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贵的相遇作文:与王翔先生《江南陵阜间》一文商榷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5 00:50:27

王翔先生《江南陵阜间》一文商榷

 

近日,欣喜读到王翔先生讴歌南陵之《江南陵阜间》一文。先生以南陵境内的主要峰岭为主线,从优美的风景、丰富的人文等方面,把我们的南陵描绘成“一幅幅美丽的图画、一卷卷可以细细翻阅的线装书。”身为南陵子民,我们感到无比骄傲。

然而,细细爵来,其中 “年年吕山,无数的春来冬往形成的底蕴,鲜有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吟咏风雅,也少见达官贵人在这里雕凿赞饰升平······” 的观点,有必要作一补注。

其实,稍加收集便不难发现,现代的不说,光是明清以前,就有多位文人雅士、达官贵人泼墨吕山,甚至捐资建设吕山。今集录部分,请王翔先生斧正。

    首先,民国版县志中收录有明代本邑举人诗人汪景的诗《吕山漫兴》——木落山风静,池涵水月深。乾坤留胜地,云鹤伴闲心。酒泛黄花饮,诗敲绿竹吟。扶筇时览景,幽径似陶林。双鬓垂丝白,疏灯对影红。风高惊落叶,斗回仰天空。恋阙惭才拙,寻山喜睹通。何须争跨鹤,土室日安穷。还收录有清初南陵教谕,桐城人张增敏的诗《题辋村读书图》——吕岚高出碧云端,如画溪山面面观。爱有幽人结茅屋,读书午夜不知寒。他在《游千堆山》中首句便是“追寻胜迹吕南来”,说明他对吕是山非常熟悉的。清代贡生王震为吕山脚下的著名泉水所写的《涌珠泉》——(一)不谓此山中,君与仙源通。连珠涌地起,根底于谁穷。(二)我昔弄珠坐石上,石腹隐隐如雪荡。细心贴耳毛发寒,疑有神涛相漭沆。这两首诗也收录于民国版县志中。

其次,明代文人程文秀曾留有《吕山石室》一首——翠壁双开一径幽,曾闻圣迹此中游。杏芬追想径坛教,泉鸣疑思洙泗流。石室静空苔藓合,吕崖虚敞紫烟浮。辙还辄抵山尤重,史记芳名千哉留。此诗既向人们描绘了石室及四周的优美景色,又为我们流传下孔子曾在此游历讲学的美好传说。清代文人王际康也写有七律《吕峦拱秀》——云树苍茫锁一村,风情不减武林源。吕峰屴崱排当面,故遣青青送到门。一诗对吕山加以赞美。

此外,象沈姓清人写的《若坑澄潭》——潭水潆回尽溯游,十分澄碧十分秋。夜深倒映银河月,惊起鱼龙沂上游。民国县志中收录的清人徐凤诏的《淮水文澜》——源从天井势弥漫,流到门前涧愈宽。春涨一湾云入画,秋波两岸月生寒。频繁沼浅鸥同浴,杨柳堤深客把杆。此去桃源知不远,武陵佳境共盘桓。等诗文虽不是直接吟咏吕山,可它们或是在吕山脚下,或是自吕山上而来,如“天井”即指半山腰的“天井宕”,都与吕山有着不可分割的山水关系。

再者,汪景的次孙汪冀夔先中乡举;后于万历已末岁中进士,初授襄阳令,后迁南京户部主事,主政南京户部期间在吕山正顶建有“天竺庵”供人们求仙修行。清末为野火毁灭,如今尚遗存石牌坊、石鼓、石门槛等。

综上可见,吕山的这种丰厚人文底蕴,既有文人墨客在这里挥毫吟咏风雅,也多见达官贵人在这里雕凿赞饰升平。正如县志中秦凤仪序“太白一留饮而仙坊斯著,一息游而吕山以传”说的一样,吕山在唐代即有此山名,也因为李白的寻访而已经出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