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贤和郑少秋的地位:若要找到必先认识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12:43:58

文/衛鐁囄(754622583@qq.com)

一个清闲的上午,拿着鱼饵喂鱼,看着鱼缸中的鱼悠悠摇曳尾巴,而跃动的鱼尾犹如在水中飘来荡去的月牙,伴着水上的涟漪忽深忽浅显现,仿似尤抱琵琶半遮脸的美人儿令人无限遐想……

但就因为尾巴一词,令我很煞风景地联想起了小学学过的一篇课文,题目好像是:小壁虎借尾巴。文中大概的主线是小壁虎被蛇咬掉了尾巴,于是就天真地去找其他的动物借尾巴。小壁虎去找鱼借尾巴,而鱼告诉它它的尾巴要用来在水里摆方向的,于是小壁虎又去找黄牛借尾巴,而老黄牛告诉它它的尾巴要用来赶牛牤的,后来鱼又去找小燕子借尾巴,而小燕子又告诉它它的尾巴要用来在天空飞行掌握方向的,于是小壁虎又去找其他的动物借尾巴,到后来,尾巴没有借到,但却在借的过程长出了它自己的新尾巴。

小壁虎借尾巴与我们寻找方向是何其的相像!

成长就是那一条蛇,在咬掉我们的幻想之后,把现实赤裸裸的真相摆放在我们的眼前。以至面对种种应接不暇的现象之后,我们开始去借尾巴,即去寻找一个可以诠释活在当下的答案。

鱼、老黄牛、燕子的尾巴都不适合亦都不能借给小壁虎,在它没有意识到它已长出新尾巴之前,小壁虎只能不停的去借。意味着感性的认识过渡到理性的认识,唯一的桥梁就是不停地实践。世界在我们面前还很模糊,而我们想彻底地识透她就必须去“借”和不停的实践。

历史是那条鱼,现实是只老黄牛,而未来所不知的就是那只燕子,但归根到底尾巴只能长在小壁虎身上,因此,答案形成取决的要素还是依靠本身的实践过程。没有一成不变的价值观,因为时代有着不可比拟的特质,所有的答案之所以会笼统,就是因每个个体都是具体的。生命的成长是一个很奇妙的旅程,因为一切看似不是风景的画面都将在日后成为一道道独特的风景。信仰、理想、责任、生活都不是抽象的,是相融为一体而不能分离的,具体表现在我们所做的每一个抉择时刻,生命的意义并不是一道伪命题,只要下笔的人是自己。

如果哪一天我们在借尾巴的过程中突然发现在不知不觉中长出了属于我们的尾巴,于是醍醐灌顶,恍然明白原来尾巴是一天一天长出来的,而不是可以借来的。一切的激变都是在一点一滴看似不变暗流之下形成的。有时,我们会突然刻意地去寻找自己,根本意义就是暗示“变”的暗流开始交汇为激流,如果不想慢慢迷失,就勇敢的认识自己。

孤独一直都在,但不曾孤独过。诚如伟大的诗句所言: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左岸记胡子飘飘推荐一地阳光的《人生碎语》这篇文章,对认识自己是个突破,故引用于此。

人生碎语

人生充满着悖论和冲突,纠结于爱与恨、美与丑之间,困顿于生与死、善与恶之间。笑中有泪,冷中有暖,每个人都得去体验、去面对。一次次失望后是新的希望,一次次挫折后是新的出发。

人生是围城内外的背反——城外的想冲进来,城里的想冲出去,永远摇摆不定。人生面临变与不变的深刻矛盾——我们总是希望世界变化多姿,但又渴望有不 变的永恒让我们心灵踏实,就像游子在外流浪,经历世事沧桑变迁,但最终会渴望有个“家”,家是不变的港湾,能缝合我们一切的心灵创伤。 对我而言,我很反感“科学人生观”的提法,人生没有标准答案,无法用科学正确来衡量,意义和自由问题超出了科学解释的领域。人生是一个有待完成的艺术品, 其本质在于自由,所谓自由就是就是在荒谬中编织意义,在冰冷中感受温暖,在混乱中建立秩序,在黑暗中追求光明,在庸常中发现诗意。

人生是无中生有的过程,生命本身就是一个传奇。卢梭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人生从本质上说是充满无限可能的(自由),但是每个人又不 得不受着各种有限性的限制。因而,人生是戴着镣铐自由地舞蹈。重要的不是外在的世界,而是你内在对待世界的态度。如《肖申克的救赎》中的安迪,即使身陷牢 狱,仍能闪耀自由光辉;如《美丽人生》中的犹太父亲,用爱、幽默、智慧和勇敢,使儿子眼中的集中营变成了美丽世界。

说起人生,现代人常说“这是我的人生,我要如何如何”,对人生的理解越来越围绕自我意识,以自我为中心。然而,现代人过度的自我意识造成了类似于 “无根无家”的漂泊状态,我们不再轻易再把自己交出、奉献给诸如上帝、理念、集体、情爱等象征永恒的事物,所以个体的生存带上了执拗的唯我色彩,坚持自我的绝对存在。但孤独无依的自我很大程度上只是个虚无空洞的外壳,“问泉哪得清如水,为有源头活水来”,割裂了自我同整体世界的联系,“自我”只会走向干枯和萎缩,产生对人生无意义的迷茫和焦虑。

一方面,“自我意识”是虚幻的,因为世界上本“无我”;另一方面,“自我意识”又是必要的,因为它是一切认知的起点,以自我为基础我们才能认识外在世界。但,自我不是“家”,它更是一个“向导”、一个“领路人”,是指向回家的路。它的任务就是让我们体验到“源头的活水”,把我们引到存在之家。以自我始,以无我终,自我意识同整体意识融合。

当今很多人的生存困境就是把“自我”当成认识的终点、结果,而不是起点。他们停留在了个人的“小我”上,而不再去探究更广阔更本源的“大我”;像井底之蛙,执着于个人狭隘的空间而无法连通博大无边的世界。

中国历来缺乏个人主义,缺乏独立的自我,然而当今社会只是从“无我”走向另一个极端的“唯我”,拒绝同整体的联系、孤独的原子化自我。原子化自我将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将自我与他者的区别极端化为无法跨越的鸿沟,坚持自我的绝对性,认为自我只属于自己,只是人在固执的自我身上无法获得真正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归属感就是回归自己所从属的地方,是自己本性的充分实现,落叶归根,从哪里来,回到哪里去)。

真正自由的个体是既能保持自我,又能走出自我,既能自由分离,又能自由联合。显然,当下不少人强调的只是分离的消极自我,他们把注意力过度集中在自己身上,而不了解也不关注别人的想法,他们强调自我不受干涉的消极自由,而抛弃了与其他 人相互交往和联合的积极自由。 这样的人生是不完整的,或许,这就是人们普遍缺乏幸福感的一个原因。

也许您还喜欢这些:

  • 人生的疆域与生存的幻象—阅读丰富人生
  • 彼岸无花
  • 是什么就做什么
  • 亲爱的:别怕,一切都将会轻轻过去
  • 寻找激情,从爱自己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