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与火之歌txt网盘下载:冯乃林解读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释疑"被就业"、"被增长"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7 17:23:59
新华网消息,由中国信息报社和国家统计局新闻中心共同举办,新华网提供独家网络支持的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2月22日揭晓,CPI、房价、城镇居民收入等五个数据被选为2009年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我们从22日开始推出解读“2009最受关注的统计数据”系列访谈,今天我们推出第二场访谈。国家统计局人口就业司司长冯乃林23日做客新华网,为广大网友解读2009年职工平均工资统计数据。

图为嘉宾与主持人合影  新华网  杨刚 摄。
访谈页面 >>   精彩摘要 >>    文字实录 >>   图 片 >>
平均工资不是衡量收入的依据 是企业支付的劳动力成本
冯乃林:广大网友关注这个指标,我分析在很大程度上是将工资收入等同于个人的收入,认为它与个人的生活密切相关。我想借此机会说明一下,这里确实有一个小小的误区,劳动工资统计的根本目的是反映劳动力用工成本。数据出来以后,有关经济学家用它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初次分配,政策也挂钩得比较紧密,包括社会保险政策以及赔偿的政策的制定,都和平均工资挂钩。另外,比较常用的一些分析就是要用平均工资来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竞争力。
我认为,平均工资这个东西不是衡量老百姓收入的依据。按照我们统计的工资,国务院当时明确规定了工资的组成包括了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包括货币和用实物方式发给个人的工资,也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等。详细>>>
"工资被增长"较形象地反映了统计制度的缺陷
冯乃林:首先,我们原来没有把私营单位包括进来,反映的变化情况是不包括私营单位的数字;其次,我们发布的是平均数,从统计上来讲比较大的弱点就是把差异给删掉了,可能高收入的人员只要有一两个,就会把低收入的人给带起来了,他们工资的增长也会造成平均数的增长。所以,“工资被增长”确实应该是比较形象地反映了工资统计制度的一个缺陷。  详细>>>
工资增速高出CPI10%不是常态 应理性看待
首先,从1990年到现在,很多地方的平均工资的增长速度都是高于GDP的增长速度的,2000年以来很多地方的工资都是跑赢了GDP,当然这个平均工资不包括私营企业。之所以会出现这种情况,我想是最近这些年从中央到地方一直非常关注民生,出台了很多好的政策。其次,从CPI的情况来看,在1990年到2000年当中,工资的增长始终是高于CPI的增长,并且2000年以后都是比CPI高出10%左右,就说明了老百姓这些年得到的实惠比较多。
这种始终高出CPI十个点的现象,我自己认为是比较特殊的,应该不是一个常态。不可能我们始终期望工资的增长会高于CPI十个点的。详细>>>

图为冯乃林谈大学生就业  新华网  杨刚 摄。
个体感受和统计数据之间存在差距 应客观看待"被就业"
冯乃林:现在的就业统计也好,还是失业率也好,基本是采用了统计城镇就业人数,比如说失业率用的是城镇登记的失业率获得的数据。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被就业”现象应该客观分析。一方面,政府相关部门在保证大学生就业方面下了很大的功夫,包括自主创业、西部就业等,确实对提高大学生就业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另一方面,有的大学毕业生可能认为有些工作并不是他们所希望的那种工作,包括自主创业,可能没有真正达到他们理想的就业状态,就认为是“被就业”。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