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解阿sir系只鬼国语:山西省概况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11:34
 山西省概况

目录[隐藏]

一、山西概况
山西省 省名的由来
二、行政区划
三、山西经济
  1. 企业
  2. 农业
  3. 特产
四、山西美食
  1. 山西面食天下绝
  2. 特色菜
  3. 小吃
五、山西主要城市介绍
  1. 太原
  2. 阳泉
  3. 晋城
  4. 晋中
  5. 临汾
  6. 运城
  7. 长治
  8. 朔州
  9. 忻州
六、文化机构
  1. 大学
  2. 科研院所
  3. 博物馆
七、山西历史
  1. 封建社会初期
  2. 隋唐至明清时期
  3. 世界文化遗产
  4.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5.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6.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7.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8. 国家地质公园
  9.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 八、山西名人

    山西(Shanxi)位于太行山之西,黄河以东。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自古被称为“表里山河”。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579平方公里,2008年总人口3410万人,现辖太原、大同、朔州、阳泉、长治、忻州、吕梁、晋中、临汾、运城、晋城等11个地级市,共 85个县,11个县级市,23个市辖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市府东街。   中文名称: 山西省 人口: 3410万人 外文名称: Shanxi Province 方言: 晋语、中原官话 别名: 三晋 气候条件: 大陆性季风气候 所属地区: 中国华北 著名景点: 大同云岗石窟、平遥古城、乔家大院、五台山等 地理位置: 太行山以西 主要民族: 汉族 行政区类别: 省 省长: 王君 政府驻地: 太原市 省委书记: 袁纯清 电话区号: 0351 机场: 太原武宿机场 面积: 156579平方公里 火车站: 太原火车站

 一、山西概况

  2009年底,山西省人口为3427.36万人,比上年增加了16.72万人。其中,男性为1758.13万人,女性为1669.23万人,性别比为105.33:100。全省常住人口中,城镇人口为1576.0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45.99%;乡村人口为1851.27万人,占常住人口的54.01%。全省共有家庭户1029.66万户。家庭户人口为3377.29万人,占常住人口的98.53%。  山西省各市人口分布如下(2009):  太原市 350 1811人  大同市 319 5140人  阳泉市 132 3806人  长治市 329 9136人  晋城市 223 9120人  朔州市 154 4054人  晋中市 313 9130人  运城市 509 5010人  忻州市 309 6720人  临汾市 422 1719人  吕梁市 361 7942人   山西之名,因居太行山之西而得名。春秋时期,大部分地区为晋国所有,所以简称“晋”;战国初期,韩、赵、魏三家分晋,因而又称“三晋”。全省总面积15.6万平方公里,总人口近3400万人,省会为太原,省内辖11个地级市,119个县、市、区。  山西人文资源方面也非常丰富,将挖掘丰富的人文资源,打造八大文化品牌,即:华夏之根、黄河之魂、佛教圣地、晋商家园、边塞风情、关圣故里、古建瑰宝、太行神韵。  山西省地处黄河中游,黄土高原东部,北界长城与内蒙古自治区接壤,西隔黄河与陕西省相望,南抵黄河与河南省为邻,东依太行山与河南、河北两省毗连。省境轮廓大体呈平形四边形,介于东经110°15′-114°33′,北纬34°34′-40°43′之间,南北长628公里,东西宽385公里,总面积15.66万平方公里,约占全国总土地面积的1.63%,总人口3300余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2.4%。辖11个市、119个县(市区)。省会太原,省政府驻太原府东街。  山西省历史悠久,“西侯度遗址”证明,远在数千年前,华夏族的祖先就生活在这块土地上,相传尧都平阳(临汾)、舜都蒲坂(永济)、禹都安邑(夏县)曾建于此。周成王曾封其弟叔虞于唐尧之地,史称“桐叶封弟”,不久又改唐称晋,春秋时代,晋国强盛,为“春秋五霸”之一,此自山西省始有“晋”称,晋国郡县是中国郡县最早见于文献的地区之一。战国初期,“三家分晋”,韩、赵、魏与秦、齐、楚、燕并称“战国七雄”,赵都晋阳,韩都平阳,魏都安邑,史称“三晋”。  山西省境内山峦叠嶂,丘陵起伏,沟壑纵横,大部分为山区和丘陵。五台山主峰叶斗峰海拔3058米,为华北最高峰。东部太行山、西部吕梁山纵贯南北,中部由北而南分布有大同、忻定、太原、临汾、长治和运城等盆地。恒山、五台山、系舟山、太岳山和中条山散列其间。受地势影响,全省100多条河流分属黄河和海河两大水系。黄河流经晋陕峡谷,在吉县壶口一带河床突然下跌15至20米,流水直泻,形成壮观的壶口瀑布。山西地形复杂,地处中纬度地区,属暖温带、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寒夏暖,四季分明,南北差异和垂直差异较大。山西省现有耕地55387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小米、荞麦、燕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定、临汾和运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  山西省矿产资源十分丰富,已探明的矿产有120多种,其中以煤、铝土、铁等为最。煤炭储量居全国之首,占三分之一,煤炭产量和外运量居第一位,分别占到全国的四分之一和五分之四,是世界年产1亿吨以上六大煤炭基地之一。分布在全省90多个县(市、区)内。工业以能源、冶金为主,轻工业相对薄弱。 山西省地处南北同蒲、京包、大秦、石太、太焦等重要干线交会处,交通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目前已形成以铁路、公路为主,航空为辅的交通运输网络,省城太原有对外航线42条,可直通全国30个城市和香港。成为华北乃至全国的重要交通枢纽。  山西省旅游资源丰富,历史古迹、风景名胜较多。较著名的有云岗石窟、五台山寺群、晋祠、平遥古城、应县木塔、永乐宫、悬空寺、壶口瀑布、解州关帝庙、洪洞大槐树公园等。  山西省土特产繁多,较为著名的有杏花村汾酒、山西老陈醋、清徐葡萄、平遥牛肉、晋祠大米、沁州黄小米、恒山黄芪、长治党参等

山西省 省名的由来

  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

二、行政区划

  太原市:0351 晋A  杏花岭区 小店区 迎泽区 尖草坪区 万柏林区 晋源区 古交市 清徐县 阳曲县娄烦县  大同市:0352 晋B  城区 矿区 南郊区 新荣区 阳高县 天镇县 广灵县 灵丘县 浑源县 左云县 大同县 (大同市2009年市辖区规划分为平城区、御东区、新荣区、口泉区)  阳泉市:0353 晋C  城区 矿区 郊区 平定县 盂县  长治市:0355 晋D  城区 郊区 潞城市 长治县 襄垣县 屯留县 平顺县 黎城县 壶关县 长子县 武乡县 沁县 沁源县  晋城市:0356 晋E  城区 泽州县 高平市 阳城县 陵川县 沁水县  朔州市:0349 晋F  朔城区 平鲁区 山阴县 应县 右玉县 怀仁县  晋中市:0354 晋K  榆次区 介休市 太谷县 祁县 平遥县 灵石县 寿阳县 昔阳县 和顺县 左权县 榆社县  运城市:0359 晋M  盐湖区 永济市 河津市 芮城县 临猗县 万荣县 新绛县 稷山县 闻喜县 夏县 绛 县 平陆县 垣曲县  忻州市:0350 晋H  忻府区 原平市 定襄县 五台县 代县 繁峙县 宁武县 静乐县 神池县 五寨县 岢岚县 河曲县 保德县 偏关县  临汾市:0357 晋L  尧都区 侯马市 霍州市 曲沃县 翼城县 襄汾县 洪洞县 古县 安泽县 浮山县 吉县 乡宁县 蒲县 大宁县 永和县 隰县 汾西县  吕梁市:0358 晋J  离石区 孝义市 汾阳市 文水县 中阳县 兴县 临县 方山县 柳林县 岚县 交口县 交城县 石楼县

三、山西经济

  2009年我省实现生产总值7365.7亿元,比上年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7.6亿元,增长4.2%;第二产业增加值4021.2亿元,增长2.3%;第三产业增加值2867亿元,增长10.3%。人均地区生产总值21544元,按2009年平均汇率计算,突破3000美元,达到3154美元。

企业

  国有企业  1、太原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2、山西焦煤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山西国际电力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4、大同煤矿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5、阳泉煤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6、山西潞安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7、太原化学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8、山西晋城无烟煤矿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9、太原重型机械集团有限公司  10、山西省煤炭运销总公司  11、山西省国有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12、山西建筑工程(集团)总公司  13、山西省物资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山西省医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5、山西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6、山西能源产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7、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8、山西天脊煤化工投资有限公司  19、山西地方铁路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0、山西汽车运输集团有限公司  21、山西省经济建设投资公司  22、山西省经贸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23、山西煤炭进出口集团公司  24、山西路桥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25、山西省焦炭(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26、中国山西国际经济技术合作公司  27、山西省农业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  28、山西省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  29、香港恒山有限公司  30、太原煤炭气化(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31、长治钢铁(集团)有限公司  32、山西三维华邦集团有限公司  33、山西省金通投资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省发展改革委)  34、山西省科技基金发展总公司(省科技厅)  35、山西省国有资产经营公司(省财政厅)  36、山西省环境保护基金有限公司(省环保局)  37、山西省煤炭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省煤炭工业局)

农业

  山西省现有耕地5538.76万亩,主要粮食作物有小麦、高粱、豆类和薯类;经济作物有棉花、烟叶、甜菜、胡麻、油菜籽等。大同、太原、忻州、临汾和运城等盆地是山西省的主要农作区。

特产

  山西的土特产品种类繁多。杏花村汾酒是中国古老的历史名酒,色如水晶美玉,清香纯正,味美无穷,畅销国内外;山西老陈醋甜绵酸香,不仅调味上佳,还可消食、美容、杀菌;沁州黄小米形如珍珠,是皇家贡品;平遥牛肉色、香、味俱全;清徐葡萄,汾阳核桃,柳林木枣、吕梁地区沙棘和交城梨枣和骏枣。太原头脑等土产名吃也是风味各异、回味无穷。此外还有六味斋酱肉、双合成糕点、推光漆器、晋祠大米,隰县金梨,太原的刀削面和大同凉粉。保德油枣 玻璃咯嘣 澄泥砚 大同黄花 大同艺术瓷 代县剪纸 代县推光漆器 段亩砚 繁峙黄芪 仿古铁器 汾酒 广灵小米 河曲红果 恒山黄芪 黄河鲤鱼 降龙木拐杖 晋祠大米 晋中剪纸 琉璃制品 面塑 木碗 平遥推光漆器 侯马皮影 清徐葡萄 朔州胡油 右玉沙棘 应县紫皮蒜 山西老陈醋 舒筋散 台党参 台蘑 台砚 同川梨 铜火锅 推光漆器 羊毛地毯 原平梨 云冈绢人 竹叶青等涌现出一批特产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四、山西美食

山西面食天下绝

  俗话说,“世界面食在中国,中国面食在山西。” 山西面食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可考算起,已有两千年的历史了。以面条为例,东汉称之为“煮饼”;魏晋则名为“汤饼”;南北朝谓“水引”;而唐朝叫“冷淘”……。面食名称推陈出新,因时因地而异,俗话说娇儿宠称多,面食众多的称谓与名堂,正说明山西人对它的重视和喜爱。  山西面食种类繁多,一般家庭主妇能用小麦粉、高粱面、豆面、荞面、莜面做几十种,如刀削面、拉面、圪培面、推窝窝、灌肠等。到了厨师手里,更被做的花样翻新,目不暇接,达到了一面百样,一面百味的境界。据查,面食在山西按照制作工艺来讲,可分为蒸制面食、煮制面食、烹制面食三大类,有据可查的面食在山西就有280种之多,其中尤以刀削面名扬海内外,被誉为中国著名的五大面食之一。其他如大拉面、刀拨面、拨鱼、剔尖、河捞、猫耳朵、蒸、煎、烤、炒、烩、煨、炸、烂、贴、摊、拌、蘸、烧等多种,名目繁多,让人目不暇接。

特色菜

  过油肉 火锅 定襄蒸肉 五寨猪黑肉炖粉 羊杂烩 猪血灌肠 左云羊肉饺子(杨千堡) 右玉羊杂 岢岚炖羊肉

小吃

  “三倒手”硬面馍 保德碗坨 拨鱼 代县麻片 大同刀削面 豆腐脑 豆沙糕 繁峙疤饼 高粱面鱼鱼 广灵豆腐干 河曲酸粥 黄糕 稷山麻花 解州羊肉泡馍 晋南醪糟 晋中油糕 砍三刀 拉面 朔州油糕 大烩菜  老劲子麻花 猫耳朵 孟封饼 面麻片 平遥牛肉 平遥碗托 荞麦圪坨 荞面灌肠 烧麦 交城莜面栲栳栳 碗秃则 擦尖儿 不烂子 焖面 老豆腐  神池麻花 涮羊肉 太谷饼 太后御膳泡泡糕 太原头脑 豌豆面 闻喜煮饼  忻州瓦酥 羊杂粉汤 羊杂烩 羊杂碎汤 鼓楼羊杂割 阳城肉罐肉 阳高杏脯 阳泉飘抿曲 应州牛腰 油糊角  油面 油炸馓子 右玉月饼 莜面 莜面墩墩 莜面窝窝 榆次灌肠 元宵 原平锅魁 珍珠粥 猪血灌肠

五、山西主要城市介绍

太原

  太原是山西省省会,是全省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科技、信息中心,是以冶金、机械、化工、煤炭为支柱,以输出能源、原材料、矿山机械产品为主要特征的全国重要的能源重化工城市。  太原属北温带大陆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年平均降雨量456毫米,年平均气温9.5℃,全年日照时数平均2808小时。  太原自然资源丰富矿产资源尤为丰富,享有“煤铁之乡”美称。在诸多矿产中以煤、铁、石膏储藏量为最,并以质地优良享有盛誉。太原旅游资源丰富悠久文明的历史给太原留下了众多的名胜古迹,较为著名的有晋祠、天龙山石窟、永祚寺、纯阳宫、崇善寺、窦大夫祠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5处和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7处。名山、石窟、寺院、庙宇、湖泊、森林、温泉、溶洞、峡谷、河流、古建筑、古遗址、名人故居、历史文化纪念地、博物馆等旅游资源的丰富以及高品质的文物的集中,在国内也是非常少有。其中晋祠圣母殿内宋塑侍女像栩栩如生,姿态各异,在海内外享有盛名。天龙山的北朝石窟及隋唐造像、崇善寺明代藏经、纯阳宫关羽立马铜像,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均占有辉煌的一页。此外,唐太宗李世民撰写的“贞观宝翰”《晋祠铭并序》碑文,是现存最早的唯一完好的唐太宗行书碑。

阳泉

  古称“漾泉”,因泉水喷涌而得名。它位于太行山中部西侧,北接定襄、五台两县,东临河北平山、井陉,南连昔阳,西俟寿阳、阳曲县,人称“三晋妥增”,地势险要,历来为兵家必争之地,古称“晋东雄绕”。总面积4452平方公里,总人口117.4万,是山西东部的中心城市。阳泉现辖城区,矿区、郊区、盂县、平定县,是省辖市。建国后,阳泉经过四十多年的经济建设,已初步形成了以煤炭、电力为主,冶金、化工、机械、轻纺、电子、食品等部门配套发展,门类较为齐全的工业体系,现已成为全省重要的工业城市。  阳泉地理座标为东经112°5′-114°4′,北纬37°40′-38°31′,属于暖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点是:日照充分,热量适中,季节更替明显,昼夜温差较大,气候干燥、凉爽。适宜旅游观光。  阳泉是一座美丽的山城,犹如镶嵌在太行山麓的一颗璀灿明珠。悠久的历史遗珍,旖旎的山光水色,迸发出诱人的风彩和魅力。白昼登临山颠俯瞰全城,楼房鳞次栉比,路桥经纬交织,厂矿星罗棋布;入夜浏览市区,江天灯火辉煌,山河彩虹映照,景色妙不胜收,令人慨为观之。著名诗人郭沫若曾欣然命笔咏叹:“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晋城

  晋城古称泽州,是华夏文明最早的发源地之一,总面积9490平方千米,人口220万,辖四县一市一区。境内自然风光奇特,文物古迹众多,蕴藏着发展旅游的巨大潜力。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平均气温5-10摄氏度,年平均降水量550-750毫米,最佳旅游季节为4-10月。这里气候温和,冬季与夏季比山西西北部温度稍有上升,与河南新乡接近,早午晚温差变化稍有缩小。  晋城市地处太行山、王屋山、中条山三山的交界处,又是华北平原和黄土高原的分水岭,由此形成了极为罕见的自然地理景观。雄峻的太行绝顶风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岩溶洞穴,清澈的河湖飞瀑令人神往。这里有北方最大的溶洞群白云洞、华北最大的生态注入目的地王莽岭、世界围棋起源地棋子山、举世闻名的锡崖沟挂壁公路和高平长平古战场等。  悠久的文明赋予了晋城丰厚的人文遗产。全市现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5处、省级保护单位35处、市级保护单位27处、县级保护单位252处,既有古人类遗址、古寺庙、古碑刻、古名人墓葬,又有古战场、古民居、古书院和革命纪念地等。更让人引以为荣的是晋城现存宋、金以前基本保存完好的木结构古建筑,其约占山西省同时期木结构古建筑的2/3,占全国同时期的1/3,几乎超过南方同时期古建文物遗存的总和。

晋中

  晋中市位于山西省中部,东依太行,西傍汾河,北与省会太原市毗邻。晋中是一座历史文化底蕴 深厚、发展潜力巨大的年轻城市。作为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商代后期境内就有城邑出现,春秋时期开始设立县一级行政建制。1948年设置榆次专区, 1968年起称晋中地区,1999年,设立地级晋中市。晋中市辖区总面积1.64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05万,行政区划分为1市(介休)1区(榆次)9县 (太谷、祁县、平遥、灵石、寿阳、昔阳、和顺、左权、榆社)及晋中经济开发区,118个乡镇。  晋中境内山、川、丘陵皆备,气候四季分明,自然条件比较优越。东部山地岭高坡广、林木丰茂,是全市重要的林产品基地;中部丘陵岗峦起伏、草种繁多,具有发展畜牧业的良好基础;西部平川地势平坦、土质肥沃,素为发达的农业区。  晋中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境内矿产资源极为丰富,具有开采价值的煤、铁、铝土、硫磺、石膏、陶瓷土等20余种,占全省探明储量矿种的四分之一,其中,煤炭储量大、煤种全、品质优,是全国十大煤炭基地之一。这为发展能源、原材料工业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临汾

  临汾市位于山西省南部,东枕太岳余支,西依吕梁山脉,中部是广阔的河谷平原,汾河干流纵横南北,两岸土地肥沃,总面积1304平方公里。全市人口65万,其中市区非农业人口25万,区划26个乡镇,70万亩土地。临汾是一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现为临汾行署所在地,是临汾地区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近几年来,城市建设日新月异,街道整洁,绿树成荫,花果飘香,被誉为黄土高原上的“花果城”。  临汾市地处半干旱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雨热同期。但由于受地形影响,山区平川气候差异较大,气候特征迥异。临汾市气温的一般特点是冬寒夏热。气温的年较差和日较差均大。  临汾古城是国内外闻名的“卧牛城”,修筑于明朝,城高河深,巍巍壮观。市南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庙”,总面积700多亩,现有“五凤楼”、“尧井亭”、“尧宫”、“寝宫”等建筑群,规模宏大,宏伟壮观。市东有建于晋代的“古帝尧陵”。还有位于西郊20公里的姑射山“仙洞”,相传为尧王夫人鹿仙女诞生地,奇峰异洞,松柏围绕,古迹处处,分5个自然风景区,63个风景点。

运城

  运城位于山西省最南端,是中华民族重要的发祥地之一。历史上,这里曾是舜、禹建都的地方,文化传承源远流长,名人才子辈出。有春秋五霸的晋文公、战国纵横家张仪、晋代文学家郭璞、唐代名相裴度、名将薛仁贵等。  在历史悠久的古文化熏陶下,运城各地古迹遍布,关帝庙、普救寺、永乐宫……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络绎不绝的中外宾客。  运城地区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均降水量500-600毫米,年均气温11-13度。夏季炎热,冬季比山西省其他地方气温高,早晚温差适中。  运城地区,古称河东,战国时属魏,秦汉至两晋为河东郡,治所安邑(今夏县北)。北魏时属东雍州、鲜州和陕州的范围。隋代属河东郡,治所在蒲坂。唐代属河中府和绛州。北宋时属河中府绛州、解州和陕州。明属平阳府的一部分。民国初属河东道的一部分,1949年改为晋南行政公署,辖新绛分区一部分和运城地区。1950年设运城专区。1954年与临汾专区合并为晋南专区1970年又恢复运城分区。  运城地区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文物古迹源远流长,光辉灿烂。相传后稷教民稼穑于稷山,嫘祖教民养蚕于夏县。舜建都蒲坂(今永济),禹建都安邑(今夏县)。重要文化遗址有芮城的西候度;垣曲的南海峪岩洞;夏县的禹王城、东下冯、西阴;永济的独头、尧王台;河津的西王村、北里村;绛县的原窑河;平陆的七里坡等。重要文物古迹有芮城永乐宫,它不但建筑别致,而且有着精美的元代巨幅壁画,以其精湛的艺术魅力著称于世。此外还有解州关帝庙;永济普救寺鸳鸯塔、万国寺;万荣的飞云楼,秋风楼,稷山的青龙寺;新绛的稷益庙等,都是运城的重要文物古迹。

长治

  位于山西省东南部的上党盆地,它东倚太行,与河北、河南两省为邻;西屏太岳,与临汾地区接壤的;北交晋中;南连晋城。市辖城区、郊区、长治县、潞城市、长子、黎城、襄垣、沁县、屯留、武乡、平顺、壶关和沁源共13个县市区,面积l.5万平方公里,人口292.82万,是山西著名的米粮产地。  长治市地处北纬35°49′-37°02′之间,属于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其气候特征为“四季分四个月”,雨热同季,温和适中,是旅游、观光的理想胜地。  长治自然风光神奇壮美。太行“迤丽东北,延袤千里”,峰峦叠嶂,英雄隘险;太岳群耸峙,巍峨峻秀,标密谷幽;漳河三源相汇,滋润上党沃土,蜿蜒潺潺东流。长治有以山地为主体的丰富的自然旅游资源,东望巍峨的太行山,千峰竞秀,万壑争奇。那壁立千仞的黄崖洞,云蒸雾罩的紫团山,空谷幽深的广志垴、层峦叠翠的老顶山,桔屈难行的羊肠坂,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虹梯关等,充分展现了太行山的雄奇和险峻。西眺逶迤的太岳山,松涛震云海,飞瀑击流泉。那峰奇松挺的灵空山,藤缠泉泻的盘秀山、山叠环绕的提神岭、峰矗泉涌的发鸠山、花奇草异的花坡、水回鱼转帆影动的沁河等,充分显示了太岳山的秀美和多姿。中部著名的上党盆地内,漳河、绛水奔流其间,平畴绿野一望无际,这些都是绝妙的天然胜景。

朔州

  朔州位于山西北部,地处雁门关外,大同以南。市西、北、南三面环山,中为平地,总面积5737平方公里,人口125万,境内山地与丘陵为总面积的23%,其余为平川。朔州市境内水资源丰富,地下水储量为2.02亿立方米。  朔州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区,空气干燥,日照丰富,昼夜温差较大,年平均气温6.9℃,无霜期130天,年降水量423毫米。春季增温较快,夏季降雨较多,秋季天高气爽,是旅游观光的理想之地。  朔州战国时为赵国属地,秦时为马邑县,唐代为朔州,宋时为朔宁府,民国元年改为朔县,八十年代末改为省辖市,朔县改为朔州。  朔州,为历代兵家争战之地。相传,公元前215年,秦将蒙恬筑马邑城池,置马邑县。这里,历来是胡汉频繁争夺的边关重镇。胡人获胜将战场推至雁门关,汉人凭关险守,胡人改退,则遁至大同、阴山,所以历史上有得朔州者得三晋,乃至天下。历史潮流上,除蒙恬外,杨继业曾守戌雁门关,李自成也曾扎营于朔州。  朔州自古民风强悍,屡出名将。三国名将张辽、唐代名将尉迟恭、辽代女杰萧太后、清初名将鲍承先,还有隋末名将,农民起义浪潮中的一位杰出人物刘武周。  朔州景点列表:宝宁寺 崇福寺 丹阳王墓 鹅毛口遗址 梵王寺墓群 广武城 广武汉墓群 汉墓群 华严寺砖塔 金沙滩墓群 净土寺 马邑汉墓群 平鲁烈士陵园 平朔旅游度假村 瑞云寺塔 朔州古城 王家屏墓 峙峪遗址

忻州

  忻州地区位于山西省境北中部,东隔太行山与河北省接壤,西隔黄河与内蒙、陕西为邻。辖2市12县,计58镇232乡3个街道办事处。地委、行署驻忻州市。忻州地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气候总的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夏季多雨,秋季气爽,冬季少雪。  忻州地区,春秋时大部分属晋地,战国属赵,秦汉属太原,雁门,太平等郡,隋为新兴郡、雁门郡,唐、五代、宋为忻州雁门郡,金、元、明、清为忻州、代州、保德州,民国初属雁门道,后分别属山西第一、第二专员公署。解放后成立忻县专区。1958年底与雁北专区合并为晋北专区,1961年复置忻县专区。1970年改专区为地区,1978改地区为行政公署。1983年改忻县为忻州市,遂改为忻州地区。境内交通方便。有同蒲、京原两条铁路干线和宁武至岢岚、忻县至河边两条铁路支线。公路干线有灵丘下白泉至太原、静乐至太原、代县阳明堡至大同得胜堡、繁峙沙河至阳泉、忻州至临县碛口、忻州至五台长城岭、原平崞阳至内蒙川峁、宁武阳方口至右玉梁家油坊、五寨三岔至保德、繁峙沙河至内蒙水泉娄、神池腰店至兴县、忻州至五寨三岔等。支线公路有繁峙大营至浑源偏梁、河曲至五寨韩家楼、五台至繁峙西留属等。此外,县级公路和乡镇级公路遍及各地,黄河沿岸各渡口并有木船通航。  忻州地区历史悠久,文物古迹甚多,最为著名的有五台山,它是全国四大佛教胜地之一,五台南禅寺、佛光寺是全国罕有的唐代建筑。以台怀为中心的庙宇群,忻州市的元好问墓、金洞寺;代县的连靖楼、雁门关;繁圭的平型关、岩山寺以及宁武关、天池、芦芽山等都是著名的名胜古迹。

六、文化机构

大学

  1、本科学院  山西大学、太原理工大学、山西农业大学、中北大学、太原科技大学、山西医科大学、山西财经大学、太原师范学院、太原工业学院、山西中医学院 、运城学院、 山西大同大学等  2、专科学院  太原大学、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山西职工医学院、山西财政税务专科学校、山西警官高等专科学校、山西生物应用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林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财贸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煤炭职业技术学院、山西综合职业技术学院、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金融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建筑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国际商务职业学院、山西工商职业学院、山西经贸职业学院 、山西艺术职业学院、太原旅游职业学院、山西兴华职业学院、山西警官职业学院、山西体育职业学院、山西戏剧职业学院、山西旅游职业学院、山西老区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华澳商贸职业学院 、山西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山西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煤炭管理干部学院、山西省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广播电影电视管理干部学院等

科研院所

  山西省水产科学研究所、山西省纺织科研所、山西省运城复明眼病研究所、山西进忠中医药研究所 、山西三部六病中医研究所、山西省运城地区(市)化学工业设计研究所、山西运城非公有经济研究服务中心、山西平陆肿瘤研究所 、山西省运城市复明病研究所、山西省银屑病研究所、大同科达实用技术研究所等

博物馆

  中国煤炭博物馆 山西博物馆等

七、山西历史

  山西在春秋战国时期,大部分地区属于晋国,所以简称为晋。  山西旧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址很多,是人类历史最早的发源地之一。芮城西河度文化及合河文化和云南的元谋猿人属于同期,证明在 250 万年以前,山西已经有了最早的原始人类。中期的襄汾丁村文化和阳高许家窑古人类化石的发现,说明在10万年以前,汾河两岸和雁北地区,已经出现了比较集中的原始人群和村落。晚期的朔县峙峪文化说明在 28000年以前,以原始共产制经济为特点的母系氏族公社,已经在这里确立。其他如沁水下川、大同白毛口都有旧石器时代遗址的发现,全省共有旧石器遗址 200多处。 新石器时代的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多达 500余处几乎遍布全省。如垣曲下马村出土的陶盆、陶瓶和陶罐,繁峙沙河镇出土的鱼骨叉,太原市光社出土的三足瓮,以及太谷白燕、汾阳峪道河和杏花村、襄汾陶峙等地出土的文物、遗址,都是研究我国原始公社发展和演变的有价值的资料。 在我国古代文献中,有不少关于原始公社的传说:“尧都平阳(今临汾市)、舜都蒲板(今永济县)、禹都安邑(今夏县)”,传说部落联盟中的最高领袖尧、舜、尧都在山西境内建过都。至今临汾城南还有尧庙,城东有尧陵,沁水以南有舜王坪。《禹贡》说夏禹治水“导河积石,至于龙门”。龙门又叫禹门口,在我省河津县西北和陕西韩城县东北。禹是我国奴隶制社会的第一个王朝——夏王朝的建立者,夏代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21世纪至16世纪。“夏传子,家天下”。禹死后,部落联盟的民主选举制度也被废除,由禹的儿子启做了夏王朝的第二个“夏后”(夏王)。这就意味着原始公社的解体,奴隶社会的开始,山西境内文明时代的历史也从此揭幕。 据史书记载,夏王朝共历14代,17个王,前后共 400多年。夏朝最后的桀王,由于暴虐无道,人民十分痛恨,被夏朝一个属国的部落首领汤起兵推翻,从而建立了商王朝。这是我国第二个奴隶制的朝代。商王朝存在的时间是公元前17世纪至11世纪。当时山西境内有一些方国和城邑。武丁即位后,商王朝的力量逐渐强盛,把山西境内的这些方国征服,纳入自己的版图。石楼、灵石、保德、洪洞等地,都有青铜器出土,从这些出土青铜器的造型和纹饰等方面判断,都具有显著的殷商文化的特征。 从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 771年为西周时期。西周是一个政治经济都相当发达的文明古国。在政治上,武王、周公和成王,分封他们的兄弟、同姓、亲戚71人为诸侯,到各地控制当地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队。周文王曾经发动过“戡黎”战争。黎是一个小邦国,在今黎城县境内。公元前1106年,周成王封他的弟弟叔虞于唐,这就是广为流传的“桐叶封弟”的传说。叔虞的儿子燮父,因国内有晋水,就把唐改称为晋。后来,人们为纪念唐叔虞,给他修建了一个祠堂,这就是太原著名的旅游胜地——晋祠的来历。西周第九代国君周厉王,贪财好利,昏庸残暴,激起了国人的暴动,周厉王被放逐到彘,“彘”就在今我省霍县境内。厉王死后,幽王即位,比厉王更加昏庸荒唐,被犬戎进犯的军队杀死,导致西周灭亡。 从公元前 770年东周建立到公元前 476年,我国历史进入了春秋时期。这时,山西境内主要的诸侯封国是“晋”。晋起初是一个小国,到晋文公重耳当政时,有赵衰、狐偃等辅政,发展了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使晋国出现了“政平民阜,财用不匮”的局面,逐渐强大起来。晋文公在北方称霸后,山西对当时全国的局势影响很大。侯马是晋国后期都城的所在地,1956年在这里发现了城廓、铜器作坊、居住遗址和墓葬,1965年又发现了用朱书写在玉片上的“盟书”(又叫“玉石书”)。这一文物不仅对研究我国图书史有着重大意义,而且是研究春秋末期晋国由奴隶制向封建制过渡时期政治史的宝贵资料。

封建社会初期

  从公元前 475年至公元前 221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为战国时期;这时,中国历史已进入封建社会。  战国时期,晋国的卿大夫代表新兴地主势力,进行了封建的社会改革。在经济上,废除了土地三年分配一次的旧制度,让耕种土地的人获得对土地的长期占有权,史称“晋作爰田”,实行这一改革后,使农业生产得到了发展。在政治上,晋国卿大夫在和旧贵族的斗争中,实行了六卿专政。六卿是赵、魏、韩、范氏、中行氏、智氏。后来,范氏和中行氏被灭,只剩下了赵、魏、韩和智伯四家。赵简子在今太原晋祠附近的古城营村,建筑晋阳城,作为赵国初期的都城,这个城市从春秋到五代,一直存在了1500多年,始终是山西政治、经济和文化的中心。公元前 453年发生了晋阳之战,赵,魏、韩三家联合消灭智氏,三分晋国,史称“三家分晋”,所以山西也被称为“三晋”。公元前 403年周天子正式承认赵、魏、韩三家为诸侯。当时,赵国的都城在晋阳(今太原市西南),韩国的都城在平阳(今临汾市)、魏国的都城在安邑(今夏县北),中期以后方移向河南、河北。三家分晋以后,魏文侯先后任李悝、吴起、西门豹、乐羊、卜子夏、段干木等一批人才,对旧制度进行了改革:废除了世袭禄位制,把无功受禄的人看成是“淫民”,把他们剔除;把国有土地分给农民耕种,抽取“什一之税”;严立了严刑峻法,维护封建社会的秩序等等。这些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公元前 260年,发生了著名的长平之战,赵国被秦国打败。之后,秦始皇统一中国,建立了中央集权制度,把全国划分为三十六郡,以后又不断增设到四十多郡。当时,山西境内有五郡:雁门郡、代郡、太原郡、上党都、河东郡。 由于山西在军事上处于战略要地、因此它常常是北方新起部族的根据地。匈奴从殷周以来,就一直威胁着中原的各代王朝。它的地盘就在今雁门关北面、公元前 200年,汉高祖刘邦被围困在白登(今大同)达七天之久,西汉王朝不得不与匈奴作出让步。以后,匈奴人逐步南下,在吕梁山上和汾河流域牧马。到三国曹魏时,山西境内的匈奴人分为五部:并州兹氏(在今汾阳〕为左部;祁(今祁县)为右部;蒲子(今隰县)为南部,新兴(今忻州)为北部;大陵(今文水)为中部,人数多达数十万。此外,还有羯族在武乡居住;鲜卑族拓跋部在代县和大同居住;氐、羌在陕、甘居住,历史上称为“五胡”。 公元 304年,匈奴首领刘渊在左国城(今离石)起兵,逐步控制了屯留、高平、平遥、介休,自称汉王。并州刺史刘琨奉西晋王朝的命令,负责并、冀、幽三州的军事,在晋阳一带抗拒匈奴及其别部达九年多时间,受到中原人民的拥护。但是,由于连年战乱,山西的经济遭到了严重在破坏。当时的太原,房舍被烧毁、尸体堆满地,即使活着的人也被饿得骨瘦如柴,脸无人参;晋东南一带的人口也四处逃亡,十个人中活不下二三个人。 公元 386年,鲜卑族拓跋(王圭)建立了北魏,在平城(今大同)建都。北魏逐步成为北方的大国,结束了连年战乱的封建割据局面,形成南北朝对立的形势。后来,北魏分裂为东魏和西魏,东魏的实权落在大将高欢的手中。高欢的儿子高洋于公元 550年取代东魏,建立北齐,称文宣帝。高氏父子以晋阳为别都,晋祠天龙山一带的遗址,就是高欢、高洋父子建立的。长期战乱,为佛教的兴起创造了有利的条件。北魏时寺院有三万所,和尚尼姑多达 200万。云岗石窟在这一时期(公元453年——495年)修凿成功。交城的玄中寺也于公元 472年开始创建,成为昙鸾大师所创佛教净土宗的诞生地。

隋唐至明清时期

  从公元 581年至 907年为隋唐时期。 隋朝建立以后,天下设总管府。在山西设总管府的有并、代、隰、朔四个州,而以并州为首。为了防御北方强大的突厥国的侵扰,隋文帝派他的儿子杨广率领军队驻守在晋阳。这时,国家统一,社会安定。河东地区既有盐池,又产粮食,经济相当繁荣。 隋末天下纷乱,群雄竞起。任隋朝河东道抚慰大使和太原留守职务的李渊,在他的儿子李世民(即唐太宗)和晋阳令刘文静等策划下,率三万兵力,从太原起兵反隋。他们渡过黄河,进军关中,经过多年征战,终于在公元 618年建立唐朝,重新统一中国。唐太宗李世民即位以后,采取一系列措施,改革弊政、巩固政权,从公元 627年开始。出现了历史上有名的“贞观之治”的兴旺景象。这时,国家的版图广大,社会经济繁荣,文化高度发展。山西的经济发展曾经居于全国的前列。那时,全国共有18个盐池,河东就占了五个,一个产盐万斛,供应京师,被柳宗元称为“国之大宝”。唐王朝对山西十分重视,认为这里是“龙兴”之地,于是把晋阳城定为北都,在这里广积军粮、兵器和甲胄,又大兴土木修建宫殿和城池,现在晋祠还存有唐太宗亲笔写的《晋祠铭》,李世民死后,唐高宗李治继承帝位,他的皇后就是以后改国号为周的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女皇帝武则天,她以太原狄村的狄仁杰为宰相,也是一个颇有建树的政治家。唐代出现的山西名人很多,其中最重要的人物我们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绍。隋唐时期,佛教兴盛,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的五台山,那时已经是寺庙林立、雕塑精美、名扬全国的佛教圣地。 公元907年到960年是五代十国时期。 当朱温灭唐建立后梁时,沙陀贵族李克用任河东节度使,被封为晋王。他一直和后梁对立,公元 923年,李克用的儿子李存勖从晋阳起兵,推翻了后梁,建立后唐,年号同光。后唐政权只存在了十三年就被石敬瑭灭亡。石敬瑭原来是李克用的部将,在北方契丹的支持下,于公元 936年称帝,历史上叫做后普。石敬瑭的部将刘知远又于公元 947年在太原称帝,以后迁都开封,历史上叫做后汉,在短短半个世纪中,华北和中原前后经历了五个王朝,历史上称“五代”。这五个王朝,除了最前的后梁和最后的后周外,李存勖、石敬瑭和刘知远所建立的三个王朝,都是以山西为依托,掌握了军事、经济实力以后取得政权的。 和五代同时,在中原以外的地区,陆续出现了十个地方性的政权,历史上称之为“十国”。这十个封建割据的小王国,有九个在南方;只有刘知远的弟弟刘崇所建的北汉是在雁门关以南、韩侯岭以北的山西北、中部(再加上陕西神木一带一小片地区)。现在,晋祠天龙山还有“刘氏园寝”,就是刘崇家族的陵墓区。 公元 960年,赵匡胤发动“陈桥兵变”,灭掉五代最后一个王朝——后周,建立北宋。他制定了“先南后北”的统一军事计划。刘崇依靠着北方的契丹,和北宋王朝相对抗。宋兵三攻“北汉”,都因为北汉有契丹军的援助而失败。直到公元 979年,宋太宗赵光义又率领大军出击北汉,北汉主刘继元才开城投降宋朝,北汉将领杨业也奉命向宋王朝投降。高欢父子、李渊父子、李存勖、石敬瑭、刘知远和刘崇兄弟。都靠着晋阳这个地方争夺天下当了皇帝,所以当时传说晋阳城是“龙城”,太原东北的系舟山是“龙角”。所以,宋朝军队在攻占晋阳以后,把千古闻名的晋阳城放火烧毁,又把系舟山头铲平。公元 982年,宋王朝派大将潘美在唐明村(今太原市唐明饭店北)重建新城,这就是现在太原城的开始。为了钉破“龙脉”,在修城时只建丁字街,不修十字路。现在看来,这是很荒谬的迷信做法,但在宋王朝来讲,为了钉死太原,不再出现和它分庭抗礼的人物,这样做也是很自然的。北宋初期,采取了一些发展经济的积极措施,山西再度出现了繁荣景象。太原产的铜镜和剪刀远销各地,遐迩闻名。同时,山西境内已开始用无烟煤作燃料,用土坩锅装矿来炼铁。随着经济的发展,带来了文化的繁荣,出现了司马光等一批有名的历史人物,我们在山西名人中有介绍。 南宋以后,战乱不止,北方经济遭到严重破坏。山西因有太行山为屏障,受战火摧残比其他地方相对较少。经济文化还比较发达。金代的时候,全国共设十个考区,山西就占了三个。金代雕版印刷的中心就设在平阳(临汾),金版藏经就是在平阳开雕印刷的。所刻的《四美人图》、《关羽图像》,绘画精美。形象逼真,开创了人物版画的先河,是中国版画的一大转折。在宋、辽和宋、金对峙时期,佛教又得到广泛传播,大同的华严寺就是辽代佛教宗派华严宗盛行的产物,应县的木塔也是在辽代清宁二年(公元1056年)修建的。 公元1271年忽必烈(元世祖)建立元朝,把山东和山西作为“腹里”之地,派驻大量的蒙古军加以统治。这时,华北地区的经济和文化技术都有相当发展。意大利著名旅行家、元朝钦差大臣马可·波罗(1254——1324)在他所写的《游记》中,对山西作出如下描述:“太原府工商颇盛,产葡萄酒及丝,有商人到印度通商谋利;平阳府居住商人不少。’著名的芮城永乐宫的壁画,就是由元朝朝廷所信任的新道教全真派首领丘处机修建的,修建在所谓“八仙”之一的吕洞宾的家乡。这座道教宫观,是元代艺术的宝藏。洪洞广胜寺明应王殿的元代戏剧壁画也是这一期间所绘。 元朝末年,阶级矛盾与民族矛盾十分尖锐。公元1351年,韩林儿、刘福通等率领红巾军起义。起义军曾分路北伐:由关铎和潘诚率领的中路军于公元1357年进攻山西,攻破陵川,夺取潞州,北上占领冀宁(太原),并向北面的大同进发,另一支分出去的红巾军,出绛州、沁州,越过太行到上党,沿途横扫数千里。 后来,朱元璋派徐达、常遇春北伐讨元,进入山西。公元1368年,明军占领太原,元军败退到甘肃,但仍屡次骚扰明朝的边境。朱元璋封他的三个儿子为藩王,进驻山西:朱(木冈)为晋王,驻在太原;朱桂为代王,驻在大同;朱模为沈王,驻在潞安,时刻防备元朝残余势力的侵扰。这几个藩王都拥有重兵,并重新修整、加固旧长城和太原城,以此来巩固边防。 明代洪武年间设山西行中书省于太原,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为山西承宣布政使司,统管五府三州。洪武年间,曾迁山右泽潞之民往河北,迁山西之民往安徽、江淮、河北、河南和山东一带。永乐年间,又把山西中部、西南、东南之民迁往北平。据说移民搬迁前,曾经在洪洞县的大槐树下集中,所以至今在各省人民中仍流传着:“若问祖先来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的民谚。 明代中期,由于土地兼并,赋役加重,政治腐败,再加上北部鞑靼和南部倭寇的侵扰,连年战事不断,人民群众忍受不了残酷的剥削和压迫,纷纷向外逃亡。到开顺(明英宗朱祁镇年号)末年(约1464年),从山西和河南逃到荆襄地区的流民就多达 150多万。正德(明武宗朱厚照年号)、嘉靖(明世宗年号)年间,陈琦兄弟在潞城县青羊山起义,失败后被捕。陈琦的儿子陈卿继续领导农民坚持斗争。公元1528年明世宗动员山西、河南等省军队分四路围攻青羊山,才把起义军镇压下去。为了加强对这一地区的控制,明朝特在青羊山设置了平顺县。 明朝末年,爆发了以李自成、张献忠为首的农民大起义。起义军的首领之一王嘉胤在陕西起义后,曾多次率领队伍攻入山西,攻占许多州县,山西成了明民与起义军的主要战场。1644年,李自成率领五十万兵马,由陕西渡过黄河,经禹门口(河津市龙门)进入山西,攻陷太原,破宁武关,一路挺进攻入北京,明朝灭亡。清兵入关后,李自成又从北京退回山西,指示部将陈永福用坚壁清野的办法牢固地把守太原。太原被清军攻占后,全省范围内的抗清斗争,依然蓬勃发展。1648年,姜(王襄)在大同宣布反清,第二年初占领崞县原平镇,他的部将姚举攻取忻州,下石岭关;另一名部将刘廷夺取了繁峙、静乐、交城、石楼、永和等县;曲沃李建寿,运城虞永、韩昭宣,潞安苏升等都纷纷起义,响应姜(王襄)抗击清兵,曾在晋祠和清军进行过激烈的战斗。 清代康熙、雍正、乾隆年间(约1662——1795年),社会经济得到相当发展,耕地面积增大,社会安定,人口大量增加。清王朝把长城以外的内蒙古呼和浩特等地划入山西省内,共设9府、16州、108个县。当时,山西的商业与金融业十分活跃。最出名的是出现了闻名全国的山西票号(具体情况在晋商文化中介绍)。 明清时代,山西的文化艺术也获得相当发展。省会太原和各府城州县都开办了书院,清末太原的令德堂、潞安府的上党书院、山西(氵睿)文书局都是比较有名的。乾隆以后蒲剧兴起,它是当时重要的地方戏之一。名人学者中出现了傅山等著名人物。

世界文化遗产

  平遥古城、云冈石窟、五台山,涌现出一批风景区入选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纪录。

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大同(第一批)、平遥(第二批)、祁县 、新绛、代县(第三批)

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山西省灵石县静升镇(第一批)、山西省临县碛口镇(第二批)、山西省襄汾县汾城镇 (第三批)、山西省平定县娘子关镇 (第三批)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临汾市(13处)  丁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临汾县丁村,位于襄汾县城南五公里的地方  丁村民宅 明至清 山西省襄汾县山西襄汾县城南4公里丁村  陶寺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襄汾县陶寺村  牛王庙戏台 元 山西省临汾市临汾县魏村  霍州州署大堂 元 山西省霍州市霍州市东大街北一侧  千佛庵 明 山西省隰县城西一里许的凤凰山巅  山东岳庙元至清山西省蒲县城东二公里的柏山之巅  柿子滩遗址旧石器时代山西省吉县东城乡西村  曲村--天马遗址 周 山西省曲沃县曲村、翼城县  大悲院宋、金山西省曲沃县曲村北  侯马晋国遗址 东周 山西省侯马市遗址在侯马市汾、浍两河交汇处  广胜寺 元、明 山西省洪洞县东北17公里霍山南麓  洪洞玉皇庙元山西省洪洞县  晋城市 (14处)  姬氏民居 元 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8公里的陈怄镇中庄村  崇明寺北宋至明山西省高平市东南15公里的圣佛山东麓  开化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北17公里的舍利山腰  游仙寺北宋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南10公里的游仙山麓  定林寺元至清山西省高平市城东南5公里的七佛山南麓  南、北吉祥寺 宋~清 山西省陵川县城西15公里的礼义镇  龙岩寺金、明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梁泉村  小会岭二仙庙北宋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小会村  崔府君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礼义镇  西溪二仙庙金至清山西省陵川县晋城市陵川县西溪村  青莲寺 唐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南17公里的泽州县硖石山腰  玉皇庙 宋至清 山西省晋城市东13公里府城村后的黄土岗上  晋城二仙庙 宋 山西省晋城市东12公里的泽州县金村乡东南村  泽州岱庙宋至明山西省泽州县晋城市冶底村  长治市 (18处)  正觉寺金至明山西省长治县看寺村  观音堂明山西省长治市  潞安府城隍庙元至清山西省长治市  八路军总司令部旧址 1938年 山西省武乡县  洪济院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沁县城北30公里的南涅水村北隅  武乡县大云寺宋至清山西省武乡县  会仙观金至清山西省武乡县东25公里的监漳村西  沁县大云院宋至清山西省沁县郭镇  原起寺宋山西省长治市潞城市辛安村  法兴寺 唐 山西省长子县 城东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崇庆寺 宋 山西省长子县紫云山  三嵕庙金至清山西省壶关县乡南阳护村  天台庵 唐 山西省平顺县东北25公里王曲村  大云院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23公里的实会乡实会村北龙耳山中  龙门寺 五代~清 山西省平顺县西北65公里的石城乡源头村北二里许的龙门山腰  淳化寺金山西省平顺县  明惠大师塔五代山西省平顺县长治市平顺县虹霓村  九天圣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顺县城西10公里处的北社乡东河村西的土丘上  吕梁市(6处)  马茂庄墓群东汉山西省离石市  安国寺明山西省离石市  太符观金至清山西省汾阳市  兴东垣东岳庙金至清山西省石楼县  香严寺金至明山西省柳林县  则天庙 金 山西省文水县  晋中市(11处)   榆次城隍庙 元~清 山西省榆次市  乔家大院清山西省祁县  平遥城墙 明 山西省平遥县  镇国寺 五代至清 山西省平遥县  双林寺 明 山西省平遥县  慈相寺北宋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平遥文庙金至清山西省平遥县  祆神楼 清 山西省介休市  介休后土庙明、清山西省介休市  旌介遗址 商 山西省灵石县  资寿寺明山西省灵石县  阳泉市 (2处)  关王庙 宋 山西省阳泉市  大王庙金至明山西省盂县  朔州市(3处)  广武汉墓群 汉 山西省山阴县  佛宫寺释迦塔(应县木塔) 辽 山西省应县  崇福寺 金 山西省朔县  运城市(22处)  马村砖雕墓宋、金山西省稷山县  青龙寺元山西省稷山县  绛州大堂 元 山西省新绛县  福胜寺元、明山西省新绛县  稷益庙明山西省新绛县  太阴寺金山西省绛县  万荣东岳庙 元至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后土庙 清 山西省万荣县  万荣稷王庙金山西省万荣县  临晋县衙元至近代山西省临猗县  禹王城遗址 东周至汉 山西省夏县  司马光墓 北宋 山西省夏县  西阴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 山西省夏县  东下冯遗址新石器时代至商山西省夏县  解州关帝庙 清 山西省运城市  泛舟禅师塔唐山西省运城市  蒲津渡与蒲州故城遗址唐至明山西省永济县  永乐宫 元 山西省芮城县  西侯度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芮城县  清凉寺元山西省芮城县  广仁王庙唐山西省芮城县  芮城城隍庙北宋至清山西省芮城县  忻州市(11处)  洪福寺金山西省定襄县  阿育王塔元山西省代县  边靖楼明山西省代县  雁门关明山西省代县  平型关战役遗址 1937年 山西省繁峙县  岩山寺 金 山西省繁峙县  南禅寺大殿 唐 山西省五台县  佛光寺 唐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白求恩模范病室旧址 1938年 山西省五台县  显通寺 明至清 山西省五台县  广济寺大雄宝殿元山西省五台县  大同市(12处)   云冈石窟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善化寺 辽、金 山西省大同市  华严寺 辽、金、清 山西省大同市  平城遗址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方山永固陵北魏山西省大同市  大同九龙壁明山西省大同市  悬空寺 明 山西省浑源县  荆庄大云寺大雄宝殿金山西省浑源县  浑源永安寺元山西省浑源县  曲回寺石像冢唐山西省灵丘县  觉山寺塔辽山西省灵丘县  许家窑一侯家窑遗址 旧石器时代 山西省阳高县、河北省阳原县  太原市 (5处)  晋祠 宋 山西省太原市  龙山石窟 元 山西省太原市  晋阳古城遗址春秋至五代山西省太原市  窦大夫祠元至清山西省太原市  天龙山石窟东魏至唐山西省太原市

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历山、交城庞泉沟、宁武芦芽山、阳城莽河、五鹿山

国家地质公园

  黄河壶口瀑布、宁武万年冰洞、五台山、壶关太行山大峡谷、大同火山群

第一批全国古籍重点保护单位名单

  山西省图书馆、山西博物院

八、山西名人

  皇帝:尧、舜、禹;春秋霸主:晋文公 ;思想家:荀况(山西临猗) ;音乐家:师旷(《阳春白雪》)(山西洪洞);纵横家:张仪(山西万荣) ;名将:卫青(山西临汾);名将:霍去病(山西临汾) ;武术家:陈卜(太极拳始祖)(山西晋城泽州) ;著名和尚:法显(取经译经,比玄奘早几百年)(山西临汾) ;圣人:关羽(山西运城) ;名将:吕布(山西定襄);四大美女:貂禅(山西忻州)杨玉环(山西永济);名将:尉迟恭(山西朔州);女皇帝:武则天(山西文水) ;皇后:卫子夫(汉武帝皇后)(山西临汾) ;名相:狄仁杰(山西太原) ;诗人:王勃(山西河津) ;画家:萧照就笑了(宋代御前画师)(山西阳城) ;散文家:柳宗元(八大家之一)(山西晋城) ;才子:唐伯虎(南迁)(籍山西晋城) ;诗人:白居易(山西太原);词人:温庭筠(山西祁县);忠烈:杨继业(杨家将);史学家:司马光(山西夏县) ;书法家:米芾(山西太原) ;曲作家:白朴、郑光祖、关汉卿(与马致远合称元曲四大家)(山西河曲) ;戏曲家:孔三传(诸宫调创始人)(山西晋城) ;小说家:罗贯中(山西清徐);官员:于成龙(山西离石) ;帝师:陈廷敬(康熙的老师)(山西阳城) ;维新派:杨深秀(戊戌六君子之一)(山西闻喜) ;军阀:阎锡山(山西五台);古代企业家:乔致庸(山西祁县乔家大院) ;官僚资本家:孔祥熙.(山西太谷) ;才女:石评梅(近代四大才女之一)(山西平定);革命家:薄一波(山西定襄);共和国元帅:徐向前(山西五台);华国锋(山西交城) ;作家:赵树理(山药蛋派)(山西沁水) ;女英雄:刘胡兰就(山西文水) ;导演:牛朝阳(《281封信》)(山西晋城);科学家:张明觉(研究试管婴儿)(山西岚县) ;艺术家:张继钢(山西阳泉);百度创始人:李彦宏(山西阳泉);商人:郭台铭(籍山西晋城) ;总司令:王继堂和李买富(山西晋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