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壮招弟视频:各方面才干均杰出的林彪为何斗不过毛泽东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4 22:09:45

  林彪戎马一生,长征中率红一军团逢山开路遇水架桥、抗战伊始打了声震中外的平型关大战、国共决战时指挥了“三大战役”中的两个战役,他无疑有着杰出的军事才干。然后来他在与毛泽东的斗法中却败北落荒、暴尸异乡。这其中,除了众所周知的原因外还有个原因也值得一提的,那就是:林彪只是个战术家而不是个战略家。依据何在?请看――

  一九四六年九月三十日林彪在他所著的《指挥要则》一文中讲道:“怎样下决心?打呢?还是不打呢?这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凡是已经开始并正在进行中的战斗,必须坚决打下去,指挥员的顽强性就表现在这种时候……对所欲打之一路敌人,应当详细侦察他所处的地形,在他的整个阵地上找出最大的弱点及其他弱点在什么地方,而将我军进攻的火力兵力采取并列纵队和纵深配备用在这个狭窄的地段上,由这个弱点象尖刀一样刺进去……指挥员应亲自到最前线去,亲自侦察与掌握情况……在主攻点上,火力猛然开始射击后,我突击部队应乘敌人发呆发慌时,猛烈冲锋,跃然奋进,以刺刀手榴弹向前冲去,以刺刀杀敌。不敢以刺刀杀敌的不算最勇敢的部队与战士,我军必须建立刺刀血战的威风和随手榴弹的飞出爆炸而猛进的勇气”;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五日林彪在他所做的《战术指示》中讲道:“不要性急的马上单独冲跨敌人,应以小部队迅速侦察敌情和迟滞敌人,主力则集结准备战斗,待查明情况,等待我兵力集中,我主力迂回到敌后,然后再正式开始全线进攻……我们要用纵长的配备,保证在前面突破后,后面的部队乘此良机猛烈地扩张战果,使敌人陷于全面崩溃”;

  一九四六年十一月十九日林彪在他所著的《打胜仗的根本办法》一文中讲道:“保证战斗胜利的重要因素,有赖于指导员、连排长和积极的战士……连排长在战斗前应荫蔽地亲自接近敌人,侦察地形,选择冲锋目标与冲锋道路,具体区分班排的任务……必须避免将连队主力用在攻击目标的正面,须设法将主力绕到敌人后面……要集中火力打敌之一点,并突然开火……冲锋开始后,应猛烈顽强地冲上去,坚决同敌人拚刺刀,决不可在敌人面前停止与犹豫,在敌火力下停得越久伤亡就越大……要乘敌溃败、混乱、恐惧、来不及整顿部队、来不及增调援兵的时机,实行猛烈追击,一股劲把敌人打垮,使敌人无法重新组织抵抗”;

  一九四七年四月十九日林彪在东北野战军师以上干部会议上做了《论战术思想与战斗作风的报告》,其中讲道:“我今天主要讲两个问题:一个是战术思想,其次是战斗作风。战术思想问题亦只讲两点:一个是关于一点两面战术,一个是不打莽撞仗……我脑子里有一个总的印象:东北有许多仗没打好,就是由于战场上口子拉得太宽……一点战术的基本作用,在于打跨敌人,但这并不等于全部消灭敌人。要全部消灭敌人还要靠两面战术。总的来说“一点”是打跨敌人,“两面”是把打跨的敌人消灭……我的讲话就是如此。总的精神就是在碰到防御的敌人时,不要性急,不打莽撞仗。首先把地形敌情看清,选好突击点,然后把兵力实行一点两面的部署,等一切安排好了,突然开火,猛打、猛冲、猛追,消灭敌人”;

  一九四七年十一月林彪做了《关于总攻击开始时间问题的指示》,其中讲道:“总攻击不能打急了,打急了是主观主义,打急了既不能实行一点战术又不能实行两面战术。“不打急了”是一个关键问题,这一条抓不紧其他一概不能实现……为了不发生偏向,特规定四快一慢。“四快”:准备要快,前进要快,扩张战果要快,追击要快;“一慢”:对已完成防御准备的敌人总攻击开始的时间要慢(充分准备之后再发起攻击)”;

  一九四八年二月林彪在《关于“四快一慢”的报告》中讲道:“由于打急了,一点两面就不能实现,由于打急了,一点就找不出来,因为侦察要时间,上上下下都要看地形,找弱点,找弱点不是凭脑子空想,突出部,结合部,空想是找不出弱点来的,要靠眼睛看,两腿走到,再加上脑子判断。光自己看了还不行,还要靠连长、排长、班长、小组长去看,如果没有时间,是找不出突破口的,选不出突破口,兵力集中就不知道该集中在什么地方”;

  一九四八年二月十七日林彪又做了《关于“四快一慢”的补充报告》,其中讲道:“展开成为战斗队形后不一定马上攻击,还须按规定的时间攻击。小部队(连排)在攻击过程中还要继续看地形,到冲锋出发地之前还要集结作冲锋准备,凡正规攻击都要有这种动作。大部队要有展开前的集结,小部队要有冲锋前的集结,没有这一条一切战术都不能应用”;

  一九四八年三月林彪在东北军大上干队作了《关于军队教育管理问题》的报告,其中讲道:“三三制特别在攻坚战斗中,要善于去运用它,要在火力掩护下,利用地形去运动,去接近敌人,要利用很好的姿势低进,滚进、匍匐前进去运动。它是在接近敌人百十米左右以内用的。所以,班长要能运用的很熟练,能善于具体的掌握,才能发挥大的作用”;

  一九四八年四月十九日林彪在哈尔滨军事会议上作了《关于攻坚战的战术问题》的报告,其中讲道:“这次要讲的主要是纵深战斗,这次会议的主要任务也是讨论纵深战斗……两个尖刀连可以开两个口子,相距一千米左右,具体的作法要根据当时的情况……尖刀连打一个突破口要多少炮?五十门炮,在五百米内的正面,打三十米宽,这个经验大体可以用”

  ――从以上不难看出,林彪确有军事才干、堪称是个杰出的军事家、声名赫赫位居十大元帅之列并非徒有虚名;但从以上也不难看出,林彪只是个战术家而绝不是战略家、只是个能够领兵冲锋陷阵的将才而绝不是个能够运筹帷幄驾驭全局的帅才。因为:一九四六年至一九四八年这段期间内,林彪所担任的职务是东北大战略区的最高军事首长,其麾下有着几十万大军,一个指挥着几十万大军的大战略区的最高军事首长却每每都把心思用在研究连排级基层单位的战术动作上、甚至研究怎样投手榴弹拚刺刀的问题,这哪像个有全局眼光、能够运筹帷幄的战略家呀!本人也曾拜读过邓小平、刘伯承、聂荣臻、徐向前、陈毅等当年“诸侯”们的作品,他们无不是把主要心思用在研究自己辖区内属全局性的问题上。当然了,林彪也许有研究战略问题的作品,但本人目前尚未见到,恕俺孤陋寡闻。

  且不论其他,仅从林彪只是个战术家而不是战略家这一点上来看,他后来败在毛泽东的手下就有其必然性。要知道,毛泽东可是目光高瞻远瞩、能够纵横捭阖的大战略家呀,看看他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解放战争第二年的战略方针》、《关于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关于平津战役的作战方针》等作品吧,其内容无不是高屋建瓴、大气磅礴、从战略的高度来研究问题,他也曾说过:“共产党人已经不是小孩子了,他们能够善处自己又能够善处同盟者。日本帝国主义和蒋介石能够用纵横捭阖的手段来对付革命队伍,共产党人也能用纵横捭阖的手段对付反革命队伍。”(见《毛泽东选集》1-4卷合订本第143-144页)。试想,以一个目光短视、事必躬亲的战术家去撞一个目光高瞻远瞩、能够纵横捭阖的大战略家,这岂有不败之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