僵尸2013国语下载:孙子兵法与情绪管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22:23:43

一、后「孙子」者不遗「孙子」

「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社会的定位是:「解决问题的思考方法、化解兵刃的思考方式。」因为懂得方法就不会兵戎相见,懂得方法就可以化解纷争。红尘人世为什么会有纷争?是因为没有用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二、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孙子兵法」在谈到方法时,绝对不是冷冷冰冰的,而是以通人情为先决条件、前提。

「孙子兵法」「九地篇」讲战场的环境,而特别着重:士兵在战场上会产生什么心理反应,所以九地篇说:「人情之理,不可不察。」世界文化史上认定中国文化是世界上唯一的人文文化。「人文文化」的特色是:看重人对事情、环境的影响;认为:人的思考方式、决策,影响一件事情的结果。

目前台积电董事长张忠谋先生是台湾知名度极高的人,有一个关于张忠谋先生的传说:张先生担任工研院董事长时,他管理方式是不讲情面,听说当时工研院的许多所长要向张董事长作简报前一周,晚上就不着觉,因为简报稍有差池,张董事长往往令作简报的人下不了台。据说有一次,面对一台临时故障的投影机,张董事长面无表情的问简报者:「你难道没有料想到它会临时故障?」

不少人因为承受不了这种「没有人情味」的管理方式离开工研院。离开之后,有的人飞黄腾达,有的人就此落魄不振。二者的差别是:飞黄腾达的人提到张董事长无不感激万分,甚至表示从张董事长身上学到很多;而落魄不振的人提到张董事长莫不咬牙切齿,认为自己落到此一地步都是他害的!其实,张董事长代表的只是「挫折、困顿」一个人面对挫折、困顿的态度,影响这个人日后的成败得失!

张董事长在「自传」中提到研究所毕业之后考博士班,第一年没考上,第二年又没考上,「……当时非常的沮丧、落魄,因为黄种人在美国要是没有高学历,真是前途茫茫」,但是卅多年后写「自传」,回首前尘,他反而发觉落榜的那一天是他一生幸运的转捩点,假设他考上博士班,以他的个性就必然可以优异的成绩拿到学位,也必然会留校任教,至今不过是一个优秀的教授,不可能成为一个世界上杰出的企业家。因为落榜,所以他只好就业,因此而开拓了生命的另一片天,开拓台湾电子业的王国。所以我们中国人说:「塞翁失马,焉知非福」面对挫折、失败,倒底是祸、是福,最后的结果是由人自己来决定,这就是「人文文化」重点。

三、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人文文化的前提就是要了解人性。美国有一位管理学者麦考梅特出了一本书,天下杂志把它翻译成中文,书名叫作「管理其实很EASY,符合人性的管理就是好的管理」。管理学到了廿一世纪的时候,发展出人性化管理,而二千六百年前的孙子兵法也强调:管理众人之事的前提是「人情之理不可不察」。

中国人文文化的基本思维是认为:人是感情的动物,人的思维、处事常受感情的牵引,因此如何引导感情循正轨而行是人文文化的重点思考。

八十七年三月廿三日,世界EQ理论的创始者,美国学者高曼在台北世贸中心演讲,门票一张要一万二千元,这场演讲听众爆满;高曼博士实在是资本主义社会中的佼佼者,他在高额演讲费到手之后,接受记者访问时说了一段话:到台湾来讲EQ真有点尴尬,为什么呢?因为高曼博士有关EQ的理论,全都来自于中国古老的经典他建议大家要加强EQ的能力应多读「老子」、「庄子」。

我猜高曼博士大概没有读「孙子兵法」因为,「孙子兵法」最看重情绪管理,试想:带兵作战,连自己的情绪都不能管理,怎么能管理众人的情绪呢?

中国第一策略家、第一兵法家公认是汉代开国三杰之首的张良,刘邦推崇张良「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关于张良有一个见诸史书的传说:

张良年轻的时,国家被秦始皇消灭,他倾家荡产雇用一个大力士,欲在博浪沙椎杀秦始皇,却未得逞,后来被朝廷通缉。张良就隐居于一个小乡村之中,他每天早上都去散步,有一天经过一座桥的时候,有一位老人坐在桥上,看到张良来,就将自己脚上的鞋子朝桥下丢,然后指着张良说:「帮我捡上来!」

张良当时很生气,想揍这个老人,后来想想,不跟老人家计较,就下去把鞋子捡上来。岂知老人又命令张良:「帮我穿上!」

张良又想揍他,后来想想既然已经捡回来了,就帮他穿上好了,鞋子穿上之后,老人很高兴的说:「孺子可教也!五天以后到这桥上来,我会送你一本书。」

五天以后张良依约前往,老人坐在桥上,看到张良大发脾气说:「年轻人跟老头子约会还会迟到,五天以后再来!」

五天以后张良又去,看到老人又已坐在桥上,又对他发脾气说:「五天以后再来!」

五天后,这一次张良半夜就去桥上等,过一会老人来了,看到张良很高兴,就说:「孺子可教!」

然后送张良一本「兵书」。这位老先生在传张良兵书之前,先磨他性情,原因何在?因为一个人学问再好,如果性情不好,情绪管理的能力不好,有了学问也没用。

中国人谈的「情绪管理」,是「情绪的适当表达」,也就是中庸所说:将喜、怒、哀、乐各种情绪能表达得恰到好处!有一个广告词「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就是「情绪管理」「情绪管理」大师高曼博士也说:「情绪管理不是情绪压抑!」

四、慎怒

孙子兵法在情绪管理方面第一个观念是「慎怒」。「慎怒不是不发怒」,而是说发怒之先要作一个利害的评估,发怒的效果何在?孟子说:「一怒而天下安」我发了脾气,大家都听了,这种脾气为什么不发?如果我发完脾气,大家都当成笑话,没人理睬,这个脾气就不必发。孙子兵法火攻篇说:「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致战」身为领袖,不能说今天心情不好,别人惹到我,就大发脾气,发动战争;做一个将领不能够因为生气就打仗,为什么呢?因为:「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悦」,我今天发完脾气,明天遇到高兴的事情我还可以高兴,但是国家亡了,很难复兴;人死了也不能复生,打仗牵扯到多少的人命,所以说不可因为一时的怒气而随便打仗!

兵法的原则是「慎战」,慎战的前提就是「慎怒」;再者,一个人「怒到最高点」很容易泄底,予敌人可乘之机,在孙子兵法的十二诡道里面,有一个诡道是:「怒而挠之」,就是借着激怒敌人而来挫折敌人,我们懂得这个「诡道」就知道:一个有智慧的人是不会乱发脾气的!

五、不要「泄底」

孙子兵法「情绪管理」方面的第二个观念是「情理得中」。孙子兵法九变篇:「将有五危:必死可杀,必生可虏,忿速可侮,廉洁可辱,爱民可烦。」孙子认为:身为将领,有五种危险,将领本身被杀、被灭亡,从古至今不出这五种状况:抱着必死的决心,往往被诱杀;有必生的想法,往往被俘掳;假如很容易动怒,就可以藉激怒他来瘫痪他的战斗力;如果他很爱惜美好的名誉,那就可以用「抹黑」的方式处理他;假如军队标榜「爱民」的话,那你就用人民去骚扰他很多人读完「孙子兵法」这段话之后,不禁纳闷:「孙子兵法」难道是教我们贪生怕死、不要脸?「孙子兵法」的这一段话重点在强调:作为一位将领心态上不可有偏执,应时时刻刻保持「平衡思考」。

这个理论牵涉到一项人情的微妙处现代心理学上,有个名词叫做「视网膜效应」,这个学术名词用白话文来讲,就是「心眼」,因为每一个人的眼睛,都是跟着心走!譬如,有一个少妇怀孕之后,会突然觉得:怎么满街都是孕妇啊!她以前都没有觉得怀孕的人口这么多,只有自己有这种状况时,才会发现满街都是孕妇!也就是说:一个人的身心状况会影响他的视线。

所以,一位将领如果抱着必死的决心,他的眼睛往往都看到死路,因此很容易被诱杀;如果他有贪生的想法,他的眼睛都往往都投射于逃生之路,很容易被诱捕;假如他很爱发脾气的时候,就可以藉激怒他而消灭他;假如他极端爱惜名誉,一旦被抹黑,一定到处向人澄清:「我不是这样子的!」那他什么事情都不要做了,每天都去为保卫名誉而战了!

总而言之,一位将领的心思意念一旦曝光,而让敌人看出来,往往成为敌人攻击你的利器,包括「廉洁」、「爱民」这些正面的品德。胡琏将军所著的「出使越南记」曾提及:国共对抗时,因为国民革命军标榜「爱民」,中共的军队往往将难民摆在军队前面,以难民冲散国民革民军,然后他们正规军才上来,这就是自己将把柄送给别人。

翻开中国历史,凡是将领失败,军队覆亡,大概都没有脱离二千六百年前孙子所说的五大原则,所以孙子强调:「覆军杀将,必以五危」了解这其中的人情危微,作为一位领导者,一定要长保心态平衡、情理得中可以让部属抱持必死的决心,但是,身为将领必得有「死里求生」的规划!任何战争之发生原都是为了求生,但是,身为将领不可有「幸生」的想法,必得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器度!器量浅狭的人易喜易怒,但是一位管理者须重解决问题的策略,而不是个人情绪的随意宣泄,自不会轻易动怒!「廉洁」、「爱民」这种美德重在「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过份标榜,往往未蒙其利,先受其害!

六、正知正见

「孙子兵法」中对于情绪管理的第三个观念是「正知正见」,「孙子兵法」九变篇有一段话:「屈诸侯者以害,役诸侯者以业,趋诸侯者以利」||这段话的意思是强调:战争的致胜关键是对敌人心态的掌控。很多人认为廿世纪最新的战争是意识型态的战争,这种战争型态上古时代有吗?事实上,「孙子兵法」这段话讲的就是意识型态的争战,孙子说:要使敌人屈服就是要让他明白这样做对他有害;要使敌人趋之若鹜就是要让他以为这样做对他有利;至于如何使人甘心乐意的效力?那就是让他认同他所作所为那是他份所应为之事!

先谈「屈诸侯者以害」。就以三国演义的故事与各位分享||研究三国历史的学者共识:三国演义虽然诸多增添、渲染、比附、穿凿,但是,演义中种种铺叙并不背离三国历史的战略。三国演义里的「空城计」,当诸葛亮摆出空城计的时候,其实司马懿知道里面只有二千多人,但是他不敢进去;诸葛亮在城楼弹琴,两人对看了一下,司马懿对他的儿子司马昭说:「(诸葛)亮平生谨慎,不会弄险,我们还是走吧!」

司马昭虽然坚持城中无埋伏,司马懿转头就走,为什么呢?因为,曹操一直不信任司马懿,司马懿之所以能重掌军政大权是因为曹操死后,魏国未有大将,曹丕不得已重用司马懿,来抵抗诸葛亮;所以司马懿很清楚,诸葛亮是自己的舞台,消灭诸葛亮就是拆了自己的舞台,自己那里还有戏唱?这点诸葛亮也非常清楚,诸葛亮知道司马懿不消灭蜀汉是因为司马懿在魏国的力量还没有壮大,还要不断借着「攘外」以扩充兵权,因此西城之役摆下空城,让司马懿去想想:接近「成功」之后果。而司马懿面对此情此景「虚拟实境」一番,当下头脑清楚,马上撤兵,诸葛亮用的那一招?孙子兵法的「屈诸侯者以害」!

什么是「趋诸候以利」?古语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趋利」是人之天性,日本的大企业曾因为在中国政府之背信而全面从中国大陆撤出,但是不到两年又全面进入,原因何在?他们还是认为:那个市场有利可图,即使再艰困,还是舍不得离开啊!这就是「趋诸侯者以利」的当代实证。

现在来谈﹁役诸侯者以业﹂。佛家所讲的﹁业障﹂,其实就是出兵法里﹁业﹂的意思,﹁业﹂的本义就是大木板,用现代的常用物来比喻,就是﹁记事本﹂,一般人会把什么东西记在记事本?通常都是认为自己该做的事﹑必须做的事、打算做的事,所以﹁业﹂的本义就是﹁自己的事﹂。

孙子认为:你要差遣人,要让他做得心甘情愿、全力以赴,就要让他觉得那是他的事,他在做自己的事;现在很多商业行销都是用这一招,现在有一个钻石的广告||﹁美钻表真情﹂,钻石真的能代表真情吗?有了钻石真的就不会离婚吗?但是,这个广告深入人心的结果,使得很多人在结婚的时候,心甘情愿、无怨无尤的用昂贵的金钱去买一粒美钻,而未必肯用心去经营婚姻。

又如:一到父亲节、母亲节、情人节各大餐厅必然大作广告,使很多人在这样的节日若不去吃大餐就会怅然若失!其实,吃大餐与孝心、爱情的关联性倒底有多大?这都是被商人洗脑,使平常省吃俭用的人在这一天都愿意高额消费而没有怨尤,甚至不敢怨尤,因为,他觉得那是他该作的事!

当我们明白「形为心役」,人的心灵活动对人的行为有多大影响的时候,最重要的情绪管理就是要培养「正知正见」,免得被不良观念掌控!

「孙子兵法」在中国传统社会之为「帝王学」,自古是高阶领导者治事必读之经典;而就这一辈管理者而言,因为所处理之事影响层面极广,所以「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的修养极为重要!

 

情绪,决定胜负

从一方大将到过河卒子,从老板到员工,从战场、情场到职场, EQ 高低就定胜负。 历史上著名的「楚汉相争」其实是情绪管理的战争。 EQ 高的张良、韩信等人,辅佐 EQ 高的刘邦,打败 EQ 较低的项羽。

刘邦常被视为「弱势赢家」的典范,比起项羽的强大军力,刘邦的确处在弱势,但就情绪管理能力,刘邦却是强者。

有一次,刘邦被项羽围困,他的大将韩信攻下齐国后,派使者捎信,要求刘邦命他代理齐王(假王),安定局势。刘邦大怒,骂道:「我受困在这里,等你来救,你却想自立为王。」张良、陈平急忙暗踩刘邦的脚,咬耳朵,刘邦顿悟,继续破口大骂,骂的却是:「大丈夫平定诸侯后,就是真王了,当什么假王?」于是派张良带着印信,封韩信为齐王,同时征调韩信的部队,攻击项羽。

忍住受辱的情绪

当刘邦的父亲被项羽捉去当人质,摊在砧板上,要胁刘邦投降,否则把刘父给煮来吃。刘邦忍住怨怒,反而故作轻松喊说:

「别忘了分我一杯羹。」

自己的父亲被如此羞辱折磨,自己的部将急于据地为王,刘邦内心之激愤,不言可喻。他能忍住愤怒,这样的功夫,多么难得。

此中的奥妙,苏东坡也看出来了。他在「留侯论」说,刘邦之所以获胜,项羽之所以失败,完全就在于一个能忍耐、一个不能忍耐罢了。

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

刘邦如此,麾下谋臣勇将情绪管理的功力更是深不可测。苏东坡笔下的留侯就是张良。圮上老人故意把鞋甩到桥下,要张良捡起来再帮他把鞋穿上。这是多大的侮辱,张良办到了,没有气愤,没有不耐。老人认为孺子可教,要张良 5 天后再来。张良晚到,被斥责,没有气愤,没有不耐,下次更早。连续折腾到第三次,张良不到半夜就去了。老人很高兴,送他一部《太公兵法》。张良如获至宝,受益良多。

苏东坡的解读是,张良年少时血气方刚,凭个人的力量,冒险狙击秦始皇,不能深谋远虑,只想用荆轲、聂政那样行刺的小计谋。

圮上老人为他惋惜,因此,老人故意摆出高姿态,考验张良,确定张良可忍,证明张良已经成熟了,才传授兵书,托他平定天下。

也就是说,圮上老人很清楚一件事:先处理心情,再处理事情。他也必须确定一件事:张良是不是可以先处理他的心情,再处理他的事情?

小小的考验证明,张良不但成熟了,展现了一流的情绪管理功夫。日后还为刘邦谋划操盘,在「假王事件」中提示刘邦隐忍求全。

而用兵所向无敌的韩信,在出道前还能忍住胯下之辱,其人 EQ 之高,可以想见。

这不就是孟子所说的:「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

虚荣掩盖了理性

「动心忍性」,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情绪管理」。一项以全美前 500 大企业员工为抽样的调查显示,一个人的 EQ 对工作成就的影响是 IQ 的两倍,职位愈高, EQ 的影响指数也愈高。

项羽的作战能力一流,成就却被情绪管理能力拖垮了。遥想当年,当项羽看到秦始皇巡游,一句「彼可取而代也」,何其雄迈潇洒;当项羽夸口「身经九十余战,所当者破,未尝败」时,何其意气风发。然而,不过 31 岁,兵败,退至乌江,当地亭长驾船要护送他渡江回他的江东故乡,东山再起,项羽却拒绝了,他觉得好没面子,无颜见江东父老,自刎而死。同样为了面子,早先项羽屠灭咸阳,不可一世,本可据守关中称帝,他却想着「富贵不归故乡,如衣绣夜行,」只想回去江东。虚荣的情绪掩盖了现实的考虑,以致竞逐之路,多了几分曲折。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唐代诗人杜牧在这首「题乌江亭」诗中,为项羽过早放弃而惋惜。「包羞忍耻」才是真正的英雄男子汉。然而项羽不肯放下身段而自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一方面是遁辞,一方面更强化了他 EQ 不够,怨天尤人的性格。 维持正向的情绪

情绪管理不好,其它条件再好,也不是大将之才。《孙子兵法》说将领有 5 项最危险的事,其中的「忿速可侮」,「忿」是易怒,「速」是易躁。性子暴躁的人,受不了侮辱,容易被刺激而怒发冲冠,坏了大事。在几项常见的情绪管理方法里,包括:觉察自己真实的情绪、以更大的弹性适应环境、增加自身的挫折容忍力等等,项羽付诸阙如。可惜了。

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各种纷杂、多变而不定的情绪,唯有保持正向人格特质,以觉察、调节代替压抑、否定和放纵,才可成为情绪的主人。情绪管理不善,生涯管理、人际管理、时间管理、危机管理再高段都是假的。楚汉相争,史有明证;从一方大将到过河卒子,从老板到员工,从战场、情场到职场都一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