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打胎的方法有哪些:省新世纪园丁教育教学论文大赛颁奖大会上特级教师程红兵的讲座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4/29 07:38:54

学校发展与现代学校文化建设

程红兵(录音整理)

一、为何聚焦学校文化

   有一个笑话是这样讲的,和英国人谈文化,不论你开头说什么,说到最后总是以足球的话题结束,和法国人谈话呢,不论你开头说什么,说到最后呢,总是说到女人,以女人这一话题结束了,这就说法国人比较浪漫,和俄国人谈话呢,不论你开头说什么,说到最后呢,总是以文化,以文化这一话题结束。我们现在很多学校,很多校长都在关注文化建设问题,那么我们建平中学,我们是基于什么样的考虑,来关注学校文化建设,首先要谈谈这样一个问题,谈谈认识问题,谈谈为什么做的问题,然后谈谈怎么做的问题,基于现实的反思,基于对发达地区的关注,尤其对上海的思考。用四个概念来概括:

第一个概念是千校一面;第二个概念是万人同言;第三个概念是全能制度;第四个概念是外力制度。

(一)千校一面

1、所谓千校一面以上海为例,现在的学校,我们上海搞达标工程,高中阶段搞实验性、示范性高级中学评审,这个达标工程和示范性评审对上海的基础教育影响很大,上海的所谓大牌校长在实验性、示范性学校评审中可以说出了几身汗的,比如说,建平中学老校长冯宏,比如说,上海中学校长唐任山,比如说,上海其它一些名校的校长在学校的实验性、示范性学校的评审的过程中是费了很大力的。都是经过专家反复考问,认真检查,可以说有了脱胎换骨变化,现在的实验性示范学校,评审的过程历时五年,经过了四个阶段,第一个阶段督导,第二个阶段规范精神,第三个阶段中期检查,第四个阶段总性精神,经过四个阶段五年的时间,检查标准是相同的,验收内容是一样的。

2、必要性

在第二个情况之下,我觉得学校到这样一种程度下什么也很难,但这个阶段是必要的,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实话实说各个学校的校长是基于对教育的认识,对教育的理解,它个性化的特征明显体现在办学的各个环节中,都是它的经验性办学说到底没有规范,我认为不论是初中阶段的达标过程,还是高中示范性学校的评审,很明显它的过程是一个规范化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标准化的过程,由个体到规范,由经验到规范,到科学化可以说是一个进步,我的观点是在没有规范的时候,建立规范是必要的,但一所学校只会用经验性办学的时候,这个时候它必须形成规范,建立规范。但是当已经建立规范的时候,又如何发展呢?当然有了规范以后,我的理解是超越规范又是必要的,有没有规范到建立规范,由建立规范到超越规范,这是我所理解的学校办学的变证法,否则这个学校没有发展,都停在规范性办学的基础上学校就没有个性,没有发展。

3、超越规范

(1)学校个性——不是竞赛,不是高考,不是口号

   在建立规范之后,学校应该超越规范,那么如何来超越规范呢,超越规范首先学校办学要个性化,许多学校引以自豪的是它的高考升学率比较高,它学校奥林匹克竞赛金牌比较多,有的学校号称金牌学校,但是竞赛的金牌是不是它的个性呢,我以为不然,如果把这个学校,把金牌当做它的个性化,我以为这样的理解显然是简单化了,我们走到清华,走到复旦,走到这个剑桥,哈佛,扑面而来的感觉是不一样的,你走到海州高级中学,你走到建平中学,你走到如东中学,你进到南京师范附中,可能都各有各的感觉,我觉得学校的个性不是简单的竞赛所能涵盖的,不是高考,而且一些学校高考质量非常高,引以为自豪,都是口号,现在口号太多,多年的学校校长老师培训之后,所有的校长所有的老师都能咸几句口号,什么“成功教育”,什么快乐教育,什么责任教育,什么人格教育,愉快教育,我们在座的同志,只要闭上眼睛,在一分种之内,都能想出很多的口号,但如果口号只停留在口号的层面上,那么它不能成为学校文化个性,

(2)学校文化个性——学校文化内涵、学校办学特色、学校精神积淀

 

我这里面举一个很小的例子,我们上海有一个很小的小学,一个小学的老师,参加优质课大赛,他要经过集体备课,经过教研员反复的指导备课,反复的摸抓滚打,到了竞赛的那一天,胸有成竹,打扮的非常漂亮,胸有成竹,气色也很好,穿着也非常得体,穿了一个非常漂亮的花裙子,裙子上贴满了五角星,上课一切都在意料之中,上课老师非常自如,学生回答问题也非常勇跃,当孩子回答问题非常正确的时候,他摘下裙子的五角星,贴在孩子的脑门上,小学生非常开心,在脑门上贴五角星很得意的,可上着上着上到一半的时候一颗五角星掉到了一个直到现在为止没有获得五角星的同学的旁边,孩子看到许多同学脑门上有五角星,都非常得意,都非常自豪,他非常想偷偷趁他不注意把五角星捡起来,贴在自己脑门上,但犹豫了半天后,最后他报告老师:你裙子上的五角星掉下来了,老师把五角星贴到了自己的裙子上,一句话没说,当时听课的许多老老师觉得替他遗憾。这个时候如果把五角星贴在孩子的脑门上,会产生很好的效益,这个青年老师经验不足,可以理解,课继续往下上,又有一个五角星掉在到现在为止还没有获得五角星的同学前,下课种声响了,它看到许多得到五角星的同学活蹦乱跳的跑到教室外面玩,很得意很自豪的表情,他也很想把五角星贴在自己脑门上,没有机会了,他兴冲冲的跑到老师的办公室说老师你裙子上的五角星掉下来了,我们这位年轻漂亮的女老师说了什么呢:这节课上完了,五角星没用了,你把它丢到垃圾桶去吧,我们各位老师,我们这些年来,老师培训耳熟能响的一句话,以学生为本,这些年我们没有人不会说这句话,但是仅仅理解成口号的话,那么我们这样的学校办学与理想中的办学是有距离的,换句话说,没有把我们的培训落实到行为当中,显然这样的口号还不能成我们学校的个性,提一个成功教育口号很简单,提一个快乐教育很容易,提一个责任教育也很简单,但是要把这个口号落实到我们的行为,老师的口号落实到言语细节行为当中是非常困难的,我理解所谓学校个性是文化个性,应该是学校的办学特色,文化内涵,精神积淀,学校应该是文化的基地,所以反过来思考,什么是学校的文化,所谓学校文化是这个学校长年是这个学校管理哲学考虑,关于哲学思考,关于价值取向,关于教育的言语方式,行为方式,话语方式,思维方式,关于教育他是怎么想的,关于价值取向,以何为轻,以何为重,它以什么为主要,以什么为次要,它的话语方式、行为方式,否则我们理解校园文化太简单、太容易了,我们就会把校园文化理解成墙上的一张纸、一幅画,甚至是一个名人雕像。我走了很多学校,有很多感慨和大家交流一下。走了一些新办的、民办的学校,他们的老板对学校文化有自己的理解,他的校园里很多名人雕塑,但是我走进去却没有感觉,感觉是一座陵墓。如果这样理解学校文化,就是把所谓的雕塑、字画弄得懑满的,这是不是学校文化,这当然是学校文化,这只是学校文化的浅表层次,真真的学校文化的内核是关于价值取向,所谓价值取向就是以什么为重,什么为轻,我举个例子,我在报纸上看到一个小材料很有意思的,一个小学一年级的孩子,7岁,叫苏珊,得了肿瘤,化疗以后,重新回到学校、重新回到班级上课,却不敢走进教室,原因在哪里。经过化疗以后,头发掉光了。他的班主任知道以后,当即做出一个决定,从明天开始,我们班要研究帽子,越奇特越好,请明天每人带一顶帽子来。第二天,苏珊怀着不安的心情来到学校之后,他一看,我们班的孩子怎么都戴着帽子,他的帽子一点不厅奇特,他很自然地走到自己的座位上。我想我要是他的班主任该怎么做?我要是班主任的话,要给他补课,他少上了很多课,人的第一反应就能看出他的价值取向。这是因为知识是第一位的,在班主任的眼中孩子心里需求是第一位,心理呵护是第一位,这就是他的价值取向。

(二)万人同言

基于对校园文化反思的第二方面是万人同语,我也是一个教师,我对教师感到自豪,也不怕批判教师,也不怕批判自己,也不怕批判校长.

1、校长教师们“追风逐浪”

    现在的教师、校长存在着一种这样的风气追风浪,社会上流行什么我们做什么,我们不断的追风浪,比方研究性学习是从上海江苏开始的,研究性学习现在铺天盖地,再比如说学习形,教育界和政府机关都在谈学习性,学习形这个概念是华东师大和复旦两位教授最先抄起来的,抄作这本书第五项修列,很多领导同志,许多人连这本书都没读过,都在谈学习形,在比如说多元基本理论也是铺天盖地。多元理论1986是美学理论引进中国的,现在呢校长老师理论家,兴风作浪,西风兴起,目前是以各大师范大学为典型代表,西方教育理论是有话语话权的,因为我们经济不发达,这是一个必经之路。民族自信心是有限的,毛泽东对教育的理解是很深很透的,俗话说有多大的眼界,就有多大的作为,所以呢我们知道了研究性学习,对话式学习但我们也要反思,有没有万人同语,例如,上海的学校都是差不多的,连校长讲的话也差不多,上海在兴风布浪也是领全国之先,感觉没有江苏的稳,其实学校校长应该是有个性,不应该丢失,校园文化现在成为一个口号,教育没有了创新能力,也没有了话语能力,两年前,我到朝鲜,他们讲话必提两个词,金日成,金正日,感觉回到了二三十年前的中国。到韩国去却会发现,各人讲各自的话,话语对同一个民族表现的不同,话的方式反映了思维的方式,所以我们要从跟风说话走到自说自话,建立自己的话语系统,要找到学校文化的草根,我们天天跟孩子在一起,有实践,跟大学老师比,我们的理论是没办法比的,如果丢到这一点,就不行了,例如有的教师从高三到高一就不会教了,还以高三的方式来教学全错,

(三)全能制度

现在存在着一种现象,从厂长到局长到市长,一种问题久拖不决时,脑中总是出现,这是机制问题,这是体制问题,把原因归于机制、体制、制度,想理顺他们的关系,心情很急切,但要反思,这就有可能急躁了,那么解决这一问题的办法,是建立现代学校制度,规范流程,比如上海建平中学就实现了教师的流动,没有出现教师上我家吃饭,上我家闹事的事情。原因是有氛围,有文化环境制度在背后支持。

(四)外力制动

外力制动:我们要借外力搞发展,现在的外力可以说是循环外力,不断的评选评审,评选还是评选称号,名义。评审挂牌级别,江苏省搞三星级四星级评审,听说还要搞五星级评审,不断的评选,不断的评审,我们要反思,这里面有隐忧,依靠外力了,眼睛总是盯住,今天会有什么样的牌子,有什么样的意义,扼杀了内力,局长往往成了一个大的学校的校长,韩局长除外,那么请问问你这个思想是学校的思想还是局长的思想呢?学校变成了一种工具存在。开学时我们总是听局长最高指示,校长最高指示,局长视野更宽广,站在更高的角度,学校应自主自力自律发展文化主体,

二、如何构建学校文化

那么如何构建学校文化,我有一句专利语言:学校发展与校园文化建设水乳交融。很多学校例如山东大学,学校有教师教学后勤文化问题,文化问题当中的工作的一方面,例如有的校园都弄的墙上都是字画,校园里弄了几个大鱼缸,难道这就是鱼缸文化吗?校园文化无所不在,不是孤立的。校长心中的梦是什么呢?建立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进取、民主、和谐为精神内核的现代校园文化。所谓开放,就是海纳百川,包容差异,非封闭,非歧视。所谓民主就是和作共生,对话谐作,非独断,非专行的价值取向,发挥团体的智慧,失败机率小,成功机会大,一个学校里面,校长搞思想,副校长搞思路,干部搞具体办法。所谓和谐就是人际友善,天人和谐的人生环境,学校里的每一个人都有闪光点,我们建平中学就不会出现人告人,人斗人的现象,相反有的学校就相互告状,就把学校告跨了,所谓进取就是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精神。上海的城市精神是什么呢?上海的城市精神就是上海,上海为上,崇尚一流,上海为海,海纳百川,这就隐含着自由,教育的最高境界是什么呢?这是我心中的梦境。学校的培养目标是什么呢?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这是政府目标,是具有普适性的,但学校是有差异的,大学与中学有差异,中学与小学有差异,中学与中学之间有差异,北大南大有差异,上海中学与建平中学有差异。但是我们知道,学校和学校之间是有差异的。你的学生是有差异的。

你想想看,初中与高中有差异,初中与小学有差异,初中和初中有差异。清华和北大有差异,南大和清华有差异。建平中学和上海中学有差异,建平中学和扬州中学有差异。我们培养的目标要找准。你教育是干什么的。学校是干什么的?学校是培养人的。但是你要关注学校的人,培养什么样的人。要有一个基本的目标。你评什么来做你不是脚踩西瓜皮滑到哪是哪吧。学校培养目标是首要的。老校长提出目标是合格加特长。当时提出合格加特长是老校长的功劳,因为在那个时代他非常聪明的用特长隐含了个性的内涵,合格加特长我们今天依然沿用有这个目标体系。框子我们还要,我们要给它注入新的内涵。五个概念一个自立精神,学生要学会生存,学会自强他要有自己的主见。这就是自立精神。第二共生,和他人和谐相处,和集体和谐相处。和社会和谐相处。和自然和谐相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文件上学会和他人共生就是自立的表现。第三科学态度,两个含义事实求是,批判精神。我们国人最缺的就是这两点,一天到晚讲创新 但是不提批判。我们心里清楚没有批判哪来创新。你都不敢对过去说不怎么能创新啊?我在上海市教委会议上坐了三个教委管机教的,复旦大学的教授说我胆子太大了你说这话不得罪领导吗?我怕得罪领导还敢说这话吗?大不了我当老师当老师我还是语文特级教师。当校长烦死了,你不敢说不怎么向前走一步啊?你只有向前走一步才能对得起校长这个头衔。所以说要有批判精神。我教育孩子也是这样的。我的孩子就是要有批判精神敢胡说八道。我没有和其他语文老师说你必须这样,必须那样。我不过是带出样子给你看看。我刚进建平中学就想做出样给他们瞧瞧,每月读一本名著,教书的不就是让孩子读书吗?一个月以后用一两节课讨论这部名著。孩子读了《傅雷家书》提出这样的想法,有封建家长制的味道。傅雷在关爱孩子的名义下,让孩子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去生活,来要求自己来约束自己。假如我有这样的老爸我肯定忍受不了。他这种方式我绝对拒绝。这个孩子父亲是同济大学教授,他和父亲象兄弟。我推荐李晖的《风雨中的雕像》,学生问何为雕像,所谓雕像是屹立不倒的,老舍在人格上忍受不了非人的折么,他抛弃了他爱和爱他的人。他自己投水而死了。他在风雨中倒下了。我认为这个孩子不能体会到文革非人的折么,但是我分明感到这个孩子用自己的头脑思考问题。教育是培养人才的,何为教育的根源、目的我们是培养人才的不是培养奴才的。奴才和人才的区别就是有没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对孩子终身发展有易我们就这么干。我们建平中学有很高的升学率这是毫无味道的。对付高考我们有一套办法。我带过一个学生参加上海高中作文竞赛,获得一等奖。现场作文,是上海最高级别的作文赛。让我给他写评语我一看傻眼了,我写不出来。作文题是《和谐》。让我写和谐是一二三,不和谐的一二三,怎样做到和谐一二三,我们许多教学论文不就是这样的吗?我们孩子是这样写的,开头用诗一样的语言,诗人就是他自己,开头好象凡高的油画,把大块色彩向上涂抹给我鲜明的印象。下面一句话一个自然段,最后一段“那是罂粟”,罂粟是如此的美丽但是被作为毒品 ,你说这到底是和谐还是不和谐?追问的是人类的道德准则。人的道德准则是后天的。人类的文明进程是和谐的应该是什么?文章以思想取胜它具有强烈的批判精神。第四人文情怀。在别人需要的时候给人以帮助。不能接纳别人是我们民族的坏习惯。特别是有一定权利的人他容易犯这样的错误。人类有一种终极关怀。最后一个培养目标是领袖气质。我认为领袖气质第一条自我牺牲,党领导要学会牺牲。没有这一条做不好领导,什么都想捞一把下面早就帮你哄下来了。第二条是强烈的责任意识。小小班主任就比任课老师操很多心就是这样。第三是组织协调能力,没有前两条光有第三条没有用。有人说中华民族的文化是麻将文化,我不胡你也别想胡。建立团队精神的核心是要有领袖人物。三人的小组要有一个头。我们学生会主席,做报告不用手稿。他的理想是政治家,他是唯一的自费订《人民日报》的人,他拒绝多所国内外大学去读博士主动去市委办公室实习,锻炼领导能力。这个孩子是很有主见的,这是个例。其实培养领导有多种途径的。

三、课程文化

下一个问题是课程文化。课程改革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必须面对的问题是课程文化。没有课程文化你的课程改革就深入不下去很有可能就是贴标签。组织文化,直接支撑培养目标。环境文化,也就是课程场。它是间接支撑培养目标的。环境文化包含物理文化和人际文化。物理文化就是硬件设施。管理文化是课程实施纽带。管理文化是我自己提出的,没有其他人提过。我们集中讲课程,构建一个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以开放、民主、和谐、进取为精神内核的现代学校文化。所谓开放就是海纳百川,包容差异,多元选择,非封闭,非歧视的人生态度;所谓民主则是指合作共生、对话协调、非独断、非专行的价值取向;所谓和谐就是指人际友善,天人和谐的人生境界;所谓进取就是追求卓越、崇尚一流的精神风貌。课程为什么这样改后面的背景是什么。首先我们讲开放,课程主体是开放的。对高校开放,高校在建平中学开课。使学生和老师收益。这些教授举重若轻,用一两句话就使学生获得知识。更关键的不仅是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情感的熏陶。对孩子影响很大。我更看重的是对人格的熏陶。很多孩子就打定主意献身某一学科,所谓成功教育就是给孩子一个梦啊。我们还联系了一些作家如余秋雨等。在课前和课后孩子从他们身上得到了很多的熏陶。我们的学生到祖国各地去学习,到南京了解南京的历史和风土人情。到长江游览了三峡景色,学生得到了美的熏陶是很好的一堂地理课美术课是历史课。到奉节和当地小学生共同生活感受他们的生活,认识到自己生活条件是优越的他们受到了震撼。在输出爱的过程中学会了爱。我有个观念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课程资源的开放我们开了很多模块教学。如《诸子百家选读》是让孩子们寻根,让他们有根性意识。你没有开放课程资源意识怎么进行课程改革。如果青年人没有朝气、没有霸气这个民族是没有希望的。所谓开放性是指课程内容、学习方式、评价标准的多元开放。所谓选择性是基于开放性形成的,课程内容、学习方式、教材、教师、基础型必修课不同层次、拓展型选修课科目模块、研究型课程课题、活动课程社团、是否参与某次考试、考试层次、考试科目的选择。所谓综合性是课程的每个模块都是德育与教学的综合,课程的每一次活动都是德智体美诸因素的综合。学科之间加强沟通,建立学科联系,组织综合性的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