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方电子(000682)股吧:【理想流】国内的开源为啥还不太行?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9 20:15:27

【理想流】国内的开源为啥还不太行?

分类: 随笔 理想流 2011-11-23 00:18 1802人阅读 评论(16) 收藏 举报

开源至少值得向往


即使是许多开源阵营中的人自己,也未必认识到自己所做所为隐含的含义。

西方社会的基础是几条非常基本的原则:自由交易,平等交换,多数优胜。

平等交换即以价值相等之物进行交换,这条基本原则几乎体现在任何一个角落里,虽然价格与价值经常发生背离。

在这样的基本原则下,因为社会生产的需要,又产生了公司这样的组织。公司对内向员工支付工资以购买劳动,对外则以交换为手段获取利润。

利润之于公司,便如血液于人,乃是生存之根本。这就是西方社会的基本形态。


但开源是与此是相背离的。开源的第一驱动力是兴趣下的志愿,而非利益。开源的目的是追求一种精神,而非利润最大化。

设想一下,如果世界上所有行业都以开源的模式来运作,那这世界会是怎么样一种景象。

所有人都不计报酬的劳动,所有的人平等的相待,与此同时所有人的需要都可以免费获得满足---这是怎么样一种高贵的社会形态啊!

姑且不论其现实不现实,这样一种社会形态至少值得向往。

但实际上,开源虽然在一些领域中获得成功,但距离成为一种普世标准,余路尚长。

就当下看来,开源这种模式可以在通用性较强的领域取得成功,但在专门性较强的领域中似乎很难推广。比如:开源可以做OS和编译器,但很难想象电力系统的管控或航班的票务系统以开源模式来运作----毕竟很少有人愿意成为某一商业利益的自愿者。


国内开源为啥还不太行?


纵览国内的状况,似乎整体上还不太行。(反倒偶尔有剽窃行为。)

这事儿我曾经很困惑,以为是努力不够。这几年经得多了,突然就想透了。


说到底首先还是经济问题。


人做开源的前提是要有足够的经济基础,即不用太努力也能满足基本生活需要,这样才有空余时间来干其他事。

比如,一个人如果一个月只需要写200行代码,收入却可以有20K,那么虽然说不上特别富裕,但买房养家就没啥太大压力。

这时候由于有大把的空闲时间,如果不甘寂寞,想找点事干,就可以做开源。


国内则是倒过来的。

一天到晚,拼命加班,结果养家糊口够用,买房经常够呛,即使买了还要惦记还房贷。

这个时候还惦记开源的人,恐怕真得是绝对的理想主义者才行。

而绝对的理想主义者结局大多不好,也就绝了后来者的心思。


其次是在大多领域国内不管公司或个人在技术上确实不在前列。

不是兴趣驱动,有一类情况应该也可以促成开源的发展。

有些公共设施,一个公司搞风险太大,出来后别人一跟风回报率太低。

比如apache的hadoop等。这时候大公司就会对这些项目做些捐赠。

有这类资金支持,道理上讲开源也可以做点发展。

但商业上国内有些大公司算是站住脚了,但技术上大多还是处在跟着跑的状态。

所以对本土开源的支持恐怕还不多。

这应该也是造成当前局面的一个原因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