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娜的性怪癖迅雷下载:索罗斯投资36条精髓、24条秘诀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9:15:04
 大师智慧:索罗斯投资启示36条精髓

启示一:乱局即大局 
    书评家马德瑞克曾经说过:“姑且不论华伦巴非特及索罗斯的个人天赋,她们所处的时代,对于能在金融市场赚钱特别有利。”也就是说造成赚钱有利的原因是因为1970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不预期的通货膨胀的结果,以及过去20年国际市场资金的戏剧化、混乱的扩张所致。

  索罗斯的一项重要能力就是在凡人眼中的一场混乱,他却能辨识混乱的类型。一个长期追踪避险基金绩效的华尔街公司的领导人李伯说:他以全球的角度观察大势,他极了解市场是如何运作的,因此他清楚的何处可以运用杠杆操作,不论是知识性或金融性的杠杆。

  索罗斯说过:金融市场天生就不稳定,国际金融市场更是如此,国际资金流动皆是有荣有枯,有多头也有空头。市场哪里乱哪里就可以赚到钱。辨识混乱,你就可能致富;越乱的局面,越是胆大心细的投资者有所表现的时候。

  一项情形变的越遭,就会向上弹的越高。跌的越深,市场越乱就越可能出现大行情。很多情况常常是:市场乱,投资人跟着一起乱。所以我们常常可见到恐慌性卖压,投资人奋勇追高等新闻标题。乱局对冷静的客观投资人来说,正式天赐良机,因为这可能是大捡便宜货的机会,也是财富重分配的时候。
  
启示二:见坏快闪,认赔出场求生存是索罗斯投资策略中最重要的原则,那么眼明手快,见坏就闪就是求生存最重要的方式。

  政治上:1987年索罗斯基金会在中国大陆设立分会,并以改革开放为名,资助中国的民主活动;但1989年时,在大陆的分会遭中共监控,索罗斯见局势不妙,便结束分会,至今尚未在大陆复会。

  1974年,索罗斯在日本股票市场建立极高的持股比例,一日下午,东京某位营业员打电话告诉他一个秘密,内容是告诉他日本人对陷入水门案件丑闻的尼克森总统反应欠佳,当时正在打网球的索罗斯毫无犹豫的立即决定卖出由此可见眼明手快是许多基金操盘人的必备功夫。

  大部份投资人充斥一种舍不得的情绪,上涨舍不得卖,下跌也舍不得卖,看了难过,杀了手软,出脱往往是波段最低点。
  
启示三:昨天的历史,明日的走势

  索罗斯成功的预测1987年的崩盘,秘诀为何?鉴往知来。

  经济危机的爆发,往往是累积长期不稳定的情况所酝酿而发生。历史的经验往往可以预测未来,因为历史是会重演的,所以以史为镜不失为预测重要方向。

  1929年及1987年崩盘类似之处:
  
  1929--1987

  短期货币市场利率走扬

  造成股市资金动能不足 大量美元流入他国中央银行  

  美国联邦理事会没有注入等量货币造成资金流动性不足

  下跌幅度36% 与1929年相似

  每日价格的波动 与1929年相似

  胡佛总统对股灾之初发表谈话,里根总统在股灾发生之初发表谈话,内容与胡佛相似
  
启示四:别人话中话,我见财上财—解读能力

  一些平淡无奇的话,在索罗斯听起来,可能就是重要的买进或卖出的讯号。这样的启示说明了索罗斯一项重要的能力,就是解读。

  各国重要领袖、甚至政府领袖、商界人士的重要谈话,都隐含了相当重要的意涵在其中,而差别在于听者能听懂几分、又能执行几分。

  1992年德国央行史莱辛革的一习演说提到:如果投资人认为欧元是一篮子固定的货币的话,那就错的离谱了。」当年总统为了经济问题,一再提高马克的利率,使得马克变成强势货币,而为了维持汇率的稳定,史的德国及意大利不得不跟进,但是英国及意大利的经济情况不理想,因此苦撑汇率之下,对德国抱怨连连。索罗斯听了史莱辛阁这番话以后,认为其中别有文章,他话中的涵义可能影射虚弱的意大利里拉。事后索罗斯与史莱辛阁谈话,问其是不是喜欢以欧元做为一种货币。史氏回答,他喜欢欧元的构想,但是欧元这个名称则并不喜欢,如果用马克的话,他会比较容易接受。读出弦外之音的索罗斯便立刻放空意大利里拉,大赚三亿,并借了一大笔英镑,改换成马克,又大赚十亿美金。
  
启示五:小心,明牌就在你身边

  小心懂的判断、听的懂事件的涵义,明牌就出现在报纸、新闻、电视、广播、甚至口耳相传的小道消息上。

  1972年,有一天晚上索罗斯听到了国民城市银行招待证券分析师吃晚饭的消息,这是一件从未发生过的事,虽然索罗斯不在受邀行列之列,但他却敏锐的认为其中必有不寻常的事情要发生,他立即主张买进经营体质较佳的银行股,他的联想是银行业可能要公布利多消息。果然索罗斯买进的股票获利五成。
  
启示六:仙人打股有时错,错误为投资之必然

  1987年索罗斯仔细检视全球经济大势后,他的结论是:崩溃会从日本开始。当时日本债券市场崩盘,索罗斯研判债券市场的崩盘效应会扩大到股票市场,因为股票市场股价高估的现象远高于债券市场的不合理性,所以他认为日本股市会领先下挫,但没想到投机性的资金反而涌进了日本的股票市场,日本股市又创了新高。

  被誉为股神的巴菲特也经常犯错,彼得林区也坦言自己有一大堆错误,但他说需要的只是在十年内选中几支飙股,若手中的十支股票有三支大赢,就能弥补其中一、二支的亏损和另外六七支表现平平的股票了。 

启示七:勇于认错的自省精神

  索罗斯相信使他与众不同的最大能力,就是能很快的察觉过错。能做到很快察觉过错,势必拥有较为敏锐的心智及高人一等的勇气。

  在索罗斯的理论里,由于他认为人类对事情的认知是不完整的、有缺陷的,所以人类思想天生就容易出错。索罗斯能够了解事实与认知的差距。

  绝不犯错不等于投资成功。成功往往是瑕不掩瑜,做对的是多过于做错的事,假如你出错,或者你假设与事实不符,那就要切切实实、认认真真研究到底哪里出错,换言之,越是不成功,就越要花时间研究错误。
  
启示八:最大天赋—化繁为简

  化繁为简伴随了项人格特质—耐烦和归纳的能力。

  耐烦—好比金融市场若真的要分析起来,铁定没完没了,经济大势、政治影响、个股基本面、历史走势图、产业前景等等分析后,最后很单纯,只是买或不买、卖或不卖的最终判断而已。索罗斯每天阅读十数份各类专业刊物的原因就在此。

  归纳—堆积如山的信息,可能夹杂不时的信息和消息,陷阱处处,既复杂又危险。所以要先收集资料,再分门别类,再抽丝剥茧,最后归纳出对自己有利的信息,最重要一点是不能因为求快而漏了一大堆有用的信息,尤其在复杂的金融市场,错失一步,可能就满盘皆输了。

  索罗斯可以带领即将达到四十个国家据点的慈善组织,也可以跨足不动产、农牧业、网络公司、寿险公司、金融商品、超级市场等各种不同领域,他全部是亲自了解,并不只是听任幕僚人员的建议。而且他每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思考,他并非超人,他只是将化繁为简真正融入到他的投资生涯和日常生活中。
  
启示九:在前进中整顿

  边进行边修正的策略—在市场千变万化的情况下,有些时候是不能拖延的,否则很容易就丧失了一大段精采的行情。边进行边修正的策略就是要能够时时灵活的适应变局,有时候理论太多,是无法落实的,计画赶不上变化就是说明这个道理。

  例如索罗斯要进入美国市场前,他对美国市场并不了解,可是他采用直接进场的方式学习,然后在过程中,时时检讨缺失。先拿一部分金额投入测试一下市场,感觉对了,又印证他的理论,再开始调集重兵,予市场致命一击。

  在前进中整顿,不是走一不算一步,而是从行动中积极调整投资策略。 

启示十:管理风格

  开放式沟通:索罗斯身边的人不是唯唯诺诺的人,而是在不同意见时,勇敢的反驳索罗斯。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例如有位能力不错的交易员,在不知情下进行了风险很大的货币交易,这笔交易赚了大钱,但索罗斯请他走路,因为若有闪失,是由他自己负起全责,而非手下。英国霸菱银行倒闭就是一个件类似的例子。

  充分授权:例如他多次在跟属下会议中,告诉他们如果看好一项投资标地,为什么下这么少的赌注呢?其实那名部属所投资的金额已经是天文数字,但是索罗斯却是鼓励部属加码,告诉他你的权限可以这么高,放手去做吧。

  恩威并重:他常常问部属问题,让部属难以招架,为了就是要知道负责的人到底了不了解状况,如同台湾王永庆的主管会报,不过他也赏罚分明,让属下又爱又恨。
  
启示十一:你有没有自己的舞台

  人必须有舞台才有发言的余地,才会受到重视,也可以在政治上谋求更大的商机。

  例如八O年代末期,索罗斯曾企图说服当时美国总统和英国首相支持一项欧洲的复兴计画,但是这项建议非但没有被重视,还遭受人所嘲笑,他了解必须成为公众人物才能受到重视。于是推动了放空英镑一役,让英格兰银行破产,从此声名大噪,为自己创到了一个舞台。之后还应南韩总统之邀到韩国进行访问,以非正式顾问之名评估南韩进行钜额投资的可行性。
  
启示十二:要有垃圾里找黄金的慧眼

  索罗斯对冷门的东西特别感兴趣,例如在套汇还是一项冷门又无聊的工作时,他把套汇研究的很透彻,一跃成为套汇理论兼操作的大师。

  1960年,他发现一家德国保险公司—联合,若以他的资产价值相较,股价实在太低了,他便开始推荐联合的股票,结果此股票涨了三倍。

  要有独去慧眼去找到低价而有潜力的股票。
  
启示十三:与其听你的摆布,不如照我的规矩

  索罗斯说过:我特别注意游戏规则的改变,不只是在游戏规则里打转,而是了解新的游戏规则何时出现,并且要在众人察觉之前」。他还试图改变游戏规则,在金融市场、政治市场皆然。

  例如他不以政治捐献或以资助候选人的传统做法,来做为增加政治影响力的主要方式,而是直接用他的财富支持和与其倡议的议程有关的辩论,希望受教育的大众能认同他的看法,或者捐款给内容涵盖广泛的民间组织及计画, 这类的组织有助于改变全国的政治文化。
  
启示十四:市场,我永远不相信你

  索罗斯说过:市场走势不一定反应市场的本质,而是反应投资人对市场的预期。但是投资人往往是不理性的,因此更加深金融市场的不稳定性。

  如果号子里偌大的营业听里,只有两三只小猫在看盘,这就告诉你该进场了,如果号子里挤的水泄不通,连上市上柜都分不清,股票名字都叫不出来的隔壁欧巴桑都告诉你该买股票了,这就是该退场的时候了。
  
启示十五:神秘第六感

  索罗斯很相信他自己的动物本能。每当事情生变,他就会觉得痛,当他直接管理的基金时,就时常会背痛,只要一开始痛,他就知道投资组合有问题,更妙的是如果痛的地方接近腰部就是买超出了毛病,若是左肩痛就是货币方面有麻烦。

  重点是:话虽如此,仍然不可忽视专业能力的培养,只是在下注前,不免有犹豫的心理,偶而找个直觉来说服自己只是帮助投资的果断而已。直觉是帮助决定用的,帮助加码时坚定自己的信心。绝不可倒果为因。
  
启示十六:存活下来,一切好谈

  索罗斯在『金融炼金术』的导论中说:如果我必须就我的实务技巧做个总评,我会选择一个字:存活。

  例如:1987年,当股市崩盘,他判断会从日本开始,然后才是美国股市,但是他原本放空的日本市场反走高,使他受到重创,他并没有执迷自己的判断,立刻认赔出场,他的原则是:先求生存,再求致富。所以虽然这次的投资失败,但全年的基金表现仍有14%的盈余,也为他留下日后大战的筹码,也才有日后『让英格兰银行破产者』的封号。
  
启示十七:分散风险就是致力于投资组合

  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在投一个篮子里。

  量子基金会把净值的资本投资于股票市场,而将融资的部分投资于像股票指数期货、债券、外汇等金融商品上。原因是股票的流动性相对于金融商品而言较小,因此将部份的净值资本投资于股票上,万一发生追缴保证金时,就较能避免灾难式的崩盘。 

启示十八:最高境界,无招胜有招

  索罗斯说,他的特长就是没有特定的投资作风,或者更精确点,他常常改变自己的作风以迁就环境。

  量子基金成立以来,有时做多,有时放空,有时玩股票,有时买债券,期货没少过,衍生性金融商品,他还是使用的鼻祖之一,全球各地的主要金融市场大概找不到他缺席的纪录。

  1970年代初期,索罗斯开始投资在相当不成熟的日本、加拿大、荷兰,之后又投资石油公司、银行、国防公司、农业公司的股票而获得丰厚的报酬。1973、1974年股市重挫时,索罗斯以放空方式赚钱。
  
启示十九:融资,小心融资

  索罗斯重大胜利中从事的大部分是融资,但是索罗斯并非疯狂地一味运用融资操作,他本人非常了解融资的风险。

  索罗斯对融资的观念有几个基本的重点:

  1. 基金的净值必须用来支持所使用的融资:

  不得超过借贷的融资部分不得超过基金净值,以防举债大于资产的负面状况产生。

  2. 对于纯粹的商品类基金,使用的融资倍数十分节制:

  太危险的不碰,在索罗斯的认知里,商品类基金的风险较其它大,因此索罗斯在没有太大的把握下,不敢轻易以高杠杆方式操作。

  3. 投资组合本身就具有融资效果

  索罗斯认为期货、债券、股票各有不同成数的融资保证金,所以不同的投资组合,就出现不同情况及比例的融资成数,所以善用各类商品及工具,就可以变化融资成本。

  4. 必须处于正确的行情,才能藉融资来获利

  索罗斯相信自己看法正确时,才会大手笔投入。
  
启示二十:无心差柳尚且成荫;有意栽花当然要发

  数十年来索罗斯在很多国家建立他的民主慈善大国,他捐出去的慈善捐款已经超过十三亿美元,他甚至表示希望在死之前把所有的财富都捐出去。

  他以慈善为名,在很多国家建立起人良好的政商关系,例如延聘了许多退休的政府官员,姑且不论他是否有所意图,他的努力是有目共睹的,相对的,对他在人脉、在当地国情的了解上,以及他的影响力,势必对他投资有极大的帮助。 

启示二十一:见风是雨的联想力

  索罗斯说:你的思考一定要全球化,不能只是很狭隘地局限于一隅,你必须知道此地发生的事件,会如何引发另一地的事件。他就是要投资人培养国际观,并且能够找到事件的连动关系。

  索罗斯不仅注意公司的体质,同时在意当时的大环境。兼顾微观与宏观,两者是连动密切的

  1970年代中索罗斯曾经放空雅芳股票,他以120元放空卖出,两年后以每股20回补,每股赚了100美元。因为索罗斯洞悉了一个趋势,即人口逐渐老化,化妆品业者收入将大受影响,他并且认为小孩子也不再用那种东西,所以他研判化妆品的销售荣景已经过去了。
  
启示二十二:亲自了解而不是道听涂说

  索罗斯订了三十种业界杂志,也阅读一般性杂志,四处寻找可能有价值的社会或文化趋势。他遍览群书的目的,就是要从资料审视有何特殊之处,伺机切入市场。他很清楚,他必须把各种可能的信息输入脑子里,然后才能有凭有据地输出投资策略。

  单是阅读资料,索罗斯认为尚嫌不足,在他有地位及影响力后,他更可以透过亲自了解,实地勘查的方式,更深入了解投资标地。
  
启示二十三:我不是冷血动物,而是冷血投资动物

  索罗斯说过:当我四下寻找一个投资标地时,我便遭遇困难。我并不属于任何特定社会….1947年我到英国,1956年到美国,但我从来没有完全同化成一个美国人。索罗斯从未公开拥抱美国人或犹太人的身分,有些人认为索罗斯没有种族认同。

  在索罗斯的投资世界里,他保持冷静,超然,目的取向很重要,目的就是获利,他不随国内多数人起舞,避免跟股票谈恋爱,才不致于冲昏头而感情用事。

  索罗斯并未忘本,他一直是他的祖国—匈牙利的长期资助者,在他的办公室内,都还悬挂着匈牙利艺术家的作品。 

启示二十四:看到缺点,我就放心

  根据索罗斯的理论解释,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会影响市场价格,他并且认为有时候不仅影响价格还会影响基本面,所以他在剖析投资标地时,就习惯带着找碴的眼光,试图看出其缺点。因为只要知道缺点所在,他就能领先乐观派的投资大众。

  索罗斯常与实际操盘人就投资问题做检讨及辩论,索罗斯的作风就像博士班学生考试时的口试委员一样,不断质疑考生论文的论点,试图找出缺点。倘若一问,问题百出,就不断进行检讨,他的问题又专业又刁钻,一直到部属回答都正确时,再也没有问下去的必要,才放心进行投资。
  
启示二十五:低买高卖有条件,选购股票像顶店

  从索罗斯的合作伙伴透漏出索罗斯的投资策略为:找寻低估的股票,而且拥有强势产品连锁店的公司。

  投资股票或收购其它公司都是要经过精算的过程,我们可以假想今天如果要去顶下别人的店或收购别人的公司,一定要详细推敲卖价是否合乎本质,公司的财产清册、营收状况、每月开支等等各个角度作深入的剖析,用这个价格买下来合理吗?但是事实上投资人并非如此,好象股票跟公司是不关联的独立个体。
  
启示二十六:我是我眼中的我

  索罗斯自从在英镑一役胜利后,就努力的转型,开始强化他慈善行为的形象和行为,并转到公共政策的领域,他时常四处演讲、接受访谈、批评世局、批评某国政策不当,俨然成为了政界人士。但是大多数人没有兴趣聆听他的意见,他们所兴趣的是他在金融方面的看法。

  在政治人物的眼中,索罗斯不是一个政治人物,连兼职都不被认同,在大众眼光,充其量他只不过是个很敢花、舍得花钱的慈善家罢了。

  但是索罗斯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而是在自己怎么做自己,所以在很多方面,如协助共产国家朝民主化迈进。捐钱、捐设备、设立大学、奖助教授及学生、关心教育议题、网络普及、民生问题、美国对死亡的重视等等都有一定的贡献和成就。 

启示二十七:时间换取空间,空间也可换时间

  通常大部分的人会认为索罗斯是标准的投机客,这类的人一定没有耐心,专跑短线,如果是以这类的印象看索罗斯,那就失之偏颇了。

  例如他在1989年到1992年重创英格兰银行,索罗斯就布局了三年,他只对一个只是预判,但尚未实现的局面等了三年,所以我们能说他没耐心吗?

  对相于长期投资的观点,索罗斯只是不用长期时间来换取上涨的空间,因为只要价格满意,「朝买进、夕可卖出」,时间长短并非考虑的重点,因为目的已经达到了,然后他再争取时间找寻下一个目标。
  
启示二十八:果断

  索罗斯有一点非常重要的特色:说做就做,剑及履及的果断行动力。

  例如在1974年,当索罗斯接到一通东京营业员的电话,觉得当时环境不利,在日本拥有极高持股部位的索罗斯,立即毫不犹豫做出出脱的决定。当做决定的时机成熟时,他绝不花十五分钟以上的时间做研究。

  索罗斯说过,日本是他喜欢的地方之一,他愿意在他喜欢的市场里,全部撤出,必然是他研判局面可能生变。但是对于尚未发生的事,能够勇于即刻做决定,没有半点迟疑,这样的果断利,的确超乎常人。
  
启示二十九:彻底分工就是彻底成功

  索罗斯的金融生涯里曾经有一度遭遇瓶颈,他衣食无虞,基金规模不断扩大,但是他的精神却几近崩溃,他对眼前的成就忽然起了疑心,结果又与妻子离异,与工作伙伴拆伙。

  当时他设法找人分担经营基金的责任,不断地征人访才,找到人之后,却又放心不下,能然过问业务,甚至还是自己做决定,结果导致量子基金出现后首度亏损。

  经过多次教训,他真的做到交棒的动作,把业务逐渐转给一些手下悍将,他将许多重要的工作充分授权给下属负责,当然本人仍然关心基金的运作,也随时提供建言,结果量子基金之后又创造了另一波高峰。
  
启示三十:冒险不是忽略风险,豪赌不是倾囊下注

  翻开索罗斯征战金融界的纪录,一般人都会被他出手的霸气吓到,也可以说豪气。很多人误以为只是命运之神特别眷恋索罗斯,认为只是赌赢罢了,赌输了还不是穷光蛋一个。

  其实索罗斯在从事冒险之前,是评估过风险,下过研究功夫的,他的冒显并不是不顾安全考量,赌资虽大但不是他的全部家当。他虽然时常豪赌,但也会先以资金小试一下市场,绝不会财大气粗到处拿钜资作战。

  仔细观察他下注方式是:有理论有根据,依研究报告为辅,嗅出市场乱象浮现,调集大笔资金,予以致命重击。

启示三十一:政府护盘,反向指针?

  经济学家眼里政府以任何方式介入股市都是不当的做法,但并不为索罗斯索所赞同。但索罗斯也不完全赞成政府干预,他赞成有一个够力的的国际央行之类的组织,足以解救濒临危乱的经济,他并没有明讲是否赞成各国政府介入。

  从纪录上来看,索罗斯应该不反对,因为这可能又是一次大好的赚钱机会。国际投机客通常是在政府介入之后趁虚而入,因为这时通常是一国经济出现了病兆,例如出口衰退、债务过高、信用过度扩张等等。当投资客奇袭成功时,政府再进入护盘,都形成了民众恐惧的反效果,如果政府的护盘没有立即的效果,后果不仅政府的信用荡然无存,民众更是不计成本,杀出股票。

  例如1997年的金融风暴,从泰国央行喊话开始,到马来西亚、印尼、新加坡、台湾、香港、韩国、每一个政府的央行皆大力护盘,但是结果不但徒劳无功,而且更加惨重。

  政府的护盘有时可成为市场变盘的警讯,所以在投资前,可顗考虑政府的态度,它有可能成为研判走势的反项指针。
  
启示三十二:不昰闲人闲不住,真是闲人非等闲

  我们仔细研究一些金融股市大亨的行事模式后,我们可以发现他们并不昰整天忙忙碌碌地盯着大盘,为一两天的涨跌神情紧张的喊近杀出。

  例如股神巴菲特,并没有一般大众印象中的忙碌生活。他的公司并未设在繁华的市中心,而是设在遥远的内布拉斯市。最重要的办公室里,甚至没有计算机或股票交易的终端机。巴菲特说:没有热闹的小道消息,才能冷静思考。

  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共同基金—麦哲伦基金经理人彼得林区也和大多数被下属簇拥的大亨不同,他的工作小组人口简单,只有两名助手,他认为:「人一多,要沟通的时间势必也长了…。

  索罗斯的量子基金的管理工作早就落在他的手下身上,他曾说,他一天要花三分之一的时间思考,并澄清自己对于将要往何处去、世界要往何处去等问题的想法。

  索罗斯也说过,自己一直未涉入过程中,他是以一个思考的角度参与,思考就是要置身事外,保持自己的客观与超然。
  
启示三十三:个人认为内容的例子有问题,故不予摘录
  
启示三十四:要效法索罗斯先定位自己

  因为索罗斯的成功造成所有避险基金的经理人都流行一种「只管总体金融面,不从事证券分析」的流行现象,每一个人都想跟索罗斯一样,做一个总体经济面的宏观投资人,不必再从事选股的工作。这些基金经理人忽视为上市公司做基本分析,不看年度报表,不管企业界的问题,也不管他们的竞争力,每一个人都想成为另一个索罗斯。

  但是其时每个人遭遇不同,所罗斯一开始就接触套汇,加上他特殊的欧洲背景,促使他在套汇领域勤加钻研,所以他必须熟悉市场大势,但是一般的金融工作人员,不思在自己的领域中,坚守岗位,只是一味的跟进成功之后的索罗斯脚步,结果导致自己的失败。
  
启示三十五:我看我我且非我 谁装谁谁就是谁

  从索罗斯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包含生活各种差异极大的事物,他可以说是一个慈善家,又渐成一个政治家,他自视是一个哲学家,在金融领域方面又是一个投资家,他也擅长钻法律漏洞,利用法律规定不严的灰色地带,取巧行事。

  很清楚的,索罗斯不以现状满足,仍朝理想迈进,不以事多而苦,仍一一厘清完成,多重的角色在他身上,虽不甚协调,但是他成功演出每一个角色,在每个角色,都尽力表现。
  
启示三十六:风雨不惊 无怨无悔

  1987年的股市崩盘,索罗斯猜错了崩盘的排序,于是造成他损失极为惨重,当然有记者问到他对此次重挫的反应,索罗斯只说:我觉得很有趣。

  索罗斯的朋友说过:索罗斯面对崩盘时表现镇定,索罗斯认赔的态度比我见过的任何人都好,他可能认为市场没照他的想法演变,但既然出了错,经他理解后,就大步离去,不再留连了。

  索罗斯当然并非全然没有痛苦,他说过:对我而言,赔钱这事是一件痛苦的过程,的确是一个惨痛的遭遇,但是你玩这个游戏你就必须忍受痛苦。

  索罗斯不管赚钱也好,亏前也罢,一切的结局都是荣辱不惊,在他的人生里,钱已经不是这么重要,赚钱是他的工作,不是他的目的。这样的修为值得每一个投资人努力培养与学习。

索罗斯二十四条投资秘诀
(2009-08-22 19:01:18)     秘诀一、 人对真实的看法有所扭曲
    揭露生命神秘面纱的任务几乎不可能完成。理由很简单:要开始研究我们是谁或什么,以及我们怎么晓得存在着的任何事情,前提是我们必须能够用客观的态度看自己。麻烦的地方在于我们没有办法客观。唯一切合实际的行为,是集中精力了解这些遭到扭曲或有缺陷的认知,在塑造所有事件时所具有的意义,这个推论正是他投资理财策略的核心。    秘诀二、 把市场预期纳入考虑
    索罗斯说真实生活中看不到均衡状态,在价格波动很大的金融市场,当然也看不到。现代的经济理论说,经济学的主要任务是研究供需间的关系,而不是研究供给和需求本身。索罗斯质疑这样的看法。索罗斯说,供给和需求曲线的形状不能假定已知,因为两者都含有参与者的期望在里面;参与者会对自己的期望所塑造的事件,抱着某种期望。索罗斯相信供给和需求会受市场的影响,这会导致价格波动,而非均衡。价格上涨时,固然会吸引买者进入,买进这个动作也有助于价格上涨,而使得趋势自我强化。   秘诀三、 市场欠缺效率
    古典经济学假设金融市场会走向均衡状况。由于市场达成的均衡,所以可以假设完全的知识和完全的竞争能够得到。支持高效率市场理论的人真的相信,给了正确的分析工具和取得正确的信息,他们有可能预测市场未来的走向。这些理性主义者声称,由于投资人能针对一家公司取得完全的知识,所以每支股票的价格都恰好定在正确的价位上。也就是,每支股票的价格都是一组计算的理性结果;这种高效率市场的假设很简单,对乔治索罗斯来说,它不是太过简单,更是大谬不然。索罗斯从不同的观点,看金融市场的运作方式,证明这个市场不是合乎理性的,不可能完全了解任何事情,包括金融市场在内。     秘诀四、 注意认知和事实事件间的巨大差异
    在现实世界中,决定买进或卖出一支股票,不是取决于金融市场的均衡理念,而是根据市场处于不均衡状态的见解。索罗斯问:如果有均衡存在,为什么在看不出任何逻辑的情况下,市场价格会波动?因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有偏见,所以不可能有均衡状态。依索罗斯之见,我们不能主张均衡状态存在。因为在迈向那个均衡状态的行动过程,人的偏见总是掺杂在其内。金融市场是在不均衡的状态中运作。而且参与者的认知和实际的事件间,总有差距存在。如果差距微乎其微,就不值得担心害怕,因为那不会改变参与者的认知。如果差距很大,这样的差距就必须纳入考虑,因为他会改变那些参与者的认知。   秘诀五、 看出人和事间的关联
    认为经济生活合乎理性和逻辑的人表示,金融市场中没有差距、矛盾存在。大部分投资人相信他们能预判将来市场怎么做,预先把未来的发展纳入考虑。依索罗斯之见,这是不可能做到的。根据定义,关于将来市场会是什么样子的任何想法,都是有偏见和不完整的。我在解释反射理论时主张:信念会改变事实。不只市场参与者带着偏见操作,他们的偏见也能影响事件的推展。这可能产生一种印象,让人觉得市场准确地预测了未来的发展,但事实上,不是目前的期望吻合未来的事件,而是未来的事件被目前的期望所塑造。索罗斯相信,高效率市场的假设,不能解释金融市场的行为;投资人的偏见和事件的实际进展间的反射关系,才能解释。所谓事件的实际进展,是指企业的经济基本面。   秘诀六、 揭露市场偏见
    市场天生就不稳定,我们的偏见或有缺陷的认知导致市场波动。依索罗斯的看法,投资人对某种股票抱持的「偏见」,不管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会导致价格上涨或下跌。这样的偏见有如自我强化因素,这个因素又和大势所趋交互作用,影响了投资人的期望。索罗斯的理论是基于一个见解,投资人所支付的价格,不只消极被动地反映价值。更有甚者,它们是一个积极地因子。能创造股票的价值,认知和现实间这种双向的回馈,也就是说索罗斯所称着反射,成为他所持理论的关键。事件碰到有思考能力的参与者介入时,主体便不再只有事实。也包括参与者的认知在内,因果关系链不是从某个事实直接引导到另一个事实。而是从某个事实到认知,再从认知到另一个事实。索罗斯理论的第二个关键是误解或偏见在塑造事件时所扮演的角色。他所说的误解。是指参与者的认知和事件的结果两者之间的差异。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没办法只把思想局限在事实上,相反的,它们必须把每个参与者的想法都纳入考虑。由于参与者的思想与事实不符,并有不确定性存在。参与者的想法和事实事件状态的背离,总是一直存在,有些时候背离很小能够自行矫正。他把这种状态叫做近乎均衡,有些时候,背离很大,不能自行矫正,他把这种状态叫做远离均衡。背离很大时,认知和现实相距十分遥远,没有什么机制能把他们拉近,反之,其中有某些力量在运作,把他们分隔得更远,这种远离均衡的状态有两种形式。在某个极端,虽然认知和现实相距甚远,整个状态却很稳定。索罗斯这样的投资人,对稳定状态不感兴趣。在另一极端,整个状态不稳定,只见发展的很快,参与者的看法根本赶不上。索罗斯对不稳定状态很感兴趣。     秘诀七、 掌握不稳定状态
    反射要变得显著,首先必须至少能自我强化。如果自我强化的过程是在一段很长的时间内发生,就会变得无法持久。认知和现实间的差距很大时,事件往往失去控制,这种状况通常可在金融市场连续涨跌不停时看到。这种过程刚开始能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因此其最后必然反转。索罗斯坚信,连续涨跌不停的状况很容易发生,因为市场总是处于变动不定和不明确的状态。想要赚钱,就要找出方法,善用这种不稳定状态,以及寻找有没有出乎意料的发展。最困难的部份,是找出连续涨跌不停的状况。索罗斯的投资技巧本质,就是能在任何时候,确定市场---这些投资人的集合体---在想些什么。等到投资人晓得市场在想些什么,就有可能往反方向跳跃,赌意料之外的事件将发生,赌某个连续涨跌的周期将发生或者已经展开。索罗斯对「普遍流行的智慧」不敢苟同。大部分人都相信金融市场倾向于走往均衡状态,并将会准确地把未来纳入考虑,索罗斯却认为「金融市场不可能正确地把未来纳入考虑,因为他们不只把未来纳入考虑,更出力去塑造未来」。他说,有些时候,金融市场本该「反映」基本面,却有可能「影响」基本面,「那样的事发生时,市场就进入动个不停的不均衡状态,它的行为和高效率市场理论认为的正常状态很不相同。」这一种连续涨跌不停的状况不常发生,由于它们会影响到经济基本面,所以具有破坏作用。连续涨跌不停的现象,只会在追随趋势的行为主控市场时发生。「所谓追随趋势的行为,我是指人们在价格上涨时买进,价格下跌时卖出,而形成一种自我强化的现象。一窝蜂追随的趋势行为是使市场急遽崩跌的必要条件,但不是充分条件。」    秘诀八、 察觉混乱状态
    在索罗斯眼里,金融世界既不稳定又一团乱,投资要诀是要找出乱在何处,只有这么做才能致富。这个世界将找不到数学公式,只要解出来,就可以说明股价将有何种表现。索罗斯以为,股票市场运作的基础,不是逻辑面,而是心理面,讲得更精确些,是群众本能。对索罗斯来说,要确定他的理论在市场的某种情况中能不能帮助他,首先必须找出市场正往何处走。也就是说,群众将何时,以及如何拥到某种股票、货币或商品背后。   秘诀九、 善用市场反应过度的状况
    连续涨跌不停的现象,只会在追随趋势的行为;主控市场时发生,不过,是什么因素促成了追随趋势的行为?索罗斯的答案是,投资散户有缺陷的认知,会使市场「自行壮大」,是说投资人使自己陷入盲目的疯狂,或者产生群众心理。市场靠本身的疯狂壮大,总会反应过度,走上极端,这样的过度反应,推向极端。产生了连续涨跌不停的形象。因此投资要成功,关键在于认清哪个时点,市场开始靠它自己的动能壮大,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根据辩证型态而进行反射过程的理由,可以用普通话来解释:不明确程度远高,则愈多人受市场趋势影响,追随趋势的投机行为,影响力愈大,则情况变得与不明确。典型的涨跌不停走势,主要特色如下:趋势还没被确认。等到趋势已被确认,趋势往往会被强化,自我强化的过程与焉开始。随着当时流行的趋势和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趋势变得愈来愈越仰赖偏见。随着这样的程序展开,远离均衡的情况便出现。市场走向禁得起考验,偏见和趋势可能禁得起各种外部冲击,一而再、再而三的考验。信念增强:如果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按索罗斯的说法,它们便「无可动摇」,他称此为加速期。真实和认知分歧,到了信念和事实事件的背离很大时,便可看出参与者有偏见,这是认清真相的时刻,或叫极点。最后,自我强化的连涨或连跌走势,有如镜像般,开始往反方向走。这的趋势可能不需要其它理由,就能靠惯性而前行,但是这个信念不再强化趋势,整个过程就开始迟滞不前,失去信念会使趋势反转。而且整个过程会到达索罗斯所说的交叉点,于是动作往反方向前进,出现了索罗斯做成的灾难性大涨或大跌。总而言之,索罗斯以为,随着趋势持续进行,投机性交易的机率跟着增加。只要趋势存在,偏见和趋势救会彼此交互作用,使得偏见变得愈来愈强,一旦趋势确立,就会开始一路前行。索罗斯虽然被认为是反向意见者,但承认他与群众为敌时,总是小心翼翼,大部分时候,他会跟着趋势走,但一直在寻找趋势的转折点(也就是趋势在另的时点),这个时候与群众为敌才有意义。索罗斯最大的利润,来自他察觉到个股和类股自我强化的走势,投资人突然改变他们对某种类股的态度,大量买进。随着某种类股的买盘激增,自我强化的现象便出现,使得该类股的财富增加,因为那种类股的公司会透过更多的借贷、出售股票和以股票收购的方式,导致盈余增加。这就是连续涨跌不停现象里的上涨部分。当市场饱和,以及竞争加剧,伤害到该股的前景,以及个股价格过高之后,游戏便告结束,这个过程展开之后,便换空头上阵。     秘诀十、 注意股价影响到基本面的情况
    根据索罗斯以往对连续涨跌不停理论的解释,他认为市场价格完全由参与者的偏见所影响。有些时候,那种偏见不致影响市场价格,也影响所谓的基本面。市场影响到基本面时,他的反射理论发挥作用。索罗斯说,只有在市场价格找到某种方式影响基本面时,连续涨跌不停的过程才会发生。这是因为规则改变时,可能促使反射关系开始出现,而且反射能够开启荣枯相生的过程。乔治.索罗斯不断监视金融市场,目的是寻找荣枯相生的过程。有时金融市场的特色是由这些反射关系塑造,一旦察觉,他就能比其它投资人更快跨脚上马。    秘诀十一、先投资,再调查
    连索罗斯也承认,他的理论不见得时时管用。现在我们来看看索罗斯的投资风格,因为除了理论,他的风格也对赚得财富有很大的帮助。索罗斯独特的投资风格,融合了智慧、勇气、冷静和直觉。反射理论是他的盖氏计数管,告诉他要看哪个地方。反射理论没有精确的告诉他,眼光要放在什么东西上,但是这个理论给了他一个架构。接下来由他的个人特质掌控一切,用更精准的方式给他指示、引导他到现场、告诉他时机对不对。索罗斯集中精力,全神贯注于目标,然后出击。他不是以惊天动地的方式去做,而是一步步测试、侦伺、试验,用以确定他想的对不对。他提出了某种假设,根据这个假设,建立某个投资仓位。提出假设时,必须假定金融市场的某个趋势已开始出现。我们一开始就假设股票市场是错的,因此如果你模仿华尔街上其它每个人,注定会有很糟的表现。大部份华尔街证券分析师,只是企业管理阶层的传声筒,抄袭企业的报告,把它们写成自己的投资报告,或者彼此抄袭,而且还少揭露有价值的东西。索罗斯和罗杰斯搭配的很好。「如果我们的看法不同」,「通常我们什么事都不做。」他们以能各自独立思考为傲。两人都认为,他们不可能从其它华尔街分析师,身上学到太多东西。依罗杰斯之见,其它华尔街分析师都跟随群众起舞。每一天,罗杰斯都要深入阅读廿或卅份公司年报,希望找出若干有趣的企业发展情势或若隐若现的长期趋势。索罗斯认为,找出投资命题中的缺陷,是他的主要任务。他有时不得不成为群众中的一份子,根据市场趋势建立仓位。这时找出缺陷,对他来说十分重要。找不到缺陷,他会很感困扰。可以让索罗斯相对与金融市场的其它投资人拥有十分重要的优势,也能因此寻找各种讯号,而且一旦找到,就晓得某个市场趋势即将结束。索罗斯想知道的是,某个趋势是不是被推到过度的地步。他不停地寻找趋势的转折点。只有这时候,逆势操作才安全;其它任何时候,这么做都要冒很大的风险。一旦索罗斯确信他已找到转折点,就会摆脱先前建立的仓位,从群众里走出来。这个时候,他会拟定新的投资命题,再次根据群众是错的信念行事。索罗斯喜欢说,群众种是跟随错误的趋势,但是他有时也愿意跟着群众走。只要索罗斯相信他的原始命题有效,即使仓位开始赔钱,也不会断然平仓。索罗斯的目的,是达到他能明言他的假设有效的地步。果真如此,他会做更大的仓位,他根据自信程度,决定要做多大的仓位。如果假设无效,他不会拖拖拉拉,而是马上出场。索罗斯和罗杰斯创立量子基金时,罗杰斯是分析师,索罗斯是决策者。他们采取的策略,是先投资再调查,索罗斯做投资工作,罗杰斯做调查工作。有时索罗斯投资之后,罗杰是做了调查,发现当初的投资有些问题。但是索罗斯可能还是保留于有的仓位不动。他喜欢那样的情况,因为他晓得缺陷在哪里,有助于知道何时出场。如果以及当原来的投资概念看起来是错的,那他的目标就是尽速出场。索罗斯喜欢说:「先投资再调查」。实务上,这表示:先形成一个假设,先建立小仓位去测试这个假设。索罗斯爱的这个策略,可以叫做市场中「取得感觉」。索罗斯说:「我想买3亿美元的债券,所以先卖出五千万美元。」「没错,」索罗斯回答,「但是我想先感受一下市场是什么样子。我想先感受一下当卖方的情形。如果卖出很容易,如果我很容易失掉就这些债券,那我会更想当买方。但是如果这些债券很难卖出,我就无法肯定是不是该买进。」研习经济学时,他看起来似乎一直是那个世界的访客,不是永久的居民。研习经济学,他有受骗的感觉,他认为经济学家欠缺实务上的知识,不懂得这个世界运作的方式。这个世界远比经济学家所想象的要混乱得多。在他开始提出自己的理论---知识理论,历史理论,以及及时提出的金融世界理论,他把自己的思想订于一;相信这个世界很难预测。     秘诀十二、预判下个趋势
    索罗斯总是在寻找股票市场里突然的转变。比方说,投资人长久以来一直不愿建立某种类股的仓位,后来突然决定大量买进这些股票,这样的转变便会发生。一有这些突然的转变,这些股票可能出现自我强化的走势。索罗斯的投资密诀,是比其它人早一步发现这些急剧的变动。正如罗杰斯所说的:「我们对一家公司下一季会赚多少钱,或者1975年的铝出货量会是多少,不是很感兴趣。我们比较感兴趣的是,整个社会、经济、政治因素会怎么改变某个行业或类股一段时间内的命运。如果我们所看到的,和某支股票的市价间有很大的差距,那在好不过了,因为能从中赚到钱。」    秘诀十三、直扑咽喉
    「如果股价上扬」,索罗斯继续说,「买更多就是,不必在意所建仓位占投资组合有多大的比率。如果你是对的,去建立仓位就是。」索罗斯教我,如果你对某笔交易怀疑有很大的信心,就得直扑咽喉,当一只猪得有勇气,以很高的信心用杠杆抱着利润前行,也需要勇气。在索罗斯眼里,如果你对某件事的看法正确,抱再多也不嫌多。朱肯米勒说:「索罗斯教他的最重要一课,是做最对或做错并不重要,对的时候赚多少,以及错的时候赔多少,才重要。索罗斯很少批评我,主要批评,是我对市场的看法真的很对,但没有充分掌握机会时。」   秘诀十四、倾听世界金融领袖的话
    绞尽脑筋做分析,终有极境,在那之后,得由直觉本能掌控一切。他承认,操作成功,不能证明他的理论是对的;这不是科学实证。一定还有别的东西。索罗斯的理论提供了一课架构,解释他相信金融市场市场是怎么运作的。市场中其它人都在抢追某支股票,某种类股或某种商品时,索罗斯却随时随地把整个总体经济状况放在心里,其中包括复杂的全球操作情境。索罗斯比大部份人更了解全球经济的因果关系,也就是,假设A发生,B必随之而来,在下来则是C。索罗斯能够成功,这的确是十分重要的操作密诀之一。   秘诀十五、晓得何时放手
    是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之一,是他擅长于绝处求生。一切情况良好是,并用信用杠杆可以产生绝佳的成果,但是当事情未如你的期望时,可能把你扫地出门。最难判断的一件事,是何种程度的风险是安全的。做最后的分析时,你必须依赖你求生的本能。乔治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在于你必须了解自己有多大的能耐。放在实务层面来说,索罗斯求生的艺术,主要在于承认何时自己犯错,而不在于晓得何时看对股票。那表示宁可太早平掉某些投资仓位,而不要太晚才做,而且不要过于担心别人眼中十分怪异的行为。事后来看,索罗斯似乎在市场崩跌时太早摆脱某些投资仓位,但是马凯斯认为,那正是典型的索罗斯的行为,也就是:放弃战斗,活下来,好在另一天再上战场。索罗斯退场,承受庞大的亏损,如此才能避免仓位赔得更多。     秘诀十六、接受你的错误
    乔治索罗斯说,了解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虽然令他失去安全感,但也使他提高警觉,准备随时矫正错误。有些人认为,对于金融市场的动向看走眼,是件丢脸的事。在索罗斯眼里,这样的事或许不值得自豪,但那是整个游戏的一部份,所以当然不能算丢脸。由于索罗斯接受不完美的了解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对失败或犯错不抱负面态度。索罗斯喜欢自夸,他所以和其它投资人不同,不在于他常常做对,而在他比其它大多数人更善于发现自己何时做错。他喜欢运用的一种投资策略,是不断检查所建立的投资仓位是否出错,他总是建好仓位后,不断测试自己的投资假设。一旦他认为自己晓得答案,便有可能被迫修正原先命题-或者完全舍弃,但他不喜欢光因环境变化就改变命题。毕竟,新的环境可能只是一时现象,或许不是真正变动的讯号。    秘诀十七、别拿全部家当下赌
    索罗斯的求生艺术,有一部分学会是千万不要拿每样东西去冒险。冒险的时候,他不必担心万一失败,可能赔上性命。有时,冒险还会带来有趣-只要给自己留下东山再起在的余裕。「我非常关心求生的必要性,绝不冒可能叫我粉身碎骨的风险。」不过索罗斯承认,建立仓位是走向危险边缘,有使人集注心思的作用。   秘诀十八、研究,暂停,深思熟虑
    对索罗斯来说,整场游戏往往是长时间的战斗,因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一点时间才会显现,而且有时需要很大的耐性。要成功,你需要休闲娱乐。你需要一段时间,紧紧缠住你的双手。他宁可着一些真正有帮助的人来谈,也花时间心去思考,阅读和自省,他希望所找的人,拥有哲学上的敏感度。我只在工作有意义的日子里工作???而在那样的日子里,我真的做了某件事。   秘诀十九、忍受痛苦
    一个人赔钱时,所做了最糟事情是压抑自己的感情。每一天,你都在冒险,那是痛苦的一部分,因为你晓得,某个时点,你可能面对严重的亏损。索罗斯说,如果你未准备好忍受痛苦,那就不要再玩这种场游戏。别妄想你能长久玩下去。如果还想玩,就要保持冷静。其它人有时碍于自尊,无法做出明智的操作决策,索罗斯却认为聪明的投资人必须不动感情。宣称自己永不犯错是没有意义的事。一方面,你可以依靠他们。乔治做错时,会挺身而出。他不会说,「我是对的,错的是他们。」他说:「我错了。」然后出场,因为如果留着坏仓位,它会吃掉你。他承认自己贪得无餍:「我还是认为自己很自私和贪婪,我不立志成为圣人,我有很健康的欲望,把自己摆在第一位。」   秘诀廿 、克己自律
    拜伦?伍恩说:他了解影响股价的力量。他了解市场有理性的一面,也有非理性的一面。他了解自己不是每次都对。他愿意在自己对时采取激烈的行动,充分掌握大好机会,当他犯错时,也愿意认赔了结出场。厄斯泰尔:他的成就,最大的关键在心理层面。他了解群众本能。他就像优秀的行销人员,晓得何时会有许多人追逐某样东西。拉婓尔:他总是要你听听反面的说法。如果你喜欢某样东西,他的要你跟不喜欢那样东西的人谈谈。 秘诀廿一、下赌时应做避险动作 这个 “球场” 指的是避险基金,玩投资游戏的人,从避险基金得到的利润可能最高。非常看好后市的投资人,可能有80%的仓位作多,另外20%放空。非常看坏后市投资人,可能有75%的仓位放空,另外25%作多。1985年以后,全球德货币交易量激增。根据国际清算银行的调查,1986年到1989年交易量倍增到每天400亿美元。相较之下,美国财政部公债每天的交易量只有300亿美元,美国股票则不到100亿美元。     秘诀廿二、保持低调
    人必须把自己的焦虑和憎恶投射到某的地方、艳羡某些生气蓬勃的事情。他们希望某个人能使市场发生某些事情。强制美国避险基金的投资人必须有100万美元的净资产。避险基金采取的策略,是赌某些投资会增值,其它投资的价值则会下跌-实际上,“所避之险” 是市场的大幅波动。    秘诀廿三、善用杠杆
    以提高报酬率所谓内在的价值,是指某种证券在特定环境下的身价;而所谓的特定环境,必须考虑定利率、经济状况、公司的获利能力等。   秘诀廿四、选最好和最差的股票
    乔治?索罗斯所做的是总体经济,注意大格局、国际政治、各国的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利率、汇率的变化。最有希望从预期中的国际金融圈新组合情势获利。如果索罗斯和马凯斯预期利率会上升,他们会去找哪些行业会因这种预期而受害。马凯斯接下来的动作,是放空这些股票。索罗斯使用的技巧,是在一种行业中选两家公司投资。找出会因通货膨胀预期升高而受益的行业后,他们的基金则做多。我们先从各种行业着手,找到某个行业之后,再从一些大公司中筛选,看哪些公司最能配合我们所预期的趋势。索罗斯会坚持马凯斯从那个行业挑出两家公司,但不可以随便选两家公司。其中之一必须是那个行业中最好的公司。找出最好和最坏的两家公司之后,就不需要再投资那个行业的其它任何公司。拿计算机来说,索罗斯可能买国际商业机器公司(IBM)的股票,也买通用资料公司的股票。他也运用同样的思考过程看制药业。制药中,他会买默克大药厂的股票,同时买兴泰(Syntex)公司的股票。索罗斯选取一行业中最好和最差的股票,这种技巧至少表面上看起来有如避险的绝佳例子。他相信最好和最差的股票都会有很好的表现。

索罗斯投资秘诀(2009-08-22 17:39:41)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一:突破被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总是静若止水,心气平和,即不纵情狂笑,也不愁眉紧锁,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的洞察市场的能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秘诀,则是他的哲学观。  早年,他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试图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的可能性几乎不能存在,因为首先人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而问题在于人们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已的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这个结论既对他的哲学观也对他观察金融市场的角度影响深远。  不能得出独立的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如索罗斯所言,当一个人试图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环境时,他的所知不能成其为认识。  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  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以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可以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二:市场预期   索罗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家们所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利益的无节制的追求将使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从而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在价格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供求关系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行为的预期,而这些行为正是由这些预期所决定的。所以预期的作用在供求关系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索罗斯的投资观念,人们并不能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做出完全的认识,因此人们根据预期做出买、卖决定,对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同时这种市场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期他参与者的预期。不仅是价格的涨势汹涌吸引了众多的买家,而且买入行为本身也有推动价格继续上扬。形成一个自我推进的趋势。因此索罗斯认为正是由于供求关系与市场预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市场行为成为未来走势的不可确定的动因。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关系的发展。  实际上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行为更具有投机性,在夸大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机会。表面上看,轻视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而关注参与者预期对价格变化的影响。然而他正是通过对市场预期与内在运行规律的偏差的纠正来达到投资获利的目的。  与金融市场所不同的是,在农产品市场上,自身季节性供求变化规律更加明显并处于主导地位。市场预期所产生的买卖行为可以短期内操纵供求关系,却无法形成持续性影响。由于农产品保值性较差,夸大了的预期不能真实反映供求关系而发生价格的剧烈波动,因而在农产品期货市场上预期的夸大性表现尤为突出,对其的纠错也尤为频繁,值得参与者关注。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三:无效市场   无效市场理论是建立在索罗斯的哲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人的认知并不能达到完美,所有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或是歪曲的,人们依*自已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并与影响价格的内在规律价值规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的发展,这样他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所要对付的市场并不是理性的,是一个无效市场。  这种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互不相容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运转有其自身的逻辑性和理性,市场的发展最终是走向一个平衡点,而达到这个平衡点的前提条件,一是人们能够在任何指定的时间完美地掌握市场信息,二是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  通常大多数分析师秉承有效市场理论利有自已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对目前价格分析,强化了当前趋势的发展,在大众的推波助澜下,使市场更加趋于非理性,成为无效市场。受资金操纵、逼仓、以及指数基金利用农产品期货进行保值、对冲基金的交易行为等等所引发的市场过度行为,我们不能说是在向市场的平衡点*近,更无需对这种市场横加指责,因为依据索罗斯的观点,这时的市场恰恰是无效市场特征-非理性表现最为突出的阶段,因而此时分析师对行情的判断依据也是*不住的。  80年代,索罗斯在东欧、前苏联等所建立的一系列慈善基金,表面上为慈善事业,实际上其重要的目的之一也是为了改变这些国家原有的封闭社会下的计划经济体制,实现自由的,完全市场化的自由经济体制,因为只有如此,才会为他的基金的发展提供更广阔的天地。认识并充分利用市场的无效性,为索罗斯的投资提供了重要的前提条件。
索罗斯投资秘诀之四:寻找差距  索罗斯在考察了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后发现,它们从未表现出均衡的趋向。实际上,断言市场倾向于走入过度的非均衡,恐怕会更有意义一些,因为,这种不均衡迟早将发展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最后不得不进行修正。  人们做出买入或卖出某种商品的决定,与其说是基于市场处于平衡状态的考虑,不如说是出自对市场不平衡的看法,确切是说是对市场心理预期不平衡的看法。令市场走向过度的非均衡正是由于预期的偏差程度。因此可以说寻找市场预期与其客观事实的差距,是索罗斯在金融市场发现投资机会的捷径。  他认为科学的方法基于这样的预设,即成功的实验应该证实被测试假说的有效性,然而当对象涉及 思维主体的时候,实验的成功并不能保证被检验的陈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参与者的思维与事实无关,但却影响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事物的发展过程更加复杂化。但科学的客观的事实终将对那些错误的理解及认知上的差距进行纠正。  以农产品期货大豆市场为例,市场预期的差距往往容易出现在作物生长初期对整个过程中天气方面干湿状况对最终产量的预期、对需求规模过度扩张或缩小的预期、对农产品金融属性的过度预期、对突发事件影响的持续时间及力度的预期,以及资金势中对资金规模的过度预期等等……
  金融市场在不平衡中运转,市场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由于我们精力的有限,认知程度的不完美,因此发现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间的偏差,发现市场可能出现过度非均衡的倾向,不仅是索罗斯投资的秘诀之一,更值得大众投资者关注。
索罗斯十大投资理念解读     1981年,在美国公债市场上,索罗斯遭受到了他金融生涯的一次大失败。正是在这次失败之后,他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场的运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罗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所愚弄。经过对华尔街的考察,索罗斯发现以往的那些经济理论是多么的不切实际,他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的、混乱的,市场中买入卖出决策并不是建立在理想的假设基础之上,而是基于投资者的预期,数学公式是不能控制金融市场的。索氏投资理论投资理论正是诞生。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一:突破被扭曲的观念
  索罗斯是大师级的金融理论家,他总是静若止水,心气平和,即不纵情狂笑,也不愁眉紧锁,他拥有参与投资游戏的独特方法,拥有认识金融市场所必需的特殊风格,具有独特的市场洞察力。而使其成功的首要理念,则是他的哲学观。
  早年,他一心想当一名哲学家,试图解决人类最基本的命题----存在。然而他很快得出一个戏剧性的结论,要了解人生的神秘领域或人的本性的可能性几乎不能存在,因为存在的前提是人们必须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而问题在于人们(全体)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于是他得出结论----人们对于被考虑的对象,总是无法摆脱自已的观点的羁绊,这样,人们的思维过程不可能获得独立的观点用以提供判断依据或对存在给予理解。这个结论既对他的哲学观也对他观察金融市场的角度影响深远。
  不能得出独立观点的结果就是,人们无法穿透事理的皮毛,毫无偏颇地抵达真理。也就是说,绝对完美的可知性相当值得怀疑。如索罗斯所言,当一个人试图去探究他本人所在的环境时,他的所知不能成其为认识。
  索罗斯演绎出这样一个逻辑:因为人类的认识存在缺陷,那么他能做的最实际的事就是关注人类对所有事物的那些存有缺漏和扭曲的认识—这个逻辑后来构成了他的金融战略的核心----寻找缺陷和偏颇。
  人非神,对于市场走势的不可理解应是正常现象,然而当市场中绝大多数投资者对基本面因素的影响达成共识,并有继续炒作之意时,这种认知也就处于危险的边缘了。市场中为什么会出现失败的第五浪以及第五浪延长后往往出现V型反转,用索罗斯的哲学观,我们就很容易找出答案了。
  在此,我们暂且不对索罗斯的哲学观作评论,旨在探讨一个成功的投资者首要应该解决问题,那就是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这将会使其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上,以更广阔的视野,辩证的思维去看待市场,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处惊不乱,从容应对,最终获得成功。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二:市场预期
  索罗斯认为,古典经济学理论家们所建立的完全自由竞争模式,即在一定条件下,对自身利益的无节制的追求将使资源得到最佳的配置,从而达到平衡。而这种平衡不仅在现实生活中没有出现过,在价格波动剧烈的金融市场中更是不可能发生的事情。他认为供求关系不仅受客观因素的影响,更重要的是体现了市场参与者对市场行为的预期,而这些行为正是由这些预期所决定的。所以预期的作用在供求关系的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根据索罗斯的投资观念,人们并不能对自已所处的环境做出完全的认识,因此人们根据预期做出买、卖决定,对市场价格形成影响,同时这种市场行为又反过来影响着其他参与者的预期。不仅是价格的涨势汹涌吸引了众多的买家,而且买入行为本身也有推动价格继续上扬的动力,形成一个连续推进的趋势。因此,索罗斯认为,正是由于供求关系与市场预期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市场行为成为未来走势的不可确定的动因。即不是供需关系决定市场的走势,而是市场的走势操纵供需关系。
  实际上,索罗斯在金融市场的行为更具有投机性,他总是在被夸大的市场预期中寻求投资机会。表面上看,轻视价格变化的内在规律或基本面,而关注参与者预期(人气)对价格变化的影响。他正是通过对市场预期与内在运行规律的偏差之纠正的过程来达到投资获利的目的。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三:无效市场
  无效市场理论也是建立在索罗斯的哲学研究基础之上的。他认为人的认知并不能达到完美,所有的认识都是有缺陷的或被歪曲的,人们依自已的认识对市场进行预期,并与影响价格的内在规律—价值规律相互作用,甚至市场的走势操纵着需求和供给的发展,这样他就得到了这样一个结论:我们所要对付的市场并不是理性的,是一个无效(准确地说是无序)市场。
  这种理论与传统的经济学理论是互不相容的,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市场的运转有其自身的逻辑性和理性,市场的发展最终是走向一个平衡点,而达到这个平衡点的前提条件,一是人们能够在任何指定的时间完美地掌握市场信息,二是市场价格能反映所有有效的信息。事实上,这两个条件并不存在。
  通常,大多数分析师秉承有效市场理论利用自已所掌握的信息以及对目前价格分析,强化了当前趋势的发展,在大众的推波助澜下,使市场更加趋于非理性,成为无效市场。受资金操纵、逼仓、以及指数基金对期货进行保值、对冲基金的交易行为等等所引发的市场过度行为,我们不能说是在向市场的平衡点逼近,大多数情况下是越来越远。依据索罗斯的观点,这时的市场恰恰是无效市场特征——非理性表现最为突出的阶段,因而此时分析师对行情的判断依据也是靠不住的。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四:寻找差距
  索罗斯在考察了各种类型的金融市场与宏观经济的发展后发现,它们从未表现出均衡的趋向(均衡是暂时的)。实际上,断言市场倾向于走入过度的非均衡,恐怕会更有意义一些,因为,这种不均衡迟早将发展到令人无法容忍的地步,最后不得不进行修正,而修正的过程仍然是不均衡——波动。
  人们做出买入或卖出某种商品的决定,与其说是基于市场处于平衡状态的考虑,不如说是出自对市场不平衡的看法,确切是说是对市场心理预期不平衡的看法。令市场走向过度的非均衡正是由于预期的偏差程度。因此可以说寻找市场预期与其客观事实的差距,是索罗斯在金融市场发现投资机会的捷径。
  他认为科学的方法基于这样的预设,即成功的实验应该证实被测试假说的有效性,然而当对象涉及思维主体的时候,实验的成功并不能保证被检验的陈述的有效性或真理性。参与者的思维与事实无关,但却影响了事物发展的过程,使事物的发展过程更加复杂化。但科学的客观事实终将对那些错误的理解及认知上的差距进行纠正。
  金融市场永远在不平衡中运转,市场参与者的看法与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不可避免。由于我们精力有限,认知程度不完美,因此难以发现市场预期与客观事物间的偏差,而发现市场可能出现过度饿非均衡倾向,不仅是索罗斯投资的理念,也是他的专长。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五:发现联系
  金融市场属于社会科学范畴,其不仅具有自身的轨迹,也融入了参与者的主观认识,并且这种主观认识又与客观事实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即不完美的观念和实际事态发展之间存在着反作用联系,这种反作用关系增加了价格运动的复杂性。这不仅为索罗斯所密切关注,也是市场人士解释金融市场行为的经典理论。
  索罗斯在金融市场所运用的理论之一:炼金术,也并非要完全理解或揭示事物的本来面目,只是指望能够获得所期望的“标状态”。他认为,自然规律的运作与人们对它的理解无关,人类影响自然的惟一途径是理解并用这些规律,而金融市场并不遵循那种独立于任何人思想的自然规律。
  持经济生活合乎理性的逻辑的论者认为市场永远是正确的,因为市场已经考虑到未来的发展趋势,价格倾向于折现。而索罗斯认为,任何预测未来的想法都是具有偏见和不全面的,参与者在偏斜的基础上进行操作,而且偏斜本身对事态的进展产生影响,于是就可能给人这样一个印象:市场可能准确地预测未来。但事实上是,目前预期反映的并非是纯粹的未来事态,而是已受到目前预期影响的未来事态。
  市场预期对实际事态发展的反作用联系,或者表现为自我推进,或表现为由于预期的警示作用而避免事态的恶化。例如,天气对农产品市场影响的夸大性预期、以及由于市场对通货膨胀的预期而加大价格偏差,但往往是这种担心会使政府部门出台力挽狂澜的政策,抑制事态的进一步恶化。
  对于我们这些特别需要采用跟市系统操作的市场参与者来说,发现这种反作用联系,了解反作用力对市场影响的力度,对其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目标具有很大的帮助。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六:揭示偏见
  既然市场预期与事态自身的发展进程既相互联系又相互作用,市场的预期在事态发展中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成为事物本身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那么由于人们认识的不完善性所产生的预期偏差越大,则成为相对理性的投资者发现获利机会的可能性就越大。
  索罗斯认为,市场的动荡不定,源于人们对市场存有偏见和缺陷的感觉。这种感觉正来自于对已知信息的精确反馈行为作用甚微,而且对硬性数据的理性分析和自身感情相互作用,产生“共振”效应。投资者依靠这种感觉形成倾向性的看法,进行买卖投资,反作用于市场后,又影响了其他投资者的预期。因此事态的发展不是从事实到事实,而是从事实到感觉,再从感觉到事实。
  对于投资者来说,认识到市场预期与事态自身发展趋势之间的联系,并了解这种预期的偏差对事物发展的影响力度十分重要。索罗斯理论的重点之一就是探讨误解或偏见在事态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揭示预期的偏差,跟踪其与客观事物偏离程度的发展,一方面为我们捕捉市场机会极有帮助,另一方面,随着市场本身对偏离预期的调整,或是共振形成的自我推进,我们可以调整自已的投资策略,对已有持仓做出继续持有还是减仓的调整。比如去年CBOT大豆5、6月份的上涨行情,主要是由于美国中西部地区干旱引起,市场认为可能造成大豆减产,实际上美国大豆种植带降雨分布并不均匀,干旱地区主要是伊利诺斯州,对大豆作物影响不大,特别是后期的降雨使生长条件得到了较好的改善,市场对局部干旱的炒作夸大,使预期产量与实际形成较大偏差,最终导致行情的报复性下跌。
  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当参与者的预期与现实情况间偏差很小时,市场可以自已纠正,其影响可以忽略不计,索罗斯称此时的市场处于准平衡状态。而这种状态投资价值并不大;而在偏差过大时,有两方面表现,一种是想法和实际大相径庭,但局面依旧稳定,比如市场开放程度较小时,局面能够被有效控制,对索罗斯来说也毫无意义(象今天的人民币市场);而另一种是市场化程度高,预期偏离较大,事态发展迅猛,参与者无暇应对,局面非常不稳定,这种状态才被索罗斯认为极有利,成为其有利的战机。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七:投资于不稳定状态
  市场不稳定状态就是指当市场参与者的预期与客观事实之间的偏差达到极端状态,在反作用力使市场自我推进到一定程度后,难以维持和自我修正,使市场的不平衡发展到相当严重程度,此时则为市场不稳定状态。
  不平衡的市场状态源于市场预期所形成的主流偏向受到客观现实的强烈对比,市场中的清醒的投资者开始对这种偏差进行反省,对主流偏向进行挑战而使市场原有的主导因素变得脆弱,但市场的惯性使原有走势狂热。盛极而衰,物极必反,索罗斯投资成功的理念之一就是善于发现市场的不稳定状态,捕捉盛衰现象发生转折的时机。
  例如,发生在80年代中期的一个案例,投标竞买公司的出价使公司的资产被重新评估,于是银行给予其他竞买者更多的贷款,使得他们的出价越来越高。终于,投标价格一路飚升,市场因价值被高估而变得摇摇欲坠。根据索罗斯的理论,崩溃将不可避免。盛衰出现转折的可能性大大增加,不稳定的市场状态为投资者提供机遇。此时,他坚决地卖出了这家公司的股票。
  在我们的身边也不乏盛衰转折之例,美国大豆涨到1000时市场预测将达1400、1600,牛势到了后期价格发展到出乎人们的预期,便有了大牛势不言顶的市场心理,这时大豆库存被极度低估,大豆价格虚值成份被大大夸大。最终盛衰转折现象发生,大豆价格暴跌,国内进口商纷纷违约,因高价进口大豆使油脂企业重新洗牌。
  把握盛衰转折发生的时机也非常关键,因为这时往往是市场主流偏向强烈之时,杀伤力也是比较强的,只有采取恰当的投资策略,有计划建仓,才能充分利用这种不稳定的市场状态所带给我们的投资机遇。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八:确认混乱
  不稳定的市场状态是一直是索罗斯用以检验其反作用理论的阵地,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是动荡不定,混乱无序的。而游戏的规则就是把握这种无序,这才是生财之道。通过投资于不稳定状态的市场,即检验了他的理论,也最终使他获得投资大师、全球最佳投资经理的桂冠。
  按照索罗斯的理论理解,金融市场运行的内在规律并不是独立运行的,市场参与者的观点、偏见及心理因素都对市场的发展起到促进或制约的作用,以致于最终的发展可能出乎大多数人的预料。可以说市场的运行并不是逻辑的,更多的是心理的,是基于群体本能的。对某一事物的不同认识与预测,往往是造成混乱的主要原因。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上成功理念在于具备能够预见到普遍预期心理的超凡能力,至于对现实世界的精确预言则并非必要。
  混乱的市场取决于参与者对事物认识的明显分歧。而这种分歧越大,市场所表现的出的混乱性越强,而这时主流偏向往往并不明确。由于各方的坚持已见,价格走向也动荡不定。
  索罗斯则沉迷于这种混乱,因为那正是他挣钱的良方:他最大的本事就是能预测混乱的发生,例如在德国统一后,英国加入到西欧国家创立的新货币体系—欧洲汇率体系中,索罗斯看到了这种不稳定的欧洲货币体系必然导致金融市场将发生混乱。通过多年的观察,索罗斯准确地抓住了其不稳定性,当绝大多数人不承认有这种不稳定存在时,混乱发生了。这场英磅阻击战中一笔交易就赚取了近10亿美元。
  从索罗斯的投资过程中我们可以看出,客观的宏观经济分析,良好的心理状态,都是我们确认混乱,把握时机,乱中取胜所不可或缺的主要因素。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九: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
  索罗斯投资理论的重要实用价值在于其利用反作用理论,来发掘过度反应的市场,跟踪市场在形成趋势后,由自我推进加强到最后走向衰败的过程,而发现其转折点恰恰是可以获得最大利益的投资良机。
  所谓过度反应的市场,其形成原因主要是因为所谓顺势而动的跟风者已经形成了主流偏见,这种偏见对市场又形成第二次推动。虽然跟风者的行动具有一定的盲目性,但在一定时期同样能使市场自身的趋势加强—这就是顶部区域坚决做多的原因。由于市场因素复杂,不确定的因素越多,随波逐流于市场趋势的人也就越多,这种顺势操作的投机行为产生的影响也就越大,这种影响本身也就成为了影响市场走势的基本面因素之一,风助火势,市场被投资者夸大的偏见所左右,二者相互作用令投资者陷入了盲目的狂躁情绪之中,趋势越强,偏见偏离真相越远,实际上也使市场变得越来越接近脆弱。过度反应的市场最终导致的结果就是盛衰转折的现象发生。 
    按照索罗斯的理论,盛衰现象发生的主要顺序特征是:
  1、 市场发展的趋势尚未被认定。
  2、 一旦趋势被认定,这种认定将加强趋势的发展并导致一个自我推进过程的开始。 随着现行趋势和现行偏斜观念的互相促进,偏见被日益夸大。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极不平衡状态即告成熟。
  3、 市场的走向可以得到成功的测试:市场趋势和市场人士的偏见都可以通过各种外界的冲击而一遍又一遍地受到测试。
  4、 确信度的增加:如果偏见和趋势都能在经受各种冲击之后依然如故,那么用索罗斯的话来说就是不可动摇的。这一阶段为加速过程(或疯狂)。
  5、 现实与观念的决裂:此阶段的出现标志着信念和现实之间的裂痕是如此之大,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已经显而易见了,此时高潮即将来临了。
  6、 终于,一个镜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进的过程向着相反方向发生了。此时人们对市场的看法不再起推动作用,原有趋势停滞不前,另一种声音开始影响市场,原有的市场信心开始丧失,这时市场开始向相反方向转换,这个转换点叫做交换点。为崩盘加速阶段。
  金融市场中盛衰转折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对于农产品市场来说,因季节性特点,波动周期较短,季节性因素对市场影响较大。而对其中某一个基本面因素的炒作极易过度,市场表现为狂热状态发生频繁,如形成的持续上涨或下跌,回调时间及空间相当有限,这种行情往往易导致盛衰转折现象的发生。对于金属和外汇市场来说,由于其循环周期与宏观经济环境联系较密切,因此周期较农产品市场相对较长,对转折点的确认则应格外谨慎。操作不当则会被一个自我推进的趋势所淹没。
  也就是说,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了推动力的一刻。一旦这个关键时刻得到确认,投资者就能洞察一次盛衰转折现象是正在开始抑或是已然进行之中。发现转折点后的操作短期内可能会表现为逆势操作,因此设好止损,及时调整策略是非常必要的。

索罗斯投资理念之十:投资在先 调查在后
  索罗斯的相互作用理论只是为他提供投资目标的方向和抓住潜在机遇的方法,并不能提供精确的方位和重要的转折时机。而将其理论转化为实践,以获取利润的理念之一则是投资在先,调查在后的操作方法。
  投资在先,调查在后,意味着提出假设,建立头寸,小试牛刀考验假设,等待市场证明正确与否。如果证明其假设是正确的,则追加头寸,否则及时撤出。
  有时候确认一个走势需要花费相当的时间,很可能在他犹豫不决之时,市场走势已经开始逆转了,因此提出假设后立即建立头寸有助于其抓住最佳投资时机。
  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其哲学的思维,他知道,人们对事物的认知总是存在缺陷,无论确立了何种假设,在某一特定时段内投资者的想像必是错误的,也就是说这种假设是基于假设中必然存在的某些缺陷之上。成功的关键是在市场的演绎中不断地寻找对自已至关重要的缺陷。关注其对投资行为的影响。当索罗斯与罗杰斯开创量子基金时,他们是有分工的。罗杰斯充当分析师,索罗斯则是决策者,他们遵循先投资,后考察的套路,索罗斯投资在先,罗杰斯考察在后。
  有时做为寻找感觉而做的投资会与当前的市场走势一致,反映了这种假设与大众投资心理的趋同性,这往往是索罗斯最担心的事情,因为存有缺陷的认知成为市场的主流偏向,正是市场盛的一面。而一旦索罗斯调查发现出缺陷并给予了高度的关注,那么他将对市场步入盛衰转折所发出的信号表现敏感,这也正是他要寻找的趋势的临界点。这时他会离开大众单独行动,平掉以前建立的所有头寸树立新的投资观念,建立新的头寸,在一个新趋势中获得最大的利润。当其假设是正确的时候,他会追加头寸,而在其假设的预测失败,他会努力研究失败的原因,毫不犹豫地撤回头寸,潇洒出局。
  基于假设,投资在先,调查在后,是索罗斯更加准确全面的感受市场,捕捉战机,获取最大利润的投资理念之一。
索罗斯的核心投资理论就是所谓“反射理论”。
 反射理论     简单来说,反射理论是指投资者与市场之间的一个互动影响。索罗斯认为,金融市场与投资者的关系是:投资者根据掌握的资讯和对市场的了解,来预期市场走势并据此行动,而其行动事实上也反过来影响、改变了市场原来可能出现的走势,二者不断地相互影响。因此根本不可能有人掌握到完整资讯,再加上投资者同时会因个别问题影响到其认知,令其对市场产生“偏见”。  

    在索罗斯看来,投资大众的“偏见”正是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因为投资者持“偏见”进入市场,而这种错误的行为又会影响市场看法及走势,构成索罗斯所谓的“流行偏见”。当“流行偏见”只属小众的时候,其影响力尚小,但不同投资者的偏见在互动中产生群体影响力,则将会演变成具有主导地位的观念,这就是索罗斯所谓的“羊群效应”。  

    当认知和真实的差距很大时,形势往往失去控制。索罗斯得出结论:“这种过程刚开始能自我强化却无法持久,因此最后必然反转。”盛极必衰、否极泰来,狂涨带来狂跌,狂跌酝酿着狂升,索罗斯便捕捉市场大起大落间的时机,每次都抢先一步带动投资者行为,为自己创造赚钱的机会。  

    索罗斯投资成功的关键在于认清在哪个时点,市场开始靠自己的动能壮大,这样的时点找出之后,投资人便知道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即将开始或者正在进行。索罗斯认为,连续涨跌不停的走势具有以下主要步骤:  

    (1)趋势还没有被确认;
    (2)等到趋势已被确认,趋势往往会被强化,于是开始了自我强化的过程。流行的趋势与流行的偏见彼此强化,趋势仰赖于偏见,偏见会变强并愈来愈夸大,此时远离均衡状况便出现;
    (3)市场走向经得起考验:偏见和趋势可能经得起各种外部冲击反复的考验;
    (4)当偏见和趋势受到冲击后存留下来,便是“无可动摇”,索罗斯称之为“加速期”;
    (5)信念与真实之间的背离很大时,是认清真相的时刻;
    (6)最后形成自我强化的连续涨跌走势,情况开始逆转。  

    当信念不再强化趋势,整个过程就开始迟滞不前,失去信念会使趋势反转,而且这个过程会达到索罗斯所说的交叉点。于是市场往相反方向前进,就会出现索罗斯所称的灾难性的大涨或大跌。
    索罗斯在实践中被认为是逆向操作者,但承认他与大众为敌时总是小心翼翼。虽然大部分时间他会跟着趋势走,但却一直在寻找趋势的转折点,惟有此时与大众为敌才有意义。
    他的操作方法通常是:先形成一个假设,建立了仓位去测试这个假设,然后等市场证明这个假设的对或错。 

森林法则  

    索罗斯的投资方式与其他投资大师非常不同,他没有严格的原则或规律可循。索罗斯善于察觉混乱状态,更像是一条蛰伏于森林湖泊旁等待猎物出现的巨鳄一样,等待正确的时机,然后奋力一击,像鳄鱼扑向猎物一般把握机会。 

1.耐心等待时机出现  

    投资者通常都是按照股票的基本面或者既有盈利来决定投资,但对索罗斯来说,这无疑是反应缓慢的过去式。他的做法是知微见著,一叶知秋,按现状的一些蛛丝马迹,去分析行将出现的未来转变;按预测来部署进攻策略,然后再静心等候捕杀的一刻。就像鳄鱼看见树旁的风吹草动,而预知将有兔子在某一个角落跳出来,因而在那附近等候一样。  

    索罗斯能从世界金融领袖的公开声明以及这些领袖所作的决定中,察觉出趋势、动向和节奏。索罗斯比大部分人更了解全球经济的因果关系,也就是A发生、B决定随之而来,再下来则是C。  

    研究、暂停、深思熟虑。索罗斯认为,整场游戏往往是长时期的战斗,因为利率和汇率变动的效果需要时间才能显现,因此需要很大耐性。索罗斯认为:“要成功,你需要休闲娱乐,你需要一段时间,紧紧缠住你的双手。” 

2.进攻时须狠,而且须全力而为  

    索罗斯是少数的风险大师,他所讲究的风险,不是如何循序渐进地一边保住既有利益一边赚取微利,而是如何用尽手头上每一个筹码,在大赚与大蚀的极端中取得平衡。

    索罗斯认为进攻必须果断,不要“小心翼翼”地赚小钱,除非不出手,看准时机的话,必须要赚尽。索罗斯认为投资人所能犯的最大错误不是大胆,而是太过保守。  

    当这个时机出现时,他有胆量拿出所有身家下注,甚至循环抵押借贷以得到更多筹码,因为他认为,若有信心必涨,为什么投资得那么少?若没信心出击,就根本不应下注!在1992年的狙击英镑之役中,其手下大将史坦原本拟建立30或40亿美元的英镑空仓,而索罗斯的答案是:“你这样也算仓位?”于是提高至100亿美元。 

3.事情不如意料时,保命是第一考虑  

    索罗斯擅长绝处求生,懂得何时放弃。求生是投资者的一个重要策略。他投资成功的关键不仅在于懂得何时看对股票,而且还在于承认自己何时犯错。有时他的行动看起来像最嫩的新手,卖到低点买到高点。但是索罗斯的信念是:能在另一天卷土重来投入战斗,他说:“我不相信有一天醒来时已经破产。”索罗斯在做错时能及时止损离场,为的是:放弃战斗活下来,好在另一天再上战场。索罗斯止损退场要承受巨大的亏损,但是如果不及时止损,会赔得更多。  

    索罗斯了解自己建立的投资仓位可能有错,这虽令他失去安全感,但也使他提高警觉随时准备改正。这是由于索罗斯的哲学理念接受不完美是人性的一部分,所以对失败或犯错不抱负面态度。他指出:做错事不丢脸,错误变得明显时不去矫正才丢脸。他常以此自夸,不在于他常常作对,而在于他比其他多数人更善于发现自己何时做错。  

    如果市场变化和他期待发生的事不合,他便知道自己犯了错,但他会进一步探索找出自己什么地方算错了。一旦他认为自己知道答案,便有可能被迫修正原来的判断,或者完全舍弃,但他不喜欢只因环境变化而改变判断。索罗斯从父亲身上学到的主要教训是:冒险没有关系,但冒险时不要拿全部家当赌下去。索罗斯说:千万别赌整个家当,但有钱可赚时也不要呆在一旁。 

双杀对冲  

    索罗斯凭对冲基金闻名。对冲基金(Hedge Fund),本来是指投资者为避免蒙受不确定的风险,故同时做多或做空期货以抵销风险并赚取差价。不过,这种避险式的投资方式,渐渐发展成一种两面下注的超级豪赌。  

    索罗斯采取的是主动式双杀(Double Play)。比如,索罗斯要他的助手从行业中挑出最好的公司,做多这支股票。另外投资一家业内最差的、负债沉重、财务报表很差的公司,这种股票如果咸鱼翻身可以翻很多倍,索罗斯会同时买进这两支股票。事实上,这种方法使索罗斯获得了很大的成功。与索罗斯同龄的巴菲特不玩杠杆交易,他是纯粹用现金的投资人。而索罗斯则是杠杆玩家,他有一套基本的财务控制方法,并确保自己的钱多于杠杆融资必需的资金。  

    链接:索罗斯三大经典战役  

    索罗斯前半生低调,但踏入20世纪90年代却频频有惊世之举。1992年的英镑之战、1997年的亚洲金融风暴与1998年香港官鳄大战,这三场战役令索罗斯尽人皆知,并为他赢得了“历史上最伟大的投机者”、“国际金融大鳄”等等毁誉参半的称号。  

    不过,东南亚之役的全胜,也许令索罗斯太过自信了,以致低估了俄罗斯的债务黑洞,俄罗斯金融危机令量子基金重创20亿美元。而接下来的2000年网络科技泡沫,索罗斯与史坦虽然估中了泡沫必然破灭,但却错估了时间,结果又狠狠地赔了一大笔,大将史坦及部分高层引咎辞职,索罗斯亦惟有重出江湖,重组公司。  

    兴意阑珊的索罗斯公开承认自己已失去对金融走势的洞察力,而自己对金融市场的影响力也将消退。他在接受英国广播公司访问时表示:“我已经不想再刷新纪录,只对如何保障以前累积下来的资本感兴趣。我老了,得保守一点才行。我就像一个上了年纪的拳击手,不应再回到拳击场。”2000年4月28日,70岁的索罗斯举行记者招待会,表示以后不再从事股汇市场的豪赌活动,改奉行保守安全的投资策略。

乔治索罗斯提出了“反射理论”(theory of reflexivity)。
    这个理论的简单解释便是:想法改变了事件,事件的改变又反过来改变想法。
    比如说投机者们认为美元会升,他们入场买美元,其结果使美元利息降低,刺激了经济,带来美元应该升得更高的想法。
    用这个理论来解释股市的走势,大家看好某股票,捧的结果使股票升高,升高使更多的人追捧,这就是为何股票走势一旦开始,不会马上结束的原因。

反射理论
    所谓“反射”就是指经济活动的参与者的动机,期望或认识与他们参与的事件,情况之间的一种双问联系,这种双问联系可以表述为:
    一方面,参与者总期望了解、预见事件的未来情况,并根据这些预见、期望采取行动。
    另一方面,当预见和期望付诸实践时,反过来又会影响,改变事件发展进程和原来可能的未来情况。
    通过这种双问联系,参与者的思想与他们所处的境况,所经历的事件相互影响,相互塑造,形成一种变幻莫测的动态关系。
     反射理念的双问效应
    反射互动是偶然的,而反射结构则是经常的。
    在所谓正常情况下,思想和现实之间的差别并不是非常大,其间也有别的力量在起作用,使两者的距离更趋接近。其中部分原因是人从经验中学习,另一原因则是人可以按照自己的意志改变或塑造社会情形,这就是所谓的近乎平衡状况。
    但有时人的想法和现实距离很近,而且并不会互相趋近,这就是所谓的极不平衡状况。这种状况可以分成两类:
    其一是所谓动态不平衡,动态不平衡出现时,流行的偏见和主导的潮流会相互补强,直至两者之间距离大到非引起一埸大灾难不可。
    其二是所谓静态不平衡,但事实上静态不平衡在金融市场非常罕见。静态不平衡的特色是极端僵化,极端教条的思考方式,加上极端僵化的社会状况,但双方都不会改变,于是教条与现实之间的距离一直都很大,假如社会改变了而教条不针对这些改变做做调整。那么,即使这些改变和速度非常慢,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也会愈来愈大。
    把动态不平衡和静态不平衡视为两个极端,而近乎平衡则是介乎两者之间的一种状况,把这种状态,比拟为物质的三态:“气态,固态,液态”。这三态性质很不一样,以水为例,水在这种状态中都有不同的特点,同一原理也可应用在市场参与者的思考身上,在所谓正常状态中,称为“反射”的双问反射回馈机制并不重要,是可以不予与理会的,但当这些市场参与者趋近,或达到所谓不平衡状态时,反射就变得重要了,大起大落就会接踵出现。
     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一
    任何理论都有其自身的假设或前提条件,反射理论也不例外,这些前提条件是:            
    一、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认识是有限的,这是因为所处的世界是在不断的变化,没有人可以对这个不断变化的世界有完全的认识。由于受时间,知识水平,获取渠道和经济实力等方面的限制,对有关市场信息的获取能力有差异,对市场现状和未来趋势的认识更是千差万别。事实上大部分人对市场认识是有偏见的。
    “偏见”是反射理论的一个重要概念,是指市场参与者的期望,认识与事件的实际进程之间存在着差异,换言之,“偏见”就是市场参与者的感觉,认识或信息等总是有缺陷,不足之处,不能达到与实际完全符合的理想状态。
    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不仅仅来自参与者自身对所有市场信息不能全部获得,更主要的是来自参与者的认识,与他的认识对象之间的反射联系,单个参与者的活动对市场情况的作用还不明显,但众多的参与者的活动就不一样了。不同参与者的偏见会发生相互结合,判断彼此抵消,多数人形成的“公共选择”会汇合成一种占主导地位的观念。
     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二
    市场运行并非都是有效率且理性的。而且市场的价格也往往是错误的,并不能反映其本身价值。
    人们对市场的认识是有偏见的,他们不仅仅带着偏见操作,他们的偏见所造成的“群羊效应”还影响着市场的发展趋势。而发展趋势不外乎两种:一种是向上,一种是向下。这种发展趋势又反过来进一步加重人们的偏见,使市场价格更偏离其本身价值,市场参与者的偏见与带有偏见的操作和市场的趋势之间是互动的,相互影响。因此,市场价格往往是错误的,是在人们的错误认识和错误操作下形成的。
     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之三
    市场有其内在规律性,最终决定市场走势的是它内在的客观性。如影响股票市场大势的是政治形势,经济形势和市场资金的供求关系。影响某一只股票走势的是上市公司的业绩和它未来的发展前景。正如一句话“在混沌中寻找秩序”所表达的。在基本层面上承认市场无理性,而在具体的操作上则应该找出投资对象的内在规律性,这是宏观与微观的两种不同的观察和思考的角度。这样,市场参与者的主要偏见,市场的实际价格和市场走势的内在规律性三者交织影响,就决定了市场的趋势。
    市场的真正价值在于它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标准,使市场的参与者据此认识,发现自己的错误。从而相对说来比较及时地作出调整,或者说,市场提供了评价参与者的期望,决策。并使之有机会比较及时地调整的反馈机制。
     反射理论的中心思想是:人从不能正确认识市场,总有偏见。要么看空,要么看多,因此市场决无均衡,只有波动,但价格的波动受人们的偏见所左右,价格反过来又成为左右市场的基本因素。 

    反射理论的实践性
    反射理论在金融市场最具有代表意义,在证券市场上,市场参与者的意见永远是不一致的,有的看多,有的看空,市场参与者不仅有自己对市场的认知,同时在这种认知的指导下进行操作。当看空者与看多者的力量均衡时,市场也不会有起伏,但是基本上这样的特例是不会出现,更多的情况则是两者不均衡。
    市场上看空者与看多者的差额决定这个市场价格的走势,也就是说,市场参与者不仅经常对市场有错误的认知,而且在这种错误认知的诱导下会影响市场的走势,这种错误认知被称为“市场参与者的偏见,而两方面不同偏见的力量之差就被称为“流行偏见”。这种“流行偏见”以及据此采取的行动会改变整个市场的形势,“流行偏见”是市场走势的决定因素。
    市场参与者的思考并不是困于事实,他也要考虑其他人和他自己的思考,因此就会出现不肯定因素。换句话说,此时参与者的思考就不再和事实完全相符。但却可以在影响和塑造事实方面起某种作用,思考和事实不但不符,而且参与者的知觉和实际情况之间总会有差距,参与者的算盘和实际结果也会有出入。这就是了解历史过程以及金融市场动力的关键所在。
    因此,金融市场的本质之一就是市场参与者的知觉本来就和实际情况不相符,有时这种分歧是可以不予理会的,但有时必须考虑到这种分歧,才会明白事情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荣枯相生理论
    金融市场有其运行的自然规律,但市场参与者,由于身处金融运行之内,难以客观地根据完整的信息作出判断,因而往往出现决策偏差。这种偏差一旦形成市场合力<三人成虎>,就会使金融行情大幅度偏离自然规律。愈演愈烈,从而造成大起<群羊效应>,而市场参与者迟早会发现这样的偏差,于是同样的“三人成虎”和“群羊效应”的故事又会在反方向上上演,又使这种大起必然回归,出现大落,这种规律不但适合金融世界,也适合于整个经济运行甚至于社会发展分析。
    反射理论的前提条件是能够通过“群羊效应”自我巩固加强,当这种自我巩固和加强的过程延续了够长的时间,平衡状态就难以维持,不是因为思想和现实之间的鸿沟愈深,就是因为市场参与者之间的偏见愈烈。
    当感觉与现实差距太大,事态就会失去控制,出现金融市场上比较典型的“荣枯相生”现象,这种局面是一种过度狂热,开始是自我推进,继而难以维持,最终物极必反。
    “荣枯相生”的出现给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因为它使得市场总是处于流动和不定的状态。投资之道其实就是在不稳定态上压注,搜寻超出预期的发展趋势。
     荣枯相生的形成
    “荣枯相生”现象并不经常发生,但一旦发生,由于其能量对经济的基本面产生影响,所以具有分裂效果,只有当市场被“群羊效应”行为主导时,才有可能爆发“荣枯相生”现象。“群羊效应”是指人们在价格上涨时买进,在价格下跌时卖出,因此而形成一种自我推进的共振效应。单方面“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是市场剧烈波动的必要条件,但还不是充分条件。
    只有当一个市场被这种共振行为主宰时,才有可能发生“荣枯相生”现象,那么究竟是什么导致了“群羊效应”的趋势共振行为:是观念有缺陷的市场参与者,使市场对他们的情绪起到推波助澜的作用,也就是说参与者使自己陷入了某种盲目的狂躁或类似于兽性的情绪之中。纵容狂躁情绪的市场往往充斥了过度行为,并容易走向极端。这种过度行为--极端现象的推动力--导致了“荣枯相生”的发生。
    投资成功的关键就是认准市场开始对自身的发展势头产生推动力的一刻,一旦这个关键时刻得到确认,就能洞察一切,“荣枯相生”现象是正在开始抑或是已然进行之中。
     荣枯相生的形成特征
    股票市场常常以发展的趋势未被认定的时候开始,趋势被市场参与者认识之后,又很快得到强化并加强趋势的发展,导致一个自我推进过程的开始。在这一过程中,对趋势的正确认识和偏见同时存在。随着过程的发展,趋势变得越来越依赖偏见,当这一过程发展到一定阶段,“极不平衡态”的条件即告成熟。
    等到信念和实际情况之间的差距变得很大时,就使市场参与者的偏见受到极度重视。这时,就会出现一个高点,这个高点叫做考验期。偏见和对趋势的正确认识,会同时受到外在力量的考验,市场趋势和市场参与者的偏见都可以通过各种外界的冲击面一遍一遍地受到测试。
    如果偏见和趋势都能在经受各种冲击之后依然如故,并且是不可动摇的,这一阶段称之为“加速过程”,这时一个镜面反射型的,能自我推进的过程向着相反方向,终于出现。
    此时,趋势已经形成惯性,在惯性的作用下,趋势继续维持。仅需内部因素即可保持这种自我推进的延续,但是当市场参与者对市场的看法一旦不再起到推进作用时,原有趋势的发展将停滞不前,这是趋势的停滞期。这时趋势更加依赖于偏见,因而对市场走势信心的丧失,使得趋势本身就会不可避免地发生反转,发生逆转的点叫做临界点。相反的趋势会在相反的方向促成一种偏见的形成,从而导致一种灾难性加速状态的出现,从而走向市场的崩溃,这就是崩盘的加速阶段。
    总而言之,当某一趋势延续的时候,为投机交易提供的机迂大增,市场参与者的种种偏见与市场的走势相互作用。只要原有趋势一直得以保持,偏见将愈发偏离真相,市场趋势一旦产生,就将按其自己的规律开始发展。
    ===========
    反射理论是"金融大鳄"索罗斯征战金融市场的理论依据。该理论认为,证券市场是一个正反馈系统,投资决策和市场走势是互相影响的。
    =============
    由于偏见是无法量化的,市场的变化结果也是无法量化或精确预期的。从事态发生的原因分析到发生具体事件的过程判断,索罗斯得出这样的结论:金融市场实际上是一个历史进程,是偶然事件,既不可逆又不可量化。他预测市场的方法是为适应这样的市场特征而设计的,他不相信在金融市场中存在一个像卡尔·波普D-N模式(逻辑上的演释模式)那样的普遍有效的预测模式。在一个不可逆、不确定、不可量化的市场面前,索罗斯称他的预测是尝试性的,所进行的投机活动是一种实验,因此他的预测活动几乎是定性的和互为因果的,而他的投机活动总处于根据变化所作的动态调整中。
    从注意市场中的反射现象到运用反射性原理分析市场,索罗斯经历了思想认识上从不成熟到成熟的过程。事实上,历时实验的成功证明了反射性理念的有效性,而且在该书写作时间里,作者的反射性理念已经日臻成熟,结合索罗斯整个金融投机生涯,从1985年8月至1986年11月历时一年多的实验也正是量子基金发展中的一个辉煌期,该书选择这个时期作为例证,其意义已不仅仅是实验反射性理念的有效性,意义还在于:将一个脑子里充满思辩、投机技巧娴熟、正走向辉煌的大投机家形象活生生地存留在书中。
    在一年多的历时实践中,索罗斯要告诉投资者的不仅仅是反射性分析得到正确验证,更重要的是如何获得最大的成功。一方面他密切注意市场变化,另一方面对量子基金进行战略和战术上的部署,既要进行投资组合突出资金安全性又以进行杠杆操作充分发挥效益,将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巧妙结合在一起,这是索罗期这一时期分析思想及具体操作方面的特征。
    在总结历时实验取得的绩效时,索罗斯认为,理论的指导作用和杠杆作用的发挥功不可没。运用反射理论预测市场是尝试性的,正确与否在于市场,这种理论能保证预测正确时获利最大化,而错误时损失最小甚至还能获利。同时就对市场的解释而言,他所运用的知识可能没有经济学家们那样专业,但却不致于像经济学家那样运用丰富的知识提出两种绝然不同的观点让人无所适从,坚持反射理论可以走出认识困境,见常人所未见、获得投机成功,这正是金融投机家的优势。反射理论有一个特点就是从相互关联因素分析市场,关联因素包括某一市场内在关系也包括市场之间的关联,因此反射理论分析市场有两方面内容即微观经济的和宏观经济的。索罗斯充分运用了市场之间的关联性,当市场间反射关联性被确认时,市场趋势将形成,投机于这些关联市场的风险较集中,以此认识为基础,索罗斯将资金杠杆作用发挥得淋漓尽致,大胆地在金融衍生品市场进行投机。由于反射理论分析市场具有运用金融衍生品即发挥杠杆作用的优势,所以索罗斯时常夸大这种理论对一个成功投机家的重要作用。事实上,只有将这种理论与当代金融衍生品市场有机结合,我们才能完整地认识到一个像索罗斯那样成功的投机家是如何产生的
曲终人未散——从索罗斯的投资哲学说起 曲终人未散
  一年又一年,曲终人未散。
  2009年,牛年的到来让大家在08年1600点的阴霾里多多少少看到了一点点的曙光,也看到了星光的灿烂希望,但是牛年是否会意味着牛市了?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利空滚滚来。当金融危机呼啸而来,大小非的历史问题日积月累,当6000点飞流直下4000点的时候,有多少预测家的铁底在嘎然而止的闭嘴,又有多少股评家在唱空中国股市?
  
  股市上今天发生的事情过去也发生过,而且将来会再次发生。
   ——杰西•利弗莫尔

  其实外界一直传闻也是事实确实是唯一一部索罗斯钦定的传记是《索罗斯:一位救世主亿万富翁的生活与他的时代》(克诺夫书局2002年出版),而这本书除了对索罗斯幼年在布达佩斯乡村的快乐描写较为突出外,其余都乏善可陈,尤其是对索罗斯在美国的发迹基本都是一笔带过,但是这本书从这些谈话录中可以更加的看出索罗斯的思想,尤其是他所推崇的“开放理论”,卡尔•波普尔应该笑着辞世,因为索罗斯这么一位出色的学生,尽管索罗斯在伦敦学的是经济,但是从以后索罗斯取得的成功来看,早期卡尔•波普尔鼓励他严肃地思考世界运作的方式,并且尽可能地从哲学的角度解释这个问题,这无疑为索罗斯打下了鉴定的理论基础。
  
  现在来看索罗斯,不管他是受争议也好,他总归是一位太有影响力的人,过往的历史与今后的日子,他不在江湖,但是江湖一定有着他的传说。如同杰西•利弗莫尔所说,以前在股市发生过的事情,现在也有,将来也一定会再次发生,这些都不是臆断,不存在预测,所以我们也有理由说以前出现过索罗斯,在未来也一定有索罗斯再度出世,只是不一样的传奇,一样的惊世骇俗,一样的石破天惊,一样的让那些弱者欲哭无泪眼看着经济倒退,一样的让股市里的散户绝望。

  很多人都愿意说索罗斯的哲学名声更多的来源于他的慈善公举与慷慨行为,说他的哲学观念过于简单、他的理论基础过于苍白——“信息的自由流通”就会带来繁荣和和平,但是当在2001年9月13日北京大学的讲演中,那些北大学生喋喋不休地追问“您与沃伦•巴菲特的区别”,或是“关于中国银行开放的问题”,没有人询问9•11事件对他的支持的“开放社会”理论造成多么大的挑战,那些得到实质惠利的人只会把他当作耶稣下凡,而从不去追究哲学思考和行动本身的差别,正因为如此,尽管索罗斯在狙击过英镑、泰铢等外币事情上伤害了这些国家人民的感情,但是哲学所提倡对这个世界的思考与运作远没有实际行动来得更加强烈,更加让人忘记伤痛,客观上说,索罗斯并不追崇钱,这是从小的教育基础,但是对于追崇的过程他几十年如一日的热情确实让他过足了瘾,想做市场力挽狂澜的操纵者,想主导市场走势的欲望无时不刻的缠绕着他,他卓越的远见与超人的胆识也成就了他的一生。所以当他冠冕堂皇的站在各个高台场合,底下总有无数膜拜的目光射向他,当一个人公然的站在一个高台上向底下膜拜他的人群大放厥词洋洋自得的时候,没有人去想起他的过去,没有人去想起这个人曾经是作为一个小偷把手偷偷的放到过你的口袋里,在97年东南亚金融风暴的时候索罗斯携带一众投机者席卷整个东南亚,在泰国成功狙击泰铢这一役就至少席卷跑了40亿美元,让曾经的亚洲四小虎之首经济严重倒退,最后瞄准我天朝刚收回来的东方明珠-香港,虽然在众多的官方流传版本里索罗斯狙击港币被我天朝和港府打了一个漂亮的保守防卫战,让索罗斯铩羽而归,而事实上是索罗斯在狙击港币这件事中是完胜,港币的联系汇率索罗斯能不知道?美元狙击美元,没有人这么傻的,尽管索罗斯后来假惺惺的站出来指责我国政府政治干预,而其实他是暗地里早笑的花枝乱颤,于前一天卖空恒指让恒指暴跌了几千点早就让量子基金成倍的挣了回来,但是在现在任何人看来,又有什么关系了,行动远比思考重要,当一捧甜枣送到你还没擦干眼泪的嘴边时,你早乐得屁颠屁颠的。在这好比股市里的好了伤疤忘了疼,08年是中国散户奔走哀悼的一年,究其原因就是在股市6000点的冲击下,人的贪婪和跟风导致了市场趋势的铤而走险,最终经济崩溃,绝大多数的散户血本无归。索罗斯早就说过“股票市场的自我推进作用导致了金融市场盛——衰过程的循环出现”,“不均衡的跟风行为是剧烈的市场崩溃所必须的要素”。根据索罗斯哲学思维的思考,市场本身并没有一个明确可以预测的趋势,而且从他统关全局,把握全球经济走向的眼光来看,他的哲学理论虽然稍显单薄但是也算伟大之极,而且他包容性很强,用各种自然科学理论来解释市场,如他改名的量子基金就是来源于海森伯格量子力学的测不准原理,从他说的索氏投资理论来看,也许更加的适合中国当前的股市走势。

  看人类进程就不难发现,一般打破常规敢于和传统叫板的人一般都被世人定义为两种人:天才和疯子。所以索罗斯在1981年遭遇他人生在金融市场中的第一滑铁卢时,他的坚强与自信再次让他东山再起“他开始从哲学的角度思考金融市场的运作。思考的越多、越深入,索罗斯越感到自已被以往的经济学理论所愚弄。 

  传统的经济学家认为市场是具有理性的,其运作有其内在的逻辑性。由于投资者对上市公司的情况能够作充分的了解,所以每一只股票的价格都可以通过一系列理性的计算得到精确的确定。当投资者入市操作时,可以根据这种认知理智地挑选出最佳品种的股票进行投资。而股票的价格将与公司未来的收入预期保持理性的相关关系,这就是有效市场假设,它假设了一个完美无瑕的、基于理性的市场,也假设了所有的股票价格都能反映当前可掌握的信息。另外,一些传统的经济学家还认为,金融市场总是“正确”的。市场价格总能正确地折射或反映未来的发展趋势,即使这种趋势仍不明朗。”显而易见,这一切都基于一个假设,投资者与投机者的个人行为往往不会这么遵从,市场的运作是从事实到观念,再从观念到事实,那么观念在这期间所担当起的角色也就给了市场一个充分不确定的平台,所以给那些预测带来了无穷的黑暗,因为预测总是根据以往的历史和规律在日复一日的简单重复,但是市场显然是被这样低估的,这就是市场的价格与发展趋势的不确定性,也就通过他的量子学说来反应,永远都别低估市场的影响力和他自身要走的趋势。

  从上面索罗斯所提出的金融市场应该是动荡混乱的,数学公式是不能简单的用于投资计算,投资者个人的行为与偏好已经可以左右股票未来的走势,而不仅仅是简单的价格与预期来反映,那么我们可以看出未来的事情并非是我们说的预测中的符合,而应该是我们现在的行动和心理决定了未来事件的发生,这也就把市场完全与假设中的理想给剥离出来,用一句《十全九美》里的的话讲是“且看你要做那样”,市场到底要做那样,请永远都别去预测,永远都别做市场的预测者,要做趋势的追随者,这就好比和对手过招,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这样的结果也有所利弊,不成功就成仁,但是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人能经得起几个成仁,彼得•林奇说:“只向那些你可以负担得起损失的领域投资,不要让这些损失在可以预见的将来影响你的日常生活”,通俗点就是“只下你赔得起的注”,与索罗斯说的“我看我我且非我 谁装谁谁就是谁”一样,包括杰西•利弗莫尔最后饮弹而亡的时候也在遗书中这么说道:我这一生就是一个失败。且看你要做那样,市场会按照他自身的走势,而谁要逆市而行都将被市场收拾,用刘晓庆的话说是“做散户难,做中国股市的散户更难”,所以做一个顺势而为的行动者才是正道,那些预测家们,尤其是那些股评家们,预测将来发生的事情不会是正好符合,而是预测本身恰好决定了将来,当年如日中天的赵笑云几年后也成了臭名昭著的庄托流亡海外,公募基金又有多少老鼠仓在和游资三一三十一,当年的带头大哥如今不一样也是身陷囹圄?

  风物长宜放眼量。当年发明RSI、SAR、DMI、MTM、VOL等举世闻名的指标发明家韦尔德最终也是把自己发明的指标统统抛弃,提倡“根据市场自己走出来的趋势作出相应的对策”也正好迎合了索罗斯口中的市场不确定性,当然,在道氏理论中这也是强调提出的。所以股市中的技术分析都是基于尊重市场趋势的前提下才能运用,一定要在认识趋势的基础上去熟悉并掌握普通的基本技术,超越理论知识,跳出刻板市场循环,把握市场脉络,把握自己的人生。

  “刚者易折,上善若水。功遂身退,天之道。”不光在股市里要懂得均衡,要懂得急流勇退,人生也是如此,索罗斯的自信与坚韧,潜伏时机一击而中,不喜恋战,一旦势头不对马上及时退出,短期只钟情一个目标一个方向,这些都在应验着一句话:买时不急,卖时不贪,止损不拖,品种不散。 


从哲学的角度来投资
 一、投资哲学的定义
    要很好的理解投资哲学的本意,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下何为哲学。实际上,即使在最新版本的《不列颠百科全书》里面也没有设这个条目;前牛津大学三一学院院长AnthonyQuinton也认为它是一个“若用一个简单界说加以定义就不可能没有争议的术语”。不过,现代社会人们更多将哲学倾向定义为是“对人类最为关注的那些问题的理性的、方法论的和系统的思考”。从该种意义上,我们可以把投资哲学简单理解为人们对投资领域(也就是我们普通意义上的市场)所存在规律的认识理解后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并应用于实际投资之中。不过上面的定义只是我们对投资哲学的一个简单认识,其实不同机构、不同个人对这个都有不同的理解:狭义的理解指的是引导投资者的一整套原则或者策略,包括基本面分析、技术分析、价值投资或者成长投资;广义的理解应该是实际上是投资者因为个人经历、性格、教育背景等因素综合后形成的对世界观、人生观等系统理论认识并将上述原则应用到自己实际的投资过程中。也有投资大师专门对投资哲学进行更深层次的界定,澳大利亚的马克-泰尔在其著作《巴菲特与索罗斯的投资习惯》中是这样来表述的:“一个投资者所做的每一项决策都来源于他对市场运行机制的看法;也就是说,来源于他的投资哲学”;更进一步的,他还对投资哲学所涉及到的问题做了一定的罗列,包括投资的本质:市场如何运转,价格为什么变动;价值理论:包括如何评估价值以及盈利或者亏损的原因;好投资的本质等等。

    不过上面的定义相对都比较抽象,我们可以看看高盛是怎样来具体说明他们的投资哲学的:“我们遵循的是一种主动、耐心的协作投资哲学。我们服务的是被证明有潜力持续、稳定创造价值的企业;我们追求的目标是给予股东在很长时期内以突出的回报”。为了更进一步说明,高盛还分析了投资哲学的两个方面,一是投资主体的素质:即他们关注的企业所必须具备的要求,主要包括:企业在现有管理团队带来下有过成功的发展轨迹的;企业产品必须具有较强的零售终端;企业本身具备有创新的技术和知识产权;企业对自身未来发展的目标相当明确等等。一是投资主体的结构:即公司可以投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企业,乐意进行完整周期的投资,尽管有时并不处于领先者的地位。实际上目前来看,在实际投资中更多的人倾向于把投资哲学下降为具体投资策略的层面。

二、索罗斯的投资哲学:反射性理论
    与一般投资者所不同的,作为20近代世界上最杰出的投资大师之一,索罗斯心中的投资哲学则是更高层面的一种理论体系:他是真正在将哲学方法运用于金融投资方面,投资结果也是最富有独创性而享有盛名。索罗斯之于投资哲学的贡献,当首推其创立的“反射性”概念。这也是他的哲学概念框架的基石,它不仅存在于索罗斯的投资哲学中,也广泛存在于他对历史、对人类社会的思考和论述中。在《开放社会:改革全球资本主义》一书中,索罗斯这样解释“反射性”概念:我们试图理解世界,而我们自己是这个世界的组成部分,而我们对世界不完全的理解在我们所参与的事件的形成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我们的思想与这些事件之间相互影响,这为两者都引入了不确定的因素。这就决定了我们不能把我们的决策建立在已有的知识之上,因为我们的行为很容易产生预料之外的结果。这两种影响相互助长,我把这种双向反馈机制称为“反射性”。其实这个理论对投资的核心意义就是:金融市场从属于社会学范畴,其运行规律不同于自然规律。自然规律的存在独立于认知主体,而金融市场等的运行却受主体思想的影响,在思想与表象的相互作用之下形成独特的规律特征。在金融市场,参与者根据自己对市场的认识并采取相应的行为,而这行为本身又会对市场的运行状态产生影响,有时甚至是显著的影响,比如在股市上我们经常看到的追涨杀跌。

    在金融市场,正是由于参与者自身思想对市场有影响,同时金融市场表象与参与者思想之间还存在着相互影响(即反射性),金融市场的运行规律要比自然规律具有更多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因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和分析工具不能够简单地移植于从属于社会学范畴的金融市场。基于这样的判断,索罗斯摈弃了传统的以数学模型为基础的证券分析方法。在传统的预测金融产品未来价格的数学模型中,市场参与者即投资人对市场运行状态的理解,及进而采取的交易行为被忽略,则交易行为单纯地是市场环境的函数:x=f(y)x代表参与者关于环境y的观点,而市场环境y是不受参与者行为x所影响的独立变量。在反射性理论中,交易行为与市场环境之间的关系是由一对反函数来描述的:

    x=f(y)认识功能(函数)
    y=g(x)参与功能(函数)

    其中x代表参与者关于环境y的观点。这一对函数说明,不仅参与者的观点依赖于市场环境,而且市场环境也依赖于参与者行为。由此引出的投资思维是,如果能够找到一个“引擎”来引导市场启动某个趋势,这趋势会影响其参与者采取顺应趋势的交易行为,如果采取相同交易行为的参与者足够多、力量足够大,则趋势得以加强,而加强了的趋势又会进一步强化了参与者的顺应趋势行为,并使得趋势更加加强,市场趋势与参与者行为的相互加强,形成一个正反馈的自激励链条。找到这个“引擎”并发动它,就是我们所熟悉的庄家在操纵市场中的建仓和启动行情阶段。在实际市场交易中,这个“引擎”通常是几项因素复合而成:与金融产品相关的政治经济方面的支持因素、有关被操纵金融产品的似是而非的传言、以及市场上可被观察到的该产品价格的异动等等。在此我们看到,制造舆论和利用图表形态的市场操纵行为,实际上是很好地利用了这项理论。

三、索罗斯投资哲学的案例分析
    反射性理论其实就是揭示一个反馈的循环:认识改变现实,现实又改变认识。实际上该种现象在过往历史中国际金融市场上屡屡出现:1997年泰铢的崩溃就是这种情况。1997年7月泰国中央银行开始实行浮动汇率制,它认为泰铢有可能会贬值20%左右;但实际上到了12月份泰铢对美元的汇率却已经由26:1上升到了50:1,贬值幅度接近100%。泰国中央银行原先计算过泰铢的所谓真实价格应该是32铢兑1美元,不过这仅仅只是货币估值理论模型的结果;事实上是泰铢自身的浮动引发了市场的反馈作用从而带来不断贬值的反馈强化。之后由于泰铢崩溃,泰国企业的债务规模大幅度膨胀,投资者就开始狂抛泰国的股票;在撤出股票市场的同时,投资者将泰铢兑换为美元带回,于是泰铢进一步贬值。泰铢持续的贬值更进一步恶化泰国企业的盈利状况,企业开始削减成本,大量解雇工人,失业率大幅上升,泰国经济迅速衰退。整个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市场价格变化导致市场价格变化”的过程。

    实际上作为反射性理论的创立者,索罗斯本人对该理论的运用可谓炉火纯青。1969年新型金融工具房地产投资信托基金(REITs)开始引起了索罗斯的注意。他写了一篇分析报告,预测说该种新的金融产品会在经历一个“四阶段”大幅上涨后最终崩溃。这四个阶段分别是:第一阶段,由于银行利息很高,REITs提供了除传统抵押贷款外的又一种选择,因此进入市场的REITS会很快大幅增加;第二阶段,索罗斯认为REITs规模的膨胀会带来房地产的繁荣,同时会提高REITs的利润率,从而提升该基金的单位净值;第三阶段,他认为这种相互反馈持续下去会使得这种信托占据房地产信贷市场很大的比重,房地产繁荣后的降温将会使得银行向持有过多不可对象抵押物的REITs偿还贷款;第四阶段,REITs的收益开始下降,行业剧烈震荡,慢慢反馈加强直至崩溃。实际上当时索罗斯认为这种“剧烈震荡”会是很长时间以后的事情,所以人们还有足够时间在这个周期的繁荣阶段获利。后来事情正如索罗斯当初预料的那样,索罗斯也在对这个周期的把握中大大获利。

    之后在20世纪90年代初期,索罗斯及其同伴也利用这种投资哲学在做空英镑方面大获全胜。当时的背景是,由于英国经济的不景气和德国经济的过热,1992年9月英镑兑德国马克的汇率下降到很低水平;之后德国央行行长在《华尔街日报》发表讲话:认为欧洲货币体制的不稳定只有通过货币贬值才能解决。索罗斯及其同伴果断决定放手卖空英镑买入德国马克。之后虽然英国央行宣布提高英镑利率,但由于本身经济的不景气,外汇投机者认为英镑会继续下跌;面对墙倒众人推的局面,英国央行硬撑买入英镑,并更进一步选择放弃原来的汇率制度。索罗斯他们认为这更强化了英镑的贬值,并开始以5%的保证金方式大笔借贷英镑购买德国马克。最后的结果是,大伤元气的英国中央银行被迫退出欧洲货币机制,欧洲各国中央银行共计损伤了60亿美元,而索罗斯的量子基金却成了大赢家,在短短一个多月时间内净赚15亿美元,创造了空前绝后的纪录。实际上,之后索罗斯认为英镑利率会继续下跌,德国马克和法国法郎会升值;因此他趁胜追击大量买入英国股票和买入德国和法国债券,最终市场再次证明了他的判断是正确的。

    当然,我们作为一般的投资者,很难拥有投资大师那种由个性、能力、知识等诸多因素综合所得到的投资哲学。但是有一点很重要,我们在研究大师投资哲学的基础上可以逐步发展我们自己的投资哲学;最可怕的是我们没有任何投资哲学或者轻易相信别人的投资哲学。而且我们还要纠正一种误解,一种核心的投资哲学是不可能由一个人身上简单复制(传递)到另外一个人身上去的,我们只能用我们自己的时间、心血(甚至有时是深刻的教训)来得到它。 

一分钟搞定:巴菲特和索罗斯23个制胜法宝     1、 相信最高优先级的事情永远是保住资本,这是他的投资策略的基石;  2、 作为习惯一的结果,它是风险厌恶者。
  3、 他有他自己的投资哲学,这种哲学是他个性、能力、知识、品味和目标表达。因此任何两个极为成功的投资者都不可能有一样的投资哲学;
  4、 已经开发并检验了他自己的个性化选择、购买和抛售的投资系统;
  5、 认为分散化是荒唐可笑的;
  6、 憎恨交纳税款和其他交易成本,巧妙地安排他的行动以合法实现税额最小化;
  7、 只投资与他懂的领域;
  8、 从来不做不符合他标准的投资,可以很轻松地对任何事情说“不!”;
  9、 不断寻找符合他的标准的新投资机会,积极进行独立调查研究。只愿意听取那些他有充分理由去尊重的投资者或分析家的意见;
  10、当他找不到符合他的标准的投资机会时,他会耐心等待,直到发现机会;
  11、在做出决策后即刻行动;
  12、持有赢钱的投资,直到实现确定的退出条件成立;
  13、坚定地遵守他自己的系统;
  14、知道自己也会犯错误,在发现错误的时候即刻纠正它们。因此很少遭受重大损失;
  15、把错误看成学习的机会;
  16、随着经验的积累,他的汇报也越来越多……现在他似乎能用更少的时间赚更多的钱,因为他已经“交了学费”。
  17、几乎从来不对任何人说他在做些什么。对其他人如何评价他的投资决策没兴趣也不关心。
  18、已经成功地将他的大多数任务委派给了其他人;
  19、花的钱远少于他赚的钱;
  20、工作是为了刺激和自我实现,而不是为了钱;
  21、迷恋投资的过程(并从中得到满足),可以轻松摆脱任何个别投资对象;
  22、24小时不离投资;
  23、把他的钱投到了他赖以谋生的地方。巴菲特的净资产99%是伯克夏-哈撒韦德股份,索罗斯的大部分资产投入了他的量子基金。他们的个人利益与那些托付给他们的人是完全一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