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谊真好作文600字:粟裕为何没成为元帅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7:28:49

粟裕为何没成为元帅    共和国的开国战争和后来的朝鲜战争中,应该说有三个人战功最突出:林彪,粟裕,彭德怀。  粟裕(1907-1984)成长为十大将军之首(其实应该给元帅军衔),得意于他的军功。46年到50年间,当时军内能与粟裕战功相提并论的仅林彪一人。1958年后,粟裕受到了错误的批斗,从此淡出军队的核心,直到辞世,在故后十年才被平反,
  1944年,当粟裕率领只有数千人的部队在苏北车桥歼日伪军逾千的捷报传到延安窑洞,慧眼识将才的毛泽东当场说了一句极有预言性的话:"这个从士兵成长起来的人,将来可以指挥四五十万军队,"   华东野战军成立后,毛泽东电告陈毅:"具体作战由粟裕同志负责。


  1947年8月,粟裕在将欲围歼整编74师的布置发中央后,收到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来电:"究竟打何路最好,由你们当机立断,立付施行,我们不遥制。"并最终粟裕精彩的完成了痛歼国军五大主力之一的整编74师的壮举。
 

  1948年5月,西柏坡城南庄,从不出门迎接党内同志的毛泽东,竟大步走出门外,与粟裕长时间握手,并意味深长道:"17年了!"17年前,粟裕担任红12军64 师师长,在第一次反"围剿"中,先擒张珲瓒,后打谭道源。抚今追昔,两人都很激动。毛泽东说:"你们打了那么多漂亮的大胜仗,我们很高兴啊!这次要好好听听你的意见哩。"   这次会议上,毛主席改变了原来马上渡江的计划,听取了粟裕的意见,就有了后来扭转中原战局的豫东战役,
 

  孟良崮战役之后一周年,气吞山河的毛泽东在西柏坡向粟裕面授中原大战机宜时问粟裕:"去年,也是在这个宜人的5月,你们在山东打了一仗......""在盂良崮。"粟裕回答。"战果如何?""全歼74师,击毙敌酋张灵甫。"毛泽东含笑鼓掌:"你们那样果敢、迅猛地消灭了74师,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有两个人没想到,一个是......"栗裕脱口而出:"蒋介石。他大喊,我的精锐之师遭此惨败,实在没想到。" 毛泽东:"还有一个人呢?" 栗裕,"陈诚?"毛泽东:"不足挂齿。" 粟裕:"何应钦?"毛泽东:"何足道哉。"粟裕,"白崇禧?"毛泽东:"离题千里了。"粟裕:"那么是谁呢?"毛泽东:"第二个没想到的就是我毛泽东!"   1948年开始的淮海战役共歼敌55.5万人,粟裕直接指挥的华东野战军就歼敌44万人。毛泽东说:"淮海战役,粟裕立下第一功。"   1950年6月6日至9日,中共中央在北京召开了七届三中全会。会上,华东军区副司令员粟裕汇报了解放台湾的各项准备工作。栗裕请求由中央军委直接组织指挥台湾战役,毛泽东则决定这一战役仍由栗裕指挥。
 

  朝鲜战争爆发后,毛泽东直接点将要粟裕为东北边防军总司令兼政委,肖劲光为副司令,准备指挥军队入朝,但粟裕却突然发病并住进了疗养院,毛泽东后点将林彪,同样发病,后点将彭德怀入朝。   1955年,中央在讨论到粟裕军衔问题时,毛泽东不仅要给粟裕授元帅衔,而且给予了粟裕极高的评价。毛泽东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在解放战争中,谁人不晓得华东粟裕呀?"周恩来说:"可是粟裕已经请求辞帅呢?"毛泽东又说:"男儿有泪不轻弹,只是未到授衔时,我们军队中有些人,打仗时连命都不要了,现在为了肩上一颗星,硬是要争一争、闹一闹,有什么意思!"朱德笑了说:"肩上少一颗豆,脸上无光么!同时当兵,谁也没有少打,回到家中老婆也要说哩!"刘少奇说:"要做思想工作,党在军队中的思想工作,这时候决不可以放松。"毛泽东还说:"难得粟裕!壮哉粟裕!竟三次辞帅,1945年让了华中军区司令员,1948年让了华东野战军司令员,现在又让元帅衔,比起那些要跳楼的人,强千百倍么!"周恩来也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泽东补充说:"而且是第一大将。我们先这样定下来,十大将十元帅。" 

  粟裕辞帅后,罗荣桓元帅也提出辞帅,被主席否定。在正式公布军衔之前,消息已在将军们中传播,徐海东大将马上提出自己军衔太高,周总理批示:"不高,也不低,正好!"当得知粟裕辞帅为将后,许光达大将也要求辞掉大将军衔。后来直爽的许世友上将找到总理,要求自己当大将,总理说:"粟裕也是大将呀!"许将军就不再说话了。所以,后来人们说:"粟裕震大将"。   1952年,粟裕当上了副总参谋长,1954年后,当上了总参谋长。在战争年代,坚持己见的粟裕往往能获得军事上的胜利。在政治味道浓厚的总参,不喜曲意迎合,常常坚持自己观点的粟裕,在工作中深深得罪了聂荣臻和彭德怀,为自己失意的后半生打下了伏笔。 
  
 
  性情比较暴躁的国防部长彭德怀往往对粟裕出言不逊。当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彭德怀就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不这么写,彭老总会说:"你又越级!"总参和彭德怀主持的国防部关系恶劣。为了保证国防工作的顺利,贯通帝王心术的毛泽东只能选他们中的一个留下。这个时候的毛泽东在听到过众多中央领导人对粟裕的意见后,毫无疑问要舍弃粟裕。
 

  陈赓对粟裕说:"古往今来,两种人最危险,一是功劳太大的人,一是不去迎合上司的人,你老兄这两样一样都不少,能不被整吗?


  1958年,刘伯承,叶剑英,粟裕,肖克等同志在军委扩大会议上均遭到了错误批评!
 

  议强加给粟裕的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主要根据:一是说粟裕"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二是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三是说粟裕"告洋状"。对此,粟裕一边检讨,一边也尽可能地做了实事求是的说明。主持军委工作的彭德怀说:"要把粟裕批倒批臭!"在会议上,彭德怀,聂荣臻,黄克诚(大将),谭政(大将)都猛烈批评粟裕,林彪,罗荣桓也没有能够主持公道。
 

  当粟裕解释自己从不争权, 坚持华野司令员由陈毅兼任时, 彭德怀马上说:"这正说明你阴险!"聂荣臻说:"作为总参谋长来讲, 有了严重的资产阶级个人主义, 这不是做小偷, 而是要做大盗, 大盗盗国!"林彪为了使彭德怀得罪所有遭批斗的同志,甚至说:"这次会议,我们要紧密团结在彭老总身边!"使得大会气氛完全被彭德怀的冲动情绪感染,粟裕错误被无限放大,几乎成了一无是处。在会议上,面对巨大的压力,粟裕被迫一次次的承认乌有的批评,一次次认错。
 

  一些上将,中将,为粟裕辩白:"我在粟总长手下打了这么多年仗,我怎么就没看出来粟总有野心?!""军委的意见我不能理解!"同遭批评的叶剑英元帅也说:"粟裕怎么会是资产阶级个人主义,我看最多是有些骄傲罢了。"毛泽东曾向被自己封为终身海军司令的萧劲光征询对粟裕的看法。萧毫不犹豫的说"粟裕为人正派,没有二心,是好人"。毛点头表示赞同。
 

  毛主席讲了句公道话:"粟裕同志战争年代打仗打得好,是为公的。到北京以后是为公还是为私?不能说都是为私吧!"后来,在周恩来,陈毅,叶剑英等军委成员的努力下,批斗粟裕最终没有成为敌我矛盾。
 

  军委扩大会议虽然于7月2日结束了,仍有人继续在中央领导中施加影响,把粟裕诬为"里通外国"。这就使毛泽东对粟裕产生了严重的不信任。(毛后来说过:"只要不是里通外国,错误就还可以挽救。")不久后,毛泽东甚至在一次中央会议上把粟裕作为军内的"坏人"点了名。8月 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通过了"解除粟裕总参谋长职务"的决定,并决定将他的"错误"口头传达到军队团一级、地方地委一级。
 

  9月,粟裕向黄克诚交接了总长。总理会后马上找到粟裕:"我不管你干什么,任何人让你粟裕离开北京都必须经过我的同意!"这样,粟裕就留在了军委,没有遭到一些同志进一步的排挤,实际上后来的文革,粟裕也是被周总理保护而没有太大冲击的。此后,粟裕被派到军事科学院给叶剑英当副手。
 

  被打成了"反党集团",粟裕也出席了这次会议。刘少奇劝粟裕把1958年受到错误批判一事提出来。粟裕表示:"我不愿在彭德怀受批判的时候提我自己的问题。我绝不利用党内政治风浪的起伏。我相信自己几十年的革命实践足够说明自己!"多么光明磊落的大将军呀!不知道彭老总知道后会怎么想,是不是心里会有愧意。
 

  1960年1月,粟裕应邀参加中共中央在上海举行的政治局扩大会议。毛泽东在会上讲话时还特地转过脸来朝着粟裕说:"粟裕呀,你的事可不能怪我呀!那是彭德怀他们那个千人大会上搞的。"对此,粟裕十分兴奋,认为这等于毛泽东代表中央给自己平了反。然而,中共中央此后却并未就此发出任何指示和作出决定,因为有的元帅对粟裕仍旧持怀疑和不信任态度。 

   1966 年,文革开始后,周总理提名粟裕主持国防工业,但粟裕1970年就被江青等人排挤出来。后来周总理又提名粟裕主持交通,港口工作,终于使粟裕保全于文革。 1972年,周总理身边的各部领导都害怕江青等,不敢向总理汇报工作,惟独粟裕毫不顾及,每月都向总理汇报工作。总理曾经在公开场合说:"你们都应该向粟裕同志学习!"我们现在看到的很多文革期间会议,会见外宾的电影资料,都可以看到粟裕坐在总理身边。   1972年,在陈毅追悼会上,毛握着粟的手说:"井岗山时期的战友不多了。"粟裕感动得泪流满面,这是毛主席给粟裕的一点安慰。解放战争,各路野战军的简称,用的都是司令员和政委的姓,如刘邓大军、林罗大军、陈谢大军,独华东野战军称陈粟大军,粟裕是副司令员,华东野战军的指挥权,大多数时间都在粟裕手中,宿北斩戴子奇,莱芜擒李仙洲,孟良崮血吞张灵甫,济南府八日破王耀武……皆出自这位大将名下。而他的两次“斗胆直陈”,更是改变了解放战争的进程。

 粟裕先以500之众挺进日寇腹地,揭开江南游击抗战之历史篇章。以5000之众,虎踞苏中,迎四面之敌,牵制日军三个师团的大部,抗击日军合计达到6个不同的师团。侵华日军总司令冈村宁次就夸奖过这个对手。苏中百姓歌咏:粟司令打仗仗仗胜。粟裕常胜将军的名头,就是在抗战中形成的。毛泽东说淮海战役,栗裕立第一功。淮海战役总前委领导之下,实是由粟裕推动的。

    粟裕是在中国近现代史上少见的标准职业军人。六次负伤,颅内、体内留有弹片、弹头。人家在看店子卖什么,橱窗展示什么,他却在看,这个街区该怎么占领,那个要点该用几人固守,,中国地图收集最多最全的人,是这位将军。

    粟裕1958年被批倒;1994年平反,已逝世多年。

1949年9月30日在天安门广场为人民英雄纪念碑奠基典礼。毛泽东是第一个上前铲土的人,拉上朱德。忽又迈过许多人,拉过粟裕,三人便走上前去,为纪念碑铲下了土。一代军神刘伯承说:粟裕是我军最优秀的将领。粟裕得罪两个半元帅

1958年粟裕被戴上资产阶级个人主义野心家”的帽子,我军解放后第一批被“批倒批臭”的高级将领。罪名是“反党反领导的极端个人主义者”。“一贯反领导”,与陈毅、聂荣臻和彭德怀三位领导都搞不好;说粟裕“向党要权”、“向国防部要权”,“争夺军队领导权限”说粟裕“告洋状”。 
`粟裕得罪的 “两个半”元帅是彭德怀聂荣臻 半个是徐向前. 

粟裕在文化革命结束后,给中央打了个报告,希望平反。叶把报告批给了其他中央领导人(不包括聂荣臻和徐向前)。 叶通过杨尚昆给粟裕打招呼,叫他亲自到这两个元帅家去上门把问题说清楚。 
粟裕是老实人,向两个元帅征求意见,请他们同意,。两个元帅当面答应粟裕,同意平反,粟裕非常高兴,因为这两个元帅是他平反路上的最大障碍。 
胡耀邦85年对粟的家人暗示过有两个元帅不让粟平反,。两个元帅都阻挠平反粟裕,邓就顺水推舟了,搞的叶剑英也很为难。这一个半元帅是排在老叶前面的,叶当时大权在握,对这两个元帅一点办法都没有。中央对粟裕的平反决定也是在这两个元帅死了后才做出的。
  整粟裕是毛老师批准的,还没有推测出粟裕怎么得罪毛老师了。刘伯承在红军时代看不起毛,肖克在长征时曾倒向张特立。粟裕的战法是自成体系的,在关键的时候,更有有用。是不是不放心粟裕?彭老总59年垮台后,毛泽东60年的政治局扩大会议上对粟说“你不要恨我呀,我也是听了彭德怀的一面之词啊!”,粟自认为会给自己平反了,却毫无结果.彭德怀作风霸道,在军委主持工作,副总理加国防部长,黄克诚任军委秘书长,中共中央书记处书记,副总参谋长。粟裕加在中间。把粟裕赶走,彭黄就完全掌握统帅部。彭对政治还是很感兴趣的。1957年11月,粟裕作为彭德怀率领的中国军事代表团的成员,根据原定的日程对口拜会了苏军总参谋长。粟裕从借鉴苏军经验的角度,向苏军总参谋长索科洛夫斯基提出,请对方提供苏军“关于国防部和总参谋部工作职责的书面材料”。这却被军委领导认为粟裕是“告洋状”。 性情暴躁的彭德怀对粟裕出言不逊。粟裕在上报的文件上写了“彭副主席并转呈中央、主席”字样时,他都会大发脾气,说:我不是你的通讯员!”彭说:"人家是专家,我是丘八。"彭当面指责粟“你这个人很阴险!”他不敢到南京军事学院去。黄是很可笑的人,总犯右倾,自命不凡。五九年上庐山,一开始就当反兵,把老毛数落一顿,英雄不可一世的样子。后来又翻脸检举揭发彭德怀。 
聂荣臻资格很老。从苏联回来,任军委参谋长。南昌起义任十一军党代表。粟裕与聂荣臻共事甚短,惟一误会,聂任代总长。聂荣臻担心毛泽东事情太忙,不必事无巨细都直接报主席,要求军队方面的报告,都要经他批阅后,根据情况看是否有必要上报。一向按毛泽东要求每半个月报告一次的粟裕,自然也必须照聂代总长的意见办。毛1952年提出批评。聂荣臻不得不写报告向毛泽东作检讨。毛主席召集军委开会,说:今天这个会,算军委主持日常工作的副主席的交班会。我与彭总谈过,总理太忙了;今后军委的日常工作由他主持,但对外暂不公布。朝鲜战场看来大仗打不起来,最后是要和谈停战的,待停战后再正式公布。毛主席突然说:最近一个时期,我感觉工农青妇的菜,摆满一大桌,吃也吃不了。军队系统的菜太少,我饿得慌。你们为什么对我封锁呢?……毛主席见聂总不吭声,就说:你讲话呀!过去政治局开会,我请你列席,你也不讲话。我怕把椅子坐坏了,就不请你了。荣臻,你讲讲。聂总还是不做声。毛主席更生气了,说:如果你不讲,就做组织调整。这时,其他领导同志赶紧出来打圆场,表示不要急忙处理,由荣臻回去后向毛主席写个报告再说吧。会议就没有继续开下去。”)粟裕认为有责任,向毛泽东作书面检讨。毛泽东批示,"检讨很好",把粟裕和聂荣臻做对比,肯定粟裕,对聂荣臻作了批评。他特地把批示交刘少奇、周恩来、朱德、彭德怀、聂荣臻等传阅,引起了聂荣臻的很大误会。陈毅两次被请出新四军。他对七战七捷很烦感,要批臭。他怀疑粟裕是饶漱石一条线的。陈毅对粟裕意见挺大的,陈对粟裕的批判是投机主义行为,老毛讲了粟裕的好话后,陈第一个出来说粟裕过关。两个半就不是这样,彭以外的那一个半,害了粟裕大半辈子,直到这一个半死了后,中央才给粟裕平反的。林彪够义气,在批粟的会议上说:最近一直有病。不知为什么打胜仗的挨批。明天不来了。林的地位高,功劳大,可能彭,聂,陈等不敢惹他。林和粟裕是战友,在南昌起义的时候地位相差不是很大。

 

1945年10月中央任命粟裕为华中军区司令员,张鼎丞为副司令员,粟裕认为张鼎丞优于自己,张任司令员,自己任副职,协助张工作,有利于党的事业。再三恳请,中央接受,重新任命。

  1948年5月陈毅调中原工作,中央决定华东野战军由粟裕领导,粟裕认为陈毅是华野众望所归的统帅,陈毅继续任华野领导合适。经他一再恳请,中央决定陈毅任华野司令员兼政委,陈毅不在位期间,粟裕代理。1955年实行军衔制。毛主席说“论功、论历、论才、论德,粟裕可以领元帅衔”。粟裕事前上书请辞元帅衔,周总理说:“粟裕二让司令一让元帅,人才难得,大将还是要当的。”毛主席说:“而且是第一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