是,最活跃的信用卡债务、房屋净值贷款和住房建造贷款的放贷人并不是银行,而是金融机构。这些金融机构无须吸收存款,因为贷款已经被证券化了。正因为无须吸收存款,金融机构才不像银行那样受到监管机构的监控。如果金融机构破产了,那么纳税人不会受损失,只有金融机构的股东和其他债权人会亏损。因此,金融机构便为所欲为,越来越疯狂,甚至毫无顾忌地降低或完全违背传统的贷款标准。
    于是,银行在保持资产负债表前提下的贷款模式,迅速让位给新模式——将贷款证券化并出售给广大的投资者。银行业这一新模式被监管机构全面认可,因为银行并不拥有贷款,也就不需要承担风险,这就减少了储贷危机再次发生的可能性。但事实上,这些贷款所涉及的风险并没有消失,只是被转嫁到投资者身上了,换言之,风险实际上延伸到了更广泛的金融体系。
    接下来发生的事件,敲响了限制证券化的警钟。拖欠债务、违约以及个人破产案例开始增加,不应该得到信用卡以及房屋净值贷款的家庭首先陷入困境。这些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引发了1997~199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这一事件从东南亚负债的经济中酝酿,后来一直延伸到俄罗斯,最终导致长期资本管理公司的崩溃。在1998年秋季,有几天市场上所有的交易都停止了。在美联储调低利率,房利美和房地美迅速购买大量的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给市场提供了急需的流动性之后,恐慌才平息。可是对许多金融机构来说,这些救市措施还远远不够,许多银行最终要么被兼并,要么面临倒闭。危机的影响大约持续了10年,直到发生次贷危机。
    我们在前文中已经提过,次贷本身的总金额只有1 3万亿美元,即便“全军覆没”也不可怕,可怕的是次贷进一步变成了次级债务,其金额立刻被放大了40多倍,变成55万亿美元。当房价高到再也没有“傻瓜”愿意接手房产的时候,房地产市场中的交易便无法继续,人们避之唯恐不及,那把锋利无比的下行利剑,一下子斩断财富金字塔上的阶梯,底部立刻松动、崩溃。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3 本章字数:1028
    目前中国房地产市场中的价格也已高到让交易无法继续的地步,不过幸运的是,中国还没有像美国那样,在金融领域实行全面证券化。但是中国已经打开了大门,国际金融资本已然大举挺进中国市场,它们将一如既往,在获得利润后转身离去。国际金融霸权已经在中国房地产市场上劫掠过一波财富,那么在进行金融证券化之后,情况又将如何?这里我们举一个实例来具体说明证券化的威力。
    在美国,抵押贷款银行和房贷经纪公司通常都是小型企业,属于低成本营运的行业,出现和消失的速度都非常快,完全依赖房地产市场的交易量和经营状况。在房市火热的时期,市场上有一半的次贷是通过全美最大的30家放贷机构发放的。其中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异军突起,靠火热的房地产市场迅速壮大。该公司在2006年独占鳌头,其发放的抵押贷款占全美市场的20%,价值约为美国GDP的3 5%。然而该公司原董事会主席兼CEO安杰洛•莫兹罗后来被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指控涉嫌内幕交易和证券欺诈。如果罪名成立,他将在监狱里度过余生。
    美国国家金融公司的传奇主要是由银行的抵押贷款业务缔造的,这是一个炮制巨额利润的“印钞厂”——其通过各种渠道将抵押贷款发放到全国范围,并销售到二级市场(投资者在所谓的“二级市场”上买卖新上市的股票、债券、期权和期货。纽约证券交易所就是人们看得见的流动性最大的二级市场),这些抵押贷款的主要形式就是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
    该公司在2006年发放的抵押贷款占全美市场的20%,但其中却含有45%的不符合常规的房贷。所谓不符合常规是指公司有一项贷款政策允许其放贷给可支配收入少于1000美元的家庭。这还了得!这群低收入家庭连生活支出都难以为继,因此肯定无法按时支付月供。尽管人人心知肚明,但只要有钱赚,谁管得了那么多?反正贷款一经包装,转手就被卖给投资人了,投资人才是真正的冤大头,是房贷的真正主人。
    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在发放抵押贷款时,会将抵押贷款合同卖给像“两房”那样的机构,它们经过精心包装,将合同变成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些证券随后又被出售给全球各个政府、银行或投资基金,乃至个人,风险便转移到包括中国政府在内的投资者的身上,这就是移钱大法之一。而非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必须被卖给私人,属二级市场的替代投资。在2007年8月3日,这个二级市场停止了大多数不符合贷款标准的证券交易,美国国家金融公司的资金链立刻陷入困境。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5 本章字数:1085
    美国国家金融公司的债券价格上涨了。然而惠誉、穆迪和标准普尔等信用评级机构却把它的评级下调了一个或两个等级,使其接近垃圾债券的地位。一夜间,在该公司的债券价格上投保的费用上涨了22%。这就限制了公司获得短期贷款,即发行商业票据的能力,商业票据在货币市场上属于主体,它被认为既安全又具有流动性。发行商业票据的代价通常低于发行银行贷款的代价。不少储户习惯于使用银行存款账户或者存款证,并通过货币市场来投资商业票据。
    不符合贷款标准的证券交易刚停止不久,全美已有50家抵押贷款机构申请破产保护。到了8月15日,当时的美林证券宣布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可能破产,消息一经公布,再加上无法发行新的商业票据,该公司股价从其峰值下跌了约75%。2007年的市值曾高达240亿美元的美国国家金融公司到了2008年1月11日,竟然以40亿美元被“贱卖”给了美国银行(BankofAmerica)。一场闹剧终于收场。
    这么多年来,带来丰厚利润的证券化、衍生化业务早就成了华尔街最主要的业务,其范围包括为客户进行交易和承销债券。因此高盛、摩根士丹利、贝尔斯登、雷曼兄弟和美林证券,还有其他投资银行,都是高利润产品的代表,特别是多种包装完美、涉及国外市场的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种衍生证券的实际操作比买卖房子至少复杂10倍,而且花样繁多,像什么Straddle(跨式交易)、Strangle(宽跨式交易)、NakedPut(裸卖看空期权)、Butterfly(蝶式交易)、CoveredCall(掩护性买权)、Collar(上下限期权)、IronCondor(铁鹰套利),这样反串,那样对冲,将风险包装得漂漂亮亮,变成美丽的罂粟,使华尔街投资银行能够抬高利润。
    而高利润的获得渠道是杠杆,这真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杠杆放大了利润,同时也放大了风险,成了投资银行最大的隐忧。对冲基金经理是在借钱投资上攻势最强的一群人,在2005年和2006年的金融狂潮中,许多对冲基金利用的杠杆率高达15倍,即它们自己拿出1美元,借用15美元的资金进行投资。对冲基金承诺可以提供超高的回报,但高回报一定紧紧伴随着高风险。
    如果赌注押对了,那么杠杆作用确实能保证投资者巨大的回报。但如果押错赌注,那么投资者面临的可就是灭顶之灾了。譬如,对冲基金准备购买价值100美元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基金花费的自有资金为10美元,它另外借用90美元。如果证券价格上涨10%,基金的回报率则是100%,其回报相当于原来的自有资金10美元的一倍。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6 本章字数:1020
    但是,如果证券的价格下跌10%,基金的自有资产也就荡然无存。所以说,通过杠杆作用进行的投资是致命的,即使投资者对此加以对冲。那些基金经理何以胆大包天?我们都知道,那是为了追逐利润。假设一旦赌输了,他们就必须从自己的腰包里掏出钱来赔,那我们看看谁还敢这样做?肯定没人敢了。
    正由于并不是用自己的钱投机,赚了的话是他们赢钱,而亏了的话,反正损失的是别人口袋里的钱,他们照样有钱进账,因为“奖金”早已被计算在公司的营运成本内。他们的玩法,已达到了赌徒的最高境界——稳赚不赔。像高盛、摩根士丹利和AIG(美国国际集团)等金融机构,本事还要大,它们稳赚不赔不说,甚至能使规模“大到企业不能倒”——它们把政府当做后盾。但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就没有这么好的运气,最终只有倒闭的结果,不过那也没什么,它们倒闭之后也可以东山再起。我们把这句话放在这儿,只要华尔街模式存在一天,金融海啸就还会继续发生,像贝尔斯登和雷曼兄弟所遭遇的那种灭顶之灾就会再重演。
    贝尔斯登旗下表现最突出的两只对冲基金——贝尔斯登高级结构信贷基金(BearStearnsHigh GradeStructuredCreditFund)和贝尔斯登高等级结构化信用增强杠杆基金(BearStearnsGradeStructuredCreditEnhancedLeveragedFund),是这次金融震荡的催化剂,两只对冲基金投资的AAA级担保债务凭证都使用了极高的金融杠杆率,即使它们采用了抵消风险的对冲方式,即投资于ABX次级抵押贷款指数,这最终也没能挽救它们自己。
    这看上去是一个成功的模型:购买债务的成本来自于在担保债务凭证上收取的利息,并以信用保险的成本作为对冲。两只基金最终呈现出高额的回报。然而,随着抵押贷款违约率上升,一切都被破坏了。投资于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基金价值大幅缩水,基金经理所进行的对冲没能充分涵盖其杠杆作用下扩大的巨额亏损。
    而借钱给基金的银行面对的是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价值的蒸发,这种突发性的亏损使银行异常紧张。于是银行要求基金拿更多的资金作为抵押,从而迫使基金出售债券以筹集现金。这使得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的价格下降得更快,银行就更加不安,便要求更多的资金担保,从而造成基金出售更多的次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这样的恶性循环没过多久便使这两只对冲基金分文不剩,噩梦就此开始。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高利润的杠杆(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7 本章字数:632
    在2008年3月,摩根大通以每股10美元的价格正式完成了对贝尔斯登的收购。而在2007年1月,贝尔斯登的股价曾高达每股170美元。贝尔斯登在全球的员工约有14000多名,公司历来鼓励员工持有自己公司的股票,员工持股量达到总股本的1/3。股价大跌使贝尔斯登的员工遭遇了巨大的损失,当然,受损的还有广大的投资者。
    而雷曼兄弟则因过度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紧跟贝尔斯登也倒下了。雷曼兄弟是以自己购买的住宅和商业房产抵押贷款支持证券作为后盾(它大胆假设房地产市场的价格是永远不会下跌的),因此大量投资于担保债务凭证市场。由于雷曼兄弟完全依赖短期贷款做生意,因此它要获取高额利润并及时地连本带息归还贷款,就只有铤而走险了。它以1∶35的杠杆率进行投资。也就是说,雷曼兄弟拿自己拥有的1美元,以及从别处借入的35美元进行投资。按这样的比率,只要其资产负债表中的投资总价值下降3%(雷曼兄弟的实际亏损幅度远远大于3%),股东的权益便完全丧失。于是,当房地产市场无情地崩溃后,雷曼兄弟因无力偿还所欠贷款而“寿终正寝”。与贝尔斯登的情况相似,雷曼兄弟持股的员工也遭受重创。
    写到这儿,前面讲过的概念就更清晰了:华尔街金融体系是掠夺财富的武器,对冲基金经理、外汇交易员、经纪人和进行投机的炒家是当今的冒险家,大型投资银行是武装起来的船队,经济是他们的海洋,上市公司是为他们掠夺财富服务的船只,而国家则变成了他们的奴仆和监护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华尔街的战利品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29 本章字数:1167
    华尔街的战利品
    凡事都要看结果。每到年末,华尔街投资银行便开始清算“战利品”——其发放的红包多少是最能吸引眼球的财经新闻。年景好的时候,各大投资银行报出的红包数额一家比一家高,民众也还能够接受:“美林45万美元的平均奖金”,“雷曼兄弟平均50万美元”,“摩根士丹利平均55万美元”,“高盛平均60万美元”!当前,金融危机远未结束,高盛则在2010年率先高调报出其31000名员工的人均入账有望达到70万美元的消息,这一收入水平创高盛136年历史上的最高纪录!这使大量失业或失去家园的美国民众怒火中烧。
    他们赚得越多,广大投资者的亏损就越大。社会大众的财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移钱大法,被装进自称是“为上帝工作的人”的口袋中。
    针对美国民众高涨的怒火,高盛的董事长兼CEO罗伊德•布莱克芬振振有词地辩解道:“我们干的是上帝的活儿。”其言外之意是,他们索取的高额报酬名正言顺。这真可以说是“见过无耻的,可还没有见过这么无耻的”!金融危机确确实实证明,危险的根源就是资产证券化。然而华尔街投资银行最赚钱的业务,恰恰就是资产证券化和衍生化业务。在这个证券化的过程中,华尔街2%的人把垃圾包装成黄金(譬如将次贷证券化)。他们赚得越多,广大投资者的亏损就越大。社会大众的财富就这样神不知鬼不觉地通过移钱大法,被装进自称是“为上帝工作的人”的口袋中。
    这些救助资金总共达到近640亿美元。如果没有这640亿美元的救助资金,高盛就将像其他很多银行那样,绝对活不到今天。高盛在危机最严重的时刻获得这些救助资金,并再一次利用20~30倍的高杠杆借到相当于2万亿美元的资金,一跃成为当时最有钱的银行,而后又利用这些钱在股票市场崩溃和各类资产处于最低价的时期大量购进资产。随后,美联储和美国财政部以“营救金融体系和国民经济”的名义投入了23 7万亿美元的资金,使那些资产重新膨胀。高盛完全是用纳税人的钱以最低价购入资产,从而得以创下盈利纪录。而纳税人却没有得到任何的利益。这就是所谓的“上帝的活儿”。高盛的金融大鳄们脸不变色心不跳地将所赚利润的一半——210多亿美元装进自己的口袋。
    为了平息大众愤怒的情绪,高盛最近表示,公司30位级别最高的管理者将不接受2009年的现金奖励,而是以股票代替现金。这种换汤不换药的“典范”之举,依然难以平息民愤。殊不知,美国上班族的人均年收入不过是5万美元,而单单是华尔街人士平均获得的红包,就接近普通上班族人均年收入的15倍;华尔街不仅闯下大祸令全球经济进入衰退,使大量无辜的民众丢掉饭碗,而且在分发“战利品”时丝毫不手软,这种情形能不令人愤怒吗?然而近年来,华尔街最大的“战利品”,大概要数中资企业了。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鏖战中国市场(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0 本章字数:1090
    鏖战中国市场
    从前各国人民抵御外来侵略、反抗帝国无耻的掠夺,靠的是这种极端的模式——拿起武器,发动战争。现在,掠夺没有停止,抵御也在继续,只是敌我双方的武器变了。在当代战场上,敌我双方是以不见真刀真枪的金融手段为武器,进行激烈的格斗,而战场上血迹斑斑、烽火四起的场面,与真实的战争毫无区别。无论战败方是谁,收拾残局的感觉都会让人更加痛彻心扉。
    自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后,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世界贸易组织的贸易规则,给其成员国带来了经济优势:贸易壁垒降低了,门户也随之更加开放。更有意义的是,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就等于在全球的商业谈判中占有了一席之地,标志着一个国家的重要地位。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中国制造”打开了全球的市场。固定的人民币汇率,使中国制造保持最低的成本,吸引世界各地的工厂、企业涌向中国。
    特别是在2005年,中国制造商收获了一份特别的“礼物”——为期20年的《多纤维贸易协议》到期了。这就意味着中国在纺织品和服装出口方面的限制被解除,大量低成本的中国纺织品源源不断地出口到美国和其他发达经济体的市场上。而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中国在全球经济中所扮演的还只是个小角色,可大约10年之后,中国一跃成为制成品产量在全球所占份额超过1/10的国家,随之而来的,还有滚滚财富。试想,中美之间的贸易总额在2000年只有500亿美元,到了2008年,贸易总额达到了2500亿美元,仅仅是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逆差,占了美国贸易逆差总额的1/3。
    中美贸易往来中,面对突如其来的财富,中国的精英阶层最初不知如何是好。最简单的利用财富的方法,就是购买美国国债来保存中国人民挣来的血汗钱。因为美国国债最安全,并且具有流动性,而且投资于国债不需要具备复杂的金融知识。此时,就像狼闻到了血腥味,中国的财富令华尔街垂涎欲滴,眼珠子都发绿了。
    中国的财富越积越多,但美元这一地位独特的货币,时常为了其自身的利益或贬值或升值,使中国握有的美国国债收益不稳(我们将在后面分析这一现象)。假如单单考虑资金的安全性,那么10年期美国国债的收益率是4%,这一水平还不错。但是,拿现金滚动的速度和中国经济两位数的增速相比,4%的收益率就显得微不足道了。中国为抵御美元贬值导致资产缩水而采取自卫行动的微弱声息,就足以使华尔街人士蠢蠢欲动了。他们到中国兜售带有异国特色的金融衍生产品,如企业债券、住房抵押贷款支持证券和担保债务凭证。他们用来怂恿中国购买其证券的说辞特别有说服力: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鏖战中国市场(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1 本章字数:1016
    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美国房主总共获得了价值上万亿美元的住房抵押贷款,而这类贷款的损失可以说只有1/1000。只是在大萧条时期,美国有一些地方的房价有所下跌,但那也是暂时的,除此之外,美国房价根本不会下跌。
    在此情形下,中国扩大了投资组合的规模,开始作出大胆的涉及巨额资金的投资决定:购买“两房”发行的美国机构债券及房地美的企业债券,以平衡美元贬值带给中国的巨额亏损。中国的大量资金源源不断地进入美国,其持有的由“两房”发行的证券价值3763 26亿美元,资产抵押支持证券价值2060亿美元。
    “两房”在私有化之前,有着政府背景及市场上的垄断地位。“两房”并非直接把贷款提供给购房者,相反,它们从银行和放贷机构那里购买抵押贷款合同,给银行或放贷者腾出更多的现金,以便再贷给购房人士或延长贷款期限。虽然美国政府并没有正式为这些证券提供过背书,但为其作过担保。然而中国政府和其他各国政府及共同基金、养老基金、保险公司、个人投资者无论如何都没料到,“两房”经过“精心包装”,把从银行买来的次级抵押贷款投放到价值5 2万亿美元的债券市场上,并使之获得了最高信用评级AAA级,似乎这一产品跟美国国债一样可靠,是只赚不赔的投资,且带来的回报比美国国债高。
    不幸的时刻终于来临。2008年9月8日对“两房”来说可谓“黑色星期一”。早上一开盘,房利美股价就从每股2 05美元下跌至每股0 73美分,而房地美股价从每股3 60美元跌至每股0 83美分,均跌破每股1美元,冲破纽约证券交易所设定的每股1美元的“警戒线”,进入该交易所监管部门的重点关注名单,面临被摘牌的可能性。在此前的2007年,“两房”的股价还分别达到过每股68 60美元和每股65 88美元。所幸美国政府救起“两房”,抛弃了雷曼兄弟,使中国政府大大松了一口气。
    由于美国政府接管了“两房”,持有“两房”普通股和一般优先股的投资人倒霉了。他们的派息在接管期间被取消,在未来20年的时间里,美国财政部还可以认购相当于“两房”79 9%的普通股的股权,在很大程度上稀释普通股的价值。
    跟着蒙受损失的是持有“两房”优先股的金融机构,包括美国和欧洲银行。这些机构大约持有总额为50亿美元的优先股。评级机构标准普尔已将“两房”的优先股评级调低到14级,穆迪也宣布将“两房”优先股评级降至垃圾级。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鏖战中国市场(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3 本章字数:1027
    但是,当衍生产品扩大的利润被处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人掠夺之后,遗留下来的巨大的窟窿将由谁去填补?毫无疑问,当然是纳税人了。他们是处于金字塔最底端的人。据估算,由于拯救“两房”的资金至少达到1万亿美元,平均而言,每一个纳税人必须拿出6000美元来为此买单。纳税人中最倒霉的是中产阶层,他们既没有像富豪那样逃税漏税的资本(这需要大量专业人士为之服务),又不甘于像穷人(其基本上不用纳税)那样依赖政府。除去富人和穷人,每一个中产阶层人士可能为拯救“两房”分摊高达上万美元。
    中国政府虽然躲过了“两房”危机,但其他投资是否安全呢?我们先从中资企业在海外上市和金融改革谈起。在1999年,花旗集团的投资银行(当时名为所罗门美邦)成为中海油海外募股的主要承销商之一,它在这上面赚了一大笔之后,从此沉寂了好几年,让摩根士丹利取代它,承销了中国电信、中国联通和中石化等公司的海外募股。
    在2003年年底,花旗的投资银行好不容易凭借全球规模最大的首次公开募股(IPO)——中国人寿上市,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到了2004年,花旗集团表示要作为战略投资者入股中国建设银行,因此,花旗的投资银行最早进入中国建设银行的首次公开募股承销商之列。但最终又是摩根士丹利捷足先登,不但成为中国建设银行上市的承销商,还为其穿针引线,引入了战略投资者——美国银行,在两家银行高效率的谈判和合作协议达成过程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承销商的角色,使华尔街在中资银行上市过程中大赚了一笔。因为没有什么独特的技巧能够用来精确地计算股票的发行量和发行价,所以上市公司本身也无法确定市面上的需求量。如果按常规操作,那么上市公司就像待宰的羔羊,得听任承销商说一是一,说二是二。当一切都尘埃落定,上市公司就只有向承销商派来的专家支付咨询费的份儿了。这条灰色地带的猫腻太多,极其容易被滥用,传出来的丑闻远不止一两起,这也表明了承销商说一不二的地位。
    发生在承销商身上的最恶劣的事,则莫过于使投资者买了新上市的股票,而股价在几天、几个星期,或者几个月之内急速下降。所以华尔街总是倾向于在低价位成交,以保证股票上市后的价格上涨趋势。承销商也想让上市公司高兴,使它们以合理的价格筹集到所需的资金。但承销商更想让买了上市公司股票的大客户们高兴,等下一次再为筹集资金的上市公司担任承销商的时候,它们还是要回头去找那些相同的客户。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鏖战中国市场(4)
本书由《大学百科网下载中心》http://www.upicture.com.cn/down/收集自互联网,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更多精彩好书尽在大学百科网http://www.upicture.com.cn
    通常来说,公司公开上市,是希望进一步发展壮大。特别是对小型公司而言,公司上市最明显的优势在于,它们可将募集来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和发展生产,甚至用于偿还现有债务。公开上市的另一大益处是可以提高公众对公司的认知度,因为首次公开募股往往是向潜在的客户宣传新产品的最好时机,可以促使公司增加市场份额。另外,公开上市也不失为个人功成身退的一种策略(其可以在分到股份后开溜)。
    但公开上市其实也是一把双刃剑。尽管公开上市有诸多益处,但上市公司往往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最重要的变化是它们必须向投资者公开披露公司的信息,还必须定期将财务报告呈报给证券监管机构,这就增加了各种财务上的开支。上市公司还将面临市场上的巨大压力,导致管理层把关注的焦点放在短期收益,而非长期增长上。又因为投资者不断寻求收益增长,所以管理层会为追求高额利润作出疯狂的决策。
    然而中国的交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和中国银行原本都是国有商业银行。不同于没有货币发行权的美国政府,中国政府在这一问题上完全不受别国控制,财政政策和货币发行权全都掌握在国家手里,而且国有银行在中国的业务是垄断性质的,利润相当丰厚。就因为中资银行利润丰厚、业务具有垄断性质,所以华尔街机构早就跃跃欲试,等不及想瓜分利润,但又苦于中国金融业对外开放的程度不够,它们找不到突破口,无从下手。眼看将要到口的肥肉却吃不着,它们岂会善罢甘休?它们的做法真可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华尔街的对策便是大肆唱空中资银行和中国股市。2002年12月,高盛出台了一份研究报告,宣称中国银行系统的不良贷款率为40%,中资银行成为亚洲最差的银行。到2003年上半年,英国《金融时报》、高盛、穆迪和里昂证券纷纷针对中国银行系统发出警告,一再强调中资银行的不良贷款存在着极大的风险,如果金融系统对其处理不当,这就将毁坏中国经济改革的成果。那些西方媒体和金融机构众口一词,在国际国内制造声势,尽其所能地贬低中国银行业。转眼到了2003年年底,标准普尔等国际信用评级机构将中国的主权信用评级定为BBB级,是“可投资级”中最低的级别。它们还把13家中资银行的信用评级定为“垃圾级”,为的是让国际金融财团在股权收购交易的谈判中拿到足够的价码。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鏖战中国市场(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5 本章字数:317
    哪怕中资银行确实存在不良贷款,这些不良贷款也不至于烂到它们所形容的地步。中资银行于2002年年底在银行系统内全面启动人事与激励和约束机制的改革,这项改革包括用人制度、用工制度、薪酬制度和培训体制的变革,其目的是使银行成为较为完整的体系。中资银行走到了这一步,西方国家还是不满意,因为它们掠取财富的桥梁还未搭建成。在2003年5月,高盛又发布了一份名为《中国银行业的风险与出路》的报告,给中资银行指明了“唯一正确的康庄大道”——由国家财政注资并引入战略投资者,然后到海外上市(这样国外金融机构就能凭借其定价垄断权先劫掠巨额承销费,再购进价格低廉的股权)。海外金融机构把《孙子兵法》学到了家——赢在开战前。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7 本章字数:1143
    第三章 全球化下的金融霸权
    早在电脑还未发明的时候,人们无拘无束,完全凭借大脑验证数学公式,其坚韧个性得到了体现;在更久远的年代,战士外出远征则必须有很好的体能,这样他们才能在战场上远距离投矛,或凭借勇气展开肉搏战。但自从有了电脑,人类似乎就不再需要坚韧、顽强和勇气,而只需按指令操纵电脑,便可验证数学公式,或朝设定的目标投下炸弹。也就是说,许多国家放弃了自由的氛围,使自己被纳入规范的世界格局,去追求效率和效益,结果却钻进了充满诡计的圈套。于是,嗅觉敏锐的猎人消失了,出现在人们眼前的是狮子和豺狼。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实际上就是参与了全球游戏。中国经济运行效率和效益飞速提高,国家财富快速增长。我们看见,今天的世界正在走近中国。外国投资商的企业与精致的展示厅一一落户在上海和深圳那样的对外窗口;世界各国的投资银行纷纷挺进中国,在各大城市开设分支机构;国外的闲散资金也不甘落伍,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事实上,今天的中国也正以强国的姿态大踏步地走向世界。
    在非洲,由中国工人修筑的为数不少的铁路,令非洲人民由衷地从心里发出这样的声音:“感谢中国!”在南美洲,中国不断增长的对大豆与牛肉的需求促进了这些国家的出口,带动了当地的经济繁荣。在泰国北部,中国工程师炸沉了湄公河的暗礁,疏通了河道,使得满载中国物资的货船顺利地抵达东南亚国家,活跃了贸易,增加了就业机会。中国的商业触角也伸向了澳大利亚。中国越来越国际化的形象引起了华盛顿的注意,在克林顿总统的任期内掌管亚洲事务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高级顾问肯尼思•利伯索尔说:“中国,正以比过去更积极的方式,不但在地区范围内,而且在全球范围内完成了它制定的策略。我们已经看见一个经历巨变的自信的中国……”中国渐进式的改革战略,在过去30年中被证明是行之有效的。
    是的,200多年来,中国经历了外来侵略、内战,以及难以言状的自然灾害。她沉睡了太长时间,是该醒来了,现在已经到了她掌握自己命运的时候!中国经济腾飞的奇迹,使她再一次登上国际舞台,爆发出前所未有的能量。中国人从心底坚信:21世纪将是中国的世纪!全世界都听到了这个压抑了200多年的苦难与屈辱的民族苏醒后铿锵有力的脚步声。
    拿破仑曾预言:中国的潜力一旦被激发,将震撼全世界!中国的经济奇迹是有目共睹的,也确实震撼了全世界。从2008年北京奥林匹克运动会到2010年上海世界博览会,都表明中国融入了国际大家庭。那么进入世界格局的中国今后的发展是否将受制于金融霸权?中国经济将遇到怎样的瓶颈?其冲破这些瓶颈会遭遇什么障碍?要弄明白这些问题,我们首先必须说说金融“巨兽”美联储的来历。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38 本章字数:953
    金融巨兽美联储
    尽管这是一本谈论金融霸权的书,其内容是有关经济的,但经济总是和政治息息相关,而且经济是由政治决定的。要说起金融“巨兽”美联储,我们就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它出现时的政治背景。
    从成立的那一天起,新独立的美利坚合众国就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治国理念:扶持资本市场以发展工业、建立强大的联邦政府,或是走发展农业的道路以杜绝投机行为,以及限制联邦政府的权力。美国第一任财政部长亚历山大•汉密尔顿代表了前者,而长期与汉密尔顿对峙的美国第三任总统托马斯•杰斐逊则代表了后者。同样是美国的开国元勋,但由于理念不同,他们之间的争斗从未间断,追随他们的后来者围绕这两种理念进行的对抗也持续到了今天。可占上风的却总是汉密尔顿那一派,所以才有了今天强大、不可一世的美国。
    而美国的金融体系发展到当代,早已经演变成一种垄断的权力体系,形成金融霸权掠夺社会大众财富的金字塔结构。这一金融体系从美联储诞生的那一天起,就制造了无数次金融危机,包括20世纪30年代的大萧条。
    美联储的全称是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它事实上是美国的第三个中央银行。汉密尔顿借鉴英国的银行体制,为确保新独立的美国的持续发展和繁荣制订了一系列计划:成立美国第一银行(即美国央行),建立标准的货币体系,支持中央银行帮助征收消费税,为新独立的美国建立金融秩序,在国内外建立信贷体系。
    但开国元勋杰斐逊却极力反对成立央行,他反对的理由来自于《美国宪法》。他认为宪法没有授权联邦政府建立国家银行,并指出联邦政府的权力必须下放到州政府的手中。杰斐逊与詹姆斯•麦迪逊(美国第四任总统)联手组建了民主共和党,极力反对并想方设法阻止汉密尔顿创办美国央行。
    汉密尔顿据理力争,试图说服华盛顿总统和国会,他强调,宪法授权国家政府征收税款、借贷资金等;建立央行能够有效地帮助政府履行那些职能。在汉密尔顿的敦促下,华盛顿总统于1791年签字同意成立中央银行,之后这一法律草案获得国会批准,而中央银行获得授权的特许运营执照的有效期为20年,至1811年到期。到期之后,由国会决定是延长其特许运营执照的期限,还是拒绝银行继续营运。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0 本章字数:1025
    美国第一个央行——美国第一银行在激烈的争议声中终于成立了。不过华盛顿总统在签字时专门加了注解:国家银行的功能是为政府征收税款和储存联邦基金,发行货币,将资金借贷给政府部门,同时为投资者提供资金来源,起到资本“血库”的作用。这一授权无疑使联邦政府的权力凌驾于州政府之上,因为在美国第一银行营运期间,任何人不得授权成立其他的联邦银行,而地方银行和跨州的银行则可以由州政府授权自由成立,多少不限。
    虽然汉密尔顿运用宪法中所隐含的权力建立了第一家央行,并总共发行2 5万股股票,但是新成立的政府根本没有资金,便只能向银行贷款认购200万美元的股票,所欠贷款分10年还清。而英国投资者,包括英国央行在内却购买了1 8万股,价值约为720万美元,占了美国央行2/3的股份。美国政府非但无法控制美国央行的财政政策,而且还没有货币发行权。很显然,是大英帝国牢牢地控制了美国央行。
    谁都知道借钱必须还利息。美国第一银行的债权人,包括英国央行在内,在美国第一银行开始营运后就向美国政府讨要贷款利息了。于是,汉密尔顿想出了一个绝妙的主意——征收酒精税。这一税制立刻触怒了民众,遭到了消费者的抵制。结果,华盛顿总统派出国民自卫队去征税。这一事件在美国历史上被称为“威士忌叛乱”。
    自那个时候起,美国第一银行便开始向购买股票的投资者派发红利。到了1811年,美国第一银行的营运执照到期,当时正是美国第四任总统、《美国人权法》的起草者詹姆斯•麦迪逊执政第二年。由于当初麦迪逊未能成功阻止央行成立,所以他与汉密尔顿绝交。麦迪逊当上总统后,便自然是任由美国第一银行的营运执照到期,而不再延续其经营权。
    尽管美国第一银行不再是央行了,但银行仍然继续营运,红利也还在继续派发,其间只有一年的红利被政府要求暂停发放。从那时开始,红利居然派发了214年。虽然红利的数字是不对外公布的,但据最保守估计,该银行所派发的红利已达到它当初拥有的720万美元资金的上百倍。
    写到这儿,我们不得不联想到中国4家银行在海内外上市,结果其财富被外资掠夺的事实,这简直就是当年美国遭到英国欺诈的故事的翻版。就因为那些“外资战略伙伴”向中资银行注资,所以中资银行从2005年起也开始派发红利,我们在前面已经计算过,仅仅一年之内,外资就从中资银行身上掠取1万亿元的利润。这样的红利将派发到何年何月?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3)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1 本章字数:857
    历史上的各种情形何其相似!那时年轻的美国在老牌的大英帝国眼中,是个经济繁荣的新兴市场,大英帝国从没有停止阻挠其发展或掠夺美国的利润。而如今的中国在美国眼中,也是一个经济蓬勃发展的新兴市场,美国觊觎中国积累的财富在所难免。中国该怎么办?我们可以回顾一下,那时美国的立场是非常鲜明的,美国人民在总统麦迪逊的带领下,拿起武器进行了反击。
    大英帝国控制了美国第一银行,就等于掌控了整个美国的经济命脉,美国州政府和地方银行根本无法与之竞争,国家利益受到严重侵犯。英国对新独立的美国进行的挑衅和骚扰从来没有停止过,阴谋和圈套一个接一个。当时英国皇家海军拦截毫无还手之力的美国商船,并威胁美国船员,说要让他们到英国皇家海军中服役。美国总统麦迪逊为此向大英帝国提出严正抗议,但遭到了大英帝国的藐视。因此,麦迪森发动民众,特别是中西部和南部的民众,准备应对与英国的战争。大英帝国岂能容忍美国发起挑战?于是强大的大英帝国在1812年向弱势的美国正式宣战了。
    在1812年之前,麦迪森的政治倾向与杰斐逊是紧密相关的,直到新独立的弱势的美国陷入战争,麦迪森尝到了苦头。他意识到缺乏央行来筹集战争资金使美国陷入窘境,由此,他深深地体会到一个强硬的中央政府的重要性,而中央政府的后盾就是中央银行。美英之间的这一仗打了3年,战争一结束,麦迪逊就立刻向国会提交关于重新建立中央银行的建议,以期筹集资金建立强大的海军和常备军,与强大的英国抗衡。
    美国第二家央行——美国第二银行于1816年成立了。麦迪逊任命威廉•琼斯为银行总裁并签署相关法律草案。但美国第二银行始终控制在英国央行,乃至外国投资者的手里,它的规模特别大,涵盖了全美15%~20%的银行贷款,占货币流通量的40%,却按50%的储备金标准发行货币,行为极其谨慎。而其他银行只按10%~25%的储备金标准发行货币。当时美国的黄金和白银储备又捉襟见肘,货币流动性严重不足,阻碍了国家满足不断增长的经济需求。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4)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2 本章字数:991
    一方面,美国第二银行受益于其发行的货币所产生的利息;另一方面,它所制定的银行政策又限制了美国经济的蓬勃发展。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大英帝国依然憎恨新独立的美国。转眼到了1829年,时值美国第七任总统安德鲁•杰克逊就任。杰克逊是平民出身的美国总统,他意识到农民和工人的利益被美国第二银行所侵占,该银行又利用自己掌控的财政资源左右政府和国会议员,政府的权力由此被银行家控制,另外,美国第二银行更是使得工商界、企业界那些“精英”的财富进一步增长,从而造成穷人更穷,富人更富。因此杰克逊一上台,便致力于撤销该银行的经营权限,他在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的咨文中写道,该银行必须被废除,因为:
    它使国家的财政实力集中于单一的机构手中;
    它暴露出政府被外国利益集团所控制的局面;
    它使富人更富;
    它行使了过多职能,控制了国会议员;
    它给美国东北部地区的优惠多于给南部和西部的优惠。
    杰克逊否决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的咨文,触动了一小部分人的利益,他们与杰克逊斗智斗勇,其代表人物是尼古拉斯•比德尔,他于1822年接任美国第二银行总裁。就在美国第二银行经营权限到期的前4年,比德尔不断申请延续美国第二银行的经营权限,可他的申请却被杰克逊搁置到一边。
    比德尔被激怒了,他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要求旧的贷款到期必须归还,并停止发放新的贷款。比德尔企图以此迫使杰克逊屈服,使他同意延续美国第二银行的经营权限。曾经是军人的杰克逊哪能束手就擒?敌人越强硬,他就越勇猛。1832年,杰克逊愤然动用总统否决权,解除了与美国第二银行的续约。经过激烈的较量,杰克逊最终获胜,第二年,他把政府的资金全部从美国第二银行撤走。
    就在杰克逊与比德尔展开政府与银行间你死我活的争斗的时候,比德尔先前的紧缩货币政策,正在逐步导致美国进入1834年的短期衰退。杰克逊倾向于发展“农业共和国”,从美国第二银行撤回的资金除了被他用于投资于地方银行和州立银行之外,剩余的都被投放到土地销售、沟渠建设、棉花生产和制造业的发展上。由于银行具备放贷的功能,因此接管了资金的银行放宽信贷条件和从事投机。又由于银行发行的货币没有与金银储备挂钩,因此各个州的债务和通货膨胀水平迅速提升。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5)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4 本章字数:1083
    为抵制通货膨胀和银行的宽松信贷政策,一种与金银储备挂钩的金属通货在1836年发行了。杰克逊发布《铸币流通令》(SpecieCircular):凡购买政府土地的买家,都必须支付金属通货。结果造成了巨大的金属通货需求量。可是,许多银行根本没有足够的货币去换取金属通货。于是,大量面临金属通货短缺的银行纷纷倒闭,引起1837年的银行大恐慌。
    在大恐慌中,全美850家银行中有343家倒闭了,还有62家处于半倒闭的状态。比德尔所代表的银行机构把大恐慌和经济衰退归罪于杰克逊的经济政策。比德尔得意地以为,只要金融危机爆发,中央银行存在的必要性就必将凸显出来,国会势必再一次恢复中央银行的营运。
    然而这一次,比德尔的如意算盘打错了,他碰到的总统不是软柿子,最后,不但他的银行遭到“封杀”,而且商人和农民也都愤怒地指责银行不负责任。比德尔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由于美国第二银行失去了政府这一大块存款资金,它的经营出现了困难。美国第二银行在1836年经营权限到期之后转到地方,在摇摇欲坠的状态下硬撑了几年。3年后,比德尔被迫下台,美国第二银行再也无力支撑,只好在1841年宣布倒闭。
    如今,在杰克逊总统的墓碑上,我们只能看到一句话:“我杀死了银行!”美国第二银行“被杀”之后,便由各个州政府授予银行经营权,银行回到了分散的状态。此后70多年间,美国就再也没有任何形式的中央银行。
    当年,比德尔利用央行制定国家财政政策这一独特的权力,不计后果地推行紧缩货币政策,绑架国家和人民的利益,人为地制造了一场银行大恐慌,目的在于重新获得央行的经营权。可见央行的权力与地位,对于银行家来说至关重要。
    然而,美国第三次出现的建立中央银行的呼声,却也是来自大恐慌。因为在19世纪末叶,美国的银行陷入危机的情况越来越频繁,造成的灾难也越来越严重。特别是在1907年银行大恐慌中,多家信贷银行倒闭,广大储户的损失不计其数。美国财政部总共投入3700多万美元救市,到恐慌接近尾声时,财政部的周转资金仅剩500万美元,基本上已弹尽粮绝。而纽约证券交易所因缺乏短期贷款作为营运资金,只差15分钟就要面临休市的窘境。是J•P•摩根自掏腰包带头融资,并召集纽约银行家筹措资金,才避免了灾难向纵深发展。不过,关于1907年银行大恐慌,还另有一种说法:是J•P•摩根制造并利用了大恐慌,在美国酝酿出一种情绪,使公众相信只要美国有央行,类似的大恐慌就不会再次发生。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6)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5 本章字数:1336
    两种说法究竟孰对孰错?还是那句话,凡事看结果。从J•P•摩根在大恐慌中所得的利益来看,后一种说法的可信度非常高。由于1907年银行大恐慌,股市从1906年的高点下挫近50%,许多健康企业的股票价格跟着大市一起下跌。J•P•摩根却以低价购进了相当多的股票,他拣了多少个“钱包”,也只有他自己和上帝知道了。
    J•P•摩根的另一大收获,是获得英国罗斯柴尔德家族在美国的头号代理人的地位。这里,我们讲个小故事便可以证明。J•P•摩根的生意伙伴亨利•戴维森(美联储的开拓者之一)于1914年8月前往英国,为J•P•摩根公司做成一笔与英国央行的交易——垄断英国和法国的战争债券承销业务。这样一来,英国央行便成为J•P•摩根公司的“财政代理”,而J•P•摩根公司也成了英国央行的“财政代理”。与此同时,J•P•摩根公司作为供应商为英国和法国投资战争装备,在为两国政府筹资和采购的活动中,J•P•摩根公司获得了巨额利润。J•P•摩根在欧洲获得的特殊“待遇”,当然与罗斯柴尔德家族密不可分。
    J•P•摩根最重要的收获来自于大恐慌过后,他召集金融专家、民主党与共和党两党首领以及参议院共和党领袖纳尔逊•奥尔德里奇于1910年11月22日在杰基尔岛举行了一次秘密会议。此次会议唯一的目的,就是重建美国央行。
    正应了中国人的一句俗语: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安排如此周密的会议,还是被一位嗅觉灵敏的记者察觉了。这个记者就是著名的《福布斯》杂志创始人——伯蒂•查尔斯•福布斯。那时的福布斯只是某财经杂志的编辑兼另一家报纸的专栏作家。不过,这一秘密被披露是3年后的事了,此时美国联邦储备系统早已投入运行,令反对这一系统的人士捶胸顿足。而这时奥尔德里奇已经作古,J•P•摩根也已不在人世。这真可谓“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而他们已经完成了他们的“使命”。
    福布斯在他的著作中,是这样描述那次秘密会议的:
    ……美国最杰出的银行家在夜幕的掩护下全部隐瞒姓氏,悄悄地从各处聚集到新泽西州,进入奥尔德里奇在列车上的私人包厢,神秘地朝着南边100英里的某个地方出发了。最后,除了仆人,其他所有的人被悄悄地留在一个岛屿上,在保密程度极高的环境中整整待了一个星期,这是美国金融史上最隐秘的一次远征……奥尔德里奇向皮亚特•安德鲁、亨利•戴维森、弗兰克•范德里普和保罗•沃伯格透露,要把他们关在杰基尔岛,与整个世界隔离,直到他们为美国勾勒出科学的货币体系,描绘出真正的联邦储备系统的蓝图……库恩勒布公司的合伙人保罗•沃伯格是将奥尔德里奇的计划与当前的联邦储备系统联系在一起的总设计师,他是把联邦储备系统的构想变成现实的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7)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7 本章字数:1015
    《联邦储备法》就这样堂而皇之地出炉了,英国银行这次终于又能渗透到美联储了。这才有了J•P•摩根在英国和法国获得的利益,尤其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和大萧条中,正当人类文明和财富遭遇大毁灭之时,J•P•摩根的金融帝国却走向了最高峰。位于华尔街23号的“摩根王国”总部,也因此在美国金融史上留下了重要的一页,并且其巅峰期长达几十个年头,触角还伸到了欧洲。
    J•P•摩根为了个人利益在制定《联邦储备法》的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否出卖了美国人民的利益?回顾这段历史,中国必须特别警惕像J•P•摩根这样的人——他为了个人利益不惜牺牲大众利益,甚至国家利益。但愿这是我们在杞人忧天。
    J•P•摩根的私营银行,摩根担保信托(theMorganGuarantyTrust)因此购买了大量的美联储股票,成为美联储永久性的最大股东之一。因为《联邦储备法》规定:拥有美联储股票是成为联邦储备系统成员的必要条件,其股票不可以公开出售、交易,或者被当成贷款抵押物,每年红利最多可达6%。看看,在金融危机最严重的2009年,美联储的利润也创下从未有过的573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由此,我们不难想象央行所拥有的权力和利益,无怪乎银行家向来是为此不择手段。
    这里我们不得不再提一句,美联储是私营银行,是一个独立的职能部门,因其股票不可以公开出售、交易,或者被当成贷款抵押物,所以其利润也不必与他人分享。而臭名昭著的高盛集团也是如此。高盛自成立以来一直采用合伙制,100多年来合伙人之间为企业是否公开上市争论不休。高盛于1999年才作出历史性的决定,进行首次公开募股,并且只将一小部分股权投放到市场上,公开上市的股份只有12%。为什么?那就是因为它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利润被他人盘剥。这一点进一步证明高盛开给中资银行的“药方”——引进“外资战略伙伴”,是多么别有用心,其目的就是劫掠中国财富。
    当年,美国人以为只要美联储开始运作,美国就能防范经济危机,从此天下太平,人人安居乐业。不料在美联储成立15年后的1929年,华尔街股市出现大崩盘,使美国陷入历史上最严重的大萧条,连全球经济都在劫难逃。美国国会议员、金融家迈克•法登勇敢地走上国会讲坛,严厉抨击美联储: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巨兽美联储(8)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8 本章字数:857
    这个邪恶的机构摧毁了美国,使美国人民陷入贫困,甚至破产,实际上也使我们的政府破产了。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通过利用法律的缺陷在运作中达到了自身目的,并通过它所控制的金钱用尽了计谋实施腐败。有些人认为美国的联邦储备银行是美国政府机构。它们不是政府机构,而是代表着私营信贷垄断。它们在窃取美国人民的利益之后,养肥了它们自己和它们的外国客户,以及国内外的投机分子、骗子、富人和贪婪的放贷者……那些藏身在黑暗里的金融海盗会割断人的喉咙,从他们的口袋里得到1美元,会用金钱收买选票来控制我们的立法……
    在市场急需流动资金的非常时期,美联储却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导致了1931年、1932年和1933年的银行倒闭潮。引来众多争议的美联储立刻成为众矢之的。疑问渐渐地产生:是不是美联储提高了繁荣与萧条周期的频率?人们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疑问,是因为它具备制造繁荣与萧条的能力:
    美联储作为美国的央行,可以随意发行货币,也可以采取紧缩货币政策。它也可以随时更改银行准备金的标准或者贴现率。它还能决定整个国家的银行利率。
    所有这些功能都影响着每一个美国人的生活,不管他们处于何种经济地位。当然穷人是变得更穷了,而位于财富金字塔顶端的占总人口1%的富人,就将变得更富有。所以托马斯•杰斐逊指出:“我坚信银行机构对我们的自由形成的威胁,比敌人的军队更严重……”
    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原则也适用于资本的运作——强者通过成功吸引更多的财富和资本将变得更强,弱者就将忍饥挨饿,直至死亡。
    这话并非危言耸听。达尔文提出的“优胜劣汰”原则也适用于资本的运作——强者通过成功吸引更多的财富和资本将变得更强,弱者就将忍饥挨饿,直至死亡。昨天险些被吃掉的羊(新独立的美国),到今天已脱胎换骨,成就了金融巨兽,它搭好了劫掠财富的平台,世界上什么地方的经济繁荣,这只巨兽的魔爪便伸向哪里,南美国家、日本都曾是它掠夺的目标,现在它正把目光移向中国。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资本的进攻(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49 本章字数:1066
    金融资本的进攻
    人们常说“以史为鉴”,历史是一面镜子,也可以帮助我们预测未来。翻开过往的历史再来看现在,我们发现资本会在抢夺利润之后转身离去,向来如此。金融霸权已将矛头对准中国,它们以华尔街为战舰,以雄厚的金融资本为武器,以股市和房地产市场泡沫为暗器,对中国进行全面的进攻。它们的目的只有一个:最大限度地掠夺中国财富。
    自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打开国门的政策实施后,为了促使中国工业和农业生产力迅速提高,中国政府强调引进世界先进管理系统,引进外国资本,以改善中国人民的生活水平。政府的愿望是美好的,其举措也是行之有效的。自此,国家基础设施、重工业,以及私营企业,特别是出口业,在国家投资的带动下齐头并进,使占中国总人口70%的劳动大军创造了60%的GDP。而以出口为平台的经济战略又使中国领先于韩国、新加坡和马来西亚这些以出口为导向的经济体,对外贸易成为中国经济增长的支柱之一。由于这一经济结构调整,中国的GDP在30年间增长10倍,这是举世瞩目的成就。邓小平同志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规划取得了成功。
    特别是对外输出“中国制造”的出口业,可说是得益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的一些举措。那时中央决定在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漳泉三角地区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由此吸引了大批港商。他们凭借同文、同族和地理上的优势率先北上投资。邓小平南行之后,台商也大量涌入内地,此时港澳台投资额占了外商投资总额的80%,且带动了一大批乡镇企业,形成从事加工生产的制造业,生产国内所需商品和一系列出口产品,推动了中国经济的发展。
    到了20世纪90年代,外国资本才逐渐涌入各个经济特区,使国家规划以外的投资迅速增加,令经济特区的各种商品产量和价格不断提升,从而带来了通货膨胀的压力。由于担心恶性通胀,中国政府要求银行收回投机性贷款和提高利率,并重新评估投资项目。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使通胀率从1995年的17%以上下降至1996年年初的8%,其间经济增长并没有放缓,继续以9 5%的增速迈进,并且这一过程伴随着低通胀率。此后3年间,经济增长速度分别达到8 9%、7 8%和7 1%。到了2000年,GDP与1978年相比翻了一番。
    中国经济的崛起,使金融霸权垂涎欲滴,它们在暗地里策划了1997年的亚洲金融危机。它们首先从中国周边的国家开始,用对冲基金作为直接进攻武器,大举扫荡亚洲各国,以缩减亚洲经济的规模,并且在最后对中国香港实行了一次进攻。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金融资本的进攻(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1 本章字数:308
    幸亏中国政府所制定的长远的改革目标——使国有企业继续占据国民经济主导地位,加强中央对金融系统的控制,以及不能自由兑换的人民币汇率制度,使中国避免了一场灾难。
    虽然亚洲金融危机并没有直接影响中国,但是外国的直接投资减少了,因此中国出口额大幅下降。而此时,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启动已有12个年头,之前,中国已确定减少了4000多个关税项目,平均关税税率从35%降到23%,到1997年进一步降到17%。直到2001年年底,当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的谈判进行到第16个年头时,中国才终于成为该组织成员国,这为其他成员国大举进军中国市场铺平了道路,也为中国的出口扫清了障碍。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在中国市场的受益者(..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2 本章字数:1093
    在中国市场的受益者
    中国打开国门后,外国资本和美国的消费者也获得了巨大的利益。我们以美国最大的零售商沃尔玛为例。沃尔玛已证明自己非常善于建立有效的供应链:从它在中国设立的工厂到通过集装箱船进行的货物运输,再到美国的购物中心内的超市,直至网站上的价目表,一环紧扣着一环。
    美国《财富》杂志在2008年7月9日公布的数据显示,在2008年的《财富》全球500强排行榜上,如果按销售额排名的话,那么美国零售业巨头沃尔玛公司将以3788亿美元的年销售额蝉联榜首。沃尔玛的财富从何而来?当然主要来自中国。
    几十年来,沃尔玛一直恪守的原则就是绕开中间商,直接从工厂进货,通过沃尔玛的口号“天天低价”,我们可以看出它采取的就是薄利多销的经营战略。沃尔玛不可能靠提高商品的价格增加利润,但可以通过降低成本来做到这一点。沃尔玛将目光投向亚洲,盯住了中国。沃尔玛为美国和其他地区从中国采购商品近20年,拥有5000家以出口为导向的工厂,还有两万多个中国供应商,并在中国开设超市。为提高利润,沃尔玛还鼓励自己的供应商转移到中国市场——中国提供的是一个天赐良机,去中国是伟大的成功方案。
    沃尔玛,美国最大的零售商,变成了中国第七大出口伙伴,已领先于英国。“中国制造”已经遍布美国的各个角落。如果你从沃尔玛超市的货架上把“中国制造”全都取下来,那么相信货架很快就空了。有一个美国人曾经赌气地宣布,他将停止使用“中国制造”。但一个星期过后,这个可爱的美国人不得不收回他的话,甚至泄气地说,离开了“中国制造”,他简直无法正常生活。
    国际资本争先恐后地涌入中国,在中国投资房地产或者银行资产,特别是开设大量的工厂。从表面看,外国资本给中国创造了就业机会,有助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而伴随着外国资本的运作,中国经济呈现一派红红火火的景象。但透过繁荣的表象,我们会发现这后面隐藏着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设下的巨大圈套:外国资本残酷剥削中国劳动力,为捞取丰厚利润使中国在不知不觉中被迫沦为其成本最低的“世界工厂”。
    在这个世界上,没有一个资本家不追逐利润,这是由资本的本性所决定的。先进、科学的企业管理系统,是资本家赖以生存的根本,是他们剥夺剩余价值的金钥匙,把管理经验教给中国企业,他们还靠什么追逐利润?因此,中国政府倡导引进外国资本的用意原本是好的,但其效果在一定程度上被扭曲了。结果如何?外国资本在产业链的上游,残酷剥削着被压在金字塔底、出卖廉价劳动力的中国工人,以及泰国和孟加拉国等亚洲国家的工人。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在中国市场的受益者(..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3 本章字数:1032
    这里就以北美人常穿的雪鞋为例。一双雪鞋在美国的沃尔玛超市的标价是60美元,就算赶上季末大减价,打了1/3的折扣,一双雪鞋也要卖到40美元。可中国生产一双雪鞋,大约只挣2美元,甚至可能连2美元都挣不到。这中间的利润被谁盘剥了岂不是一目了然?而挺进中国的品牌公司多如牛毛,如阿迪达斯、迪士尼、耐克、沃尔玛……
    我们以孟加拉国为例。在沃尔玛设于孟加拉国的制衣厂,一个为沃尔玛打工的负责缝纫的少女典型的一天是这样的:在早上5点半醒来,像其他所有在工厂做工的少女那样,用手指蘸着火炉里的灰烬,
    开始刷牙。她们没钱买牙刷(一把牙刷售价为25美分)或牙膏(一筒牙膏售价为51美分),而她们在沃尔玛打工挣到的钱少得可怜,甚至每天只有55美分。那些可怜的少女,每天还要遭受种种不人道的待遇:
    工厂以替员工检查疾病为由,强制进行血液测试,一旦发现女工怀孕,立刻将其解雇;
    工厂因担心雇员偷东西,将用于紧急逃生的消防通道的门全部锁住;
    工人必须经过允许才能使用卫生间;
    工厂强制要求员工每天至少工作14个小时(工资标准为13美分/小时),甚至一天工作24个小时,一个星期工作7天;
    工作环境极差,没有通风设备,导致员工染上罕见的疾病。
    沃尔玛凭借“天天低价”所创下的蝉联《财富》全球500强榜首的纪录,就是通过那些血汗工厂进行剥削得来的。沃尔玛的工人没有保险,没有养老金,没有产假,没有年假,也没有婚假和丧葬假。而沃尔玛销售的每一件衬衫的成本(包括人工成本)是多少?仅仅20美分!如果沃尔玛把每件衬衫的成本提高到39美分,那么孟加拉国的女工们就可以买把牙刷用牙膏刷牙了,这是人最基本的生活权利。
    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也不管是在西方还是在东方,都是父母生、父母养的,哪怕他们出生在穷困的家庭,无法接受良好的教育,当他们努力工作、为社会付出时,他们都应该得到公平的薪酬,而不该存在高低贵贱之分。
    但以沃尔玛为代表的外国资本却强调:凭什么非得向“廉价劳动力”支付“高工资”?就算外国资本伪装得再巧妙(以解决当地就业难诱惑政府),资本的丑恶嘴脸在此也将暴露无遗——它们是在利用苦役。在当代社会,利用苦役的现象早该不复存在。不管把哪个国家的工人当成苦役,都是西方强权对人类文明的践踏,代表外国资本对弱势国家的蔑视与侵略。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在中国市场的受益者(..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5 本章字数:671
    外国资本将落后的、遭淘汰的、不符合欧美环境保护标准的工厂转移到了中国。比如垃圾焚烧这一美国和欧洲处置垃圾的夕阳技术却被美欧国家输入中国,并且它们将其塑造成中国的朝阳技术大力推广。挺进中国的有美国最大的垃圾发电公司卡万塔集团、法国的威立雅和比利时的吉宝西格斯(KeppelSeghers)。这些跨国公司在中国人口密度极大的上海、广州、重庆等城市建立了垃圾焚烧厂。
    为什么我们将垃圾焚烧称为遭淘汰的技术?因为在焚化炉燃烧垃圾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恶英——一种致癌的物质。中国对垃圾的分类不严,塑料废品全都混在焚烧炉里燃烧的垃圾中,当有机物质在含有氯的环境下燃烧时,就会产生二恶英。二恶英具脂溶性,可累积于人体脂肪组织中,只要人体脂肪组织中的二恶英含量超过一定水平,就会造成人体内分泌失调,免疫力下降,以及肝肾受损。像垃圾焚烧这样遭淘汰的技术被引进中国,给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威胁着中国人民的身体健康。
    在西方发达国家,垃圾焚烧技术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而像美国卡万塔那样的公司却盯住中国。2007年,该公司在重庆成功落地,它更是准备投入前期运作资金5000万元开发珠江三角洲地区的垃圾处理市场。为何在国外遭淘汰的技术能够轻而易举地挺进中国,而中国却在引进它真正需要的高科技产业时面临重重阻挠?这进一步说明,外国资本从来就不希望中国掌握核心技术,它们只不过是利用中国廉价的劳动力,将被淘汰的技术、造成严重污染的工厂转移到中国,以强大的资本作为后盾对中国进行掠夺,妄图使中国成为西方国家的经济殖民地。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6 本章字数:946
    第四章 美元与石油:称霸世界的武器
    为了达到独霸全球财富的目的,华尔街借助金融危机一举摧毁了与美元抗衡的货币——欧元(就像当年索罗斯阻击英镑)。因为金融霸权站在财富金字塔顶端并垄断了世界资源,所以贴上“新自由主义”标签的高度自由化、市场化的美国经济模式,才能在低油价的基础上得以实现,华尔街也才能够利用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鼓励民众狂热追求物质享受。这种模式违背了市场经济的基本规律,扭曲了供求关系,使金融霸权能够以吹大经济泡沫的方式劫掠财富。同时,金融霸权试图通过在世界经济一体化的背景下推广这一模式,劫掠全球人民的财富。
    它们的目的达到了。
    老子“将欲取之,必固与之”的道家思想精髓,被金融霸权演绎得淋漓尽致。改革开放初期,中国急于改变贫穷落后的状况,并为此打开国门,积极引进外资以及国外企业的先进管理方法,以期使人民过上好日子。金融霸权选中这一时机,利用中国的这一需求,越过太平洋,将手伸向了中国,使中国被迫沦为外国资本的世界工厂。它们还大力推销美国的消费模式,将被淘汰的落后技术和工业,譬如汽车制造业带到中国大地。它们深知中国是个石油短缺的国家,其发展汽车离不开石油,而不可或缺的石油资源却掌控在华尔街手里。为此,它们不遗余力地在GDP增长率上大肆渲染,以蛊惑中国、麻痹中国。
    金融霸权通过“中国制造”掠夺了30年,享受了30年,但因为掠夺得太凶猛,引发了一场百年不遇的金融海啸,可谓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如今,金融霸权为了继续掠夺中国财富,口口声声抗议贸易逆差损害了它们的利益,它们动用一切可以动用的力量,迫不及待地逼迫人民币升值。
    而中国通过“中国制造”所挣来的钱其实少得可怜。到头来,中国非但没有用以人民的血汗、自然资源和环境污染为代价换来的美元进行消费,还把钱借给美国政府(通过购买美国国债)和美国的购房者(通过购买“两房”的债券)。引进外国资本的做法在表面上解决了中国的就业问题,可实际上,这只是蝇头小利。近10年来,为了大量出口“中国制造”,中国面临环境被严重污染,自然资源和劳动力价值被剥夺的结果,从长远看,中国付出的代价是巨大的。但即使这样,美国领情了吗?没有!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2)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7 本章字数:383
    高盛首席经济学家吉姆•奥尼尔于2009年年底在伦敦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会让人民币一次性升值5%,同时会上调利率以遏制通货膨胀。
    奥尼尔的话音刚落,2010年春节前夕,中国社科院国际金融研究中心发布消息称,人民币升值压力在增大,升值时间可能提前,升值幅度可能不超过5%。奇怪吧,高盛对中国的事情会预测得如此准确!很显然,人民币升值的压力,是来自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经济强国。
    我们在前一章已经分析了,汇率是金融霸权的杀伤性武器,人民币升值5%,就意味着中国通过贸易获得的收入缩水5%,中国财富就会像“移钱大法”般被转移到美国。美元为何如此特殊,令欧元敌不过美元,人民币经不住压力而一再升值?在未来二三十年,中国经济应怎样跨越美元设置的障碍?要回答这些问题,了解美元的前世今生,也就显得特别有必要了。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美元:霸权货币的崛起..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0:59 本章字数:1064
    美元:霸权货币的崛起
    由于金融化、衍生化可以成为对他国财富巧取豪夺的手段,目前中国有人提倡学华尔街,全面推行金融化、衍生化。
    先不说金融化、衍生化带为了保证美元的特殊性,美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动用极端的手段——战争。
    给世界的大灾难,提倡金融化、衍生化的人似乎忘了重要的一点:美国的“金融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在美元的特殊性的基础上进行的“金融创新”。
    一方面,离开了美元的特殊性,向他国转移金融风险并掠夺他国财富必定导致玩火自焚,连美国自己也不例外。另一方面,美元绝不可能轻易地退出世界舞台,让位给其他任何国家的货币。为了保证美元的特殊性,美国可以不惜一切代价,甚至动用极端的手段——战争。
    说到美元今天的地位,那是美国政府、华尔街和美联储唇齿相依、谁都离不开谁的结果,是历经一番抗争才取得的。
    尽管美联储系统在美国本土引发了强烈的争议,但我们不得不承认,美联储自1913年开始运行后不到3年,美国与欧洲、拉丁美洲和远东国家之间的贸易便逐渐使用美元结算。这个重要的角色之前是属于英镑的。很显然,美元取代了英镑的地位,成为世界上使用最普遍的货币。而美国新的“世界银行”的角色,以及在全球格局中暂时的金融霸主地位,也是在那个时候获得的。
    在世界经济中,全球性货币至少应具备以下三个特点:
    作为企业和买卖双方交易的媒介,其汇率必须是各个不同的国家都能接受的。
    作为一种储蓄的方式,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不必担心该货币的价值出现严重的损失。
    该货币能够成为一个计量单位,或者衡量商品及服务价值的一种手段。
    美元地位迅速提升,这一“战绩”必须归功于《联邦储备法》的总设计师——保罗•沃伯格。无论怎么说,强大的美国和金融霸权,是随着美元国际地位的提升形成的。
    沃伯格是德国犹太人,其家族在德国银行业颇具号召力,但后来被纳粹剥夺了银行经营权。沃伯格从小体弱多病,但这并不影响他才智的发展,他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是惊人的,他两岁不到便能背诵诗歌。良好的家庭背景,使他年纪轻轻便能游历印度、中国、日本、埃及和美国。他在欧洲接受了严格的训练——从事复杂的银行业的经营。他到了纽约之后,对美国蓬勃发展的经济和商业在世界上的重要性感到惊奇,更令他意想不到的,便是美国金融业的状态:华盛顿政客不信任中央权力机构,而纽约的金融大亨则掌握着巨额金钱。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美元:霸权货币的崛起..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1:00 本章字数:998
    “天生我材必有用。”沃伯格前往杰基尔岛的秘密之行,其中一个目的就是使金钱与政治“联姻”(其产物为《联邦储备法》),另一个未公之于众的目的则是提升美元的国际地位。而要想实现这一雄伟的目标,以中央银行作为后盾的美国金融系统必不可少。具体实施这一目标时,在美联储系统的12个私营银行当中,沃伯格给了纽约联邦储行银行独特的领导地位。
    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元已超过英镑,在全球占统治地位。纽约联邦储备银行在战争中向盟军提供的贷款,扩大了美元在欧洲的流通范围。许多美国金融机构不受战争的影响,纷纷在欧洲开设分行。那时英国的经济因过重的战争负担和维持帝国统治的费用,已被拖累得越来越不稳定。而其他潜在的竞争对手面对本国货币国际化的问题都皱起了眉头。德国认为德国马克在海外被使用是对其控制通货膨胀的效果的威胁,所以政府实行资本管制,阻止德国马克在国外流通。日本官员也采取了类似的措施。截至1928年,世界各地的主要央行拥有将近6亿美元的美元储备,而其他所有货币储备为26亿美元。
    当二战结束后,美国已占据全世界工业产量的大约一半,并拥有强大的中央银行。世界新巨人的自然资源也极其丰富,它生产了全世界一半的煤和2/3的石油。而美元作为世界金融体系中心的地位,是于1944年在新罕布什尔州的布雷顿森林镇正式确立的。
    当时,在经历过灾难性的大萧条、贸易障碍和货币管制之后,各国之间的贸易几近崩溃。于是44个国家的730位代表在布雷顿森林镇签署了一项协议,希望建立一个系统,使投资资本跨越国界变得更容易。那次会议期间产生了两个相互竞争的计划,一个是来自于美国财政部,另一个是来自于著名的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梅纳德•凯恩斯。凯恩斯曾提议建立一个新的世界货币体系,发行一种叫班柯(Bancor)的新货币,把它当做国际储备资金来补充黄金储备,也就是允许用“纸黄金”替代相对稀缺的贵重金属。
    但是,此时的美国早已羽翼丰满,拥有超过3/4的世界黄金储备,奠定了获得“永久”霸权地位的资本基础,因此它当然有自己的计划。美国财政部官员哈里德•克斯特率领的谈判代表团与其他各国与会代表达成了一项计划——美元直接与黄金挂钩,而其他各国货币则通过固定的汇率与美元挂钩,并可按每盎司35美元的官方价格跟美国兑换黄金。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美元:霸权货币的崛起..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1:02 本章字数:354
    就这样,世界上新崛起的超级货币——美元的地位,通过世界上主要国家签署的文件得到确立,它被当成世界货币来衡量其他货币,其优势无可比拟,这是2500年的世界货币史上前所未有的。美元与黄金挂钩,事实上是在全球金融系统中确立了美元的全球货币的地位,而美元也代表了最大的经济体和最具购买力的货币。这样大的战利品,是美国无法在两次世界大战的战场上获得的。
    由此可见,经过两次世界大战,在经济政策方面以凯恩斯为代表的老牌帝国——英国,与哈里德•克斯特所代表的新霸权——美国,在布雷顿森林镇为由谁主导世界经济进行的力量角逐的结果已是一目了然。美国经济真正摆脱大萧条的阴影而取得突飞猛进的发展,主要得益于两次世界大战——这两次战争拖垮了英国、德国和法国等欧洲经济强国。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章序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1:03 本章字数:791
    第五章 突围:绿色模式
    换取的外汇储备,通过低回报的债券的形式又流回美国(中国大量购买美国政府发行的债券)。美国政府为减轻债务负担,竟然不顾脸面,使出耍赖的手段,频频使美元贬值,令中国资产大幅“蒸发”。一方面,美联储趁机大量印制美元并降低利率,听任美元进一步贬值,而且不断制造舆论,希望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通货膨胀能够帮助美国稀释债务;另一方面,为了使美元资本保值和追逐利润,以华尔街为首的金融机构纷纷投资于全球房地产市场,包括中国房地产市场,在将中国的房价炒高后又大赚特赚。为了让这些金融机构获取更高的利润,美联储与华盛顿方面共同逼迫人民币升值;一旦美国经济喘过一口气,美联储调高利率,全球资本就必将回流至美国,中国的房地产市场、股市必定遭殃……
    从奥巴马访华前后的表现不一致来看,美国的对华政策没有变,金融霸权掠夺中国的野心不会停止。奥巴马在访华时宣称:中国的快速发展不代表对其他国家的威胁,美中紧密合作对两国更有利,美国不谋求遏制中国发展。可我们看到的事实却是:美国军舰依然在那里巡逻,美国政府和美联储仍然在逼迫人民币升值,美国首先单方面发起对中国的贸易战,美国政府决定向中国台湾出售武器,美国总统要会见达赖喇嘛……
    这一切都在提醒中国,帝国的亡我之心不死,在今后的中美金融战争中,随着中国国力不断增强,中国应充分发挥后发优势,抵制以煤、石油和天然气为基础的“黑色”经济,发展新的绿色经济,用可再生能源取代矿物燃料,节约能源,高效使用能源。中国还应摒弃华尔街提前消费、信贷消费的模式,鼓励国人发扬传统美德,勤俭持家,艰苦创业,并鼓励企业发明创新,大力发展教育、培育新人,使中国经济跳出金融霸权布下的天罗地网,确保国家经济真正实现可持续发展。要达到这个目标,中国首先必须重新评估追求GDP增长的发展模式。      正文 《金融让谁富有?》:摆脱GDP的紧箍咒(1)..
    紫雨阁小说网 更新时间:2010-7-8 7:11:10 本章字数:1018
    摆脱GDP的紧箍咒
    气候变化已然成为21世纪全球面临的最严重的挑战之一。全球气候变化造成了频繁的自然灾害和严重的温室效应,使太平洋上的数十个岛屿面临消失,譬如南太平洋岛国图瓦卢恐将难逃第一个沉入海底的厄运。在今后数年,环境继续恶化可能迫使某些地区的人口大迁徙。而各国为大力发展生产而争抢能源,又将导致世界经济和政治的大动荡。
    因此,于2009年12月在哥本哈根举行的世界气候大会受到了全球的广泛关注。人类已经到了作出抉择的关键时刻:是选择让经济快速发展,还是选择修复地球留给我们的生存空间?而要作出壮士断腕般的痛苦选择,我们首先必须看清在对GDP的认识上存在的误区。
    GDP——国内生产总值,或者说国内总收入,是衡量一个国家整体经济表现的标杆。简单说来,它就是一个国家在一年内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的市场价值。而确定GDP通常有三种方法,所有这些方法在原则上都能得出同样的结果。它们是产出法、收入法和支出法。这三种方法中最直接的计算方法是产出法,它计算的是每一级企业的产出总和。
    如今,GDP已广泛地被经济学家当成衡量一个经济体是否健康的标准,因为GDP能比较快速地确定一个经济体的经济活动的相对变化情况。然而GDP作为衡量生活水准的指标,其作用却被认为是有限的。GDP作为一个衡量标准,其变动往往是与生活水平正相关的,因此它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国家的质疑。不仅如此,如果经济活动的目的是创造保证人类社会的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的生活水平,那么把GDP当成衡量标准就是一种悖论,因为GDP没有将贫富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计算在内。
    国际上惯用的方法是用基尼系数来衡量各个群体之间的收入差异,其数值在0到1之间。按照国际标准,基尼系数在0 2到0 3之间表示收入分配比较均衡;该系数在0 3到0 4之间表示收入分配相对合理;该系数超过0 4为警戒状态,表示收入差距较大;该系数达到0 6以上则属于危险状态,表示收入差距悬殊。中国1978年的基尼系数仅为0 317,而目前该系数已经超过0 496,超过了国际上公认的警戒水平。
    事实上,短期内收入差距的拉大,可能影响长期收入差距减小的速度。众多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一直在就此展开争论:大到国与国之间的贫富差异,小到个人之间的收入差距,收入分配不平衡已成为阻碍经济长期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本书由《大学百科网下载中心》http://www.upicture.com.cn/down/收集自互联网,仅供预览交流学习使用,版权归原作者和出版社所有,如果喜欢,请支持订阅购买正版.更多精彩好书尽在大学百科网http://www.upicture.com.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