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帮子打金枝全剧:犹太人和韩国人 - 朝鲜日报中文网——洞察世界的韩国之眼

来源:百度文库 编辑:中财网 时间:2024/05/01 02:01:35
 犹太人和韩国人
朝鲜日报产业部记者 宋义达 (2009.10.21 16:10)每年10月诺贝尔奖评选结果公布完毕后,我都会思绪万千。思考的问题之一就是关于获得诺贝尔奖的犹太人。本以为今年可以不去想,结果还是照旧。几天前公布的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就是土生土长在以色列的犹太人。她就是“阐明了细胞合成蛋白质机能”的魏茨曼科学研究所的阿达-尤纳斯(Ada Yonath)博士。

我很想知道到底有多少名犹太人得过诺贝尔奖,就去犹太人信息网(www.jinfo.org )查看,结果是,从1901年开始至今,一共有179名,占了除“记者无国界组织(Reporters Without Borders)”之类的组织或团体之外的全部个人获奖者的22%. 尤其是,诺贝尔经济学奖中的41%、医学奖中的27%和物理学奖中的25%都被犹太人获得。“犹太人信息网”方面表示:“这里所指的犹太人限定为家庭成员的一半以上都是犹太人。”后来据称,今年的诺贝尔医学奖获得者杰克-绍斯塔克(Jack Szostak)博士也是位美国籍的波兰裔犹太人,如果算上他这样的“隐身犹太人”,估计获得诺奖的犹太人就要超过三分之一了。

考虑拥有13亿人口的中国和15亿人口的伊斯兰世界的诺贝尔奖获得者也分别只有6名和9名,仅占世界人口0.25%(1330万名)的犹太人获奖人数可以说近乎“奇迹”。730万人口的以色列在建国61年里诞生了9名获奖者。按照人口比例来算,韩国应当有60多名获奖者了。
 
解开犹太人的“诺贝尔奖之谜”,最好撇开IQ(智能指数)如何如何的想法。据2002年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对185个国家的国民实施的平均IQ调查表明,以色列人的IQ仅为95(第26位),低于韩国(106,第2位)和美国(98,第19位)的平均IQ。
 
专家们首举的秘诀是犹太民族根深蒂固的家庭学习传统。例如,犹太人在孩子第一次认字时就给孩子喂一勺蜂蜜。到了5岁开始教律法(Torah,旧约全书头5篇),给学得好的孩子举行特别派对以示奖励。一名驻以色列的前任外交官说:“与孩子们一起休息或就寝时也读书给他们听。尽一切努力培养孩子们‘学习是甜蜜的、愉快的’的意识。”
 
以顽强的教育热闻名的“犹太妈妈”( Jewish Mother)和在子女举行成人仪式(13岁)前负责孩子们学校教育之外的历史与法律、道德教育的爸爸构成的“夫妻联合教育”也很特别。

学习的焦点也不同。正如犹太人的谚语“好的提问比好的回答更好”,犹太人积极鼓励孩子们经常怀疑并提出各种问题。这种氛围也一直保持到成年后。每周五日落到周六日落时的安息日就是典型的例子。这个时间,连看电视、开车也被禁止,让人们尽量在家读书思考或与家人进行讨论度过一天。

▲朝鲜日报产业部记者 宋义达
总而言之,犹太人中之所以获诺贝尔奖的人多,不是靠国家的什么计划,而是得益于根植于社会的“活到老学到老的文化”,从幼儿时期便重视知识训练和讨论。1991年年初的42天海湾战争时期,以色列遭到18次导弹袭击死伤240人,但大学却没有停一天课,这就是最好的证明。
 
韩国人对子女教育非常热忧,生活姿态也非常坚韧,从而被称为“东方的犹太人”。但我们的情况如何呢?把子女教育一股脑推给补习班等私营教育机构,而学校则停留在远离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填鸭式”教育。越是这样,与“诺贝尔奖”的梦想不就离得越远吗?