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手作文400字:做群众工作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5 02:55:54
 做群众工作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谭用发2011年11月24日14:13   来源:《党建研究》   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群众工作,迫切需要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这既是新形势下做好群众工作的有效方法,又是贯彻执行党的群众路线的内在要求。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首先是要置身于群众之中,并把自己真正当成是普通群众的一员



  最近,与几位离退休老干部谈论群众工作,他们说,在任时总觉得自己了解群众,工作做得还不错,没想到退下来后,同群众生活在一起,才知道有的事并没有做好,与群众的愿望还存在不小的差距。这几位老干部道出了一个很值得注意的问题,就是近些年随着交通、通讯等条件的改善,不仅一些领导干部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少了,就连一些基层干部面对面做群众工作也少了。有的领导同志到基层考察、调研,往往只是蜻蜓点水、走马观花,而且下面的准备也是越来越“精细”,不但领导走的路线事先已有人给踩了好几遍,甚至连调查对象及调查对象要讲哪些话、讲多长时间都给定好了。明眼人都清楚,像这样的考察、调研是很难听到真话、觉察实情的。若以此为依据作指示、作决策,也很少有不脱离实际的。



  领导干部要想听真言、察实情、求良策,必须彻底清除“官重民轻”、“上智下愚”等陈腐观念,放下架子,以普通群众的身份,到群众中去,到困难多、群众意见大的地方去,面对面虚心听取他们的意见,了解他们的心声。有人说,信奉宗教的人,把到寺观教堂做礼拜看成是净化心灵的必修课。我们共产党人视人民群众为“上帝”,如果我们的领导干部们每过一段时间,都能以公仆的身份到基层走一走,看一看,听一听,多交“布衣”朋友,多拜群众为师,那么对很多问题会看得更清楚一些,解决问题的办法会更多、更有效一些。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关键是心里要装着群众,对群众要有真感情



  做群众工作,不仅要“身”入,更要“心”入。只有心里装着群众,与群众心连心,遇事才会把群众的冷暖和利益想在最前面。据史料记载,1949年3月,党中央从西柏坡迁至北平的第三天晚上,食堂加餐四菜一汤,毛泽东颇有感触,批评说,碗里有饭,不能光往自己的嘴里扒拉,老百姓的粮食早都被国民党抢光了,他们不少人在饿着肚子。如果这样吃下去,不用多久,我们餐桌上的菜饭就将会摆满。到那时,我们把为人民服务喊得越响,人民群众就会越恨我们。当有人告诉他,这次改善伙食,是为了庆祝搬迁的顺利。毛泽东听了更加严肃地说,要想做脱离人民群众的事情,什么时候都可以找到借口。现在,我们公宴饭桌上摆的又何止是四菜一汤,但还有多少人由此在想着群众和感到不安?



  感人心者,莫过于情。做群众工作,如果对群众缺少感情,态度生硬蛮横,方法简单粗暴,往往会把小矛盾闹成大问题,将容易办的事弄得很难办。反之,如果对群众饱含深情,尊重他们,信任他们,真心诚意地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反映,一些复杂的矛盾和问题就会变得简单起来。有位信访局长谈了这样一件事:一位70多岁的退休老职工为自己的身份问题,上访了十几年,无论怎么做工作,老人都听不进去。一次,他登门看望老人,坐到炕上与老人整整唠了一天,也未解开老人的思想疙瘩。后来,当老人用锈迹斑斑的茶碗给他倒了一碗水,他端起来就喝,没想到这一平常举动使老人的眼睛一下热了,老人激动地说:“以前我儿媳来了不喝我倒的水,干部来了也不喝我倒的水,嫌我脏,我就不相信他们。”这位信访局长就是因喝了这碗水,与老人的心一下子贴近了。老人的心锁终于被打开了,从此再也没有上访。



  注重从群众的角度看问题,要一切从群众的角度出发,分析解决问题



  一是要善于听取群众的意见。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对有些问题,群众与我们的认识不一致,失偏的并非都是群众。比如对耕地的看法,自古以来,农民就把土地视为命根子。看到大片大片耕地消失,他们深感痛心和不安,觉得再这样搞下去,总有一天是要闹粮荒、出大事的。沿海一些农田被占用得差不多的地区,已开始感觉到这方面的“隐痛”。但内陆地区的一些干部,还没有看到这一层,思想上仍存有“依恋土地没有出路”、“地多受穷种粮吃亏”等错误观念,有的甚至恨不得一下子把所有的耕地都卖光。又比如对腐败问题,很多群众看在眼里急在心里。而我们有些干部对此却不以为然。认为搞市场经济,出现一点腐败属正常现象,无须大惊小怪,不必杞人忧天。很显然,在这些方面,群众是有真知灼见的。认真吸取群众的意见,不仅能使我们对事物看得清、识得真,更重要的是能使我们在一些大是大非问题上头脑清醒,少犯错误,少走弯路。



  二是要用群众观点去分析问题。相信谁、依靠谁、为了谁,是否真正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是区分唯物史观和唯心史观的分水岭,也是判断马克思主义政党的试金石。做群众工作,只有运用群众观点去分析和研究问题,才能明辨是非,准确把握问题的实质和努力的方向。农村一些地方正在实施的撤村并居工程,从长远看的确是件好事,但对一些现实问题若考虑不周,安排不当,群众就会不满意。如新建的居住点距耕地有多远,生产是不是方便?住楼房增加的生活成本,农民能不能承受?宅基地复垦转化后的增值收益,农民有没有全部获得?等等。有的地方农民对撤村并居存有抵触情绪,多半都是因为这些问题没有解决好。



  三是要按群众的意愿去解决问题。目前,群众最痛恨、最担心的还是腐败问题。为了国家的长治久安,他们期望党和政府能以壮士断腕的决心和勇气,进一步加大铲除腐败的力度。群众最渴望的是干部作风能有一个大的好转。一些老党员、老农民十分怀念解放初期的干部作风和干群关系。对那时社会上流传的一首民谣,他们至今仍记忆犹新:“共产党干部好作风,自带干粮去办公,日穿草鞋走万里,夜提灯笼访贫农”。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做群众工作不一定非得要去穿草鞋、提灯笼,但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密切联系群众等优良作风一刻也不能丢。群众最期盼的是党的惠民政策能落到实处。特别是在打造“民心工程”中,钱要花到点子上,事要做在紧要处,既要讲“面子”,更要重“里子”,对那些中看不中用的“形象工程”,要坚决制止。对中央给予老百姓的经济实惠,应减少中间运作环节,严防有人从中“揩油”或“拦截”。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只要我们心里装着群众,时刻想着群众,遇事注重从群众的角度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群众工作就一定能够出现新的局面,取得新的成效。





  (作者单位:中共安徽省巢湖市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