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yoyo卫浴怎么样:莫把人才变奴才-中国选举与治理网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12:36
莫把人才变奴才作者:木然来源:人民代表报来源日期:2010-12-7本站发布时间:2010-12-7 10:47:07阅读量:501次

    已经故去的钱学森先生曾经痛心疾首地问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一问的前提是,建国六十多年来我国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里没有培养出一个获得诺贝尔奖的人才来,没有国际上处于绝对领先地位的人才,没有在世界的尖端科学中占有一席之地。更为可悲的是,所谓中国的一流大学如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的诸多人才都流入西方发达国家,成了西方免费的午餐。培育不出杰出人才,留不住人才,已经成为中国的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发展的掣肘,中国社会的发展失去了基本的动力。

  大学教育的起点离开了人。人才的起点是人,作为人自由而平等,高贵而富有尊严,幸福而快乐。人本身是目的而非手段,作为有思想之人,他的头脑不能成为别人的跑马场,蔡元培先生的北大校训“思想自由、兼容并包”应成为现代大学的精髓;作为有行动之人,他的行为不受外在的强制,他的限制只受制于良善之法;作为有生命之人,其本身就神圣而不可侵犯。如果一个人不是自由而平等的人,不能自由地思想,他的思想受各种各样的教条限制,受条条框框限制,即使生活富足,过的也是类似于猪的生活。猪的快乐总是悲剧性的,成为别人的盘中餐就是猪最后的使命,无私奉献的总是快乐而没有头脑的猪。大学的教育首先就要使其成为人,其次才是人才,或者说人才本身就是大学教育的副产品或意外收获。反之,如果大学把人视之为工具,绝顶聪明之人也会变成奴才,因为这样的人把聪明都用在巧言令色上面了。现实是中国的大学教育在没有进行人的教育之前就先进行了所谓的人才培育,在没有起点的前提下直奔终点,在没有终点的情况下又难以回到起点,大学教育变成天马行空,难以脚踏实地。

  作为人,人性是不完善的,诚如康德所言:“扭曲的人性之材中,造不出什么直的东西。”他的意思是说人性是个柔软脆弱的东西,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教师是人,学生也是人,扭曲的人性改造不了扭曲的人性,不可能负负得正。但是,教师良好的引导,教师的身体力行会使学生趋于向善。没有教师良好的引导,没有对学生的启发,没有让学生头脑清明的本领,没有让学生有想像的空间,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和观点动辄以异端视之,那就是负的N次方。由扭曲之人性的人组成的大学想把学生培育出直的人才,难于上青天。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应是大学教师的基本要求。前教育部前发言人、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语出惊人:“发生撞人事件后河北大学的态度,肖传国雇人袭击方舟子后,肖传国的校方华中科大的态度,都是错误的,甚至可以说是极其不负责任的。”这种不负责任的大学主体就是大学教授和教授领导,后果是让学生看到并懂得卸载责任、逃避责任是自我保护的基本手段,为学生道德底线失守提供了不良的范例。当然,话又说回来,没有自由,也就没有责任。

  据有限的经验观察,大学里有学术良知的知识分子基本都被边缘化,权力正以加速度的方式挤压和霸占各种各样的学术资源,院士、全国教学名师、各种社会科学基金的获得者大都与权力有关,从而导致了大量的学术腐败,丧失了基本的学术良知。河北大学的领导早在2010年3月中旬,“新语丝”陆续刊出署名“求是”的文章,揭露河北大学现任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教授涉嫌严重抄袭的行径。根据“求是”提供的信息,王洪瑞在抄袭的程度、内容、手法等方面都可堪称近年来类似事件的“典型”,因而该事件被网络媒体冠之以河北大学党委书记、校长王洪瑞“抄袭门”事件。大学的造假成风,会使大学的人成不了人才,反而成了奴才、蠢才、废才。如果说是人才,也是造假人才。

  大学教育需要良好的制度环境。制度好可以使好人充分做好事,制度不好可以使好人无法充分做好事甚至走向制度的反面,邓小平这句话对分析大学制度同样适用。目前中国大学教育制度弊端甚多,诸如学校的行政化、衙门化、官本位越来越严重,教授成功的标志不是教授本身,不是学问,而是教授之外的东西,比如校长教授、院长教授、处长教授,这样的教授志在官而不在学,官员教授即使输出的学问也是做官的学问,由官培养的学生也志在官而不在学,就是清华北大也难免其俗。从而导致官学、厚黑学大行其道,学问只有靠边站的份儿,或者学问成了大学的“脂粉”和“溜缝儿”。此制度培养的学生水平可想而知,也难怪哈佛大学教授丘成桐一针见血地说:“北大博士水平不如香港学士水平。”话难听,国人当思之。

  (此稿首发于 12月7日《人民代表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